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949586A - 旋转式压缩机和换热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压缩机和换热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49586A
CN115949586A CN202310060348.9A CN202310060348A CN115949586A CN 115949586 A CN115949586 A CN 115949586A CN 202310060348 A CN202310060348 A CN 202310060348A CN 115949586 A CN115949586 A CN 115949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centric shaft
shaft
rotary compressor
piston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603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津政雄
周杏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603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495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49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495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和换热循环装置,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电机和压缩机构部;所述电机设于壳体内,所述电机包括转子;所述压缩机构部设于壳体内,且包括具有压缩腔的气缸、在压缩腔内作偏心转动的活塞以及因活塞的偏心转动而作往复运动的滑片;所述压缩机构部还包括曲轴,所述曲轴包括曲轴本体和设于曲轴本体上的偏心轴组件,所述偏心轴组件至少包括沿曲轴本体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所述活塞套设于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外周,所述转子驱动连接曲轴本体,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驱动活塞偏心转动。本发明技术方案可解决现有提高旋转式压缩机的排量的方法可靠性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旋转式压缩机和换热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和换热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压缩机作为空调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影响着空调的制冷能力,对于单缸旋转式压缩机,扩大其压缩机的排量可以提高压缩机的输出功率。
为扩大压缩机的排量,可以通过扩大压缩机中压缩机构部和电机的外径,但该方法不仅需要变更压缩机尺寸,还需要变更搭载压缩机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尺寸,因此不仅影响设计的标准化,制造成本也增加。在不改变压缩机中压缩机构部和电机的外径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增加压缩机中气缸的高度来提高其排量,但是,增加气缸的高度,气缸内活塞高度也增加,由于作用于活塞的侧压增加,高度增大的活塞更容易发生倾斜,导致活塞内周的高压气体从活塞的上下端面泄漏,压缩机的耗电量增加,压缩机的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旨在解决现有提高旋转式压缩机的排量的方法可靠性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
壳体;
电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包括转子;
以及压缩机构部,所述压缩机构部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包括:
具有压缩腔的气缸、在压缩腔内做偏心转动的活塞以及因活塞的偏心转动而作往复运动的滑片;
曲轴,所述曲轴包括曲轴本体和设于所述曲轴本体上的偏心轴组件,所述偏心轴组件至少包括沿所述曲轴本体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所述活塞套设于所述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外周,所述转子驱动连接所述曲轴本体,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驱动所述活塞偏心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构部还包括主轴承和副轴承,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两侧,且密封所述压缩腔;所述曲轴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偏心轴背向第二偏心轴一侧的部分为主轴,所述曲轴本体位于所述第二偏心轴背向第一偏心轴一侧的部分为副轴,所述主轴承套设于所述主轴上,所述副轴承套设于所述副轴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曲轴本体内设有沿其轴向延伸设置的供油通道,所述主轴和副轴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供油通道连通的第一供油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曲轴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之间的部分为中间轴,所述中间轴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供油通道连通的第二供油孔,所述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的外周面设有贯通自身两侧端面的供油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缸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压缩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主轴承背向所述气缸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压缩腔的主排气孔,所述副轴承背向所述气缸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压缩腔的副排气孔,所述气缸还具有贯通自身两侧端面的气体通道,所述副排气孔连通所述气体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轴承和副轴承背向所述气缸的一端均设有连通所述气体通道的连通孔,所述压缩机构部还包括主消音器和副消音器,所述主消音器罩设于所述主轴承背向所述气缸的一端,所述副消音器罩设于所述副轴承背向所述气缸的一端;所述主消音器上设有连通所述主排气孔和连通孔的消音器排气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构部还包括用于储放润滑油的供油筒,所述供油筒连接所述副轴且连通所述供油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子的端部设有至少一块平衡块,所述平衡块用于抵消所述第一偏心轴、第二偏心轴和所述活塞偏心旋转产生的偏心载荷。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换热循环装置,包括顺序连通形成换热回路的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和上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增加所述气缸和活塞的高度,使得所述压缩腔的容积增大,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可进行压缩的工质数量增大,实现了所述旋转式压缩机排量的增加。同时,所述曲轴本体上设置有偏心轴组件,所述偏心轴组件至少包括沿所述曲轴本体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所述活塞套设于所述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外周,所述曲轴本体转动后带动所述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驱动所述活塞作偏心转动,实现对压缩腔内工质的压缩。因为所述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沿所述曲轴本体轴向间隔设置,可以分别抵接所述活塞靠近两端端部的位置,在带动所述活塞偏心转动时,提高所述活塞转动的稳定性,避免所述活塞因为端部的偏移而出现的整体倾斜,也就避免了所述压缩腔内的工质由所述活塞的两端端面泄露,提高了所述旋转式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旋转式压缩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X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旋转式压缩机一实施例中曲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旋转式压缩机一实施例中曲轴和活塞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曲轴和活塞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旋转式压缩机 2 壳体
3 出气口 4 电机
4a 定子 4b 转子
4c 平衡块 5 压缩机构部
6 进气口 7 储液器
8 第一换热器 9 第二换热器
10 主轴承 10a 主排气孔
10b 连通孔 11 主消音器
11a 消音器排气孔 12 气缸
12a 压缩腔 12b 进气孔
12c 气体通道 13 活塞
14 滑片 15 副轴承
15a 副排气孔 16 副消音器
20 曲轴 20a 主轴
20b 第一偏心轴 20c 中间轴
20d 第二偏心轴 20e 副轴
20f 第二供油孔 20g 供油槽
20h 供油通道 20k 第一供油孔
21 供油筒 31 节流装置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压缩机作为空调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影响着空调的制冷能力,对于单缸旋转式压缩机,扩大其压缩机的排量可以提高压缩机的输出功率。为扩大压缩机的排量,可以通过扩大压缩机中压缩机构部和电机的外径,但该方法不仅需要变更压缩机尺寸,还需要变更搭载压缩机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尺寸,因此不仅影响设计的标准化,制造成本也增加。在不改变压缩机中压缩机构部和电机的外径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增加压缩机中气缸的高度来提高其排量,但是,增加气缸的高度,气缸内活塞高度也增加,由于作用于活塞的侧压增加,高度增大的活塞更容易发生倾斜,导致活塞内周的高压气体从活塞的上下端面泄漏,压缩机的耗电量增加,压缩机的效率降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式压缩机1包括壳体2、电机4和压缩机构部5;所述电机4设于所述壳体2内,所述电机4包括转子4b;所述压缩机构部5设于所述壳体2内,且包括具有压缩腔12a的气缸12、在压缩腔12a内作偏心转动的活塞13以及因活塞13的偏心转动而作往复运动的滑片14;所述压缩机构部5还包括曲轴20,所述曲轴20包括曲轴本体和设于所述曲轴本体上的偏心轴组件,所述偏心轴组件至少包括沿所述曲轴本体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偏心轴20b和第二偏心轴20d,所述活塞13套设于所述第一偏心轴20b和第二偏心轴20d外周,所述转子4b驱动连接所述曲轴本体,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偏心轴20b和第二偏心轴20d驱动所述活塞13偏心转动。
所述气缸12和活塞13的高度(图示Y)增加后,所述压缩腔12a的容积也增大,所述旋转式压缩机1可进行压缩的工质数量增大,实现了所述旋转式压缩机1排量的增加。同时,所述曲轴本体上设置有偏心轴组件,所述偏心轴组件至少包括沿所述曲轴本体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偏心轴20b和第二偏心轴20d,所述电机4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2内的定子4a,所述电机4启动后所述转子4b可相对所述定子4a进行转动,所述转子4b驱动连接所述曲轴本体,用于带动所述曲轴本体转动。所述活塞13套设于所述第一偏心轴20b和第二偏心轴20d外周,所述曲轴本体转动后带动所述第一偏心轴20b和第二偏心轴20d驱动所述活塞13作偏心转动,实现对压缩腔12a内工质的压缩。因为所述第一偏心轴20b和第二偏心轴20d沿所述曲轴本体轴向间隔设置,可以分别抵接所述活塞13靠近两端端部的位置,在带动所述活塞13偏心转动时,提高所述活塞13转动的稳定性,避免所述活塞13因为端部的偏移而出现的整体倾斜,也就避免了所述压缩腔12a内的工质由所述活塞13的两端端面泄露,提高了所述旋转式压缩机1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请参阅图4和图5,可以理解的是,以所述曲轴20沿竖向布置时为例,在所述气缸12和活塞13的高度增加的情况下,现有技术中曲轴20和活塞13的配合因为曲轴20驱动活塞13转动时的稳定性不足,所述活塞13在偏心转动时容易出现上下倾斜的情况,从而导致所述活塞13的上下端面出现缝隙,导致压缩工质的泄露。同时,所述压缩腔12a通过所述气缸12、活塞13和滑片14三者之间的配合连接形成两个独立的腔室,使得所述活塞13在偏心转动时,一侧的腔室体积逐渐缩小而实现对工质的压缩;所述活塞13发生倾斜偏转后,所述活塞13和滑片14之间出现缝隙而导致两独立的腔室被连通,被压缩后的高压工质泄露至压力更低一侧的腔室中,导致所述旋转式压缩机1的效率降低。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呈上下设置的所述第一偏心轴20b和第二偏心轴20d,实现对所述活塞13内周上部和下部的抵接,通过所述第一偏心轴20b和第二偏心轴20d驱动所述活塞13偏心转动时,所述活塞13在竖向上的稳定性提高,大大降低了出现上下倾斜概率,也就避免了压缩工质由所述活塞13的上下端面泄露,同时避免了压缩后的高压工质泄露至压力更低一侧的腔室中。为维持所述活塞13在竖向上的转动稳定性,所述偏心轴组件除所述第一偏心轴20b和第二偏心轴20d外,还可以增设其他多个偏心轴,但随着偏心轴数量的增加,所述曲轴20的加工难度和成本也增加,所述偏心轴组件在转动时的偏心荷载也增加,因此,较优的,所述偏心轴组件设置为包括所述第一偏心轴20b和第二偏心轴20d。
具体的,所述曲轴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偏心轴20b背向第二偏心轴20d一侧的部分为主轴20a,所述曲轴本体位于所述第二偏心轴20d背向第一偏心轴20b一侧的部分为副轴20e。为支撑所述曲轴20,以及提高所述曲轴20转动时的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构部5还包括主轴承10和副轴承15,所述主轴承10和所述副轴承15分别设在所述气缸12两侧,且密封所述压缩腔12a;所述主轴承10套设于所述主轴20a上,所述副轴承15套设于所述副轴20e上。
进一步的,所述曲轴本体内设有沿其轴向延伸设置的供油通道20h,所述主轴20a和副轴20e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供油通道20h连通的第一供油孔20k。
所述供油通道20h可供润滑油流通,所述供油通道20h内流通的润滑油可通过所述第一供油孔20k导流至所述主轴20a和副轴20e的外周面。所述主轴承10套设于所述主轴20a上,所述副轴承15套设于所述副轴20e上,导流至所述主轴20a和副轴20e外周面上的润滑油可润滑所述主轴20a和主轴承10之间的连接面,以及所述副轴20e和副轴承15之间的连接面,降低所述曲轴20转动时的摩擦阻力和摩擦损耗,同时提高所述曲轴20转动的稳定性,减小所述曲轴20的晃动。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曲轴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偏心轴20b和第二偏心轴20d之间的部分为中间轴20c,所述中间轴20c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供油通道20h连通的第二供油孔20f,所述第一偏心轴20b和第二偏心轴20d的外周面设有贯通自身两侧端面的供油槽20g。
所述供油通道20h内流通的润滑油可通道所述第二供油孔20f导流至所述中间轴20c的外周面,所述中间轴20c的外周面、所述活塞13的内周面以及所述第一偏心轴20b和第二偏心轴20d的相对两端面形成润滑贮油室,由所述第二供油孔20f导出的润滑油可存积在所述润滑贮油室内。所述第一偏心轴20b和第二偏心轴20d的外周面设有贯通自身两侧端面的供油槽20g,即所述润滑贮油室内的润滑油可通过所述供油槽20g流通至所述第一偏性轴和第二偏心轴20d背向所述润滑贮油室的端面;同时,润滑油在流过所供油槽20g时,还充分润滑了所述第一偏心轴20b、第二偏心轴20d和所述活塞13之间的连接面,在起润滑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密封所述第一偏心轴20b、第二偏心轴20d和所述活塞13之间缝隙,减小压缩工质的泄露。流通至所述第一偏性轴和第二偏心轴20d背向所述润滑贮油室的端面的润滑油还会流至所述活塞13的两端端面,可以进一步减小压缩工质由所述活塞13的端面泄露的可能。
具体的,所述压缩机构部5还包括用于储放润滑油的供油筒21,所述供油筒21连接所述副轴20e且连通所述供油通道20h。所述供油筒21内的润滑油流通至所述供油通道20h内,再通过所述第一供油孔20k、第二供油供以及供油槽20g,实现对所述主轴20a、副轴20e、第一偏心轴20b和第二偏心轴20d外周面的润滑。
请参阅图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气缸12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压缩腔12a连通的进气孔12b,所述主轴承10背向所述气缸12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压缩腔12a的主排气孔10a,所述副轴承15背向所述气缸12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压缩腔12a的副排气孔15a,所述气缸12还具有贯通自身两侧端面的气体通道12c,所述副排气孔15a连通所述气体通道12c。
低压工质通过所述进气孔12b导入至所述压缩腔12a内,经过所述活塞13的偏心转动后压缩增压为高压工质。所述主轴承10背向所述气缸12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压缩腔12a的主排气孔10a,所述副轴承15背向所述气缸12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压缩腔12a的副排气孔15a,压缩后的高压工质由所述主排气孔10a和副排气孔15a排出所述压缩腔12a。以所述旋转式压缩机1呈竖向布置为例,所述主轴承10和副轴承15分别位于所述气缸12的上下两侧,所述气缸12还具有贯通自身两侧端面的气体通道12c,所述副排气孔15a连通所述气体通道12c,由所述副排气孔15a排出的压缩工质通过所述气体通道12c流至所述主轴承10的一侧,与所述主排气孔10a排出的压缩工质汇集。
相对应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上设有进气口6和出气口3,所述进气口6连通所述进气孔12b。被压缩的工质通道所述进气口6进入所述壳体2内,再通过所述进气孔12b进入所述压缩腔12a内。被压缩后工质由所述主排气孔10a和副排气孔15a排出后汇集,汇集后的工质由所述出气口3排出所述壳体2。
请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轴承10和副轴承15背向所述气缸12的一端均设有连通所述气体通道12c的连通孔10b,所述压缩机构部5还包括主消音器11和副消音器16,所述主消音器11罩设于所述主轴承10背向所述气缸12的一端,所述副消音器16罩设于所述副轴承15背向所述气缸12的一端;所述主消音器11上设有连通所述主排气孔10a和连通孔10b的消音器排气孔11a。
所述主消音器11和副消音器16可以起消音降噪的作用,降低工质在所述气缸12内压缩时所述旋转式压缩机1所产生的噪音。同时,所述主消音器11罩设于所述主轴承10上时,与所述主轴承10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可对所述主轴承10上的主排气孔10a和连通孔10b起密封作用,使得由所述主排气孔10a和连通孔10b排出的压缩工质汇集后通过所述消音器排气孔11a排出。同理,所述副消音器16罩设于所述副轴承15上时,与所述副轴承15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可对所述副轴承15上的副排气孔15a和连通孔10b起密封作用,使得由所述副排气孔15a排出的压缩工质,通过所述连通孔10b导流至所述气体通道12c内,再排入至所述主消音器11与主轴承10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内,与所述主排气孔10a排出的压缩工质汇集。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子4b的端部设有至少一块平衡块4c,所述平衡块4c用于抵消所述第一偏心轴20b、第二偏心轴20d和所述活塞13偏心旋转产生的偏心载荷。
由于所述第一偏心轴20b和第二偏心轴20d相对所述曲轴本体为偏心设置,所述第一偏心轴20b和第二偏心轴20d在带动所述活塞13作偏心转动时,所述曲轴20的重心不在所述曲轴本体的轴线上,也不在所述转子4b的中心轴线上,会导致所述曲轴20和转子4b的晃动,从而导致所述旋转式压缩机1运行时的震动。通过在所述转子4b的端部设置平衡块4c,具体的,所述平衡块4c的数量可以为一块,也可以设置为多块,分别设于所述转子4b的两端。通过所述平衡块4c抵消所述第一偏心轴20b、第二偏心轴20d和所述活塞13偏心旋转产生的偏心载荷,缓和所述旋转式压缩机1运行时的震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换热循环装置。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循环装置包括顺序连通形成换热回路的第一换热器8、节流装置31、第二换热器9和如上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1。由于本发明换热循环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制冷剂工质按所述第一换热器8、节流装置31、第二换热器9和旋转式压缩机1的循环流通顺序为例,此时所述第一换热器8可以视为冷凝器,所述第二换热器9可以视为蒸发器,所述第二换热器9的出口连通所述旋转式压缩机1的进气口6,所述第一换热器8的入口连通所述旋转式压缩机1的出气口3。低压气态制冷剂由所述第二换热器9排至所述旋转式压缩机1内,经由所述旋转式压缩机1压缩增加后转变为高压气态制冷剂,并排至所述第一换热器8内;高压气态制冷剂在所述冷凝器内放热并转变为液态工质,再经过所述节流装置31排至所述第二换热器9,在所述第二换热器9内吸热后转变为低压气态制冷剂。具体的,所述节流装置31包括但不限于膨胀阀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9和旋转式压缩机1之间还连接有储液器7。所述储液器7具有气液分离的作用,避免液态工质进入所述旋转式压缩机1内,即避免所述旋转式压缩机1因液击而造成损坏。所述换热循环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工况的变化或对换热循环装置进行调整时,可将制冷剂回流到所述储液器7中,以稳定装置内制冷剂的循环量,使换热循环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电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包括转子;
以及压缩机构部,所述压缩机构部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包括:
具有压缩腔的气缸、在压缩腔内做偏心转动的活塞以及因活塞的偏心转动而作往复运动的滑片;
曲轴,所述曲轴包括曲轴本体和设于所述曲轴本体上的偏心轴组件,所述偏心轴组件至少包括沿所述曲轴本体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所述活塞套设于所述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外周,所述转子驱动连接所述曲轴本体,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驱动所述活塞偏心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部还包括主轴承和副轴承,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两侧,且密封所述压缩腔;所述曲轴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偏心轴背向第二偏心轴一侧的部分为主轴,所述曲轴本体位于所述第二偏心轴背向第一偏心轴一侧的部分为副轴,所述主轴承套设于所述主轴上,所述副轴承套设于所述副轴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本体内设有沿其轴向延伸设置的供油通道,所述主轴和副轴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供油通道连通的第一供油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之间的部分为中间轴,所述中间轴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供油通道连通的第二供油孔,所述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的外周面设有贯通自身两侧端面的供油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压缩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主轴承背向所述气缸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压缩腔的主排气孔,所述副轴承背向所述气缸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压缩腔的副排气孔,所述气缸还具有贯通自身两侧端面的气体通道,所述副排气孔连通所述气体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承和副轴承背向所述气缸的一端均设有连通所述气体通道的连通孔,所述压缩机构部还包括主消音器和副消音器,所述主消音器罩设于所述主轴承背向所述气缸的一端,所述副消音器罩设于所述副轴承背向所述气缸的一端;所述主消音器上设有连通所述主排气孔和连通孔的消音器排气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部还包括用于储放润滑油的供油筒,所述供油筒连接所述副轴且连通所述供油通道。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的端部设有至少一块平衡块,所述平衡块用于抵消所述第一偏心轴、第二偏心轴和所述活塞偏心旋转产生的偏心载荷。
10.一种换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连通形成换热回路的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
CN202310060348.9A 2023-01-13 2023-01-13 旋转式压缩机和换热循环装置 Pending CN1159495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60348.9A CN115949586A (zh) 2023-01-13 2023-01-13 旋转式压缩机和换热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60348.9A CN115949586A (zh) 2023-01-13 2023-01-13 旋转式压缩机和换热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9586A true CN115949586A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85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60348.9A Pending CN115949586A (zh) 2023-01-13 2023-01-13 旋转式压缩机和换热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4958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70000342B1 (ko) 횡형 다실린더 로타리 압축기
CA2440968C (en) Horizontal two stage rotary compressor
WO2005103496A1 (ja) 回転式流体機械
KR20110064663A (ko) 스크롤 압축기 및 이를 적용한 냉동기기
JPH07145785A (ja) トロコイド型冷媒圧縮機
CN110617220B (zh)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用卧式双缸增焓旋转压缩机及工作方法
CN115217760B (zh) 一种低压腔旋转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3838901U (zh) 旋转压缩机和制冷循环系统
JP3736063B2 (ja) ローリングピストン型ロータリ圧縮機
CN115949586A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换热循环装置
CN116357546A (zh) 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JP3972548B2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CN218971420U (zh) 活塞及低背压摇摆式压缩机
CN217761236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5058154U (zh) 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WO2022004028A1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17055590U (zh) 压缩结构、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JP2003065236A (ja)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CN219529308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1608913B (zh) 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WO2022004027A1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18062670U (zh) 泵体组件及压缩机
CN219911067U (zh) 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WO2023139829A1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CN118242274A (zh) 活塞及低背压摇摆式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