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2012U - 空气弹簧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空气弹簧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82012U CN220082012U CN202321421370.3U CN202321421370U CN220082012U CN 220082012 U CN220082012 U CN 220082012U CN 202321421370 U CN202321421370 U CN 202321421370U CN 220082012 U CN220082012 U CN 2200820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spring
- support ring
- mounting structure
- spring assembly
- contact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30040373 Paraformaldehyde Natural produ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20002313 fluoro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1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20006324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976 metal sulf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空气弹簧装置及车辆。空气弹簧装置包括:柱状构件、皮囊和安装结构,所述皮囊和所述安装结构套设在所述柱状构件的外侧,且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皮囊的一端连接;及支撑圈,套设于所述柱状构件外并与所述柱状构件紧配合;其中,所述安装结构套设于所述支撑圈外并与所述支撑圈滑动配合,且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支撑圈沿周向方向旋转。通过在空气弹簧装置中设置安装结构与支撑圈的滑动配合,能够减小皮囊所承受的扭转力,可以延长了空气弹簧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空气弹簧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减震器用于缓冲车辆上下的震动,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及舒适性。然而,在减震器出现故障,例如出现异响时,影响着车辆的驾乘感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弹簧装置,包括:柱状构件、皮囊和安装结构,所述皮囊和所述安装结构套设在所述柱状构件的外侧,且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皮囊的一端连接;及支撑圈,套设于所述柱状构件外并与所述柱状构件紧配合;其中,所述安装结构套设于所述支撑圈外并与所述支撑圈滑动配合,且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支撑圈沿周向方向旋转。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中,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柱状构件朝向彼此的表面相分离。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中,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安装件、第一减震件和隔振件,所述隔振件与所述支撑圈滑动配合,且所述安装件和所述第一减震件均与所述支撑圈分隔。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中,所述第一减震件的材料包括橡胶。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中,所述安装件、所述隔振件和所述支撑圈均为塑料构件。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中,所述隔振件与所述支撑圈的至少彼此接触的部分的材料相同。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中,所述支撑圈的材料包括氟塑料、尼龙或聚甲醛。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中,所述隔振件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一过渡面,且所述第一过渡面比所述第一接触面更远离所述皮囊;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支撑圈滑动配合,所述第一过渡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呈角度设置并与所述支撑圈相分离;和/或,所述支撑圈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二接触面和第二过渡面,且所述第二接触面比所述第二过渡面更远离所述皮囊;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隔振件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过渡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呈角度设置并与所述隔振件相分离。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中,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支撑圈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柱状构件朝向彼此的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中,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柱状构件外的第一密封件;其中,所述安装结构朝向所述柱状构件的一侧具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支撑圈之间形成第一限位空间,所述第一密封件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空间内。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中,所述支撑圈与所述安装结构滑动配合的两个表面的其中一者构造为非连续表面。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中,所述空气弹簧装置还包括端头组件,所述端头组件套设在所述柱状构件外,并包括端盖、安装座和轴承;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皮囊的远离所述安装结构的一端相连;所述轴承位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端盖之间。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中,所述端盖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二减震件,所述第二减震件设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轴承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安装座之间。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中,所述第二减震件的材料包括橡胶。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中,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中,所述柱状构件包括彼此连接的活塞杆和气缸,所述安装结构套设在所述气缸上,所述端头组件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中,还包括活塞,所述活塞套设在所述气缸上并将所述皮囊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结构连接。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中,还包括沿周向设于所述气缸外的凸缘;所述空气弹簧装置还包括支撑件;其中,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安装结构和所述凸缘之间并与所述安装结构滑动配合。
根据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弹簧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空气弹簧装置;110、柱状构件;111、活塞杆;112、气缸;113、凸缘;120、皮囊;130、安装结构;131、安装件;1311、第二凸出部;132、第一减震件;133、隔振件;133a、第一接触面;133b、第一过渡面;1331、第一凸出部;140、支撑圈;150a、第一密封件;150b、第二密封件;160、端头组件;161、端盖;1611、第一部分;1612、第二部分;1613、第二减震件;162、安装座;163、轴承;164、第三减震件;170、活塞;180、防尘罩;190、防护壳;Z1、第一限位空间;Z2、第二限位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空气弹簧是空气悬架系统的核心单元,其是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充入压缩空气,利用气体可压缩性实现其弹性作用,从而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在研究中,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在车辆转向或是曲线行进时,空气弹簧除承受来自垂向车体的静载,横向会同时承受剪切和扭转位移。在扭转角度过大时,就会导致空气弹簧的皮囊产生疲劳损伤,甚至损坏,不仅影响着整个空气弹簧的寿命,也导致车辆平顺性难以提高。此外,在空气弹簧承载扭矩载荷时,由于大多数零件均为金属材质,零件之间的摩擦经常会产生异响,影响着驾乘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弹簧装置,包括:柱状构件、皮囊和安装结构,所述皮囊和所述安装结构套设在所述柱状构件的外侧,且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皮囊的一端连接;及支撑圈,套设于所述柱状构件外并与所述柱状构件紧配合;其中,所述安装结构套设于所述支撑圈外并与所述支撑圈滑动配合,且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支撑圈沿周向方向旋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中,皮囊与柱状构件之间的安装结构能够相对于柱状构件外的支撑圈旋转。在空气弹簧装置受到扭转力时,由于支撑圈与柱状构件紧配合,皮囊能够随着安装结构相对于支撑圈的旋转实现相对于柱状构件的旋转。通过这种结构,减小了皮囊所承受的扭转力,延长了空气弹簧装置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安装结构与支撑圈之间的滑动摩擦,降低了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部件之间摩擦而产生的异响。
下面,将结合一些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弹簧装置及车辆进行更详细地介绍,以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优势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皮囊120和安装结构130套设在柱状构件110的外侧,且安装结构130与皮囊120的一端连接。可以理解,安装结构130既可以是直接与皮囊120的一端相连,也可以借助于其他部件与皮囊120的一端相连,具体将在后文中详细描述。支撑圈140套设于柱状构件110外并与柱状构件110紧配合。例如,支撑圈140与柱状构件110可以为过盈配合。安装结构130套设于支撑圈140外并与支撑圈140滑动配合,且被配置为相对于支撑圈140沿周向方向旋转。例如,安装结构130与支撑圈140可以为间隙配合。又例如,支撑圈140与安装结构130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支撑圈140与柱状构件110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在空气弹簧装置100受到扭转力时,由于支撑圈140与安装结构130之间的摩擦力更小而实现支撑圈140与安装结构130之间的旋转。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由于支撑圈140与柱状构件110之间为过盈配合,支撑圈140与柱状构件110彼此之间的压力较大,可以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保证支撑圈140与安装结构130之间的彼此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皮囊120与柱状构件110之间的安装结构130能够相对于柱状构件110外的支撑圈140旋转。在空气弹簧装置100受到扭转力时,由于支撑圈140与柱状构件110紧配合,皮囊120能够随着安装结构130相对于支撑圈140的旋转实现相对于柱状构件110的旋转。通过这种结构,减小了皮囊120所承受的扭转力,延长了空气弹簧装置100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安装结构130与支撑圈140之间的滑动摩擦,降低了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部件之间摩擦而产生的异响。
例如,安装结构130与柱状构件110朝向彼此的表面相分离。在安装结构130与支撑圈140发生相对旋转时,支撑圈140支撑于安装结构130和柱状构件110之间使得二者表面分离,安装结构130朝向柱状构件110的一侧表面仅与支撑圈140相接触,也即仅有安装结构130与支撑圈140接触的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由此,通过更小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旋转时的摩擦力。当然,安装结构130与柱状构件110之间朝向彼此的表面也可以相接触,具体将在后文一些实施例中描述。
参考图2,例如,安装结构130包括依次连接的安装件131、第一减震件132和隔振件133。连接于安装件131和隔振件133之间的第一减震件132能够对外力缓冲减震,而且还能够减小部件之间受到外力时发生撞击而产生的异响。隔振件133与支撑圈140滑动配合,且安装件131和第一减震件132均与支撑圈140分隔。在旋转过程中,由于安装件131和第一减震件132均不与支撑圈140相接触,仅有隔振件133与支撑圈140之间相接触,减小了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滑动摩擦力。
例如,第一减震件132的材料包括橡胶。橡胶能够承受瞬时的较大形变,故而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缓冲性能较好。当然,第一减震件的材料还可以包括其他能够缓冲减震的材料,在此不作限制。
例如,安装件131、隔振件133和支撑圈140均为塑料构件。考虑到金属构件与金属构件之间发生撞击的异响较大,隔振件133与支撑圈140均为塑料构件,也即无论是碰撞或是旋转时,相接触的两个表面均为塑料,从而能够改善异响情况。此外,塑料构件与塑料构件之间的摩擦力也相对更小。
例如,安装件131、第一减震件132和隔振件133为一体式结构,从而提高安装结构130的可靠性。例如安装件131和隔振件133可以分别与第一减震件132硫化在一起,形成为一体式结构。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上述至少部分结构可以分开制作然后进行装配。
例如,隔振件133与支撑圈140的至少彼此接触的部分的材料相同,从而降低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降低摩擦力。在一些示例中,隔振件133与支撑圈140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例如,支撑圈的材料包括氟塑料、尼龙或聚甲醛,前述材料具有摩擦系数低及耐磨性好的特点,并可减轻支撑圈与安装结构互相接触部分间的摩擦。当然,支撑圈的材料还可以包括其他减摩材料,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例如,在图1和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隔振件133与支撑圈140为塑料构件。例如,支撑圈140还可以为涂布于柱状构件110外周壁的减摩涂层。例如,支撑圈为金属构件,且支撑圈朝向隔振件的一侧表面涂布有减摩涂层。例如,隔振件为金属构件,且隔振件朝向支撑圈的一侧表面涂布有减摩涂层。例如,减摩涂层的材料包括氟塑料、尼龙、聚甲醛、石墨、陶瓷、金属硫化物、金属氧化物等,在此不作限制。例如,减摩涂层可以为连续涂层,也可以为非连续涂层。
例如,参考图2,并结合图1,隔振件133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接触面133a和第一过渡面133b,且第一过渡面133b比第一接触面133a更远离皮囊120。第一接触面133a与支撑圈140滑动配合,第一过渡面133b与第一接触面133a呈角度设置并与支撑圈140相分离。第一过渡面133b与支撑圈140分离,使得隔振件133仅通过第一接触面133a与支撑圈140相接触,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小,摩擦力也更小。此外,通过第一过渡面133b还能够增大隔振件133远离皮囊120的一侧的开口面积,从而更为容易地实现隔振件133与支撑圈140之间的装配。例如,第一过渡面133b为坡面。例如,第一过渡面为曲面,且与第一接触面平滑过渡。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圈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二接触面(图中未示出)和第二过渡面(图中未示出),且第二接触面比第二过渡面更远离皮囊120。第二接触面与隔振件133滑动配合,第二过渡面与第二接触面呈角度设置并与隔振件133相分离。第二过渡面与隔振件133分离,使得支撑圈140仅通过第二接触面与隔振件133相接触,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小,摩擦力也更小。此外,通过第二过渡面还能够减小支撑圈靠近皮囊120的一侧的径向尺寸,从而更为容易地实现隔振件133与支撑圈之间的装配。例如,第二过渡面为坡面。例如,第二过渡面为曲面,且与第二接触面平滑过渡。
例如,安装结构与支撑圈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安装结构与柱状构件朝向彼此的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在皮囊与柱状构件之间借助于安装结构与支撑圈发生旋转时,支撑圈与安装结构之间的摩擦系数更小,摩擦力也更小,从而减小了旋转时产生的摩擦力。在安装结构与柱状构件之间相接触时(图中未示出),通过支撑圈与安装结构之间的接触面,替代了对应部分的安装结构与柱状构件之间的接触面,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摩擦力。在安装结构130与柱状构件110之间相分离时,可参考图1、图2以及前述一些实施例中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弹簧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柱状构件外的第一密封件。例如,第一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安装结构朝向柱状构件的一侧具有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与支撑圈之间形成第一限位空间,第一密封件限位于第一限位空间内。第一凸出部与支撑圈之间的第一限位空间使得第一密封件能够可靠地限位,从而提升安装结构与柱状构件之间的密封效果。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凸出部1331设于隔振件133上,从而与支撑圈140之间形成空间较小的第一限位空间Z1,对第一密封件150a的限位效果更佳。
例如,支撑圈与安装结构滑动配合的两个表面的其中一者构造为非连续表面(图中未示出),从而使得支撑圈与安装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小,摩擦力更小。可以理解,非连续表面是指支撑圈与安装结构朝向彼此的两个表面之间不是沿周向全部贴合,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相接触的部分之间存在有间隔。例如,支撑圈朝向安装结构的表面构造为部分凸起,由凸起的部分与安装结构相接触而实现滑动配合。例如,安装结构朝向支撑圈的表面构造为部分凸起,由凸起的部分与支撑圈相接触而实现滑动配合。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参阅图3,并结合图1,例如,空气弹簧装置100还包括端头组件160,端头组件160套设在柱状构件110外,并包括端盖161、安装座162和轴承163。安装座162与皮囊120的远离安装结构130的一端相连,轴承163位于安装座162与端盖161之间。借助于轴承163能够实现端盖161与安装座162之间的相对转动,进而实现端盖161与皮囊120之间的相对转动。结合前述一些实施例,空气弹簧装置100的轴向相对两端均能够实现转动,减小了皮囊120受到的扭转力,延长了空气弹簧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例如,轴承163为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的摩擦系数小,从而能够使得端盖161与安装座162之间的转动更为流畅。在扭转力加载到端盖161上时,借助于轴承163能够减小由安装座162传递至皮囊120的力,降低皮囊120受损的风险。此外,深沟球轴承还能够减少在旋转过程中因部件碰撞或摩擦而产生的异响。
参考图3,例如,端盖161包括第一部分1611、第二部分1612和第二减震件1613,第二减震件1613设于第一部分1611和第二部分1612之间,轴承163位于第二部分1612与安装座162之间。第一部分1611与第二部分1612之间的第二减震件1613能够对外力缓冲减震,而且还能够减小部件之间受到外力时发生撞击而产生的异响。例如,第二减震件1613完全包覆于第一部分1611和第二部分1612外,从而提升减震效果。例如,第二减震件1613的材料包括橡胶。当然,第二减震件1613的材料还可以包括其他能够缓冲减震的材料,在此不作限制。又例如,第一部分1611、第二减震件1613和第二部分1612为一体式结构,从而提高端盖161的可靠性。例如,第一部分1611和第二部分1612分别与第二减震件1613硫化在一起,形成为一体式结构。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上述至少部分结构可以分开制作然后进行装配。
参考图1,例如,柱状构件110包括彼此连接的活塞杆111和气缸112,安装结构130套设在气缸112上,端头组件160套设在活塞杆111上。例如,活塞杆111部分插入气缸112中,且二者可以彼此在轴向上相对运动。例如,安装结构130与端头组件160相对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弹簧装置100还包括活塞170,活塞170套设在气缸112上并将皮囊120的一端与安装结构130连接。例如,活塞170为铝活塞。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例如,空气弹簧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50b。例如,第二密封件150b为O型密封圈。安装件131远离隔振件133的一侧具有第二凸出部1311,第二凸出部1311与活塞170之间形成第二限位空间Z2,第二密封件150b限位于第二限位空间Z2内。第二凸出部1311与活塞170之间的第二限位空间Z2使得第二密封件150b能够可靠地限位,从而提升柱状构件110与活塞170之间的密封效果。
参考图1,例如,端头组件160还包括第三减震件164,第三减震件164设于活塞杆111与安装座162之间。活塞杆111与安装座162之间的第三减震件164能够对外力缓冲减震,而且还能够减小部件之间受到外力时发生撞击而产生的异响。例如,第三减震件164的材料包括橡胶。当然,第三减震件的材料还可以包括其他能够缓冲减震的材料,在此不作限制。
继续参考图1,例如,空气弹簧装置100还包括沿周向设于气缸112外的凸缘113,凸缘113能够为安装结构130提供安装位置。空气弹簧装置100还包括支撑件(图中未示出)。支撑件设于安装结构130和凸缘113之间并与安装结构130滑动配合。在气缸112与皮囊120之间相对旋转时,安装结构130与支撑件之间的相对滑动可以减少彼此的摩擦力。
例如,支撑件的材料包括氟塑料、尼龙或聚甲醛,前述材料具有摩擦系数低及耐磨性好的特点,并可减轻支撑件与安装结构130互相接触部分间的摩擦。当然,支撑件的材料还可以包括其他减摩材料,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结合前述一些实施例,支撑件与支撑圈140还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一体注塑成型,在此不作限制。
例如,支撑件可以为涂布于凸缘在轴向上朝向安装结构的表面的涂层。例如,支撑件为金属构件,且支撑件朝向隔振件的一侧表面涂布有减摩涂层。例如,隔振件为金属构件,且隔振件朝向支撑件的一侧表面涂布有减摩涂层。例如,减摩涂层的材料包括氟塑料、尼龙、聚甲醛、石墨、陶瓷、金属硫化物、金属氧化物等,在此不作限制。例如,减摩涂层可以为连续涂层,也可以为非连续涂层。
参考图1,例如,空气弹簧装置100还包括彼此相连的防尘罩180和防护壳190。防尘罩180套设于活塞170外并与端头组件160相连,从而减少灰尘的进入。例如,防尘罩180为波纹管。防护壳190套设于皮囊120外并与安装结构130相连,从而对皮囊120进行防护,延长空气弹簧装置100的使用寿命。此外,防护壳190还能够在皮囊120的发生弹性形变时进行导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气弹簧装置,因此,也具有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技术效果和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9)
1.一种空气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柱状构件、皮囊和安装结构,所述皮囊和所述安装结构套设在所述柱状构件的外侧,且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皮囊的一端连接;及
支撑圈,套设于所述柱状构件外并与所述柱状构件紧配合;
其中,所述安装结构套设于所述支撑圈外并与所述支撑圈滑动配合,且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支撑圈沿周向方向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柱状构件朝向彼此的表面相分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安装件、第一减震件和隔振件,所述隔振件与所述支撑圈滑动配合,且所述安装件和所述第一减震件均与所述支撑圈分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的材料包括橡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所述隔振件和所述支撑圈均为塑料构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件与所述支撑圈的至少彼此接触的部分的材料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的材料包括氟塑料、尼龙或聚甲醛。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件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一过渡面,且所述第一过渡面比所述第一接触面更远离所述皮囊;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支撑圈滑动配合,所述第一过渡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呈角度设置并与所述支撑圈相分离;和/或
所述支撑圈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二接触面和第二过渡面,且所述第二接触面比所述第二过渡面更远离所述皮囊;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隔振件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过渡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呈角度设置并与所述隔振件相分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支撑圈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柱状构件朝向彼此的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柱状构件外的第一密封件;
其中,所述安装结构朝向所述柱状构件的一侧具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支撑圈之间形成第一限位空间,所述第一密封件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空间内。
11.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与所述安装结构滑动配合的两个表面的其中一者构造为非连续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装置还包括端头组件,所述端头组件套设在所述柱状构件外,并包括端盖、安装座和轴承;
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皮囊的远离所述安装结构的一端相连;
所述轴承位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端盖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二减震件,所述第二减震件设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轴承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安装座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件的材料包括橡胶。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构件包括彼此连接的活塞杆和气缸,所述安装结构套设在所述气缸上,所述端头组件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塞,所述活塞套设在所述气缸上并将所述皮囊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结构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周向设于所述气缸外的凸缘;所述空气弹簧装置还包括支撑件;
其中,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安装结构和所述凸缘之间并与所述安装结构滑动配合。
1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弹簧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21370.3U CN220082012U (zh) | 2023-06-05 | 2023-06-05 | 空气弹簧装置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21370.3U CN220082012U (zh) | 2023-06-05 | 2023-06-05 | 空气弹簧装置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82012U true CN220082012U (zh) | 2023-11-24 |
Family
ID=88826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421370.3U Active CN220082012U (zh) | 2023-06-05 | 2023-06-05 | 空气弹簧装置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82012U (zh) |
-
2023
- 2023-06-05 CN CN202321421370.3U patent/CN22008201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262374B2 (ja) | ストラットベアリング | |
CA2400971C (en) | Dust cover attaching structure for hydraulic damper | |
US6908076B2 (en) | Upper mount of vehicle suspension, including elastic body fixed in metal housing and having sealing lip in contact with inner surface of the housing | |
JP4366946B2 (ja) | スラスト滑り軸受 | |
US10421329B2 (en) | Slide bearing | |
JP4329363B2 (ja) | スラスト滑り軸受を用いたストラット型サスペンションの取付構造及びそのスラスト滑り軸受 | |
CN107250597B (zh) | 下侧弹簧承受部件 | |
JP5038377B2 (ja) | ブッシュ | |
CN220082012U (zh) | 空气弹簧装置及车辆 | |
JP2007016972A (ja) | スラスト軸受及び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 | |
CN119084511A (zh) | 空气弹簧装置及车辆 | |
JPH0512569B2 (zh) | ||
EP3693625B1 (en) | Slide bearing | |
KR102771527B1 (ko) | 차량용 스테빌라이저바의 부시 장치 | |
KR102663539B1 (ko) | 차량용 스테빌라이저의 부시 장치 | |
JP4788803B2 (ja) | スラスト滑り軸受 | |
CN219062246U (zh) | 减震器连接总成及减震器总成 | |
KR100741279B1 (ko) | 쇽 업소버의 오일씰 | |
CN109968934B (zh) | 一种减震器衬套 | |
JP4380169B2 (ja) | スラスト滑り軸受 | |
CN222315759U (zh) | 一种隔振块及空气弹簧 | |
CN214698786U (zh) | 一种汽车减震器用滚珠轴承 | |
JPH0320574Y2 (zh) | ||
US11933355B2 (en) | Ball joint | |
JP2023145096A (ja) | 滑り軸受およびサスペンショ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