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气阀瓣及呼气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呼气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气阀瓣及呼气阀。
背景技术
呼气阀是一种安装在呼吸机的呼气口,用于控制和调节气体呼出的装置。
现有的一种呼气阀,包括阀芯、阀座及呼气阀瓣,阀芯设置在阀座内,阀座包括呼气口、排气口及进气口,呼气阀瓣设置在阀芯与阀座之间。病患呼气时,呼出的气体会从呼气口进入阀芯,以顶推呼气阀瓣变形,进而在阀芯与阀座之间形成气体通道,以将病患呼出的气体排出,进气口与高压气源连接,经过进气口向呼气阀内通入一定压力的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对呼气阀瓣产生朝向呼气口的作用力,阻碍呼气阀瓣变形以模仿人体呼气时所遇到的呼气阻力。
由于气体是没有固定形状的,病患呼气的气体和由进气口通入的高压气体会使呼气阀瓣产生不均匀的变形,可能在阀座与阀芯之间某一处形成的气体通道较为狭窄,导致啸叫现象的产生,产生噪音,影响病患休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呼气阀在病人呼气时产生噪音的问题,提供一种呼气阀瓣及呼气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气阀瓣,包括阀瓣主体和加强筋,所述阀瓣主体包括封堵部、变形部及夹持部,所述封堵部位于所述阀瓣主体的中间位置,用于封堵呼气阀的阀芯的呼气腔,所述夹持部连接在所述阀瓣主体的边缘,用于被夹持安装在呼气阀的阀座与阀芯之间,所述变形部连接在所述封堵部和所述夹持部之间,且凸出所述封堵部的一侧表面,用于封堵呼气阀的阀芯的排气通道;且在病患呼气时,所述变形部被呼出气体顶推变形,以打开所述排气通道;
所述变形部呈环状,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变形部的径向架设在所述变形部上。
可选地,所述阀瓣主体呈圆盘状,沿所述变形部的径向,所述变形部呈中间高、内外两侧低的拱形,所述加强筋呈拱形。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间隔布置在所述变形部上。
可选地,多个所述加强筋均为条状结构。
可选地,多个所述加强筋环绕所述阀瓣主体的中心均匀排列。
可选地,还包括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连接在所述封堵部的中间位置,用于将病患呼气的气体引导至所述封堵部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导流件的横截面积由远离所述封堵部的一端到靠近所述封堵部的一端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导流件为圆柱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呼气阀瓣,由于在病患呼气气体和高压气体的共同挤压下,阀瓣主体产生的是径向变形,因此在变形部上架设拱形的加强筋,可以提高变形部的结构强度,以在向呼气阀内通入高压气体时,避免被高压气体与病患呼出气体挤压产生不均匀变形,强度较高,变形较为均匀,进而可以减少因啸叫现象而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呼气阀,包括阀座、阀芯及上述的呼气阀瓣,所述阀座包括阀座主体、阀芯安装腔、排气口及高压气口,所述阀芯安装腔位于所述阀芯主体的内部,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阀芯安装腔的一侧且贯通所述阀芯主体,所述阀芯包括阀芯主体、呼气腔及外扩部,所述呼气腔位于所述阀芯主体的内部,所述外扩部围绕所述阀芯主体设置,以与所述阀芯主体围成排气通道,所述阀芯主体安装在所述阀芯安装腔中,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排气口;所述高压气口连接在所述阀芯安装腔的一端,用于与高压气源连接,以向所述阀芯安装腔中通入高压气体来模拟病患呼气阻力;
所述呼气阀瓣设置在所述阀芯主体与所述阀座主体之间。
可选的,所述外扩部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所述大径段和小径段之间形成挡止环台;
所述阀芯安装腔包括挡止筒,所述挡止筒连接在所述阀芯安装腔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挡止环台配合,以将所述呼气阀瓣的夹持部夹持在所述挡止筒与所述挡止环台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气阀,由于在病患呼气气体和高压气体的共同挤压下,阀瓣主体产生的是径向变形,因此在变形部上架设拱形的加强筋,可以提高变形部的结构强度,以在向呼气阀内通入高压气体时,避免被高压气体与病患呼出气体挤压产生不均匀变形,强度较高,变形较为均匀,进而可以减少因啸叫现象而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呼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呼气阀瓣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阀座;2、排气口;3、进气口;4、高压气口;5、阀芯安装腔;6、阀芯;7、阀芯主体;8、呼气腔;9、扩口部;10、大径段;11、小径段;12、阀座主体;13、排气通道;14、呼气阀瓣;15、封堵部;16、变形部;17、导流件;18、挡止筒;19、加强筋;20、夹持部;21、阀瓣主体;22、挡止环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气阀,包括阀座1、阀芯6及呼气阀瓣14,所述阀座1包括阀座主体12、阀芯安装腔5、排气口2及高压气口4,所述阀芯安装腔5位于所述阀芯主体7的内部,所述排气口2设置在所述阀芯安装腔5的一侧且贯通所述阀芯主体7,所述阀芯6包括阀芯主体7、呼气腔8及外扩部,所述呼气腔8位于所述阀芯主体7的内部,所述外扩部围绕所述阀芯主体7设置,以与所述阀芯主体7围成排气通道13,所述阀芯主体7安装在所述阀芯安装腔5中,所述排气通道13连通所述排气口2;所述高压气口4连接在所述阀芯安装腔5的一端,用于与高压气源连接,以向所述阀芯安装腔5中通入高压气体来模拟病患呼气阻力。
所述呼气阀瓣14设置在所述阀芯主体7与所述阀座主体12之间,所述呼气阀瓣14包括阀瓣主体21和加强筋19,所述阀瓣主体21包括封堵部15、变形部16及夹持部20,所述封堵部15位于所述阀瓣主体21的中间位置,用于封堵呼气阀的阀芯6的呼气腔8,所述夹持部20连接在所述阀瓣主体21的边缘,用于被夹持安装在所述阀座1与所述阀芯6之间,所述变形部16连接在所述封堵部15和所述夹持部20之间,且凸出所述封堵部15的一侧表面,用于封堵所述阀芯6的排气通道13;且在病患呼气时,所述变形部16被呼出气体顶推变形,以打开所述排气通道13。
所述变形部16呈环状,所述加强筋19沿所述变形部16的径向架设在所述变形部16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芯主体7的一端设有用于供患者呼出气体进入所述呼气腔8的进气口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瓣主体21呈圆盘状,沿所述变形部16的径向,所述变形部16呈中间高、内外两侧低的拱形,所述加强筋19呈拱形。拱形的变形部16既便于制造,还能减小变形部16与呼气阀的排气通道13之间的间隙,提高变形部16对排气通道13的封堵密封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19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19间隔布置在所述变形部16上,多个加强筋19间隔布置,便于设计和制造。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加强筋19均为条状结构。条状加强筋19在满足对变形部16的结构强度提升的同时,还能减轻呼气阀瓣14的整体重量。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加强筋19环绕所述阀瓣主体21的中心均匀排列,分布均匀,进一步提高变形部16的结构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呼气阀瓣14还包括导流件17,所述导流件17连接在所述封堵部15的中间位置,用于将病患呼气的气体引导至所述封堵部15的边缘。导流件17能够将气体引导至所述封堵部15的边缘以使大部分气体作用在封堵部15的边缘,有利于变形部16变形,进而有利于打开呼气阀的排气通道1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17为圆柱状结构,便于制造。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扩部包括大径段10和小径段11,所述大径段10和小径段11之间形成挡止环台22。
所述阀芯安装腔5包括挡止筒18,所述挡止筒18连接在所述阀芯安装腔5靠近所述进气口3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挡止环台22配合,以将所述呼气阀瓣14的夹持部20夹持在所述挡止筒18与所述挡止环台22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呼气阀,其工作原理如下:
先将高压气口4与高压气源连接,并使病患与进气口3连接,之后打开高压气源,高压气体进入阀芯安装腔5,以顶推阀瓣主体21朝向病患变形来模拟病患呼气阻力,与此同时,病患呼出的气体被导流件17引导至封堵部15的变形,以顶推封堵部15朝向高压气口4变形,进而带动变形部16,以打开排气通道13,使得病患呼出的气体经排气通道13及排气口2排出。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17的横截面积由远离所述封堵部15的一端到靠近所述封堵部15的一端逐渐增大。
在其它实施例中,加强筋19可以设计为一个,加强筋19整个覆盖在变形部16上。
在其它实施例中,加强筋19可以为块状,增大覆盖在变形部16上的面积。
在其它实施例中,变形部16可以为矩形凸起结构,加强筋19也为矩形凸起结构。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呼气阀瓣,所述呼气阀瓣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呼气阀瓣14,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