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0025591U - 一种皮内植留针及其包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皮内植留针及其包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5591U
CN220025591U CN202320977222.3U CN202320977222U CN220025591U CN 220025591 U CN220025591 U CN 220025591U CN 202320977222 U CN202320977222 U CN 202320977222U CN 220025591 U CN220025591 U CN 220025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film layer
adhesive film
needle body
intrade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772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其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9772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5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5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55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皮内植留针及其包装,皮内植留针包括针本体,针本体包括针柄、针身、针尖,针柄与针身的尾端固定,针身的头端设有针尖;针身的尾部具有向上倾斜的用于缓冲针身与表皮张力作用的缓冲过渡段和与缓冲过渡段的高端平齐且一体连接的水平固定段,水平固定段与针柄固定连接,缓冲过渡段低端的下表面低于针柄的下表面。针身上设有缓冲过渡段,能够缓冲针身与表皮张力作用,降低疼痛感,并且因缓冲过渡段低端的下表面低于针柄的下表面,当针身插入到表皮后,针柄下表面能够与表皮的上表面贴合,使得针柄不会悬空,针位更稳定,进而使得上时间留针舒适,可提高患者针灸时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皮内植留针及其包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针灸针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皮内植留针及其包装。
背景技术
针灸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用内服药物,而只需刺激人体肌表的腧穴或特定部位,通过经络系统的感传与作用,便能治疗人体表里内外的各种疾病。针灸医学融会于不同的科学文化领域,源远流长,历千年而不衰。目前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其治疗范围广,无毒副作用,深受患者欢迎。
针灸中,皮内针是一种使用针浅刺人体皮下的治疗所用的针具,该针具一般需要在皮下表面留置一定的时间(30分钟-24小时)方可达到一定的疗效。因为它的刺激轻微,又只局限在身体表面,适用于小儿及惧针患者,取穴少,无痛苦、无恐惧。
现有的皮内植留针主要包括针柄11、针身12、针尖13这三个部分,如常规使用的如图1-图3的针具,图1中因针的尾端位于针柄的一侧,使得针柄与表皮100贴合后,针柄的另一侧易于发生翘曲,并且针柄周边受力不均,易导致针身移位;图2中因针柄呈椭球形,使得针身与皮肤成一定的夹角,不能与皮肤平行,存在针身对皮肤具有向上的轻挑力,造成长时间皮内留针时身体产生不适感;图3中因针柄呈弯折圆环状结构,多易发生折针事故,并且针柄下侧悬空不能与皮肤贴合,同样会存在长时间皮内留针时造成不适感。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留针舒适,提高患者舒适性的皮内植留针及其包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留针舒适,提高患者舒适性的皮内植留针及其包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皮内植留针,包括针本体,所述针本体包括针柄、针身、针尖,所述针柄与所述针身的尾端固定,所述针身的头端设有所述针尖;所述针身的尾部具有向上倾斜的用于缓冲所述针身与表皮张力作用的缓冲过渡段和与所述缓冲过渡段的高端平齐且一体连接的水平固定段,所述水平固定段与所述针柄固定连接,所述缓冲过渡段低端的下表面低于所述针柄的下表面。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皮内植留针,针身上设有缓冲过渡段,能够缓冲针身与表皮张力作用,降低疼痛感,并且因缓冲过渡段低端的下表面低于针柄的下表面,当针身插入到表皮后,针柄下表面能够与表皮的上表面贴合,使得针柄不会悬空,针位更稳定,进而使得上时间留针舒适,可提高患者针灸时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所述针柄包括上下布置的上层三角形板、下层三角形板,所述水平固定段压接在所述上层三角形板和所述下层三角形板之间的几何中心位置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针柄呈三角形结构,其稳定性好,不易发生翘曲。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固定段远离所述缓冲过渡段的端部具有防脱圆环,所述防脱圆环压接在所述上层三角形板和所述下层三角形板之间的几何中心位置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防脱圆环可增强针身与针柄之间的结合稳固性,有效防止针柄脱落导致针身没入皮肤;并且防脱圆环压接在上层三角形板和下层三角形板之间的几何中心位置处,使得针身尾端受力均衡,不易发生扭转,进而保证了针灸时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三角形板、所述下层三角形板的各边均和各角均倒圆角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使得针柄表面圆润,无棱角,不会刮擦衣物和皮肤。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三角形板和所述下层三角形板均为PS材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上层三角形板和下层三角形板由耐冲击医用塑料材质所组成,因针柄与体表皮肤接触,塑料材质中物质不能析出进入人体,不会引起组织器官毒性和损伤,所以采用医用四级PS/K树脂塑料构成针柄。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三角形板的顶端面上设有上层胶膜层,所述上层胶膜层顶端面上设有可撕的上层贴纸层,当撕去所述上层贴纸层后,所述上层胶膜层与封针贴底端面上的粘结层粘结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撕掉上层贴纸层,露出上层胶膜层,粘合针体与封针贴,进而加强皮内针与封针贴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三角形板的底端面上设有下层胶膜层,所述下层胶膜层底端面上设有可撕的下层贴纸层,当撕去所述下层贴纸层后,所述下层胶膜层与表皮表面粘结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撕掉下层贴纸层,露出下层胶膜层,使针柄通过下层胶膜层粘合到皮肤上,使皮内针与针灸部位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过渡段的高度H3为0.7mm,所述上层三角形板的厚度为0.3mm,所述上层胶膜层的厚度为0.03mm,所述上层贴纸层的厚度为0.06mm,所述下层三角形板的厚度为0.5mm,所述下层胶膜层的厚度为0.03mm,所述下层贴纸层的厚度为0.06mm。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所述的皮内植留针的包装,包括第一锡箔包装板,所述第一锡箔包装板上设有多个用于分别放置多个所述针本体的第一封装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该包装内设置多种规格的针本体,主要专为医疗诊所、医学专业人士使用,其包装没有配置酒精棉、封针贴等,需要医院另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种所述的皮内植留针的包装,包括第二锡箔包装板,所述第二锡箔包装板上一侧设有用于放置封针贴的第二封装腔,所述第二锡箔包装板上位于所述第二封装腔的一侧位置设有用于放置不同大小规格的酒精棉的第三封装腔,和用于放置所述针本体的第四封装腔,所述第四封装腔位于所述第三封装腔的下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该包装配置有酒精棉、封针贴和一枚针本体,主要作为应急、居家使用,其中,酒精棉配有大小片不同规格的样式,大片的酒精棉用于手部消毒,小片的酒精棉用于针灸部位消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针具插入表皮时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针具插入表皮时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第三种针具插入表皮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皮内植留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皮内植留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皮内植留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针身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针身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使用封针贴将针本体固定在表皮上的示意图。
图10为针本体穿入表皮时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内植留针第一种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内植留针第二种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皮内植留针,包括针本体1(全长约10-35mm),针本体1包括针柄11、针身12、针尖13,针柄11与针身12的尾端固定,针身12的头端设有针尖13;针身12的尾部具有向上倾斜的用于缓冲针身12与表皮100张力作用的缓冲过渡段121和与缓冲过渡段121的高端平齐且一体连接的水平固定段122(缓冲过渡段121和水平固定段122的长度约为5mm),水平固定段122与针柄11固定连接,缓冲过渡段121低端的下表面低于针柄11的下表面。
其中,针柄11包括上下热熔连接的上层三角形板111、下层三角形板112,水平固定段122压接在上层三角形板111和下层三角形板112之间的几何中心位置处。水平固定段122远离缓冲过渡段121的端部具有内径为1mm,外径为1.25mm的防脱圆环123,防脱圆环123压接在上层三角形板111和下层三角形板112之间的几何中心位置处。
上层三角形板111、下层三角形板112均优选等边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的边长为5mm,因等边三角形为最稳固的形状,周边受力均匀,易于稳固针身,因此针柄与皮肤受力均匀,稳定性好,不易发生翘曲。并且,防脱圆环可增强针身与针柄之间的结合稳固性,有效防止针柄脱落导致针身没入皮肤;并且防脱圆环压接在上层三角形板和下层三角形板之间的几何中心位置处,使得针身尾端受力均衡,不易发生扭转,进而保证了针灸时的舒适性。
优选的实施例中,上层三角形板111、下层三角形板112的各边均和各角均倒圆角设置,使得针柄表面圆润,无棱角,有效避免针柄不会刺激周边皮肤,使针柄周边与皮肤贴合度紧密、受力均匀、舒适,且不会刮擦衣物和皮肤。
优选的实施例中,上层三角形板111和下层三角形板112均为药用食用级PS材质,塑料材质中物质不能析出进入人体,不会引起组织器官毒性和损伤,提高使用安全性。
优选的实施例中,上层三角形板111的顶端面上设有上层胶膜层113,上层胶膜层113顶端面上设有可撕的上层贴纸层114,当撕去上层贴纸层114后,上层胶膜层113与封针贴200底端面上的粘结层粘结固定。下层三角形板112的底端面上设有下层胶膜层115,下层胶膜层115底端面上设有可撕的下层贴纸层116,当撕去下层贴纸层116后,下层胶膜层115与表皮100表面粘结固定。下层胶膜层固定针柄与皮肤,以便于固定针身,使针身更加稳固,上层胶膜层固定封针贴,以避免皮肤感染,保护皮肤与进针空创口。在工作和活动时,有效防止了针柄与针体的移位,避免针身移位产生疼痛、不适,不能长久留针,影响治疗效果。
其中,缓冲过渡段121的倾斜度为15°,高为0.7mm,长为1.5mm,此设计有缓冲针身与皮肤张力的作用,使针体在皮内不易移位,有类似于减震弹簧的作用。并且所有的区折角设计为圆角,避免金属折痕,预防折针,使针身在体内更加舒适。同时,针身要求光洁度好、平行、圆滑、无锈蚀、无折痕。针尖要求无倒钩、无毛刺、针尖锋利。
上层三角形板111的厚度为0.3mm,上层胶膜层113的厚度为0.03mm,上层贴纸层114的厚度为0.06mm,下层三角形板112的厚度为0.5mm,下层胶膜层115的厚度为0.03mm,下层贴纸层116的厚度为0.06mm。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针柄植入皮内针柄下悬空,不能与皮肤贴合,故下层三角形板112的厚度为0.5mm,以填补针柄与针体的高度差(其约为0.2mm,为针穿入皮肤的深度),使针身在皮内与针柄处于一条水平线上,便于留针舒适。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上述皮内植留针的包装的一种实施例,该包装包括第一锡箔包装板2,其尺寸为60mmX55mm,第一锡箔包装板2上设有多个用于分别放置多个针本体1的第一封装腔21。该包装内设置多种规格的针本体,如分为五个型号,即皮部五行植留针,五行指:金、火、木、土、水,分别代表:肺与大肠、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肾与膀胱。即金针为白色针柄、针长度为10mm,火针为红色针柄、针长度为15mm,木针为绿色针柄、针长度为20mm,土针为黄色针柄,针长度为30mm,水针为黑色针柄、针长度为35mm。主要专为医疗诊所、医学专业人士使用(专业人士是采用1板5支,每盒100支包装)。其包装没有配置酒精棉、封针贴等,需要医院另备。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上述皮内植留针的包装的另一种实施例,该包装包括第二锡箔包装板3,其尺寸为80mmX60mm,第二锡箔包装板3上一侧设有用于放置封针贴200的第二封装腔31,第二锡箔包装板3上位于第二封装腔31的一侧位置设有用于放置不同大小规格的酒精棉300的第三封装腔32,和用于放置针本体1的第四封装腔33,第四封装腔33位于第三封装腔32的下方。该包装配置有酒精棉、封针贴和一枚针本体,主要作为应急、居家使用,其中,酒精棉配有大小片不同规格的样式,大片的酒精棉的酒精含量不少于1.5ml,用于手部消毒,小片的酒精棉的酒精含量不少于1ml,用于针灸部位消毒。封针贴的尺寸为30mmX50mm,封针贴缺角处为针的箭头方向,也是起针的方向。大片的酒精棉尺寸为60mmX60mm,小片的酒精棉尺寸为60mmX30mm。其中,该包装中的皮内植留针为通用模块型,适用于野外应急与居家自用及非专业人士使用,模块型的皮内植留针为针身长15mm,直径0.4mm,太长不利于进针,根据所需部位自由组合选择针数,比如:受损部位长度为100mm,可选择为2-3针组合治疗。
通用模块型植留针特别适合就医不便者、慢性病、边远哨所、牧场及喜欢旅游与极限运动的爱好者、中医理疗馆适用。
该皮内植留针的进针方法:可徒手进针,也可手术钳夹持进针。本实用新型的皮内植留针可用于医疗用、居家用、野外自救、互救和针灸爱好者使用。应急时刻和在野外紧急情况下,可徒手捏持针柄,进针,不受场地与环境限制,缩短了治疗过程,节省了治疗时间,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植留针使用方法:诊所专业人士用,根据患者不同部位,选择植留针各种型号、长短、即“金针”、“火针”、“木针”、“土针”、“水针”,暴露出需要进针的部位,常规消毒,可选择止血钳夹持针身,靠针尖部位对准所选穴位,以20°倾斜度向所施术皮部刺入,上身及后背皮部刺入0.3-0.5mm左右深度,四肢内侧及身体前面刺入约0.3mm,把针身全部平行植入皮内,按下针柄,揭去针柄下面的下层贴纸层,使针柄下层胶面与皮肤紧密贴合,牢固。然后曲折针身、生理角度,针柄与皮肤不脱落、不移位,然后揭去针柄上面的上层贴纸层,贴上封针贴固定即可。
通用模块型针具,由于多数不是专业针灸人士使用,所以进针时采用徒手进针,双手消毒后,暴露出需要进针的部位,常规消毒,拇、食指捏持针柄,对准施术部位,以20°倾斜度向所施术皮部刺入,然后在皮内调整角度,使针体在皮下成水平平行线方向植入。
综上所述,本植留针特点如下:
1.易学、易掌握、应用方便,不受场地和环境限制,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均可使用。
2.治疗时间短,见效快,疗效稳定,对疑难病、急性病痛疗效尤为显著。
3.适应小儿及惧针患者,取穴少,无痛苦、无恐惧。
4.针植入皮内后即可离开不影响工作活动,节约患者就诊时间,节约床位。
5.无痛,没有酸、麻、胀、重等传统的针灸得气感。
6.治疗范围广,内、外、妇、儿均可治疗,对各种脏器绞痛、头痛、颈肩腰腿痛、运动功能障碍疗效尤为理想,亦可用于养生保健。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皮内植留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本体(1),所述针本体(1)包括针柄(11)、针身(12)、针尖(13),所述针柄(11)与所述针身(12)的尾端固定,所述针身(12)的头端设有所述针尖(13);所述针身(12)的尾部具有向上倾斜的用于缓冲所述针身(12)与表皮(100)张力作用的缓冲过渡段(121)和与所述缓冲过渡段(121)的高端平齐且一体连接的水平固定段(122),所述水平固定段(122)与所述针柄(11)固定连接,所述缓冲过渡段(121)低端的下表面低于所述针柄(11)的下表面;
所述针柄(11)包括上下布置的上层三角形板(111)、下层三角形板(112),所述水平固定段(122)压接在所述上层三角形板(111)和所述下层三角形板(112)之间的几何中心位置处;
所述上层三角形板(111)的顶端面上设有上层胶膜层(113),所述上层胶膜层(113)顶端面上设有可撕的上层贴纸层(114),当撕去所述上层贴纸层(114)后,所述上层胶膜层(113)与封针贴(200)底端面上的粘结层粘结固定;
所述下层三角形板(112)的底端面上设有下层胶膜层(115),所述下层胶膜层(115)底端面上设有可撕的下层贴纸层(116),当撕去所述下层贴纸层(116)后,所述下层胶膜层(115)与表皮(100)表面粘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内植留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固定段(122)远离所述缓冲过渡段(121)的端部具有防脱圆环(123),所述防脱圆环(123)压接在所述上层三角形板(111)和所述下层三角形板(112)之间的几何中心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内植留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三角形板(111)、所述下层三角形板(112)的各边均和各角均倒圆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内植留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三角形板(111)和所述下层三角形板(112)均为PS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内植留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过渡段(121)的高度H3为0.7mm,所述上层三角形板(111)的厚度为0.3mm,所述上层胶膜层(113)的厚度为0.03mm,所述上层贴纸层(114)的厚度为0.06mm,所述下层三角形板(112)的厚度为0.5mm,所述下层胶膜层(115)的厚度为0.03mm,所述下层贴纸层(116)的厚度为0.06mm。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皮内植留针的包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锡箔包装板(2),所述第一锡箔包装板(2)上设有多个用于分别放置多个所述针本体(1)的第一封装腔(21)。
7.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皮内植留针的包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锡箔包装板(3),所述第二锡箔包装板(3)上一侧设有用于放置封针贴(200)的第二封装腔(31),所述第二锡箔包装板(3)上位于所述第二封装腔(31)的一侧位置设有用于放置不同大小规格的酒精棉(300)的第三封装腔(32),和用于放置所述针本体(1)的第四封装腔(33),所述第四封装腔(33)位于所述第三封装腔(32)的下方。
CN202320977222.3U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皮内植留针及其包装 Active CN220025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7222.3U CN220025591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皮内植留针及其包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7222.3U CN220025591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皮内植留针及其包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5591U true CN220025591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23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77222.3U Active CN220025591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皮内植留针及其包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55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748702B1 (ko) 헬스 케어 기구
CN220025591U (zh) 一种皮内植留针及其包装
KR100290837B1 (ko) 자기장을 이용한 침 시술장치
KR101559867B1 (ko) 비침습형 개혈침을 구비한 수면베개
CN206198284U (zh) 一种揿针
CN207125838U (zh)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约束装置
CN220002365U (zh) 一种改良式揿针固定结构
CN2171346Y (zh) 药物脚心袋
CN211301148U (zh) 一种新型揿针
CN219001515U (zh) 一种带有限位固定结构的穿刺固定板体
CN215014056U (zh) 一种中草药包鞋垫结构
CN212090400U (zh) 一种用于静脉输液港的敷料型置入式输液装置
CN216754567U (zh) 一种穴位埋线针
KR20010106680A (ko) 고려 잣나무 베개
CN2490995Y (zh) 体外胃扭转康复固定器
CN202288544U (zh) 一种足部护理膜
CN211383440U (zh) 药包外壳器具
KR20020036359A (ko) 일회용 발 마사지 팩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2827383Y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型拔罐器
CN207654410U (zh) 足部固定套
KR200220736Y1 (ko) 일회용 발 마사지 팩
KR20100010472U (ko) 귀부분 경혈 자극용 귀걸이
CN2153246Y (zh) 多功能保健鞋
CN2259881Y (zh) 舒乐健坤巾
CN2384632Y (zh) 防治近视弱视的药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