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2725U - 一种卷绕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卷绕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32725U CN219832725U CN202320163671.4U CN202320163671U CN219832725U CN 219832725 U CN219832725 U CN 219832725U CN 202320163671 U CN202320163671 U CN 202320163671U CN 219832725 U CN219832725 U CN 2198327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er
- detecting
- detection
- material belt
- wi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ling Rewinding, Feeding, Winding, Or Abnormalities Of Web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绕设备。该卷绕设备包括:放卷机构,用于向下游放卷出料带;第一检测机构,布置于所述放卷机构的下游,用于检测途经的料带的输送速度;补偿机构,布置在第一检测机构的下游,且用于对途经的料带进行缓存;第二检测机构,布置于补偿机构的下游,用于检测途经的料带的输送速度;及卷绕机构,布置在第二检测机构的下游,卷绕机构用于对料带进行卷绕;其中,补偿机构根据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的差值,对途经补偿机构的料带施加作用力,使得途经补偿机构的料带在作用力的作用下改变输送路径,以增加或减小由补偿机构缓存的料带的长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卷绕设备。
背景技术
电芯是电池的核心部件,一般采用卷绕工艺卷绕成型。卷绕设备上具有卷针,该卷针旋转以对隔膜和极片料带进行卷绕,进行形成电芯。现有技术中,卷针一般采用非圆卷针(即卷针的外轮廓形状为非圆形,例如菱形、椭圆形或扁平状等)。由于卷针扁平程度大,为了达到匀线速卷绕,卷针转速需要时刻变化且角加速度较大。卷针角加速度越大,料带线速度就越大。当卷针角加速度达到一定的限定值时,卷针机构会剧烈抖动进而导致料带张力波动增大。其次,在卷绕开始和停止的加减速过程中,会短暂存在拉扯料带或料带松弛的现象,也会导致料带张力的波动。张力波动过大容易使得电芯发生变形,对电芯质量造成不良影响,这就限制了卷绕线速度的提升,不利于设备提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非圆卷针在卷绕过程中卷针转速剧烈变化,导致料带的张力大小不均且波动过大,进而容易使得卷绕形成的电芯发生变形,对电芯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卷绕设备。
一种卷绕设备,包括:
放卷机构,用于向下游放卷出料带;
第一检测机构,布置于所述放卷机构的下游,用于检测途经的所述料带的输送速度;
补偿机构,布置在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的下游,且用于对途经的所述料带进行缓存;
第二检测机构,布置于所述补偿机构的下游,用于检测途经的所述料带的输送速度;及
卷绕机构,布置在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的下游,所述卷绕机构用于对所述料带进行卷绕;
其中,所述补偿机构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和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的差值,对途经所述补偿机构的所述料带施加作用力,使得途经所述补偿机构的所述料带在所述作用力的作用下改变输送路径,以增加或减小由所述补偿机构缓存的所述料带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偿机构包括供所述料带绕经的定辊和动辊,所述动辊可受控地靠近或远离所述定辊移动,以带动绕经在所述动辊上的所述料带移动,并且所述定辊和所述动辊均绕自身轴线可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辊设置为两个,所述料带依次绕经其中一个所述定辊、所述动辊和其中另一个所述定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偿机构还包括固定支架、运动座及运动驱动件;
所述运动座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运动驱动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且与所述运动座驱动连接;所述动辊绕自身轴线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运动座上,以跟随所述运动座靠近或远离所述定辊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辊、第一检测件及第一压紧辊;
所述第一检测辊绕自身轴线可旋转,用于供所述料带绕经,所述第一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检测辊的转速,所述第一压紧辊绕自身轴线可旋转,且可受控地压紧绕在所述第一检测辊上的所述料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包括第二检测辊、第二检测件及第二压紧辊;
所述第二检测辊绕自身轴线可旋转,用于供所述料带绕经,所述第二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检测辊的转速,所述第二压紧辊绕自身轴线可旋转,且可受控地压紧绕在所述第二检测辊上的所述料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绕设备还包括驱动机构和张力调节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布置在所述放卷机构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之间,用于将途经的所述料带向下游输送;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布置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之间,用于调节途经的所述料带的张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绕设备还包括第一张力检测机构和第二张力检测机构;
所述第一张力检测机构布置在所述张力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之间,用于检测途经的所述料带的张力;所述第二张力检测机构布置在所述卷绕机构与所述第二检测机构之间,用于检测途经的所述料带的张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绕设备还包括第三检测机构,所述第三检测机构布置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张力调节机构之间,用于对途经的所述料带的输送速度进行检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检测机构包括第三检测辊、第三检测件及第三压紧辊;
所述第三检测辊绕自身轴线可旋转,用于供所述料带绕经,所述第三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三检测辊的转速,所述第三压紧辊绕自身轴线可旋转,且可受控地压紧绕在所述第三检测辊上的所述料带。
上述卷绕设备,在卷绕机构对料带进行卷绕的过程中,若卷绕机构拉动料带的线速度变大时,补偿机构根据第二检测机构与第一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料带的输送速度的差值,对途经补偿机构的料带施加作用力,使得由补偿机构缓存的料带的长度减小,以向下游补偿一定量的料带,避免由于卷绕机构拉动料带的线速度增大而使得料带的张力增大。若卷绕机构拉动料带的线速度变小时,补偿机构根据第二检测机构与第一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料带的输送速度的差值,对途经补偿机构的料带施加作用力,使得由补偿机构缓存的料带的长度增加,即缓存料带的量增加,使得补偿机构上游和下游的料带的输送速度尽可能相等,避免由于卷绕机构拉动料带的线速度变小而使得料带的张力减小。如此,通过补偿机构调节其缓存的料带的长度,使得补偿机构上游和下游的料带的输送速度尽可能相等,以避免在卷绕过程中料带的张力变化较大而不均匀,进而避免卷绕形成的电芯发生变形,确保电芯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卷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卷绕设备的补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省略了定辊);
图3为图1所示的卷绕设备的第一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卷绕设备的第二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卷绕设备的第三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卷绕设备,包括由上游至下游依次布设的放卷机构10、第一检测机构20、补偿机构30、第二检测机构40及卷绕机构50。放卷机构10用于向下游放卷出料带A,使得料带A依次经过第一检测机构20、补偿机构30和第二检测机构40,进而到达卷绕机构50的卷针上。补偿机构31用于对途经的料带A进行缓存。可选地,该卷针为非圆卷针,该卷绕机构50的非圆卷针用于对料带A进行卷绕,以形成电芯。需要说明的是,该料带A可以是极片料带。当然,料带A并不仅限于极片料带,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料带,在此不作限定。
第一检测机构20用于检测途经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即检测位于补偿机构30上游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第二检测机构40用于检测途经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即检测位于补偿机构30下游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补偿机构30下游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即为非圆卷针拉动料带A的线速度。其中,补偿机构30被构造为根据第一检测机构20和第二检测机构40的检测结果的差值,对途经补偿机构30的料带A施加作用力,使得途经补偿机构30的料带A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改变输送路径,以增加或减小由补偿机构30缓存的料带A的长度,进而使得补偿机构30上游和下游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尽可能的相等,避免造成料带A的张力产生较大的变化而不均匀。
上述卷绕设备,在非圆卷针对料带A进行卷绕的过程中,若卷绕机构50的非圆卷针拉动料带A的线速度增大时,补偿机构30根据第二检测机构40与第一检测机构20检测到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的差值,对途经补偿机构30的料带A施加作用力,使得由补偿机构30缓存的料带A的长度减小,以向下游补偿一定量的料带A,避免由于非圆卷针拉动料带A的线速度增大而使得料带A的张力增大。若非圆卷针拉动料带A的线速度减小时,补偿机构30根据第二检测机构40与第一检测机构20检测到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的差值,对途经补偿机构30的料带A施加作用力,使得由补偿机构30缓存的料带A的长度增加,即缓存料带A的量增加,使得补偿机构30上游和下游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尽可能的相等,避免由于非圆卷针拉动料带A的线速度变小而使得料带A的张力减小。如此,通过补偿机构30调节由补偿机构30缓存的料带A的长度,使得补偿机构30上游和下游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尽可能的相等,以避免在卷绕过程中料带A的张力变化较大而不均匀,进而避免卷绕形成的电芯发生变形,确保电芯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补偿机构30包括供料带A绕经的定辊31和动辊32。动辊32可受控地靠近或远离定辊31移动,以带动绕经在该动辊32上的料带A移动(即料带A在动辊32的带动下改变输送路径)。定辊31和动辊32均绕自身轴线可旋转。如此,在非圆卷针进行卷绕的过程中,料带A依次经过定辊31和动辊32,并通过控制动辊32靠近或远离定辊31移动来调节动辊32与定辊31之间的料带A的长度(即调节补偿机构30缓存料带A的长度),以对非圆卷针拉动料带A的线速度进行补偿,避免料带A的张力变化较大而不均匀。需要说明的是,动辊32在靠近或远离定辊31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绕经在动辊32上的料带A移动,从而实现改变料带A的输送路径,进而实现调节动辊32与定辊31之间的料带A的长度。
可选地,定辊31的数量为两个,料带A依次绕经其中一个定辊31、动辊32和其中另一个定辊31,进而再向下游输送。具体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定辊31布置在动辊32的右侧,且两个定辊31沿上下方向布设。料带A首先由位于上方的定辊31的底部绕经,再由动辊32的左侧绕经;然后,料带A由位于下方的定辊31的顶部绕经;再然后,料带A继续向下游输送,直至卷绕在非圆卷针上。在非圆卷针进行卷绕的过程中,控制动辊32左右移动,从而协调补偿机构30上游和下游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避免由于非圆卷针拉动料带A的线速度变化而导致料带A的张力发生较大的变化,进而避免了非圆卷针上的电芯产生变形,确保了电芯的质量。
两个定辊31并不仅限于布置在动辊32的右侧,在其它实施例中,两个定辊31也可以布置在动辊32的左侧,在此不作限定。并且,动辊32和定辊31的数量也并不仅限于为一个或两个,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是两个、三个或四个等,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见图2所示,具体到实施例中,补偿机构30还包括固定支架33、运动座34及运动驱动件35。该运动座34可移动地连接在固定支架33上。运动驱动件35安装在该固定支架33上,且与运动座34驱动连接,使得运动驱动件35能够驱动运动座34相对固定支架33移动。动辊32绕自身轴线可旋转地连接在运动座34上,以跟随该运动座34靠近或远离定辊31移动。如此,在非圆卷针进行卷绕的过程中,运动驱动件35根据第一检测机构20和第二检测机构40的检测结果的差值驱动运动座34相对固定支架33移动,从而运动座34带动动辊32作靠近或远离定辊31的往复运动,进而使得补偿机构30上游和下游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尽可能的相等,避免料带A的张力产生较大的变化。可选地,该运动驱动件35可以是直线电机。
可选地,固定支架33上设置有滑轨331,运动座34上设置有滑块335。该滑块335与滑轨331滑动配合,从而利用滑块335沿滑轨331的移动对运动座34相对固定支架33的移动进行导向。
请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机构20包括第一检测辊21、第一检测件22和第一压紧辊23。该第一检测辊21绕自身轴线可旋转,用于供料带A绕经。第一检测件22用于检测第一检测辊21的转速。在料带A经过第一检测辊21时带动第一检测辊21旋转,第一检测件22检测该第一检测辊21的转速,进而通过第一检测辊21的转速和第一检测辊21的直径得到经过该第一检测辊21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第一压紧辊23绕自身轴线可旋转,且可受控地压紧绕在第一检测辊21上的料带A,从而避免料带A与第一检测辊21之间发生打滑现象,使得检测得到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更加准确。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机构20还包括第一压紧驱动件25及第一压紧座27。第一压紧座27设置在第一压紧驱动件25的驱动端,以使第一压紧驱动件25驱动第一压紧座27靠近或远离第一检测辊21移动。第一压紧辊23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压紧座27上,使得第一压紧座27带动该第一压紧辊23与第一检测辊21抵接或分离。可选地,该第一压紧驱动件25可以采用气缸。
请参见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机构40包括第二检测辊41、第二检测件42和第二压紧辊43。该第二检测辊41绕自身轴线可旋转,用于供料带A绕经。第二检测件42用于检测第二检测辊41的转速。在料带A经过第二检测辊41时带动第二检测辊41旋转,第二检测件42检测该第二检测辊41的转速,进而通过第二检测辊41的转速和第二检测辊41的直径得到经过该第二检测辊41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第二压紧辊43绕自身轴线可旋转,且可受控地压紧绕在第二检测辊41上的料带A,从而避免料带A与第二检测辊41之间发生打滑现象,使得检测得到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更加准确。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机构40还包括第二压紧驱动件47及第二压紧座45。第二压紧座45设置在第二压紧驱动件47的驱动端,以使第二压紧驱动件47驱动第二压紧座45靠近或远离第二检测辊41移动。第二压紧辊43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二压紧座45上,使得第二压紧座45带动该第二压紧辊43与第二检测辊41抵接或分离。可选地,该第二压紧驱动件47可以采用气缸。
具体到实施例中,卷绕设备还包括控制器,该第一检测件22、第二检测件42及运动驱动件35均与该控制器通讯连接,使得控制器能够根据第一检测件22和第二检测件42的检测结果的差值控制运动驱动件35,使得运动驱动件35驱动动辊32靠近或远离定辊31移动。进一步地,第一检测件22和第二检测件42检测得到的输送速度的差值越大,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运动驱动件35驱动动辊32的移动速度越快;第一检测件22和第二检测件42检测得到的输送速度的差值越小,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运动驱动件35驱动定辊31的移动速度越小。可选地,该控制器可以是工控机。
下面结合图1对卷绕过程进行说明:在非圆卷针对料带A进行卷绕的过程中,若非圆卷针拉动料带A的线速度变大时,控制器根据第二检测机构40与第一检测机构20检测到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的差值,控制运动驱动件35驱动动辊32靠近定辊31移动,使得位于补偿通道B的料带A的长度减小,以向下游补偿一定量的料带A,避免由于非圆卷针拉动料带A的线速度增大而使得料带A的张力增大。若非圆卷针拉动料带A的线速度变小时,控制器根据第二检测机构40与第一检测机构20检测到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的差值,控制运动驱动件35驱动动辊32远离定辊31移动,使得位于补偿通道B的料带A的长度增加,即缓存料带A的量增加,使得补偿通道B上游和下游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尽可能相等,避免由于非圆卷针拉动料带A的线速度变小而使得料带A的张力减小。
请继续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卷绕设备还包括驱动机构60和张力调节机构70。该驱动机构60布置在放卷机构10与第一检测机构20之间,用于将途经的料带A向下游输送,即牵引放卷机构10放卷出的料带A向下游匀速移动。张力调节机构70布置在驱动机构60与第一检测机构20之间,用于调节途经的料带A的张力,从而使得料带A以一定的张力和一定的输送速度向下游输送,尽可能的确保料带A的张力大小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机构60和张力调节机构70的具体结构可采用较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只要能够实现驱动料带A匀速地向下游移动和调节料带A张力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到实施例中,卷绕设备还包括第一张力检测机构80和第二张力检测机构90。该第一张力检测机构80布置在张力调节机构70与第一检测机构20之间,用于检测途经的料带A的张力。第二张力检测机构90布置在卷绕机构50与第二检测机构40之间,用于检测途经的料带A的张力。如此,利用第一张力检测机构80实时监测位于补偿机构30上游的料带A的张力,同时利用第二张力检测机构90实时监测位于补偿机构30下游的料带A的张力,使得张力异常时能够及时进行调试或停机。
请参见图1及图5所示,具体到实施例中,卷绕设备还包括第三检测机构91,该第三检测机构91布置在驱动机构60与张力调节机构70之间。该第三检测机构91用于检测途经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从而对驱动机构60下游侧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进行实时监测,使得输送速度异常时能够及时进行调试或停机。
进一步地,第三检测机构91包括第三检测辊911、第三检测件912和第三压紧辊913。该第三检测辊911绕自身轴线可旋转,用于供料带A绕经。第三检测件912用于检测第三检测辊911的转速。在料带A经过第三检测辊911时带动第三检测辊911旋转,第三检测件912检测该第三检测辊911的转速,进而通过第三检测辊911的转速和第三检测辊911的直径得到经过该第三检测辊911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第三压紧辊913绕自身轴线可旋转,且可受控地压紧绕在第三检测辊911上的料带A,从而避免料带A与第三检测辊911之间发生打滑的现象,使得检测得到的料带A的输送速度更加准确。
进一步地,第三检测机构91还包括第三压紧驱动件917及第三压紧座915。第三压紧座915设置在第三压紧驱动件917的驱动端,以使第三压紧驱动件917驱动第三压紧座915靠近或远离第三检测辊911移动。第三压紧辊913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三压紧座915上,使得第三压紧座915带动该第三压紧辊913与第三检测辊911抵接或分离。可选地,该第三压紧驱动件917可以采用气缸。
具体到实施例中,卷绕设备还包括布置在放卷机构10和驱动机构60之间的缓存机构92,该缓存机构92用于对料带A进行缓存。当卷绕机构50停止卷绕时,驱动机构60停止向下游输送料带A,此时放卷机构10放卷出的料带A缓存在缓存机构92内。当卷绕机构50继续进行卷绕时,驱动机构60再次向下游输送料带A。需要说明的是,缓存机构92的具体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只要能够满足缓存料带A的需求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卷机构,用于向下游放卷出料带;
第一检测机构,布置于所述放卷机构的下游,用于检测途经的所述料带的输送速度;
补偿机构,布置在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的下游,且用于对途经的所述料带进行缓存;
第二检测机构,布置于所述补偿机构的下游,用于检测途经的所述料带的输送速度;及
卷绕机构,布置在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的下游,所述卷绕机构用于对所述料带进行卷绕;
其中,所述补偿机构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和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的差值,对途经所述补偿机构的所述料带施加作用力,使得途经所述补偿机构的所述料带在所述作用力的作用下改变输送路径,以增加或减小由所述补偿机构缓存的所述料带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机构包括供所述料带绕经的定辊和动辊,所述动辊可受控地靠近或远离所述定辊移动,以带动绕经在所述动辊上的所述料带移动,并且所述定辊和所述动辊均绕自身轴线可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辊设置为两个,所述料带依次绕经其中一个所述定辊、所述动辊和其中另一个所述定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机构还包括固定支架、运动座及运动驱动件;
所述运动座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运动驱动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且与所述运动座驱动连接;所述动辊绕自身轴线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运动座上,以跟随所述运动座靠近或远离所述定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辊、第一检测件及第一压紧辊;
所述第一检测辊绕自身轴线可旋转,用于供所述料带绕经,所述第一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检测辊的转速,所述第一压紧辊绕自身轴线可旋转,且可受控地压紧绕在所述第一检测辊上的所述料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包括第二检测辊、第二检测件及第二压紧辊;
所述第二检测辊绕自身轴线可旋转,用于供所述料带绕经,所述第二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检测辊的转速,所述第二压紧辊绕自身轴线可旋转,且可受控地压紧绕在所述第二检测辊上的所述料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设备还包括驱动机构和张力调节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布置在所述放卷机构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之间,用于将途经的所述料带向下游输送;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布置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之间,用于调节途经的所述料带的张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设备还包括第一张力检测机构和第二张力检测机构;
所述第一张力检测机构布置在所述张力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之间,用于检测途经的所述料带的张力;所述第二张力检测机构布置在所述卷绕机构与所述第二检测机构之间,用于检测途经的所述料带的张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设备还包括第三检测机构,所述第三检测机构布置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张力调节机构之间,用于对途经的所述料带的输送速度进行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检测机构包括第三检测辊、第三检测件及第三压紧辊;
所述第三检测辊绕自身轴线可旋转,用于供所述料带绕经,所述第三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三检测辊的转速,所述第三压紧辊绕自身轴线可旋转,且可受控地压紧绕在所述第三检测辊上的所述料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63671.4U CN219832725U (zh) | 2023-01-30 | 2023-01-30 | 一种卷绕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63671.4U CN219832725U (zh) | 2023-01-30 | 2023-01-30 | 一种卷绕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32725U true CN219832725U (zh) | 2023-10-13 |
Family
ID=88277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63671.4U Active CN219832725U (zh) | 2023-01-30 | 2023-01-30 | 一种卷绕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32725U (zh) |
-
2023
- 2023-01-30 CN CN202320163671.4U patent/CN2198327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191341A (en) | Wi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US4775086A (en) | Take-out/take-up tension control apparatus | |
US4708301A (en) | Take-out/take-up tension control apparatus | |
EP0155321B1 (en) | Apparatus for taking up cutting wastage of strip sheet | |
JP2918165B2 (ja) | 遅延装置 | |
US4049212A (en) | Apparatus for independently rewinding slit strips in a web slitting and rewinding machine | |
JPS6154717B2 (zh) | ||
CN210224210U (zh) | 隔膜纠偏机构和叠片机 | |
CN219832725U (zh) | 一种卷绕设备 | |
CN113518752B (zh) | 卷切割机的驱动 | |
JP2004175472A (ja) | 線状体の巻取り装置及び巻取り方法 | |
CN219924092U (zh) | 一种控制卷轴张力的卷取机结构 | |
CN217417568U (zh) | 金属化薄膜复卷机 | |
US6189825B1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winding density of film rolls | |
CN216272246U (zh) | 一种内衬纸剥离分切设备 | |
CN211895302U (zh) | 恒张力收卷装置和卷材加工设备 | |
CN222306861U (zh) | 一种辊压装置 | |
CN112123744A (zh) | 一种带材缠绕装置、带材缠绕方法以及数控缠绕机 | |
CN219259007U (zh) | 一种复卷机送料机构 | |
CN213536820U (zh) | 收卷装置 | |
CN222348323U (zh) | 一种复卷压平检测机 | |
CN221796489U (zh) | 一种收卷张力均匀的分条机 | |
CN217126429U (zh) | 一种塑料薄膜分卷用装置 | |
CN220766064U (zh) | 一种宽膜边料裁切装置 | |
CN221295620U (zh) | 一种废料张力调节补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