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6754U - 一种连接器、连接器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连接器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96754U CN219696754U CN202321331639.9U CN202321331639U CN219696754U CN 219696754 U CN219696754 U CN 219696754U CN 202321331639 U CN202321331639 U CN 202321331639U CN 219696754 U CN219696754 U CN 2196967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base
- piece
- shaped
- conductive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连接器模块,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该连接器提高了连接效果的稳定性,具有连接可靠、性能稳定可靠的优点。该连接器包括基座和多个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U形压紧件、U形连接件、U形支撑件和对接连接件;U形支撑件的底部设有勾片,对接连接件上有限位凸起;基座的插接腔有四方限位部,U形支撑件和四方限位部之间的限位配合构成导电端子与基座之间的四方限位配合;插接腔内设置止位挡台,限位凸起和止位挡台之间的限位配合构成导电端子与基座之间的前方限位配合;插接腔上设限位弹性臂,勾片和限位弹性臂之间的限位配合构成导电端子与基座之间的后方限位配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连接器模块。
背景技术
连接器的主要应用领域有交通、通信、网络、IT、医疗、家电等,这些应用领域的产品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及其市场的快速增长,促进了连接器的发展。连接器是一种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且用于传输电流或信号。在一些应用领域,例如在汽车内部的电连接应用时,往往对线束和导电端子的稳定连接有着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应用环境中如何精简结构且获得稳定的连接效果,则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连接器模块,该连接器提高了连接效果的稳定性,具有连接可靠、性能稳定可靠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基座和多个导电端子。该多个导电端子设置在基座内,且沿基座的宽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导电端子包括底部依次连接在一起的U形压紧件、U形连接件和U形支撑件。U形支撑件的底部为平面结构,U形支撑件的竖直部分垂直于U形支撑件的底部,U形支撑件的竖直部分的顶面为与U形支撑件的底部平行的平面结构;U形支撑件的底部的外侧设有勾片,勾片朝向U形压紧件所在的方向。导电端子还包括与U形支撑件连接的对接连接件,对接连接件靠近U形支撑件的一端设有限位凸起。基座内设有与导电端子相配合的插接腔,插接腔内对应U形支撑件处设置四方限位部,U形支撑件和四方限位部之间的限位配合构成导电端子与基座之间的四方限位配合;插接腔内对应限位凸起处设置止位挡台,限位凸起和止位挡台之间的限位配合构成导电端子与基座之间的前方限位配合;插接腔上对应勾片处设置限位弹性臂,勾片和限位弹性臂之间的限位配合构成导电端子与基座之间的后方限位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端子为一体成型结构,U形压紧件和U形连接件的底部为弧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U形连接件的底部的内壁表面被配置为凹凸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凸起的顶端为圆角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接连接件配置为针状结构的插针,插针远离U形支撑件的端部被配置成斜角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的插接腔对应,在导电端子插入插接腔内的过程中,勾片的经过处设置勾片避让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两部分,基座的插接腔贯穿基座的前端部和后端部;连接在一起的U形压紧件、U形连接件和U形支撑件设置在基座的插接腔对应基座的后端部的空间内,且该空间为独立空间;对接连接件设置在基座的插接腔对应基座的前端部的空间内,且该空间为贯通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前端部的两侧壁上均设有贯通开口的定位剖槽;当连接器与预对接连接器相互对接时,定位剖槽用于与预对接连接器上的定位凸条定位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前端部的外壁上开设有限位框;当连接器与预对接连接器相互对接时,限位框用于与预对接连接器上的定位凸块定位配合。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在导电端子与基座之间设置了上下左右前后的六个方位的限位配合,以防导电端子相对于基座晃动、转动和前后位移,以此可以保证导电端子与基座的连接紧凑,进而可使得连接器连接可靠、性能稳定可靠。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模块,该连接器模块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对接连接器与该连接器的对接连接件电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提供的对接连接器沿B-B'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连接器;1-基座;11-插接腔;111-四方限位部;112-止位挡台;113-限位弹性臂;114-勾片避让部;12-基座的前端部;121-定位剖槽;122-限位框;13-基座的后端部;2-导电端子;21-U形压紧件;22-U形连接件;23-U形支撑件;231-U形支撑件的底部;232-U形支撑件的竖直部分;233-U形支撑件的竖直部分的顶面;234-勾片;24-对接连接件/插针;241-限位凸起;242-插针的端部;200-连接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100。如图1~3所示,该连接器100包括:基座1和多个导电端子2。该多个导电端子2设置在基座1内,且沿基座1的宽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导电端子2包括底部依次连接在一起的U形压紧件21、U形连接件22和U形支撑件23。U形支撑件23的底部231为平面结构,U形支撑件23的竖直部分232垂直于U形支撑件23的底部231,U形支撑件23的竖直部分232的顶面233为与U形支撑件23的底部231平行的平面结构;U形支撑件23的底部231的外侧设有勾片234,勾片234朝向U形压紧件231所在的方向。导电端子2按照图3中所示方位由下向上插入基座1的插接腔11。勾片234凸出于U形支撑件23外的底面,形成与导电端子2插入方向相反的倒勾状,以方便导电端子2插入插接腔11。导电端子2还包括与U形支撑件23连接的对接连接件24,对接连接件24靠近U形支撑件23的一端设有限位凸起241。基座1内设有与导电端子2相配合的插接腔11,插接腔11内对应U形支撑件23处设置四方限位部111,U形支撑件23和四方限位部111之间的限位配合构成导电端子2与基座1之间的四方限位配合;插接腔11内对应限位凸起241处设置止位挡台112,限位凸起241和止位挡台112之间的限位配合构成导电端子2与基座1之间的前方限位配合;插接腔11上对应勾片234处设置限位弹性臂113,勾片234和限位弹性臂113之间的限位配合构成导电端子2与基座1之间的后方限位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如图2和3所示,U形支撑件23的底部231为平面结构指的是,U形支撑件23的底部外侧的表面为平面结构,且U形压紧件21和U形支撑件23,以及对接连接件24这三者的底部外侧的表面,也与该平面结构在同一平面内。
第二,如图2和3所示,勾片234朝向U形压紧件231所在的方向指的是,勾片234朝靠近U形压紧件21的方向翻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100,如图1~3所示,预连接的导线200端部去皮后,放置在U形压紧件21和U形连接件22的底部,裸露的金属线对应在U形连接件22的底部,施加外力将U形连接件22的竖直部分折弯并压紧金属线,以使U形连接件22与金属线电导通,进而使得导电端子2与金属线电导通,未去皮的绝缘部分对应在U形压紧件21的底部,施加外力将U形压紧件21的竖直部分折弯并压紧导线绝缘部分。这样使得,预连接的导线200固定连接在导电端子2上且与导电端子2之间电导通。
请继续结合图1~3来看,然后,将导电端子2插接到基座1的插接腔11内,U形支撑件23和四方限位部111之间的限位配合构成导电端子2与基座1之间的四方限位配合。具体的,四方限位部111具有上下左右四面内壁,U形支撑件23的竖直部分的顶面233、底部231和两侧面(即U形支撑件的竖直部分232)分别与四方限位部111的上下左右四面内壁贴合,可以防止导电端子2在基座1的插接腔11内上下左右晃动,同时可以防止导电端子2受力转动。这样使得,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导电端子2与基座1的连接紧凑,进而可使得连接器100连接可靠、性能稳定可靠。
请继续结合图1~3来看,另外,在导电端子2插入插接腔11内到位时,限位凸起241和止位挡台112之间的限位配合构成导电端子2与基座1之间的前方限位配合。具体的,在导电端子2插入插接腔11内到位时,限位凸起241抵接在止位挡台112上,这样,不仅使得导电端子2在基座1内的插接腔11内装配到位,还可以防止导电端子2向前移动,由此使得,在向前的方向上导电端子2与基座1的连接紧凑,进而可使得连接器100连接可靠、性能稳定可靠。
请继续结合图1~3来看,还有,在导电端子2插入插接腔11内到位时,勾片234和限位弹性臂113之间的限位配合构成导电端子2与基座1之间的后方限位配合。在导电端子2插入插接腔11内到位时,勾片234和限位弹性臂113之间卡接,可以防止导电端子2向后移动,起到止退功能。由此使得,在向后的方向上导电端子2与基座1的连接紧凑,进而可使得连接器100连接可靠、性能稳定可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在导电端子2与基座1之间设置了上下左右前后的六个方位的限位配合,以防导电端子2相对于基座1晃动、转动和前后位移,以此可以保证导电端子2与基座1的连接紧凑,进而可使得连接器100连接可靠、性能稳定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电端子为一体成型结构。导电端子2的一体成型结构,结构设计简单,装配方式简便,有利于连接器100小型化、轻便化的设计。
具体的,如图2所示,U形压紧件和U形连接件的底部为弧形结构,这样使得,导电端子与预连接的导线连接时,能够更匹配预连接的导线的形状,压紧状态下不易松脱,以此可以保证导电端子2与预连接的导线的连接紧凑,进而可使得连接器连接可靠、性能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U形连接件22的底部的内壁表面被配置为凹凸面,该凹凸面设计可以增大U形连接件22与预连接的导线之间的摩擦力,增强连接强度和接触的紧密性,提高电连接的效果,避免发生电接触不良的情况,进而可使得连接器100连接可靠、性能稳定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限位凸起241的顶端为圆角结构。该圆角结构的设计能够使导电端子2插入插接腔11内的时候,更加顺畅,同时也能避免刮伤插接腔11的内壁。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对接连接件24配置为针状结构的插针24,插针24远离U形支撑件23的端部242被配置成斜角结构。在插针24插入对接连接器200时,该斜角结构的斜面可以起导向作用,从而便于插针插入对接连接器200内,从而有利于减小插入力,便于连接器100和对接连接器200的插接,从而使得该连接器100具有插入力小、装配便捷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基座1的插接腔11对应,在导电端子2插入插接腔11内的过程中,勾片234的经过处设置勾片避让部114。该勾片避让部114用于在导电端子2插入插接腔11时供勾片234经过。勾片避让部114不仅可以避免导电端子2插入插接腔11内的时候勾片234刮伤插接腔11的内壁,而且可以避免插接腔11的内壁对勾片234挤压,导致变形(压平)从而失去止退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前端部12和后端部13两部分。基座1的插接腔11贯穿基座1的前端部12和后端部13。连接在一起的U形压紧件21、U形连接件22和U形支撑件23设置在基座1的插接腔11对应基座1的后端部13的空间内,且该空间为独立空间。这样使得每个导电端子2的后端(连接在一起的U形压紧件21、U形连接件22和U形支撑件23)均设在一个独立的空间内,在其与预连接的导线电连接后,可以避免预连接的导线之间相互干涉,有效避免了预连接的导线之间的短路,从而可使得连接器100性能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插针24设置在基座1的插接腔11对应基座1的前端部12的空间内,且该空间为贯通空间。该贯通空间为对接连接器的插头提供插入空间,当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相互对接时,对接连接器的插头嵌合于该贯通空间内。这样使得,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连接更加紧凑,电连接性能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基座1前端部12的两侧壁上均设有贯通开口的定位剖槽121。当连接器100与预对接连接器相互对接时,定位剖槽121用于与预对接连接器上的定位凸条定位配合。在连接器100与预对接连接器相互对接时,定位凸条卡合在定位剖槽121内,这样可以避免预对接连接器方向插反,起到防呆作用。同时,定位凸条卡合在定位剖槽121内,可以使得连接器100与预对接连接器之间的限位配合,从而保证连接器100与预对接连接器的连接更加紧凑,电连接性能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基座1前端部12的外壁上开设有限位框122。当连接器100与预对接连接器相互对接时,限位框122用于与预对接连接器上的定位凸块定位配合。具体的,当连接器100与预对接连接器相互对接时定位凸块卡合在限位框122内,从而不仅可以保证连接器100与预对接连接器的插接更紧凑而且可以起到防脱作用。
第二方面,如图4所示,提供一种连接器模块3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器100和对接连接器200。对接连接器200与连接器的对接连接件24电连接。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模块300包括连接器100,如图1~3所示,连接器100在导电端子2与基座1之间设置了上下左右前后的六个方位的限位配合,以防导电端子2相对于基座1晃动、转动和前后位移,以此可以保证导电端子2与基座1的连接紧凑,从而可使得连接器100连接可靠、性能稳定可靠,进而可使得连接器模块300连接可靠、性能稳定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和,在所述基座内,沿所述基座的宽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底部依次连接在一起的U形压紧件、U形连接件和U形支撑件;
所述U形支撑件的底部为平面结构,所述U形支撑件的竖直部分垂直于所述U形支撑件的底部,所述U形支撑件的竖直部分的顶面为与所述U形支撑件的底部平行的平面结构;所述U形支撑件的底部的外侧设有勾片,所述勾片朝向所述U形压紧件所在的方向;
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与所述U形支撑件连接的对接连接件,所述对接连接件靠近所述U形支撑件的一端设有限位凸起;
所述基座内设有与所述导电端子相配合的插接腔,所述插接腔内对应所述U形支撑件处设置四方限位部,所述U形支撑件和所述四方限位部之间的限位配合构成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基座之间的四方限位配合;所述插接腔内对应所述限位凸起处设置止位挡台,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止位挡台之间的限位配合构成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基座之间的前方限位配合;所述插接腔上对应所述勾片处设置限位弹性臂,所述勾片和所述限位弹性臂之间的限位配合构成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基座之间的后方限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U形压紧件和所述U形连接件的底部为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连接件的底部的内壁表面被配置为凹凸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的顶端为圆角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对接连接件配置为针状结构的插针,所述插针远离所述U形支撑件的端部被配置成斜角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插接腔对应,在所述导电端子插入所述插接腔内的过程中,所述勾片的经过处设置勾片避让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两部分,所述基座的插接腔贯穿所述基座的前端部和后端部;
连接在一起的所述U形压紧件、所述U形连接件和所述U形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基座的插接腔对应所述基座的后端部的空间内,且该空间为独立空间;
所述对接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基座的插接腔对应所述基座的前端部的空间内,且该空间为贯通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前端部的两侧壁上均设有贯通开口的定位剖槽;当所述连接器与预对接连接器相互对接时,所述定位剖槽用于与预对接连接器上的定位凸条定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前端部的外壁上开设有限位框;当所述连接器与预对接连接器相互对接时,所述限位框用于与预对接连接器上的定位凸块定位配合。
10.一种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的对接连接件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31639.9U CN219696754U (zh) | 2023-05-27 | 2023-05-27 | 一种连接器、连接器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31639.9U CN219696754U (zh) | 2023-05-27 | 2023-05-27 | 一种连接器、连接器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96754U true CN219696754U (zh) | 2023-09-15 |
Family
ID=87944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331639.9U Active CN219696754U (zh) | 2023-05-27 | 2023-05-27 | 一种连接器、连接器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96754U (zh) |
-
2023
- 2023-05-27 CN CN202321331639.9U patent/CN21969675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320378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2000251965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TWM607831U (zh) | 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 | |
CN112952423B (zh) |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EP1215766A2 (en) | Electric connector | |
CN219696754U (zh) | 一种连接器、连接器模块 | |
CN215451814U (zh) |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 |
CN100424938C (zh) | 线缆固持件及使用该固持件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20086559U (zh) |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
CN219247077U (zh) | 基于错位接触的fpc连接器组件 | |
CN211829288U (zh) | 一种接线端子以及包括它的端子组件 | |
CN212392406U (zh) | 电连接器 | |
JP3168661U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222673360U (zh) | 一种电连接器导电端子 | |
CN111786158B (zh) | 一种一体式端子 | |
CN22015588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1088587U (zh) | 一种自带电源的高速数据连接器 | |
CN219760156U (zh) | 一种空中对接连接器、电器元件 | |
CN110932036A (zh) | 一种高效轻薄高频连接器 | |
CN222127118U (zh) | 弹性锁扣式连接器母座及连接器 | |
CN215343224U (zh) | 快速连接器 | |
JP2003168520A (ja)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CN218997212U (zh) | 具有水平及垂直方向插拔的防水连接装置 | |
CN209804978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16251263U (zh) | 插头、插座及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 9 Xinda Road, Hongqiao Town, Yueqing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5608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HENGHUI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Dan Xi Zhen Li Ao Cun, Yueqing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HENGHUI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