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38607U - 连续上料装置及视觉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续上料装置及视觉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38607U CN219238607U CN202320057763.4U CN202320057763U CN219238607U CN 219238607 U CN219238607 U CN 219238607U CN 202320057763 U CN202320057763 U CN 202320057763U CN 219238607 U CN219238607 U CN 2192386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ion
- feeding
- tray
- blanking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79 visual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51 Alloy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05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Stack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上料装置及视觉检测设备。连续上料装置包括机架、输送组件、上料筐、下料筐、多个拖料组件、上料组件、取样组件及下料组件。输送组件被配置为能够带动料盘依次经过上料工位、取样工位及第一下料工位。托料组件被构造为能够将托料部伸入至存料空间内,并使托料部能够从最底层料盘的底部移动至次底层料盘的底部。上料组件被配置为能够在托料部移动至次底层料盘底部时将最底层料盘由存料空间转运至上料工位。取样组件被配置为能够将料盘上的待检测产品由取样工位转移至第二下料工位。下料组件被配置为能够将空料盘由第一下料工位顶起至存料空间内。上述连续上料装置兼顾有较高的上料效率及较低的上料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上料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续上料装置及视觉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视觉检测领域中,对于一些小且精密的元器件的检测,为了方便且可靠地转运,通常需要借助料盘,可一次性转运多个待检测产品。目前,在小且精密的元器件检测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将装满待检测产品的料盘搬运至检测设备的取样位置,之后再根据待检测产品的检测要求,直接利用检测设备中的检测装置对料盘上的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或者利用检测设备中的取样装置将待检测产品从料盘中取出至检测工位,再对待检测产品进行视觉检测,之后操作人员再将空的料盘或者检测后的料盘手动搬出。因此,针对小且精密的元器件检测,传统的上下料方式费时费力,大大影响了小且精密的元器件的大批量检测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小且精密元件器大批量检测效率的连续上料装置及视觉检测设备。
一种连续上料装置,包括:
机架,沿第一方向依次设有上料工位、取样工位及第一下料工位;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第二下料工位;所述第二下料工位位于所述取样工位的侧方;
输送组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被配置为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带动料盘依次经过所述上料工位、所述取样工位及所述第一下料工位;
上料筐,设于所述上料工位的正上方,并具有上下两端开口且能够层叠放置多个料盘的存料空间;
下料筐,设于所述第一下料工位的正上方,并具有上下两端开口且能够层叠放置多个料盘的放置空间;
多个托料组件,沿所述存料空间的周向间隔安装在所述上料筐上;每个所述托料组件具有托料部;每个所述托料组件被构造为能够将所述托料部伸入至所述存料空间内,并使所述托料部能够从最底层料盘的底部移动至次底层料盘的底部;
上料组件,设于所述上料工位处,并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托料部移动至次底层料盘底部时将最底层料盘由所述存料空间转运至所述上料工位;
取样组件,安装于所述取样工位处,并被配置为能够将料盘上的待检测产品由所述取样工位转运至所述第二下料工位;
下料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下料工位处,并被配置为能够将空料盘由所述第一下料工位顶起至所述存料空间内。
一种视觉检测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连续上料装置。
上述连续上料装置,使用时,可以对装满待检测产品的多个料盘进行待检测产品的连续自动上料和取样后的多个空料盘的连续自动收集,工作人员只需要向上料筐内层叠放入装满待检测产品的多个料盘以及取出收集在下料筐内的多个层叠放置的空料盘即可,与传统方式中需要人工一个料盘一个料盘的上料以及对取样后的空料盘进行一个一个的手动收集相比,上述连续上料装置的设置,使得上料工作更为省时省力,人工投入大大减少,有效地提高了小且精密的待检测产品大批量检测时的上料效率以及降低了上料过程中的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连续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连续上料装置中上料筐、拖料组件及上料组件之间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连续上料装置中下料筐、下料组件之间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安装状态示意图中托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连续上料装置中拖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说明:100、连续上料装置;110、工作台;120、机架;121、上料工位;122、取样工位;123、第一下料工位;124、第二下料工位;130、输送组件;131、输送带;132、输送驱动件;133、挡料块;140、上料筐;141、存料空间;142、第一支架;143、第一固定底板;144、第一挡板;150、下料筐;151、放置空间;152、第二支架;153、第二固定底板;154、第二挡板;155、托底结构;1551、固定座;15511、避位安装槽;1552、托底块;15521、托底端;15522、转动端;1553、弹性件;160、托料组件;161、安装板;162、第一托料驱动件;163、升降座;164、第二托料驱动件;165、托料件;170、上料组件;171、上料结构;1711、支撑底板;1712、上料顶杆;172、上料驱动件;180、取样组件;181、送料机构;182、取料机械手;190、下料组件;191、下料结构;1911、连接底板;1912、下料顶杆;192、下料驱动件;20、第一方向;30、第二方向;40、第三方向;50、料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当一元件被指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其能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亦可存在中间元件。亦可以理解的是,当元件被指为在两个元件“之间”时,其可为两个元件之间的唯一一个,或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元件。
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以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上料装置及视觉检测设备。其中,视觉检测设备包括上述连续上料装置。而连续上料装置主要用于将小且精密的待检测产品自动且连续地上料至视觉检测设备中,以方便视觉检测设备对这些待检测产品进行视觉检测。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连续上料装置还可以应用在其他方式的检测设备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续上料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附图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结构。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连续上料装置100包括机架120、输送组件130、上料筐140、下料筐150、多个托料组件160、上料组件170、取样组件180及下料组件190。
上述连续上料装置100还包括工作台110。机架120、输送组件130、上料筐140、下料筐150、多个托料组件160、上料组件170、取样组件180及下料组件190均安装在工作台110上。工作台110主要起固定及支撑作用。一般情况下,工作台110由不锈钢、合金钢、硬质塑料等强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以使工作台110具有较大的承载力。
机架120沿第一方向20依次设有上料工位121、取样工位122及第一下料工位123。机架120上还设有第二下料工位124。第二下料工位124位于取样工位122的侧方。其中,取样工位122与第二下料工位124之间的间隔方向与第一方向20交叉设置。此处的交叉设置,是指取样工位122与第二下料工位124之间的间隔方向与第一方向20之间的夹角为非0度、非180度的角度。其中,机架120可以单个的框架结构构成,也可以为由多个框架结构接触或间隔设置组成。当机架120为由多个框架结构组成时,这些框架结构可以为独立设置的支撑结构,也可以分别是输送组件130、取样组件180等中的支撑结构。
输送组件130安装在机架120上,并被配置为能够沿第一方向20带动料盘50依次经过上料工位121、取样工位122及第一下料工位123。其中,料盘50上具有多个物料槽;每个物料槽中可以放置一个待检测产品。而输送组件130可以为皮带输送机构,也可以为由多个驱动滚筒组成的输送机构,更可以为其他结构的输送机构,只要能够将带动料盘50依次经过上料工位121、取样工位122及第一下料工位123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2,上料筐140设于上料工位121的正上方,并具有上下两端开口且能够层叠放置多个料盘50的存料空间141。下料筐150设于下料工位的正上方,并具有上下两端开口且能够层叠放置多个料盘50的放置空间151。其中,上料筐140及下料筐150均可以为壳体结构,也可以为框架结构。
多个托料组件160沿存料空间141的周向间隔安装在上料筐140上。每个托料组件160具有托料部(图未标)。每个托料组件160被构造为能够将托料部伸入至存料空间141内,并使托料部能够从最底层料盘50的底部移动至次底层料盘50的底部。其中,托料部主要用于托住存放空间内装满待检测产品的料盘50,以防止料盘50从存料空间141内掉出。
上料组件170设于上料工位121处,并被配置为能够在托料部移动至次底层料盘50底部时将最底层料盘50由存料空间141转运至上料工位121。其中,上料组件170可以为由气缸、油缸等驱动的伸缩结构,也可以为由电机等驱动的升降结构。
取样组件180安装于取样工位122处,并被配置为能够将料盘50上的待检测产品由取样工位122转运至第二下料工位124。其中,取样组件180可以为带抓取结构的机械手结构,也可以为带吸附结构的机械手结构,更可以为能够将料盘50上的待检测产品粘起,并能够利用吹气结构将粘附的待检测产品吹落至第二下料工位124处的结构,当然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够将料盘50上的待检测产品从取样工位122处转运至第二下料工位124处即可。
下料组件190设于第一下料工位123处,并被配置为能够将空料盘50由第一下料工位123顶起至存料空间141内。其中,下料组件190与上料组件170的结构相同。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对上述连续上料装置100的工作过程进行简单描述:
(1)工作人员将装满待检测产品的多个料盘50层叠放入存料空间141内;
(2)启动连续上料装置100,输送组件130运行;
(3)上料组件170运行,并伸入至存料空间141内托住最底层的料盘50;
(4)多个托料组件160运行,以将托料部从最底层料盘50的底部移动至次底层底盘的底部,以托住次底层底盘及以上的所有料盘50;
(5)上料组件170将最底层料盘50托住向下移动,直至将该料盘50移动至取样工位122处;
(6)输送组件130将取样工位122处的料盘50带动至取样工位122处;
(7)取样组件180运行,以将料盘50内的待检测产品依次转运至第二下料工位124处,以方便后续对这些待检测产品进行视觉检测;
(8)取样完成后,输送组件130将空的料盘50从取样工位122带动至第一下料工位123处;
(9)下料组件190运行,以将第一下料工位123处的空料盘50顶起至放置空间151内,实现空料盘50的收集。以此类推,直至完成所有待检测产品的上料工作以及取样后空的料盘50的收集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当连续上料装置100执行上述步骤中后面的步骤时,前面的步骤可同时进行,以保证上料的连续性。若待检测产品的数量很多,且不能一次性将所有装满待检测产品的料盘50都放入存料空间141时,可在上述连续上料装置100运行过程中根据存料空间141内料盘50的数量随时进行增添,同样,当放置空间151内收集了很多的空料盘50时,工作人员也可随时进行空料盘50的取出,无需停机。
因此,上述连续上料装置100可以对装满待检测产品的多个料盘50进行待检测产品的自动且连续上料以及取样后的多个孔料盘50的连续且自动收集,工作人员只需要向上料筐140内层叠放入装满待检测产品的多个料盘50以及取出收集在下料筐150内的多个层叠放置的空料盘50即可。与传统方式中需要人工一个料盘50一个料盘50的上料以及对取样后的空料盘50进行一个一个的手动收集相比,上述连续上料装置100可提高装满待检测产品料盘50的上料速度以及取样后空料盘50的收集速度,同时还减少了人工投入,使得待检测产品的上料工作更为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小且精密的待检测产品的上料效率,降低了待检测产品上料过程中的人工成本。
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组件130包括可滑动地覆设于机架120上的输送带131及与输送带131传动连接的输送驱动件132。输送带131沿第一方向20延伸。输送驱动件132用于驱动输送带131沿第一方向20依次经过上料工位121、取样工位122及第一下料工位123。
如此,上料组件170工作时,将存料空间141内的料盘50托运至取样工位122处的输送带131上,并利用输送带131带动料盘50沿第一方向20朝第一下料工位123的方向移动,实现料盘50在上料工位121、取样工位122及第一下料工位123处的转运。
其中,每个输送组件130中可以只包括一个输送带131,也可以包括多个沿与第一方向20垂直的第三方向40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输送带131。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带131上沿第一方向20间隔设置有多个挡料块133。任意相邻两个挡料块133之间能够放置一个料盘50。当输送带131带动料盘50沿第一方向20移动时,挡料块133可对料盘50起阻挡作用,以避免料盘50在惯性作用下发生向前滑移的情况,以保证料盘50在第一方向20上的移动精度,提高了连续上料装置100的运行精度,从而有利于上料可靠性的提高。
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连续上料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检测传感器(图未示)、第二检测传感器(图未示)及控制组件(图未示)。第一检测传感器及第二检测传感器均与控制组件通信连接。
第一检测传感器设于上料工位121与取样工位122之间,并用于检测挡料块133并产生第一反馈信号。第二检测传感器设于第一下料工位123,并用于检测挡料块133并产生第二反馈信号,以及检测空料盘50并产生第三反馈信号。其中,第一检测传感器及第二检测传感器可以为光纤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只要能够检测到对应位置是否有挡料块133或者空料盘50即可。
控制组件分别与托料组件160、上料组件170、取样组件180及下料组件190电性连接,并用于在接收到第一反馈信号时控制托料组件160及上料组件170运行,在接收到第二反馈信号时控制取样组件180运行,以及在接收到第三反馈信号时控制下料组件190运行。
如此,当第一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挡料块133时,控制组件控制上料组件170和多个托料组件160同时运行,以将存料空间141内最底层的料盘50托转至取样工位122处的输送带131上;当第二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挡料块133时,就说明料盘50已移动至取样工位122,此时取样组件180运行,以将料盘50上的待检测产品转运至第二下料工位124处;当第二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空的料盘50时,就说明空的料盘50已移动至第一取样工位122处,此时下料组件190运行,以将空料盘50从输送带131上顶起至放置空间151内。因此,上述第一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传感器及控制组件的设置,使得连续上料装置100实现自动化控制,更进一步提高了上料效率以及上料的可靠性。
具体地,第一检测传感器安装在上料筐140朝向取样工位122一侧的外部,当第一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挡料块133时,上料组件170从存料空间141内转出的料盘50能够与该挡料块133接触,进一步降低料盘50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滑动的概率。
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筐140包括第一支架142、具有出料口(图未标)的第一固定底板143及多个第一挡板144。第一支架142设于上料工位121处。第一固定底板143固定在第一支架142上,并位于上料工位121的正上方。多个第一挡板144沿出料口的周向间隔固定在第一固定底板143背离上料工位121的一侧。多个第一挡板144与第一固定底板143之间围设形成存料空间141。
下料筐150包括第二支架152、具有进料口(图未标)的第二固定底板153及多个第二挡板154。第二支架152设于第一下料工位123处。第二固定底板153固定在第二支架152上,并位于第二下料工位124的正上方。多个第二挡板154沿出料口的周向间隔设置在第二固定底板153背离上料工位121的一侧。多个第二挡板154与第二固定底板153围设形成放置空间151。
如此,上料筐140及下料筐150均为框架结构,在保证能够存放料盘50的同时,有利于连续上料装置100的轻量化,而且还方便托料组件160、上料组件170及下料组件190的运行。
其中,第一挡板144、第二挡板154可以为长条形的平板结构,也可以为长条形的角钢结构。当第一挡板144及第二挡板154为平板结构时,第一挡板144及第二挡板154的内壁可与料盘50的直边接触,当第一挡板144及第二挡板154为角钢结构时,第一挡板144及第二挡板154的内壁可与料盘50的转角接触。
请一并参阅图4,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料筐150还包括多个托底结构155。多个托底结构155沿进料口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托底结构155包括固定座1551、托底块1552及弹性件1553。固定座1551安装在第二固定底板153上,并与第二挡板154位于同一侧。固定座1551朝向放置空间151的一侧形成有避位安装槽15511。其中,避位安装槽15511的延伸方向和与第一方向20垂直的竖向一致。托底块1552具有相对的托底端15521及转动端15522。转动端15522与避位安装槽15511朝向上料工位121一端的内壁转动连接,使得托底端15521内缩于避位安装槽15511内或至少部分伸入至放置空间151内。弹性件1553被配置为使托底端15521具有向放置空间151中心转动的趋势。
其中,弹性件1553可以为安装在托底端15521和固定座1551之间的压缩弹簧、金属弹片等,也可以为安装在转动端15522与固定座1551之间的扭簧等。如此,当托料块至少部分伸入至放置空间151内时,可对放置空间151内的所有空料盘50进行托起支撑,防止空料盘50从放置空间151内掉出;在下料组件190将空料盘50从输送带131上顶起并进入放置空间151的过程中,料盘50的边缘向外挤压托地块,使得托底端15521向背离放置空间151中轴线的方向转动,以方便空料盘50进入放置空间151内;当该空料盘50完全进入放置空间151后,托底端15521在弹性件1553提供的弹性力作用下自动向放置空间151内转动,直至托底块1552至少部分伸入至放置空间151内并托住该空料盘50的底部。
具体地,托底块1552至少部分伸入至放置空间151内以对放置空间151内最底层的料盘50进行托起支撑时,托底块1552朝向放置空间151中轴线一侧的表面相对于竖直向下的方向倾斜向外设置,以方便料盘50更为顺畅地进入放置空间151内。其中,竖直向下的方向是指与第一方向20垂直,并与放置空间151的中轴线平行且朝向输送带131的方向。
请一并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托料组件160包括安装板161、第一托料驱动件162、升降座163、第二托料驱动件164及作为托料部的托料件165。安装板161安装在上料筐140上。第一托料驱动件162的固定端安装在安装板161上。第一托料驱动件162的活动端与升降座163固定连接。第二托料驱动件164的固定端安装在升降座163的底部。第二托料驱动件164的活动端与托料件165固定连接。
第一托料驱动件162用于驱动升降座163沿与第一方向20垂直的第二方向30升降。第二托料驱动件164用于驱动托料件165沿朝向或背离存料空间141中心的方向移动。
如此,当上料组件170伸入放置空间151内并托住最底层料盘50的底部时,第二托料驱动件164驱动托料件165向外移动,直至退出最底层料盘50的底部,第二托料驱动件164驱动托料件165向上移动,直至托料件165与次底层料盘50及最底层料盘50之间的位置对齐,第二托料驱动件164再驱动托料件165向内移动,直至能够拖住次底层料盘50的底部,以方便上料组件170将最底层料盘50托转出放置空间151。当然,当最底层料盘50被托转出后,托料件165可在第二托料驱动件164的驱动下将次底层料盘50下移至原来最底层料盘50的位置。
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组件170包括上料结构171及上料驱动件172。上料结构171包括位于上料工位121正下方的支撑底板1711及多个间隔且竖向设置在支撑底板1711朝向上料工位121一侧的上料顶杆1712。上料驱动件172的活动端与支撑底板1711背离上料顶杆1712的一侧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支撑底板1711带动每个上料顶杆1712沿第二方向30升降,以将最底层料盘50从存料空间141内托运至取样工位122。
下料组件190包括下料结构191及下料驱动件192。下料结构191包括位于第一下料工位123正下方的连接底板1911及多个间隔且竖向设置在连接底板1911朝向取样工位122一侧的下料顶杆1912。下料驱动件192的活动端与连接底板1911背离下料顶杆1912的一侧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连接底板1911带动下料顶杆1912沿第二方向30升降,以将输送带131上的空料片顶入放置空间151内。
其中,上料驱动件172及下料驱动件192均可以为电动气缸、液压油缸等,只要能够分别驱动上料结构171及下料结构191沿第二方向30升降即可。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上料驱动件172及下料驱动件192均为多杆气缸,以提高料盘50上料以及下料过程的稳定性。
将上料结构171设置为支撑底板1711及多个上料顶板,将下料结构191设置为连接底板1911及多个下料顶杆1912,不但降低了上料组件170及下料组件190运行时与机架120、输送组件130等发生干涉的概率,而且还减轻了上料结构171及下料结构191的重量,有利于连续上料装置100的轻量化。
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取样组件180包括送料机构181及取料机械手182。送料机构181安装在机架120上,并位于输送组件130的侧方。第二下料工位124位于送料机构181的输入端。取料机械手182能够将料盘50上的待检测产品由取样工位122吸取至第二下料工位124。如此,取料机械手182具有能够形成真空负压的吸头,以方便吸取待检测产品。在待检测产品的上料过程中,取料机械手182将取样工位122处料盘50上的待检测产品吸取至送料机构181上的第二下料工位124,之后再利用送料机构181将第二下料工位124处的待检测产品依次输送至视觉检测设备的检测装置处,以方便对待检测产品进行视觉检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续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沿第一方向依次设有上料工位、取样工位及第一下料工位;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第二下料工位;所述第二下料工位位于所述取样工位的侧方;
输送组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被配置为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带动料盘依次经过所述上料工位、所述取样工位及所述第一下料工位;
上料筐,设于所述上料工位的正上方,并具有上下两端开口且能够层叠放置多个料盘的存料空间;
下料筐,设于所述第一下料工位的正上方,并具有上下两端开口且能够层叠放置多个料盘的放置空间;
多个托料组件,沿所述存料空间的周向间隔安装在所述上料筐上;每个所述托料组件具有托料部;每个所述托料组件被构造为能够将所述托料部伸入至所述存料空间内,并使所述托料部能够从最底层料盘的底部移动至次底层料盘的底部;
上料组件,设于所述上料工位处,并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托料部移动至次底层料盘底部时将最底层料盘由所述存料空间转运至所述上料工位;
取样组件,安装于所述取样工位处,并被配置为能够将料盘上的待检测产品由所述取样工位转运至所述第二下料工位;
下料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下料工位处,并被配置为能够将空料盘由所述第一下料工位顶起至所述存料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可滑动地覆设于所述机架上的输送带及与所述输送带传动连接的输送驱动件;所述输送带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输送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经过所述上料工位、所述取样工位及所述第一下料工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上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挡料块;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挡料块之间能够放置一个料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传感器及控制组件;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及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组件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设于所述上料工位与所述取样工位之间,并用于检测所述挡料块并产生第一反馈信号;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下料工位,并用于检测所述挡料块并产生第二反馈信号,以及检测空料盘并产生第三反馈信号;
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托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所述取样组件及所述下料组件电性连接,并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时控制所述托料组件及所述上料组件运行,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反馈信号时控制所述取样组件运行,以及在接收到所述第三反馈信号时控制所述下料组件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筐包括第一支架、具有出料口的第一固定底板及多个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支架设于所述上料工位处;所述第一固定底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并位于所述上料工位的正上方;多个所述第一挡板沿所述出料口的周向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底板背离所述输送带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固定底板之间围设形成所述存料空间;
所述下料筐包括第二支架、具有进料口的第二固定底板及多个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支架设于所述第一下料工位处;所述第二固定底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下料工位的正上方;多个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出料口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底板背离所述输送带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二固定底板围设形成所述放置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筐还包括多个托底结构;多个所述托底结构沿所述进料口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托底结构包括固定座、托底块及弹性件;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二挡板位于同一侧;所述固定座朝向所述放置空间的一侧形成有避位安装槽;所述托底块具有相对的托底端及转动端;所述转动端与所述避位安装槽朝向所述输送带一端的内壁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托底端内缩于所述避位安装槽内或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放置空间内;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使所述托底端具有向所述放置空间中心转动的趋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料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一托料驱动件、升降座、第二托料驱动件及作为所述托料部的托料件;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上料筐上;所述第一托料驱动件的固定端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托料驱动件的活动端与所述升降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托料驱动件的固定端安装在所述升降座的底部;所述第二托料驱动件的活动端与所述托料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托料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座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升降;所述第二托料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托料件沿朝向或背离所述存料空间中心的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上料结构及上料驱动件;所述上料结构包括位于所述上料工位正下方的支撑底板及多个间隔且竖向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朝向所述上料工位一侧的上料顶杆;所述上料驱动件的活动端与所述支撑底板背离所述上料顶杆的一侧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底板带动每个所述上料顶杆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升降,以将最底层料盘从所述存料空间内托运至所述取样工位;
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下料结构及下料驱动件;所述下料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下料工位正下方的连接底板及多个间隔且竖向设置在所述连接底板朝向所述第一下料工位一侧的下料顶杆;所述下料驱动件的活动端与所述连接底板背离所述下料顶杆的一侧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底板带动所述下料顶杆沿所述第二方向升降,以将所述第一下料工位处的空料盘顶入所述放置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组件包括送料机构及取料机械手;所述送料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输送组件的侧方;所述第二下料工位位于所述送料机构的输入端;所述取料机械手能够将料盘上的待检测产品由所述取样工位吸取至所述第二下料工位。
10.一种视觉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连续上料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57763.4U CN219238607U (zh) | 2023-01-09 | 2023-01-09 | 连续上料装置及视觉检测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57763.4U CN219238607U (zh) | 2023-01-09 | 2023-01-09 | 连续上料装置及视觉检测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38607U true CN219238607U (zh) | 2023-06-23 |
Family
ID=86843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057763.4U Active CN219238607U (zh) | 2023-01-09 | 2023-01-09 | 连续上料装置及视觉检测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3860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883360A (zh) * | 2024-10-09 | 2024-11-01 | 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总站有限公司 | 一种泡沫塑料表观密度自动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
-
2023
- 2023-01-09 CN CN202320057763.4U patent/CN21923860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883360A (zh) * | 2024-10-09 | 2024-11-01 | 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总站有限公司 | 一种泡沫塑料表观密度自动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249674B (zh) | 一种工件移载装置 | |
CN205419029U (zh) | 智能供收料机 | |
CN111606021B (zh) | 一种上下料装置 | |
CN113816152A (zh) | 一种不间断供料器及mtf测试设备 | |
CN211217570U (zh) | 一种活塞检测机 | |
CN115367351A (zh) | 一种智能仓储及分拣贴标一体化设备 | |
CN115367353A (zh) | 一种物料盘储拣配智能一体化设备 | |
CN219238607U (zh) | 连续上料装置及视觉检测设备 | |
CN111921878B (zh) | 自动仓储扫码分类方法 | |
CN111921877B (zh) | 自动仓储扫码分类设备的扫码检测方法 | |
CN213678805U (zh) | 一种工件移载装置 | |
CN111921876B (zh) | 自动仓储扫码分类设备的扫码检测系统 | |
CN112850296A (zh) | 一种料盘周转装置及上下料设备 | |
CN216137831U (zh) | 一种上下料机构 | |
CN113443315A (zh) | 一种自动拣货平台 | |
CN115611008A (zh) |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7229431U (zh) | 一种测试串线机及测试系统 | |
CN216335291U (zh) | 一种料盘上下料机构 | |
CN116374642A (zh) | 一种抓取便捷的自动码垛收料机 | |
CN111921875B (zh) | 自动仓储扫码分类设备 | |
CN210116994U (zh) | 取料卸料装置 | |
CN115783394A (zh) | 一种摆盘码垛一体装置 | |
CN210794857U (zh) | 一种上料流水线 | |
CN210116995U (zh) | 卸料机构 | |
CN209536386U (zh) | 料盘自动上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