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3901U - 新型电动儿保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新型电动儿保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73901U CN219773901U CN202320659550.9U CN202320659550U CN219773901U CN 219773901 U CN219773901 U CN 219773901U CN 202320659550 U CN202320659550 U CN 202320659550U CN 219773901 U CN219773901 U CN 2197739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ild
- clutch lever
- child protection
- protection
- release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动儿保装置,门锁包括:开启释放臂、第一复位构件、外开拉杆、第二复位构件、内开拉杆、第三复位构件,新型电动儿保装置包括:儿保离合杆、第四复位构件、驱动电机、传动单元、儿保连杆,驱动电机驱动传动单元,传动单元带动儿保连杆推动儿保离合杆上儿保或解保险,儿保离合杆处于解保险状态时,内开拉杆转动能够推动儿保离合杆,并通过儿保离合杆推动开启释放臂转动,从而将锁舌打开,所述儿保离合杆处于上儿保状态时,内开拉杆转动不能够推动儿保离合杆,因此不能推动开启释放臂转动,不能将锁舌打开,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门锁的外形尺寸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电动儿童保护功能,且结构紧凑,性能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动儿保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当汽车在高速运行时,汽车门锁如果没有儿保功能,那么,对于车内的小孩是非常危险的。而新开发的门锁不具备电动儿童保护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改变门锁的外形尺寸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电动儿童保护功能,且结构紧凑,性能可靠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动儿保装置,安装在汽车门锁的壳体内,所述汽车门锁包括棘爪、与所述棘爪配合的锁舌、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开启释放臂、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外开拉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内开拉杆、用于所述开启释放臂的转动复位的第一复位构件、用于所述外开拉杆的转动复位的第二复位构件、用于所述内开拉杆的转动复位的第三复位构件,所述开启释放臂转动能够推动所述棘爪转动从而将所述锁舌打开,其特征在于,包括:
儿保离合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开启释放臂上,所述儿保离合杆与所述内开拉杆相配合,所述儿保离合杆上设置有推动构件,所述推动构件与所述开启释放臂相配合,所述内开拉杆和所述开启释放臂之间通过所述儿保离合杆构成内开传动链,在所述儿保离合杆处于上儿保状态时,所述内开拉杆转动不能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所述内开连杆与所述开启释放臂之间的内开传动链断开,在所述儿保离合杆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内开拉杆转动能够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所述内开连杆与所述开启释放臂之间的内开传动链闭合,所述内开拉杆转动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时通过所述推动构件推动所述开启释放臂转动;
第四复位构件,用于所述儿保离合杆的转动复位;
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传动单元,包括驱动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上的蜗杆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蜗杆啮合的蜗轮;以及
儿保连杆,一端安装在所述蜗轮上,另一端与所述儿保离合杆相配合,用于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上儿保和解儿保,所述蜗轮转动带动所述儿保连杆移动,所述儿保连杆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相对于所述开启释放臂转动上儿保,所述蜗轮反向转动带动所述儿保连杆反向移动复位,所述儿保离合杆在所述第四复位构件的回复力下相对于所述开启释放臂反向转动解锁,所述儿保连杆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转动的角度满足:在所述儿保离合杆处于上儿保状态时,所述内开拉杆转动不能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所述内开拉杆与所述开启释放臂之间的内开传动链断开,
其中,所述第四复位构件在所述儿保离合杆转动后为所述儿保离合杆提供的回复力小于所述第一复位构件在所述开启释放臂转动相同角度后为所述开启释放臂提供的回复力,在所述儿保连杆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转动时,不会带动所述开启释放臂转动。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儿保连杆与所述儿保离合杆配合的一端位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蜗轮带动所述儿保连杆上儿保时,所述儿保连杆与所述儿保离合杆配合的一端沿所述导向槽滑动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转动上儿保。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开启释放臂上设置有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推动构件配合,在所述儿保离合杆处于解锁状态,所述内开拉杆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时,所述推动构件与所述开启释放臂保持相对静止,而所述第一弧面在所述儿保连杆推动所述推动构件上儿保时,所述儿保离合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开启释放臂转动,
所述儿保连杆与所述儿保离合杆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相对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圆柱形,所述圆柱形与所述导向槽的侧边接触,所述第二弧面与所述推动构件相配合,在所述儿保连杆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转动上儿保时,所述开启释放臂不会转动。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新型电动儿保装置还包括止逆单元,用于在所述儿保离合杆处于上儿保状态,所述外开拉杆拉动所述开启释放臂转动,所述开启释放臂带动所述儿保离合杆转动,所述儿保连杆与所述儿保离合杆相配合的一端与所述儿保离合杆脱离配合后,阻止所述儿保离合杆复位。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止逆单元包括止逆构件和阻挡构件,所述止逆构件设置在所述儿保离合杆上,所述阻挡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阻挡构件与所述止逆构件相配合,在所述儿保离合杆处于上儿保状态时,所述外开拉杆拉动所述开启释放臂转动开锁,所述儿保离合杆随着所述开启释放臂转动后,所述阻挡构件与所述止逆构件配合,阻止所述儿保离合杆转动复位。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新型电动儿保装置还包括微动开关,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微动开关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儿保连杆配合,在所述儿保离合杆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微动开关被所述儿保连杆按压闭合,在所述儿保连杆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上儿保后,所述儿保连杆释放所述微动开关。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蜗轮的轮齿小于180弧度,所述传动单元还包括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用于限制所述蜗轮转动到上儿保位置和解锁位置时不与所述蜗杆脱离啮合。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限位构件为扭簧,所述限位构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蜗轮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在所述蜗轮位于上儿保位置和解锁位置时,所述限位构件均处于受力状态。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一复位构件、所述第二复位构件、所述第三复位构件、所述第四复位构件均为扭簧,
所述第一复位构件的一端安装在开启释放臂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第二复位构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外开拉杆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第三复位构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内开拉杆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第四复位构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儿保离合杆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开启释放臂上,
所述第四复位构件的劲度系数小于所述第一复位构件的劲度系数。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结构紧凑,性能可靠,能满足不改变外形尺寸的情况下实现车门电动儿童保险,非电控情况下,其余机构均不能解除该儿童保险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汽车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汽车门锁去掉部分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门锁的内外开传动链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新型电动儿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新型电动儿保装置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儿保离合杆在解锁位置时儿保连杆在导向槽内的位置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动上儿保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儿保后儿保连杆在导向槽内的位置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儿保后拉动外开拉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壳体中阻挡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儿保离合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儿保离合杆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儿保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儿保连杆与儿保离合杆配合的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4中箭头a的方向为外开方向,箭头b的方向为内开方向,图7中箭头为对应的零部件转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作具体阐述。
新型电动儿保装置100安装在汽车门锁的壳体200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汽车门锁包括:棘爪300、锁舌400、开启释放臂101、第一复位构件102、外开拉杆103、第二复位构件104、内开拉杆106、第三复位构件107。
棘爪300与锁舌400配合实现门锁的打开、半锁和全锁。
开启释放臂101转动安装在壳体200上,开启释放臂101上设置有拨动构件1011,拨动构件1011与棘爪300配合,开启释放臂101转动,拨动构件1011推动棘爪300转动从而将锁舌400打开。
第一复位构件102用于开启释放臂101的转动复位。具体地,第一复位构件102为扭簧,第一复位构件102的一端安装在开启释放臂101上,另一端安装在壳体200上,开启释放臂101转动后,第一复位构件102为开启释放臂101提供逆向转动的回复力。
外开拉杆103转动安装在壳体200上。
第二复位构件104用于外开拉杆200的转动复位。具体地,第二复位构件104为扭簧,第二复位构件104的一端安装在外开拉杆103上,另一端安装在壳体200上,外开拉杆103转动后,第二复位构件104为外开拉杆103提供逆向转动的回复力。
内开拉杆106转动安装在壳体200上。
第三复位构件107用于内开拉杆106的转动复位。具体地,第三复位构件107为扭簧,第三复位构件107的一端安装在内开拉杆106上,另一端安装在壳体200上,内开拉杆106转动后,第三复位构件107为内开拉杆106提供逆向转动的回复力。
具体地,开启释放臂101、内开拉杆106和外开拉杆103同转轴。
一般,汽车门锁基本都还包括保险离合杆105,在本实施例中,保险离合杆105可转动的安装在开启释放臂101上,保险离合杆105与外开拉杆103相配合,外开拉杆103和开启释放臂101之间通过保险离合杆105构成外开传动链,在保险离合杆105处于解锁状态时,外开拉杆103转动能够推动保险离合杆105,并通过保险离合杆105推动开启释放臂101转动。保险离合杆105由其它构件驱动其上保险和解保险。
在本实施例中,汽车门锁以包括保险离合杆105为例。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100不仅仅应用于本实施例中的汽车门锁,还适用于其它汽车门锁。
如图4-图9所示,新型电动儿保装置100包括:儿保离合杆108、第四复位构件109、驱动电机110、传动单元、儿保连杆112。
儿保离合杆108转动安装在开启释放臂101上,儿保离合杆108与内开拉杆106相配合,如图11所示,儿保离合杆108上设置有推动构件1081,推动构件1081与开启释放臂101相配合,内开拉杆106和开启释放臂101之间通过儿保离合杆108构成内开传动链。在儿保离合杆108处于上儿保状态时,内开拉杆106转动不能推动儿保离合杆108,内开连杆106与开启释放臂101之间的内开传动链断开;在儿保离合杆108处于解锁状态时,内开拉杆106转动能够推动儿保离合杆108,内开拉杆106与开启释放臂101之间的内开传动链闭合,内开拉杆106转动推动儿保离合杆108时通过推动构件1081推动开启释放臂10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开启释放臂101上设置有第一弧面1011,第一弧面1011与推动构件1081配合,在儿保离合杆108处于解锁状态,内开拉杆106推动儿保离合杆108时,推动构件1081与开启释放臂101保持相对静止,而第一弧面1011在儿保连杆112推动推动构件1081上儿保时,儿保离合杆108能够相对于开启释放臂101转动。
第四复位构件109用于儿保离合杆108的转动复位。具体地,第四复位构件109为扭簧,第四复位构件109的一端安装在儿保离合杆108上,另一端安装在开启释放臂101上,儿保离合杆108相对于所述开启释放臂101转动后,第四复位构件109为儿保离合杆108提供逆向转动的回复力。
驱动电机110安装在壳体200上。
传动单元包括蜗杆1111和蜗轮1112。蜗杆1111驱动安装在驱动电机110上。蜗轮1112转动安装在壳体200上,且蜗轮1112与蜗杆1111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蜗轮1112的轮齿小于180弧度。传动单元还包括限位构件1113,限位构件1113用于限制蜗轮1112转动到上儿保位置和解锁位置时不会由于震动等原因与蜗杆1111脱离啮合。具体地,限位构件1113为扭簧,限位构件1113的一端安装在蜗轮1112上,另一端安装在壳体200上,在蜗轮1112位于上儿保位置和解锁位置时,限位构件1113均处于受力状态。
儿保连杆112用于推动儿保离合杆108上儿保和解儿保。儿保连杆112的一端安装在蜗轮1112上,另一端与儿保离合杆108相配合,即如图13所示,儿保连杆112的左端安装在蜗轮1112上,右端与儿保离合杆108相配合。具体地,儿保连杆112的左端设置有安装构件1124,蜗轮1112上设置有安装孔1114,通过安装构件1124安装在安装孔1114内将儿保连杆112的左端安装在蜗轮1112上。蜗轮1112转动带动儿保连杆112移动,儿保连杆112推动儿保离合杆108相对于开启释放臂101转动上儿保;蜗轮1112反向转动带动儿保连杆112反向移动复位,儿保离合杆108在第四复位构件109的回复力下相对于开启释放臂101反向转动解锁。儿保连杆112推动儿保离合杆108转动的角度满足:在儿保离合杆108处于上儿保状态时,内开拉杆106转动不能推动儿保离合杆108,内开拉杆106与开启释放臂101之间的内开传动链断开。
第四复位构件109在儿保离合杆108转动后为儿保离合杆108提供的回复力小于第一复位构件102在开启释放臂101转动相同角度后为开启释放臂101提供的回复力,在儿保连杆112推动儿保离合杆108转动时,不会带动开启释放臂101转动。具体地,第四复位构件109和第一复位构件102均为扭簧时,第四复位构件109的劲度系数小于第一复位构件102的劲度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壳体200上设置有导向槽210,儿保连杆112与儿保离合杆108配合的一端位于导向槽210内,即儿保连杆112的右端位于导向槽210内。蜗轮1112带动儿保连杆112上儿保时,儿保连杆112与儿保离合杆108配合的一端沿导向槽210滑动推动儿保离合杆108转动上儿保,即儿保连杆112的右端沿导向槽210向右滑动到如图8所示的位置后,儿保连杆112推动儿保离合杆108上儿保完成。导向槽210的设置使得儿保连杆112移动后能够精确地推动推动构件1081移动,使得儿保离合杆108上儿保。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儿保连杆112与儿保离合杆108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弧面1121,第二弧面1121相对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圆柱形1122,圆柱形1122与导向槽210的侧边接触,圆柱形1122使得儿保连杆112在导向槽210内滑动时更顺畅。第二弧面1121与推动构件1081相配合,在儿保连杆112推动儿保离合杆108转动上儿保时,开启释放臂101不会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新型电动儿保装置100还包括止逆单元,止逆单元用于在儿保离合杆108处于上儿保状态,外开拉杆103拉动开启释放臂101转动,开启释放臂101带动儿保离合杆108转动,儿保连杆112与儿保离合杆108相配合的一端与儿保离合杆108脱离配合后,阻止儿保离合杆108复位。具体地,止逆单元包括止逆构件和阻挡构件220。如图12所示,止逆构件设置在儿保离合杆108上。如图10所示,阻挡构件220设置在壳体200上。阻挡构件220与止逆构件相配合,在儿保离合杆108处于上儿保状态时,外开拉杆103拉动开启释放臂101转动开锁,儿保离合杆108随着开启释放臂101转动后,阻挡构件220与止逆构件配合,阻止儿保离合杆108转动复位。
当然,止逆单元还可以为这样的结构,儿保连杆112与儿保离合杆108相配合的一端中第二弧面1121的曲面的形状满足:在儿保离合杆108处于上儿保状态时,外开拉杆103拉动开启释放臂101转动开锁,儿保离合杆108随着开启释放臂101转动,推动构件1081移动时的轨迹与第二弧面1121的曲面相同,即推动构件1081在随着开启释放臂101转动的过程中,儿保连杆112一直是推着儿保离合杆108处于上儿保状态的。
止逆单元不仅上述列举两种结构,能够满足下列功能的结构均可:在儿保离合杆108处于上儿保状态,外开拉杆103拉动开启释放臂101转动,开启释放臂101带动儿保离合杆108转动,儿保连杆112与儿保离合杆108相配合的一端与儿保离合杆108脱离配合后,阻止儿保离合杆108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新型电动儿保装置100还包括微动开关113,微动开关113安装在壳体200上,微动开关113与控制系统连接,微动开关113与儿保连杆112配合,在儿保离合杆108处于解锁状态时,微动开关113被儿保连杆112按压闭合,在儿保连杆112推动儿保离合杆108上儿保后,儿保连杆112释放微动开关113,微动开关113断开。微动开关113的断开和闭合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通过微动开关113的断开和闭合信号可以得知是否上儿保。具体地,如图13所示,儿保连杆112上设置有按压构件1123,微动开关113与按压构件1123配合,通过按压构件1123按压和释放微动开关113。
执行过程:
未上儿保,内开开锁:内开拉杆106和开启释放臂101之间的内开传动链闭合,儿保连杆112压住微动开关113,微动开关113闭合。以图4的方向看,拉动内开拉杆106逆时针转动,内开拉杆106推动儿保离合杆108,通过儿保离合杆108推动开启释放臂101逆时针转动(内开拉杆106推动儿保离合杆108时,儿保离合杆108与开启释放臂101之间相对静止,因此,拉动内开拉杆106可以推动开启释放臂101转动),开启释放臂101逆时针转动推动棘爪300转动,从而将锁舌400打开。
由解儿保到上儿保,内开开锁:如图7所示,驱动电机110驱动蜗杆1111转动,蜗杆1111带动蜗轮1112顺时针转动,蜗轮1112带动儿保连杆112向右移动,儿保连杆112推动儿保离合杆108相对于开启释放臂101顺时针转动(开启释放臂101保持静止),使得儿保连杆112上儿保,内开拉杆106和开启释放臂101之间的内开传动链断开,拉动内开拉杆106顺时针转动,不能推动儿保离合杆108(内开拉杆106顺时针转动不能接触儿保离合杆108),无法打开锁舌400。同时,蜗轮1112带动儿保连杆112向右移动时,儿保连杆112释放微动开关113,微动开关113断开。
由上儿保到解儿保时:
以图7的方向看,驱动电机110驱动蜗杆1111转动,蜗杆1111带动蜗轮1112逆时针转动,蜗轮1112带动儿保连杆112向左移动,儿保连杆112与儿保离合杆108脱离配合,儿保离合杆108在第四复位构件109作用下相对于开启释放臂101转动复位,使得儿保连杆112解儿保。同时,蜗轮1112带动儿保连杆112向左移动时,儿保连杆112将微动开关113按压闭合。
未上儿保时,外开开锁:
保险离合杆105处于解保险位置,以图4的方向看,拉动外开拉杆103逆时针转动,外开拉杆103推动保险离合杆105,通过保险离合杆105推动开启释放臂101逆时针转动(通过保险离合杆105安装在开启释放臂101的部分对开启释放臂101施力),开启释放臂101逆时针转动推动棘爪300转动,从而将锁舌400打开。
上儿保时,外开开锁:
保险离合杆105处于解保险位置,如图9所示,拉动外开拉杆103顺时针转动,外开拉杆103推动保险离合杆105,通过保险离合杆105推动开启释放臂101顺时针转动,开启释放臂101顺时针转动推动棘爪300转动,从而将锁舌400打开。在开启释放臂101顺时针转动时,带动儿保离合杆108顺时针转动(儿保离合杆108并非相对于开启释放臂101转动,而是随着开启释放臂101整体转动),儿保离合杆108与儿保连杆112脱离配合,儿保离合杆108在第四复位构件109作用下有复位的趋势,但是,儿保离合杆108随着开启释放臂101整体转动后,止逆构件与阻挡构件220配合,阻止儿保离合杆108转动复位,使儿保离合杆108一直处于上儿保的状态,因此,儿保离合杆108的上儿保状态不会由于外开开锁时而被解除,儿保离合杆108的上儿保和解儿保仅可以由驱动电机110控制。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新型电动儿保装置,安装在汽车门锁的壳体内,所述汽车门锁包括棘爪、与所述棘爪配合的锁舌、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开启释放臂、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外开拉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内开拉杆、用于所述开启释放臂的转动复位的第一复位构件、用于所述外开拉杆的转动复位的第二复位构件、用于所述内开拉杆的转动复位的第三复位构件,所述开启释放臂转动能够推动所述棘爪转动从而将所述锁舌打开,其特征在于,包括:
儿保离合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开启释放臂上,所述儿保离合杆与所述内开拉杆相配合,所述儿保离合杆上设置有推动构件,所述推动构件与所述开启释放臂相配合,所述内开拉杆和所述开启释放臂之间通过所述儿保离合杆构成内开传动链,在所述儿保离合杆处于上儿保状态时,所述内开拉杆转动不能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内开连杆与所述开启释放臂之间的内开传动链断开,在所述儿保离合杆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内开拉杆转动能够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所述内开连杆与所述开启释放臂之间的内开传动链闭合,所述内开拉杆转动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时通过所述推动构件推动所述开启释放臂转动;
第四复位构件,用于所述儿保离合杆的转动复位;
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传动单元,包括驱动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上的蜗杆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蜗杆啮合的蜗轮;以及
儿保连杆,一端安装在所述蜗轮上,另一端与所述儿保离合杆相配合,用于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上儿保和解儿保,所述蜗轮转动带动所述儿保连杆移动,所述儿保连杆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相对于所述开启释放臂转动上儿保,所述蜗轮反向转动带动所述儿保连杆反向移动复位,所述儿保离合杆在所述第四复位构件的回复力下相对于所述开启释放臂反向转动解锁,所述儿保连杆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转动的角度满足:在所述儿保离合杆处于上儿保状态时,所述内开拉杆转动不能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所述内开拉杆与所述开启释放臂之间的内开传动链断开,
其中,所述第四复位构件在所述儿保离合杆转动后为所述儿保离合杆提供的回复力小于所述第一复位构件在所述开启释放臂转动相同角度后为所述开启释放臂提供的回复力,在所述儿保连杆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转动时,不会带动所述开启释放臂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儿保连杆与所述儿保离合杆配合的一端位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蜗轮带动所述儿保连杆上儿保时,所述儿保连杆与所述儿保离合杆配合的一端沿所述导向槽滑动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转动上儿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启释放臂上设置有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推动构件配合,在所述儿保离合杆处于解锁状态,所述内开拉杆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时,所述推动构件与所述开启释放臂保持相对静止,而所述第一弧面在所述儿保连杆推动所述推动构件上儿保时,所述儿保离合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开启释放臂转动,
所述儿保连杆与所述儿保离合杆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相对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圆柱形,所述圆柱形与所述导向槽的侧边接触,所述第二弧面与所述推动构件相配合,在所述儿保连杆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转动上儿保时,所述开启释放臂不会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止逆单元,用于在所述儿保离合杆处于上儿保状态,所述外开拉杆拉动所述开启释放臂转动,所述开启释放臂带动所述儿保离合杆转动,所述儿保连杆与所述儿保离合杆相配合的一端与所述儿保离合杆脱离配合后,阻止所述儿保离合杆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逆单元包括止逆构件和阻挡构件,所述止逆构件设置在所述儿保离合杆上,所述阻挡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阻挡构件与所述止逆构件相配合,在所述儿保离合杆处于上儿保状态时,所述外开拉杆拉动所述开启释放臂转动开锁,所述儿保离合杆随着所述开启释放臂转动后,所述阻挡构件与所述止逆构件配合,阻止所述儿保离合杆转动复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微动开关,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微动开关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儿保连杆配合,在所述儿保离合杆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微动开关被所述儿保连杆按压闭合,在所述儿保连杆推动所述儿保离合杆上儿保后,所述儿保连杆释放所述微动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轮的轮齿小于180弧度,所述传动单元还包括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用于限制所述蜗轮转动到上儿保位置和解锁位置时不与所述蜗杆脱离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构件为扭簧,所述限位构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蜗轮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在所述蜗轮位于上儿保位置和解锁位置时,所述限位构件均处于受力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儿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复位构件、所述第二复位构件、所述第三复位构件、所述第四复位构件均为扭簧,
所述第一复位构件的一端安装在开启释放臂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第二复位构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外开拉杆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第三复位构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内开拉杆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第四复位构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儿保离合杆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开启释放臂上,
所述第四复位构件的劲度系数小于所述第一复位构件的劲度系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59550.9U CN219773901U (zh) | 2023-03-29 | 2023-03-29 | 新型电动儿保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59550.9U CN219773901U (zh) | 2023-03-29 | 2023-03-29 | 新型电动儿保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73901U true CN219773901U (zh) | 2023-09-29 |
Family
ID=88130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659550.9U Active CN219773901U (zh) | 2023-03-29 | 2023-03-29 | 新型电动儿保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7390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601431A (zh) * | 2024-08-06 | 2024-09-0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门锁结构及车辆 |
-
2023
- 2023-03-29 CN CN202320659550.9U patent/CN21977390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601431A (zh) * | 2024-08-06 | 2024-09-0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门锁结构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22713B (zh) | 调平的开启控制装置 | |
CA2376040C (en) | Vehicle door latch assembly | |
US5921594A (en) | Motor-vehicle door latch with child-safety cutout | |
US8757681B2 (en) |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 |
CN219773901U (zh) | 新型电动儿保装置 | |
GB2458567A (en) | Door latch in a motor vehicle | |
EP3783173B1 (en) | A vehicle door comprising a power child lock device | |
EP1819894B1 (en) | Lost motion cam actuating device | |
CN113175279B (zh) | 一种多功能汽车门锁 | |
JP6685359B2 (ja) | 自転車用スマートロック制御構造 | |
PL178100B1 (pl) | Zamek uruchamiany elektrycznie, zwłaszcza do drzwi pojazdu | |
CN116136136A (zh) | 新型电动儿保装置 | |
CN215949185U (zh) | 防误锁的车闸锁 | |
CN216197307U (zh) | 一种汽车门锁信号触发机构 | |
CN112900993B (zh) | 一种车门锁及车门 | |
CN216690699U (zh) | 一种双向运动的汽车门锁机构 | |
CN106930623B (zh) | 一种汽车门锁的儿童保险双电机结构 | |
CN212454024U (zh) | 一种自吸门锁的紧急脱离机构 | |
CN210178140U (zh) | 汽车锁锁闭机构 | |
CN211287110U (zh) | 一种汽车侧门锁拨杆离合式机械儿童锁 | |
CN210622514U (zh) | 控制主锁舌伸缩的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半自动锁体系统 | |
EP1375793A2 (en) | Assembly for opening, locking and unlocking of vehicle wings | |
CN113789998B (zh) | 一种汽车门锁信号触发机构 | |
CN219262052U (zh) | 一种机动车滑门锁 | |
CN211397026U (zh) | 全自动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