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8960805U - 医疗器械 - Google Patents

医疗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60805U
CN218960805U CN202223581062.5U CN202223581062U CN218960805U CN 218960805 U CN218960805 U CN 218960805U CN 202223581062 U CN202223581062 U CN 202223581062U CN 218960805 U CN218960805 U CN 2189608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al device
recovery
slider
excessive
instr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810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一鸣
郑卓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oscape Med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oscape Med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oscape Med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onoscape Med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35810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608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608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608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包括外层保护鞘、两个处置器械和两个滑块,两个滑块分别通过连接部控制两个处置器械,反向传动组件使两个滑块反向运动,当其中一个滑块控制第一处置器械伸出至其工作位置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处于第一工位;当另一个滑块控制第二处置器械伸出至其工作位置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处于第二工位,且第一处置器械处于初始位置;医疗器械还包括可以对防过度回收件施加保持在第二工位的弹性力的弹性件。该医疗器械可以实现通过单一操作控制双器械。防过度回收件和弹性件的设置,可以防止器械回收以后初始位置过于靠近医疗器械的近端,即可以将器械的回收终点位置限制在安全范围内,进而避免器械的过度回收。

Description

医疗器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通常包括外层保护鞘和可在其上滑动的滑套。滑套通常连接位于外层保护鞘内的内芯,操作者通过前后推拉滑套带动内芯的前移/后退,利用外层保护鞘和内芯相对位置的变化实现器械功能(典型的如内芯头端部的伸出/收回)。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开始出现单器械实现双功能的需求。例如,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有两件必须器械,高频黏膜切开刀、内窥镜注射针。高频黏膜切开刀用于行标记、切开、剥离等操作,注射针用于术前的病变粘膜抬起、术中的补充注液。两者的切换需要一定时间,且不利于内窥镜维持既定角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器械的无菌性,给操作者和患者都带来负担。
现多数“二合一”器械均是使用两个滑块分别操纵两个内芯,实现“一对一”式操作。其有操作逻辑简单的优点,但由于操作者对器械的不熟悉,很可能导致器械A未收回即推送了器械B,两者在器械头端发生了干涉。该现象致使器械被错误地使用、达不到预期用途、损坏器械、甚至引发医疗事故。还存在推送器械B时,器械A可能在鞘管内部过度回收,后续推送器械A时可能扎穿鞘管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包括外层保护鞘、两个处置器械和两个滑块,两个滑块分别通过连接部控制两个处置器械,反向传动组件使两个滑块沿着医疗器械的轴向方向反向运动,使得两个处置器械具有均位于外层保护鞘内的初始位置和分别单独地伸出外层保护鞘之外的两个工作位置,两个器械中至少一个的连接部连接有防过度回收件,防过度回收件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可移动;其中,对于第一处置器械对应的第一防过度回收件,当其中一个滑块控制第一处置器械伸出至其工作位置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处于第一工位;当另一个滑块控制第二处置器械伸出至其工作位置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处于第二工位,且第一处置器械处于初始位置;医疗器械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对防过度回收件施加保持在第二工位的弹性力。
操作者在使用本申请提供的医疗器械时,通过操控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反向传动组件中的任一个,就可以使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能够在医疗器械上沿相反的轴向方向滑动,进而可以操控第一处置器械和第二处置器械,由此实现了通过单一操作控制双器械的目的。而且,防过度回收件和弹性件的设置,可以防止器械回收以后初始位置过于靠近医疗器械的近端,即可以将器械的回收终点位置限制在安全范围内,进而避免器械的过度回收。同时,这样可以避免头端有特殊要求的器械过度回收,从而避免引发意外危险状况。
示例性地,医疗器械还包括固定部,弹性件连接在固定部和防过度回收件之间,防过度回收件与对应的滑块彼此独立。
示例性地,医疗器械还包括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导轨,防过度回收件滑动连接至导轨。
示例性地,防过度回收件处于第二工位时抵靠至导轨的端部。
示例性地,医疗器械还包括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导杆,防过度回收件可滑动地套设在导杆上。
示例性地,弹性件套设在导杆上。
示例性地,弹性件至少在防过度回收件离开第二工位时处于压缩状态。
示例性地,弹性件连接在防过度回收件和对应的滑块之间。
示例性地,防过度回收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扣,对应的滑块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扣,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固定扣和第二固定扣。
示例性地,医疗器械还包括限位部,防过度回收件处于第二工位时抵靠限位部。
示例性地,反向传动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滑块上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以及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的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沿轴向方向延伸,齿轮的旋转轴垂直于轴向方向。
示例性地,医疗器械还包括手柄主体,两个滑块中的一个伸出到手柄主体之外且在外力作用下沿轴向方向可移动,两个滑块中的另一个位于手柄主体内。
示例性地,两个器械分别为电极和注射器,两个滑块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接线柱,电极通过连接部连接至接线柱,注射器的连接部的近端连接有防过度回收件。
示例性地,医疗器械还包括限位部,两个器械的连接部的近端分别连接有防过度回收件,两个防过度回收件在处于各自的第二工位时均抵靠限位部。
在实用新型内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例性实施例的医疗器械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处置器械和第二处置器械都处于初始状态;
图2为图1所示的医疗器械的另一个状态的剖视图,其中第二处置器械处于工作状态;
图3为图1所示的医疗器械的另一个状态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处置器械处于工作状态;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医疗器械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处置器械和第二处置器械都处于初始状态;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医疗器械的剖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医疗器械的剖视图;以及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医疗器械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10、第一器械连接部;120、第一滑块;130、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40、第一弹性件;150、第一限位部;160、第一导杆;170、导轨;181、第一固定扣;182、第二固定扣;210、第二器械连接部;220、第二滑块;230、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40、第二弹性件;250、第二限位部;260、第二导杆;300、手柄主体;400、反向传动组件;410、第一齿条;420、第二齿条;430、齿轮;500、外层保护鞘;600、双指环。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医疗器械。通过该医疗器械可以同时操控两个处置器械,实现“二合一”器械的功能,其中一个处置器械处于工作状态时,另一个处置器械可以处于初始状态,并且处于初始状态的处置器械不会过度回收。后文还将对此进行详细的描述。
为方便描述,后文所述远端指的是操作者在使用医疗器械时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而近端指的是操作者在使用医疗器械时靠近操作者的一端。
如图1所示,医疗器械可以包括外层保护鞘500、两个处置器械(图中未示出)和两个滑块。两个处置器械可以分别为第一处置器械和第二处置器械。两个滑块可以分别为第一滑块120和第二滑块220。
两个滑块可以分别通过连接部控制两个处置器械。两个处置器械可以分别是第一处置器械和第二处置器械。连接部可以包括穿设于外层保护鞘500内的控制线。具体地,第一滑块120的远端可以通过第一器械连接部110与第一处置器械连接,第二滑块220的远端可以通过第二器械连接部210与第二处置器械连接。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滑块120所连接的第一处置器械可以是内窥镜注射针,第二滑块220所连接的第二处置器械可以是高频黏膜切开刀。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处置器械和第二处置器械还可以是其他各种形式的处置器械,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一器械连接部110和第二器械连接部210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结构,只要能够连接对应的第一处置器械和第二处置器械即可。
在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医疗器械可以包括手柄主体300和双指环600。
手柄主体300的轴线与医疗器械的轴线都在图中所示的M-N方向线上。手柄主体300可以大体上呈中空的杆状。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手柄主体300也可以具有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手柄主体300的近端可以具有环形结构,以方便操作人员手持。手柄主体300将作为器械手柄的固定部分。通常,手柄主体300的远端可以连接外层保护鞘500。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双指环600可以套设在手柄主体300上,双指环600可以包括对称地设置在手柄主体300两侧的两个指环,操作者通过推拉双指环600,可以达到控制操作器械手柄的目的。第一滑块120和第二滑块220中的一个可以和双指环600连接,连接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卡接或螺纹连接等各种形式,另一个不与双指环600连接。
医疗器械还可以包括反向传动组件400。反向传动组件400可以使两个滑块沿着医疗器械的轴向方向(M-N方向)反向运动。反向传动组件400可以连接在第一滑块120和第二滑块220之间。反向传动组件400可以构造为使得第一滑块120和第二滑块220能够在轴向方向M-N上相反地滑动。示例性地,第一滑块120和第二滑块220中的一个是可以接受外力作用的主动部件,例如在该外力的作用下沿着M方向滑动时,第一滑块120和第二滑块220中的另一个作为从动部件,其在反向传动组件400的作用下可以沿着N方向滑动;反之,当第一滑块120和第二滑块220中的一个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着N方向滑动时,在反向传动组件400的作用下,第一滑块120和第二滑块220中的另一个也可以沿着M方向滑动。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滑块220是主动部件,第一滑块120是从动部件。例如,第二滑块220连接至例如双指环600的操作件。第二滑块220接收外力,反向传动组件400可以将力传动至第一滑块120,使得第一滑块120和第二滑块220可以沿相反的方向移动。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滑块120作为主动部件,而将第二滑块220作为从动部件。示例性地,反向传动组件400可以包括齿轮齿条传动结构、带传动结构、链传动结构和钢丝传动结构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也可以通过操作反向传动组件400使得第一滑块120和第二滑块220可以沿相反的方向滑动。直接操作反向传动组件400时,典型地,可以操作反向传动组件400旋转,使得第一滑块120和第二滑块220可以沿着相反的轴向方向平移。此时对反向传动组件400的作用力是旋转力。而图示实施例中,直接操作第一滑块120和第二滑块220中的一个时,对其施加的是推力或者拉力,作为主动部件的那个滑块可以直接连接到双指环600,这样与现有技术的操作模式差别不大,对操作者的操作习惯几乎没有影响。在使用这样的医疗器械时,在反向传动组件400的作用下,第一处置器械和第二处置器械中的一个伸出时,另一个会回收。
两个处置器械可以具有均位于外层保护鞘500内的初始位置和分别单独地伸出外层保护鞘500之外的两个工作位置。对于两个处置器械整体而言,初始位置指的是两个处置器械均位于外层保护鞘500内。第一处置器械的工作位置指的是,第一处置器械伸出外层保护鞘500之外,此时第二处置器械位于外层保护鞘500内。第二处置器械的工作位置指的是,第二处置器械伸出外层保护鞘500之外,此时第一处置器械位于外层保护鞘500内。
两个处置器械中至少一个的连接部可以连接有防过度回收件。防过度回收件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可移动。以第一处置器械具有对应的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为例,当第一滑块120控制第一处置器械伸出至其工作位置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处于第一工位;当第二滑块220控制第二处置器械伸出至其工作位置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处于第二工位,且第一处置器械处于初始位置。
下面结合图示实施例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第一处置器械的第一器械连接部110连接有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而第二处置器械的第二器械连接部210没有连接防过度回收件,而是直接连接至第二滑块220。在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处置器械伸出外层保护鞘500之外,即第一处置器械位于工作位置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位于第一工位,如图3所示;第一处置器械在外层保护鞘500内,即第一处置器械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处于第二工位,如图1-2所示。
根据实际需要,第一滑块120和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可以具有任意形式,第一滑块120和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可以设置在手柄主体300内部,并且第一滑块120和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可以相对手柄主体300独立地滑动。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可以位于第一滑块120的远侧,第一器械连接部110可以连接至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以使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连接第一处置器械。反向传动组件400可以连接至第一滑块120。当采用齿轮传动的反向传动组件400时,第一齿条410可以设置在第一滑块120上。反向传动组件400可以带动第一滑块120沿轴向方向M-N来回移动。第一滑块120从其可滑动范围的中段向远端移动过程中,可以推顶处于第二工位的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也就是说,第一滑块120从其近端向远端移动过程中的某一中间位置时,开始推顶处于第二工位的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直到移动到其可滑动范围的最远端,此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移动到第一工位。而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处于第二工位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所连接的第一处置器械处于初始位置。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在第一滑块120的推顶下移动至最远端,即第一工位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所连接的第一处置器械处于工作位置。该第二工位主要决定了第一处置器械的初始位置,而第一工位主要决定了第一处置器械的工作位置。如果期望初始位置更靠近外层保护鞘500的远端开口处,可以将该第二工位设置得更靠近第一滑块120的可滑动范围的远端;如果期望初始位置更靠近外层保护鞘500的内部,可以将该第二工位设置得更靠近第一滑块120的可滑动范围的近端。
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第一处置器械的第一器械连接部110连接有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第二处置器械的第二器械连接部210也连接有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处置器械伸出外层保护鞘500之外,即第二处置器械位于工作位置时,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位于第一工位,此时第一处置器械在外层保护鞘500内,第一处置器械位于初始位置,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位于第二工位。第二处置器械在外层保护鞘500内的初始位置时,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处于第二工位,此时,第一处置器械可以伸出外层保护鞘500之外的工作位置,此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可以位于第一工位。第二处置器械在外层保护鞘500内的初始位置时,第一处置器械也可以在外层保护鞘500内的初始位置。
根据实际需要,第二滑块220和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可以具有任意形式,第二滑块220和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可以设置在手柄主体300内部,并且第二滑块220和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可以相对手柄主体300独立地滑动。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可以位于第二滑块220的远侧,第二器械连接部210可以连接至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以使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连接第二处置器械。当采用齿轮传动的反向传动组件400时,第二齿条420可以设置在第二滑块220上。双指环600可以带动第二滑块220沿轴向方向M-N来回移动。第二滑块220从其可滑动范围的中段向远端移动过程中可以推顶处于第二工位的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也就是说,第二滑块220从其近端向远端移动过程中的某一中间位置时,开始推顶处于第二工位的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直到移动到其可滑动范围的最远端,此时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移动到第一工位,由此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所连接的第二处置器械伸出到工作位置。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的第二工位主要决定了第二处置器械的初始位置,而第一工位主要决定了第二处置器械的工作位置。如果期望初始位置更靠近外层保护鞘500的远端开口处,可以将该第二工位设置得更靠近第二滑块220的可滑动范围的远端;如果期望初始位置更靠近外层保护鞘500的内部,可以将该第二工位设置得更靠近第二滑块220的可滑动范围的近端。
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处置器械的第一器械连接部110没有连接第一防过度回收件,第二处置器械的第二器械连接部210连接有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在此情况下,第二处置器械伸出外层保护鞘500之外的工作位置时,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位于第一工位;第一处置器械可以回收到外层保护鞘500内比其初始位置更靠近近端的位置处,即第一处置器械可以回收得很深,而第一处置器械不会过度回收。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滑块120与第一器械连接部110不直接连接,操作者操控第一滑块120向图示M方向移动时,第一滑块120可以抵靠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与第一器械连接部110连接,因此第一滑块120抵靠并推动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时,可以推动第一器械连接部110移动,进而可以达到操控第一处置器械的目的。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滑块220与第二器械连接部210连接,操作者操控第二滑块220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二器械连接部210移动,进而达到操控第二处置器械的目的。
图1展示了第一滑块120与第一器械连接部110不直接连接,第二滑块220与第二器械连接部210直接连接的实施例。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滑块120可以与第一器械连接部110直接连接,第二滑块220也可以与第二器械连接部210不直接连接,在此不作赘述。
医疗器械还可以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可以对防过度回收件施加保持在第二工位的弹性力。如图1-3所示,医疗器械可以包括第一弹性件140。第一弹性件140可以连接在第一滑块120和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之间和/或连接在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和手柄主体300之间。第一弹性件140可以对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施加朝向手柄主体300的近端的弹性力。第一弹性件140可以采用弹簧、气弹簧或保持杆上套设弹簧等各种形式。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40连接在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和手柄主体300的远端之间。当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被朝向M方向推顶时,第一弹性件140处压缩状态。第一处置器械处于工作位置时,第一弹性件140处于最大压缩状态,当期望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所连接的第一处置器械移动至初始位置时,第一滑块120向N方向移动,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在第一弹性件140的作用下朝向N方向移动。例如当第一弹性件140呈自然状态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不再继续向N方向移动,此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返回至第二工位,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所连接的第一处置器械处于初始位置。但是,第一滑块120还可以继续向N方向移动,以使得第二滑块220可以继续朝向M方向移动,使得第二滑块220所连接的第二处置器械可以伸出得更远。当然,也可以设置如后文将要描述的第一限位部150。当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返回至第二工位时可以抵靠在第一限位部150上,此时可以第一弹性件140仍然可以处于压缩状态,这样可以保证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可以可靠地保持在第二工位。示例性地,医疗器械还可以包括沿轴向方向M-N延伸的第一导杆160,第一弹性件140可以套设在第一导杆160上,同时第一导杆160还可以穿设在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上。第一导杆160不但可以对第一弹性件140起到导向作用,还可以对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起到导向作用。
可选地,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40可以连接在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和手柄主体300的近端之间。当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朝向M方向移动时,第一弹性件140处于拉伸状态。可选地,第一弹性件140可以连接在第一滑块120和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之间,如图6所示。在此情况下,可能需要在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期望停止而不再跟随第一滑块120继续向N方向移动的第一位置设置限位部,该限位部可以阻止第一滑块120所连接的第一处置器械被过度回收,后文还将对限位部进行详细描述。由于第一滑块120和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可以相对手柄主体300独立地滑动,在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朝向M方向移动时可以依靠第一滑块120的推顶,以使第一处置器械移动至工作位置,但是在第一处置器械返回至初始位置时,可能需要依靠第一弹性件140的作用。第一弹性件140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处置器械能够顺利地移动至初始位置,而且第一弹性件140和限位部可以使得第一处置器械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在初始位置。
操作者在使用本申请提供的医疗器械时,通过操控第一滑块120、第二滑块220和反向传动组件400中的任一个,就可以使得第一滑块120和第二滑块220能够在医疗器械上沿相反的轴向方向(M-N方向)滑动,进而可以操控第一处置器械和第二处置器械,由此实现了通过单一操作控制双器械的目的。而且,防过度回收件和弹性件的设置,可以防止器械回收以后初始位置过于靠近医疗器械的近端,即可以将器械的回收终点位置限制在安全范围内,进而避免器械的过度回收。同时,这样可以避免头端有特殊要求的器械过度回收,从而避免引发意外危险状况。
示例性地,医疗器械还可以包括固定部,固定部可以是手柄主体300的远端。弹性件可以连接在固定部和防过度回收件之间,防过度回收件与对应的滑块可以彼此独立。如图1所示,以第一处置器械为例,第一滑块120和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可以设置在手柄主体300内部,并且第一滑块120和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可以相对手柄主体300独立地滑动。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可以位于第一滑块120的远侧,第一器械连接部110可以设置在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上。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连接第一处置器械。弹性件设置在固定部和防过度回收件之间,弹性件可以更加稳定,从而整体装置更加稳定,而且这样的医疗器械内部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实现。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医疗器械还可以包括沿轴向方向M-N延伸的导轨170,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可以滑动连接至导轨170。图示实施例中,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可以在导轨170上滑动。导轨170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的滑动更顺畅,而且可以减少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在滑动过程中的磨损,延长了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用户体验更好。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处于第二工位时可以抵靠至导轨170的端部。这样,通过限制导轨170的长度,可以限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的可滑动范围,进而限制第一处置器械回收时的终点位置,防止第一处置器械回收以后终点位置过于靠近器械手柄的近端。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处于第二工位时,抵靠在导轨170的端部,亦即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无法再继续向N方向滑动,这样可以防止第一处置器械过度回收。
当然,在设置有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的时候,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也可以滑动连接至对应的导轨。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的导轨与前述导轨170类似,本文将不再赘述。
在医疗器械包括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和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时,如图4所示,医疗器械可以包括沿轴向方向M-N延伸的第一导杆160和第二导杆260。第一导杆160可以对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起到导向作用,第二导杆260可以对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起到导向作用。示例性地,弹性件可以套设在导杆上。如图4所示,医疗器械可以包括沿轴向方向M-N延伸的第一导杆160和第二导杆260。第一弹性件140可以套设在第一导杆160上,第二弹性件240可以套设在第二导杆260上。第一导杆160可以对第一弹性件140起导向作用,第二导杆260可以对第二弹性件240起导向作用。
示例性地,弹性件可以至少在防过度回收件离开第二工位时处于压缩状态。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弹性件可以保持防过度回收件位于第二工位,也就是说,没有外力作用下,弹性件可以保持处置器械位于初始位置。如图4所示,医疗器械可以包括第一弹性件140和第二弹性件240。第一弹性件140与图1-3所示的实施例相同或相似,本文不再赘述。第二弹性件240可以连接在第二滑块220和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之间和/或可以连接在第二滑块220和手柄主体300之间,第二弹性件可以对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施加朝向手柄主体300的近端的弹性力。第二弹性件可以采用弹簧、气弹簧或保持杆上套设弹簧等各种形式。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240连接在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和手柄主体300的远端之间。当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被朝向M方向推顶时,第二弹性件240处于压缩状态。当期望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所连接的第二处置器械移动至初始位置时,第二滑块220向N方向移动,而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在第二弹性件240的作用下朝向N方向移动。例如当第二弹性件240呈自然状态时,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不再继续向N方向移动,此时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所连接的第二处置器械处于初始位置。但是,第二滑块220还可以继续向N方向移动,以使得第一滑块120继续朝向M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滑块120所连接的第一处置器械可以伸出得更远。
类似于第一弹性件140,第二弹性件240也可以连接在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和第二滑块220之间。根据不同需求,第二弹性件240可以连接在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和第二滑块220之间和/或连接在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和手柄主体之间,这样的医疗器械可以适应更多需求,适用面更广。
示例性地,在弹性件连接在防过度回收件和滑块之间的情况下,防过度回收件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固定扣,对应的滑块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固定扣,弹性件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至第一固定扣和第二固定扣。如图6所示,第一弹性件140可以在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和第一滑块120之间,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固定扣181,第一滑块120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固定扣182。这样弹性件可以易于从防过度回收件和滑块之间拆卸,便于维修、更换。
示例性地,医疗器械还可以包括限位部,防过度回收件处于第二工位时可以抵靠限位部。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医疗器械包括第一限位部150。第一限位部150可以用于限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的可滑动范围的最近点。该最近点即为启动位置。第一限位部150可以是限位销的形式。第一限位部150可以限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的可滑动范围,进而限制第一处置器械回收时的终点位置,防止第一处置器械回收以后终点位置过于靠近医疗器械的近端。这样,通过给予操作者明确的提示或限位,将第一处置器械的回收终点位置限制在安全范围内,进而避免第一处置器械的过度回收,避免了操作者使用错误,可以提高使用效率与效益。同时,这样可以避免头端有特殊要求的器械过度回收,从而避免引发意外危险状况。
示例性地,两个器械的连接部的近端分别可以连接有防过度回收件,两个防过度回收件在处于各自的第二工位时可以均抵靠限位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医疗器械具有第一限位部150和第二限位部250。第二限位部250可以用于限制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的可滑动范围的最近点。该最近点即为启动位置。第二限位部250可以是限位销的形式。第二限位部250可以限制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30的可滑动范围,进而限制第二处置器械回收时的终点位置,防止第二处置器械回收以后终点位置过于靠近手柄主体300的近端。这样,通过给予操作者明确的提示或限位,将第二处置器械的回收终点位置限制在安全范围内,进而避免第二处置器械的过度回收。
示例性地,反向传动组件400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滑块上的第一齿条410和第二齿条420以及与第一齿条410和第二齿条420啮合的齿轮430,第一齿条410和第二齿条420沿轴向方向M-N可以延伸,齿轮430的旋转轴垂直于轴向方向M-N。第一齿条410可以通过焊接、卡接、一体成型或螺纹连接等任何合适的方式设置在第一滑块120上。第二齿条420与第一齿条410类似,不作赘述。第一齿条410和第二齿条420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第一齿条410和第二齿条420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采用齿轮传动形式的反向传动组件400,第一滑块120和第二滑块220之间的传动更加稳定,因此医疗器械整体更加稳定、更加安全可靠,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当反向传动组件采用带传动的形式时,其可以包括两个传动轮和传动带,传动带套设在这两个传动轮上使得该传动带具有位于两个传动轮之间的两个中间段。第一滑块120和第二滑块220可以分别连接至两个中间段。
示例性地,医疗器械还可以包括手柄主体300,两个滑块中的一个可以伸出到手柄主体300之外且在外力作用下沿轴向方向M-N可移动,两个滑块中的另一个可以位于手柄主体300内。医疗器械可以不设置有双指环600,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滑块220伸出到手柄主体300之外,第二滑块220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沿轴向方向M-N移动,第二滑块220可以带动反向传动组件400旋转,进而反向传动组件400可以带动第一滑块120滑动。第一滑块120可以在手柄主体300内部。这样的医疗器械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实现。
示例性地,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两个器械可以分别为电极和注射器,两个滑块中的一个上可以设置有接线柱,电极可以通过连接部连接至接线柱,注射器的连接部的近端可以连接有防过度回收件。滑块上设置有接线柱,该滑块可以连接电极形式的处置器械。通过在注射器的连接部的近端连接有防过度回收件,可以防止注射器的初始位置过于靠近医疗器械的近端,从而可以避免将注射器推出医疗器械的手柄主体时,注射器扎穿外层保护鞘的情况。
为便于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对医疗器械的一些实施例进行整体描述。如图1所示是医疗器械的一个实施例,此时医疗器械的第一处置器械和第二处置器械处于初始状态,第一处置器械、第二处置器械均回收在外层保护鞘500内。第二处置器械的初始位置可以比第一处置器械的初始位置更靠近近端。图1所示的医疗器械中,反向传动组件400采用齿轮传动的形式,第二滑块220与双指环600连接,亦即第二滑块220为主动部,因此第一滑块120为从动部。
向图示M方向移动双指环600,第二滑块220随之向M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处置器械伸出手柄主体300,如图2所示,第二处置器械处于工作位置。第二滑块220向M方向移动时,带动反向传动组件400的齿轮430逆时针旋转,在反向传动组件400的传动作用下,第一滑块120会向N方向移动。第一处置器械已经回收在外层保护鞘500内,由于第一弹性件140和第一限位部150的作用,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无法继续向N方向移动,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保持在第二工位,因此第一处置器械不会过度回收。
当期望第二处置器械收回而第一处置器械伸出时,向N方向移动双指环600,第二处置器械会跟随第二滑块220随之向N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处置器械回收至手柄主体。齿轮430顺时针旋转,第一滑块120向M方向移动。医疗器械恢复至初始状态,此时第一处置器械和第二处置器械都回收在手柄主体内部,第一处置器械和第二处置器械都处于初始位置。继续向N方向移动双指环600,第二滑块220继续向N方向移动,如图3所示。第二滑块220向N方向移动时,带动反向传动组件400的齿轮430顺时针旋转,在反向传动组件400的传动作用下,第一滑块120会向M方向移动。第一滑块120向M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会推顶处于第二工位的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使得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向M方向移动至第一工位,从而第一处置器械会伸出手柄主体300,此时第一处置器械处于工作位置。
由于某些器械含有特殊头端,如上文中的注射器有尖锐前端,其不能被回收到外层保护鞘500内过多,一是外层保护鞘500的内腔与内芯间一定存在较大的间隙,过长地回收到外层保护鞘500内会造成同轴度下降严重,可能划破或戳穿外层保护鞘500;二是器械前端15cm范围内,需要穿越内窥镜的弯曲部,弯曲部可形成很大的角度,带动外层保护鞘500弯曲角度较大,针头为刚体、具有一定长度,若其回收位置落于内窥镜的弯曲部内,则推送时会直接导致外层保护鞘500被戳穿,同时损坏器械与内窥镜,严重破坏手术。上文提供的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可以有效地避免第一处置器械被过度回收,但是第二处置器械的初始位置可以在外层保护鞘500内较深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文中第二滑块220是可被操作的,而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30使得第一处置器械具有防过度回收功能,但是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一滑块120是可被操作的且第二处置器械具有防过度回收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区域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区域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区域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4)

1.一种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保护鞘、两个处置器械和两个滑块,所述两个滑块分别通过连接部控制所述两个处置器械,反向传动组件使所述两个滑块沿着所述医疗器械的轴向方向反向运动,使得所述两个处置器械具有均位于所述外层保护鞘内的初始位置和分别单独地伸出所述外层保护鞘之外的两个工作位置,
所述两个器械中至少一个的连接部连接有防过度回收件,所述防过度回收件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可移动;
其中,对于第一处置器械对应的第一所述防过度回收件,当其中一个所述滑块控制所述第一处置器械伸出至其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所述防过度回收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位;当另一个所述滑块控制第二处置器械伸出至其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所述防过度回收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位,且所述第一处置器械处于所述初始位置;
所述医疗器械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对所述防过度回收件施加保持在所述第二工位的弹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器械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防过度回收件之间,所述防过度回收件与对应的滑块彼此独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器械还包括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防过度回收件滑动连接至所述导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过度回收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位时抵靠至所述导轨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器械还包括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导杆,所述防过度回收件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导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导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至少在所述防过度回收件离开所述第二工位时处于压缩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防过度回收件和对应的滑块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过度回收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扣,所述对应的滑块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扣,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扣和所述第二固定扣。
10.根据权利要求3和5-9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器械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防过度回收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位时抵靠所述限位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传动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滑块上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以及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所述齿轮的旋转轴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器械还包括手柄主体,所述两个滑块中的一个伸出到所述手柄主体之外且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轴向方向可移动,所述两个滑块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手柄主体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器械分别为电极和注射器,所述两个滑块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接线柱,所述电极通过连接部连接至所述接线柱,所述注射器的连接部的近端连接有所述防过度回收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器械还包括限位部,所述两个器械的连接部的近端分别连接有所述防过度回收件,两个所述防过度回收件在处于各自的第二工位时均抵靠所述限位部。
CN202223581062.5U 2022-12-31 2022-12-31 医疗器械 Active CN2189608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81062.5U CN218960805U (zh) 2022-12-31 2022-12-31 医疗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81062.5U CN218960805U (zh) 2022-12-31 2022-12-31 医疗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60805U true CN218960805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0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81062.5U Active CN218960805U (zh) 2022-12-31 2022-12-31 医疗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608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83379A1 (en) Catheter Insertion Device Including Retractable Needle
US7775989B2 (en) Needle biopsy forceps with integral sample ejector
EP1300116B1 (en) Surgical suturing apparatus
JP2688800B2 (ja) ランセット駆動装置
AU2011201242B2 (en) Surgical instrument, particularly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EP0975263B1 (en) Control handle for an endoscope
US9451937B2 (en) Percutaneous instrument with collet locking mechanisms
US20070073185A1 (en) Needle biopsy forceps with integral sample ejector
JP2005516695A (ja) カテーテル、針、およびそのシースからなる医療用アセンブリ
US20140243800A1 (en) Loader with Locking Collet Tube
CN107753078B (zh) 具有铰接式砧座保持器组件的圆形吻合装置
CN218960805U (zh) 医疗器械
CN110811814A (zh) 一体式多功能医用电圈套器
CN118267012A (zh) 医疗器械
CN113499134B (zh) 角度可调式脊柱射频消融电极刀头
EP4146085B1 (en) Biopsy apparatus
CN210354645U (zh) 一种多功能腔道检查及治疗内镜系统
CN210990494U (zh) 一种直线切割吻合器
JP4503038B2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CN211325419U (zh) 一种旋钮开启装置和包皮环切器
JP2008253352A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CN117694952B (zh) 紧急切换装置、电动吻合器及医疗设备
CN219516509U (zh) 高频电刀
CN118000797B (zh) 一种内窥镜用微创医疗器械的手柄装置
CN115252026B (zh) 用于切割吻合器的执行组件以及切割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