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8408U - 车载无线充电器降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载无线充电器降温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78408U CN219478408U CN202320160877.1U CN202320160877U CN219478408U CN 219478408 U CN219478408 U CN 219478408U CN 202320160877 U CN202320160877 U CN 202320160877U CN 219478408 U CN219478408 U CN 2194784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temperature
- proportional valve
- wireless charger
- vehicle cont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降温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池水壶、电池水泵、电池冷却器、第一比例阀、第二比例阀、车载无线充电器、电池包、电池加热器以及冷却液管道;其中,电池水壶经由冷却液管道与电池水泵相连接;电池水泵经由冷却液管道与电池冷却器相连接;电池冷却器经由冷却液管道与电池加热器相连接;电池冷却器还经由冷却液管道依次通过第一比例阀、车载无线充电器以及第二比例阀与电池加热器相连接;电池加热器经由冷却液管道与电池包相连接,电池包经由冷却液管道与电池水泵相连接。本申请能够实现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快速降温,提高充电效率,保护移动终端设备的性能,提高用户体验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辅助功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车内人员在用车过程中,有对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需求,因此,车内设置有车载无线充电器。但是,车载无线充电器长时间使用会大量产热,导致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性能下降,也会影响移动终端的充电效率。
目前,通常是利用车载空调或车载无线充电器上安装的风扇来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散热。在车载无线充电器上加装风扇,虽然可以有效降低移动终端和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温度,保障充电效率,但是,也带来了噪音问题,风扇高转速下会产生人耳能够明显听到的噪音,影响驾乘体验。车载空调通过开启空调制冷降低车载无线充电器充电时的充电温度,也会同时降低车内环境温度,在冬季或低温环境下,会较大的影响车内人员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降温系统,以解决通过风扇为车载无线充电器降温造成的噪音问题,以及通过车载空调为车载无线充电器降温造成的车内环境温度不舒适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降温系统,包括:
电池水壶、电池水泵、电池冷却器、第一比例阀、第二比例阀、车载无线充电器、电池包、电池加热器以及冷却液管道;
其中,所述电池水壶经由所述冷却液管道与所述电池水泵相连接;所述电池水泵经由所述冷却液管道与所述电池冷却器相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器经由所述冷却液管道与所述电池加热器相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器还经由所述冷却液管道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比例阀、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以及所述第二比例阀与所述电池加热器相连接;所述电池加热器经由所述冷却液管道与所述电池包相连接,所述电池包经由所述冷却液管道与所述电池水泵相连接。
可选的,该系统还包括:整车控制器以及CAN总线;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内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实时温度,并将所述实时温度通过所述CAN总线传输给所述整车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周期性接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发送的实时温度,根据所述实时温度以及预设温度开度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比例阀对应的第一预设开度,控制所述第一比例阀按照所述第一预设开度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二比例阀处于开启状态。
可选的,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周期性接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发送的实时温度,在所述实时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比例阀按照第二预设开度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二比例阀处于开启状态。
可选的,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实时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比例阀以及所述第二比例阀处于关闭状态。
可选的,该系统还包括:整车控制器;
其中,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用于在检测未向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时,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停止充电信号;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停止充电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比例阀和所述第二比例阀处于关闭状态。
可选的,该系统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池包与所述电池加热器之间的冷却液管道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的进液温度;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池包与所述电池水泵之间的冷却液管道处,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的出液温度。
可选的,该系统还包括:整车控制器;
其中,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进液温度、所述电池包的目标温度以及所述电池包的当前温度,通过PID调节所述电池加热器的参数以及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参数。
可选的,该系统还包括:整车控制器;
其中,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出液温度以及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温度,通过PID调节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参数。
可选的,所述电池水壶用于存储冷却液,所述冷却液用于在所述冷却液管道内流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降温系统,通过电池水壶、电池水泵、电池冷却器、第一比例阀、第二比例阀、车载无线充电器、电池包、电池加热器以及冷却液管道,利用冷却液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降温,通过在原有的电池包冷却循环的基础上设置一个单独的冷却循环,使车载无线充电器快速降温,提高充电效率,保护移动终端设备的性能,减小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降温时的噪音,提高驾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电池水壶;2-电池水泵;3-电池冷却器;4-第一比例阀;5-第二比例阀;6-车载无线充电器;7-电池包;8-电池加热器;9-冷却液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诚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降温系统,在使用冷却液为车辆的电池包进行温度调节的同时,为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冷却降温。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车载无线充电器降温系统具体包括:电池水壶1、电池水泵2、电池冷却器3、第一比例阀4、第二比例阀5、车载无线充电器6、电池包7、电池加热器8以及冷却液管道9。
其中,电池水壶1经由冷却液管道9与电池水泵2相连接;电池水泵2经由冷却液管道9与电池冷却器3相连接;电池冷却器3经由冷却液管道9与电池加热器8相连接;电池冷却器3还经由冷却液管道9依次通过第一比例阀4、车载无线充电器6以及第二比例阀5与电池加热器8相连接;电池加热器8经由冷却液管道9与电池包7相连接,电池包7经由冷却液管道9与电池水泵2相连接。
其中,电池水壶1用于存储冷却液,是冷却液储存装置。冷却液管道9为冷却液流动提供空间,以使冷却液在冷却液管道9内流动。电池水泵2用于为冷却液提供流动的动力。电池冷却器3用于为冷却液管道9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以使冷却液流经车载无线充电器6时,能够对车载无线充电器6进行降温处理。第一比例阀4可以用于控制冷却液是否向车载无线充电器6流动的比例阀,第一比例阀4开启,冷却液可以流经车载无线充电器6,以为其降温。第二比例阀5可以用于使流经车载无线充电器6的冷却液流回电池包7所在的温度调节线路中,第二比例阀5开启,冷却液可以流向电池加热器8。车载无线充电器6可以是电动汽车上安装的为移动终端(如:手机等)进行无线充电的模块或设备。电池包7可以是电动汽车上的动力电池。电池加热器8用于为冷却液管道9内的冷却液进行升温,以在电池包7需要加热时提供温度适宜的冷却液。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比例阀4开启,第二比例阀5关闭,则冷却液可以停滞在第一比例阀4和第二比例阀5之间的冷却液管道9中,为车载无线充电器6降温;若第一比例阀4关闭,第二比例阀5关闭,且第一比例阀4和第二比例阀5之间的冷却液管道9内存在冷却液,则可以通过这些冷却液对车载无线充电器6进行有限的降温处理;若第一比例阀4关闭,第二比例阀5关闭,且第一比例阀4和第二比例阀5之间的冷却液管道9内不存在冷却液,则可以表明当前并未对车载无线充电器6进行降温处理;若第一比例阀4关闭,第二比例阀5开启,则可以令第一比例阀4与第二比例阀5之间的冷却液管道9内的冷却液流回电池包7所在的温度调节线路中;若第一比例阀4开启,第二比例阀5开启,则可以通过第一比例阀4和第二比例阀5之间的冷却液管道9内的冷却的流动,为车载无线充电器6降温。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为了实时监控车载无线充电器6的温度,车载无线充电器6降温系统还包括:整车控制器以及CAN总线;车载无线充电器6内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
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车载无线充电器6的实时温度,并将实时温度通过CAN总线传输给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可以是核心控制器,用于后续控制第一比例阀4和第二比例阀5的开启和关闭。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用于进行信号传输。
具体的,可以通过车载无线充电器6内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车载无线充电器6的实时温度,并且,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将采集到的实时温度通过CAN总线传输给整车控制器,以使整车控制器能够根据车载无线充电器6的实时温度对第一比例阀4和第二比例阀5的开启关闭进行决策。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整车控制器可以对第一比例阀4和第二比例阀5进行决策,以对车载无线充电器6进行降温处理。
可选的,整车控制器用于周期性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发送的实时温度,根据实时温度以及预设温度开度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比例阀4对应的第一预设开度,控制第一比例阀4按照第一预设开度开启,并控制第二比例阀5处于开启状态。
其中,预设温度开度对应关系可以是预先设定的温度与开度的对应关系,例如:温度A1-温度A2对应开度K1,温度A2-温度A3对应开度K2等,还可以是函数关系,模型关系等,即根据预设温度开度对应关系可以确定与温度对应的开度。第一预设开度可以是根据预设温度开度对应关系确定出的与实时温度对应的开度。
具体的,整车控制器可以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发送的实时温度,并通过预设温度开度对应关系确定与实时温度对应的开度,将该开度作为与第一比例阀4对应的第一预设开度。进而,可以向第一比例阀4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比例阀4按照第一预设开度开启,并且,向第二比例阀5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二比例阀5处于开启状态,以使冷却液能够通过第一比例阀4流经车载无线充电器6,在流经第二比例阀5回到电池包7所在的温度调节线路中。
可选的,整车控制器还用于周期性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发送的实时温度,在实时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一比例阀4按照第二预设开度开启,并控制第二比例阀5处于开启状态。
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的用于触发第一比例阀4和第二比例阀5开启的温度值。第二预设开度可以是固定的开度,例如:80%、100%等。
具体的,整车控制器可以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发送的实时温度,并将实时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进行比较。若实时温度未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则说明车载无线充电器6不需要进行降温,无需开启第一比例阀4和第二比例阀5。若实时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则说明车载无线充电器6需要进行降温,因此,整车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比例阀4按照第二预设开度开启,并控制第二比例阀5处于开启状态。
可选的,整车控制器还用于在实时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一比例阀4以及第二比例阀5处于关闭状态。
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的用于触发第一比例阀4和第二比例阀5关闭的温度值。
具体的,在第一比例阀4和第二比例阀5开启后,整车控制器可以将接收到的实时温度与第二温度阈值进行比较。若实时温度不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则说明车载无线充电器6仍需要继续进行降温,保持第一比例阀4和第二比例阀5开启。若实时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则说明车载无线充电器6无需继续进行降温,因此,整车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比例阀4和第二比例阀5关闭。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若车载无线充电器6停止工作,也可以停止对车载无线充电器6的降温操作。
可选的,车载无线充电器6降温系统还包括:整车控制器。车载无线充电器6用于在检测未向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时,向整车控制器发送停止充电信号;整车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停止充电信号时,控制第一比例阀4和第二比例阀5处于关闭状态。
其中,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通过车载无线充电器6进行充电。停止充电信号可以是用于表征车载无线充电器6停止使用,即没有向移动终端输送电能的信号。
具体的,车载无线充电器6能够检测到当前是否向外输出电能,即是否向移动终端进行充电,因此,在车载无线充电器6用于在检测未向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时,车载无线充电器6可以向整车控制器发送停止充电信号,以使整车控制器能够进一步控制停止对车载无线充电器6的降温操作。整车控制器在接收到停止充电信号时,控制第一比例阀4和第二比例阀5处于关闭状态,以停止向车载无线充电器6周围的冷却液管道9输送冷却液,停止对车载无线充电器6降温。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在电池包7前后的冷却液管道9处安装温度传感器,以测量对电池包7进行温度调节前的冷却液温度以及对电池包7进行温度调节后的冷却液温度。
可选的,车载无线充电器6降温系统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
其中,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电池包7与电池加热器8之间的冷却液管道9处,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池包7的进液温度,即对电池包7进行温度调节之前的冷却液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电池包7与电池水泵2之间的冷却液管道9处,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池包7的出液温度,即对电池包7进行温度调节之后的冷却液温度。
可选的,车载无线充电器6降温系统还包括:整车控制器。其中,整车控制器用于根据进液温度、电池包7的目标温度以及电池包7的当前温度,通过PID调节电池加热器8的参数以及电池冷却器3的参数。
其中,目标温度可以是电池包7想要调节至的温度。当前温度可以是电池包7的实时温度。可以理解的是,若当前温度低于目标温度,则需要对电池包7进行升温调节,若当前温度高于目标温度,则需要对电池包7进行降温调节。
具体的,整车控制器可以在获取进液温度以及电池包7的当前温度后,以电池包7的目标温度为目标,通过PID(Proportion-Integration-Differentiation,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调节电池加热器8的参数以及电池冷却器3的参数。
可选的,车载无线充电器6降温系统还包括:整车控制器。其中,整车控制器用于根据出液温度以及车载无线充电器6的温度,通过PID调节电池冷却器3的参数。
具体的,整车控制器可以在获取出液温度以及车载无线充电器6的温度后,通过PID调节电池冷却器3的参数,以使车载无线充电器6进行降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无线充电器降温系统,通过电池水壶、电池水泵、电池冷却器、第一比例阀、第二比例阀、车载无线充电器、电池包、电池加热器以及冷却液管道,利用冷却液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降温,通过在原有的电池包冷却循环的基础上设置一个单独的冷却循环,使车载无线充电器快速降温,提高充电效率,保护移动终端设备的性能,减小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降温时的噪音,提高驾乘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用术语仅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非限制本申请范围。如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还需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水壶、电池水泵、电池冷却器、第一比例阀、第二比例阀、车载无线充电器、电池包、电池加热器以及冷却液管道;
其中,所述电池水壶经由所述冷却液管道与所述电池水泵相连接;所述电池水泵经由所述冷却液管道与所述电池冷却器相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器经由所述冷却液管道与所述电池加热器相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器还经由所述冷却液管道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比例阀、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以及所述第二比例阀与所述电池加热器相连接;所述电池加热器经由所述冷却液管道与所述电池包相连接,所述电池包经由所述冷却液管道与所述电池水泵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车控制器以及CAN总线;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内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实时温度,并将所述实时温度通过所述CAN总线传输给所述整车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周期性接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发送的实时温度,根据所述实时温度以及预设温度开度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比例阀对应的第一预设开度,控制所述第一比例阀按照所述第一预设开度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二比例阀处于开启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周期性接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发送的实时温度,在所述实时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比例阀按照第二预设开度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二比例阀处于开启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实时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比例阀以及所述第二比例阀处于关闭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车控制器;
其中,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用于在检测未向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时,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停止充电信号;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停止充电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比例阀和所述第二比例阀处于关闭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池包与所述电池加热器之间的冷却液管道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的进液温度;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池包与所述电池水泵之间的冷却液管道处,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的出液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车控制器;
其中,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进液温度、所述电池包的目标温度以及所述电池包的当前温度,通过PID调节所述电池加热器的参数以及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车控制器;
其中,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出液温度以及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温度,通过PID调节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水壶用于存储冷却液,所述冷却液用于在所述冷却液管道内流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60877.1U CN219478408U (zh) | 2023-02-02 | 2023-02-02 | 车载无线充电器降温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60877.1U CN219478408U (zh) | 2023-02-02 | 2023-02-02 | 车载无线充电器降温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78408U true CN219478408U (zh) | 2023-08-04 |
Family
ID=87433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60877.1U Active CN219478408U (zh) | 2023-02-02 | 2023-02-02 | 车载无线充电器降温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7840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82523A (zh) * | 2022-12-30 | 2023-03-14 | 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 |
-
2023
- 2023-02-02 CN CN202320160877.1U patent/CN21947840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82523A (zh) * | 2022-12-30 | 2023-03-14 | 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 |
CN115782523B (zh) * | 2022-12-30 | 2024-05-14 | 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20318B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液冷电池系统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 |
CN105552478B (zh) | 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及相应的控制系统 | |
CN207938756U (zh) | 电池包热管理模组 | |
CN104852103B (zh) | 一种用于调节动力电池温度的装置、方法及汽车 | |
CN219478408U (zh) | 车载无线充电器降温系统 | |
CN108987846B (zh) | 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的温控方法 | |
CN106602179A (zh) | 一种电池加热系统和电池加热控制方法 | |
CN209183615U (zh) | 一种车用液冷锂电池组 | |
CN109768347A (zh) | 一种基于双循环的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 |
CN204118213U (zh) | 一种用于调节动力电池温度的装置及汽车 | |
CN106992585A (zh) | 电动汽车充电宝 | |
CN107544324B (zh) | 电流互感器标定用大电流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9607877U (zh) | 一种基于双循环的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 |
CN108482056A (zh) | 一种远程启动充电中电动汽车空调的节能装置及方法 | |
WO2019062955A1 (zh) | 基于半导体的车载电池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 |
CN118970091A (zh) | 一种氢燃料电池的空气路的加热保温装置及方法 | |
CN211455881U (zh) | 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的温度控制装置 | |
CN208862131U (zh) | 一种无人测量平台的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 |
CN211507722U (zh) | 一种风冷与热管组合的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 | |
CN212296691U (zh) | 一种水冷静音发电机组低温启动智能控制装置 | |
CN109687055B (zh) | 电动车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及方法 | |
CN209552991U (zh) | 车辆、车载电池组件以及车载电池的保温系统 | |
CN209282356U (zh) | 一种小冷量电池冷却装置 | |
CN207879492U (zh) | 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 | |
CN208937522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温控板传热性能测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1218 Address after: 401133 No. 229, Fusheng Avenue,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Thalys Automobi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01135 No. 618 Liangjiang Avenue, Longxing Town,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Cel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