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600588U - 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0588U
CN219600588U CN202320190069.XU CN202320190069U CN219600588U CN 219600588 U CN219600588 U CN 219600588U CN 202320190069 U CN202320190069 U CN 202320190069U CN 219600588 U CN219600588 U CN 2196005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oven fabric
nonwoven fabric
liquid
superfine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9006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吉祥
郑庆中
武丹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Yanjan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Yanja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Yanjan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Yanja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9006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05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05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05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具有层状结构,所述复合无纺布包含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层和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由纤维直径≤10μm的超细纤维组成,克重为0.5~20g/m2,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通过超细纤维熔融粘附在所述第一层无纺布表面上,由于超细纤维网状片材中纤维与纤维之间存在间隙,并且在复合无纺布厚度方向上各纤维之间产生的间隙是无规律排列的,使得大颗粒的液体很难从该间隙渗透,但气体却很容易从该间隙穿过,从而达到透气、隔液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一次性吸收制品用的一种透气、隔液的无纺布。
背景技术
一次性吸收制品由面层、吸收芯层和底膜构成,其中底膜位于一次性吸收制品最外层,作用是防止吸收的体液渗漏,因此,底膜通常为防水透气膜。防水透气膜包括透气薄膜和透气复合膜两种。透气薄膜是在原料树脂中加入无机填料,利用在拉伸过程中无机填料与正在定型的塑料膜基体结合处形成微孔,该微孔孔径非常细(约为0.01-10微米),只能透过粒径为0.4nm的水蒸汽分子,而不能透水。透气复合膜是通过流延复合或胶复合的方式将透气薄膜和无纺布进行复合。但由于透气膜上的微孔很小,透气性有限,并且和吸收芯层复合在一起时,复合用的热熔胶很容易将微孔堵塞,透气性会进一步下降,因此,在将透气膜或透气复合膜用于一次性吸收制品底膜后,穿戴时会产生湿闷、潮湿的感觉,并且长时间穿戴还易产生滋生细菌、过敏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性好、隔液性优良的复合无纺布,克服现有产品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技术方案是:
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具有层状结构,所述复合无纺布包含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层和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由纤维直径≤10μm的超细纤维组成,所述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的克重为0.5~20g/m2,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通过超细纤维熔融粘附在所述第一层无纺布表面上。
所述第一层无纺布为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热轧无纺布或水刺无纺布。
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为单层超细纤维网或多层超细纤维网。
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的克重为1~5g/m2
所述复合无纺布的透气度为700~1500L/m2/s。
所述复合无纺布的耐静水压值为150~300cmH2O。
所述复合无纺布中还含有与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相粘附的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三层。
所述复合无纺布中还含有与第一层无纺布粘附的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三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包含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层和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由纤维直径≤10μm的超细纤维堆叠而成,纤维与纤维之间存在间隙,并且在复合无纺布厚度方向上各纤维之间产生的间隙是无规律排列的,使得大颗粒的液体很难从该间隙渗透,但气体却很容易从该间隙穿过,从而达到透气、隔液的效果,并且通过调节纤维直径大小或纤维层数多少来实现不同额透气性和隔液性,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例如用于吸收制品外层,用于吸收制品隔边等。同时,通过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来实现透气、隔液效果,既减少了传统透气薄膜的塑性,也增加了复合无纺布的柔软性。而第一层无纺布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复合无纺布的手感,也提高了复合无纺布的拉伸强度,并且第一层无纺布和第二层超细纤维网状片材之间是通过超细纤维熔融粘附在一起的,避免了热熔胶沿孔隙渗出既影响柔软性,也会影响复合无纺布的透气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剖面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制造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制造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剖面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制造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制造示意图。
符号说明:
【实施例1】
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1,第一层a1,第二层b1,导辊G1,螺杆挤出机A1,熔喷纺丝装置B1,热气流C1,喷丝板D1,纤维束c1;
【实施例2】
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2,第一层a2,第二层b2,导辊G2,螺杆挤出机A21,熔喷纺丝装置B21、B22、B23、B24,热气流C21,喷丝板D21,纤维束c21;
【实施例3】
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3,第一层a3,第二层b3,第三层d3,导辊G31、G32 螺杆挤出机A3,熔喷纺丝装置B3,热气流C3,喷丝板D3,纤维束c3;
【实施例4】
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4,第一层a4,第二层b4,第三层d4,导辊G4、H4,螺杆挤出机A41、A42,熔喷纺丝装置B41、B42,热气流C41,喷丝板D41,纤维束c41、c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1,具有层状结构,复合无纺布1包含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层a1和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b1,第二层b1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由纤维直径≤10μm的超细纤维组成,克重15g/m2,第二层b1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通过超细纤维熔融粘附在所述第一层a1无纺布表面上。其中:第一层a1无纺布为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热轧无纺布或水刺无纺布。第二层b1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为单层超细纤维网。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层a1无纺布通过放卷装置进行放卷,经导辊G1进入复合工序;
(2)复合工序,将热塑性树脂经螺杆挤出机A1加热,熔融后进入熔喷纺丝装置B1,在熔喷纺丝装置B1中利用热气流C1将从喷丝板D1的喷丝孔中喷出的热塑性树脂的熔体细流吹散成纤维直径≤10μm的纤维束c1,从而伴随热气流形成超细纤维网,并通过熔融的超细纤维粘附在第一层a1无纺布表面上,从而形成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层a1和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b1的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1。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2,其中第二层b2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为多层超细纤维网。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层a2无纺布通过放卷装置进行放卷,经导辊G2进入复合工序;
(2)复合工序,将热塑性树脂经螺杆挤出机A21加热,熔融后进入熔喷纺丝装置B21,在熔喷纺丝装置B21中利用热气流C21将从喷丝板D21的喷丝孔中喷出的热塑性树脂的熔体细流吹散成纤维直径≤10μm的纤维束c21,从而伴随热气流形成超细纤维网,并通过熔融的超细纤维粘附在第一层a2无纺布表面上,然后再依次进入熔喷纺丝装置B22、B23、B24,在所述超细纤维网上层叠粘附多层超细纤维网从而形成多层超细纤维网状片材,从而形成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层a2和由多层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b2的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2。
实施例3
如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3,具有层状结构,复合无纺布3包含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层a3和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b3,还包含与第二层b3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相粘附的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三层d3,其中,第二层b3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由纤维直径≤10μm的超细纤维组成,克重20g/m2,第二层b3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通过超细纤维熔融粘附在所述第一层a3和所述第三层d3的无纺布表面上。其中:第一层a3和第三层d3无纺布为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热轧无纺布或水刺无纺布。第二层b3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为单层超细纤维网。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层a3和第三层d3无纺布相对而设并分别通过放卷装置进行放卷,分别经导辊G31、G32进入复合工序;
(2)复合工序,将热塑性树脂经螺杆挤出机A3加热,熔融后进入熔喷纺丝装置B3,在熔喷纺丝装置B3中利用热气流C3将从喷丝板D3的喷丝孔中喷出的热塑性树脂的熔体细流吹散成纤维直径≤10μm的纤维束c3,从而伴随热气流形成超细纤维网,超细纤维网从第一层a3无纺布和第三层d3无纺布之间进入,并通过熔融的超细纤维粘附在第一层a3和第三层d3无纺布表面上,从而形成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层a3、第三层d3和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b3的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3。
实施例4
如图7、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4,具有层状结构,复合无纺布4包含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层a4和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b4,还包含与第一层a4无纺布粘附的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三层d4,其中,第二层b4和第三层d4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由纤维直径≤10μm的超细纤维组成,克重均为5g/m2,第二层b4和第三层d4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通过超细纤维熔融粘附在所述第一层a4的无纺布表面上。其中:第一层a4无纺布为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热轧无纺布或水刺无纺布。第二层b4和第三层d4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可以为单层超细纤维网,也可以为多层超细纤维网。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层a4无纺布通过放卷装置进行放卷,分别经导辊G4进入复合工序;
(2)复合工序,将热塑性树脂经螺杆挤出机A41加热,熔融后进入熔喷纺丝装置B41,在熔喷纺丝装置B41中利用热气流C41将从喷丝板D41的喷丝孔中喷出的热塑性树脂的熔体细流吹散成纤维直径≤10μm的纤维束c41,从而伴随热气流形成超细纤维网,并通过熔融的超细纤维粘附在第一层a4无纺布表面上,然后经导辊H4进入第二复合工序,经熔喷纺丝装置A42形成的超细纤维束c42通过熔融的超细纤维粘附在第一层a4无纺布另一表面上,从而形成包含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层a4、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b4和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三层d4的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4。
透气度。
测试仪器:FX3300-Ⅳ透气性测试仪。
1、将面积为38cm2的上测试头装上夹臂并将高压橡胶管连接上测试头,将38cm2的下测试头固定在试样直径定值圈内并将高压橡胶管连接下测试头。
2、设置实验条件:单位选择为:m3/m2/min 测试压力:125 Pa。
3、将样品正面平放于下测试头上,按下夹臂开始测试,当正确测试范围指示灯趋于稳定并显示为绿色时即可记下读数。
耐静水压。
测试仪器:YG825型织物静水压测试仪。
1、在试验装置水箱内注入约1200ML蒸镏水。
2、调整试验装置活动底胶,使试验装置平台保持水平。打开电源开关,接通电源,“准备”指示灯亮。将仪器的水压上升速率调至6.0 k Pa/min±0.3 k Pa/min。
3、左旋试验装置旋转柄,使压布三棱罩上升,放平试样后右旋手柄,使压布三棱罩下降,夹紧布样。
4、关闭试验装置上放水阀,擦净夹紧装置表面的水,将试样下面夹紧在试验头中。按【启动】钮,进行测试。测试时对样品施加水压,观察渗水的迹象。当试样表面有第三处水珠渗出时,立即记录仪器此时的水压值(单位为kPa或cmH2O)。
采用上述测试项目和方法,分别检测并评定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中的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性能。
测试项目 克重 透气率 耐静水压
单位 g/m2 L/m2/s cmH2O
实施例1样品 30 1500 150
实施例2样品 30 1200 230
实施例3样品 40 1450 260
实施例4样品 25 1250 20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1、2、3、4包含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层a1、a2、a3、a4和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b1、b2、b3、b4,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由纤维直径≤10μm的超细纤维堆叠而成,纤维与纤维之间存在细小的间隙,并且在复合无纺布厚度方向上各纤维之间产生的间隙是无规律排列的,使得大颗粒的液体很难从该间隙渗透,但气体却很容易从该间隙穿过,从而达到透气、隔液的效果,并且通过调节纤维直径大小或纤维层数多少来实现不同的透气性和隔液性,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如实施例2中第二层b2采用多层超细纤维网叠加而成,有效减少了纤维与纤维之间的间隙,提高了耐静水压性能,从而提升了材料的隔液性;实施例4中由于由两层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b4和第三层d4的存在,进一步提升了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隔液性能,即在克重较低的情况下就能达到较高的耐静水压。因此,可以通过工艺的调整,制造不同透气率和耐静水压,从而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例如用于吸收制品外层,用于吸收制品隔边等。
同时,通过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来实现透气、隔液效果,既减少了传统透气薄膜的塑性,也增加了复合无纺布的柔软性。实施例3中与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b3相粘结的第一层a3和第三层d3均为无纺布层,使得在使用时与皮肤相接触的均为触感柔软的无纺布,提升了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的柔软性,也提高了复合无纺布的拉伸强度,并且第一层无纺布和第二层超细纤维网状片材之间是通过超细纤维熔融粘附在一起的,避免了热熔胶沿孔隙渗出既影响柔软性,也会影响复合无纺布的透气性。

Claims (8)

1.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具有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无纺布包含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层和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由纤维直径≤10μm的超细纤维组成,并所述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的克重为0.5~20g/m2,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通过超细纤维熔融粘附在所述第一层无纺布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无纺布为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热轧无纺布或水刺无纺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为单层超细纤维网或多层超细纤维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的克重为1~5g/m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无纺布的透气度为700~1500L/m2/s。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无纺布的耐静水压值为150~300cmH2O。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无纺布中还含有与第二层中超细纤维网状片材相粘附的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三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无纺布中还含有与第一层无纺布粘附的由超细纤维网状片材构成的第三层。
CN202320190069.XU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 Active CN2196005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0069.XU CN219600588U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0069.XU CN219600588U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0588U true CN219600588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43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90069.XU Active CN219600588U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05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98184A (zh) * 2023-02-10 2023-06-02 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98184A (zh) * 2023-02-10 2023-06-02 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8399B (zh) 透气层压品及其制备方法
EP3469128B1 (en) Hydroformed composite material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WO2012111723A1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CN106460275A (zh) 制备可透气的弹性膜层合体的方法和从其衍生的制品
EP0821092A2 (en) Nonwoven fabrics having differential aesthetic properties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4540679A (zh) 制备可延展的幅材层合物的方法
MX2015005397A (es) Articulo(s) con trama no tejida suave.
WO2000077285A1 (en) Improved method of making media of controlled porosity and product thereof
CN101137503A (zh) 透气复合片材
MX2007001211A (es) Compuesto elastico respirable.
CN107000361B (zh) 具有经改善的粘结特征的非织造开孔弹性膜
CN101324030B (zh) 新型三维弹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19600588U (zh) 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
CN110268113B (zh) 液压处理的非织造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WO2017028421A1 (zh) 一种基于纳米纤维堆积体的防水透气面料生产设备
CN105167250A (zh) 一种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5282A (zh) 一种弹性层压制品及其制造工艺
KR20060095510A (ko) 피복 기질의 제조 방법
KR102194249B1 (ko) 복합 원단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응용
JP2023041712A (ja) 多層通気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含む積層体
CN116198184A (zh) 一种透气隔液复合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JP2014083843A (ja) 三層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122269A1 (en) Topsheet containing jade particles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JP5276305B2 (ja) 混繊長繊維不織布
RU2518657C2 (ru) Новые поливинилспиртовые издел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