[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0485588U - 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85588U
CN220485588U CN202321784511.8U CN202321784511U CN220485588U CN 220485588 U CN220485588 U CN 220485588U CN 202321784511 U CN202321784511 U CN 202321784511U CN 220485588 U CN220485588 U CN 2204855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oaking
pouring
pipe
ju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845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培乾
梁勇
李建立
李贞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Weitu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Weitu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Weitu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Weitu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8451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855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855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855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包括多台浸泡罐,各浸泡罐分别设有:邻罐倒入调节阀,出口与本罐的倒酸入口相连;浸泡液循环出口管,上端连接在本罐的锥底中段侧壁,下端与循环泵的入口相连;循环泵,其出口与换热器的冷侧入口相连;换热器,冷侧出口连接有自循环管;自循环阀,入口与自循环管相连,出口与浸泡罐的循环入口相连;跳罐倒出阀,连接在自循环管与跳罐倒酸管之间;跳罐倒入调节阀,连接在跳罐倒酸管与浸泡罐的跳罐倒酸入口之间;各浸泡罐的自循环管分别与下一个罐的邻罐倒入调节阀的入口相连,末级自循环管与首罐的邻罐倒入调节阀的入口相连。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跳罐倒酸,从而提高浸泡生产工序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浸泡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属于玉米深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玉米淀粉的生产过程中,要使玉米粒内部可溶性物质渗透出来,需要将玉米在亚硫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将玉米粒的蛋白质网破坏,使被蛋白质网包裹的淀粉颗粒游离出来,从而有利于纤维与蛋白质的分离。
现有的浸泡工艺主要采用逆流法,其具体工艺是将若干浸泡罐,每个浸泡罐直径通常大于6米,有效容量约600m³,每罐的玉米量为5吨左右。相邻的浸泡罐用泵和管道串联起来,进行逆流浸泡,新投入的玉米用浸泡时间最长的浸泡液浸泡,浸泡完成的熟玉米倒空浸泡液后,加新亚硫酸溶液进行浸泡,使亚硫酸倒酸顺序与玉米进料的先后顺序相反,从而保证玉米浸泡的时间和效果。
公开号为CN 21440031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淀粉生产中玉米浸泡装置,装置包括若干个依次相连的浸泡罐和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控制器,浸泡罐按照玉米投料方向包括1﹟浸泡罐、2﹟浸泡罐、3﹟浸泡罐、……、第n浸泡罐,浸泡罐均设有进料口、出料口、进液口和出液口,第n浸泡罐的出料口处设有控制阀门,第n浸泡罐的出料口通过出料管道连接一个湿玉米仓,湿玉米仓内设有料位传感器,控制阀门和料位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公开号为CN 103265639B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玉米淀粉生产中的玉米浸泡工艺,采用7罐浸泡法,包括进入破碎磨的第7号罐和加入新玉米的第1号罐,进入破碎磨前的第6号罐加入新制酸,新制酸的亚硫酸浓度为0.15~0.17﹪;加新制酸前,采用倒罐法,即和玉米的投料方向相反,将第6至第1号罐各罐的浸泡液依次从大序号罐逆流倒入小序号罐中,倒罐结束后,各罐浸泡液液位以玉米被浸泡不露为止,各罐浸泡液液位相同;总体玉米浸泡的时间控制范围为25~29小时。
以上专利的技术方案存在如下共同的局限:1、均采用逐个依次倒酸,某个浸泡罐异常后,无法实现跳罐倒酸,在某台浸泡罐出现部件或者阀门故障时,必须整体停车维修,这会严重影响玉米浸泡生产的连续性,甚至会造成整厂生产的停顿,大量浸泡中的玉米因无法倒罐而损坏变质。如果厂内没有更换的备件,则等待时间更长,损失进一步扩大。
2、未见有对循环浸泡液进行加热的方案,而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浸泡效果,浸泡液保持在45~55℃效果更好。
3、液位测量方案通常是装顶部雷达物位计和下液位计,这样在倒酸过程中,由于浸泡液会产生大量气泡,雷达物位计无法准确测量液位高度,由于循环泵工作过程中对罐内浸泡液存在吸力,下液位计也无法准确测量液位高度。
4、由于中控系统无法准确知道罐内物料的实际高度,也就缺少了由系统自动化执行浸泡命令的条件,目前大部分工厂仍然采用人工目测和操控的方式进行生产,浸泡质量和生产稳定性受人员技能和责任心的影响比较大,对后续生产的稳定性造成较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当某个浸泡罐出现故障时,可以实现跳罐倒酸,避免生产线的整体中断,且不影响浸泡质量,从而提高浸泡生产工序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包括多台浸泡罐,各浸泡罐分别设有:
邻罐倒入调节阀,出口与本罐的倒酸入口相连,用于将相邻上一个浸泡罐的浸泡液倒入本罐中;
浸泡液循环出口管,上端连接在浸泡罐的锥底中段侧壁,下端与循环泵的入口相连;
循环泵,其出口与换热器的冷侧入口相连,为浸泡液的循环提高动力;
换热器,热侧对冷侧的浸泡液进行加热,冷侧出口连接有自循环管;
自循环阀,入口与所述自循环管相连,出口与浸泡罐的循环入口相连;
跳罐倒出阀,连接在所述自循环管与跳罐倒酸管之间,用于将本罐的浸泡液跳罐导出;
跳罐倒入调节阀,连接在所述跳罐倒酸管与浸泡罐的跳罐倒酸入口之间,用于将浸泡液跳罐导入本罐;
各浸泡罐的自循环管分别与下一个浸泡罐的邻罐倒入调节阀的入口相连,末端浸泡罐的自循环管与首个浸泡罐的邻罐倒入调节阀的入口相连,使各浸泡罐依次串联且首尾相连构成环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各浸泡罐的浸泡液循环出口管分别通过上料排水阀与上料排水管相连,各上料排水管的出口均与玉米上料水泵的入口相连,所述玉米上料水泵的出口与新料上料管道相连,所述新料上料管道与各浸泡罐的顶部玉米入口之间设有新料上料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浸泡罐的上部注酸口分别通过加新酸阀与新亚硫酸管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浸泡罐的锥底出口分别安装有熟料出料调节阀,所述熟料出料调节阀的出口均通过熟料排放管与玉米放料槽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循环泵的出口分别通过出浆阀与浓浆排出管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浸泡罐的顶部安装有探测罐内物料高度的雷达物位计,各浸泡罐的侧壁上部分别设有上液位计,各浸泡罐的侧壁下部分别设有下液位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换热器的热侧分别与余热蒸汽管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浸泡液循环出口管及自循环管上分别设有探测浸泡液温度的温度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1、在浸泡罐加工生产过程中,某一台或者几台浸泡罐处于待生产模式时,并不影响其他罐的正常浸泡或倒酸生产,整体生产线不需要中断,从而提高浸泡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确保倒酸过程中液位检测准确,在某个浸泡罐异常时可以跳罐倒酸,确保连续生产,从而大大减少了整个车间的停机等待损失,避免浸泡罐内玉米因无法倒酸而产生的浪费和因生产停顿造成的生产线产量损失和产品质量损失。
3、因某罐故障进行跳罐倒酸后,能够单独对故障罐进行维修,不会因维修出现整个生产线等待和停顿,不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连续运行,且做到不影响玉米浸泡的质量和浸泡的时长,仅仅由原先N个罐闭式循环变更为N-1个罐闭式循环,使维修作业更加从容方便。当某罐故障排除后,立即可以投入生产线中恢复N个罐闭式循环,实现正常生产。
4、避免工人出现误操作,提高生产的稳定性;不再依赖于工人的目测、经验等,降低对工人工作技能和责任心的要求,减少出现生产中断、质量事故的风险和高空作业等安全方面的风险。
5、本技术方案可实施性强,适应性好,机制功能可靠,既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又有利于确保浸泡效果的稳定性和生产的连续性,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的流程图;
以1﹟浸泡罐为例,图中:OV-1-E.自循环阀;OV-1-F.跳罐倒出阀;OV-1-H.出浆阀;OV-1-J.上料排水阀;OV-1-L.新料上料阀;OV-1-M.加新酸阀;LV-1.邻罐倒入调节阀;DV-1.跳罐倒入调节阀;WV-1.熟料出料调节阀;SV-1.蒸汽调节阀;LT-1-A.上液位计;LT-1-B.下液位计;LS-1.雷达物位计;TI-1-A.换热前浸泡液温度计;TI-1-B.换热后浸泡液温度计;LT-FL.放料槽液位计;AEM-1.换热器;G1.新料上料管道;G2.新亚硫酸管;G3.饱和蒸汽管;G4.跳罐倒酸管;G5.上料排水管;G6.浓浆排出管;G7.余热蒸汽管;G8.熟料排放管。
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以下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按浸泡液的流向,先流入的浸泡罐定义为“上一个”,后流入的浸泡罐定义为“下一个”;当前罐指正在操作的浸泡罐,邻罐指相邻的下一个浸泡罐,目标罐指浸泡液将要跳罐转入的相邻浸泡罐的“下一个”浸泡罐。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通常设有一组有6-12台浸泡罐,用于对玉米、豌豆或其它物料进行浸泡加工,一组多台浸泡罐首尾相连形成连续运行的闭环;本文重点以1#浸泡罐浸泡玉米为例进行说明。
各浸泡罐的顶部设置有新料上料管道G1、新亚硫酸管G2、跳罐倒酸管G4和自循环管;各浸泡罐的下部设置有上料排水管G5、浓浆排出管G6、余热蒸汽管G7和熟料排放管G8。饱和蒸汽管G3根据需要通常设置在罐底,也可以设置在罐顶或者罐体中部。
新料上料管道G1以水或浸泡液做载体,且管道的各支路出口分别装有新料上料阀,对各浸泡罐的玉米上料进行开关控制。新料上料阀OV-1-L控制1﹟浸泡罐的新玉米上料,新料上料阀OV-2-L控制2﹟浸泡罐的新玉米上料,以此类推,新料上料阀OV-X-L控制X﹟浸泡罐的新玉米上料。
新亚硫酸管G2的各支路分别安装有加新酸阀,加新酸阀OV-1-M的出口管道与1﹟浸泡罐的进酸口相连,用于控制向1﹟浸泡罐注入新鲜的亚硫酸;加新酸阀OV-2-M的出口管道与2﹟浸泡罐的进酸口相连,用于控制向2﹟浸泡罐注入新鲜的亚硫酸;以此类推,加新酸阀OV-X-M的出口管道与X﹟浸泡罐的进酸口相连,用于控制向X﹟浸泡罐注入新鲜的亚硫酸。
各浸泡罐的锥底中段侧壁分别连接有浸泡液循环出口管,各浸泡液循环出口管的出口分别与相应循环泵的入口相连,且安装有换热前浸泡液温度计;1﹟浸泡罐的浸泡液循环出口管安装有换热前浸泡液温度计TI-1-A,2﹟浸泡罐的浸泡液循环出口管安装有换热前浸泡液温度计TI-2-A,以此类推。
各循环泵的出口管道分别与相应换热器的冷侧入口相连,换热器的冷侧出口分别安装有换热后浸泡液温度计且分别连接有自循环管。各循环泵用于在自循环或者倒酸时给浸泡液提供动力。
饱和蒸汽管G3的各支管上分别安装有蒸汽调节阀,各蒸汽调节阀的出口分别与相应换热器的热侧入口相连,各换热器的热侧出口与余热蒸汽管G7相连。换热器采用饱和蒸汽作为热源给浸泡液加热,以换热后浸泡液温度计的测量数据为依据,调节蒸汽调节阀的开度,从而控制浸泡液保持在合理的温度区间。
蒸汽调节阀SV-1的出口与1﹟浸泡罐所配套换热器AEM-1的热侧入口相连,以换热后浸泡液温度计TI-1-B的测量数据为依据,调节蒸汽调节阀SV-1的开度;蒸汽调节阀SV-2的出口与2﹟浸泡罐所配套换热器AEM-2的热侧入口相连,以换热后浸泡液温度计TI-2-B的测量数据为依据,调节蒸汽调节阀SV-2的开度;以此类推,蒸汽调节阀SV-X的出口与X﹟浸泡罐所配套换热器AEM-X的热侧入口相连,以换热后浸泡液温度计TI-X-B的测量数据为依据,调节蒸汽调节阀SV-X的开度。
自循环管分别通过自循环阀与相邻浸泡罐的循环液入口相连,1﹟浸泡罐打开自循环阀OV-1-E,浸泡液回到本罐自循环,以此类推。各浸泡罐的自循环管还分别通过邻罐倒出调节阀与相邻下一个罐的倒酸入口相连,上一个罐的邻罐倒出调节阀即作为下一个罐的邻罐倒入调节阀。同时打开当前罐的邻罐倒入调节阀和邻罐倒出调节阀,且保持循环泵运行,即可以将当前罐中的浸泡液倒出至相邻下一个浸泡罐中,实现顺序倒酸。最末浸泡罐的自循环管与1﹟浸泡罐的邻罐倒入调节阀LV-1的入口相连,形成无限循环。
各浸泡罐的自循环管还分别通过跳罐倒出阀与跳罐倒酸管G4相连,以便实现跳罐倒酸。
1﹟浸泡罐下部的浸泡液循环出口管与循环泵M-1的入口相连,循环泵M-1的出口管道与换热器AEM-1的冷侧入口相连,换热器AEM-1冷侧出口的自循环管通过自循环阀OV-1-E与1﹟浸泡罐的循环液入口相连,循环泵M-1抽出的浸泡液可以通过自循环阀OV-1-E回到1﹟浸泡罐中循环。
1﹟浸泡罐的自循环管还通过邻罐倒出调节阀LV-2与2﹟浸泡罐的倒酸入口相连,1﹟浸泡罐的邻罐倒入调节阀LV-1的入口与12﹟浸泡罐的自循环管相连,1﹟浸泡罐的邻罐倒出调节阀LV-2作为2﹟浸泡罐的邻罐倒入调节阀LV-2,同时打开1﹟浸泡罐的邻罐倒入调节阀LV-1和邻罐倒出调节阀LV-2,且保持循环泵M-1运行,即可以将1﹟浸泡罐的浸泡液倒出至相邻的2﹟浸泡罐中,实现倒酸。
1﹟浸泡罐的自循环管还通过跳罐倒出阀OV-1-F与跳罐倒酸管G4相连,在保持循环泵M-1运行的情况下,可以将1﹟浸泡罐的浸泡液通过跳罐倒出阀OV-1-F及跳罐倒酸管G4、跳罐倒入调节阀DV-3罐倒酸至3﹟浸泡罐中。
2﹟浸泡罐下部的浸泡液循环出口管与循环泵M-2的入口相连,循环泵M-2的出口管道与换热器AEM-2的冷侧入口相连,换热器AEM-2冷侧出口的自循环管通过自循环阀OV-2-E与2﹟浸泡罐的循环液入口相连,循环泵M-2抽出的浸泡液可以通过自循环阀OV-2-E回到2﹟浸泡罐中循环。
2﹟浸泡罐的自循环管还通过邻罐倒出调节阀与3﹟浸泡罐的倒酸入口相连,2﹟浸泡罐的邻罐倒入调节阀LV-2的入口与1﹟浸泡罐的自循环管相连;便于将1﹟浸泡罐中的浸泡液倒酸至2﹟浸泡罐中,再将2﹟浸泡罐中的浸泡液倒酸至3﹟浸泡罐中,以此类推。
2﹟浸泡罐的自循环管还通过跳罐倒出阀OV-2-F与跳罐倒酸管G4相连,在保持循环泵M-2运行的情况下,可以将2﹟浸泡罐的浸泡液通过跳罐倒出阀OV-2-F及跳罐倒酸管G4跳罐倒酸至4﹟浸泡罐中,以此类推。
X﹟浸泡罐下部的浸泡液循环出口管与循环泵M-X的入口相连,循环泵M-X的出口管道与换热器AEM-X的冷侧入口相连,换热器AEM-X冷侧出口的自循环管通过自循环阀OV-X-E与X﹟浸泡罐的循环液入口相连,循环泵M-X抽出的浸泡液可以通过自循环阀OV-X-E回到X﹟浸泡罐中循环。
邻罐倒入调节阀LV-X的出口与X﹟浸泡罐的倒酸入口相连,便于将X-1﹟浸泡罐中的浸泡液倒酸至X﹟浸泡罐中。
X﹟浸泡罐的自循环管还通过跳罐倒出阀OV-X-F与跳罐倒酸管G4相连,在保持循环泵M-X运行的情况下,可以将X﹟浸泡罐的浸泡液通过跳罐倒出阀OV-X-F及跳罐倒酸管G4跳罐倒酸至X+2﹟浸泡罐中。
浸泡罐上部侧壁连接有溢流管道,避免自动控制系统或者部件异常时,罐内浸泡液溢出到罐体四周。
1﹟浸泡罐的顶部设置有雷达物位计LS-1,2﹟浸泡罐的顶部设置有雷达物位计LS-2,依次类推,X﹟浸泡罐的顶部设置有雷达物位计LS-X,用于检测罐内湿玉米的高度。
各浸泡罐侧壁上方和下方设置有两个液位传感器,1﹟浸泡罐设有上液位计LT-1-A和下液位计LT-1-B,2﹟浸泡罐设有上液位计LT-2-A和下液位计LT-2-B,X﹟浸泡罐设有上液位计LT-X-A和下液位计LT-X-B。两个液位传感器之间有一定的高度差,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用于测量浸泡罐内实际液位的高低。
各浸泡罐的锥底分别设有熟料出料调节阀与熟料排放管G8相连,1﹟浸泡罐的锥底设有熟料出料调节阀WV-1与熟料排放管G8相连,2﹟浸泡罐的锥底设有熟料出料调节阀WV-2与熟料排放管G8相连,用于排放浸泡好的熟玉米,以此类推。熟料排放管G8的出口连接至玉米放料槽上,玉米放料槽上设置有放料槽液位计LT-FL。
各浸泡罐下部的浸泡液循环出口管及各循环泵的入口管道分别通过上料排水阀与上料排水管G5相连。
1﹟浸泡罐的浸泡液循环出口管通过上料排水阀OV-1-J与上料排水管G5相连;玉米上料由水作为载体,即大量水流随玉米同步进入罐内,新玉米上料过程中可以通过上料排水阀OV-1-J进行控水,排出多余的水分。浸泡好的玉米排出前也可以通过上料排水阀OV-1-J进行控水。
2﹟浸泡罐的浸泡液循环出口管通过上料排水阀OV-2-J与上料排水管G5相连,以此类推;X﹟浸泡罐的浸泡液循环出口管通过上料排水阀OV-X-J与上料排水管G5相连。
各循环泵的出口管道分别通过出浆阀与浓浆排出管G6相连,例如1﹟浸泡罐打开出浆阀OV-1-H可以将玉米浆通过浓浆排出管G6排出,2﹟浸泡罐打开出浆阀OV-2-H可以将玉米浆通过浓浆排出管G6排出,便于单独售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8)

1.一种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包括多台浸泡罐,其特征在于,各浸泡罐分别设有:
邻罐倒入调节阀,出口与本罐的倒酸入口相连,用于将相邻上一个浸泡罐的浸泡液倒入本罐中;
浸泡液循环出口管,上端连接在浸泡罐的锥底中段侧壁,下端与循环泵的入口相连;
循环泵,其出口与换热器的冷侧入口相连,为浸泡液的循环提高动力;
换热器,热侧对冷侧的浸泡液进行加热,冷侧出口连接有自循环管;
自循环阀,入口与所述自循环管相连,出口与浸泡罐的循环入口相连;
跳罐倒出阀,连接在所述自循环管与跳罐倒酸管之间,用于将本罐的浸泡液跳罐导出;
跳罐倒入调节阀,连接在所述跳罐倒酸管与浸泡罐的跳罐倒酸入口之间,用于将浸泡液跳罐导入本罐;
各浸泡罐的自循环管分别与下一个浸泡罐的邻罐倒入调节阀的入口相连,末端浸泡罐的自循环管与首个浸泡罐的邻罐倒入调节阀的入口相连,使各浸泡罐依次串联且首尾相连构成环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浸泡罐的浸泡液循环出口管分别通过上料排水阀与上料排水管相连,各上料排水管的出口均与玉米上料水泵的入口相连,所述玉米上料水泵的出口与新料上料管道相连,所述新料上料管道与各浸泡罐的顶部玉米入口之间设有新料上料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浸泡罐的上部注酸口分别通过加新酸阀与新亚硫酸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浸泡罐的锥底出口分别安装有熟料出料调节阀,所述熟料出料调节阀的出口均通过熟料排放管与玉米放料槽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循环泵的出口分别通过出浆阀与浓浆排出管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浸泡罐的顶部安装有探测罐内物料高度的雷达物位计,各浸泡罐的侧壁上部分别设有上液位计,各浸泡罐的侧壁下部分别设有下液位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换热器的热侧分别与余热蒸汽管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浸泡液循环出口管及自循环管上分别设有探测浸泡液温度的温度计。
CN202321784511.8U 2023-07-07 2023-07-07 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 Active CN2204855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4511.8U CN220485588U (zh) 2023-07-07 2023-07-07 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4511.8U CN220485588U (zh) 2023-07-07 2023-07-07 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85588U true CN220485588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28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84511.8U Active CN220485588U (zh) 2023-07-07 2023-07-07 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855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86768U (zh) 一种胶液制备生产线
CN220485588U (zh) 浸泡液自动倒罐跳罐系统
CN103525698A (zh) 一种沼气发酵过程的调控系统
CN210163134U (zh) 一种磷酸铁洗涤装置
CN117414793A (zh) 用于甲烷化催化剂的自动化沉淀装置及催化剂制备方法
CN117563539A (zh) 一种反应釜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CN106748746B (zh) 一种异辛酸生产系统
CN115028609B (zh) 一种连续化生产5-羟甲基糠醛的生产工艺及装置
CN207796997U (zh) 余热锅炉加药排污控制系统
CN110217807A (zh) 一种碳酸锂生产中的沉锂系统及沉锂工艺
CN211367513U (zh) 一种集成自动化控制的蒸馏器
CN213528596U (zh) 一种氨甲环酸生产用反应釜
CN212370132U (zh) 一种反应釜流量控制系统
CN206751833U (zh) 一种大米蛋白料液在线pH值调整装置
CN221485831U (zh) 一种溶液外循环pH自动调节系统
CN114210194A (zh) 湿法脱硫烟气双碱碳捕集的水平衡调节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0928343A (zh) 一种浆料调配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19463362U (zh) 一种氨基乙酸反应装置
CN113310881A (zh) 一种氯化钠腐蚀液自动补充设备及方法
CN221267196U (zh) 一种次磷酸钠结晶釜降温水自动控温系统
CN117209616A (zh) 提高玉米浸泡系统生产连续性的控制方法
CN220803122U (zh) 一种反应釜的辅料自动添加装置
CN218222399U (zh) 一种新型氧化淀粉的生产系统
CN108147474A (zh) 一种碳酸钴洗涤回水系统
CN217163820U (zh) 一种钠碱法脱硫塔底部自动加碱装置及脱硫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