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176608U - 风扇 - Google Patents

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6608U
CN219176608U CN202320137421.3U CN202320137421U CN219176608U CN 219176608 U CN219176608 U CN 219176608U CN 202320137421 U CN202320137421 U CN 202320137421U CN 219176608 U CN219176608 U CN 219176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b
magnet
fan
ring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742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云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deshe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deshe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deshe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deshe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3742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6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6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6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扇,包括叶轮和用于驱动叶轮旋转的驱动组件,叶轮包括轮毂以及与轮毂连接的扇叶和轴承室,驱动组件包括定子和可相对定子旋转的转子,转子包括位于轮毂内的磁铁和位于磁铁与轮毂之间的导磁环,定子包括支撑轴,轴承室与支撑轴转动配合,轮毂、扇叶以及轴承室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并将磁铁和导磁环包覆于轮毂内。在通过注塑方式将轮毂、扇叶以及轴承室成型为一体时,同时将磁铁和导磁环包覆在轮毂内,可以省去叶轮的组装工序以及将转子装配至轮毂的工序,大大加快了生产效率,同时也能避免在组装过程中产生的人工误差,从而提升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是通过电驱动产生气流的装置,通常包括叶轮和驱动叶轮旋转的电机。叶轮包括轮毂和固定在轮毂上的扇叶,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转子与轮毂相对固定,以使得转子在旋转时能够带动扇叶和轮毂一起旋转,扇叶旋转时就能产生气流。
目前,电机的转子通常是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固定在轮毂上,利用连接件进行固定的方式,不仅操作繁琐,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在装配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人工误差,影响产品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风扇,以解决上述问题中至少其中之一。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风扇,包括叶轮和用于驱动所述叶轮旋转的驱动组件,所述叶轮包括轮毂以及与所述轮毂连接的扇叶和轴承室,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定子和可相对所述定子旋转的转子,所述转子包括位于所述轮毂内的磁铁和位于所述磁铁与所述轮毂之间的导磁环,所述定子包括支撑轴,所述轴承室与所述支撑轴转动配合,所述轮毂、所述扇叶以及所述轴承室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并将所述磁铁和所述导磁环包覆于所述轮毂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室为中空结构,所述轴承室的内壁的中部向内一体延伸形成台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毂包括顶壁和从所述顶壁外边缘一体延伸而成的环形侧壁,所述轴承室从所述顶壁沿所述轮毂轴向延伸并与所述侧壁同轴设置,所述扇叶从所述侧壁向外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毂的顶壁贯穿设有通孔以供所述支撑轴穿设,所述轴承室从所述轮毂的通孔边缘向远离所述顶壁的方向一体延伸,且所述轴承室的高度小于所述轮毂的侧壁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轮毂的轴向,所述导磁环靠近所述顶壁的末端超出所述磁铁的末端,所述导磁环的末端和所述轮毂其中之一设有凸块,其中之另一设有卡槽,所述凸块插入所述卡槽内以防止所述导磁环相对所述轮毂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磁环为圆筒形,所述轮毂的侧壁内侧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排布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避让槽,所述导磁环穿过所述避让槽并被固定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让槽沿所述轮毂的轴向未贯穿所述限位部,从而使得所述限位部在所述避让槽的末端形成轴向限位结构,以对所述导磁环进行轴向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包括沿所述轮毂的周向延伸的周向臂和沿所述轮毂的径向延伸的径向臂,所述避让槽位于所述径向臂和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之间,所述径向臂连接于所述周向臂和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之间,在所述轮毂的径向上,所述导磁环被固定于所述径向臂和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之间,在所述轮毂的轴向上,所述导磁环被固定于所述径向臂的两轴向端部之间或被固定于所述径向臂的轴向端部和所述轮毂的顶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铁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部之间,所述周向臂靠近所述导磁环的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磁铁的两端分别插入两相邻所述周向臂的所述限位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壁靠近所述顶壁的一端设凹槽,所述导磁环靠近所述顶壁的一端超出所述磁铁的末端并被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在通过注塑方式将轮毂、扇叶以及轴承室成型为一体时,同时将磁铁和导磁环包覆在轮毂内,可以省去叶轮的组装工序以及将转子装配至轮毂的工序,大大加快了生产效率,同时也能避免在组装过程中产生的人工误差,从而提升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风扇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风扇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风扇去掉转子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风扇去掉外框和扇叶时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所示风扇去掉外框和扇叶时的俯视图;
图7为图1中所示风扇去掉转子、外框以及扇叶时的剖视图。
图中:10、风扇;12、叶轮;13、转子;16、轮毂;18、扇叶;20、磁铁;22、导磁环;24、顶壁;26、侧壁;28、外框;30、卡槽;32、凸块;34、限位部;36、避让槽;37、限位结构;38、周向臂;40、径向臂;42、限位槽;43、凹槽;44、轴承室;46、台阶;4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顶部、底部……)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10,包括叶轮12和安装于叶轮12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定子(图未示)和可相对定子旋转的转子13,转子13相对叶轮12固定,以使得转子13在相对定子旋转时能带动叶轮12一起旋转,进而产生气流。
叶轮12包括轮毂16和固定于轮毂16外侧的扇叶18,轮毂16具有收容空间以收纳驱动组件。转子13包括磁铁20和导磁环22,磁铁20和导磁环22都位于轮毂16内且导磁环22位于轮毂16和导磁环22之间。导磁环22相对轮毂16固定,磁铁20相对导磁环22固定,使得导磁环22和磁铁20能够带动轮毂16旋转,轮毂16则带动扇叶18旋转,从而产生气流。
磁铁20相对导磁环22固定的具体方式不进行限定,例如,磁铁20和导磁环22可以通过包胶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磁铁20为永磁铁,导磁环22由能够传导磁场的导磁材料制成,例如,导磁环22可以由铁或铁合金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轮毂16和扇叶18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并将磁铁20和导磁环22包覆于轮毂16内,以使导磁环22和磁铁20相对轮毂16固定。例如,可以将已成型的磁铁20和导磁环22置于生产叶轮12的模具内,这样,叶轮12注塑成型后,就能将磁铁20和导磁环22包覆在轮毂16内。通过注塑方式成型叶轮12过程中,同时将磁铁20和导磁环22包覆在轮毂16内,既能省去叶轮12的组装工序,又能省去将转子13装配至轮毂16的工序,大大加快了生产效率,而且还能避免在组装过程中产生的人工误差,提升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轮毂16的具体形状不进行限定,在本实施例中,轮毂16包括顶壁24和从顶壁24外边缘一体延伸而成的侧壁26,侧壁26呈圆环形,并与顶壁24围合形成收容空间,导磁环22和磁铁20收容该收容空间内,扇叶18从侧壁26向外延伸。顶壁24和侧壁26一体成型,既能保证二者的连接强度,又能省去组装工序。
扇叶18的具体数量不进行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扇叶1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扇叶18沿侧壁26的周向均匀排布。具体地,扇叶18的数量为七个。
叶轮12还包括一外框28,外框28环绕在轮毂16外并与轮毂16相间隔,外框28与轮毂16同轴设置,即外框28的中心轴与轮毂16的中心轴重合,扇叶18连接在外框28和轮毂16之间。外框28与扇叶18和轮毂16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同时,省去叶轮12的组装工序。
本实施例中,导磁环22呈圆筒形,且导磁环22的外表面与侧壁26的内表面贴合,磁铁20与导磁环22的内表面贴合。
磁铁20的具体数量不进行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磁铁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磁铁20沿导磁环22的周向间隔均匀排布。
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轮毂16的轴向,导磁环22的高度大于磁铁20的高度,导磁环22靠近顶壁24的末端超出磁铁20靠近顶壁24的末端,导磁环22靠近顶壁24的末端设有卡槽30,轮毂16上对应设有凸块32,该凸块32插入卡槽30内,从而对导磁环22在轮毂16的周向上形成限位,防止导磁环22相对轮毂16相对旋转,使得导磁环22旋转时能带动轮毂16一起旋转。
凸块32和卡槽30的具体数量不进行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凸块32和卡槽30的数量都为多个,多个卡槽30沿导磁环22的周向间隔均匀排布并与多个凸块32分别一一对应。具体地,卡槽30和凸块32的数量都为八个。
在另一实施例中,导磁环靠近顶壁的末端设有凸块,轮毂上对应设有卡槽,凸块插入卡槽后,同样也能起到防止导磁环相对轮毂旋转的效果。
请参阅图5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磁环22为圆筒形,轮毂16的侧壁26的内侧设有多个沿侧壁26的周向间隔排布的限位部34,限位部34与侧壁26的内表面之间避让槽36,导磁环22穿过避让槽36并被固定于限位部34和侧壁26的内表面之间。通过在轮毂16的内侧设置多个限位部34,导磁环22被夹在多个限位部34和侧壁26之间,限位部34和侧壁26就能对导磁环22在径向上形成限位效果,以增强导磁环22的稳定性。
限位部34的具体数量不进行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34的数量为八个,八个限位部34沿侧壁26的周向间隔均匀排布。
较佳地,多个限位部34与轮毂16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保证连接强度,同时省去后续组装工序。
沿轮毂16的轴向,避让槽36没有贯穿限位部34,从而使得限位部34在避让槽36远离顶壁24的末端形成轴向限位结构37,以对导磁环22形成轴向限位效果,防止导磁环22从避让槽36远离顶壁24的一端脱落。导磁环22在周向上有凸块32和卡槽30对其进行限位,在径向和轴向上有限位部34对其进行限位,最终使得导磁环22在周向、径向以及轴向上都不能相对轮毂16运动,将导磁环22固定在轮毂16内。
每个限位部34都包括一周向臂38和一径向臂40,周向臂38沿轮毂16的周向延伸,径向臂40沿轮毂16的径向延伸,在轮毂16的径向上,避让槽36位于径向臂40和轮毂16的侧壁26的内表面之间,径向臂40连接于周向臂38和侧壁26的内表面之间。在轮毂16的径向上,导磁环22被固定于径向臂40和侧壁26的内表面之间,即被固定于避让槽36的两个径向槽壁之间。在轮毂16的轴向上,导磁环22被固定于径向臂40的两轴向端部之间或被固定于径向臂40远离顶壁24的轴向端部和轮毂16的顶壁24之间,也即,沿轮毂16的轴向,避让槽36可以是位于限位部34的中部,也可以是从限位部34靠近顶壁24的一端朝远离顶壁24的一端延伸,并与限位部34远离顶壁24的一端存在一定的间距,使限位部34远离顶壁24的一端形成对导磁环22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结构37。
磁铁20位于相邻两个限位部34之间,周向臂38靠近导磁环22的一侧设有限位槽42,磁铁20在周向上的两端分别插入两相邻周向臂38的相应限位槽42内,从而将磁铁20的周向端部夹在周向臂38和导磁环22之间,对磁铁20形成径向限位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磁铁20的数量比限位部34的数量少一个,任意相邻两个限位部34之间均设有一磁铁20。在轮毂16的周向上,每个限位部34的周向臂38的周向两侧分别设有一限位槽42,同一限位部34上的两个限位槽42在周向上相互间隔,相邻两个磁铁20相靠近的两端分别插入一限位部34的两个限位槽42内。
侧壁26靠近顶壁24的一端设有凹槽43,凹槽43位于避让槽36靠近顶壁24的一端并与避让槽36连通,导磁环22靠近顶壁24的一端超出磁铁20靠近顶壁24的末端并被固定在凹槽43内,以进一步增强对导磁环22的限位效果。
请参阅图1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叶轮12还包括轴承室44,轴承室44用于容纳轴承(图未示)。轴承室44从顶壁24沿轮毂16的轴向延伸并与侧壁26同轴设置,即轴承室44的中心轴和侧壁26的中心轴重合。。定子包括支撑轴(图未示),支撑轴与轴承室44转动配合。具体地,支撑轴插入轴承室44内并通过轴承与轴承室44转动配合。转子13在定子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旋转时,带动轮毂16绕支撑轴旋转。
较佳地,轴承室44与轮毂16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以省去后续组装工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轴承室44内容纳的轴承的具体数量不进行限定,在本实施例中,轴承室44内收容有两个轴承,两个轴承沿支撑轴的轴向间隔排布。
轴承室44为中空结构,其内部空间能够用来容纳轴承。轴承室44的内壁的中部向内一体延伸形成台阶46,即在注塑成型叶轮12的过程中同时形成台阶46,以省去后续组装工序,两个轴承分别与台阶46的径向两侧抵接。台阶46能够将两个轴承分隔开,同时也能增大轴承室44与轴承的接触面积,以便对轴承进行固定。
轴承室44的具体位置不进行限定,可以是位于轮毂16的外侧,也可以是位于轮毂16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轴承室44位于轮毂16的内侧,避免轴承室44外露影响整体美感,同时也有利于减小叶轮12的整体体积。
轮毂16的顶壁24贯穿设有通孔48,通孔48连通轴承室44和外界,以供支撑轴穿设。支撑轴的一端可以通过通孔48伸出于轮毂16的顶壁24的外侧,以便适配不同长度的支撑轴。
轴承室44从轮毂16的通孔48边缘向远离顶壁24的方向一体延伸,且轴承室44的高度小于轮毂16的侧壁26的高度,避免轴承室44伸出于轮毂16外而影响其他部件例如定子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在通过注塑方式将轮毂、扇叶以及轴承室成型为一体时,同时将磁铁和导磁环包覆在轮毂内,可以省去叶轮的组装工序以及将转子装配至轮毂的工序,大大加快了生产效率,同时也能避免在组装过程中产生的人工误差,从而提升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风扇,包括叶轮和用于驱动所述叶轮旋转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包括轮毂以及与所述轮毂连接的扇叶和轴承室,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定子和可相对所述定子旋转的转子,所述转子包括位于所述轮毂内的磁铁和位于所述磁铁与所述轮毂之间的导磁环,所述定子包括支撑轴,所述轴承室与所述支撑轴转动配合,所述轮毂、所述扇叶以及所述轴承室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并将所述磁铁和所述导磁环包覆于所述轮毂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室为中空结构,所述轴承室的内壁的中部向内一体延伸形成台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包括顶壁和从所述顶壁外边缘一体延伸而成的环形侧壁,所述轴承室从所述顶壁沿所述轮毂轴向延伸并与所述侧壁同轴设置,所述扇叶从所述侧壁向外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的顶壁贯穿设有通孔以供所述支撑轴穿设,所述轴承室从所述轮毂的通孔边缘向远离所述顶壁的方向一体延伸,且所述轴承室的高度小于所述轮毂的侧壁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轮毂的轴向,所述导磁环靠近所述顶壁的末端超出所述磁铁的末端,所述导磁环的末端和所述轮毂其中之一设有凸块,其中之另一设有卡槽,所述凸块插入所述卡槽内以防止所述导磁环相对所述轮毂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环为圆筒形,所述轮毂的侧壁内侧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排布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避让槽,所述导磁环穿过所述避让槽并被固定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沿所述轮毂的轴向未贯穿所述限位部,从而使得所述限位部在所述避让槽的末端形成轴向限位结构,以对所述导磁环进行轴向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沿所述轮毂的周向延伸的周向臂和沿所述轮毂的径向延伸的径向臂,所述避让槽位于所述径向臂和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之间,所述径向臂连接于所述周向臂和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之间,在所述轮毂的径向上,所述导磁环被固定于所述径向臂和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之间,在所述轮毂的轴向上,所述导磁环被固定于所述径向臂的两轴向端部之间或被固定于所述径向臂的轴向端部和所述轮毂的顶壁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部之间,所述周向臂靠近所述导磁环的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磁铁的两端分别插入两相邻所述周向臂的所述限位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靠近所述顶壁的一端设凹槽,所述导磁环靠近所述顶壁的一端超出所述磁铁的末端并被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CN202320137421.3U 2023-01-18 2023-01-18 风扇 Active CN219176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7421.3U CN219176608U (zh) 2023-01-18 2023-01-18 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7421.3U CN219176608U (zh) 2023-01-18 2023-01-18 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6608U true CN219176608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7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37421.3U Active CN219176608U (zh) 2023-01-18 2023-01-18 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66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93705A (en) Integrated motor and blower apparatus having two back-to-back coupled rotors
US9033680B2 (en) Electric fan
US8113775B2 (en) Axial flow fan
CN110873061A (zh) 泵体及用于泵体的转子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04854774A (zh) 电气设备用无刷直流马达
JP3242350U (ja) ヘアドライヤ用高速モータ
JP2006217748A (ja) ファンモータ
CN101505073A (zh) 可防止异物或水分侵入的风扇及马达
JP2015113781A (ja) 軸流ファンおよび直列型軸流ファン
CN219176608U (zh) 风扇
CN212850017U (zh) 一种无刷空心杯风扇电机
CN207459948U (zh) 一种轴向磁场盘式电机
JP6113446B2 (ja) 電気モータ
KR102087523B1 (ko) 팬 모터
CN209748306U (zh) 轴流式通风机的通风机壳体和通风机
CN112117840A (zh) 无刷外转子电机
CN113497502A (zh) 电动工具、电机及其转子
US8485781B2 (en) Axial flow fan
CN210290198U (zh) 叶片与外转子一体化风机
CN110107518B (zh) 叶片与外转子一体化风机
CN209692435U (zh) 内定子组件以及叶片与外转子一体化风机
CN110138107B (zh) 内定子组件以及叶片与外转子一体化风机
CN219611545U (zh) 一种自行散热的无刷电机
CN218449645U (zh) 马达和电气产品
CN218387031U (zh) 一种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