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8431250U - 吊脚垫 - Google Patents

吊脚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1250U
CN218431250U CN202222494353.4U CN202222494353U CN218431250U CN 218431250 U CN218431250 U CN 218431250U CN 202222494353 U CN202222494353 U CN 202222494353U CN 218431250 U CN218431250 U CN 218431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layer
layer
fixedly connected
clamping
woven bel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9435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49435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1250U/zh
Priority to US18/099,239 priority patent/US11858397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1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1250U/zh
Priority to US18/512,043 priority patent/US20240090672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95Lower-leg-rests, e.g. calf-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60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 B60N2/6018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6027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hooks, staples, clips, snap fastener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吊脚垫,包括底垫、前挂件及后挂件,其中,底垫包括垫层以及防滑结构,垫层为片材,垫层设有正面与背面,防滑结构设于垫层的背面。前挂件固定连接在垫层的前端,前挂件与底垫的前端围合形成前套。后挂件固定连接在垫层的后端,后挂件与后端围合形成后套。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底垫平铺在两个座椅之间,前挂件与后挂件用以固定底垫,前挂件固定连接在前座上,后挂件固定连接在后座上,如此,使得底垫能够稳固设置在前后座之间,且底垫的悬空部分可以支撑脚部,进而缓解脚部的酸胀以及麻木感。防滑结构可以是使垫层与座椅的坐垫之间的摩擦力较大,进而垫层不会因为使用者的移动而移动。

Description

吊脚垫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坐垫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吊脚垫。
背景技术
随着人均经济收入的提高,每年出行的人数也在不断的激增,旅行已经变成生活中很平常的部分,无论是工作、拜访朋友或者家人、或者度假。人们常常需要做很长时间的车,在此期间,做高铁出行的乘客需要在狭窄的位置上坐多个小时,而长时间的久坐可能会变得非常不舒服以及疲劳,且由于全身的重量均集中在臀部,腿部也一直保持着相同的姿势,如此,会导致腿部肌肉酸胀以及麻木,此外,由于腿部无法得到支撑,腿部的酸胀会导致使用者无法得到更好的睡眠,舒适感较差。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吊脚垫,旨在解决坐长途旅行时,腿部因长时间久坐没有支撑从而导致疲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吊脚垫包括:包括底垫、前挂件及后挂件,其中,底垫包括垫层以及防滑结构,所述垫层为片材,所述垫层设有正面与背面,所述防滑结构设于所述垫层的背面;所述前挂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垫层的前端,所述前挂件与所述底垫的前端围合形成前套;所述后挂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垫层的后端,所述后挂件与所述后端围合形成后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垫层为柔性材质,所述垫层包括固定连接且上下层叠的里层与面层,所述防滑结构设于所述里层且凸出于所述里层的外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里层为布料,所述里层的边缘部与所述面层的边缘部固定连接,所述防滑结构设于所述里层的外表面,所述防滑结构包括多个防滑凸点,多个所述防滑凸点均匀排布在所述里层的外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面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里层的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面层为布料,所述里层的边缘部与所述面层的边缘部缝合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挂件以及所述后挂件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垫层的正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挂件包括长织带、第一卡座以及第一卡头,所述长织带的中段固定连接在所述垫层上,且所述长织带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垫层外,所述长织带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卡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卡头连接;所述第一卡座与所述第一卡头卡接,所述长织带与所述垫层围合形成所述前套;
所述后挂件包括两个中长织带、一个第二卡座以及一个第二卡头,两所述中长织带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垫层的前端的两个边角处,另一端伸出所述垫层外,且两个所述中长织带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二卡座固定连接,另一个与所述第二卡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座与所述第二卡头卡接,两所述中长织带以及所述垫层围合形成所述后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挂件包括一个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垫层的前端的两个边角处,所述松紧带的中段与所述垫层围合形成所述前套;
所述后挂件包括两个中长织带、一个卡座以及一个卡头,两所述中长织带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垫层的后端的两个边角处,另一端伸出所述垫层外,且两个所述中长织带的其中一个与所述卡座固定连接,另一个与所述卡头固定连接;所述卡座与所述卡头卡接,两所述中长织带以及所述垫层围合形成所述后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挂件包括两个第一短织带,每个所述第一短织带的两端均与所述垫层固定连接,且每个所述短织带的中部与所述垫层之间均围合形成有所述前套;
所述后挂件包括两个第二短织带、一个中长织带、两个卡座以及两个卡头,两个所述第二短织带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垫层的后端的两个边角处,另一端伸出所述垫层外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卡座连接;所述中长织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卡头连接;所述卡座与所述卡头卡接,两所述短织带、一个所述中长织带以及所述垫层围合形成所述后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挂件包括两个第一短织带以及两个锁钩,两个所述第一短织带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垫层的前端的两个边角处,两个所述第一短织带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所述锁钩;
所述后挂件包括两个第二短织带、一个中长织带、两个卡座以及两个卡头,两个所述第二短织带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垫层的后端的两个边角处,另一端伸出所述垫层外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卡座连接;所述中长织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卡头连接;所述卡头与所述卡座卡接,两所述第二短织带、一个所述中长织带以及所述垫层围合形成所述后套。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吊脚垫,底垫用于平铺在两个座椅之间,前挂件与后挂件用以固定底垫,前挂件固定连接在前座上,后挂件固定连接在后座上,如此,使得底垫能够稳固设置在前后座之间,且底垫的悬空部分可以支撑脚部,进而缓解脚部的酸胀以及麻木感。防滑结构可以是使垫层与座椅的坐垫之间的摩擦力较大,进而垫层不会因为使用者的移动而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吊脚垫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实用新型吊脚垫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吊脚垫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吊脚垫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吊脚垫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吊脚垫使用场景的参考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854604890000031
Figure BDA000385460489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吊脚垫。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6,图1以及图2所示为实施例1的结构特征,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特征,图4为实施例3的结构特征,图5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该吊脚垫100包括底垫1、前挂件2,3,4,5及后挂件6,7,8,9,其中,底垫1包括垫层11以及防滑结构12,垫层11为片材,垫层11设有正面与背面,防滑结构12设于垫层11的背面。前挂件2-5固定连接在垫层11的前端,前挂件2-5与底垫1的前端围合形成前套。后挂件6-9固定连接在垫层11的后端,后挂件6-9与后端围合形成后套。
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该吊脚垫100设置在座椅上,特别是车辆座椅,例如,汽车、长途客车、高铁或者飞机的座椅等具有前后座的座椅。吊脚垫100一部分放置在后座的坐垫上,一部分布置在坐垫的前端悬空设置,使用者可坐在座椅的坐垫上,并将脚部放置在该悬空处,如此,可以让使用者的腿部得到支撑,进而缓解腿部的压力。吊脚垫100的底垫1用于铺设在座椅的坐垫以及座椅的前侧,脚部放置在底垫1上。底垫1上包括防滑结构12,以便于底垫1与座椅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即使使用者不断的调整坐姿,底垫1也能够与座椅的坐垫贴合在一起而不会乱成一团。垫层11为片材,即垫层11较薄,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出行时可以便于携带。
前挂件2-5与后挂件6-9分别固定在垫层11的前端与后端,可以理解的是,前挂件2-5用以与前座固定连接,后挂件6-9用以与后座固定连接,如此,该底垫1设置的更加稳固。可选的,前挂件2-5和后挂件6-9上均设有调节卡扣,前挂件2-5以及后挂件6-9可通过该调节卡扣来调节前挂件2-5与后挂件6-9的长短,以此来适应不同尺寸的座椅,以达到吊脚垫100最稳固的支撑。当然,前挂件2-5与和后挂件6-9也可以具有弹性,也可以调节大小。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吊脚垫100,底垫1用于平铺在两个座椅之间,前挂件2-5与后挂件6-9用以固定底垫1,前挂件2-5固定连接在前座上,后挂件6-9固定连接在后座上,如此,使得底垫1能够稳固设置在前后座之间,且底垫1的悬空部分可以支撑脚部,进而缓解脚部的酸胀以及麻木感。防滑结构12可以是使垫层11与座椅的坐垫之间的摩擦力较大,进而垫层11不会因为使用者的移动而移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垫层11为柔性材质,垫层11包括固定连接且上下层叠的里层111与面层112,防滑结构12设于里层111且凸出于里层111的外表面。
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为了方便收纳以及提升使用者的舒适感,所以将垫层11设置成柔性材料,可以理解的是,垫层11优选为透气的柔性材料,如此,可以便于使用者臀部以及脚部的透气。垫层11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以方便在叠加后可以增加垫层11的厚度,即使用者坐在垫层11上也不会感受到防滑结构12的存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防滑结构12的设置,当防滑结构12为塑胶材料时,通常是将塑胶材料注塑在里层111,里层111设置的较薄,可以便于塑胶材料的附着。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垫层11的舒适性,可以在里层111与面层112之间增加海绵或者棉花填充物等。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里层111为布料,里层111的边缘部与面层112的边缘部固定连接,防滑结构12设于里层111的外表面,防滑结构12包括多个防滑凸点121,多个防滑凸点121均匀排布在里层111的外表面。
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布制材料透气性较好,在防滑结构12在注塑时能够快速与里层111粘接。为了保证防滑结构12不会影响到吊脚垫100的舒适性,因而将防滑结构12设置为多个防滑凸点121,如此,使用者即使坐在垫层11上,也很难感受到防滑凸点121的存在,进而提升垫层11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面层112的厚度大于里层111的厚度。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里层111较薄可以便于防滑凸点121的快速成型,面层112设置的较厚,可以减小防滑凸点121的存在感,进而提升底垫1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面层112为布料,里层111的边缘部与面层112的边缘部缝合固定连接。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布制材料透气性较好,同时面层112与里层111均为布料可以便于收纳、携带以及便于清洗等优点。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5,前挂件2-5以及后挂件6-9均固定连接于垫层11的正面。在实施例1至4中,为了防止前挂件2-5个后挂件影响防滑结构12的设置,因而将前挂件2-5与后挂件6-9均固定连接于垫层11的正面。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及图2,前挂件2包括长织带21、第一卡座22以及第一卡头23,长织带21的中段固定连接在垫层11上,且长织带2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垫层11外,长织带21的其中一端与第一卡座2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卡头23连接。第一卡座22与第一卡头23卡接,长织带21与垫层11围合形成前套。
后挂件6包括两个中长织带21、一个第二卡座62以及一个第二卡头63,两中长织带2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垫层11的前端的两个边角处,另一端伸出垫层11外,且两个中长织带21的其中一个与第二卡座62固定连接,另一个与第二卡头63固定连接。第二卡座62与第二卡头63卡接,两中长织带21以及垫层11围合形成后套。
在实施例1中,长织带21的两端通过第一卡座22与第一卡头23卡接,进而将长织带21的两端连接起来,其便于形成一个环形的前套,将环形的前套整体套设在前座的椅背上,或者套设在前座椅背的小桌板上或者前座背后用于悬挂行李的挂扣上均可实现前挂件2的固定。且还可以将长织带21的两端分别从两侧绕过前座的椅背,进而在将长织带21的两端的第一卡座22与第一卡头23插接配合,如此,也可以实现快速安装。在其他实施例中,长织带21的中段可部分与垫层11固定连接,以形成两个挂孔,如此底垫1的前端可通过挂孔连接在小桌板的两端。
后挂件6的两个中长织均只要部分固定在垫层11上,即使两个中长织带21不对称也可,也即容错率较高。两个中长织带21的端部通过第二卡座62与第二卡头63插接配合而形成一个环形的后套,后套可固定在后座上,后套与前套的安装方式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长织带21、中长织带61均是通过缝制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垫层11上的,如此,长织带21以及中长织带61固定的较为稳定。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卡座22与第二卡头23适配,且可相互插接配合,此连接方式简单可靠,便于使用者操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前挂件包括一个松紧带31,松紧带3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垫层11的前端的两个边角处,松紧带31的中段与垫层11围合形成前套。
后挂件7包括两个中长织带71、一个卡座72以及一个卡头73,两中长织带7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垫层11的后端的两个边角处,另一端伸出垫层11外,且两个中长织带71的其中一个与卡座72固定连接,另一个与卡头73固定连接。卡座72与卡头73卡接,两中长织带71以及垫层11围合形成后套。
在实施例2中,前挂件3的松紧带31相比调节扣可以更快速的调节大小,松紧带31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垫层11上,使得松紧带31形成一个环形的前套,而套设在前座上。后挂件7的两个中长织带71与实施例1的后挂件6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前挂件4包括两个第一短织带41,每个第一短织带41的两端均与垫层11固定连接,且每个短织带的中部与垫层11之间均围合形成有前套。
后挂件8包括两个第二短织带81、一个中长织带82、两个卡座83以及两个卡头84,两个第二短织带8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垫层11的后端的两个边角处,另一端伸出垫层11外并分别与两个卡座83连接。中长织带8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卡头84连接。卡座83与卡头84卡接,两短织带、一个中长织带82以及垫层11围合形成后套。
在实施例3中,前挂件4的两个第一短织带41的两端均固定在垫层11上,两个第一短织带41的中段与垫层11的外表面均形成有前套,后座的安装带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短织带41的中段,然后将安全带固定在使用者身上,如此,也可将前挂件4固定。
后挂件8的的两个第二短织带81均只有一端固定在垫层11上,另一端均连接有卡座83,后挂件8还包括与两个第二短织带81可拆卸连接的中长织带82,该中长织带8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头84,通过卡座83与卡头84将中长织带82与两个第二短织带81固定连接后,会形成一个后套,并套设在后座上即可固定吊脚垫100的后端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前挂件5包括两个第一短织带51以及两个锁钩52,两个第一短织带51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垫层11的前端的两个边角处,两个第一短织带51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锁钩52。
后挂件9包括两个第二短织带91、一个中长织带92、两个卡座93以及两个卡头94,两个第二短织带91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垫层11的后端的两个边角处,另一端伸出垫层11外并分别与两个卡座93连接。中长织带9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卡头94连接。卡头94与卡座93卡接,两个第二短织带91、一个中长织带92以及垫层11围合形成后套。
在实施例4中,前挂件5的两个第二短织带91均只有一端固定在垫层11上,另一端均连接有一个锁钩52,该锁钩52可挂于小桌板左右两端的根部,如此可将吊脚垫100的前端固定。可以理解的是,两个锁钩52可也相互勾住形成一个前套并套设在小桌板上。后挂件9的实施方式与实施3中的后挂件8的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吊脚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垫、前挂件及后挂件,其中,
底垫包括垫层以及防滑结构,所述垫层为片材,所述垫层设有正面与背面,所述防滑结构设于所述垫层的背面;
所述前挂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垫层的前端,所述前挂件与所述底垫的前端围合形成前套;
所述后挂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垫层的后端,所述后挂件与所述后端围合形成后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为柔性材质,所述垫层包括固定连接且上下层叠的里层与面层,所述防滑结构设于所述里层且凸出于所述里层的外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层为布料,所述里层的边缘部与所述面层的边缘部固定连接,所述防滑结构设于所述里层的外表面,所述防滑结构包括多个防滑凸点,多个所述防滑凸点均匀排布在所述里层的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里层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吊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为布料,所述里层的边缘部与所述面层的边缘部缝合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挂件以及所述后挂件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垫层的正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脚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挂件包括长织带、第一卡座以及第一卡头,所述长织带的中段固定连接在所述垫层上,且所述长织带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垫层外,所述长织带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卡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卡头连接;所述第一卡座与所述第一卡头卡接,所述长织带与所述垫层围合形成所述前套;
所述后挂件包括两个中长织带、一个第二卡座以及一个第二卡头,两所述中长织带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垫层的前端的两个边角处,另一端伸出所述垫层外,且两个所述中长织带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二卡座固定连接,另一个与所述第二卡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座与所述第二卡头卡接,两所述中长织带以及所述垫层围合形成所述后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脚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挂件包括一个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垫层的前端的两个边角处,所述松紧带的中段与所述垫层围合形成所述前套;
所述后挂件包括两个中长织带、一个卡座以及一个卡头,两所述中长织带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垫层的后端的两个边角处,另一端伸出所述垫层外,且两个所述中长织带的其中一个与所述卡座固定连接,另一个与所述卡头固定连接;所述卡座与所述卡头卡接,两所述中长织带以及所述垫层围合形成所述后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脚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挂件包括两个第一短织带,每个所述第一短织带的两端均与所述垫层固定连接,且每个所述短织带的中部与所述垫层之间均围合形成有所述前套;
所述后挂件包括两个第二短织带、一个中长织带、两个卡座以及两个卡头,两个所述第二短织带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垫层的后端的两个边角处,另一端伸出所述垫层外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卡座连接;所述中长织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卡头连接;所述卡座与所述卡头卡接,两所述短织带、一个所述中长织带以及所述垫层围合形成所述后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脚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挂件包括两个第一短织带以及两个锁钩,两个所述第一短织带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垫层的前端的两个边角处,两个所述第一短织带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所述锁钩;
所述后挂件包括两个第二短织带、一个中长织带、两个卡座以及两个卡头,两个所述第二短织带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垫层的后端的两个边角处,另一端伸出所述垫层外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卡座连接;所述中长织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卡头连接;所述卡头与所述卡座卡接,两所述第二短织带、一个所述中长织带以及所述垫层围合形成所述后套。
CN202222494353.4U 2022-09-20 2022-09-20 吊脚垫 Active CN218431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4353.4U CN218431250U (zh) 2022-09-20 2022-09-20 吊脚垫
US18/099,239 US11858397B1 (en) 2022-09-20 2023-01-19 Seat support
US18/512,043 US20240090672A1 (en) 2022-09-20 2023-11-17 Seat suppor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4353.4U CN218431250U (zh) 2022-09-20 2022-09-20 吊脚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1250U true CN218431250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82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94353.4U Active CN218431250U (zh) 2022-09-20 2022-09-20 吊脚垫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858397B1 (zh)
CN (1) CN218431250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114419U1 (de) * 1991-11-19 1992-01-16 Giebel, Klaus, 4270 Dorsten Schondecke für den Rücksitzbereich von Personenkraftwagen
CA2930927A1 (en) * 2014-05-21 2015-11-26 Jennifer Cayzer Travel support device
CN204037393U (zh) * 2014-06-26 2014-12-24 沃曼家居(浙江)有限公司 汽车专用坐靠垫
CN106696794A (zh) * 2015-11-17 2017-05-24 天津建联宏丰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性车用坐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58397B1 (en) 2024-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44990B2 (en) Body support device for sleeping in a seated position
US6116691A (en) Head support pillow
US8276986B2 (en) Seat pad that promotes cooling and ventilation
US20100299838A1 (en) Travel pillow
US5016915A (en) Child restraint for use with a seat belt in an automobile
US20070271704A1 (en) Seating Pads Having a High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US4093307A (en) Vehicle restraining belt structure
US4190287A (en) Knee abductor and restrainer
CN101563006A (zh) 可安装和可拆卸式座椅软垫及其制造方法、及使用可安装和可拆卸式座椅软垫的座椅
US10232753B2 (en) Travel comfort device providing head and arm support
US5800018A (en) Nonslip travel pillow
CN218431250U (zh) 吊脚垫
CN113022394B (zh) 用于设置在机动车中的儿童约束系统的儿童座椅垫子
CN209987795U (zh) 一种护颈枕
AU2019100300A4 (en) Seat support
JP3129460U (ja) 座位保持クッション
JPH076893Y2 (ja) 車椅子用クッション及び固定帯
JP2010158465A (ja) 着脱式背凭れ
JP2005013331A (ja) 座部及び背もたれ部張設部材
CN220594725U (zh) 一种柔性安全座椅脚踏
CN216101679U (zh) 一种后排座椅及汽车
CN218986418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坐垫套
CN214595162U (zh) 一种可拼接的尼龙扣沙发垫
CN216256385U (zh) 三分之一处护腰床垫
JP7037786B2 (ja) 褥瘡防止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