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0264135U - 一种连续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64135U
CN220264135U CN202321252829.1U CN202321252829U CN220264135U CN 220264135 U CN220264135 U CN 220264135U CN 202321252829 U CN202321252829 U CN 202321252829U CN 220264135 U CN220264135 U CN 220264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tensioning
guide
section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528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海波
匡腾蛟
刘洋
刁鹏
罗章
杨若普
向毅
傅浩
何博
余正伟
刘子琦
谢冬柏
武汉城
吴友兴
谭远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528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64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64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641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连续输送系统,包括:牵引绳,牵引绳包括:送料段和返回段,送料段和返回段分别滑动设置在承载面上,承载面延伸到隧道内的工作面处,送料段沿靠近工作面的方向移动,返回段沿远离工作面的方向移动;多个载具,载具可移动的设置在承载面上,载具与送料段或返回段固定相连。在本公开的一种连续输送系统中,使得载具能够随牵引绳的循环转动而在隧道内部和外部循环移动,从而实现载具对物料的连续输送,有效缩短了物料输送的时间,提高了物料输送的效率,进而提高了隧道的施工效率,降低了隧道的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连续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隧道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中,需要在隧道内部和外部之间不断进行物料的输送,以完成隧道的建设,但目前的物料输送多采用车辆运输的方式,车辆运输物料在隧道内部和外部之间往复行走,以实现物料的间歇式输送,但间歇式输送的方式会耗费较多的时间,导致物料的输送效率较低,对于长度较小的隧道来说,此种方式对隧道的施工效率影响较小,但对于长度较大的隧道来说,此种方式较大的影响了隧道的施工效率,增大了隧道的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输送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连续输送系统,包括: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包括:送料段和返回段,所述送料段和所述返回段分别滑动设置在承载面上,所述承载面延伸到所述隧道内的工作面处,所述送料段沿靠近所述工作面的方向移动,所述返回段沿远离所述工作面的方向移动;多个载具,所述载具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所述载具与所述送料段或所述返回段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连续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多个第一导向辊,所述第一导向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送料段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导向辊上,且所述送料段与所述第一导向辊滚动相连;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多个第二导向辊,所述第二导向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返回段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二导向辊上,且所述返回段与所述第二导向辊滚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连续输送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三导向辊,所述第三导向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送料段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三导向辊上,且所述送料段与所述第三导向辊滚动相连;多个第四导向辊,所述第四导向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返回段设置在多个所述第四导向辊上,且所述返回段与所述第四导向辊滚动相连;其中,所述第一导向辊的中心轴和第二导向辊的中心轴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三导向辊的中心轴和所述第四导向辊的中心轴沿竖直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辊上沿所述第一导向辊的周向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三导向辊上沿所述第三导向辊的周向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送料段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内;和/或所述第二导向辊上沿所述第二导向辊的周向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四导向辊上沿所述第四导向辊的周向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返回段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载具包括:盘体;多个滚轮,所述滚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盘体上,所述滚轮滚动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其中,所述盘体位于所述第一导轨的上方,所述盘体与所述送料段固定相连,多个滚轮位于所述第一导轨的两侧;或所述盘体位于所述第二导轨的上方,所述盘体与所述返回段固定相连,多个滚轮位于所述第二导轨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载具还包括:第一夹持辊,所述第一夹持辊转动设置在所述盘体上;第二夹持辊,所述第二夹持辊转动设置在所述盘体上;其中,所述第一夹持辊和所述第二夹持辊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的两侧滚动相连;或所述第一夹持辊和所述第二夹持辊分别与所述第二导轨的两侧滚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载具还包括:第一固定绳,所述第一固定绳设置在所述盘体的一端;第一抱索器,所述第一抱索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绳远离所述盘体的一端;第二固定绳,所述第二固定绳设置在所述盘体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绳的一端;第二抱索器,所述第二抱索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绳远离所述盘体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抱索器和所述第二抱索器分别与所述送料段可拆卸的相连;或所述第一抱索器和所述第二抱索器分别与所述返回段可拆卸的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连续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一脱挂装置,所述第一脱挂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面靠近所述工作面的一端,所述送料段靠近所述工作面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脱挂装置;和/或第二脱挂装置,所述第二脱挂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面远离所述工作面的一端,所述返回段远离所述工作面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脱挂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续输送系统还包括:储绳装置,所述储绳装置包括:张紧固定架、张紧滑动架和多个储绳轮,所述张紧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承载面远离所述工作面的一端,所述张紧滑动架相对所述张紧固定架滑动设置,多个所述储绳轮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张紧固定架和所述张紧滑动架上,且多个所述储绳轮交错分布,所述送料段远离所述工作面的一端和所述返回段远离所述工作面的一端分别绕过多个所述储绳轮后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连续输送系统还包括: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包括:张紧架、多个第一张紧轮、多个第二张紧轮、张紧绳和卷扬机,所述张紧架设置在所述承载面远离所述工作面的一端,所述第一张紧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张紧滑动架上,所述第二张紧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张紧架上,所述卷扬机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所述张紧绳的一端与所述卷扬机的卷盘相连,所述张紧绳的另一端绕过多个所述第一张紧轮和多个所述第二张紧轮后与所述张紧架相连。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牵引绳的送料段沿靠近工作面的方向移动,且牵引绳的返回段沿远离工作面的方向移动,使得牵引绳能够实现在承载面上的循环转动,且由于载具与送料段或返回段固定相连,使得载具能够随牵引绳的循环转动而在隧道内部和外部循环移动,从而实现载具对物料的连续输送,有效缩短了物料输送的时间,提高了物料输送的效率,进而提高了隧道的施工效率,降低了隧道的施工成本。
本公开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公开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连续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连续输送系统的剖视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连续输送系统的剖视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连续输送系统中牵引绳转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连续输送系统中载具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连续输送系统中储绳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连续输送系统中驱动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牵引绳,101、送料段,102、返回段;
2、驱动装置,201、驱动架,202、驱动轮,203、驱动件;
3、载具,301、盘体,302、滚轮,303、第一夹持辊,304、第二夹持辊,305、第一固定绳,306、第一抱索器,307、第二固定绳,308、第二抱索器,309、第三支架,310、第五导向辊,311、第四支架,312、第六导向辊;
4、第一导轨,401、第一支架;
5、第一导向辊;
6、第二导轨,601、第二支架;
7、第二导向辊,8、第三导向辊,9、第四导向辊;
10、储绳装置,1001、张紧固定架,1002、张紧滑动架,1003、储绳轮;
11、张紧装置,1101、张紧架,1102、第一张紧轮,1103、第二张紧轮,1104、张紧绳,1105、卷扬机;
12、第一脱挂装置,13、第二脱挂装置,14、隧道,15、承载面,16、掘进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相反,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连续输送系统,包括牵引绳1和多个载具3,牵引绳1包括送料段101和返回段102,送料段101和返回段102分别滑动设置在承载面15上,承载面15延伸到隧道14内的工作面处,送料段101沿靠近工作面的方向移动,返回段102沿远离工作面的方向移动,载具3可移动的设置在承载面15上,载具3与送料段101或返回段102固定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牵引绳1的送料段101沿靠近工作面的方向移动,且牵引绳1的返回段102沿远离工作面的方向移动,使得牵引绳1能够实现在承载面15上的循环转动,且由于载具3与送料段101或返回段102固定相连,使得载具3能够随牵引绳1的循环转动而在隧道14内部和外部循环移动,从而实现载具3对物料的连续输送,有效缩短了物料输送的时间,提高了物料输送的效率,进而提高了隧道14的施工效率,降低了隧道14的施工成本。
其中,由于送料段101和返回段102分别滑动设置在承载面15上,使得牵引绳1的重量能够分散在承载面15上,从而提高载具3对物料的输送稳定性,避免出现因牵引绳1的悬置而引起的安全问题。
而且,由于载具3与送料段101或返回段102固定相连,使得载具3与牵引绳1之间能够实现同步移动,从而避免整体在爬坡或下坡过程中因惯性等原因导致的载具3前后窜动等失控问题,不仅有效提高了整体对物料的输送稳定性,而且还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
整体采用牵引绳1与载具3相配合的连续输送结构,还能够提高整体对隧道转弯的适应性,使得整体具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承载面15用于承载载具3、牵引绳1、车辆等,承载面15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承载面15可以是地面、搭建的平台等。
隧道14的工作面也称为掌子面、礃子面等,隧道14的工作面是隧道14掘进中不断向前推进的工作面。
牵引绳1可以部分设置在隧道14内,部分设置在隧道14外,牵引绳1也可以全部设置在隧道14内,对此不作限制。
牵引绳1用于驱动载具3移动,牵引绳1的具体类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牵引绳1可以是钢丝绳等具有抗拉能力的绳索,也可以是具有抗拉能力的链条等。
牵引绳1的送料段101和返回段102是动态的,即在牵引绳1循环转动过程中,牵引绳1中沿靠近工作面方向移动的部分称为送料段101,牵引绳1中沿远离工作面方向移动的部分称为返回段102。其中,牵引绳1的送料段101和返回段102在隧道14内的相对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送料段101可以位于承载面15的中心位置处,返回段102可以位于承载面15的一侧。
载具3与送料段101固定连接时,载具3可以用于输送物料,此时,物料可以是预制管片、油脂筒、泡沫、走道板等器材,载具3与返回段102固定连接时,载具3可以用于输送物料,也可以不装载物料,此时,物料可以是渣土、废料、工具等。
载具3是用于装载物料的运载工具,载具3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
载具3上的物料可以通过掘进设备16上的吊装装置装卸,也可以通过外部的吊装装置装卸,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续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一导轨4、多个第一导向辊5、第二导轨6和多个第二导向辊7,第一导轨4设置在承载面15上,第一导向辊5转动设置在第一导轨4上,送料段101设置在多个第一导向辊5上,且送料段101与第一导向辊5滚动相连,第二导轨6设置在承载面15上,第二导向辊7转动设置在第二导轨6上,返回段102设置在多个第二导向辊7上,且返回段102与第二导向辊7滚动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送料段101设置在多个第一导向辊5上,且送料段101与第一导向辊5滚动相连,使得送料段101能够滑动设置在承载面15上,同时,通过送料段101与多个第一导向辊5之间的滚动设置,能够减少送料段101的摩擦损耗,进而延长了牵引绳1的使用寿命,而且,通过第一导轨4的设置,能够保证多个第一导向辊5对送料段101的稳定承载,以使载具3能够在送料段101的稳定转动下按照设定路线行进,避免载具3因运动轨迹的偏差而发生倾覆等问题。
由于返回段102设置在多个第二导向辊7上,且返回段102与第二导向辊7滚动相连,使得返回段102能够滑动设置在承载面15上,同时,通过返回段102与多个第二导向辊7之间的滚动设置,能够减少返回段102的摩擦损耗,进而延长了牵引绳1的使用寿命,而且,通过第二导轨6的设置,能够保证多个第二导向辊7对返回段102的稳定承载,以使载具3能够在返回段102的稳定转动下按照设定路线行进,避免载具3因运动轨迹的偏差而发生倾覆等问题。
其中,整体采用第一导轨4和第二导轨6以及第一导轨4上第一导向辊5和第二导轨6上第二导向辊7进行牵引绳1的承载,使得整体的架设安装更为便捷,相对于在隧道内安装支架等支撑件,整体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短的工期,同时也避免了高空运载存在的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轨4和第二导轨6用于承载第一导向辊5和第二导向辊7,进而承载牵引绳1,第一导轨4和第二导轨6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第一导轨4和第二导轨6均可以是工字钢,第一导轨4和第二导轨6沿隧道14的深度方向设置在承载面15上。
第一导向辊5在第一导轨4上的安装方式和第二导向辊7在第二导轨6上的安装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如图2所示,第一导轨4上沿第一导轨4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架401,第一导向辊5的两端通过轴承与第一支架401相连,由此实现第一导向辊5在第一导轨4上的转动设置,如图3所示,第二导轨6上沿第二导轨6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架601,第二导向辊7的两端通过轴承与第二支架601相连,由此实现第二导向辊7在第二导轨6上的转动设置。
第一导向辊5和第二导向辊7的数量以及相邻第一导向辊5的间距和相邻第二导向辊7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续输送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三导向辊8和多个第四导向辊9,第三导向辊8转动设置在第一导轨4上,送料段101设置在多个第三导向辊8上,且送料段101与第三导向辊8滚动相连,第四导向辊9转动设置在第二导轨6上,返回段102设置在多个第四导向辊9上,且返回段102与第四导向辊9滚动相连,其中,第一导向辊5的中心轴和第二导向辊7的中心轴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三导向辊8的中心轴和第四导向辊9的中心轴沿竖直方向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牵引绳1的送料段101同时设置在第一导向辊5和第三导向辊8上,使第一导向辊5和第三导向辊8均能够对送料段101起到承载导向作用,且由于第一导向辊5的中心轴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三导向辊8的中心轴沿竖直方向设置,使得第一导向辊5能够承载送料段101沿竖直方向的力,第三导向辊8能够承载送料段101沿水平方向的力,由此使得送料段101能够利用第一导向辊5进行稳定的直线移动,并且能够利用第三导向辊8进行稳定的转向移动。
牵引绳1的返回段102同时设置在第二导向辊7和第四导向辊9上,使第二导向辊7和第四导向辊9均能够对返回段102起到承载导向作用,且由于第二导向辊7的中心轴沿水平方向设置,第四导向辊9的中心轴沿竖直方向设置,使得第二导向辊7能够承载返回段102沿竖直方向的力,第四导向辊9能够承载返回段102沿水平方向的力,由此使得返回段102能够利用第二导向辊7进行稳定的直线移动,并且能够利用第四导向辊9进行稳定的转向移动。
由此,通过多个第一导向辊5、多个第二导向辊7、多个第三导向辊8和多个第四导向辊9的配合,使牵引绳1能够在直线移动和转向时均能够稳定移动,由此进一步提高了整体对隧道14的适应性,使得整体具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导向辊8在第一导轨4上的安装方式和第四导向辊9在第二导轨6上的安装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第三导向辊8在第一导轨4上的安装方式可以与第一导向辊5在第一导轨4上的安装方式相同,第四导向辊9在第二导轨6上的安装方式可以与第二导向辊7在第二导轨6上的安装方式相同。
第三导向辊8和第四导向辊9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辊5上沿第一导向辊5的周向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三导向辊8上沿第三导向辊8的周向设置有第三凹槽,送料段101设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内,和/或第二导向辊7上沿第二导向辊7的周向设置有第二凹槽,第四导向辊9上沿第四导向辊9的周向设置有第四凹槽,返回段102设置在第二凹槽和第四凹槽内。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的设置,使得送料段101能够被限位在第一导向辊5和第三导向辊8上,从而避免送料段101从第一导向辊5和第三导向辊8上脱出,由此保证了第一导向辊5和第三导向辊8对送料段101的稳定承载和导向,进而提高了整体输送物料的稳定性。
通过第二凹槽和第四凹槽的设置,使得返回段102能够被限位在第二导向辊7和第四导向辊9上,从而避免返回段102从第二导向辊7和第四导向辊9上脱出,由此保证了第二导向辊7和第四导向辊9对返回段102的稳定承载和导向,进而提高了整体输送物料的稳定性。
通过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的设置,还能够使牵引绳1在直线移动和转向时均能够稳定移动,由此进一步提高了整体对隧道的适应性,使得整体具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第一导向辊5上设置第一凹槽以及第三导向辊8上设置第三凹槽,而第二导向辊7上不设置第二凹槽以及第四导向辊9上不设置第四凹槽,也可以第一导向辊5上不设置第一凹槽以及第三导向辊8上不设置第三凹槽,而第二导向辊7上设置第二凹槽以及第四导向辊9上设置第四凹槽,同时还可以第一导向辊5上设置第一凹槽、第三导向辊8上设置第三凹槽、第二导向辊7上设置第二凹槽以及第四导向辊9上设置第四凹槽,对此不作限制。
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用于限位牵引绳1,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可以是在第一导向辊5、第二导向辊7、第三导向辊8和第四导向辊9上分别开设的环形槽,也可以是将第一导向辊5、第二导向辊7、第三导向辊8和第四导向辊9设置为中间直径小两端直径大的结构,以使第一导向辊5、第二导向辊7、第三导向辊8和第四导向辊9上分别形成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载具3包括盘体301和多个滚轮302,滚轮302转动设置在盘体301上,滚轮302滚动设置在承载面15上,其中,盘体301位于第一导轨4的上方,盘体301与送料段101固定相连,多个滚轮302位于第一导轨4的两侧,或盘体301位于第二导轨6的上方,盘体301与返回段102固定相连,多个滚轮302位于第二导轨6的两侧。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滚轮302转动设置在盘体301上,滚轮302滚动设置在承载面15上,使得盘体301能够在承载面15上移动,且由于盘体301与送料段101或返回段102固定相连,使得牵引绳1能够带动盘体301在承载面15上移动,进而实现对物料的连续输送,同时,由于多个滚轮302位于第一导轨4或第二导轨6的两侧,使得盘体301在被送料段101或返回段102驱动时能够均匀受力,从而保证盘体301对物料的稳定输送。
需要说明的是,当载具3位于送料段101时,则盘体301位于第一导轨4的上方,盘体301与送料段101固定相连,多个滚轮302位于第一导轨4的两侧,当载具3位于返回段102时,则盘体301位于第二导轨6的上方,盘体301与返回段102固定相连,多个滚轮302位于第二导轨6的两侧。
盘体301用于装载物料,盘体301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
滚轮302用于支撑盘体301并实现盘体301的移动,滚轮302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
滚轮30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滚轮302可以是四个,四个滚轮302分别位于第一导轨4或第二导轨6的两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载具3还包括第一夹持辊303和第二夹持辊304,第一夹持辊303转动设置在盘体301上,第二夹持辊304转动设置在盘体301上,其中,第一夹持辊303和第二夹持辊304分别与第一导轨4的两侧滚动相连,或第一夹持辊303和第二夹持辊304分别与第二导轨6的两侧滚动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夹持辊303和第二夹持辊304分别与第一导轨4的两侧滚动相连,或第一夹持辊303和第二夹持辊304分别与第二导轨6的两侧滚动相连,使得第一夹持辊303和第二夹持辊304能够将载具3限位在第一导轨4或第二导轨6处,从而能够避免牵引绳1在驱动载具3移动时载具3出现倾斜、晃动、脱离等问题,进而保证了载具3能够按照设定路线行进,实现对物料的稳定输送。
需要说明的是,当载具3位于送料段101时,第一夹持辊303和第二夹持辊304分别与第一导轨4的两侧滚动相连,当载具3位于返回段102时,第一夹持辊303和第二夹持辊304分别与第二导轨6的两侧滚动相连。
第一夹持辊303和第二夹持辊304在盘体301上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如图2和图3所示,盘体301上位于第一导轨4或第二导轨6的两侧设置有第三支架309和第四支架311,第一夹持辊303的两端通过轴承与第三支架309相连,第二夹持辊304的两端通过轴承与第四支架311相连。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以第一导轨4处为例,第三支架309靠近第一导向辊5的一侧可以设置第五导向辊310,第五导向辊310的转动中心轴与第一夹持辊303的转动中心轴垂直,第四支架311靠近第一导向辊5的一侧可以设置第六导向辊312,第六导向辊312的转动中心轴与第二夹持辊304的转动中心轴垂直,由此,在载具3出现倾斜并使第三支架309和第四支架311沿靠近第一导向辊5的方向偏移时,能够避免第三支架309和第四支架311与第一导轨4直接接触,从而避免第三支架309和第四支架311与第一导轨4之间的磨损,同时使载具3的移动更为顺畅。
第一夹持辊303和第二夹持辊304用于与第一导轨4或第二导轨6的侧面滚动相连,以配合夹持第一导轨4或第二导轨6,第一夹持辊303和第二夹持辊304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载具3还包括第一固定绳305、第一抱索器306、第二固定绳307和第二抱索器308,第一固定绳305设置在盘体301的一端,第一抱索器306设置在第一固定绳305远离盘体301的一端,第二固定绳307设置在盘体301远离第一固定绳305的一端,第二抱索器308设置在第二固定绳307远离盘体301的一端,其中,第一抱索器306和第二抱索器308分别与送料段101可拆卸的相连,或第一抱索器306和第二抱索器308分别与返回段102可拆卸的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固定绳305设置在盘体301的一端,第一抱索器306设置在第一固定绳305远离盘体301的一端,且第一抱索器306与送料段101或返回段102可拆卸的相连,使得盘体301的一端能够与送料段101或返回段102固定相连,同时,由于第二固定绳307设置在盘体301的一端,第二抱索器308设置在第二固定绳307远离盘体301的一端,且第二抱索器308与送料段101或返回段102可拆卸的相连,使得盘体301的另一端能够与送料段101或返回段102固定相连,由此,通过第一抱索器306和第二抱索器308的设置,实现载具3与牵引绳1的固定相连,保证了载具3对物料的连续输送,且通过第一固定绳305和第二固定绳307的设置,使得载具3与牵引绳1之间能够实现同步移动,从而避免整体在爬坡或下坡过程中因惯性等原因导致的载具3前后窜动等失控问题,不仅有效提高了整体对物料的输送稳定性,而且还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
而且,由于第一抱索器306和第二抱索器308分别与送料段101或返回段102可拆卸的相连,在保证载具3与牵引绳1稳定相连的同时便于载具3与牵引绳1的分离,从而使载具3对物料的输送更为灵活、便捷。
需要说明的是,当载具3位于送料段101时,第一抱索器306和第二抱索器308与送料段101相连,当载具3位于返回段102时,第一抱索器306和第二抱索器308与返回段102相连。
第一固定绳305和第二固定绳307用于载具3与牵引绳1之间的固定,第一固定绳305和第二固定绳307的具体类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第一固定绳305和第二固定绳307可以是钢丝绳等具有抗拉能力的绳索,也可以是具有抗拉能力的链条等。
第一抱索器306和第二抱索器308用于与牵引绳1相连,第一抱索器306和第二抱索器308均是抱索器,第一抱索器306和第二抱索器308的具体类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第一抱索器306和第二抱索器308均包括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第一夹持杆的中部与第二夹持杆的中部铰接,第一夹持杆的一端与和第二夹持杆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弹簧,第一夹持杆的另一端与和第二夹持杆的另一端之间形成有夹持口,夹持口在弹簧的作用下稳定夹持在牵引绳1上。
其中,第一抱索器306和第二抱索器308在牵引绳1上的拆装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第一抱索器306和第二抱索器308的拆装可以通过人工完成,也可以利用机械设备自动完成。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续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一脱挂装置12和/或第二脱挂装置13,第一脱挂装置12设置在承载面15靠近工作面的一端,送料段101靠近工作面的一端穿过第一脱挂装置12,第二脱挂装置13设置在承载面15远离工作面的一端,返回段102远离工作面的一端穿过第二脱挂装置13。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脱挂装置12的设置,使得第一抱索器306和第二抱索器308与送料段101之间能够利用第一脱挂装置12实现自动分离,从而简化了载具3与牵引绳1之间的分离操作,使整体的使用更为便捷。
通过第二脱挂装置13的设置,使得第一抱索器306和第二抱索器308与返回段102之间能够利用第二脱挂装置13实现自动分离,从而简化了载具3与牵引绳1之间的分离操作,使整体的使用更为便捷。
需要说明的是,连续输送系统可以仅包括第一脱挂装置12,也可以仅包括第二脱挂装置13,还可以同时包括第一脱挂装置12和第二脱挂装置13,对此不作限制。
第一脱挂装置12和第二脱挂装置13在承载面15上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第一脱挂装置12可以设置在掘进设备16上,第二脱挂装置13直接可以设置在承载面15上。
第一脱挂装置12和第二脱挂装置13用于第一抱索器306和第二抱索器308与牵引绳1的自动分离,第一脱挂装置12和第二脱挂装置13的具体类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第一脱挂装置12和第二脱挂装置13均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设置在牵引绳1的一侧,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置在牵引绳1的另一侧,且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的距离沿牵引绳1的前进方向线性减小,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之间的距离沿牵引绳1的前进方向线性减小,由此,在第一抱索器306的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经过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时,第一抱索器306中第一夹持杆远离夹持口的一端和第二夹持杆远离夹持口的一端相互靠近,进而使第一抱索器306夹持口逐渐变大并最终脱离牵引绳1,实现第一抱索器306与牵引绳1的分离,在第二抱索器308的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经过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之间时,第二抱索器308中第一夹持杆远离夹持口的一端和第二夹持杆远离夹持口的一端相互靠近,进而使第二抱索器308夹持口逐渐变大并最终脱离牵引绳1,实现第二抱索器308与牵引绳1的分离。
其中,第一夹持杆远离夹持口的一端和第二夹持杆远离夹持口的一端可以设置转轮,以减小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的磨损。
如图1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续输送系统还包括储绳装置10,储绳装置10包括张紧固定架1001、张紧滑动架1002和多个储绳轮1003,张紧固定架1001设置在承载面15远离工作面的一端,张紧滑动架1002相对张紧固定架1001滑动设置,多个储绳轮1003分别转动设置在张紧固定架1001和张紧滑动架1002上,且多个储绳轮1003交错分布,送料段101远离工作面的一端和返回段102远离工作面的一端分别绕过多个储绳轮1003后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送料段101远离工作面的一端和返回段102远离工作面的一端分别绕过多个储绳轮1003后相连,使得牵引绳1中的部分能够储存在张紧固定架1001与张紧滑动架1002之间,且由于张紧滑动架1002相对张紧固定架1001滑动设置,使得张紧滑动架1002与张紧固定架1001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从而通过张紧滑动架1002的移动能够实现牵引绳1的释放和收纳,进而使牵引绳1的长度能够适应工作面的不断推进,保证物料在隧道14内的稳定输送。
需要说明的是,张紧滑动架1002相对张紧固定架1001的滑动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张紧滑动架1002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地面靠近张紧固定架1001处设置有轮道,行走轮滚动设置在轮道内,由此实现张紧滑动架1002相对张紧固定架1001的滑动设置。
张紧滑动架1002和张紧固定架1001用于调整牵引绳1的长度,张紧滑动架1002和张紧固定架1001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
储绳轮1003在张紧固定架1001和张紧滑动架1002上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储绳轮1003包括轮架、轮轴和轮体,轮架固定设置在张紧固定架1001上,轮轴固定设置在轮架上,轮体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轮轴上。其中,轮体的外圆周面上可以设置环槽,以便于牵引绳1的卷绕,保证牵引绳1在储绳轮1003上的稳定设置。
储绳轮1003的数量越多,则牵引绳1的储存量越大,牵引绳1的可调节长度就越长,储绳轮100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1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续输送系统还包括张紧装置11,张紧装置11包括张紧架1101、多个第一张紧轮1102、多个第二张紧轮1103、张紧绳1104和卷扬机1105,张紧架1101设置在承载面15远离工作面的一端,第一张紧轮1102转动设置在张紧滑动架1002上,第二张紧轮1103转动设置在张紧架1101上,卷扬机1105设置在承载面15上,张紧绳1104的一端与卷扬机1105的卷盘相连,张紧绳1104的另一端绕过多个第一张紧轮1102和多个第二张紧轮1103后与张紧架1101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卷扬机1105驱动其上的卷盘卷绕张紧绳1104,以使张紧绳1104在张紧滑动架1002上施加沿远离张紧固定架1001方向的恒力,由此保证牵引绳1的张紧,且在牵引绳1所受掘进设备16的拉力大于卷扬机1105输出的恒力时,则能够克服卷扬机1105的驱动力而使张紧滑动架1002沿靠近张紧固定架1001的方向移动,进而使牵引绳1的长度延长,由此,通过张紧装置11的设置,不仅能够保证牵引绳1长度的稳定调节,而且还能够保证牵引绳1对载具3的稳定驱动。
需要说明的是,卷扬机1105用于在张紧滑动架1002上施加拉力,卷扬机1105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卷扬机1105可以包括卷绕架、卷盘、变频电机和减速机,卷绕架固定设置在承载面15上,卷盘转动设置在卷绕架上,变频电机和减速机固定设置在卷绕架上,变频电机与减速机传动相连,减速机与卷盘传动相连,变频电机由变频器驱动,且变频器使变频电机恒转矩输出,从而保证张紧绳1104在张紧滑动架1002上施加的力为恒力。
卷扬机1105还可以包括制动器,制动器的制动闸与减速机的输出轴相连,在紧急情况或停机时,制动器的制动闸进行抱闸动作以锁死减速机,从而防止张紧绳1104反向转动,使得张紧装置11能够保持张紧状态。
张紧绳1104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张紧绳1104可以是钢丝绳等具有抗拉能力的绳索,也可以是具有抗拉能力的链条等。
第一张紧轮1102和第二张紧轮1103用于张紧绳1104的转向,第一张紧轮1102和第二张紧轮1103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以第一张紧轮1102为例,第一张紧轮1102包括轮架、轮轴和轮体,轮架固定设置在张紧滑动架1002上,轮轴固定设置在轮架上,轮体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轮轴上。其中,轮体的外圆周面上可以设置环槽,以便于张紧绳1104的卷绕,保证张紧绳1104在第一张紧轮1102上的稳定设置。
在第二张紧轮1103与第一张紧轮1102之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滑轮,张紧绳1104绕过滑轮,从而保证张紧绳1104在第二张紧轮1103与第一张紧轮1102之间的稳定设置。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续输送系统还包括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2设置在靠近工作面处,驱动装置2与牵引绳1传动相连,驱动装置2用于驱动送料段101沿靠近工作面的方向移动并驱动返回段102沿远离工作面的方向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装置2驱动牵引绳1移动,使牵引绳1的送料段101沿靠近工作面的方向移动,并使牵引绳1的返回段102沿远离工作面的方向移动,由此实现牵引绳1在承载面15上的循环转动,同时,由于驱动装置2设置在靠近工作面处,使得驱动装置2能够对牵引绳1的送料段101形成直接拖拽作用,同时对牵引绳1的返回段102形成间接拖拽作用,从而使送料段101形成张紧状态,而返回段102形成松弛状态,由此,相对于驱动装置2通过返回段102间接拖拽送料段101的方式,驱动装置2直接拖拽送料段101的方式能够减小驱动装置2对牵引绳1的拖拽力,不仅能够降低驱动装置2输出的功率,减小整体的成本,而且还能够减小牵引绳1的受力,从而降低牵引绳1的使用规格,减少牵引绳1的磨损,进而延长了牵引绳1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装置2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驱动装置2、储绳装置10和张紧装置11可以沿远离工作面的方向依次设置。
在储绳装置10与驱动装置2之间还可以设置多个转向轮、以满足牵引绳1循环转动中的转向等。
驱动装置2的具体类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如图7所示,驱动装置2包括驱动架201、至少一个驱动轮202和至少一个驱动件203,驱动架201设置在掘进设备16远离工作面的一端,驱动轮202转动设置在驱动架201上,牵引绳1在驱动轮202上绕过至少一圈,驱动件203设置在驱动架201上,驱动件203与驱动轮202传动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件203驱动驱动轮202转动,驱动轮202通过其与牵引绳1之间的摩擦力驱动牵引绳1移动,从而实现牵引绳1的循环转动,同时,通过将牵引绳1在驱动轮202上绕过至少一圈,保证了驱动轮202与牵引绳1之间具有较高的摩擦力,从而保证驱动轮202对牵引绳1的稳定驱动。
其中,通过将驱动架201设置在掘进设备16上,使得驱动装置2能够随掘进设备16同步前进,从而使得整体能够利用掘进设备16克服卷扬机1105的驱动力进行牵引绳1的长度调节,由此使整体的使用更为便捷。
牵引绳1在驱动轮202上绕过的圈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牵引绳1在驱动轮202上绕过的圈数可以是一圈、二圈、三圈等。
驱动轮202与驱动件203一一对应,驱动轮202和驱动件20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驱动轮202和驱动件203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等。
驱动件203用于驱动驱动轮202转动,驱动件203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驱动件203可以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机,驱动电机和减速机均设置在驱动架201上,驱动电机与减速机传动相连,减速机与驱动轮202传动相连,由此使驱动电机驱动减速机转动,减速机带动驱动轮202转动。
掘进设备16用于隧道14的掘进作业,掘进设备16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示例的,掘进设备16可以是盾构机、TBM(Tunnel-Boring-Machine,隧道14掘进机)等,隧道14掘进设备16尾部设置有临时储存区,用于临时存放物料。
连续输送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与驱动装置2电性相连,第一开关设置在掘进设备16上,第二开关与驱动装置2电性相连,第二开关设置在靠近承载面15远离工作面的一端,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均用于控制驱动装置2的启停,由此,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设置,便于在掘进设备16处和承载面15远离工作面的一端进行载具3的装卸以及物料的装卸。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公开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连续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包括:送料段和返回段,所述送料段和所述返回段分别滑动设置在承载面上,所述承载面延伸到隧道内的工作面处,所述送料段沿靠近所述工作面的方向移动,所述返回段沿远离所述工作面的方向移动;
多个载具,所述载具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所述载具与所述送料段或所述返回段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输送系统还包括:
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
多个第一导向辊,所述第一导向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送料段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导向辊上,且所述送料段与所述第一导向辊滚动相连;
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
多个第二导向辊,所述第二导向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返回段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二导向辊上,且所述返回段与所述第二导向辊滚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输送系统还包括:
多个第三导向辊,所述第三导向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送料段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三导向辊上,且所述送料段与所述第三导向辊滚动相连;
多个第四导向辊,所述第四导向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返回段设置在多个所述第四导向辊上,且所述返回段与所述第四导向辊滚动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导向辊的中心轴和第二导向辊的中心轴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三导向辊的中心轴和所述第四导向辊的中心轴沿竖直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辊上沿所述第一导向辊的周向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三导向辊上沿所述第三导向辊的周向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送料段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内;
和/或
所述第二导向辊上沿所述第二导向辊的周向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四导向辊上沿所述第四导向辊的周向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返回段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包括:
盘体;
多个滚轮,所述滚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盘体上,所述滚轮滚动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
其中,所述盘体位于所述第一导轨的上方,所述盘体与所述送料段固定相连,多个滚轮位于所述第一导轨的两侧;
所述盘体位于所述第二导轨的上方,所述盘体与所述返回段固定相连,多个滚轮位于所述第二导轨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还包括:
第一夹持辊,所述第一夹持辊转动设置在所述盘体上;
第二夹持辊,所述第二夹持辊转动设置在所述盘体上;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辊和所述第二夹持辊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的两侧滚动相连;
所述第一夹持辊和所述第二夹持辊分别与所述第二导轨的两侧滚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还包括:
第一固定绳,所述第一固定绳设置在所述盘体的一端;
第一抱索器,所述第一抱索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绳远离所述盘体的一端;
第二固定绳,所述第二固定绳设置在所述盘体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绳的一端;
第二抱索器,所述第二抱索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绳远离所述盘体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抱索器和所述第二抱索器分别与所述送料段可拆卸的相连;
所述第一抱索器和所述第二抱索器分别与所述返回段可拆卸的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输送系统还包括:
第一脱挂装置,所述第一脱挂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面靠近所述工作面的一端,所述送料段靠近所述工作面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脱挂装置;
和/或
第二脱挂装置,所述第二脱挂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面远离所述工作面的一端,所述返回段远离所述工作面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脱挂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输送系统还包括:
储绳装置,所述储绳装置包括:张紧固定架、张紧滑动架和多个储绳轮,所述张紧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承载面远离所述工作面的一端,所述张紧滑动架相对所述张紧固定架滑动设置,多个所述储绳轮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张紧固定架和所述张紧滑动架上,且多个所述储绳轮交错分布,所述送料段远离所述工作面的一端和所述返回段远离所述工作面的一端分别绕过多个所述储绳轮后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续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输送系统还包括:
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包括:张紧架、多个第一张紧轮、多个第二张紧轮、张紧绳和卷扬机,所述张紧架设置在所述承载面远离所述工作面的一端,所述第一张紧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张紧滑动架上,所述第二张紧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张紧架上,所述卷扬机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所述张紧绳的一端与所述卷扬机的卷盘相连,所述张紧绳的另一端绕过多个所述第一张紧轮和多个所述第二张紧轮后与所述张紧架相连。
CN202321252829.1U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连续输送系统 Active CN220264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52829.1U CN220264135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连续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52829.1U CN220264135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连续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64135U true CN220264135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12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52829.1U Active CN220264135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连续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641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85009B (zh) 一种连采连运协同输送系统
CN105174053A (zh) 一种液压绞车钢丝绳牵引单轨吊运输系统
CN116104563A (zh) 一种隧道悬空式连续输送系统
US20030019388A1 (en) Amusement device
CN214358338U (zh) 储带装置及胶带输送机
CN220264135U (zh) 一种连续输送系统
CN116443514A (zh) 一种隧道不间断输送系统
CN116101710A (zh) 一种隧道托盘式连续输送系统
CN108483295A (zh) 一种绞车自动排绳装置
RU2337023C1 (ru) Мобильная подвесная канатная дорога
CN109956362B (zh) 一种电缆夹送牵引装置
CN103600746A (zh) 单向顺槽巷道人员运输设备
CN218493613U (zh) 一种隧道防水板铺挂台车
CN211168548U (zh) 一种单履带横移带式输送机
CN116714946A (zh) 用于轮轨式带式输送机的回转装置及其回转方法
CN209740052U (zh) 移动式扇形布料皮带机
RU2424170C2 (ru) Конвейер с подвесной лентой
CN213085319U (zh) 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新型调车绞车
CN110759019A (zh) 改进型地面环形线
CN212402460U (zh) 一种拉紧装置及具有其的设备
CN218908741U (zh) 一种圆环链牵引悬挂式单轨运输系统
CN205972735U (zh) 一种新型架空无极绳索道
CN218643216U (zh) 桥梁施工用牵引系统
CN117465907B (zh) 一种连续输送装置和盾构系统
CN220748339U (zh) 一种斜巷行人助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