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730923U - 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0923U
CN219730923U CN202320633063.5U CN202320633063U CN219730923U CN 219730923 U CN219730923 U CN 219730923U CN 202320633063 U CN202320633063 U CN 202320633063U CN 219730923 U CN219730923 U CN 219730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tube
upper tube
tube body
eas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330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卫东
刘骐铭
谢佩佩
练偲莹
周宸琛
陈思
王婷
卢家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versity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06330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0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0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0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其中第一板体套设在下管体外壁上方,和下管体开口处平齐,第一板体沿水平方向向下管体的一侧延伸设置,第一板体延伸段的外侧和第二板体的一端开合设置且第一板体延伸段的最外侧上端和第二板体一端的下侧接触,第二板体与下管体开口相对应的位置设下管盖,外径等于下管体开口处内径;第二板体上固定有与下管盖位置相对应的上管体,第三板体下端与第二板体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板体上端与上管体平齐,第四板体一端与第三板体上端开合设置,第四板体另一端朝下的一侧固定有能插入到上管体的磁性体,磁性体与上管体的高度相同。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
背景技术
磁珠作为在核酸提取、免疫学、分子纯化等反应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一种新型提取试剂,自20世纪90年代被发明以来,在免疫检查、免疫检测、细胞分离、生物大分子纯化和分子生物学中已经被广泛使用。
磁珠由于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例如在反应体系中可降低反应速率,影响反应结果。而在实验过程中添加磁珠则造成在反应过程中需要开盖,不仅可使样本被污染,还有可能造成气溶胶污染,影响反应的进行。而对于存在生物危害性的样本,释放的气溶胶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健康和安全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可在不开盖的情况下释放磁珠,并实现吸附磁珠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包括下管体、上管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所述下管体呈开口设置,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套设在下管体外壁上方,第一板体和下管体开口处平齐,第一板体沿水平方向向下管体的一侧延伸设置,第二板体为平面结构,第一板体延伸段的外侧和第二板体的一端开合设置且第一板体延伸段的最外侧上端和第二板体一端的下侧接触,第二板体与下管体开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圆筒型的下管盖,下管盖的外径等于下管体开口处的内径,第二板体的另一端位于下管体的一侧;
所述的第二板体上固定有与下管盖位置相对应的上管体,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第三板体的下端与第二板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板体的上端远离上管体且第三板体的上端与上管体平齐,第四板体的一端与第三板体的上端开合设置,第四板体另一端朝下的一侧固定有能插入到上管体的磁性体,磁性体与上管体的高度相同。
优选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四板体另一端朝下一侧的圆筒型上管盖,上管盖的高度等于或小于上管体,磁性体的形状为外径等于上管体内径的圆柱,磁性体固定插接在上管体中。
进一步,所述上管盖的高度小于上管体,磁性体的下端位于上管盖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上管盖、下管盖、下管体、上管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材质均为PC塑料。
优选的,所述的磁性体为铁氧体磁铁、稀土磁铁、铝镍钴合金磁铁或高分子磁性化合物。
优选的,所述上管体的高度为3-8mm。
优选的,所述上管体和磁性体的个数相同且为若干个,若干个上管体在第二板体上均匀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为一体结构,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三板体的下端与第二板体的另一端垂直。
优选的,所述的下管体自上而下包括一体结构的圆柱段、过渡段和圆台段,过渡段的上端外径与圆柱段的下端外径尺寸相同,过渡段的下端外径与圆台段的上端外径尺寸相同,下管体的下端为半圆球型或圆椎形,半圆球或圆椎底面的直径等于圆台段下底面的直径;
所述圆柱段的内径与下管盖的外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圆筒型的下管盖可紧密插入到下管体的开口中,并且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合在一起可相互接触,保证磁珠法反应的密闭性,第二板体另一端位于下管体的一侧可方便反应结束后打开下管盖。第四板体带动磁性体在插入到上管体中后与第二板体接触,通过磁力可将反应需要的磁珠吸附在下管盖中,之后根据需要打开磁性体,磁珠便可参与反应,反应结束后在上管体中插入磁性体,将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倒置,将全部磁珠吸附即可完成反应,这样便达到放入磁珠并回收磁珠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利用磁性体进行磁珠释放的控制,采用下管盖可保存磁珠,避免了传统反应装置在反应过程中需要中途开盖以添加磁珠的缺陷,可有效解决在反应过程中开盖所导致污染及生物危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磁珠反应管的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磁珠反应管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1-磁性体,2-上管盖,3-下管盖,4-下管体,5-第一连接件,6-上管体,7-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包括磁性体1、上管盖2、下管盖3、下管体4、第一连接件5、上管体6和第二连接件7,第一连接件5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而第二连接件7包括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一方面,下管体4用于承载反应体系,采用常见的结构进行设计,其上端为开口,第一板体的主体结构为圆环,该圆环套设在下管体4外壁的上方,且和下管体4的开口处平齐,该圆环沿水平方向向下管体4的其中一侧延伸,延伸段选择长方形,第二板体为平面结构的板状结构,第一板体延伸段的外侧和第二板体的一端开合设置,同时延伸段的最外侧上端和第二板体一端的下侧接触,这样第二板体才能在与第一板体合起来的时候接触,第二板体与下管体4开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个下管盖3,其为圆筒型,外径等于下管体4开口处的内径,这样下管盖3可紧密插在下管体4开口处,第二板体的另一端位于下管体4的一侧,这样第二板体伸在下管体4外面,并且设计有三角形的凸起,便于打开下管盖3。
另一方面,磁珠根据磁珠法反应的需要,可以为很多种,因此第二板体上固定有与下管盖3位置相对应的若干个上管体6,用于固定不同规格的磁珠,下管盖3保存多种不同规格的磁珠,第三板体的下端与第二板体的上表面垂直,且第三板体的下端与第二板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板体远离上管体6且与上管体6平齐,第四板体的一端与第三板体的上端开合设置,第四板体另一端朝下的一侧则固定有能插入到上管体6的磁性体1,上管体6和磁性体1的个数相同且为若干个,若干个上管体6在第二板体上间隔且均匀设置,同时需要保证磁性体1与上管体6的高度相同,这样磁性体1在插入到上管体6中后才能与第二板体接触,通过磁力可将这些磁珠吸附在下管盖3中。如果需要设计更多的上管体6,可以按照上述结构将上管体6在第二板体上设计2~3排,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的尺寸进行设计。
为了保证更稳固地安装磁性体1,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固定在第四板体另一端朝下一侧的上管盖2,上管盖2同样为圆筒型,其高度等于或小于上管体6,此时磁性体1的形状需为外径等于上管体6内径的圆柱,进而使磁性体1固定插接在上管体6中,在设定的反应时间中通过上管盖2的开启从而将磁珠进行释放。为了节约材料和省力,将上管盖2的高度设计为小于上管体6,因此磁性体1的下端便漏出来,而位于上管盖2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为了便于制作上述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选择的上管盖2、下管盖3、下管体4、第一连接件5、上管体6和第二连接件7的材质均为PC塑料,即聚碳酸酯。本来实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开合,以及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开合的方式很多,比如最常见的铰接,因为上述选材,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制作为一体结构,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制作为一体结构比较方便,因此选择上述的一体结构。
上管体6的高度具体可以为3-8mm,而下管体4的具体形状自上而下包括一体结构的圆柱段、过渡段和圆台段,因此过渡段上端外径与圆柱段下端外径相同,过渡段下端外径与圆台段上端外径相同,下管体4下端为半圆球型或圆椎形,这样半圆球或圆椎底面的直径就需要等于圆台段下底面的直径,因此圆柱段的内径与之前提到的下管盖3的外径相同。
磁性体1可采用包括但不限于铁氧体磁铁、稀土磁铁、铝镍钴合金磁铁和高分子磁性化合物。
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在使用时,分情况进行说明:
当进行核酸提取反应时,采用硅羟基磁珠;当进行mrna提取和纯化时,需要表面进行寡核苷酸(dT)包被的磁珠;当进行RPA-CRISPR反应时,需要表面进行特定酶修饰的磁珠,包括第一,RPA反应体系磁珠:表面修饰重组酶的磁珠、表面修饰单链DNA结合蛋白(SSB)的磁珠、表面修饰链置换DNA聚合酶的磁珠;第二,CRISPR反应体系磁珠:表面修饰CRISPR-CAS12的磁珠及表面修饰有探针的磁珠,这些反应需要在设定的时间和次序下加入磁珠,进而根据反应需要的顺序释放磁珠,在不需要磁珠参与反应的时间将磁珠吸附回原有位置进行储存,避免磁珠在体系中逸散造成对体系反应或检测的影响,从而提高反应效率,因为相关内容均是现有技术,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以RPA-CRISPR反应为例设计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对于另外或未提及的其他反应,可以按照相同思路设计对应数量的上管盖2。
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以RPA-CRISPR反应为例,操作过程如下:
在反应开始前,在下管体4中加入目标检测菌株样本,再加入25μL反应增益剂(10X)上下游引物(10μM)各2μL,将下管体4的温度加热至90℃并维持5min,以便于目标检测菌株的菌体裂解。此时开始反应,当下管体4的温度降温至30℃时,添加RPA反应体系磁珠,包括表面修饰重组酶的磁珠、表面修饰单链DNA结合蛋白(SSB)的磁珠、表面修饰链置换DNA聚合酶的磁珠,此时将该磁珠上方的其中一个上管盖2打开即可完成添加;
当RPA反应完成后,添加另一种CRISPR反应体系包含表面修饰CRISPR-CAS12的磁珠及表面修饰有探针的磁珠,此时将该磁珠上方的另一个上管盖2打开即可完成添加,之后在上管体6中插入上管盖2,当CRISPR完成时,此时需要吸附磁珠,只需将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倒置,磁性体1将全部磁珠吸附即可完成反应,这样便达到分别放入不同磁珠并回收磁珠的功能。

Claims (10)

1.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管体(4)、上管体(6)、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7);
所述下管体(4)呈开口设置,第一连接件(5)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套设在下管体(4)外壁上方,第一板体和下管体(4)开口处平齐,第一板体沿水平方向向下管体(4)的一侧延伸设置,第二板体为平面结构,第一板体延伸段的外侧和第二板体的一端开合设置且第一板体延伸段的最外侧上端和第二板体一端的下侧接触,第二板体与下管体(4)开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圆筒型的下管盖(3),下管盖(3)的外径等于下管体(4)开口处的内径,第二板体的另一端位于下管体(4)的一侧;
所述的第二板体上固定有与下管盖(3)位置相对应的上管体(6),第二连接件(7)包括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第三板体的下端与第二板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板体的上端远离上管体(6)且第三板体的上端与上管体(6)平齐,第四板体的一端与第三板体的上端开合设置,第四板体另一端朝下的一侧固定有能插入到上管体(6)的磁性体(1),磁性体(1)与上管体(6)的高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四板体另一端朝下一侧的圆筒型上管盖(2),上管盖(2)的高度等于或小于上管体(6),磁性体(1)的形状为外径等于上管体(6)内径的圆柱,磁性体(1)固定插接在上管体(6)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盖(2)的高度小于上管体(6),磁性体(1)的下端位于上管盖(2)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盖(2)、下管盖(3)、下管体(4)、上管体(6)、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7)的材质均为PC塑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性体(1)为铁氧体磁铁、稀土磁铁、铝镍钴合金磁铁或高分子磁性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体(6)的高度为3-8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体(6)和磁性体(1)的个数相同且为若干个,若干个上管体(6)在第二板体上均匀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为一体结构,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为一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体的下端与第二板体的另一端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管体(4)自上而下包括一体结构的圆柱段、过渡段和圆台段,过渡段的上端外径与圆柱段的下端外径尺寸相同,过渡段的下端外径与圆台段的上端外径尺寸相同,下管体(4)的下端为半圆球型或圆椎形,半圆球或圆椎底面的直径等于圆台段下底面的直径;
所述圆柱段的内径与下管盖(3)的外径相同。
CN202320633063.5U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 Active CN219730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3063.5U CN219730923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3063.5U CN219730923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0923U true CN219730923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30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33063.5U Active CN219730923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0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74291B2 (en)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2638609B1 (ko) 격리 튜브
CN111876468B (zh) 一种全自动核酸检测方法及试管
EP289264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croorganism detection
US8323507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elimination of magnetic particles from a liquid
US10376878B2 (en) Devices, apparatus, kit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a biological sample
JP6735276B2 (ja) 核酸サンプルを収集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080171337A1 (en) Nucleic acid isolation method by heating on magnetic support
US20110244466A1 (en) Nucleic acid testing device and method
US11718817B2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disaggregation of biological tissue samples
US1181984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uoyant separation
CN203923172U (zh) 一体式磁珠法细胞分离、培养、检测板
CN105219641A (zh) 用于磁珠法的装置和方法
JPH08278234A (ja) 液体を処理する際の汚染を減少するための容器
CN219730923U (zh) 一种便于控制的组合式磁珠反应管
CN111378574B (zh) 一种核酸提取与扩增装置
CN112877191A (zh) 一种防污染耗材以及应用该防污染耗材进行crispr分子诊断的方法
US11565233B2 (en) Integrated tubular reaction device
JPWO2008075501A1 (ja) 回転式抽出容器、それを用いた細胞種の同定方法、遺伝子検出方法、及び自動核酸抽出装置
CN111321056A (zh) 用于核酸提取及分析的卡盒装置和方法
CN116794291A (zh) 一种组合式磁珠反应管及其使用方法
US20140272937A1 (en) Low Resource Processor Using Surface Tension Valves for Extracting, Concentrating, and Detecting Whole Cells
EP357826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solating or purifying target substance from biological sample
JP2009125033A (ja) 核酸単離方法、核酸抽出装置、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細胞種の同定方法及び遺伝子検出方法
CN214496301U (zh) 一种核酸提取扩增检测试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