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706632U - 车窗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窗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06632U
CN219706632U CN202320493836.4U CN202320493836U CN219706632U CN 219706632 U CN219706632 U CN 219706632U CN 202320493836 U CN202320493836 U CN 202320493836U CN 219706632 U CN219706632 U CN 219706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layer
window structure
light
transmit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938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chua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chua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chua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chua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938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06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06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06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窗结构及汽车。该车窗结构包括塑料透光层和塑料遮盖层。其中,塑料透光层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至少环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塑料遮盖层设置于所述塑料透光层的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区域。本申请提供的车窗结构,将塑料遮盖层设置于塑料透光层的第二区域,以使塑料透光层的第一区域供大量光线穿过进入车内,塑料透光层的第二区域在塑料遮盖层的作用下供少量光线穿过。设置于第二区域的塑料遮盖层能够对窗框处的钣金件起到遮蔽作用,以降低钣金件直接出现在用户眼前的概率,可美观车窗结构和窗框连接处的结构,降低了汽车的内部环境处于完全裸露状态的概率,提高了汽车内部环境的私密性。

Description

车窗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车窗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人们对汽车节能减排、美观性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汽车的外观要求逐渐提高。在提高汽车的外观过程中,汽车车窗玻璃的个性化设计越来越被重视。例如,侧窗就十分影响汽车的整体外观。
汽车的侧窗通常使用玻璃材料进行制备,因为玻璃的颜色较为单一,而且玻璃自身的重量较重,所以不便于调节侧窗的颜色。如此,导致侧窗在获得高透光率的同时,无法对车内环境进行有效遮挡,以使得车内环境处于较为暴露的状态,不具有保护乘客隐私的功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车窗结构使得车内环境处于较为暴露的状态,不具有保护乘客隐私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车窗结构及汽车。
一种车窗结构,包括:
塑料透光层,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至少环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
塑料遮盖层,设置于所述塑料透光层的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料透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塑料遮盖层的厚度。
通过将塑料透光层的厚度设置为大于塑料遮盖层的厚度,可提高车窗结构的抗冲击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料透光层的厚度范围为2.00mm~3.00mm。
通过将塑料透光层的厚度设置在一定范围内,可保证塑料透光层的强度,从而降低塑料透光层发生破裂,进而导致塑料遮盖层也发生破裂的概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料遮盖层的厚度范围为1.50mm~2.50mm。
通过将塑料遮盖层的厚度设置在一定范围内,可保证塑料遮盖层的强度,从而降低塑料遮盖层发生破裂的概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料透光层和所述塑料遮盖层均为双色注塑层。
利用双色注塑可以降低塑料透光层及塑料遮盖层的重量,并降低了将塑料透光层及塑料遮盖层的造型设计为不同类型的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料透光层和所述塑料遮盖层一体成型。
利用一体成型可提高塑料透光层和塑料遮盖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整个车窗结构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窗结构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塑料透光层背离所述塑料遮盖层的表面。
如此,可对塑料透光层进行保护,以降低塑料透光层在外界杂质的作用下,发生磨损甚至是破裂等的概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小于所述塑料透光层的厚度。
如此,可降低车窗结构的整体重量,以实现车窗结构的轻量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为光敏涂层。
如此,可对塑料透光层的该表面进行有效保护,并提高所喷涂的表面的亮度,使其具有玻璃般的高亮效果。
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和如上述的车窗结构,所述车窗结构和所述车身可拆卸连接。
上述车窗结构在装配于窗框后,其第二区域可与窗框相连接,该车窗结构通过将塑料遮盖层设置于塑料透光层的第二区域,以使塑料透光层的第一区域供大量光线穿过进入车内,而塑料透光层的第二区域在塑料遮盖层的作用下,能够吸收一些光线,所以第二区域相对于第一区域,可供少量光线穿过。如此,设置于第二区域的塑料遮盖层能够对窗框处的钣金件起到遮蔽作用,以降低钣金件直接出现在用户眼前的概率,可美观车窗结构和窗框连接处的结构。
此外,因为塑料透光层的第二区域围绕第一区域的边缘设置,所以当车窗结构装配于窗框后,在不影响车窗结构的光线透过率的同时,塑料遮盖层能够对窗框的附近均进行遮盖,从而影响汽车外部的人员看向塑料透光层的第二区域的部分视线,进而降低了汽车的内部环境处于完全裸露状态的概率,提高了汽车内部环境的私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车窗结构装配于汽车窗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车窗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塑料透光层;11、第一区域;12、第二区域;20、塑料遮盖层;30、保护层;100、车窗结构;200、窗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车窗结构装配于汽车窗框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车窗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窗结构100。该车窗结构100包括塑料透光层10和塑料遮盖层20。其中,塑料透光层10具有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第二区域12围绕第一区域11的边缘设置。示例性地,假设第一区域11在塑料透光层10上的正投影的轮廓为矩形,第二区域12可以与第一区域11所有边界相连接。第二区域12也可以与第一区域11的部分边界连接等等。
塑料遮盖层20可设置于塑料透光层10的表面,且位于第二区域12。可以理解的是,塑料透光层10的两个表面均可设有塑料遮盖层20,每个表面的塑料遮盖层20均位于第二区域12。或者是,塑料透光层10的其中一个表面设有塑料遮盖层20,该塑料遮盖层20同样位于第二区域12。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塑料透光层10的其中一个表面设有塑料遮盖层20。在车窗结构100装配于汽车的车身后,塑料遮盖层20所在的一侧可位于车窗结构100朝向车身内部的一侧。其中,塑料透光层10的第二区域12主要位于窗框200附近,由于塑料透光层10的第二区域12设有塑料遮盖层20,也就是说塑料遮盖层20主要位于窗框200附近。
因此,塑料透光层10的第一区域11可供大量光线穿过进入车内,而塑料透光层10的第二区域12在塑料遮盖层20的作用下,能够吸收一些光线,所以第二区域12相对于第一区域11,可供少量光线穿过。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车窗结构100装配于窗框200时,可能存在窗框200处的一些钣金件凸出并伸入车窗结构100所在区域的情况。因为车窗结构100的第二区域12可与窗框200连接,所以窗框200附近的塑料遮盖层20能够吸收一些光线,其供光线的穿过率低于塑料透光层10的第一区域11。也可以理解为,塑料透光层10的第二区域12的颜色深度大于塑料透光层10的第一区域11的颜色深度。如此,设置于第二区域12的塑料遮盖层20能够对窗框200处的钣金件起到遮蔽作用,以降低钣金件直接出现在用户眼前的概率,可美观车窗结构100和窗框200连接处的结构。
此外,因为塑料透光层10的第二区域12围绕第一区域11的边缘设置,所以当车窗结构100装配于窗框200后,在不影响车窗结构100的光线透过率的同时,塑料遮盖层20主要分布于窗框200附近,塑料遮盖层20能够对窗框200附近均进行遮盖,从而影响汽车外部的人员向塑料透光层20的第二区域12的部分视线,进而降低了汽车的内部环境处于完全裸露状态的概率,提高了汽车内部环境的私密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示例中,塑料透光层10的两个表面均可设有塑料遮盖层20。在车窗结构100装配于汽车的车身后,塑料透光层10的第一区域11可供大量光线穿过进入车内,因为塑料透光层10的第二区域12设有塑料遮盖层20,所以第二区域12可供少量光线穿过。基于车窗结构100的工作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塑料遮盖层20和塑料透光层10两者的透明度可设置为不同。例如,塑料遮盖层20的透明度可小于塑料透光层10的透明度,塑料遮盖层20的颜色可以为黑色,塑料透光层10可以为灰色等等。如此设置,能够更好地实现塑料遮盖层20遮挡视线的作用。
容易理解的是,塑料透光层10的第一区域11的透明度和塑料透光层10的第二区域12的透明度也可以不同。示例性,第二区域12的透明度可小于第一区域11的透明度。如此,配合设置于第二区域12的塑料遮盖层20能够进一步提高该部位遮挡视线的能力。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塑料透光层10的厚度可大于塑料遮盖层20的厚度。其中,塑料透光层10作为塑料遮盖层20的载体,因此,将塑料透光层10的厚度设置为大于塑料遮盖层20的厚度,可提高车窗结构100的抗冲击能力。在整个车窗结构100受到冲击时,通过提高塑料透光层10的强度,可降低塑料透光层10发生破裂,进而导致塑料遮盖层20也发生破裂的概率。
示例性地,塑料透光层10的厚度范围可为2.00mm~3.00mm。例如,在图2示出的示例中,塑料透光层10的厚度可为2.50mm。如此设置,可在不影响塑料透光层10的强度和透光率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塑料透光层10的自身重量,实现车窗结构100的轻量化,以在车窗结构100装配于汽车后,减小汽车的整体重量。
在一些示例中,塑料遮盖层20的厚度范围可为1.50mm~2.50mm。例如,在图2示出的示例中,塑料透光层10的厚度可为2mm。如此设置,可在不影响塑料遮盖层20的强度和透光率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塑料遮盖层20的自身重量,实现车窗结构100的轻量化,以在车窗结构100装配于汽车后,减小汽车的整体重量。
进一步地,塑料透光层10和塑料遮盖层20均可为双色注塑层。双色注塑是指将两种不同的材料注塑到同一套模具,从而实现注塑出来的零件由两种材料形成的成型工艺。其中,双色注塑所使用的两种材料可以颜色不同,软硬不同等等。
如此,可通过改变制备塑料透光层10及塑料遮盖层20时所使用的原材料,来调节塑料透光层10和塑料遮盖层20的颜色,简化了改变塑料透光层10及塑料遮盖层20自身颜色的难度。而且因为最终获得的塑料透光层10和塑料遮盖层20均为塑料产品,如聚碳酸酯等。因此,相对于利用玻璃制备塑料透光层10和遮光层,采用塑料制备不仅可以降低塑料透光层10及塑料遮盖层20的重量,还降低了将塑料透光层10及塑料遮盖层20的造型设计为不同类型的难度。
此外,通过双色注塑制备的产品更加环保,而且其使用的材料交易获得,从而可降低产品的制备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塑料透光层10和塑料遮盖层20可以一体成型。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塑料透光层10和塑料遮盖层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整个车窗结构100的强度。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车窗结构100还包括保护层30。保护层30可覆盖塑料透光层10背离塑料遮盖层20的表面。当车窗结构100装配于汽车后,保护层30可位于车窗结构100朝向车身外部的一侧,从而可对塑料透光层10进行保护,以降低塑料透光层10在外界杂质的作用下,发生磨损甚至是破裂等的概率。
示例性地,保护层30可为光敏涂层,例如UV漆等光固化涂料。UV漆为目前最为环保的油漆品种之一,其具有固含量极高、硬度好、透明度高、耐黄变性优良、活化期长、效率高、涂装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可将UV漆喷涂在塑料透光层10朝向车身外部的表面时,可对塑料透光层10的该表面进行有效保护,并提高所喷涂的表面的亮度,使其具有玻璃般的高亮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保护层30的厚度可小于塑料透光层10的厚度。如此设置,可在实现保护层30的作用的基础上,降低保护层30的使用量,从而降低车窗结构100的整体重量,以实现车窗结构100的轻量化。
此外,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可包括车身和上述车窗结构100,其中,车窗结构100和车身可拆卸连接。例如车窗结构100通过卡扣结构安装于车身,或者,车窗结构100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安装于车身。如此设置,在车窗结构100发生损坏时,便于将损坏的车窗结构100从车身上拆卸下来,并更换为新的车窗结构100。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汽车包括车窗结构100,所以该汽车具有上述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车窗结构100的功能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塑料透光层,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围绕所述第一区域的边缘设置;
塑料遮盖层,设置于所述塑料透光层的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透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塑料遮盖层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透光层的厚度范围为2.00mm~3.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遮盖层的厚度范围为1.50mm~2.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透光层和所述塑料遮盖层均为双色注塑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透光层和所述塑料遮盖层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窗结构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塑料透光层背离所述塑料遮盖层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小于所述塑料透光层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光敏涂层。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窗结构,所述车窗结构和所述车身可拆卸连接。
CN202320493836.4U 2023-03-14 2023-03-14 车窗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19706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3836.4U CN219706632U (zh) 2023-03-14 2023-03-14 车窗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3836.4U CN219706632U (zh) 2023-03-14 2023-03-14 车窗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06632U true CN219706632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96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93836.4U Active CN219706632U (zh) 2023-03-14 2023-03-14 车窗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066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3552B2 (en) Ornament
CN105452102B (zh) 可变形的飞行器窗户
US6244653B1 (en) Resin molded objects
EA026376B1 (ru) Светящееся остеклени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содержащее его
JP2007142780A (ja) 車両用装飾部品
JPWO2019022007A1 (ja) 車両用合わせガラス
CN219706632U (zh) 车窗结构及汽车
US6555202B2 (en) Tempered glass sheet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window
JP2021127286A (ja) 合わせガラス、車両
EP1068969B1 (en) Glass roof with an impact resistant protection
CN218463585U (zh) 主体透明式无缝集成激光雷达的汽车饰件
CN216639379U (zh) 一种手机屏幕防偷窥保护膜
CN113787889B (zh) 车窗玻璃及车辆
CN214647914U (zh) 一种汽车灯光源装饰框
CN218477479U (zh) 一种汽车饰件
CN208042004U (zh) 车灯配光镜
CN207902564U (zh) 一种通风饰板结构及汽车
CN215372110U (zh) 一种led灯导光结构
CN216079642U (zh) 车灯罩、车灯及车辆
CN217574821U (zh) 一种局部透光的外护罩、发光水切以及汽车
CN207711916U (zh) 一种防刮可反光的汽车后视镜保护条
CN217213280U (zh) 一种光学镜片
CN219749474U (zh) 一种车身装饰用角窗结构
CN220283981U (zh) 一种防强光的防爆膜
CN210733777U (zh) 一种车用防雾化防暴曲面后风挡玻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