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53341U - 一种纽扣电池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纽扣电池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253341U CN220253341U CN202321908135.9U CN202321908135U CN220253341U CN 220253341 U CN220253341 U CN 220253341U CN 202321908135 U CN202321908135 U CN 202321908135U CN 220253341 U CN220253341 U CN 2202533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 button cell
- electrode
- tab
- circuit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NDVLTYZPCACLMA-UHFFFAOYSA-N silver oxide Substances [O-2].[Ag+].[Ag+] NDVLTYZPCACLM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mercury Chemical compound [Hg]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3 mercur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923 silver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0627 Phaseolus vulgar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46052 Phaseolus vulgar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OTCVAHKKMMUFAY-UHFFFAOYSA-N oxo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O OTCVAHKKMMUFA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关于一种纽扣电池及电子设备,纽扣电池包括绝缘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导电连接部位于容置空间中并贯穿第二壳体,卷芯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导电连接部贯穿卷芯,卷芯的第一极耳与导电连接部电连接,卷芯的第二极耳与第二壳体导电连接,第二壳体的背离容置空间的一侧设置电路板,导电连接部贯穿电路板,电路板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二壳体电连接,导电紧固件依次贯穿电路板、第二壳体、卷芯并与导电连接部紧固连接,第一电极与导电紧固件电连接。本公开的纽扣电池通过导电紧固件将各部分紧固连接组装,简化了纽扣电池的组装过程,节省了组装时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纽扣电池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纽扣电池(button cell battery)又称为手表电池(watch battery)或钱币型电池(coin battery),具体可分为一次性干电池与充电电池,目前,可充电的纽扣电池通常应用于小型电子设备内部,为小型电子设备提供能源。
相关技术中,纽扣电池的组装方式较为复杂,生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不利于批量生产与控制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纽扣电池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纽扣电池,包括:
第一壳体,包括导电连接部;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绝缘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导电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并贯穿所述第二壳体;
卷芯,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导电连接部贯穿所述卷芯,所述卷芯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导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壳体导电连接;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背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所述导电连接部贯穿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两者之一为正极,两者另一为负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壳体电连接;
导电紧固件,依次贯穿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卷芯与所述导电连接部紧固连接,所述导电紧固件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绝缘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导电层;
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位于边缘的包边和位于中间的隔离部,所述导电层设置于所述隔离部与所述包边之间,所述包边包覆所述导电层的边缘,所述包边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面连接,所述导电连接部贯穿所述隔离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包边、所述隔离部和所述导电层通过注塑方式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包边与所述第一壳体通过粘接方式或者高压热熔方式密封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卷芯的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导电层焊接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的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凸出于所述导电层的第二触点,所述电路板的第二电极与所述导电层的第二触点电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沿所述卷芯的轴向方向,所述卷芯设置贯穿其的第一通孔,所述卷芯的第一极耳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导电连接部焊接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的中部设置用于供所述导电紧固件通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设置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位于所述电路板的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装配状态下,所述导电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触点抵接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部设置第三通孔,所述导电紧固件与所述第三通孔螺纹紧固连接;
所述导电紧固件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三通孔中,或者,所述导电紧固件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一壳体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纽扣电池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设置为正极耳,所述第二极耳设置为负极耳;
所述第一电极为正极,所述第二电极为负极。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设置降噪电路。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如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纽扣电池,所述纽扣电池通过导电紧固件与所述设备本体固定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的纽扣电池通过导电紧固件将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卷芯、电路板等各部分紧固组装连接,简化了纽扣电池的组装过程,组装过程无需使焊接工具等,在保证绝缘效果的同时,还节省了组装时间。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纽扣电池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纽扣电池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纽扣电池及电子设备,纽扣电池包括第一壳体和与第一壳体绝缘连接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导电连接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导电连接部位于容置空间中并贯穿第二壳体,卷芯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导电连接部贯穿卷芯,卷芯的第一极耳与导电连接部电连接,卷芯的第二极耳与第二壳体导电连接,第二壳体的背离容置空间的一侧设置电路板,导电连接部贯穿电路板,电路板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二壳体电连接,导电紧固件依次贯穿电路板、第二壳体、卷芯并与导电连接部紧固连接,第一电极与导电紧固件电连接。本公开的纽扣电池通过导电紧固件将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卷芯、电路板等各部分紧固组装连接,简化了纽扣电池的组装过程,组装过程无需使焊接工具等,在保证绝缘效果的同时,还节省了组装时间。
为了在后文中对本公开提出的纽扣电池的结构进行介绍,首先对本纽扣电池进行总体介绍。纽扣电池又称为手表电池或钱币型电池,根据电池的形状,纽扣电池是指形状如纽扣、按钮、硬币、豆粒等的小型电池,纽扣电池的式样繁多,直径有大有小,厚度也有薄有厚。
大多数纽扣电池一般都是一次性电池(也被称为不可充电电池或者原电池),也是属于干电池,但与一般圆筒状的一号、四号、五号电池等常用干电池在外型上存在明显不同。纽扣型电池的电源容量以及其可以向外提供的功率比一般的干电池小,主要用于不便于外界外部电源的小型携带设备中,比如计算器、手表、电子体温计等。此外,也用于各种电脑类装置的备份电池,以便在未接电时仍可保持内部的时钟和存储器等部件工作,例如保持输入输出系统的设定记忆和实时时钟的干电池。
根据纽扣电池的成分进行区分,常见的纽扣性电池的种类有锂电池、碱性电池、氧化银电池、锌空气电池等。为了减少环境污染,近年来,已经开发出了不含汞的碱性电池和氧化银电池代替早期的水银电池。
目前,在小型电子设备中,例如无线蓝牙耳机、电子手表、电子手环、传感器以及其他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由于不便外接电源,常常采用可充电的纽扣电池(也被称为二次电池或蓄电池)进行供电,这种纽扣电池通常设置于电子设备内部,在组装时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组装过程较为繁琐,组装过程耗时长,不利于降低组装时长和生产成本。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纽扣电池,纽扣电池可以为钢壳电池,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且体积较小。本公开中的纽扣电池可以应用在比如无线蓝牙耳机、手表手环、传感器以及其他小型便携设备中,以为这些小型设备提供能源,并且,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是可以进行循环充放电的。
纽扣电池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12,比如,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扣合在一起围合成容置空间12,第一壳体10可以为下壳体,第二壳体20可以为上壳体。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绝缘连接,卷芯30设置于容置空间12中,以对卷芯30进行保护和安装固定。
其中,第一壳体10包括导电连接部11,导电连接部11位于容置空间12中,导电连接部11沿第一壳体10的深度方向延伸并贯穿第二壳体20,导电连接部11贯穿卷芯30。第一壳体10可以通过冲压成型工艺加工成薄壁钢壳,导电连接部11呈圆柱状,导电连接部11的中心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孔(即后文中的第三通孔111),可以通过螺纹紧固、铆接或者卡接等方式实现安装。导电连接部11贯穿卷芯30一方面可以使第一壳体10通过导电连接部11与卷芯30电连接,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卷芯30进行限位,避免卷芯30晃动。
卷芯30包括第一极耳31和第二极耳32,第一极耳31与导电连接部11电连接,第二极耳32与第二壳体20导电连接。卷芯30为多层极片卷绕而成的裸电芯,卷芯30的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卷制在一起,相邻的正负极片之间被隔离膜隔绝,确保正负极之间不发生物理接触,并且负极片横、纵两个方向都能完全包覆住正极片,避免短路。由于导电连接部11从卷芯30的中间位置处贯穿卷芯30,且卷芯30的第一极耳31与导电连接部11形成电连接,因此,卷芯30的第一极耳31的出极耳位置在卷芯30的中心,第一极耳31比如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第一极耳31形成导电连接。第二极耳32与第二壳体20导电连接,从而使得卷芯30的第一极耳31和第二极耳32分别与不同的壳体连接,从而向外输送电能。
纽扣电池还包括电路板40,电路板40设置于第二壳体20的背离容置空间12的一侧,也即电路板40设置于容置空间12的外部。为了方便后续利用导电连接部11进行安装,导电连接部11贯穿电路板40,比如,可以在电路板40的中心设置一个区域用于供导电连接部11穿过,该区域不设置电路布线。电路板40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两者之一为正极,两者另一为负极,从而使得电路板40中的电流正常流通,保证纽扣电池正常工作。在一个示例中,当第一电极为正极时,第一壳体10带正电;当第二电极为负极时,第二壳体20带负电。在另一个示例中,当第一电极为负极时,第一壳体10与带负电;当第二电极为正极时,第二壳体20带正电。电路板40比如可以是柔性电路板,还可以是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线路板)。
纽扣电池还包括导电紧固件50,导电紧固件50与导电连接部11配合,以将纽扣电池的上述各个部件紧固连接在一起。其中,导电紧固件50与导电连接部11之间可以为螺纹连接配合,也可以为铆接配合,还可以为插接、卡接配合等。在进行紧固连接时,导电紧固件50依次贯穿电路板40、第二壳体20、卷芯30并与导电连接部11紧固连接,以将第二壳体20、卷芯30和电路板40锁紧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上。
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导电紧固件和第一壳体上的导电连接部,导电连接部与导电紧固件通过比如螺纹连接、铆接等配合,将纽扣电池的各个部件紧固连接在一起,组装过程不需要使用额外的辅助安装设备,即可快速、简洁地完成纽扣电池的组装过程,提升了组装效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纽扣电池,纽扣电池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扣合绝缘连接形成容置空间12,纽扣电池的卷芯30容置在容置空间12中,卷芯30的第一极耳31与第一壳体10的导电连接部11电连接,卷芯30的第二极耳32与第二壳体20电连接,第二壳体20的背离容置空间12的一侧还设置电路板40,导电紧固件50依次贯穿电路板40、第二壳体20、卷芯30并与导电连接部11紧固连接,以将纽扣电池的上述各个部件紧固连接在一起。
其中,第二壳体20包括绝缘本体21和设置于绝缘本体21上的导电层22,绝缘本体21包括位于边缘的包边212和位于中间的隔离部211,隔离部211中心设置供导电连接部11通过的第四通孔213,导电层22设置于隔离部211与包边212之间,包边212包覆导电层的22边缘,包边212与第一壳体10的侧壁面连接,导电连接部11贯穿隔离部211,隔离部211与包边212用于对导电层22进行绝缘保护,避免导电层22的电流传导到第一壳体10的导电连接部11或第一壳体10的侧壁面上,导致电流外泄,影响纽扣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其中,包边212、隔离部211和导电层22通过注塑方式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包边212与第一壳体10通过粘接方式或者高压热熔方式密封连接,从而在形成紧固连接的同时,还能够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包边212、隔离部211和导电层22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包边212和第一壳体10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本公开实施例列举的几种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过多限制。
卷芯30的朝向第二壳体20的一侧设置第二极耳32,第二极耳32与导电层22焊接连接,导电层22的朝向电路板的一侧设置凸出于导电层22的第二触点221,电路板40的第二电极与导电层22的第二触点221电连接,第二触点221可以设置为凸起,第二触点221用于使导电层22与电路板40充分接触,提高导电层22与电路板40的电连接效果与导电效率。作为第二触点221的凸起的形状没有限定,比如可以为圆柱形,也可以为方形凸起。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壳体设置导电层和绝缘本体,既保证了导电层可以与电路板的第二电极连接,以形成完整的导电回路,同时,第一壳体的导电连接部可以从绝缘本体的中心通过,导电连接部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稳定的绝缘连接,防止导电层在导电时电流外泄影响纽扣电池的性能,提高了纽扣电池的导电效率与可靠性。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纽扣电池,纽扣电池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扣合绝缘连接形成容置空间12,纽扣电池的卷芯30容置在容置空间12中,第二壳体20的背离容置空间12的一侧设置电路板40,导电紧固件50依次贯穿电路板40、第二壳体20、卷芯30并与导电连接部11紧固连接,以将纽扣电池的上述各个部件紧固连接在一起。
沿卷芯30的轴向方向,卷芯30设置贯穿其的第一通孔33。卷芯30的第一极耳31设置于第一通孔33中,第一极耳31与导电连接部11焊接连接。电路板40的中部设置用于供导电紧固件50通过的第二通孔41,第二通孔41的边缘设置第一触点42,第一触点42位于电路板40的背离第二壳体20的一侧,装配状态下,导电紧固件50与第一触点42抵接连接,第一触点42可以设置为凸起,第一触点42用于使导电紧固件50与电路板40充分接触并电连接,提高纽扣电池电连接的效果。
导电连接部11与导电紧固件50上还可以设置相互配合的螺纹,以提高导电连接部11与导电紧固件50之间紧固连接的可靠性,如图2所示,导电连接部11设置第三通孔111,导电紧固件50与第三通孔111螺纹紧固连接。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导电连接部11与导电紧固件50之间除了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实现紧固连接之外,还可以通过比如过盈配合、铆接配合等实现紧固连接。
其中,根据导电紧固件的作用不同,在一个示例中,导电紧固件50的端部位于第三通孔111中,以使导电紧固件能够与导电连接部固定连接,同时,由于导电紧固件的端部不会伸出至第三通孔111外,所以导电紧固件50的端部不会影响其他结构的安装。在另一个示例中,导电紧固件50的端部贯穿第一壳体10并部分位于第一壳体10的外部,从而可以使得导电紧固件进一步与其他结构之间形成紧固连接,以将纽扣电池固定在其他结构上(比如电子设备的壳体上)。
导电连接部11依次穿过卷芯30的第一通孔33、第二壳体20的第四通孔213和电路板40的第二通孔41,导电紧固件50与导电连接部11的第三通孔111连接,实现将纽扣电池的各部分组装到一起。其中,第一壳体10与导电紧固件50可以采用金属材质,以实现导电功能。
本实施例中的导电连接部依次穿过卷芯的第一通孔、第二壳体的第四通孔和电路板的第二通孔,导电紧固件与导电连接部的第三通孔连接,以将纽扣电池的上述各部分结构组装到一起,同时还设置第一触点使导电紧固件与电路板充分接触并电连接,提高了纽扣电池的组装效率与电连接可靠性。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纽扣电池,纽扣电池的卷芯30容置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扣合绝缘连接形成的容置空间12中,第二壳体20的背离容置空间12的一侧设置电路板40,导电紧固件50依次贯穿电路板40、第二壳体20、卷芯30并与导电连接部11紧固连接,以将纽扣电池的上述各个部件紧固连接在一起。其中,卷芯30的第一极耳31与第一壳体10的导电连接部11电连接,卷芯30的第二极耳32与第二壳体20电连接,电路板40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导电紧固件50连接,第二电极与第二壳体20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两者之一为正极,两者另一为负极,从而使得电路板40中的电流正常流通,保证纽扣电池正常工作。
纽扣电池还包括绝缘层13,绝缘层13用于包覆第一壳体10的外表面,实现纽扣电池整体与外界之间的绝缘。示例性地,绝缘层13可以采用PI(Polyimide,PI,聚酰亚胺)胶带、PVC(polyvinyl chloride,PVC,聚氯乙烯)胶带、橡胶带等绝缘性能良好的薄膜材质,绝缘层13的具体材质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另外,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密封连接,由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均为钢壳,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扣合连接后,两者的外表面均展现出钢材的金属质感和整体美观性。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极耳31与第二极耳32的极性相反,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极性相反。第一极耳31设置为正极耳,第二极耳32设置为负极耳,第一电极为正极,第二电极为负极。第一极耳31与导电连接部11连接,使得第一壳体10带正电,第二极耳32与导电层22连接,使得导电层22带负电,此时第一触点42为正极触点,第二触点221为负极触点,纽扣电池内部电流方向为从第二极耳32流向第一极耳31,电路板40中的电流方向为从第一电极流向第二电极,纽扣电池整体的电流方向为从第一壳体10的底面流向导电紧固件50。
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极耳31设置为负极耳,第二极耳32设置为正极耳,第一电极为负极,第二电极为正极。第一极耳31与导电连接部11连接,使得第一壳体10带负电,第二极耳32与导电层22连接,使得导电层22带正电,此时第一触点42为负极触点,第二触点221为正极触点,纽扣电池内部电流方向为从第一极耳31流向第二极耳32,电路板40中的电流方向为从第二电极流向第一电极,纽扣电池整体的电流方向为从导电紧固件50流向第一壳体10的底面。
其中,电路板40可以设置降噪电路,降噪电路用于抵消卷芯30带来的磁场干扰,以提高纽扣电池的性能。由于在电路板40上设置相应的降噪电路,因此无需额外再设置其他的用于实现降噪功能的硬件结构,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中的纽扣电池设置绝缘层包覆第一壳体的外表面,实现纽扣电池整体与外界之间的绝缘,电路板设置降噪电路抵消卷芯的磁场干扰,有利于防止纽扣电池的电流外泄,提高纽扣电池的可靠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公开中的纽扣电池,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相互组合交叉,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依旧参考图1-图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如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纽扣电池,纽扣电池通过导电紧固件50与设备本体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导电紧固件50与连接件60上设置的连接孔61配合,将纽扣电池固定在连接件60上,连接件60可以是设备本体的后壳,或连接件60可以作为纽扣电池的底座,纽扣电池的底座与设备本体连接。
第一壳体10的底面为纽扣电池的固定面,用于与连接件60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0的底面为圆环,第一壳体10的侧壁面环绕圆环的外圈设置,并且第一壳体10的侧壁面垂直于第一壳体10的底面设置,导电连接部11为与圆环的内圈连接的圆筒,并且导电连接部11的轴向垂直于第一壳体10的底面,圆筒内部用于与导电紧固件50紧固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纽扣电池,纽扣电池与设备本体通过导电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对纽扣电池的各个部件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就能够同时将纽扣电池安装在设备本体上,从而简化了纽扣电池的组装过程,提高了组装效率,有利于降低电子设备的生产时长与生产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3)
1.一种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包括导电连接部;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绝缘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导电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并贯穿所述第二壳体;
卷芯,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导电连接部贯穿所述卷芯,所述卷芯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导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壳体导电连接;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背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所述导电连接部贯穿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两者之一为正极,两者另一为负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壳体电连接;
导电紧固件,依次贯穿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卷芯与所述导电连接部紧固连接,所述导电紧固件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绝缘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导电层;
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位于边缘的包边和位于中间的隔离部,所述导电层设置于所述隔离部与所述包边之间,所述包边包覆所述导电层的边缘,所述包边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面连接,所述导电连接部贯穿所述隔离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所述隔离部和所述导电层通过注塑方式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与所述第一壳体通过粘接方式或者高压热熔方式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的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导电层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的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凸出于所述导电层的第二触点,所述电路板的第二电极与所述导电层的第二触点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卷芯的轴向方向,所述卷芯设置贯穿其的第一通孔,所述卷芯的第一极耳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导电连接部焊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中部设置用于供所述导电紧固件通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设置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位于所述电路板的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装配状态下,所述导电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触点抵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部设置第三通孔,所述导电紧固件与所述第三通孔螺纹紧固连接;
所述导电紧固件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三通孔中,或者,所述导电紧固件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一壳体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纽扣电池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设置为正极耳,所述第二极耳设置为负极耳;
所述第一电极为正极,所述第二电极为负极。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置降噪电路。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纽扣电池,所述纽扣电池通过导电紧固件与所述设备本体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08135.9U CN220253341U (zh) | 2023-07-19 | 2023-07-19 | 一种纽扣电池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08135.9U CN220253341U (zh) | 2023-07-19 | 2023-07-19 | 一种纽扣电池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253341U true CN220253341U (zh) | 2023-12-26 |
Family
ID=89227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908135.9U Active CN220253341U (zh) | 2023-07-19 | 2023-07-19 | 一种纽扣电池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253341U (zh) |
-
2023
- 2023-07-19 CN CN202321908135.9U patent/CN22025334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928120B1 (ko) | 이차 전지 | |
US20040251872A1 (en) | Lithium ion batteries | |
KR100839783B1 (ko) | 이차전지 | |
KR102307299B1 (ko) | 방수 기능의 배터리 팩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KR20040015314A (ko) | 무용접 접점 방식의 배터리 팩 | |
KR100824865B1 (ko) | 이차전지 | |
CN220253341U (zh) | 一种纽扣电池及电子设备 | |
EP4517979A1 (en) | Housing, shell assembly, and battery | |
JP2001268812A (ja) | 電池を内蔵する携帯電気機器 | |
CN214153018U (zh) | 纽扣电池及电源装置 | |
KR101451294B1 (ko) | 전지 유닛 | |
CN219832844U (zh) | 电芯、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9658819U (zh) | 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17641647U (zh) | 一种电池的保护板组件、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4792836B (zh) | 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11455874U (zh) | 一种电池 | |
KR20160021511A (ko) | 접속용 만입홈이 형성되어 있는 이차전지 팩 | |
CN218005043U (zh) | 一种扣式电池 | |
CN221530090U (zh) | 电池及电子设备 | |
CN114335822A (zh) | 电芯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电池、装置 | |
JP2010020904A (ja) |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EP1111698A2 (en) | Battery terminal | |
CN222463117U (zh) | 电池壳体组件、电池及电子设备 | |
CN218123578U (zh) | 一种扣式电池 | |
CN219739997U (zh) |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