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机器人控制箱,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机器人控制箱,该机器人控制箱包括:
箱体,内部形成有安装腔;
隔板,设于安装腔中并将安装腔分隔成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隔板上设有通气口,通气口连通第一安装腔与第二安装腔,隔板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电子器件的安装区,多个安装区的至少其中之一处设有用于对电子器件进行散热的散热件;
其中,箱体上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处设有排气扇。
其中,散热件包括导热板,至少一部分电子器件设于导热板上,导热板设于隔板上,用于将其上的电子器件散发的热量传导至隔板上。
其中,通气口为一个,排气扇与该一个通气口位置相邻;
通气口为多个,排气扇与其中至少一个通气口位置相邻。
其中,通气口为位于隔板边缘的缺口。
其中,进气口与至少一个安装区相对设置。
其中,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箱体的对角线的两端方向上;和/或
出气口靠近箱体的顶部设置。
其中,多个安装区包括分别位于隔板两面的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位置不相对且分别凹陷设置。
其中,隔板上还设有贯穿其两面的过线孔。
其中,箱体包括:
主箱体,构造有至少一侧面开口;
至少一侧箱板,每一侧面开口通过一侧箱板封盖且侧箱板与主箱体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机器人系统,该机器人系统包括机器人和如前述的机器人控制箱,机器人控制箱与机器人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机器人控制箱用于与机器人通信连接,实现对机器人的运行控制,其中,机器人控制箱工作时,隔板上的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自动散发或经散热件快速传导至隔板或安装腔的第一安装腔与第二安装腔中,外界空气经进气口进入安装腔,且经所设通气口于第一安装腔与第二安装腔中流动吸收热量,并通过排气扇的抽风排气,以将安装腔中的热气从出气口快速排出,从而实现对机器人控制箱中电子器件的快速散热,降低工作温度,保证正常运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机器人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中机器人控制箱的爆炸图一,图3为图1实施例中机器人控制箱的爆炸图二:
机器人控制箱,也可称为机器人控制柜、机器人控制盒等,用于与机器人通信连接,以实现对机器人的运行控制。其中,机器人的类型不作限制,比如,机器人为机械臂。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机器人控制箱,该机器人控制箱包括:
箱体100,内部形成有安装腔101;
隔板200,设于安装腔101中并将安装腔101分隔成第一安装腔101a和第二安装腔101b,隔板200上设有通气口201,通气口201连通第一安装腔101a与第二安装腔101b,隔板200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电子器件的安装区202,多个安装区202的至少其中之一处设有用于对电子器件进行散热的散热件10;
其中,箱体100上设有与安装腔101连通的进气口1a和出气口1b,出气口1b处设有排气扇20。
本实施例的机器人控制箱主要包括箱体100和隔板200的结构组成,可选地,机器人控制箱的外形形状可与电脑机箱相似,如图1所示,箱体100为长方体。隔板200位于箱体100内部所形成的安装腔101中,并将安装腔101分隔成第一安装腔101a和第二安装腔101b,且隔板200上设有通气口201以使第一安装腔101a与第二安装腔101b互通,第一安装腔101a与第二安装腔101b中的气体可经过通气口201互相流动。
隔板200的作用在于固定各电子器件,电子器件可以包括电池组、电路板、滤波器等,具体地,隔板200上设有安装区202,安装区202为多个且用于安装电子器件。其中,不同安装区202所安装的电子器件类型、数量等可以各不相同。可选地,多个安装区202同设于隔板200的相同一面或分设于隔板200的相对两面,且相邻安装区202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散热间隙,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可选地,至少一个安装区202包括多层层叠设置在隔板200上、用于安装电子器件的安装板,多层安装板之间形成散热通道,气体在散热通道中流动以带走电子器件所散发的热量。
进一步地,多个安装区202的至少其中之一处设有散热件10,即可以是其中一个安装区202或部分安装区202或全部安装区202设有散热件10。散热件10用于对其所对应安装区202处的电子器件进行散热,该散热件10可以是散热风扇,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散热件10,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箱体100上设有进气口1a和出气口1b,出气口1b处设有排气扇20。外界空气经进气口1a进入箱体100的安装腔101内;在排气扇20的作用下,箱体100安装腔101内的气体经出气口1b排出。其中,进气口1a和出气口1b的数量不作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可选地,进气口1a和出气口1b对应设有百叶窗30。
机器人控制箱工作时,隔板200上的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自动散发或经散热件10快速传导至隔板200或安装腔101的第一安装腔101a与第二安装腔101b中,外界空气经进气口1a进入安装腔101,且经所设通气口201于第一安装腔101a与第二安装腔101b中流动吸收热量,并通过排气扇20的抽风排气,以将安装腔101中的热气从出气口1b快速排出,从而实现对机器人控制箱中电子器件的快速散热,降低工作温度,保证正常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散热件10包括导热板10,至少一部分电子器件设于导热板10上,导热板10设于隔板200上,用于将其上的电子器件散发的热量传导至隔板200上。
可选地,导热板10为金属导热板,通过导热硅胶粘贴到隔板200上。比如,导热板10采用铝板。在实际应用时,电子器件可以是电路板,导热板10夹设于电路板与隔板200之间,以将电路板所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隔板200上。
参照图4至图6,图4为图1实施例中机器人控制箱的隔板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实施例中机器人控制箱的隔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实施例中机器人控制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气口201为一个,排气扇20与该一个通气口201位置相邻;
通气口201为多个,排气扇20与其中至少一个通气口201位置相邻。
排气扇20与通气口201相邻设置,排气扇20在工作时,对应于通气口201处从第一安装腔101a与第二安装腔101b中抽气,有助于实现第一安装腔101a与第二安装腔101b中气体的同时排出,从而提高均匀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气口201为位于隔板200边缘的缺口。
此外,当通气口201为位于隔板200边缘的缺口时,部分通气口201的作用还可以包括结构避让,以避让箱体100上电子器件的安装位置,方便电子器件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1a与至少一个安装区202相对设置。
外界空气从进气口1a进入以直接吹向与进气口1a相对设置的安装区202,进而吸收该安装区202处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实现快速散热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1a和出气口1b分别位于箱体100对角线的两端方向上;和/或
出气口1b靠近箱体100的顶部设置。
其中,通过将进气口1a和出气口1b设于箱体100对角线的两端方向上,空气经出气口1b进入后再经出气口1b排出,空气在安装腔101中的流动区域大、范围广,可实现均匀吸热,有助于提升散热效果。
另外,通过将出气口1b靠近箱体100的顶部设置,箱体100内的热气上浮至箱体100顶部时,可直接经出气口1b排出,避免热气在箱体100内聚集,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多个安装区202包括分别位于隔板200两面的第一安装区202a和第二安装区202b,第一安装区202a和第二安装区202b位置不相对且分别凹陷设置。
其中,隔板200的一面设有第一安装区202a,隔板200的另一面设有第二安装区202b,第一安装区202a与第二安装区202b处的电子器件可对应分开散发热量至第一安装腔101a与第二安装腔101b中,有助于避免热气聚集,保证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一方面,第一安装区202a与第二安装区202b位置不相对,可避免第一安装区202a与第二安装区202b的电子器件传递至隔板200的热量在隔板200的同一位置聚集,从而提高散热速度。另一方面,第一安装区202a与第二安装区202b分别凹陷设置,可扩大隔板200在安装区202处的面积,进而使得隔板200具有足够大的吸热和导热面积,有助于提升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至图6,隔板200上还设有贯穿其两面的过线孔203。
其中,隔板200上过线孔203的作用在于供线缆穿过,进而方便第一安装腔101a与第二安装腔101b中电子器件之间进行接线。此外,第一安装腔101a与第二安装腔101b中的气体也可经过过线孔203互相流动。过线孔203的数量及位置不作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参照图4和图5,可选地,隔板200的边缘设有折弯布置的连接部210,隔板200通过连接部210与安装腔101的腔壁连接。可选地,隔板200的连接部210与安装腔101的腔壁焊接,进而实现隔板200的固定。进一步地,隔板200可通过连接部210将其热量传导至箱体100上,实现散热。其中,连接部210的面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箱体100包括:
主箱体110,构造有至少一侧面开口111;
侧箱板120,每一侧面开口111通过一侧箱板120封盖且侧箱板120与主箱体110可拆卸连接。
箱体100包括主箱体110和侧箱板120的结构组成,侧箱板120封盖于主箱体110的侧面开口111且与主箱体110可拆卸连接。可选地,侧箱板120通过紧固件(如螺钉)与主箱体110连接。其中,用户可从主箱体110上拆下侧箱板120,以对箱体100内电子器件进行检修和日常维护。作为可选实施方案,主箱体110上构造有两相对设置的侧面开口111,并对应设置两侧箱板120,如此,在隔板200任意一面上的电子器件出现异常时,可拆下对应侧的侧箱板120以对电子器件进行检查,维修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机器人系统,该机器人系统包括机器人和如前述实施例记载的机器人控制箱,机器人控制箱与机器人电性连接。该机器人控制箱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机器人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所有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