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1504U - 电池箱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箱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21504U CN219321504U CN202320266420.9U CN202320266420U CN219321504U CN 219321504 U CN219321504 U CN 219321504U CN 202320266420 U CN202320266420 U CN 202320266420U CN 219321504 U CN219321504 U CN 2193215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box
- box body
- battery
- box assembly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箱组件及车辆,所述电池箱组件包括:电池箱本体,所述电池箱本体为一体成型,所述电池箱本体限定出一侧敞开的电池安装腔;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所述电池箱本体相连且位于所述电池安装腔外,所述防护板与所述电池箱本体限定出缓冲吸能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组件,电池箱本体采用高抗拉强度板材一体化成形,增加具有缓冲吸能的防护板的条状铠甲防护板,保护后排乘客安全,而且在防护电池包的同时,具有轻量化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箱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都在重视环保,且对新能源行业有着良好的政策补贴,在这种背景下,不少汽车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电动化”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标签,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车型的发展势必导致汽车车身内部结构的革新。
目前,现有技术关于新能源汽车内部的电池箱结构主要存在一些问题:防护的电池箱结构,需在电池箱内部增加高强补板,起局部加强作用,高强补板仅能起到局部加强作用,导致该电池箱结构强度不均匀,易在薄弱部位发生变形,电池箱箱体结构由多部分拼接粘接或者焊接,长期容易断裂,而且电池箱与车身连接处结构简单,无缓冲吸能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箱组件,电池箱本体采用高抗拉强度板材一体化成形,增加具有缓冲吸能的防护板的条状铠甲防护板,保护后排乘客安全,而且在防护电池包的同时,具有轻量化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组件,包括:电池箱本体,所述电池箱本体为一体成型,所述电池箱本体限定出一侧敞开的电池安装腔;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所述电池箱本体相连且位于所述电池安装腔外,所述防护板与所述电池箱本体限定出缓冲吸能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组件,电池箱本体为一体成型,可以解决多个电池箱本体由多部分拼接连接时,连接处长期容易断裂的问题,且电池箱本体的外围设有防护板,防护板能加强电池箱本体自身的强度的同时,而且防护板与电池箱本体之间还设有缓冲吸能腔,保护后排乘客安全,而且具有轻量化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组件,所述电池箱本体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侧壁围绕所述底板设置且与所述底板限定出所述电池安装腔,所述侧壁包括相对分布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防护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且另一端绕过所述底板以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组件,所述防护板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用于与车辆地板总成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组件,所述防护板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防护板在所述电池箱本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组件,所述防护板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防护板到所述电池箱本体的两端的距离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组件,所述防护板具有“几”字形横截面,且所述防护板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间隔开连接于所述电池箱本体,所述顶板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且与所述电池箱本体间隔开以限定出所述缓冲吸能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组件,所述电池箱本体所使用的材料的抗拉强度为q,且满足:q>300MPa。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组件,所述电池箱本体的侧壁拔模角度为θ,且满足θ<15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组件,所述电池箱本体的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壁形成设有敞口的腔体,所述腔体从敞口的顶端到所述底板的深度为h,且满足h>200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箱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组件的电池箱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池箱组件100,
电池箱本体1,底板11,侧壁12,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电池安装腔13,防护板2,缓冲吸能腔21,连接翻边22,车辆地板总成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组件1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本体1采用高抗拉强度板材一体化成形,增加具有缓冲吸能的防护板2的条状铠甲防护板2,保护后排乘客安全,而且在防护电池包的同时,具有轻量化优点。
参照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组件100,包括:电池箱本体1和防护板2,电池箱本体1为一体成型,电池箱本体1限定出一侧敞开的电池安装腔13;防护板2与电池箱本体1相连且位于电池安装腔13外,防护板2与电池箱本体1限定出缓冲吸能腔21。
其中,将电池箱本体1设置成一体成型,可以避免设置成多个拼接块结构导致的拼接处长时间容易断裂问题,保证电池箱本体1具有结构整体性和可靠性,实际中,防护板2与电池箱本体1焊接且在电池安装腔13外部部分设置,即能达到轻便化,还能加强并支撑电池箱本体1,焊接又能保证整体性,防护板2与电池箱本体1限定出的缓冲吸能腔21能使得电池箱本体1的外部有了受到外力时具有缓冲的作用,从而保护后排乘客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箱本体1包括底板11和侧壁12,侧壁12围绕底板11设置且与底板11限定出电池安装腔13,侧壁12包括相对分布的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防护板2的一端与第一侧壁121相连且另一端绕过底板11以与第二侧壁122相连。
在实际中,防护板2在保证轻量化的同时可以是整体从第一侧壁121到底板11再到第二侧壁122围绕,还可以通过多个间隔开的多个防护板2在电池箱本体1的重要受力部位进行加强和防护;防护板2从第一侧壁121到底板11再到第二侧壁122,实现了将电池箱本体1的底板11和侧壁12都进行加强,使得电池箱本体1三个方位的强度和受力均匀,同时缓冲吸能腔21又有了一定的缓冲作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板2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翻边22,连接翻边22用于与车辆地板总成3相连。在实际中,防护板2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处在连接车辆地板总成3处具有弧形弯折形成连接翻边22,连接翻边22保证防护板2与车辆地板总成3连接的可靠性,同时保证缓冲力的受力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板2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防护板2在电池箱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分布,使得电池箱本体1的周向不同位置都有一定的受力支撑和缓冲力支撑,确保电池箱本体1的稳定性和对于外界作用力的缓冲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板2为两个,且两个防护板2到电池箱本体1的两端的距离相同。
上述方案中,当防护板2到电池箱本体1的两端的距离相等时,防护板2位于电池箱本体1的中间位置的两端,即从电池箱本体1中间位置的两侧进行固定,那么基本上能保证整个电池箱本体1的重心能够被防护板2进行固定和支撑,同时在电池箱本体1在中间位置的两侧有了受力缓冲和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板2具有“几”字形横截面,且防护板2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两个侧板间隔开连接于电池箱本体1,顶板连接于两个侧板之间且与电池箱本体1间隔开以限定出缓冲吸能腔21。
首先,防护板2设置成“几”字形横截面,保证防护板2在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处基本保持受力均匀,同时外力作用基本集中在电池箱本体1的底部,防护板2的顶板与电池箱本体1间隔开并限定出缓冲吸能腔21,使得电池箱本体1的底部有了缓冲。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箱本体1所使用的材料的抗拉强度为q,且满足:q>300MPa,抗拉强度大于300MPa,可以基本保证电池箱本体1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箱本体1的侧壁12的拔模角度为θ,且满足θ<15度,使得电池箱本体1的侧壁12具有小拔模角度大深度特点,可容纳更多电池包,提升续航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箱本体1的底板11和侧壁12形成设有敞口的腔体,腔体从敞口的顶端到底板11的深度为h,且满足h>200mm,确保电池箱本体1的容积大,能容纳较多的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箱组件100,电池箱本体1强度大且一体成型,无溢水风险,同时保证电池包及其防护板2轻量化的优点,而且电池箱本体1外部具有缓冲力,使得电池箱本体1不受外力作用而损坏,更好的保护电池包,同时优化了向车身上部的传力,提升了整车刚度以及NVH性能,减小了碰向座舱内的侵入量,保证乘坐人员的安全,同时提升了后排座椅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箱本体,所述电池箱本体为一体成型,所述电池箱本体限定出一侧敞开的电池安装腔;
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所述电池箱本体相连且位于所述电池安装腔外,所述防护板与所述电池箱本体限定出缓冲吸能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本体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侧壁围绕所述底板设置且与所述底板限定出所述电池安装腔,所述侧壁包括相对分布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防护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且另一端绕过所述底板以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用于与车辆地板总成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防护板在所述电池箱本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防护板到所述电池箱本体的两端的距离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具有“几”字形横截面,且所述防护板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间隔开连接于所述电池箱本体,所述顶板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且与所述电池箱本体间隔开以限定出所述缓冲吸能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本体所使用的材料的抗拉强度为q,且满足:q>300MP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本体的侧壁拔模角度为θ,且满足θ<15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本体的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壁形成设有敞口的腔体,所述腔体从敞口的顶端到所述底板的深度为h,且满足h>200mm。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箱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66420.9U CN219321504U (zh) | 2023-02-21 | 2023-02-21 | 电池箱组件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66420.9U CN219321504U (zh) | 2023-02-21 | 2023-02-21 | 电池箱组件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21504U true CN219321504U (zh) | 2023-07-07 |
Family
ID=87020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66420.9U Active CN219321504U (zh) | 2023-02-21 | 2023-02-21 | 电池箱组件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21504U (zh) |
-
2023
- 2023-02-21 CN CN202320266420.9U patent/CN21932150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5938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a crushable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structure to the outer surface of a battery enclosure | |
CN210110876U (zh) | 电池下箱体及电池系统 | |
KR102751295B1 (ko) | 차량 플로어구조 | |
US8770638B2 (en) | Bumper beam assembly for vehicle | |
KR102552511B1 (ko) | 차량용 후방구조 | |
CN109941083B (zh) | 车辆用电池组保护结构及具备其的车辆 | |
US9821678B2 (en) | Battery enclosure having T-shaped guides on the outer surface for stiffeners and impact absorbing elements | |
CN213413529U (zh) | 用于车辆的电池组件 | |
KR101565981B1 (ko) | 전기 자동차용 플로워 패널 조립체 | |
KR101565980B1 (ko) | 전기 자동차용 플로워 패널 조립체 | |
US20150015005A1 (en) | Hybrid bumper beam for vehic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bumper beam unit thereof | |
US20160233467A1 (en) | Impact Absorbing Elements Attached to the Outer Surface of a Battery Enclosure | |
CN110171376B (zh) | 前机舱碰撞吸能结构 | |
CN115243912B (zh) | 电池组车载构造 | |
EP4257457A1 (en) | Electric vehicle body | |
CN219321504U (zh) | 电池箱组件及车辆 | |
KR102409895B1 (ko) | 배터리 케이스와 이의 제조방법 | |
KR102299497B1 (ko) | 차량용 하중분산구조 | |
KR102586066B1 (ko) |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케이스 | |
CN115923935A (zh) | 下车体结构及汽车 | |
CN215451628U (zh) | 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 |
CN117580723A (zh) | 车辆用电池包的支承装置以及电动卡车 | |
KR20240033724A (ko) | 차량용 배터리 케이스 | |
CN221519794U (zh) | 车辆的车身结构及车辆 | |
KR102646317B1 (ko) | 전기 자동차용 배터리 보호구조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