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529308U -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29308U
CN219529308U CN202320255252.3U CN202320255252U CN219529308U CN 219529308 U CN219529308 U CN 219529308U CN 202320255252 U CN202320255252 U CN 202320255252U CN 219529308 U CN219529308 U CN 219529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pump body
cylinder
crankshaft
cylind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552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赣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552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29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29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29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压缩机包括第一泵体、第二泵体、驱动组件和连接管,其中,第一泵体可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气缸,通过第一曲轴可以驱动各个第一气缸内的活塞压缩冷媒;第二泵体可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曲轴可以驱动各个第二气缸内的活塞压缩冷媒,这样通过驱动组件可以同时驱动双泵体工作;由于第一排气口与第二进气口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接,经过第一泵体压缩后的冷媒通过连接管进入到第二泵体进行二次压缩,从而实现冷媒的二级压缩,能够增大压缩机的压缩比,有效提高压缩机的排量,适用于制冷设备,有助于提高制冷设备的制冷量。

Description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压缩机通常应用单泵体组件,例如单泵体双气缸结构、单泵体三气缸结构等,这种结构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于,受单个气缸的工作容积限制,压缩机排量较小,制冷量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缩机,能够有效提高压缩机的排量和压缩比,有助于提高制冷设备的制冷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包括上述压缩机的制冷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第一泵体、第二泵体、驱动组件和连接管,所述第一泵体包括第一曲轴和至少一个第一气缸,每个所述第一气缸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曲轴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气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泵体包括第二曲轴和至少一个第二气缸,每个所述第二气缸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曲轴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气缸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泵体与所述第二泵体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曲轴和所述第二曲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的组合结构,其中,第一泵体可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气缸,通过第一曲轴可以驱动各个第一气缸内的活塞压缩冷媒;第二泵体可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曲轴可以驱动各个第二气缸内的活塞压缩冷媒,这样通过驱动组件可以同时驱动双泵体工作;由于第一排气口与第二进气口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接,经过第一泵体压缩后的冷媒通过连接管进入到第二泵体进行二次压缩,从而实现冷媒的二级压缩,能够增大压缩机的压缩比,有效提高压缩机的排量,适用于制冷设备,有助于提高制冷设备的制冷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管设有多条,所述第一气缸的数量、所述第二气缸的数量与所述连接管的数量相等,多条所述连接管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管设有一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通全部的所述第一排气口,另一端连通全部的所述第二进气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分别设有多个,全部的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并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通,全部的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并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泵体还包括第一主轴承和第一副轴承,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主轴承与所述第一副轴承之间,所述第一副轴承设有第一消声器,所述第一消声器连通全部的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消声器与所述连接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泵体还包括第二主轴承和第二副轴承,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主轴承与所述第二副轴承之间,所述第二副轴承设有第二消声器,所述第二消声器连通全部的所述第二排气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相邻的所述第一气缸之间设有第一中隔板,所述第一中隔板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相邻的所述第一进气口;相邻的所述第二气缸之间设有第二中隔板,所述第二中隔板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相邻的所述第二进气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呈筒状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的外周沿设有第一凸缘,另一端的外周沿设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一主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第二主轴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定子和转动设于所述定子内的转子,所述转子分别与所述第一曲轴和所述第二曲轴连接,所述定子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的内周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并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相邻的所述第一凸缘之间设有第一凹槽,相邻的所述第二凸缘之间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支架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配合形成第三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的侧壁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支架的周向间隔设置,且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制冷设备应用上述实施例的压缩机,由于第一泵体的第一排气口与第二泵体的第二进气口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接,经过第一泵体压缩后的冷媒通过连接管进入到第二泵体进行二次压缩,从而实现冷媒的二级压缩,能够增大压缩机的压缩比,有效提高压缩机的排量,有助于提高制冷设备的制冷量。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曲轴、第二曲轴与转子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泵体的其中一个第一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泵体的另一个第一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泵体的其中一个第二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泵体的另一个第二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的气体合力矩与转角相位差的变化关系。
附图标记:
第一泵体100;第一曲轴110;第一偏心部111;流动通道112;第一气缸120;第一进气口121;第一排气口122;第一活塞123;第一滑片124;吸气腔125;排气腔126;第一主轴承130;第一副轴承140;第一中隔板150;第一通道151;第一消声器160;
第二泵体200;第二曲轴210;第二偏心部211;第二气缸220;第二进气口221;第二排气口222;第二活塞223;第二滑片224;第二主轴承230;第二副轴承240;第二中隔板250;第二通道251;第二消声器260;
驱动组件300;定子310;转子320;
连接管400;
支架500;第三通道510;第一凸缘520;螺孔521;第一凹槽522;第二凸缘530;第二凹槽531;通孔540;
壳体600;
储液器700;
压缩机1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周向”、“轴向”、“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非全部实施例。
相关技术中,压缩机基本上都应用单泵体组件,包括单泵体双气缸结构和单泵体三气缸结构等,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的技术问题:一是受单个气缸的工作容积限制,压缩机排量难以突破;二是低压级气缸工作容积大于高压级气缸工作容积,使得压缩机排量相比于同尺寸气缸和同数量气缸的压缩机小很多,制冷量受到限制。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能够有效提高压缩机的排量,满足大排量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制冷设备的制冷量。
参考图1至图10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1000,应用于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具体可以是空调器等,下面以具体示例对压缩机1000进行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1000,包括第一泵体100、第二泵体200和驱动组件300,第一泵体100、第二泵体200和驱动组件300均安装在壳体600内,其中第一泵体100设置靠近壳体600的顶部,第二泵体200设置靠近壳体600的底部,驱动组件300位于第一泵体100和第二泵体200之间,第一泵体100可理解为上泵体,第二泵体200可理解为下泵体,使压缩机1000具有双泵体结构。
参照图1所示,第一泵体100包括第一曲轴110和两个第一气缸120,两个第一气缸120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口121和第一排气口122,第一曲轴110与两个第一气缸120转动连接;第二泵体200包括第二曲轴210和两个第二气缸220,两个第二气缸220分别设有第二进气口221和第二排气口222,第二曲轴210与两个第二气缸220转动连接。第一曲轴110和第二曲轴210分别与驱动组件300连接,通过驱动组件300能够同时驱动第一曲轴110和第二曲轴210旋转。
结合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曲轴110设有两个第一偏心部111,两个第一偏心部111沿第一曲轴110的轴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偏心部111之间沿周向的夹角为180°,使得两个第一偏心部111在第一曲轴110上呈180°对置,两个第二偏心部211的偏心距均相同,有利于提高第一曲轴110的动平衡水平,两个第一偏心部111一一对应连接于两个第一气缸120内。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第一气缸120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塞123和第一滑片124,第一滑片124滑动安装于第一气缸120的第一滑槽内,且第一滑片124的端部与第一活塞123的外周壁抵接,将第一气缸120内的压缩腔分隔形成吸气腔125和排气腔126,其中吸气腔125与第一进气口121连通,排气腔126与第一排气口122连通,第一偏心部111与第一活塞123连接,从而通过第一曲轴110能够带动第一活塞123在第一气缸120的压缩腔内转动,对吸入压缩腔的冷媒进行压缩,冷媒从第一进气口121进入吸气腔125,第一活塞123在第一偏心部111的转动作用下压缩排气腔126中的冷媒,冷媒经过压缩后从第一排气口122排出。
参照图3所示,类似地,第二曲轴210设有两个第二偏心部211,两个第二偏心部211沿第二曲轴210的轴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偏心部211之间沿周向的夹角为180°,且两个第二偏心部211的偏心距均相同,两个第二偏心部211一一对应连接于两个第二气缸220内;每个第二气缸220内分别设置有第二活塞223和第二滑片224,第二偏心部211与第二活塞223连接,具体结构与工作原理可以参见上述示例,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曲轴110和第二曲轴210是空心轴结构,第一曲轴110的中心通孔540、转子320的轴孔和第二曲轴210的中心通孔540形成润滑油的流动通道112,使得润滑能够通过流动通道112分别对第一泵体100和第二泵体200进行润滑,以满足压缩机1000工作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仅为示例,第一气缸120和第二气缸220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一个、三个或更多个,第一气缸120的数量与第二气缸220的数量相同。可理解到,第一偏心部111的数量与第一气缸120的数量相同,第二偏心部211的数量与第二气缸220的数量相同,具体不作限定。此外,第一偏心部111和第二偏心部211呈轴对称分布,使得第一曲轴110的不平衡惯性力和惯性力矩,与第二曲轴210的不平衡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在任意转速和任意时刻相平衡,改善轴系的振动性能。
参照图1和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驱动组件300可理解为压缩机1000的电机结构,具体的,驱动组件300包括定子310和转动设于定子310内的转子320,其中,定子310固定于壳体600内,转子320开设有轴孔,第一曲轴110和第二曲轴210分别插装于轴孔的两端,例如可通过热套方式进行装配,从而实现第一曲轴110、第二曲轴210与转子320的连接,通过转子320可以驱动第一曲轴110和第二曲轴210同步旋转。
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压缩机1000还包括有连接管400,连接管400用于连通第一排气口122与第二进气口221,使第一泵体100与第二泵体200能够相连接,实现二级压缩,能够增大压缩机1000的压缩比,有效提高压缩机1000的排量,从而有利于提高制冷设备的制冷量。
具体来说,连接管400位于壳体600内,连接管400连接于第一排气口122与第二进气口221之间;考虑到第一气缸120和第二气缸220分别具有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多个可理解两个以上,可根据实际要求配置连接管400的连接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气缸120和第二气缸220分别设有一个时,第一气缸120和第二气缸220通过一条连接管400相连接,冷媒由第一进气口121进入到第一气缸120,经过压缩后由第一排气口122排出,然后沿连接管400流向第二泵体200,从第二进气口221进入到第二气缸220,经过第二气缸220进行二次压缩后从第二排气口222排出,从而实现冷媒的二级压缩,其中第一泵体100可理解为低压侧的压缩泵体,第二泵体200可理解为高压侧的压缩泵体,具有更高的压缩比,排量也更大。
参照图2所示,当第一气缸120和第二气缸220分别设有两个时,通过一条连接管400连通第一排气口122和第二进气口221;由于每个第一气缸120设有第一进气口121和第一排气口122,每个第二气缸220设有第二进气口221和第二排气口222,可以将两个第一排气口122相连通,且将两个第二进气口221相连通,然后通过连接管400连通全部的第一排气口122和全部的第二进气口221,使两个第一气缸120压缩的冷媒能够进入到两个第二气缸220中进行二级压缩。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的单泵体双气缸、单泵体三气缸等结构,即便是增加气缸的数量,多个气缸仅能实现单级的增压,压缩比小,排量也受到单个气缸的工作容积的限制;相对于上述的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双泵体四气缸的压缩机1000实现二级压缩,压缩比更高,压缩机1000的排量也更大,满足大排量的需求,性能更佳。
当然,此处仅为示例,第一气缸120和第二气缸220的数量可以具有多个,这样多个第一排气口122可以相连通并与连接管400的一端连接,多个第二进气口221相连通并与连接管400的另一端连接。可理解到,第一气缸120和第二气缸220的数量越多,压缩机1000的排量也越大,根据实际排量需求来选择数量,这样使压缩机1000不受单个气缸的工作容积限制,使压缩机1000排量得到有效提升,制冷量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400可设置有两条或更多,第一气缸120的数量和第二气缸220的数量均与连接管400的数量相同,以两个第一气缸120和两个第二气缸220为示例进行说明,具有两条连接管400,一个第一气缸120和一个第二气缸220为一组,其中一组内通过一条连接管400连通第一排气口122和第二进气口221,另一组内通过另一条连接管400连通第一排气口122和第二进气口221,使两组组成并联的压缩结构,达到二级压缩的目的。连接管400的数量根据第一气缸120和第二气缸220的数量进行选择,不作限定。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泵体100还包括第一主轴承130和第一副轴承140,两个第一气缸120固定连接于第一主轴承130与第一副轴承140之间,第一主轴承130与第一副轴承140之间可通过螺栓相连接,螺栓可以贯穿第一主轴承130、第一副轴承140与两个第一气缸120,有效固定两个第一气缸120,使第一泵体100整体结构稳定可靠;通过第一主轴承130和第一副轴承140对第一曲轴110进行支撑,确保第一曲轴110运转时的稳定性。
类似地,第二泵体200还包括第二主轴承230和第二副轴承240,两个第二气缸220固定连接于第二主轴承230与第二副轴承240之间,第二主轴承230与第二副轴承240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螺栓可以贯穿第二主轴承230、第二副轴承240与两个第二气缸220,有效固定两个第二气缸220;通过第二主轴承230和第二副轴承240对第二曲轴210进行支撑,确保第二曲轴210运转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2所示,第一副轴承140背离第一气缸120的一端设置第一消声器160,两个第一气缸120的第一排气口122均与第一消声器160连通,例如,上侧的第一气缸120的第一排气口122设于第一副轴承140上,并与第一消声器160连通;下侧的第一气缸120的第一排气口122可以通过连接通道与第一消声器160,连接通道依次穿过第一主轴承130、第一中隔板150和第一副轴承140;第一消声器160与连接管400连接,使两个第一气缸120压缩后的冷媒经第一排气口122排出到第一消声器160,经过第一消声器160汇合后进入连接管400,然后经连接管400进入到两个第二气缸220。可理解到,第一消声器160的作用是能够降低排气噪音,第一消声器160覆盖于第一副轴承140的上端,第一排气口122与第一消声器160的内腔连通,这样第一消声器160既具有降噪效果,又可汇合两个第一气缸120的排气,更加实用可靠。
参照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副轴承240背离第二气缸220的一端设置第二消声器260,两个第二进气口221相连通,两个第二排气口222均与第二消声器260连通,冷媒经过连接管400后进入到两个第二气缸220,经过压缩后汇合到第二消声器260,最后经过第二消声器260排出,通过第二消声器260可以降低第二泵体200的排气噪声。
参照图1和图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的第一气缸120之间设有第一中隔板150,第一中隔板150设有第一通道151,第一通道151沿轴向设置并贯穿第一中隔板150;其中第一通道151连通相邻两个第一气缸120的第一进气口121。具体来说,两个第一气缸120的第一进气口121位于同一个垂直截面上,这样两个第一气缸120可共用一个进气管路,简化管路连接;从图1所示可理解到,壳体600外侧设有储液器700,冷媒从储液器700通过吸气管进入到下侧的第一气缸120的第一进气口121,由于两个第一进气口121通过第一通道151相连通,使得部分冷媒能够沿第一通道151进入到上侧的第一气缸120的第一进气口121,有效缩短冷媒的路径,有利于提高压缩机1000效率。
参照图2所示,类似地,相邻的第二气缸220之间设有第二中隔板250,第二中隔板250设有第二通道251,第二通道251沿轴向设置并贯穿第二中隔板250;其中第二通道251连通相邻的两个第二气缸220的第二进气口221。
结合图4可理解到,两个第二进气口221也在一个垂直截面上,使两个第二气缸220也可共用一个进气管路,冷媒通过连接管400进入到上侧的第二气缸220的第二进气口221,由于两个第二进气口221通过第二通道251相连通,使得部分冷媒能够沿第二通道251进入到下侧的第二气缸220的第二进气口221,有效缩短冷媒的路径。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压缩机1000还包括支架500,支架500呈筒状并固定连接于壳体600的内周壁,第一主轴承130和第二主轴承230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架500的两端,定子310和转子320位于支架500内侧,其中,定子310固定连接于支架500的内周壁,从而通过支架500可以固定第一泵体100、第二泵体200和驱动组件300。
具体来说,结合图5可理解到,支架500的一端的外周沿设置有第一凸缘520,另一端的外周沿设有第二凸缘530,第一凸缘520与第一主轴承130固定连接,第二凸缘530与第二主轴承230固定连接。实施例中,可通过在第一凸缘520和第一主轴承130上分别设置相对应的螺孔521,通过螺钉穿过两者的螺孔521进行固定。类似地,第二凸缘530与第二主轴承230分别设置相对应的螺孔521,并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主轴承130和第二主轴承230分别固定于支架500的两端。第一主轴承130、第二主轴承230与支架500之间也可以通过铆接、焊接方式进行固定,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装配时,先将驱动组件300、第一泵体100和第二泵体200安装于支架500上,装配成整体结构,然后上述整体结构装入到壳体600内,通过第一凸缘520和第二凸缘530分别与壳体600进行焊接,即可固定驱动组件300、第一泵体100和第二泵体200,装配更简便,相对于将驱动组件300、第一泵体100和第二泵体200依次安装到壳体600内的装配步骤,装配效率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缘520与第二凸缘530分别设有多个,多个第一凸缘520和多个第二凸缘530分别沿支架500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一凸缘520和第二凸缘530的外周轮廓呈圆弧形,便于与壳体600的内周壁紧密贴合,第一凸缘520和第二凸缘53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来设定,不作限定。由于第一凸缘520和第二凸缘530分别凸出形成于支架500的外周壁,相邻的第一凸缘520之间形成有第一凹槽522,相邻的第二凸缘530之间形成有第二凹槽531,在支架500与壳体600装配完成后,第一凹槽522、第二凹槽531、支架500的外周壁与壳体600的内周壁配合形成第三通道510,第三通道510可以作为冷媒流动和润滑油回油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可理解到,壳体600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冷媒经过二级压缩后从第二消声器260排出,然后向上流动并穿过第三通道510,这样冷媒能够到达壳体600的顶部并通过排气管排出。
参照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500的侧壁设置有多个通孔540,多个通孔540沿支架500的周向均匀分布,也即是支架500的内侧通过通孔540与第三通道510相连通,可理解到,定子310固定安装于支架500的内周壁,定子310沿支架500的周向设置,使定子310的外周壁能够朝向通孔540,这样,当冷媒流经第三通道510时,部分的冷媒能够通过通孔540与定子310接触,可以增加冷媒与定子310对流换热的面积,显著提高定子310的散热效果,从而改善驱动组件300的冷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通孔540可以沿支架500的轴向或周向设置,有利于增大通孔540的面积,从而提高定子310与冷媒接触的面积。此外,通孔54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应用要求进行设定,满足定子310的散热要求,通孔540的具体形状和数量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通过二级压缩增大压缩比,会使得气体合力矩的波动幅度也随之增大,使得整机振动大,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对第一偏心部111和第二偏心部211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得源激励最小化,实现压缩机1000的大排量、低振动。
参照图6至图9所示,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转子320和定子310配合驱动四个气缸,第一偏心部111的转角为第一偏心部111相对第一滑片124转动的角度,第二偏心部211的转角为第二偏心部211相对第二滑片224转动的角度,第一偏心部111的转角和第二偏心部211的转角按等差数列进行设计,两者构成等差数列,公差为π/2,也即是90°。这样,当上侧的第一偏心部111的转角为θ(单位rad)时,下侧的第一偏心部111的转角、上侧的第二偏心部211的转角、下侧的第二偏心部211的转角构成等差数列{θ+π/2,θ+π,θ+3π/2}。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曲轴110的第一偏心部111与第二曲轴210的第二偏心部211均满足180°对置和轴对称结构下,将两个第一气缸120、两个第二气缸220的转角按θ、θ+π、θ+π/2、θ+3π/2顺序排列,分别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1000的气体合力矩与转角相位差的变化关系。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转角的相位差为90°时,气体合力矩峰-峰值最小,气体力矩的波动性最小。压缩机1000在此条件下运行,整机振动性能最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可以是空调器或其他制冷设备,制冷设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压缩机1000,满足较大的制冷量的要求,由于制冷设备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压缩机1000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1)

1.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泵体,包括第一曲轴和至少一个第一气缸,每个所述第一气缸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曲轴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气缸转动连接;
第二泵体,包括第二曲轴和至少一个第二气缸,每个所述第二气缸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曲轴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气缸转动连接;
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泵体与所述第二泵体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曲轴和所述第二曲轴固定连接;
连接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设有多条,所述第一气缸的数量、所述第二气缸的数量与所述连接管的数量相等,多条所述连接管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设有一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通全部的所述第一排气口,另一端连通全部的所述第二进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分别设有多个,全部的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并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通,全部的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并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体还包括第一主轴承和第一副轴承,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主轴承与所述第一副轴承之间,所述第一副轴承设有第一消声器,所述第一消声器连通全部的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消声器与所述连接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体还包括第二主轴承和第二副轴承,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主轴承与所述第二副轴承之间,所述第二副轴承设有第二消声器,所述第二消声器连通全部的所述第二排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气缸之间设有第一中隔板,所述第一中隔板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相邻的所述第一进气口;相邻的所述第二气缸之间设有第二中隔板,所述第二中隔板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相邻的所述第二进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呈筒状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的外周沿设有第一凸缘,另一端的外周沿设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一主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第二主轴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定子和转动设于所述定子内的转子,所述转子分别与所述第一曲轴和所述第二曲轴连接,所述定子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的内周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并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相邻的所述第一凸缘之间设有第一凹槽,相邻的所述第二凸缘之间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支架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配合形成第三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侧壁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支架的周向间隔设置,且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
11.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CN202320255252.3U 2023-02-17 2023-02-17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19529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5252.3U CN219529308U (zh) 2023-02-17 2023-02-17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5252.3U CN219529308U (zh) 2023-02-17 2023-02-17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29308U true CN219529308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4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55252.3U Active CN219529308U (zh) 2023-02-17 2023-02-17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293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14318A (en) Horizontal multi-cylinder rotary compressor
KR101386481B1 (ko) 밀폐형 압축기
US8967984B2 (en) Rotary compressor
KR101375979B1 (ko) 회전 압축기
KR101637446B1 (ko) 로터리 압축기
JP2022534304A (ja) 圧縮機及び冷凍機器
KR100432115B1 (ko) 복수 실린더 로터리 압축기
KR20100036130A (ko) 크랭크축 및 이를 적용한 밀폐형 압축기 및 이를 적용한 냉동기기
KR101587174B1 (ko) 로터리 압축기
CN219529308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KR20090100157A (ko) 압축기용 어큐뮬레이터
KR101418288B1 (ko) 밀폐형 압축기
KR101587170B1 (ko) 로터리 압축기
CA2636093C (en) Two-stage rotary compressor
CN219509818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KR101549863B1 (ko) 밀폐형 압축기 및 이를 적용한 냉동기기
EP1947292A2 (en) Crankshaft
KR101978960B1 (ko) 압축기
CN115013311B (zh) 压缩机
EP4047209B1 (en)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217761236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KR20140086482A (ko) 압축기
WO2022004028A1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10484111U (zh) 卧式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5949586A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换热循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