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54078U - 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54078U CN218454078U CN202222050705.7U CN202222050705U CN218454078U CN 218454078 U CN218454078 U CN 218454078U CN 202222050705 U CN202222050705 U CN 202222050705U CN 218454078 U CN218454078 U CN 2184540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nk
- sewage
- sedimentation tank
- sedimentation
- rea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效果差、装置设备复杂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反应器、生化池、初沉池、反应池,二沉池、过滤池和清水池;生化池内设置有混合填料和曝气装置。当污水从进水管流入厌氧反应池之后,可以将原水中的非溶解态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态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之后污水流入生化池内,经过生化处理之后能够去除大部分的COD、BOD;之后流入初沉池内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污水进入反应池进行反应,在反应池反应之后流入二沉池,在二沉池内进行第二次沉淀,最后通过过滤池过滤后直接可从清水池排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的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流程为:厌氧→兼氧→好氧→沉淀→过滤→排放。这个工艺流程对于处理浓度较低的废水如农村、乡镇生活污水等是够用了,但对于一些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脂类废水处理,如禽畜类废、水乳制品废水等处理显然是力不从心了。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4528602U,公告日2022年2月5日,实用新型的名称为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并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包括植被地,所述的植被地内设有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的植被地侧边设有与污水处理系统相连通的水沟渠,所述的水沟渠与植被地间设有与污水处理系统相连通的污水输送管。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与污水输送管相连通的污泥浓缩池,所述的污泥浓缩池侧端设有调节池,所述的调节池与污泥浓缩池间设有斜管沉淀池。上述申请能够对生活各处的污水进行处理,但是上述申请中仅仅通过缺氧好氧反应器、好氧反应器、厌氧反应器对污水进行反应,使得污水处理效果差,且上述污水处理装置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效果差、装置设备复杂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它能对污水进行高效的处理,使得处理后的污水能够直接进行排放,且处理设备的结构简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反应器、生化池、初沉池、反应池,二沉池、过滤池和清水池;生化池内设置有混合填料和曝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当污水从进水管流入厌氧反应池之后,通过厌氧反应器的处理,可以将原水中的非溶解态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态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生物处理;之后污水流入生化池内,经过生化处理之后能够去除大部分的COD、BOD;之后流入初沉池内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污水进入反应池进行反应,在反应池反应之后流入二沉池,在二沉池内进行第二次沉淀,此时的水已经处于比较干净的状态,之后在进入过滤池进行过滤,使得进一步的对污水进行过滤净化,最后通过净水池向外排放,上述处理过程对于处理一些浓度较高,处理量较小的工业废水、养殖废水等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作为优选,初沉池内设置有第一沉淀筒,二沉池内设置有第二沉淀筒,第一沉淀筒和第二沉淀筒均设置成底端横截面积小、上端面横截积大的倒锥形;第一沉淀筒和第二沉淀筒的上方均通过支架设置有竖直管排污管。
将第一沉淀筒和第二沉淀筒设置成倒锥形,使得利用倒锥形倾斜的侧面能够提高沉淀的效果,使得沉淀的污泥能够聚集在底部;竖直排污管的设置使得污水能够顺着竖直排污管进行流动,使得污水能够缓慢的流入下方的沉淀筒内。
作为优选,生化池与初沉池之间的侧壁的上方设置第一溢流槽,生化池与初沉池之间连通有第一流通管,第一流通管的一端设置在生化池的底部,第一流通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初沉池的上方。
第一溢流槽使得污水能够更好的流入生化池内,使得能够控制生化池内液体的高度;同时设置第一流通管,使得第一流通管能够将生化池底部浓度较大的污水直接排入第一沉淀筒的底部,而生化池上方浓度较低的污水通过第一溢流槽溢流至初沉池的上方。
作为优选,初沉池和二沉池之间设置污泥池,初沉池与二沉池均通过管道与污泥池连通;污泥池连接排泥管。
污泥池能够同时对初沉池和二沉池内的污泥进行收集,集中通过排泥管排出,提高污泥排出的效率。
作为优选,初沉池与反应池之间的侧壁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溢流槽,反应池与二沉池之间的侧壁的上方设置有第三溢流槽。
第二溢流槽使得初沉池上方的污水能够更好的溢流至反应池内进行反应,使得能够控制初沉池内液体的高度;在反应池反应后的污水通过第三溢流槽能够流入二沉池内,第三溢流槽能够控制反应池内污水的高度。
作为优选,反应池与二沉池之间通过第二流通管进行连通,第二流通管的一端设置在反应池的上方,第二流通管的另一端设置在二沉池的上方。
第二流通管能够使得污水从反应池内更好流入二沉池内。
作为优选,二沉池与过滤池之间的侧壁上设置有第四溢流槽,
第四溢流槽使得二沉池内的污水能够更好的流入过滤池内,使得能够控制二沉池内污水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污水进行高效的处理,使得处理后的污水能够直接进行排放;
(2)整体的处理设备结构简单,节约投资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厌氧反应器;
2、生化池,21、混合填料,22、曝气装置,23、第一溢流槽,24、第一流通管,;
3、初沉池,31、第一沉淀筒,32、第二溢流槽;
4、反应池,41、第三溢流槽,42、第二流通管;
5、二沉池,51、第二沉淀筒;
6、过滤池,61、反冲洗水管;
7、净水池;
8、污泥池,81、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1: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反应器1、生化池2、初沉池3、反应池4,二沉池5、过滤池6和清水池7;生化池2内设置有混合填料21和曝气装置22。
初沉池3内设置有第一沉淀筒31,二沉池5设置有第二沉淀筒51,第一沉淀筒31和第二沉淀筒51均设置成底端横截面积小、上端面横截积大的倒锥形;第一沉淀筒31和第二沉淀筒51的上方均通过支架设置有竖直管排污管。将第一沉淀筒31和第二沉淀筒51设置成倒锥形,使得利用倒锥形倾斜的侧面能够提高沉淀的效果,使得沉淀的污泥能够聚集在底部;竖直排污管的设置使得污水能够顺着竖直排污管进行流动,使得污水能够缓慢的流入下方的沉淀筒内。
生化池2与初沉池3之间设置的侧壁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溢流槽23,生化池2与初沉池3之间连通有第一流通管24,第一流通管24的一端设置在生化池2的底部,第一流通管24的另一端连通在初沉池3的上方的竖直排污管内。第一溢流槽23使得污水能够更好的流入生化池2内,使得能够控制生化池2内液体的高度;同时设置第一流通管24,使得第一流通管24能够将生化池2底部浓度较大的污水直接通过竖直排污管排入第一沉淀筒31的底部,而生化池上方浓度较低的污水通过第一溢流槽23溢流至初沉池3的上方。
反应池4与二沉池5之间通过第二流通管42进行连通,第二流通管42的一端设置在反应池4的上方,第二流通管42的另一端与在二沉池5上方的竖直排污管连通。第二流通管42能够使得污水从反应池内更好流入二沉池5内。
初沉池3和二沉池5之间设置污泥池8,初沉池3与二沉池5均通过管道与污泥池8连通;污泥池8连接排泥管81。污泥池8能够同时对初沉池3和二沉池5内的污泥进行收集,集中通过排泥管81排出,提高污泥排出的效率。
初沉池3与反应池4之间的侧壁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溢流槽32,反应池4与二沉池5之间的侧壁的上方设置有第三溢流槽41。第二溢流槽32使得初沉池3上方的污水能够更好的溢流至反应池4内进行反应,使得能够控制初沉池3内液体的高度;在反应池4反应后的污水通过第三溢流槽41能够流入二沉池5内,第三溢流槽41能够控制反应池4内污水的高度。
二沉池5与过滤池6之间的侧壁上设置有第四溢流槽52。
过滤池6连接有反冲洗水管61,反冲洗水管61能够对过滤池6进行反冲洗。
本实用新型中,厌氧反应器1为现有技术,具体结构参照公开号为CN209081528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当污水从进水管流入厌氧反应池1之后,通过厌氧反应器1的处理,可以将原水中的非溶解态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态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生物处理;之后污水流入生化池2内,经过生化处理之后能够去除大部分的COD、BOD;之后污水通过第一溢流槽24或第一流通管24流入初沉池3内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污水进入反应池4进行反应,在反应池4反应之后流入二沉池5,在二沉池5内进行第二次沉淀,此时的水已经处于比较干净的状态,之后在进入过滤池6进行过滤,使得进一步的对污水进行过滤净化,最后通过清水池7向外排放,上述处理过程对于处理一些浓度较高,处理量较小的工业废水、养殖废水等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Claims (6)
1.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反应器、生化池、初沉池、反应池,二沉池、过滤池和清水池;生化池内设置有混合填料和曝气装置;
初沉池内设置有第一沉淀筒,二沉池内设置有第二沉淀筒,第一沉淀筒和第二沉淀筒均设置成底端横截面积小、上端面横截积大的倒锥形;第一沉淀筒和第二沉淀筒的上方均通过支架设置有竖直排污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生化池与初沉池之间的侧壁的上方设置第一溢流槽,生化池与初沉池之间连通有第一流通管,第一流通管的一端设置在生化池的底部,第一流通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初沉池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初沉池和二沉池之间设置污泥池,初沉池与二沉池均通过管道与污泥池连通;污泥池连接排泥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初沉池与反应池之间的侧壁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溢流槽,反应池与二沉池之间的侧壁的上方设置有第三溢流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反应池与二沉池之间通过第二流通管进行连通,第二流通管的一端设置在反应池的上方,第二流通管的另一端设置在二沉池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二沉池与过滤池之间的侧壁上设置有第四溢流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50705.7U CN218454078U (zh) | 2022-08-01 | 2022-08-01 | 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50705.7U CN218454078U (zh) | 2022-08-01 | 2022-08-01 | 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54078U true CN218454078U (zh) | 2023-02-07 |
Family
ID=85121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050705.7U Active CN218454078U (zh) | 2022-08-01 | 2022-08-01 | 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5407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639725A (zh) * | 2024-08-12 | 2024-09-13 |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高寒山区农村聚居点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
-
2022
- 2022-08-01 CN CN202222050705.7U patent/CN21845407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639725A (zh) * | 2024-08-12 | 2024-09-13 |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高寒山区农村聚居点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70543B (zh) |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 |
CN109437482A (zh) | 一种制药行业原料药生产有机废水的高效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
KR101341163B1 (ko) | 침지식 분리막을 이용한 하수의 고도처리시설 | |
CN202529925U (zh) | 气浮过滤一体化处理装置 | |
KR100886790B1 (ko) | 일체형 오폐수 처리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오폐수 처리방법 | |
CN103539324B (zh) | 一种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生物陶粒装置及其工艺 | |
CN102229447A (zh) | 处理含乳化液废水的厌氧反应器 | |
CN218454078U (zh) | 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8814844U (zh) | 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4981504U (zh) | 一体化脱氮脱碳曝气生物滤池 | |
CN105110556A (zh) | 一体化脱氮脱碳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处理系统 | |
CN205347124U (zh) | 城市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7077329U (zh) |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3820591U (zh) | 一种集成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6427011U (zh) | 一种超声波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 |
CN202054668U (zh) | 处理含乳化液废水的厌氧反应器 | |
CN212864467U (zh) | 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2537887B (zh) | 高效絮凝沉淀池强化氨氮处理mbbr系统及运行方法 | |
CN213171958U (zh)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和具有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8577593U (zh) | 一种组合mbr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0711156U (zh) | 一种奶厅废水处理系统 | |
RU2220918C1 (ru) |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глубокой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 |
CN209468196U (zh) | 一种基于a2/o工艺的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102381801B (zh) |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方法 | |
CN106380047A (zh) | 一种猪舍水净化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