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5004U - 木工钻头排屑结构 - Google Patents
木工钻头排屑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05004U CN219505004U CN202223470997.6U CN202223470997U CN219505004U CN 219505004 U CN219505004 U CN 219505004U CN 202223470997 U CN202223470997 U CN 202223470997U CN 219505004 U CN219505004 U CN 2195050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surface
- annular groove
- drill
- woodworking drill
- leading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Drill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木工钻头排屑结构,是在一个本体的一端延伸一段插入部,另一端是一个切削段具备一根前导段。所述切削段依圆周方向形成一圈环沟,该环沟一边是所述本体的壁面,另一边被二个缺口隔成二个凸壁,所述凸壁的二侧各有一个引导面,各该引导面是倾斜的,其二端分别连到所述缺口。所述的引导面将木屑导入环沟,快速排出木工钻头的外界,相对提升钻孔效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工钻头的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排屑结构,适用于木工钻头进行钻孔作业的排屑功能。
背景技术
通常,欲在一个待加工物上产生一个孔,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一根钻头。所述钻头的种类繁多,想要在一面水泥墙钻孔,就要选用水泥钻头;若要在一个金属材料钻孔,则要使用金属钻头;倘若是木头材质的待加工物,以木工钻头来钻孔为宜。
而且,所述木工钻头的设计非常特别,其前端是尖锐的一个前导段,该前导段帮助所述木工钻头在待加工物定位孔洞的圆心,顺利执行钻孔作业。所述木工钻头的一种排屑沟槽设计,能将待加工物切削产生的木屑排出孔外。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木工钻头排屑结构,采用引导的手段,搭配环沟的设计,加快木工钻头排出木屑的速度,相对提升钻孔效能。
源于上述目的的达成,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木工钻头排屑结构,是在一个本体的一端延伸一段插入部,另一端是一个切削段并且具备一根前导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段依圆周方向形成一圈环沟,该环沟一边是所述本体的壁面,另一边被两个缺口隔成两个凸壁,所述凸壁的两侧各有一个引导面,各该引导面是倾斜的,该引导面的两端分别连到所述缺口。
所述的木工钻头排屑结构,其中,所述前导段的一端结合于两个该引导面的聚集处,另一端形成一个尖端。
所述的木工钻头排屑结构,其中,至少一道螺旋沟沿着螺旋方向从所述前导段的尖端至各该缺口。
所述的木工钻头排屑结构,其中,一个切刃形成于所述螺旋沟的二边之一。
所述的木工钻头排屑结构,其中,两个刃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引导面邻接该前导段的角落。
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引导面将刃部切割的木屑导入环沟,快速排出木工钻头的外界,相对提升钻孔效能。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浅显易懂,现列举一个或以上较佳的实施例,配合所附的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绘制本实用新型木工钻头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图1木工钻头的侧面的示意图。
图3是表现局部的木工钻头执行钻孔作业的排屑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木工钻头10;本体11;插入部12;切削段13;前导段14;环沟20;凸壁21;缺口22;刃部23;引导面24;尖端30;切刃31;螺旋沟32;待加工物40;屑41。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用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近似的结构或单元。可预知的是,所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的范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述的范例能够推演获得其他的实施例,或视需要更改、变化的构造,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以下描述中,方向用语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与「侧面」,只是参照附图的方向。方向用语的使用,是为了更好的、更清楚的描述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明示或暗示所述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备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故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的限制。
除非特定且明确的规范和限定,在以下描述中,「安装」、「相连」、「连接」或「设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连接、拆卸式连接、一体连接、机械连接、直接地相连、间接地相连或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接。对属于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凭借普通知识或经验能够理解上述术语在各个实施例,甚至于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在以下描述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木工钻头10较佳实施例,是在一个本体11的一端延伸一段插入部12,另一端形成一个切削段13,该切削段13结合一前导段14。
其中,所述插入部12为一种六角柱设计,该六角柱形成一圈圆弧槽,能结合一个譬如气动工具、电动工具或电钻等工具的驱动端(图未示)。
所述切削段13包括:一圈环沟20、二个缺口22、二个刃部23与二道排屑槽24。该环沟20依圆周方向形成所述本体11的一端,故该环沟20一边是所述本体11的壁面,另一边则是二个缺口22隔成二个凸壁21。每个凸壁21的二侧各有一个引导面24,其中的一引导面24朝向所述本体11,另个引导面24则连到所述前导段14。每个引导面24是倾斜的,其二端分别连到所述缺口22。
在本实施例,所述前导段14的一端形成一个尖端30,另一端结合于二该引导面24的聚集处。其中,至少一道螺旋沟32沿着螺旋方向从所述前导段14的尖端30至各该缺口22。另外,一个切刃31形成于所述螺旋沟32的二边之一。如此,所述切削段13的二个刃部23,分别形成于该引导面24邻接所述前导段14的角落。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导段14是不同金属材质的另一根钻头,所述钻头的根部结合该切削段13成为一体,使所述前导段14在二该刃部23的聚集处,亦在本实用新型的容许范围。
在图3中,以尖端30抵制一个木头材质的待加工物40,所述木工钻头10是转动的,使该切刃31钻入该待加工物40形成一个圆孔,充当后续切削作业定位用途的一个圆心。钻孔产生一些屑41。所述的屑41顺着螺旋沟32往上蔓延而伸出圆孔外,所述凸壁21外侧的引导面24导引所述的屑41往外界移动,所述凸壁21内侧的引导面24导引所述的屑41进入该环沟20,迅速离开所述待加工物40的圆孔,利于各该刃部23继续钻入所述的待加工物40。换言之,各该引导面24加快所述屑41的排出速度,相对提升所述木工钻头10的钻孔效能。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木工钻头排屑结构,是在一个本体的一端延伸一段插入部,另一端是一个切削段并且具备一根前导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段依圆周方向形成一圈环沟,该环沟一边是所述本体的壁面,另一边被两个缺口隔成两个凸壁,所述凸壁的两侧各有一个引导面,各该引导面是倾斜的,该引导面的两端分别连到所述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工钻头排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段的一端结合于两个该引导面的聚集处,另一端形成一个尖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工钻头排屑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道螺旋沟沿着螺旋方向从所述前导段的尖端至各该缺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工钻头排屑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切刃形成于所述螺旋沟的二边之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工钻头排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刃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引导面邻接该前导段的角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70997.6U CN219505004U (zh) | 2022-12-23 | 2022-12-23 | 木工钻头排屑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70997.6U CN219505004U (zh) | 2022-12-23 | 2022-12-23 | 木工钻头排屑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05004U true CN219505004U (zh) | 2023-08-11 |
Family
ID=87524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470997.6U Active CN219505004U (zh) | 2022-12-23 | 2022-12-23 | 木工钻头排屑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05004U (zh) |
-
2022
- 2022-12-23 CN CN202223470997.6U patent/CN21950500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71224B2 (en) | Drill bit and reamer | |
CN210025632U (zh) | 扁钻和无绳手持电动工具 | |
EP2871014A3 (en) | Method of boring pilot hole | |
CN105873735B (zh) | 钻头 | |
CN202137424U (zh) | 复合定位切削的螺旋刀具 | |
EP4101566A1 (en) | Spiral step twist drill bit | |
CN219505004U (zh) | 木工钻头排屑结构 | |
CN204818198U (zh) | 钻头 | |
JP2010253573A (ja) | 穴明け工具 | |
US20100247259A1 (en) | Drill bit | |
KR101032667B1 (ko) | 센터링용 드릴 | |
CN214488963U (zh) | 一种带断屑槽三刃钻尖的钻头 | |
CN212121807U (zh) | 一种高强度麻花钻 | |
CN202097441U (zh) | 一种复合切削的钻头刀头 | |
CN103706844A (zh) | 复合刃中心钻或复合刃锪钻 | |
CN210025633U (zh) | 无绳电动工具及其钻头 | |
CN219294227U (zh) | 扁钻 | |
KR20170030007A (ko) | 드릴 구조 | |
CN210233373U (zh) | 自进给的高强度平翼钻 | |
CN212793210U (zh) | 一种多级钻头的倒角钻 | |
CN219746431U (zh) | 一种台阶孔剑齿钻 | |
JP6447566B2 (ja) | 穴加工工具 | |
CN211164423U (zh) | 带槽圆锥螺头端刃正前角扁钻 | |
CN220679468U (zh) | 一种自定心钻头 | |
CN214602092U (zh) | 钻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