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5222U - 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及负压海绵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及负压海绵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65222U CN219065222U CN202223529667.XU CN202223529667U CN219065222U CN 219065222 U CN219065222 U CN 219065222U CN 202223529667 U CN202223529667 U CN 202223529667U CN 219065222 U CN219065222 U CN 2190652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gative pressure
- groove
- sponge
- limiting
-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06010052428 Wound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04 debrid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及负压海绵检测装置,涉及医疗用品检测设备技术领域,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包括容纳件,容纳件设有盛放空间,以及均与盛放空间连通的进液孔和出液孔,出液孔和进液孔位于被检测件的两侧,并且出液孔与进液孔之间的空间封闭设置;限位件,限位件用于将被检测件限位于盛放空间,限位件与盛放空间的侧壁可拆卸连接。负压引流海绵放置于盛放空间,被检测件限位于盛放空间,流体由进液孔进入盛放空间,通过盛放空间内的负压引流海绵后由出液孔流出,记录流体经负压引流海绵的时间计算负压引流海绵的通透性,准备工作十分简单,能有效的减少准备工作所需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及负压海绵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
负压引流海绵是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专用的创伤敷料,该敷料是创伤负压引流敷料,通透性是指对物质通过能力的强弱,而负压引流海绵作为一种临床使用的创伤敷料,海绵自身通透性好坏,直接决定了负压引流效果,因此,在负压引流海绵投入使用前,应对其通透性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在对负压引流海绵进行检测时,需对负压引流海绵通过缠胶或的方式进行处理,随后进行检测,导致检测的准备过程耗时久且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负压引流海绵通透性检测中,负压引流海绵密封处理过程耗时久且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包括容纳件,所述容纳件设有盛放空间,以及均与所述盛放空间连通的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出液孔和所述进液孔位于被检测件的两侧,并且所述出液孔与所述进液孔之间的空间封闭设置;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将被检测件限位于所述盛放空间,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盛放空间的侧壁可拆卸连接。
负压引流海绵放置于盛放空间,限位件将负压引流海绵限位于盛放空间,完成负压引流海绵的安装和限位。在出液孔上连接负压发生器,同时将进液孔放置在流体中,由于出液孔与进液孔之间的空间封闭设置,流体在负压作用下由进液孔进入盛放空间,并通过盛放空间内的负压引流海绵后由出液孔流出,记录流体经负压引流海绵的时间便可计算负压引流海绵的通透性。与现有近似中缠绕胶带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方便实现对负压引流海绵的安装和限位,从而使检测的准备工作变得简单,能够有效的减少准备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件采用分体式结构;所述容纳件包括底座和连接件,所述底座和所述连接件之间形成所述盛放空间。
容纳件采用分体式结构;容纳件包括底座和限位件,底座和限位件之间形成盛放空间,在将负压引流海绵放入盛放空间时,可以将底座与限位件拆卸开进行放置,使用十分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盛放空间包括盛放槽,所述盛放槽设于所述底座,所述进液孔设于所述盛放槽的底壁;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并与所述盛放槽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出液孔设于所述限位件,当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盛放槽的底壁连接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盛放槽的开口端抵接。
当限位件与盛放槽的底壁连接时,连接件与盛放槽的开口的一端相抵接,连接件与盛放槽的连接处不存在缝隙,从而保证盛放空间的密封性,限位件的端面与盛放槽内的待检测负压引流海绵的表面相抵接,使负压引流海绵在测试通透性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形变,进而使测试结果更加准确。
进一步地,所述盛放槽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件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适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滑入与所述限位槽,以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座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为L形槽,并且所述限位槽的一端贯穿所述限位件的下端面;所述L形槽的折点位于所述连接件的远离所述盛放槽的槽底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内设有贯穿内部的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挡环;所述挡环的靠近所述连接件的端面与所述引流通道的内壁结合为所述盛放槽;所述挡环的环孔为所述进液孔。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连接件的外壁上围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端面与所述底座相抵接;所述凸台与所述底座的相抵接的端面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负压海绵检测装置,包括:引流管、检测组件、负压发生组件和提供的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所述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中的连接件相连通;所述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引流管;所述负压发生组件与所述引流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发生组件包括负压发生器和储液罐;所述负压发生器与所述储液罐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储液罐的另一端与所述引流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液位传感器和\或计时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于所述引流管;所述计时器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吸引机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1.负压引流海绵放置于盛放空间中,限位件将负压引流海绵限位于盛放空间,完成负压引流海绵的安装和限位。在出液孔上连接负压发生器,同时将进液孔放置在流体中,由于出液孔与进液孔之间的空间封闭设置,流体在负压作用下由进液孔进入盛放空间,并通过盛放空间内的负压引流海绵后由出液孔流出,记录流体经负压引流海绵的时间便可计算负压引流海绵的通透性,与现有近似中缠绕胶带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方便实现对负压引流海绵的安装和限位,从而使检测的准备工作变的简单,能够有效的减少准备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2.容纳件采用分体式结构;容纳件包括底座和限位件,底座和限位件之间形成盛放空间,在将负压引流海绵放入盛放空间时,可以将底座与限位件拆卸开进行放置,使用十分方便。
3.当限位件与盛放槽的底壁连接时,连接件与盛放槽的开口的一端相抵接,连接件与盛放槽的连接处不存在缝隙,从而保证盛放空间的密封性,同时,限位件的端面与盛放槽内的待检测负压引流海绵的表面相抵接,使负压引流海绵在测试通透性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形变,进而使测试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
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5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中的底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中的限位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引流海绵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引流海绵检测装置中的引5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引流海绵检测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引流海绵检测装置使用状态下的液体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标:
100-底座;
110-进液孔;120-盛放槽;130-限位块;140-挡环;
200-连接件;
210-出液孔;220-限位件;230-限位槽;
240-凸台;241-卡槽;
300-密封圈;
400-引流管;
410-封盖;411-负压孔;
500-检测组件;
600-负压发生器;
700-负压引流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负压引流海绵700通透性检测中,负压引流海绵700密封处理过程耗时久且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包括容纳件,容纳件设有盛放空间,以及均与盛放空间连通的出液孔210和进液孔110,出液孔210和进液孔110位于被检测件的两侧,并且出液孔210与进液孔110之间的空间封闭设置;限位件220,限位件220用于将被检测件限位于盛放空间,限位件220与盛放空间的侧壁可拆卸连接。
负压引流海绵700放置于盛放空间,限位件220将负压引流海绵700限位于盛放空间,完成负压引流海绵700的安装和限位。在出液孔210上连接负压发生器600,同时将进液孔110放置在流体中,于出液孔210与进液孔110之间的空间封闭设置,流体在负压作用下由进液孔110进入盛放空间,并通过盛放空间内的负压引流海绵700后由出液孔210流出,记录流体经负压引流海绵700的时间便可计算负压引流海绵700的通透性。与现有近似中缠绕胶带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方便实现对负压引流海绵700的安装和限位,从而使检测的准备工作变得简单,能够有效的减少准备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件采用分体式结构;所述容纳件包括底座100和连接件200,所述底座100和所述连接件200之间形成所述盛放空间。
容纳件采用分体式结构;容纳件包括底座100和限位件220,底座100和限位件220之间形成盛放空间,在将负压引流海绵700放入盛放空间时,可以将底座100与限位件220拆卸开进行放置,使用十分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盛放空间包括盛放槽120,盛放槽120设于底座100,进液孔110设于盛放槽120的底壁;限位件220设置于连接件200的一端,并与盛放槽120的侧壁可拆卸连接,出液孔210设于限位件220,当限位件220与盛放槽120的底壁连接时,连接件200与盛放槽120的开口端抵接。
当限位件220与盛放槽120的底壁连接时,连接件200与盛放槽120的开口的一端相抵接,连接件200与盛放槽120的连接处不存在缝隙,从而保证盛放空间的密封性,限位件220的端面与盛放槽120内的待检测负压引流海绵700的表面相抵接,使负压引流海绵700在测试通透性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形变,进而使测试结果更加准确。
在进行负压引流海绵700的通透性检测前,将负压引流海绵700放置于固定组件底座100的盛放槽120中,随后将连接件200通过限位件220与底座100相接,连接稳定后,盛放槽120形成顶部和底部分别具有出液孔210和进液孔110的槽体,在使用时,可将盛有负压引流海绵700的底座100放置于流体中,并将负压发生器600与连接件200上的出液孔210相接,随后启动负压发生器600以产生负压使流体向负压发生器600流动,记录流体经负压引流海绵700的时间以计算负压引流海绵700的通透性,准备工作十分简单,能够有效的减少准备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其中,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连接件200和底座100之间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在采用螺纹连接时,可在底座100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并选用内径与底座100的外壁相同的连接件200,连接件200外周壁设置与底座100外壁上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连接件200插入底座100内并通过螺纹配合以旋紧连接件200,从而完成连接件200和底座100的连接,螺纹配合的方式较为方便,操作十分简单。
并且,在连接件200和底座100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时,为保证二者间连接处的密封性,可在连接件200和底座100配合连接的螺纹处缠设生料带以提升二者间的密封性,避免在产生负压对流体进行吸取时,连接件200和底座100的连接处有空隙泄压,造成压力外泄,导致测量结果不准。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00具有限位件220;限位件220与盛放槽120的槽口端可拆卸相接;盛放槽120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块130,限位件22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限位块130适配的限位槽230;限位块130滑入与限位槽230以使连接件200与底座100相连接。
限位件220的外径小于盛放槽120的内径,连接件200和底座100进行连接时,限位件220插入至盛放槽120中,盛放槽120内的限位块130滑入限位件220表面的限位槽230中,在限位件220逐渐插入至盛放槽120内的过程中,限位块130沿限位槽230的槽壁轨迹滑入限位槽230中,在连接完成后,限位块130滑至限位槽230的槽底,从而完成连接件200和底座100之间的连接,在拆卸时需将限位块130再次沿限位槽230的槽壁滑出才可完成拆卸,能够避免在进行负压检测时限位件220脱落出盛放槽120中。
其中,限位件220插入至盛放槽120中,限位件220的底部与盛放槽120中的负压引流海绵700的顶面相抵接,避免负压引流海绵700在检测过程中发生形变,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230为L形槽,并且限位槽230的一端贯穿限位件220的下端面;L形槽的折点位于限位件220的远离盛放槽120的槽底的一端。
限位块130由L形槽的纵向槽的开口处滑入槽内,并在抵达L形槽的槽底时转动连接件200或底座100,使限位块130滑入L形槽的水平槽中,在限位块130滑至水平槽的槽底后完成连接,在连接时,仅需沿纵向将限位件220放入盛放槽120中,随后沿L形槽的水平槽转动连接件200或底座100便可完成安装,操作简单,且连接后稳固。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0内设有贯穿内部的引流通道;引流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挡环140;挡环140的靠近连接件200的端面与引流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盛放槽120;挡环140的环孔为进液孔110。
负压引流海绵700设置于挡环140与引流通道的侧壁所组成的盛放槽120中,在检测负压引流海绵700的通透性时,将底座100放入流体中,流体由进液孔110进入盛放槽120与负压引流海绵700相接触,并在经负压引流海绵700后由盛放槽120上方的出液孔210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还包括密封圈300;连接件200的外壁上围设有凸台240,凸台240的端面与底座100相抵接;凸台240与底座100的相抵接的端面上设置有卡槽241;密封圈300设于卡槽241中。
凸台240的底部端面与底座100的外壁的顶部端面相抵接,在相接处的密封圈300能有效提升二者之间相接处的密封性,避免在负压检测过程中,二者之间的相接处存在空隙,压力由空隙泄露,从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本实施例提供的负压海绵检测装置,如图4-图7所示,包括引流管400、检测组件500、负压发生组件和提供的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引流管400的一端与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中的连接件200相连通;检测组件500设于引流管400;负压发生组件与引流管400相连通。
在进行负压引流海绵700的通透性检测前,将负压引流海绵700放置于固定组件底座100的盛放槽120中,随后将连接件200通过限位件220与底座100相接,连接稳定后,盛放槽120形成顶部和底部分别具有出液孔210和进液孔110的槽体,在使用时,可将盛有负压引流海绵700的底座100放置于流体中,并将负压发生器600与连接件200上的出液孔210相接,将引流管400的两端分别连接负压发生组件和连接件200上的出液孔210,随后启动负压发生组件以产生负压,流体在负压作用下向引流管400流动,如图7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即为流体流动方向,检测组件500检测引流管400内的液面高度并记录流体经负压引流海绵700的时间以计算负压引流海绵700的通透性,准备工作十分简单,能够有效的减少准备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引流管400的远离连接件200一端设有封盖410;封盖410具有负压孔411;负压发生组件与负压孔411相接。
封盖410将引流管400的末端进行封堵,避免引流管400的末端有空隙存在,负压发生组件通过与封盖410上的负压孔411进行连接以连通引流管400,从而将负压穿入引流管400内。
在本实施例中,负压发生组件包括负压发生器600和储液罐;负压发生器600与储液罐相连通;储液罐通过与负压孔411相连。
负压发生器600在生成负压对流体进行吸取时,为避免流体在负压的作用下流入负压发生器600重,负压发生器600与引流管400之间设置储液罐对流出引流管400的流体进行储存,流体需将储液罐储满后才会流至负压发生器600中,有效的延长了流体流至负压发生器600的时间,避免负压发生器600的输出端接触流体而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负压发生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负压发生器600的输出端,另一端由上方连通储液罐;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通储液罐,另一端与负压孔411相连。
负压发生器600与储液罐间、储液罐与引流管400之间分别设置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对负压进行传导,从而将负压分别传输至储液罐和引流管400中,并由引流管400传导至连接件200、盛放槽120中,从而使流体在负压的作用下能够经过负压引流海绵700,进而实现对负压引流海绵700的通透性的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组件500包括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设于引流管400;计时器与液位传感器线连接。
液位传感器能够对引流管400内的液面进行检测,在液面到达预设位置时,触发液位传感器进行提示。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计时器,计时器与液位传感器线连接。
计时器与液位传感器连接后,在检测开始时,先行开启计时器进行计时,检测过程中,在引流管400内的液面高度足以触发液位传感器时,液位传感器触发计时器停止计时,计时器示数则为流体流过负压引流海绵700所需时间,无需工作人员在旁手动记录时间,检测过程十分简单、省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件,所述容纳件设有用于放置被检测件的盛放空间,以及均与所述盛放空间连通的进液孔(110)和出液孔(210),所述出液孔(210)和所述进液孔(110)位于被检测件的两侧,并且所述出液孔(210)与所述进液孔(110)之间的空间封闭设置;
限位件(220),所述限位件(220)用于将被检测件限位于所述盛放空间,所述限位件(220)与所述盛放空间的侧壁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件采用分体式结构;
所述容纳件包括底座(100)和连接件(200),所述底座(100)和所述连接件(200)之间形成所述盛放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空间包括盛放槽(120),所述盛放槽(120)设于所述底座(100),所述进液孔(110)设于所述盛放槽(120)的底壁;
所述限位件(220)设置于所述连接件(200)的一端,并与所述盛放槽(120)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出液孔(210)设于所述限位件(220),当所述限位件(220)与所述盛放槽(120)的底壁连接时,所述连接件(200)与所述盛放槽(120)的开口端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盛放槽(120)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块(130),所述限位件(22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130)适配的限位槽(230);
所述限位块(130)滑入所述限位槽(230),以使所述连接件(200)与所述底座(100)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230)为L形槽,并且所述限位槽(230)的一端贯穿所述限位件(220)的与所述底座(100)相对的端面;
所述L形槽的折点位于所述连接件(200)的远离所述盛放槽(120)的槽底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内设有贯穿内部的引流通道;
所述引流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挡环(140);
所述挡环(140)的靠近所述连接件(200)的端面与所述引流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盛放槽(120);
所述挡环(140)的环孔为所述进液孔(11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还包括密封圈(300);
所述连接件(200)的外壁上围设有凸台(240),所述凸台(240)的端面与所述底座(100)相抵接;
所述凸台(240)与所述底座(100)的相抵接的端面上设置有卡槽(241);
所述密封圈(300)设于所述卡槽(241)内。
8.一种负压海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400)、检测组件(500)、负压发生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
所述引流管(400)的一端与所述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中的连接件(200)相连通;
所述检测组件(500)设于所述引流管(400);
所述负压发生组件与所述引流管(400)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负压海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发生组件包括负压发生器(600)和储液罐;
所述负压发生器(600)与所述储液罐的一端相连通;
所述储液罐的另一端与所述引流管(400)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负压海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500)包括液位传感器和\或计时器;
所述液位传感器设于所述引流管(400);
所述计时器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线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29667.XU CN219065222U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及负压海绵检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29667.XU CN219065222U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及负压海绵检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65222U true CN219065222U (zh) | 2023-05-23 |
Family
ID=86371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529667.XU Active CN219065222U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及负压海绵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65222U (zh) |
-
2022
- 2022-12-27 CN CN202223529667.XU patent/CN2190652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065222U (zh) | 负压引流海绵固定组件及负压海绵检测装置 | |
CN215524966U (zh) | 一种穿刺器的简易气密性测试装置 | |
CN211934072U (zh) | 一种急诊检测用血液提取装置 | |
CN105548532A (zh) | 血气测试卡及血气测试仪和测试方法 | |
CN112393051B (zh) | 一种钢塑管与塑料管的连接密封机构 | |
CN221751711U (zh) | 一种洗胃机的校正装置 | |
CN204964240U (zh) | 一种无死体积的快速取样器 | |
CN210621230U (zh) | 壁挂式衣物处理装置 | |
CN218684400U (zh) | 一种采血装置用的连接头结构 | |
CN112648537A (zh) | 一种感应系统 | |
CN207660757U (zh) | 一种具有油体泄漏指示功能的双层防爆高压油管 | |
CN207979709U (zh) | 内分泌取检装置 | |
CN217997171U (zh) | 一种制药生产用微生物限度检查仪 | |
CN213181520U (zh) | 一种高密封性水质质控仪 | |
CN213933475U (zh) | 一种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器 | |
CN221686320U (zh) | 一种笔式ph测试仪 | |
CN222765519U (zh) | 一种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 |
CN113532559B (zh) | 一种插入式超声波流量计 | |
CN221681066U (zh) | 一种利用机械结构固定传感膜的连接头 | |
CN203540354U (zh) | 一种膜元件渗漏检测装置 | |
CN211448999U (zh) | 低压油泵功能测试平台 | |
CN221425892U (zh) | 一种柱形电池密闭性检测装置 | |
CN213843218U (zh) | 水质监测装置 | |
CN219657259U (zh) | 药品质量检测取样装置 | |
CN202314549U (zh) | 医用引流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