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8721668U - 一种火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火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21668U
CN218721668U CN202222560168.0U CN202222560168U CN218721668U CN 218721668 U CN218721668 U CN 218721668U CN 202222560168 U CN202222560168 U CN 202222560168U CN 218721668 U CN218721668 U CN 218721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body
cover plate
inner layer
layer furnace
combus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601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宏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Huanlv New Material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Ecotop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Ecotop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Ecotop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601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21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21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21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火炉,包括燃烧炉和外壳,所述燃烧炉包括内层炉体、外层炉体及底板,所述外层炉体及内层炉体为中空结构且上部开口,所述外层炉体套设固定内层炉体的外围,且外层炉体和内层炉体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内层炉体的外表面周侧开设有若干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的通气孔,所述底板设置在内层炉体底端,所述底板表面开设有若干落灰孔;所述外壳套设于外层炉体的外部,且所述外壳的底端开设有若干第一隔空槽,所述第一隔空槽与气流通道相连通。本申请的目的在于研制出一种能让燃料进行二次燃烧的火炉,以此提升燃料的燃烧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火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火炉。
背景技术
露营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野外活动方式,在野外晚上通常较冷从而需要生火取暖。而在空地上生火,不仅容易被风吹灭,而且不够安全,而取暖火炉是一种既不容易灭火又相对安全的一种取暖工具,是人们在野外生火取暖的一种合适选择。
现有的取暖火炉通常只是单一的一个内层炉体,将燃料点燃放置进内层炉体内,然而燃料在现有的火炉中燃烧不充分,燃料的燃烧利用率低,使用时经常需要翻动燃料,逐渐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在户外露营时的需求,需对此做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火炉,其目的在于研制出一种能让燃料进行二次燃烧的火炉,以此提升燃料的燃烧利用率。
一种火炉,包括燃烧炉和外壳,所述燃烧炉包括内层炉体、外层炉体及底板,所述外层炉体及内层炉体为中空结构且上部开口,所述外层炉体套设固定内层炉体的外围,且外层炉体和内层炉体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内层炉体的外表面周侧开设有若干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的通气孔,所述底板设置在内层炉体底端,所述底板表面开设有若干落灰孔;所述外壳套设于外层炉体的外部,且所述外壳的底端开设有若干第一隔空槽,所述第一隔空槽与气流通道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该火炉进行生火取暖时,将燃料放入内层炉体内并点燃,燃料在内层炉体内燃烧,燃料在内层炉体内燃烧的同时,氧气通过外壳的第一隔空槽进入外层炉体和内层炉体之间的气流通道中,并分别通过通气孔和落灰孔进入内层炉体内,从不同的方向为内层炉体内燃料的燃烧持续供氧,使得燃料表面充分燃烧;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灰烬通过落灰孔从内层炉体内排出,尽量避免灰烬在内层炉体内大量堆积而影响燃料的接续燃烧,由此提升燃料的燃烧率,同时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火苗也易从内层炉体周侧的通气孔喷出,外层炉体的设置对喷出的火苗起到隔档作用,由此提升火炉使用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燃烧炉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中部设有镂空孔,所述镂空孔与外层炉体及内层炉体的上部开口相连通,所述外层炉体的上端和盖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层炉体和盖板相固定,外壳套设在外层炉体的外围,使得外壳与盖板相抵接,盖板和外层炉体通过外壳架空,由此外层炉体底端的高度高于内层炉体底端的高度,使得氧气能更好的进入气流通道,以为内层炉体内的燃料燃烧供氧,燃料在内层炉体内燃烧后从盖板的镂空孔中喷出。
优选的,所述内层炉体和外层炉体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内层炉体和外层炉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位于内层炉体外表面远离盖板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层炉体套设在内层炉体的外围后,将外层炉体靠近盖板的一端与盖板相焊接固定,随后将各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内层炉体和外层炉体焊接固定,若干连接件将内层炉体围合,连接件所固定安装的位置与盖板相互远离,连接件的设置使得外层炉体和内层炉体之间的安装更加稳固。
优选的,所述内层炉体外表面开设的通气孔分为两层,其中一层所述通气孔位于内层炉体外表面中间位置,另一层所述通气孔位于内层炉体靠近盖板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氧气通过外壳上的隔空槽进入内层炉体和外层炉体之间的气流通道中,氧气分别通过内层炉体表面上的两层通气孔进入内层炉体内,为内层炉体内的燃料燃烧持续供氧;内层炉体上两层通气孔的设置,使得氧气从不同方向进入内层炉体内,使得燃料的表面燃烧的更加充分,尽量避免燃料只出现局部燃烧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若干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在盖板的表面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燃料在内层炉体内燃烧时,氧气从盖板的条形槽进入内层炉体内,以此为内层炉体内燃料的燃烧持续供氧,均匀设置的条形槽进一步使得内层炉体内的燃料充分燃烧。
优选的,所述落灰孔在底板表面均匀分布,所述内层炉体正下方放置有落灰盘,所述落灰盘的口径略大于内层炉体的口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料在内层炉体内燃烧产生灰烬,燃烧所产生的灰烬通过底板上的落灰孔排出至落灰盘内,内层炉体内灰烬的及时排出,尽量避免灰烬影响内层炉体内燃料的接续燃烧;在内层炉体下方放置有落灰盘,落灰盘的设置方便了对燃烧所产生的灰烬进行清理。
优选的,所述盖板与外层炉体相连接的一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将外层炉体围合,各所述第一定位件与外层炉体之间的间距都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外壳进行安装时,将外壳套设在外层炉体的外表面,当外壳与盖板相抵接时,外壳将设置在盖板一面上的定位件相围合,并且外壳与若干第一定位件均相抵靠,第一定位件的设置对外壳的安装起到定位作用,由此使得通过外壳将内层炉体和外层炉体架空后达到平衡。
优选的,所述盖板上盖设有聚火盖,所述聚火盖下口的口径尺寸略大于上口的口径尺寸,所述聚火盖的下口口径尺寸略大于盖板的内环口径尺寸,所述聚火盖的周侧设置有若干第二定位件,所述聚火盖通过第二定位件安装于镂空孔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料在内层炉体内燃烧,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火苗从聚火盖中喷出,聚火盖的设置对火苗起到聚集作用,尽量避免火苗过于分散,由此在使用该火炉取暖时达到更好的取暖效果;在对聚火盖进行安装时,将聚火盖周侧的第二定位件卡嵌进盖板的镂空孔中,第二定位件的设置使得聚火盖在盖板上安装位置准确,并且安装稳固。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二隔空槽,所述第二隔空槽与气流通道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燃料在内层炉体内点然后,氧气也可从外壳上端的第二隔空槽进入内层炉体和外层炉体之间的气流通道内,外壳上第二隔空槽的设置,增加了氧气进入气流通道内的途径,形成更强的供氧能力,使得炉体内燃料燃烧的更加充分。
优选的,所述内层炉体与外层炉体为不诱钢材料制成,所述外壳为氧化镁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不锈钢材料均为不可燃材料,将内层炉体和外层炉体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提升火炉使用的安全性;而氧化镁材料具有耐高温的特点,采用氧化镁材料制成的外壳不易出现热化的现象。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燃料燃烧的同时,氧气从外层炉体和内层炉体之间进入,并通过通气孔进入内层炉体内,持续为燃料的燃烧供氧,使得燃料进行二次燃烧,由此提升燃料燃烧率。
2.在底板上开设有若干落灰孔,并在底板下方设置有落灰盘,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灰烬从落灰孔排出至落灰盘中,使得内层炉体内的灰烬更方便清理,同时在火炉使用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内层炉体内灰烬堆积的过多而影响燃料的燃烧。
3.在盖板上设置有聚火盖,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火苗从聚火盖中喷出,聚火盖的设置对火苗起到聚集作用,尽量避免火苗过于分散,由此在使用该火炉取暖时达到更好的取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火炉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火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燃烧炉的透视图;
图4是本申请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试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火炉的正视图;
图6是本申请图5中所示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试图;
图8是本申请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试图。
附图标记:1、燃烧炉;11、盖板;111、镂空孔;112、条形槽;113、第一定位件;12、内层炉体;121、通气孔;13、外层炉体;131、连接件;14、底板;141、落灰孔;15、气流通道;2、聚火盖;21、第二定位件;3、外壳;31、第一隔空槽;32、第二隔空槽;4、落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申请提出一种火炉,包括1燃烧炉、聚火盖2和外壳3,其中燃烧炉1又包括盖板11、内层炉体12、外层炉体13和底板14,其中内层炉体12的顶端口径为338mm,内层炉体12的底端口径为317mm、高为240mm,内层炉体12呈上大下小的“筒”状,底板14的口径尺寸与内层炉体12的底端口径尺寸相匹配,底板14设置在内层炉体12的底端;盖板11中间开设有圆形镂空孔111,镂空孔的口径为330mm,盖板11的外径为420mm,其中盖板11的外径大于内层炉体12的口径,镂空孔111的口径小于内层炉体12的口径,盖板11盖设在内层炉体12上方开口处,镂空孔111与内层炉体12及外层炉体13均相通;聚火盖2盖设在盖板11上,外层炉体13设置在内层炉体12的外围并与盖板11相固定连接,内层火炉12和外层火炉13之间形成气流通道15,外壳3套设在外层炉体13的外围并与盖板11相抵接;使用该火炉时,将燃料置于内层炉体12内并点燃,燃料在内层炉体12内燃烧以此供暖。
参照图1和图4,盖板11对内层炉体12内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火苗起到隔挡作用,另外在盖板11上开设有若干长度为34mm的条形槽112,若干条形槽112在盖板11上均匀分布,在使用该火炉时氧气从条形槽112进入内层炉体12内,条形槽112的开设为燃料在内层炉体12内燃烧提供了供氧通道,使得燃料在内层炉体12内燃烧的更加充分,于此同时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浓烟也可从条形槽112中排出,条形槽112的设置为空气对流用提供了通道。
聚火盖2的顶端口径为212mm,聚火盖2的底端口径为344mm,呈下大上小状,聚火盖2盖设在盖板11上,为了使得聚火盖2在盖板11上安装稳固并保证其安装后位置准确,在聚火盖2的周侧设置有若干第二定位件21,若干第二定位件21均竖直设置,安装时将聚火盖2周侧的第二定位件21卡嵌进盖板11的内环内,由此保证了聚火盖2盖设在盖板11的中心处;聚火盖2的设置使得内层炉体12内喷出的火苗能够相对聚集,以此在使用时达到良好的取暖效果。
参照图5、图6和图7,在内层炉体12的周侧开设有若干通气孔121,若干通气孔121在内层炉体12的周侧均匀分布,在使用该火炉时,燃料在内层炉体12内燃烧,通气孔121作为供氧通道,氧气通过通气孔121进入内层炉体12内后,使得内层炉体12内的燃料燃烧的更加充分,以此提升燃料燃烧率。
燃料在内层炉体12内燃烧时,内层炉体12内的火苗也易从通气孔121中喷出,外层炉体13的设置对内层炉体12内喷出的火苗起到隔挡作用,以此尽量避免内层炉体12内喷出的火苗将外壳3烧毁;外层炉体13呈筒状、口径为374mm,外层炉体13的高度为233mm,安装后外层炉体13和内层炉体1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在使用该火炉时,氧气通过气流通道后从通气孔121进入内层炉体内。
参照图1和图8,为了使得外层炉体13和内层炉体12之间安装稳固,在外层炉体13和内层炉体12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件131,连接件131由盖板11上开设条形槽112的废料弯折而成,连接件131的两端分别与外层炉体13和内层炉体12固定连接,连接件131位于远离盖板11的一端,连接件131的设置对内层炉体12和外层炉体13之间起到支撑作用,尽量避免外层炉体13和内层炉体12之间出现摇晃,从而使得外层炉体13的安装更加稳固。
另外在底板14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落灰孔141,落灰孔141在底板上均匀分布,并在内层炉体12的下方放置有落灰盘4,燃料在内层炉体12内燃烧后所产生的灰烬通过落灰孔141排出至落灰盘4中,由此尽量避免灰烬在内层炉体12内大量堆积,对燃料在内层炉体12内接续燃烧造成影响;由于内层炉体12和落灰盘4相互分离,灰烬掉落在落灰盘4内后,直接将其倾倒即可完成清理,通过将落灰盘4与内层炉体12相互分离,便于对燃烧所产生的灰烬进行清理。
将外壳3套设在内层炉体12的外表面,外壳3的高度略高于内层炉体12的高度,在外壳3的下端开设有若干第一隔空槽31,在外壳3的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二隔空槽32;外壳3安装在内层炉体12的外围后将内层炉体12及底板14架空,使得底板14与落灰盘4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当燃料在内层炉体12内燃烧时,氧气可依次通过第一隔空槽31、第二隔空槽32和落灰孔141进入内层炉体12内,此时落灰孔141也可作为气流通道,在外壳3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隔空槽31和第二隔空槽32,增加了氧气进入气流通道15的途径,使得为内层炉体12中燃料燃烧供氧更加充分,提升内层炉体12内燃料的燃烧率;另外将外壳3采用氧化镁作为原材料,以此对内层炉体12起到保温的效果。
参照图1和图4,为了使得外壳3安装后火炉整体保持平稳,在盖板11靠近内层炉体12的一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件113,若干第一定位件113与盖板11固定安装并位于内层炉体12的外围,在安装时将外壳3套设在内层炉体12的外围,并使得若干第一定位件113均与外壳3的内表面相抵接,由此使得外壳3安装后保持位置准确。
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原理为:当需要使用该火炉进行取暖时,将外壳3套设在外层炉体13的外围,使得盖板11底端的第一定位件113与外壳3内侧壁相抵靠,由此通过外壳3将内层炉体12、外层炉体13和盖板11架空,随后将落灰盘4放置在内层炉体12的正下方;将燃料置于内层炉体12内并点燃,将聚火盖2盖设在盖板11上,使得聚火盖2周侧的第二定位件21卡嵌进盖板11的镂空孔111中,燃料燃烧产生的火苗集中从聚火盖2中间喷出,氧气从盖板11上的条形槽112、内层炉体12周侧的通气孔121及底板14上的落灰孔141进入内层炉体12内,使得内层炉体12内的燃料燃烧充分,由此提升内层炉体内燃料的燃烧率;燃料在内层炉体12内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又通过盖板4上的落灰孔141排出至落灰盘4中。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炉(1)和外壳(3),所述燃烧炉(1)包括内层炉体(12)、外层炉体(13)及底板(14);所述外层炉体(13)及内层炉体(12)为中空结构且上部开口,所述外层炉体(13)套设固定内层炉体(12)的外围,且外层炉体(13)和内层炉体(1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15),所述内层炉体(12)的外表面周侧开设有若干与所述气流通道(15)相连通的通气孔(121),所述底板(14)设置在内层炉体(12)底端,所述底板(14)表面开设有若干落灰孔(141);所述外壳(3)套设于外层炉体(13)的外部,且所述外壳(3)的底端开设有若干第一隔空槽(31),所述第一隔空槽(31)与气流通道(15)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炉(1)还包括盖板(11),所述盖板(11)中部设有镂空孔(111),所述镂空孔(111)与外层炉体(13)及内层炉体(12)的上部开口相连通,所述外层炉体(13)的上端和盖板(1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炉体(12)和外层炉体(13)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件(131),所述连接件(131)的两端分别与内层炉体(12)和外层炉体(1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131)位于内层炉体(12)外表面远离盖板(11)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炉体(12)外表面开设的通气孔(121)分为两层,其中一层所述通气孔(121)位于内层炉体(12)外表面中间位置,另一层所述通气孔(121)位于内层炉体(12)靠近盖板(11)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1)上开设有若干条形槽(112),所述条形槽(112)在盖板(11)的表面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灰孔(141)在底板(14)表面均匀分布,所述内层炉体(12)正下方放置有落灰盘(4),所述落灰盘(4)的口径大于内层炉体(12)的口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1)与外层炉体(13)相连接的一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件(113),所述第一定位件(113)将外层炉体(13)围合,各所述第一定位件(113)与外层炉体(13)之间的间距都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1)的镂空孔上安装一聚火盖(2),所述聚火盖(2)下口的口径尺寸大于上口的口径尺寸,所述聚火盖(2)的下口口径尺寸大于盖板(11)的内环口径尺寸,所述聚火盖(2)的周侧设置有若干第二定位件(21),所述聚火盖(2)通过第二定位件(21)安装于镂空孔(1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的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二隔空槽(32),所述第二隔空槽(32)与气流通道(15)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炉体(12)与外层炉体(13)为不诱钢材料制成,所述外壳(3)为氧化镁材料制成。
CN202222560168.0U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火炉 Active CN218721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0168.0U CN218721668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火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0168.0U CN218721668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火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21668U true CN218721668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38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60168.0U Active CN218721668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火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216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07591U (zh) 一种燃烧器
US20140238282A1 (en) Bonfire oven
CN206315001U (zh) 全方位进风无烟烧烤炉
CN103528100A (zh) 野餐炉
KR200473459Y1 (ko) 통나무 버너
CN102853453A (zh) 防风式生物质野炊炉
CN218721668U (zh) 一种火炉
CN204901873U (zh) 带有风箱的导气帽式炉芯的节能型炉具
CN217090409U (zh) 烧烤炉
CN214198662U (zh) 一种防回火燃烧器及灶具
CN210035486U (zh) 一种燃气灶用炉头及燃烧器
CN213362455U (zh) 一种燃气炉头及其披萨炉
CN215112746U (zh) 一种兼容两种不同燃料的底座及烤炉
CN219640255U (zh) 灶具火盖及灶具燃烧器
KR101289550B1 (ko) 연탄 전용 착화 장치
CN215294901U (zh) 一种家用燃气炉的燃烧器
RU188910U1 (ru) Дровяная мини-печь
CN218495022U (zh) 一种火炉
KR200472326Y1 (ko) 화목 난로
CN216591805U (zh) 一种双层燃烧室的火炉
CN221958906U (zh) 一种新型火炉
JP3252128B2 (ja) 渦巻型蚊取線香焚器
JP3242406U (ja) ストーブ
CN201096367Y (zh) 一种炉膛
CN219775812U (zh) 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6 Jinxia Road, Sui'an Town, Zhangpu County,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63299

Patentee after: Fujian Huanlv New Material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8 and 20 Shangtang North Road, Xia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MEN ECOTOP INDUSTRI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