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7456U - 一种风阀组件及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阀组件及新风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97456U CN219797456U CN202321067691.8U CN202321067691U CN219797456U CN 219797456 U CN219797456 U CN 219797456U CN 202321067691 U CN202321067691 U CN 202321067691U CN 219797456 U CN219797456 U CN 2197974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damper
- opening
- door
- air 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阀组件及新风机,其中,风阀组件包括安装支架、风门和具有驱动轴的驱动电机;安装支架具有第一开口以及位于第一开口一侧的转动连接部;风门的与转动连接部转动连接;驱动轴与风门连接,且与转动连接部同轴,驱动电机通过驱动风门转动,使风门能够在封闭第一开口的关闭位置以及避开第一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切换。本申请实施例的风阀组件结构简单,零件数量较少,成本相对较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阀组件及新风机。
背景技术
新风机是一种空气调节设备,主要用于将室外新鲜的空气输入到室内,并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
新风机一般设置有风阀组件,以用于对对应的风道或风口的开闭进行控制,但是,相关技术中的风阀组件的零件数量较多,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够节约成本的风阀组件及新风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阀组件,包括: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具有第一开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一侧的转动连接部;
风门,所述风门的与所述转动连接部转动连接;
具有驱动轴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轴与所述风门连接,且与所述转动连接部同轴,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所述风门转动,使所述风门能够在封闭所述第一开口的关闭位置以及避开所述第一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切换。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连接部和所述驱动轴分别位于所述风门的相对两端。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门具有轴孔,所述转动连接部为插入所述轴孔中的旋转销。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连接部为轴孔,所述风门具有插入所述轴孔中的旋转销。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具有通孔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风门背离所述转动连接部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风门的一侧,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风门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靠近所述风门一侧的部分区域朝背离所述风门的方向凹陷,以形成朝向所述转动连接部的风门避让槽,所述通孔与所述风门避让槽连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开口的框架;所述框架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周侧的第一限位面,当所述风门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所述风门与所述第一限位面贴合。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开口的框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撑壁体,所述框架设置在所述支撑壁体上,当所述风门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所述风门朝向所述支撑壁体的端面与所述支撑壁体贴合。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支架具有过风通道,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过风通道的一端,所述过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一端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新风机,包括上述所述的风阀组件。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机包括壳体组件和热交换芯,所述壳体组件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容纳腔内具有交换芯安装空间和旁通通道,所述热交换芯设置在所述交换芯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形成经过所述热交换芯的第一气流路径,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经过所述热交换芯的第二气流路径以及经过所述旁通通道的旁通路径;所述风阀组件设置在所述旁通通道处,以用于导通或封闭所述旁通通道。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具有所述容纳腔的外壳以及具有过风口的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所述过风口与所述交换芯安装空间连通;
所述风阀组件设置在所述旁通通道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过风口的一侧,所述转动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过风口之间;当所述风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所述风门封闭所述过风口的一部分。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具有位于所述过风口周侧的第二限位面,当所述风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所述风门与所述第二限位面贴合。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过风口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阀组件及新风机,风阀组件在具有第一开口的安装支架上设置与风门转动连接的转动连接部,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转动连接部同轴设置,且与风门连接,该风阀组件结构简单,零件数量较少,成本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新风机的A-A剖视图,图中虚线箭头X1为第一气流路径,虚线箭头X2为第二气流路径,虚线箭头X3为旁通路径;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的风门处于打开状态;
图4为图2所示的风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风阀组件的爆炸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新风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风门处于关闭状态;
图8为图1所示的新风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风门处于打开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风阀组件10;安装支架11;第一开口11a;过风通道11b;第二开口11c;转动连接部111;安装部112;通孔112a;风门避让槽112b;框架113;第一限位面113a;支撑壁体114;风门12;驱动电机13;驱动轴13a;壳体组件20;容纳腔20a;第一进风口20b;第一出风口20c;第二进风口20d;第二出风口20e;交换芯安装空间20f;旁通通道20g;外壳21;挡板22;过风口22a;第二限位面22b;热交换芯30;第一风机40;第二风机50;初效过滤网60;高效过滤网70。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阀组件10,请参阅图2至图8,该风阀组件10包括安装支架11、风门12和驱动电机13。
安装支架11具有第一开口11a以及位于第一开口11a一侧的转动连接部111。
安装支架11可以采用一体结构,以减少零件数量,提高装配效率。
风门12的与转动连接部111转动连接,也就是说,风门12可以相对于转动连接部111转动。
驱动电机13具有驱动轴13a,驱动轴13a与风门12连接,且与转动连接部111同轴,也就是说,驱动轴13a直接与风门12连接,且驱动轴13a的轴线与转动连接部111的轴线大致重合,相当于驱动轴13a的轴线与转动连接部111的轴线就是风门12的转动轴线。驱动电机13通过驱动风门12转动,使风门12能够在封闭第一开口11a的关闭位置以及避开第一开口11a的打开位置之间切换,也就是说,驱动轴13a通过转动,以带动风门12转动,由此,可以实现风门12在图7所示的关闭位置和图8所示的打开位置之间的切换。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5,风门12上可以设置安装孔12a,驱动轴13a插入安装孔12a中,且与安装孔12a止转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机,请参阅图1和图2,该新风机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阀组件10。
请参阅图2,新风机具有壳体组件20,壳体组件20具有容纳腔20a以及与容纳腔20a连通的第一进风口20b、第一出风口20c、第二进风口20d和第二出风口20e。
容纳腔20a内具有交换芯安装空间20f,交换芯安装空间20f内设置有热交换芯30,第一进风口20b与第一出风口20c之间形成经过热交换芯30的第一气流路径,第二进风口20d与第二出风口20e之间形成经过热交换芯30的第二气流路径。
沿第一气流路径流动的气流以及沿第二气流路径流动的气流在经过热交换芯30时均流入热交换芯30中,并在热交换芯30中进行换热。
示例性地,图2中所示的新风机的第一进风口20b和第二出风口20e分别与室外环境连通,第一出风口20c和第二进风口20d分别与室内环境连通,室外的气流(也称为新风)从第一进风口20b进入壳体组件20,并在壳体组件20内沿第一气流路径流动,然后从第一出风口20c流入室内,室内的气流(也称为回风)从第二进风口20d进入壳体组件20,并在壳体组件20内沿第二气流路径流动,然后从第二出风口20e排放到室外,相当于图2中所示的新风机的第一气流路径为新风流动的新风路径,第二气流路径为回风流动的回风路径。沿第一气流路径流动的新风与沿第二气流路径流动的回风在流经热交换芯30时进行热交换,以对新风进行预冷或预热,使新风的温度能够接近室温。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进风口20b和第二出风口20e分别与室内环境连通,第一出风口20c和第二进风口20d分别与室外环境连通,相当于室外的新风从第二进风口20d进入壳体组件20,并在壳体组件20内沿第二气流路径流动,然后从第二出风口20e流入室内,室内的回风从第一进风口20b进入壳体组件20,并在壳体组件20内沿第一气流路径流动,然后从第一出风口20c排放到室外,相当于第二气流路径为新风流动的新风路径,第一气流路径为回风流动的回风路径。
请参阅图2,壳体组件20内设置有第一风机40和第二风机50,在常规的新风模式下,第一风机40用于驱动气流沿第一气流路径流动,第二风机50用于驱动气流沿第二气流路径流动。
仍然以图2中所示的新风机为例,第一进风口20b与第一出风口20c之间形成的第一气流路径上可以设置初效过滤网60,初效过滤网60用于对室外的新风中的大颗粒灰尘进行过滤。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初效过滤网60可以设置在第一进风口20b和热交换芯30之间,以用于在室外的新风进入热交换芯30之前,过滤掉其中的大颗粒灰尘,防止大颗粒灰尘堵塞热交换芯30而影响热交换芯30使用性能。
请继续参阅图2,第一气流路径上还可以设置高效过滤网70,高效过滤网70用于对室外的新风中的细小颗粒,比如PM0.3以内的细小颗粒进行过滤,高效过滤网70可以与初效过滤网60配合使用,比如,高效过滤网70与初效过滤网60可以如图2所示的设置在热交换芯30的同一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高效过滤网70与初效过滤网60也可以分别设置在热交换芯30的两侧。
另外,一般来说,高效过滤网70应该位于初效过滤网60沿新风流动方向的下游,也就是说,无论高效过滤网70与初效过滤网60是设置在热交换芯30的同一侧还是分别设置在热交换芯30的两侧,室外的新风都应该先流经初效过滤网60,在流经高效过滤网70。
请继续参阅图2,第二进风口20d与第二出风口20e之间形成的第二气流路径上也可以设置初效过滤网60,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初效过滤网60可以设置在第二进风口20d和热交换芯30之间,以用于在室内的回风进入热交换芯30之前,过滤掉其中的大颗粒灰尘,防止大颗粒灰尘堵塞热交换芯30而影响热交换芯30使用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气流路径为新风流动的新风路径,第一气流路径为回风流动的回风路径时,初效过滤网60和高效过滤网70的设置方式与上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设置方式相反。
请参阅图2,容纳腔20a内可以设置旁通通道20g,第二进风口20d与第二出风口20e之间还形成经过旁通通道20g的旁通路径。
旁通通道20g主要是在过渡季节使用。过渡季节是指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的季节,一般来说,可以认为春秋季节为过渡季节。
在常规的新风模式下,旁通通道20g处于封闭状态,也就是说,新风和回风流经热交换芯30,而不会经过旁通通道20g。
在过渡季节,当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时,新风和回风在热交换芯30处的换热效果不明显,因此,可以导通旁通通道20g,以引导一部分回风或一部分新风从旁通通道20g流过,也就是说,根据设置方式的不同,可以是一部分回风沿旁通路径流动,也可以是一部分新风沿旁通路径流动,由此,可以起到节省能耗的作用。
以图2中所示的新风机为例,在过渡季节,可以导通旁通通道20g,以使从第二进风口20d进入壳体组件20内的一部分回风不流经热交换芯30,而是经旁通通道20g流向第二出风口20e,另一部分回风仍然沿第二气流路径流动,而新风还是沿第一气流路径流动,也就是说,新风和部分回风流经热交换芯30,并在热交换芯30处进行热交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气流路径为新风流动的新风路径,第一气流路径为回风流动的回风路径时,在过渡季节导通旁通通道20g之后,则是第二进风口20d进入壳体组件20内的一部分新风不流经热交换芯30,而是经旁通通道20g流向第二出风口20e,另一部分新风仍然沿第二气流路径流动,而回风则沿第一气流路径流动,也就是说,回风和部分新风流经热交换芯30,并在热交换芯30处进行热交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旁通通道20g之外,另外设置一个其它的通道,在过渡季节,可以引导一部分新风和一部分回风的其中之一按前面的实施例所述的从旁通通道20g流过,一部分新风和一部分回风的其中另一从其它的通道流过,相当于一部分新风和一部分回风均不流经热交换芯30,而另一部分新风和另一部分回风仍然流经热交换芯30,并在热交换芯30处进行热交换。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风阀组件10可以设置在旁通通道20g处,以用于导通或封闭旁通通道20g。
具体地,风阀组件10可以如图2所示的设置在旁通通道20g靠近第二进风口20d的一端,相当于风阀组件10设置在旁通通道20g的入口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风阀组件10也可以设置在旁通通道20g的出口处,或者,风阀组件10还可以设置在旁通通道20g的内部。
当风门12处于封闭第一开口11a的关闭位置时,风阀组件10封闭旁通通道20g,当驱动电机13驱动风门12转动至避开第一开口11a的打开位置时,风阀组件10导通旁通通道20g。
需要说明的是,风阀组件10用于导通或封闭旁通通道20g只是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风阀组件10并不仅限于导通或封闭旁通通道20g,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阀组件10也可以用于导通或封闭新风机内的其它通道,或者,第一进风口20b、第一出风口20c、第二进风口20d和第二出风口20e中的至少一个风口处也可以设置风阀组件10。
另外,风阀组件10也不仅限于用在新风机中,在其它的电器设备中也可以使用本申请实施例的风阀组件10。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风阀组件10是在具有第一开口11a的安装支架11上设置与风门12转动连接的转动连接部111,驱动电机13的驱动轴13a与转动连接部111同轴设置,且与风门12连接,该风阀组件10结构简单,零件数量较少,成本相对较低。
另外,相关技术中的风阀组件一般会在驱动电机和风门之间设置次级传动零件,驱动电机通过驱动次级传动零件,使次级传动零件带动风门转动。但是,此种风阀组件的装配较为复杂,驱动路径较长,可靠性较低。
而本申请实施例的风阀组件10没有设置次级传动零件,在风阀组件10的装配过程中,只需要先将风门12与转动连接部111转动连接,再将驱动电机13的驱动轴13a与风门12连接即可,装配过程简单便捷,装配效率较高,同时,由于驱动电机13的驱动轴13a直接与风门12连接,驱动路径相对较短,可靠性也相对较高。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转动连接部111和驱动轴13a可以分别位于风门12的相对两端,在装配过程中,风门12的一端与转动连接部111转动连接,驱动电机13的驱动轴13a从风门12相对的另一端与风门12连接即可。
图4和图5中的风门12具有轴孔(图未示出),转动连接部111为插入轴孔中的旋转销,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转动连接部111为轴孔,风门12具有插入轴孔中的旋转销。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连接部111也可以设置在风门12沿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之间,相当于风门12沿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之间的部位可以与转动连接部111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多个转动连接部111,多个转动连接部111沿风门12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风门12与各转动连接部111转动连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安装支架11可以设置安装部112,安装部112位于风门12背离转动连接部111的一侧,安装部112具有通孔112a,驱动电机13可以设置在安装部112背离风门12的一侧,驱动轴13a穿过通孔112a与风门12连接。安装部112可以起到支撑驱动电机13的作用,以便于固定驱动电机13。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至图6,安装部112靠近风门12一侧的部分区域可以朝背离风门12的方向凹陷,以形成朝向转动连接部111的风门避让槽112b,通孔112a与风门避让槽112b连通。
风门避让槽112b用于在安装风门12时避让风门12,具体地,以图4至图6中的安装支架11为例,由于旋转销需要插入风门12上的轴孔中,所以,在安装风门12时,风门12需要沿旋转销的轴向朝靠近旋转销的方向移动,才能使旋转销插入轴孔中,而风门避让槽112b相当于给风门12提供了朝靠近旋转销的方向移动的空间,也就是说,安装风门12时,风门12背离旋转销的一端通过伸入风门避让槽112b,可以使风门12能够移动至使轴孔与旋转销对准的位置,由此使得风门12可以沿旋转销的轴向朝靠近旋转销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风门避让槽112b,比如,安装部112与旋转销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大于风门12沿旋转销的轴向上的尺寸,相当于安装部112与旋转销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满足风门12的拆装要求,但是,此种设置方式需要驱动电机13具有较长的驱动轴13a才能确保驱动轴13a能够与风门12连接,但是,较长的驱动轴13a会影响驱动轴13a与风门12连接的可靠性,而在安装部112上设置风门避让槽112b,就不需要增加驱动轴13a的长度,从而可以确保驱动轴13a与风门12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轴孔的侧壁设置缺口,旋转销从缺口处进入轴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112也可以是可拆卸的结构,安装风门12之前,安装部112与安装支架11的主体分离,风门12与转动连接部111转动连接之后再将安装部112与安装支架11的主体连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安装支架11可以设置具有第一开口11a的框架113,框架113具有位于第一开口11a周侧的第一限位面113a,当风门12处于关闭位置,风门12与第一限位面113a贴合。第一限位面113a既可以用于对风门12进行限位,也可以通过与风门12贴合起到密封作用,由此,可以提高风阀组件10的密封效果和密封可靠性。
另外,风门12通过与第一限位面113a贴合,还可以起到防止风门12颤动或抖动的作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安装支架11还可以设置支撑壁体114,框架113设置在支撑壁体114上,当风门12处于关闭位置,风门12朝向支撑壁体114的端面也可以与支撑壁体114贴合,以起到密封的作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7和图8,壳体组件20包括具有容纳腔20a的外壳21以及具有过风口22a的挡板22,挡板22设置在容纳腔20a内,第二进风口20d通过过风口22a与交换芯安装空间20f连通,也就是说,第二气流路径穿过过风口22a以进入交换芯安装空间20f内。
请继续参阅图3、图7和图8,风阀组件10设置在旁通通道20g靠近第二进风口20d的一端,第一开口11a位于过风口22a的一侧,转动连接部111位于第一开口11a与过风口22a之间。当风门12处于打开位置,风门12封闭过风口22a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旁通通道20g处于导通状态下,风门12同时也对过风口22a的一部分进行封闭,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流入热交换芯30的回风或新风风量,而提高流入旁通通道20g的回风或新风风量,从而可以提高旁通效果,进而可以节省更多的能耗。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挡板22还可以设置第二限位面22b,第二限位面22b位于过风口22a的周侧,当风门12处于打开位置,风门12与第二限位面22b贴合,由此,可以起到限位以及防止风门12颤动或抖动的作用。
另外,对于设置在旁通通道20g靠近第二进风口20d一端的风阀组件10,由于从第二进风口20d流入容纳腔20a内回风或新风都是朝向旁通通道20g和交换芯安装空间20f所在的方向流动,因此,当风门12处于打开位置时,风门12在回风或新风的作用下,可以与第二限位面22b紧密贴合,防止风门12颤动或抖动的效果也更好。
同样地,对于具有第一限位面113a的安装支架11,当风门12处于关闭位置时,风门12在回风或新风的作用下,也可以与第一限位面113a紧密贴合,由此,风门12与第一限位面113a之间的密封也可以更严密,防止风门12颤动或抖动的效果也更好。
请继续参阅图3,第一开口11a与过风口22a之间的夹角θ2还可以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也就是说,第一开口11a与过风口22a之间具有较大的角度,当风门12处于关闭位置时,风门12相对于过风口22a倾斜设置,由此,在常规的新风模式下,不仅可以减少风门12对流向交换芯安装空间20f的回风或新风的阻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风门12起到对回风或新风进行导流的作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安装支架11还可以设置过风通道11b,第一开口11a位于过风通道11b的一端,过风通道11b与第一开口11a相对的一端具有第二开口11c,第一开口11a与第二开口11c之间的夹角θ1大于0度且小于90度,也就是说,第一开口11a与第二开口11c不平行,两者之间呈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的夹角。
此种设置方式可以适应不同的安装场景,比如,请参阅图3,对于设置在旁通通道20g靠近第二进风口20d一端的风阀组件10,当旁通通道20g的入口与过风口22a平齐时,通过过风通道11b,可以改变第一开口11a的角度,从而使得第一开口11a与过风口22a之间的夹角可以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另一些实施例中”、“又一些实施例中”、或“示例性”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区域、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区域、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风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具有第一开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一侧的转动连接部;
风门,所述风门的与所述转动连接部转动连接;
具有驱动轴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轴与所述风门连接,且与所述转动连接部同轴,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所述风门转动,使所述风门能够在封闭所述第一开口的关闭位置以及避开所述第一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部和所述驱动轴分别位于所述风门的相对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具有轴孔,所述转动连接部为插入所述轴孔中的旋转销;或,
所述转动连接部为轴孔,所述风门具有插入所述轴孔中的旋转销。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具有通孔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风门背离所述转动连接部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风门的一侧,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风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靠近所述风门一侧的部分区域朝背离所述风门的方向凹陷,以形成朝向所述转动连接部的风门避让槽,所述通孔与所述风门避让槽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开口的框架;
所述框架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周侧的第一限位面,当所述风门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所述风门与所述第一限位面贴合;和/或,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撑壁体,所述框架设置在所述支撑壁体上,当所述风门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所述风门朝向所述支撑壁体的端面与所述支撑壁体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具有过风通道,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过风通道的一端,所述过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一端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8.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阀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包括壳体组件和热交换芯,所述壳体组件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容纳腔内具有交换芯安装空间和旁通通道,所述热交换芯设置在所述交换芯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形成经过所述热交换芯的第一气流路径,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经过所述热交换芯的第二气流路径以及经过所述旁通通道的旁通路径;所述风阀组件设置在所述旁通通道处,以用于导通或封闭所述旁通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具有所述容纳腔的外壳以及具有过风口的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所述过风口与所述交换芯安装空间连通;
所述风阀组件设置在所述旁通通道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过风口的一侧,所述转动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过风口之间;当所述风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所述风门封闭所述过风口的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具有位于所述过风口周侧的第二限位面,当所述风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所述风门与所述第二限位面贴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过风口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67691.8U CN219797456U (zh) | 2023-04-28 | 2023-04-28 | 一种风阀组件及新风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67691.8U CN219797456U (zh) | 2023-04-28 | 2023-04-28 | 一种风阀组件及新风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97456U true CN219797456U (zh) | 2023-10-03 |
Family
ID=88151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067691.8U Active CN219797456U (zh) | 2023-04-28 | 2023-04-28 | 一种风阀组件及新风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97456U (zh) |
-
2023
- 2023-04-28 CN CN202321067691.8U patent/CN2197974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86512A (zh) | 空气处理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KR102193840B1 (ko) | 천장형 공기순환기 | |
CN111648981B (zh) | 具有多风路切换功能的风机 | |
CN107270512B (zh) | 风阀装置及新风系统 | |
CN112594781A (zh) | 新风系统及空调器 | |
CN219797456U (zh) | 一种风阀组件及新风机 | |
CN214198897U (zh) | 空调器 | |
CN210688484U (zh) |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2594840A (zh) | 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9756626U (zh) | 一种壳体组件及新风机 | |
CN214198916U (zh) | 新风系统及空调器 | |
CN214501556U (zh) |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4199034U (zh) | 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8856584A (zh) | 一种风道壳、风道组件及新风机 | |
JPH0241915A (ja) |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の内外気取入装置 | |
CN114604062A (zh) | 一种窄型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 |
CN209954002U (zh) | 抽风通道控制系统 | |
CN216203806U (zh) |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2696733A (zh) | 空调器 | |
CN218495116U (zh) |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 |
CN218787596U (zh) | 一种新风机 | |
CN113339984B (zh) | 一种新风风阀 | |
CN218511019U (zh) | 新风装置和空调器 | |
CN114585527A (zh) | 进气结构 | |
CN217817256U (zh) |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