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63131U - 一种剔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剔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63131U CN219963131U CN202223222970.5U CN202223222970U CN219963131U CN 219963131 U CN219963131 U CN 219963131U CN 202223222970 U CN202223222970 U CN 202223222970U CN 219963131 U CN219963131 U CN 2199631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ntal floss
- bracket
- tooth
- teeth
- scre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41000628997 Flos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8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46 3D prin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2
- 208000028169 periodontal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08000002925 dental cari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KRHYYFGTRYWZRS-UHFFFAOYSA-M Fluoride anion Chemical compound [F-] KRHYYFGTRYWZRS-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1847 j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02064 Dental Plaqu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489 deciduous tee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283 inciso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513 dentiti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373 mandib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346 tooth eru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12289 Dement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072 bone remod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455 dental arc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02170 dentin sensitivit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86 desensit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39 periodo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379 periodontal ligame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872 soft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332 tooth crow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06326 Breath odou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6558 Dental Calcul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594558 Labi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4328 Pulp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7464 Pulpitis dental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4029 Tooth deposi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7513 ac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5562 gingival reces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7565 gingiv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6 high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050 maxill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67 medic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4480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1245 periodont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05 plas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347 tooth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5/00—Devices for cleaning between the teeth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5/00—Devices for cleaning between the teeth
- A61C15/04—Dental floss; Floss holders
- A61C15/041—Dental flos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5/00—Devices for cleaning between the teeth
- A61C15/04—Dental floss; Floss holders
- A61C15/046—Flossing tools
- A61C15/047—Flossing tools power-drive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剔牙装置,属于牙科清洁装置技术领域,支架上设置多个牙线棒,每个牙线棒开口端均设有线形清洁部,牙线棒固定或者通过调节固定装置设置在支架上,手柄里有震动电机,牙线棒固定在支架上或者能灵活设置牙线棒数量和位置,可3D打印成型个性化制作,手柄内设置震动电机可能提高清洁牙齿间隙效果,使用方便,结构新颖,成本低,实用经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牙科清洁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剔牙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正确有效的刷牙,只能清除掉牙面上大约70%的牙菌斑,30%的牙菌斑隐藏在牙齿的邻面以及牙间隙,邻面这个位置牙刷的刷毛是无法达到的。如果牙齿的邻面和牙间隙清洁不彻底,在牙齿和牙根表面会形成菌斑,牙菌斑产生的酸和其它有害物质会引起牙齿邻面的龋齿,牙龈炎,甚至牙周病,也会导致口腔异味。要想清除邻面的牙菌斑,就必须采用牙线等专用工具。
人类在2.5-6岁,有20颗乳牙,成人口腔中有28-32颗恒牙。目前的商品化的牙线棒只能清理2颗牙齿之间的邻间隙,用单独的牙线棒剔每个牙齿耗时耗力,28颗牙齿共需要剔30次,才能将所有牙齿的邻面和邻间隙清理一遍。最后一颗磨牙的远中面(远离面部中线的面),剔牙时常常被忽略,易导致龋齿甚至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目前商品化的单个牙线棒如图1所示,但是人们每天早晚刷牙后,还要花费一定时间来剔牙,很难长期坚持;很多人没有剔牙的认识和习惯,用牙线剔牙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我国,儿童龋齿的发病率在升高,然而儿童缺乏自律性和耐性,不易养成剔牙的习惯,很难坚持每天把所有牙的邻面都剔一遍;我国35-44岁人群的龋齿发病率为89%,55-64岁人群龋齿的发病率达95.6%。国内30岁以上的人群,牙周病的发病率高达90%。用牙线剔牙,清除牙菌斑,是预防邻面龋齿和牙周病的有效手段,因此需要能同时剔多个牙齿的简单易操作的剔牙装置。
个性化设计的剔牙装置,使剔牙变得简单和省时省力,能够促进人们尤其是儿童主动使用剔牙装置来剔牙,也大大减轻失智失能老人的口腔护理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剔牙前在牙线上涂上含氟物质或脱敏物质再剔牙,或者牙线本身含有氟物质或脱敏物质,这样剔牙的同时给牙齿邻面做防龋或脱敏处理,牙线上也可同时含有含氟物质和脱敏物质,在剔牙的同时给牙齿邻面做防龋和脱敏处理,降低邻面龋齿和牙齿敏感的发病率,预防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生,防治牙本质过敏。用户可以到附近的社区医院或牙科诊所进行口腔扫描图像或取模,根据用户的口腔扫描3D图像,用计算机程序设计个性化的剔牙装置,3D打印或组装完成剔牙装置,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装置如果需要调整,用户或牙科助手可以根据用户取模后的石膏模型或口腔扫描后3D打印的模型,人工手动调整剔牙装置和更换牙线棒;计算机则可以根据前后两次口腔扫描的图像,设计出调整方案,控制机械臂对剔牙装置的牙线棒进行精准的调整和/或更换牙线棒。人工智能机器人可利用个性化的剔牙装置为失智失能的老人、残障人士、儿童以及其他用户进行口腔护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剔牙装置,牙线棒可以按照使用者口腔的牙齿的排列和形状而设计,灵活方便,清洁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剔牙装置,包括支架、手柄和多个牙线棒,所述支架上设置多个所述牙线棒,每个所述牙线棒开口端均设有线形清洁部;
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所述手柄,所述手柄内设置有震动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线形清洁部为牙线或毛刷。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U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支架的正中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牙线棒通过调节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固定装置包括多个牙线棒封闭端开孔、多个支架孔和多个螺丝;
调节固定装置的内部链接方式为螺丝从支架孔穿入牙线棒封闭端开孔,螺丝与位于牙线棒封闭端内侧的螺母螺纹连接,支架孔与螺丝的杆部直径相同,牙线棒封闭端开孔也与螺丝的杆部间隙配合;
或为螺丝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穿入支架孔,螺丝与支架孔螺纹连接;螺丝的杆部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间隙配合;
或为螺丝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穿入支架孔,螺丝与支架外侧的螺母螺纹连接;螺丝的杆部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固定装置还包括支架固位体、牙线棒磁铁和支架磁铁;
在支架孔周边设有一体平板状的支架固位体,在牙线棒封闭端设置牙线棒磁铁,在支架固位体处设置支架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牙线棒封闭端开孔的长度方向沿牙齿的近中、远中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设置有磁性螺丝刀。
进一步地,所述剔牙装置或为整体结构,牙线棒数量与牙缝数量相对应;或分成多个部分,个性化设置牙线棒的数量和位置,多部分剔牙装置配合使用。
整体解决方案:制取模型或扫描牙齿,建立3D牙齿模型,3D打印或铸造个性化弓形支架。
牙线经常使用,会发生磨损,磨损后需要更换牙线棒。
采用螺丝固定牙线棒,牙线有磨损,牙线棒可定期更换,或不定期调整一下牙线棒的位置牙线棒可定期更换,除未成年人之外,支架基本上终生无需更换,商品化后的不同型号的带牙线的牙线棒成本非常低,因此经济实惠。
1.针对牙槽骨改建活跃的人群,牙周病人群,正畸治疗中等的人群:牙齿的位置可向3个方向变化,需调整牙线棒向近中、远中和颊、舌侧的位置,牙周病人群,牙龈的位置不断下降,牙线剔牙时抵达的位置也随着牙龈位置变化而变化,即牙冠到牙龈的距离(c)会变化,因此要调整牙线棒弓形的高度即纵向长度高度(b)。
牙线棒纵向长度变化的解决方案:根据牙周病牙齿设计不同纵向长度(b)的牙线棒,可以设计几款商品化的带牙线的牙线棒,或3D打印牙线棒。
牙线棒在水平面旋转和移动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1)牙线棒的封闭端部采用圆形开口,牙线棒位置可以在水平面旋转和移动。
解决方案(2):3D打印牙线棒,改变牙线棒开口端部的形状。
牙线棒的两侧臂被设置为当牙发生扭转移位时,两侧臂分别向外侧扭开。
牙线棒的两侧臂被设置为当牙发生唇侧移位时,牙线棒的一侧臂向唇侧扩展,另一侧臂在舌侧收拢。当牙发生舌侧移位时,牙线棒的一侧臂向舌侧扩展,另一侧臂在唇侧收拢。
2.针对牙槽骨改建不活跃的人群,牙齿仅向近中(或远中)移动,(多数是向近中移动),解决方案:牙线棒封闭端部采用长圆形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同时剔半口牙或者灵活设置的余留上、下牙齿数量的个性化剔牙装置,牙线棒位置固定的,整个剔牙装置是一体的,为一次性通用型剔牙装置,和可调位置的重复使用的高级型剔牙装置,设置震动电机可能提高清洁牙齿间隙效果,灵活设置牙线棒数量,使用方便,结构新颖,成本低,使用经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牙线棒;
图2为实施例1一次性剔牙装置的结构(不缺牙);
图3为实施例2剔牙装置的结构整体示意图(不缺牙);
图4为实施例2剔牙装置的结构(缺牙);
图5为实施例2的第一种情况的局部分解图;
图6为实施例2的第一种情况的组合结构图;
图7为图6中的A-A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2的第一种情况的牙线棒移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偏离圆心设置);
图9为图8中的B-B剖视图;
图10为实施例2的第二种情况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2的第三种情况的局部分解图;
图12为牙齿发生扭转和唇侧移位的示意图;
图13为牙齿扭转后牙线棒的形态;
图14为牙齿发生唇侧移位后牙线棒的形态;
图15为实施例3中牙线棒封闭端开孔为长形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健康牙齿和牙周病牙齿的个性化的设计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17为5岁儿童乳牙的剔牙装置牙线设定位置的示意图;
图18为成年人上颌牙线设定位置的示意图;
图19为成年人下颌牙线设定位置的示意图;
1-支架;2-手柄;3-牙线棒;4-线形清洁部;5-牙线棒封闭端开孔;6-支架孔;7-螺丝;8-支架固位体;9-螺母;10-震动电机;11-邻间隙;12-牙龈;13-螺丝刀;14-牙线棒磁铁;15-支架磁铁;16-邻面;17-手柄正中的标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精神,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有所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剔牙装置,有支架1和多个牙线棒3。
支架1上设置多个牙线棒3,牙线棒3封闭端固定在支架1上,每个牙线棒3开口端(弓形开口)均设有线形清洁部4。牙线棒3的两侧臂在一个平面上(通用型)。
当线形清洁部4设置为牙线时,即为多个牙线棒3同向设置在支架1上。
支架1可为U形形状(15个牙线棒3),或者根据实际缺牙齿的情况设置(例如老年人缺牙,根据实际的牙位置设置)。
牙线棒3固定在支架1上,位置不能移动。
牙缝较大时候,线形清洁部4可以为毛刷。
牙线棒3一体设置到U型支架上1,最后在正中位置安装上手柄2。
支架1、手柄2、牙线棒3和线形清洁部4均为医用材料制成。
整体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
手柄2里可设充电电池和震动电机10,开关设在手柄2表面,打开震动电机10时线形清洁部4轻微的颤动,可提高清洁牙齿间隙的效果,利于邻面涂氟或脱敏。
此方案需要制取上下颌牙列的模型或直接口腔扫描,得到牙齿的3D模型,根据3D模型制作打印或铸造剔牙装置,其特点是:不需要设置牙线调整装置,根据牙线的磨损,牙周病牙龈退缩等情况不定期更换剔牙装置,制作一次性剔牙装置的加工成本比较高。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所述的牙线棒3通过调节固定装置设置在支架1上。
调节固定装置包括多个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多个支架孔6和多个螺丝7。
第一种情况:根据图5、6、7所示,牙线棒3封闭端开设有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圆形光孔,没有螺纹),支架1上开设有支架孔6(圆形光孔,没有螺纹),螺丝7从支架孔6穿入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螺丝7与位于牙线棒3封闭端内侧的螺母9螺纹连接。即螺母9靠近牙齿侧。
螺丝帽边缘与螺母9将支架1与牙线棒3夹紧固定在一起。
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的直径大于螺丝7的杆部的直径,支架孔6的直径等于螺丝7的杆部的直径,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和支架孔6也可以为其他形状,需要达到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的面积大于螺丝7的杆部的面积,即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与螺丝7的杆部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为了稳固固定,在支架孔6周边设有一体平板状的支架固位体8。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螺丝7和螺母9落入口腔中,螺丝7和螺母9设置成含铁的成分,在牙线棒封闭端设置牙线棒磁铁14,在支架固位体8处设置支架磁铁15,牙线棒磁铁14和支架磁铁15可以互相吸引,可以吸引螺丝7和螺母9,还方便螺丝7和螺母9的安装。
螺丝帽边缘、支架1、牙线棒3和螺母9的接触面均需要均有一定粗糙度和摩擦力,起到固定作用。
针对牙周病人群,儿童,接受正畸治疗的人群,或牙槽骨改建活跃的人群:牙线棒3的封闭端部采用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圆形开口),牙线棒3位置可以在水平面上,在圆形开口的范围内做任意旋转和移动,然后由螺丝7固定。
以牙周病为例,当牙齿扭转,唇(颊)侧或舌侧移位后,如何调整牙线棒3的位置。
如图12所示:牙周病情况下,牙齿近中扭转并稍向唇侧移位。虚线表示牙齿移动前的位置,实线表示牙齿移动后的位置。
方案一:是调整牙线棒3的位置。
图7是图12中牙齿移动前(即虚线牙齿)的情况下,牙线棒3和螺丝7的位置,是沿着图6的A-A剖视图(即延着牙线棒3封闭部的横截面图)。
图9是图12中牙齿移动后(即实线牙齿)的情况下,牙线棒3和螺丝7的位置,是沿着图8的B-B剖视图(即延着牙线棒3封闭部的横截面图)。
牙齿扭转后,可以调整牙线棒3的位置:先拧松螺丝7,然后调整牙线棒3封闭部的位置,使牙线棒3封闭部向近中旋转,并稍向唇侧移动,再拧紧螺丝7,如图8所示,螺丝7的三维位置没有任何改变。
使用者一只手轻轻牵拉口角,另一只手握住手柄2,将整个装置旋转放入口腔里,手柄正中的标线17与使用者口腔的中线(两颗中切牙之间的缝隙或(或用户的牙齿某个固定的位置))对齐,向下轻压装置,使牙线进入牙齿的邻面16和邻间隙11内,进行剔牙。
其优势是:目前有商品化的小的螺丝和螺母,剔牙装置的加工成本比较低,经济实惠。用扳手固定螺母9,螺丝7远离牙齿,拧动螺丝7时,视野不受牙线的阻挡,电动螺丝刀的旋转也不受牙线阻挡,比较方便。牙线棒3可以调节和更换,支架1无需更换,成本低,因此优选此方案。
第二种情况,根据图10所示,螺丝7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圆形光孔,没有螺纹)穿入支架孔6(圆形孔,有螺纹),螺丝7与支架孔6螺纹连接。
螺丝7的杆部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间隙配合。
螺丝帽边缘与支架1将牙线棒3夹住固定在一起。
螺丝帽边缘、支架1、牙线棒3和螺母9的接触面均需要均有一定粗糙度和摩擦力,起到固定作用。
此时可以将螺纹结构装置粘接或焊接到支架1内,但加工成本高。
第三种情况,根据图11所示,螺丝7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圆形光孔,没有螺纹)穿入支架孔6(圆形光孔,没有螺纹),螺丝7与支架1外侧的螺母9螺纹连接。即螺丝帽靠近牙齿侧。
螺丝7的杆部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间隙配合,螺丝7的杆部与支架孔6间隙配合。
螺丝帽边缘与螺母9将牙线棒3与支架1夹住固定在一起。
螺丝帽边缘、支架1、牙线棒3和螺母9的接触面均需要均有一定粗糙度和摩擦力,起到固定作用。
方案二:是牙周病等,牙齿发生移位后,也可以通过3D打印牙线棒调整牙线的位置,使牙线的位置向唇(颊)舌侧,牙线位置可以旋转。
牙齿扭转后,牙线棒3的封闭端部形状位置都不变,牙线棒3开口端部一侧向左扭转,另一侧向右扭转,使得牙线的位置也移动和扭转。虚线是牙线棒3和牙线原来的位置形状,实线是牙齿扭转后,牙线棒3和牙线的位置形状。如图13所示。
牙齿发生唇侧移位后,也可以通过3D打印牙线棒调整牙线的位置。
牙线棒3的正面:虚线是牙线棒3原来的位置,实线是牙齿发生唇侧移动后,新的牙线棒3的位置形态。牙线棒3向唇侧扩展,舌侧则适当收拢。如图14所示。
实施例3
根据图15所示,针对牙槽骨改建不活跃的健康人群,牙齿仅向近中(多数是向近中移动,偶尔有个别牙向远中)方向移动。
由于人类的牙齿终生发生近中移动。牙线棒3可以沿着支架3移动(大约0.5-1mm),以适应牙齿的近中移动。可以向近、远中(靠近中线或远离中线)调整。
调节固定装置包括多个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多个支架孔6和多个螺丝7。
此时,实施例2中对应调整位置的孔不是圆孔,而是长孔,即牙线棒封闭端采用长圆形开口。
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的长度方向和支架孔6的长度方向,均沿牙齿的近中,远中方向设置。
螺丝7的杆部只能沿长形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和支架孔6进行近中或远中移动。
第一种情况: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为长形光孔,无螺纹,支架1上开设有支架孔6为长形光孔,无螺纹,螺丝7从支架孔6穿入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螺丝7与位于牙线棒3封闭端内侧的螺母9螺纹连接。
螺丝帽边缘与螺母9将支架1与牙线棒3固定在一起。
第二种情况,螺丝7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圆形光孔,没有螺纹)穿入支架孔6(圆形孔,有螺纹),螺丝7与支架孔6螺纹连接。
螺丝7的杆部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间隙配合。
螺丝帽边缘与支架1将牙线棒3夹住固定在一起。
螺丝帽边缘、支架1、牙线棒3和螺母9的接触面均需要均有一定粗糙度和摩擦力,起到固定作用。第三种情况,螺丝7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长光孔,没有螺纹)穿入支架孔6(长光孔,没有螺纹),螺丝7与支架1外侧的螺母9螺纹连接。
针对牙槽骨改建不活跃的人群,牙齿仅向近中(或远中)移动,(多数是向近中移动)。牙线棒3只能沿着长孔方向移动,就可以适应牙齿的近中移动。长孔可以适合牙线棒3在支架1上向近、远中(靠近中线或远离中线)调整,螺丝4的位置不变,牙线棒3的封闭端部移动带动整个牙线棒3向近中或远移位。
实施例4:针对牙周病的患者,随着牙周炎的加重,牙龈的位置不断变化,即牙冠到牙龈的距离(c)会变化,牙线棒3的高度(b)也需要个性化设计。
图16为牙周病患者的个性化的设计尺寸结构示意图。
c是牙龈12的顶点到牙齿牙冠最高点之间的距离,每颗牙齿的c值都不一样。
b是牙线棒3弓形开口的纵向高度,与牙齿高度和牙龈12的位置有关。
a是牙线棒3弓形开口的宽度(或线形清洁部4的长度),与牙齿的颊舌向或唇舌向厚度有关。
c1处牙龈12的位置低(由于牙周病)c1大于c2,因此牙线棒3的b1大于b2。
牙线能清洁牙齿的邻面16(牙线通过时有阻塞感)和邻间隙11。
牙线剔牙时,手持手柄2,剔牙装置对准牙缝,贴着牙齿的邻面16上下提拉,即可清洁牙齿邻面,通过牙缝后,装置可以贴着牙齿的邻间隙11(如图16阴影所示),上下提拉,清洁牙齿的邻间隙11,然后贴着前一颗牙齿的邻间隙18(如图16阴影所示)上下提拉,清洁另一个牙齿的邻间隙18,因此牙周病时,c值变大,牙线棒3的高度b也应该随之变大,这样可以清洁牙齿邻面16的同时,辅助清洁牙冠和牙根的邻间隙11,以及邻间隙18,清除牙菌斑,减少牙结石形成,延缓牙周病的进展。
实施例5:针对健康的牙齿,根据牙齿的颊舌径的厚度,个性化地设计牙线棒3弓形开口的宽度(a),再根据牙冠到牙龈的距离(c),个性化地设计和牙线棒3的高度(b)。
每个牙齿颊舌径的厚度不同,个性化地设计牙线棒3弓形开口的宽度(a)。
c是牙龈12的顶点到牙齿牙冠最高点之间的距离,每颗牙齿的c值都不一样。
b是牙线棒3的纵向高度,根据c设计b的长度。这种剔牙装置通过个性化设计牙线棒3的纵向高度b,当牙线要进入牙龈的深处时,牙线棒3的弓形部封闭端就会触碰到牙齿的咬合面,阻止整体剔牙装置向牙龈方向的运动,可以防止剔牙时牙线进入牙龈的深度过深,损伤牙龈,而且用户剔牙时张口更小,个性化设计的a和b,使得使用者的异物感更小,更舒适。
实施例6:对于牙齿间隙大的用户,个性化设计牙线的材质和牙线安放的位置。
牙齿的牙根周围有牙周膜,牙周膜是软组织,软组织有让性,因此牙齿是有动度的。在自然牙列中,每个牙齿都存在一定的生理动度,在水平方向上一般动度不超过0.2mm。目前比较细的牙线,直径可以做到0.02mm。国内30岁以上的人群,牙周病的发病率高达90%,牙周病的牙齿移动度更大,包括水平方向的:唇舌方向,近远中方向,还包括垂直方向的即牙齿咬合面与牙根方向。剔牙时牙线通过牙齿之间的缝隙就更容易。个性化设计的剔牙装置的牙线的排列方向都是沿着牙齿的排列方向设计的,因此只要手柄正中的标线17对准两个中切牙之间的缝隙,就可以对准牙缝了。牙缝都是整体上下方向的走向,牙线也是有一定的弹性的,牙线剔牙时,可以贴着牙齿的邻面16上下提拉本装置,牙线自然就上下移动清洁对应的牙缝了,通过牙齿邻面16(牙缝)后,还可以上下轻轻提拉本装置,来清洁牙齿的邻间隙11(如图16阴影所示)。
可根据患者牙缝的大小个性化地选择不同粗细的牙线,牙齿间隙大的用户,可选择刷型的牙线(如图4)或可以吸水的牙线。可以吸水的牙线,剔牙前浸泡和涂抹含氟物质(或者牙线本身含有氟物质),在吸水膨胀后与牙面的接触面积更大,可更好的清洁牙邻面。儿童在发育期,由于颌骨不断生长,因此牙齿之间的缝隙比较大,剔牙时牙线也非常容易通过牙缝,例如5岁的儿童,牙齿之间距离比较大,上颌牙齿如图17-1,可以在2颗牙齿邻面安置两个牙线棒3(如图17-2)。随着儿童的生长,颌骨前后径和宽度均增加,可以适当增加支架固位体8颊舌方向的长度,也适当增加牙线棒3封闭端颊舌方向的长度,或适当增加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的颊舌方向的尺寸,利用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与螺丝之间的间隙配合,将牙线棒3相对于支架1向唇颊侧移动调整,以适应增宽的颌骨;由于牙线棒3通过纵向的螺丝7固定在支架1上,拆下螺丝7后,可以随意调整相对于支架1的前后向的位置,因此一个支架1可能会持续使用几年,更经济。乳牙的体积比恒牙小,为了减少儿童的异物感,可以设计纵向高度(b)符合乳牙高度的牙线棒3,最大限度地减少剔牙时开口的大小和异物感。根据用户个人的需求,可以设计同时剔上下颌所有牙齿的剔牙装置,或剔上半口所有牙齿的剔牙装置和剔下半口所有牙齿的剔牙装置,也可以设计同时剔左侧所有牙齿的剔牙装置,或右侧所有牙的提牙装置。
实施例7:对于牙齿邻接非常紧密的用户,或口腔对异物的感觉比较敏感的用户,个性化地选择牙线的形状材质,个性化设计局部的间隔剔牙的装置。
对于牙齿邻接非常紧密的用户,牙线选择扁形牙线或超细牙线。对于牙齿邻接紧密,口腔对异物的感觉比较敏感的用户,本装置可以制作成两个或几个分开的小的部分,比如每隔1个牙缝设置一个牙线,可以一个剔牙装置同时剔上颌的1,3,5,7,9,11,13号牙齿的近中侧(图18-1),另一个剔牙装置同时剔上颌的第2,4,6,8,10,12,14号牙齿的远中侧(图18-2),一个剔牙装置同时剔下颌的1,3,5,7,9,11,13号牙齿的近中侧(图19-1),另一个装置同时剔下颌的2,4,6,8,10,12,14号牙齿的远中侧(图19-2),这样剔全口牙需要4个剔牙装置,这种设计用户不必大张口,比较舒适。邻接特别紧的区域也可以每隔2个牙缝设置一个牙线。剔牙时,手持手柄2,手柄正中的标线17对准两个中切牙之间的缝隙(或用户的牙齿某个固定的位置),上下移动,进入上颌或者下颌牙齿的缝隙。
对于牙齿邻接非常紧密的用户,还可以每隔1个牙缝设置一个牙线,一个支架1,上下固定两排牙线棒3,一个剔牙装置同时剔下颌和上颌的1,3,5,7,9,11,13号牙齿的近中侧,另一个剔牙装置同时剔下颌和上颌的2,4,6,8,10,12,14号牙齿的远中侧,这样剔全口牙需要2个剔牙装置。或者每隔1个牙缝设置一个牙线,同时剔左上和右下的间隔牙,同时剔左下和右上的间隔牙。这两种设计需要用户一开始大张口,适合张口度比较大的用户。剔牙时,手持手柄2,手柄正中的标线17对准两个中切牙之间的缝隙(或用户的牙齿某个固定的位置),向上移动,使上排牙线先进入上颌牙齿的缝隙,然后轻轻闭口,使排列在下方的牙线进入下颌的牙缝。
为客户的牙齿取模,制取上下颌牙列的模型,或直接口腔扫描,得到牙齿的3D模型。根据牙齿的排列、牙齿的大小以及牙齿牙龈12的位置(或牙冠顶部到牙龈的高度c),设计支架1和牙线棒3弓形开口的高度(b)和宽度(a),也就是说,每颗牙齿剔牙的牙线棒3的宽度a、高度b是不同的;相邻牙线棒3的距离也根据需要设置。根据两颗牙齿的间隙宽度来设计线形清洁部4的粗度,当牙缝过大时,可以使用毛刷作为线形清洁部4。
3D打印或个性化制作的一次性剔牙装置(多个牙线棒3固定在支架1上不可移动)。
或3D打印个性化的符合患者自己牙弓形状的支架1(有支架固位体8),制作个性化的弓形牙线棒3,再将牙线棒3通过调节固定装置装设到支架1上。制作可调整牙线棒3之间的间距也可更换牙线棒3的装置,作为长期反复使用的剔牙装置。(多个牙线棒3设置在支架1上可移动)。
对于普通一次性剔牙装置可以整体采用医用塑料类,树脂类的材料制成,成本不高,使用经济。调节固定装置也可以采用机械领域其他已知的调节固定装置。
对于个性化的剔牙装置,由于成年人的牙弓的形状是基本不变的,牙线棒3的位置能个性化灵活调整水平位置(唇舌方向和近中、远中方向),还能反复更换牙线棒3。可以将支架1和手柄2个性化3D打印或铸造成金属形式,一个支架1可终生使用,更加经济,将牙线棒3做不同a,b尺寸的带牙线的商品化一次注塑成型,成本极低,方便更换。更换时候为了方便可以在手柄2开槽嵌入磁性螺丝刀13,对应调整螺丝7和对应的螺孔。目前已有焊接了不锈钢金属牙线的金属材质的牙线棒3,金属牙线更强韧,牙线棒3基本无需更换。综上所示,医生和患者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和调整牙线棒3到设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同时剔半口牙或者灵活设置的余留上、下牙齿数量的个性化剔牙装置,牙线棒位置固定的,整个剔牙装置是一体的,为一次性通用型剔牙装置,和可调位置的重复使用的高级型剔牙装置。设置震动电机可能提高清洁牙齿间隙效果,灵活设置牙线棒数量,使用方便,结构新颖,成本低,使用经济。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剔牙装置,包括支架(1)、手柄(2)和多个牙线棒(3),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1)上设置多个所述牙线棒(3),每个所述牙线棒(3)开口端均设有线形清洁部(4);
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所述手柄(2),所述手柄(2)内设置有震动电机(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剔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形清洁部(4)为牙线或毛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剔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1)为U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剔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2)设置在所述支架(1)的正中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剔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牙线棒(3)通过调节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剔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固定装置包括多个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多个支架孔(6)和多个螺丝(7);
调节固定装置的内部链接方式为螺丝(7)从支架孔(6)穿入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螺丝(7)与位于牙线棒(3)封闭端内侧的螺母(9)螺纹连接,支架孔(6)与螺丝(7)的杆部直径相同,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与螺丝(7)的杆部间隙配合;
或为螺丝(7)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穿入支架孔(6),螺丝(7)与支架孔(6)螺纹连接;螺丝(7)的杆部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间隙配合;
或为螺丝(7)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穿入支架孔(6),螺丝(7)与支架(1)外侧的螺母(9)螺纹连接;螺丝(7)的杆部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间隙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剔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固定装置还包括支架固位体(8)、牙线棒磁铁(14)和支架磁铁(15);
在支架孔(6)周边设有一体平板状的支架固位体(8),在牙线棒(3)封闭端设置牙线棒磁铁(14),在支架固位体(8)处设置支架磁铁(1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剔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的长度方向沿牙齿的近中、远中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剔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2)设置有磁性螺丝刀(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剔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剔牙装置或为整体结构,牙线棒(3)数量与牙缝数量相对应;或分成多个部分,个性化设置牙线棒(3)的数量和位置,多部分剔牙装置配合使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058269 | 2022-01-28 | ||
CN202210105826.9A CN114557787A (zh) | 2022-01-28 | 2022-01-28 | 剔牙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63131U true CN219963131U (zh) | 2023-11-07 |
Family
ID=817131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05826.9A Pending CN114557787A (zh) | 2022-01-28 | 2022-01-28 | 剔牙装置 |
CN202223222970.5U Active CN219963131U (zh) | 2022-01-28 | 2022-12-02 | 一种剔牙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05826.9A Pending CN114557787A (zh) | 2022-01-28 | 2022-01-28 | 剔牙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4557787A (zh) |
-
2022
- 2022-01-28 CN CN202210105826.9A patent/CN114557787A/zh active Pending
- 2022-12-02 CN CN202223222970.5U patent/CN219963131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57787A (zh) | 2022-05-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45406B1 (en) | Oral healthcare system having interchangeable, disposable heads | |
US12023212B2 (en) | Dental cleaning device | |
US7954196B1 (en) | Mini multitask brush | |
Van der Weijden et al. | Mechanical plaque removal in step‐1 of care | |
US5930861A (en) | Gingival stimulator | |
US6283751B1 (en) | Anatomical interproximal dental stimulator | |
CN219963131U (zh) | 一种剔牙装置 | |
CN206303401U (zh) | 一种新型牙刷 | |
Kim et al. | A clinical study on the plaque removal, on the teeth and tongue and oral malodor control effect by use of 360 degree round head tooth-brush | |
JP2533443B2 (ja) | 歯ブラシ | |
US20140283321A1 (en) | Toothbrush | |
CN222693589U (zh) | 一种个性化定制的牙齿清洁护理牙刷 | |
CN217937498U (zh) | 一种多牙种植桥体修复体间隙清洁器 | |
CN217090994U (zh) | 一种牙缝刷引导器 | |
CN212394194U (zh) | 积木式一次性牙间隙刷 | |
CN210354962U (zh) | 卧床患者牙齿近远中邻面与牙间隙牙菌斑深度清除护理组合装置 | |
CN208658143U (zh) | 清洁缺牙区邻牙的牙刷 | |
CN211750165U (zh) | 多功能洁牙组合套装 | |
Cheadle | How to Brush Your Teeth the Right Way: A Simple Guide | |
JP2676335B2 (ja) | 歯ブラシ | |
Maftei et al. | BIOFILM DISRUPTION MECHANICAL METHODS INTEGRATED FOR COMPREHENSIVE ORAL HEALTHCARE. REVIEW. | |
JP2009153653A (ja) | 歯ブラシ | |
CN2240907Y (zh) | 口腔正畸牙刷 | |
Gunjan Kumar | Tooth Brush and Brushing Technique | |
JP2025047750A (ja) | 歯ブラシ補助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