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86778U - 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保护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86778U CN218386778U CN202221743621.5U CN202221743621U CN218386778U CN 218386778 U CN218386778 U CN 218386778U CN 202221743621 U CN202221743621 U CN 202221743621U CN 218386778 U CN218386778 U CN 2183867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protector
- relay
- control circuit
- main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保护器,其包括主控制线路板和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继电器线路板和多台继电器,所述多台继电器的控制引脚分别与继电器线路板连接,所述继电器线路板通过控制信号线与所述主控制线路板连接,保护器的多个进线端子和多个出线端子分别通过主电流回路导线与多台继电器的继电器接线端子连接,所述多个进线端子与所述主控制线路板之间通过进线信号线连接,不需要将多台继电器分别与主控制线路板连接,具有接线方便和装配简单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器。
背景技术
过欠压保护器是电器领域常用的电器器件,常与断路器配合使用在线路中,使用于家庭及商场配电线路中作为过电压、欠电压、断相、断零线的保护。
但是,三相四线的过欠压保护器中一般至少包括多台继电器、壳体、线路板、接线端子等,多台继电器和进线信号线及线路板不仅接线复杂,而且装配难度大,装配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保护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护器,其包括主控制线路板和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继电器线路板和多台继电器,所述多台继电器的控制引脚分别与继电器线路板连接,所述继电器线路板通过控制信号线与所述主控制线路板连接,保护器的多个进线端子和多个出线端子分别通过主电流回路导线与多台继电器的继电器接线端子连接,所述多个进线端子与所述主控制线路板之间通过进线信号线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壳体,所述主控制线路板和保护组件分别设置在壳体内,在壳体内设有隔板,隔板与所述主控制线路板和保护组件分别限位配合。
优选的,所述多台继电器设置在所述继电器线路板与主控制线路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主电流回路导线包括导线段以及分别设置在导线段两端的连接段,其中一个连接段与进线端子连接,其中另一连接段与对应继电器连接,所述导线段与继电器间隔设置,所述继电器线路板设置在导线段与继电器之间。
优选的,所述隔板包括位于多台继电器与主控制线路板之间的底板。
优选的,所述隔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以及连接在两个侧板之间的底板和多个挡板,所述挡板能够插到相邻的两个继电器之间。
优选的,所述隔板设有卡槽,所述进线信号线固定在卡槽内。
优选的,至少一个所述的挡板连接在所述两个侧板的一端之间,两个侧板在远离所述挡板的一端设有用于避让壳体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底板在远离侧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板,在夹板上设有与底板间隔设置的卡爪,所述控制线路板能够插到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板内侧与卡爪限位配合。
优选的,还包括N极组件,N极组件分别与N极进线端子和N极出线端子连接形成N极回路。
本实施例的保护器,主控制线路板通过控制信号线与继电器线路板连接,能够通过继电器线路板控制多台继电器,当多相主电流回路中发生过压或者欠压电路故障时,所述主控制线路板通过所述信号线将控制信号同时传递到所述多台继电器,使多台继电器同时脱扣,从而断开多相主电流回路;当多相主电流回路中电压恢复正常后,主控制线路板能够通过继电器线路板控制多台继电器分别接触多相主电流回路,不需要将多台继电器分别与主控制线路板连接,具有接线方便和装配简单的特点。
此外,通过多台继电器将所述继电器线路板和所述主控制线路板分隔开,能够减少干扰,提高电气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过欠压保护器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是保护组件的顶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保护组件的底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隔板的顶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上方视角的平面图;
图6是隔板的底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上方视角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过欠压保护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过欠压保护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保护器为过欠压保护器,过欠压保护器包括主控制线路板5和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继电器线路板4和多台继电器11,所述多台继电器11的控制引脚分别与继电器线路板4连接,所述继电器线路板4通过控制信号线7与所述主控制线路板5连接,过欠压保护器的多个进线端子9和多个出线端子10分别通过主电流回路导线8与多台继电器11的继电器接线端子连接,使多台继电器11分别接入多相主电流回路,所述多个进线端子9与所述主控制线路板5之间通过进线信号线111连接。
本实施例的保护器,主控制线路板5通过控制信号线7与继电器线路板4连接,通过继电器线路板4控制多台继电器11,当多相主电流回路中发生过压或者欠压电路故障时,所述主控制线路板5能够通过所述信号线将控制信号同时传递到所述多台继电器11,使多台继电器11同时脱扣,从而断开多相主电流回路;当多相主电流回路中电压恢复正常后,主控制线路板5能够通过继电器线路板4控制多台继电器11分别接触多相主电流回路,不需要将多台继电器11分别与主控制线路板5连接,具有接线方便和装配简单的特点。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过欠压保护器还包括底座1和顶盖3组成的壳体,所述主控制线路板5和保护组件分别设置在壳体内,在壳体内设有隔板2,隔板2与所述主控制线路板5和保护组件分别限位配合。
如图1-3所示,所述多台继电器11分别设置在所述继电器线路板4与主控制线路板5之间,所述隔板2包括位于多台继电器11与主控制线路板5之间的底板24(参见图4-7),所述隔板2与所述底座1固定,通过多台继电器11将所述继电器线路板4和所述主控制线路板5分隔开,能够减少干扰,提高电气安全性能。
如图3所示,继电器11的两个接线端子分别通过两个主电流回路导线8与进线端子9和出线端子10连接,所述继电器线路板4设置在继电器11和与进线端子9连接的主电流回路导线8之间。所述主电流回路导线8包括导线段81以及分别设置在导线段81两端的连接段82,其中一个连接段82与进线端子9连接,其中另一连接段82与对应继电器11连接,所述导线段81与继电器11间隔设置,所述继电器线路板4设置在所述导线段81与继电器11之间,能够有效利用现有过欠压保护器的空间,避免继电器线路板4增加过欠压保护器的体积。
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内还设有N极组件6,N极组件6分别与N极进线端子和N极出线端子连接形成N极回路。
如图4-7所示,所述隔板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23以及连接在两个侧板之间的底板24和多个挡板21,所述挡板21能够插到相邻的两个继电器11之间,并使所述底板24位于继电器11与控制线路板5之间,通过底板24和挡板21能够提高绝缘性。
进一步,至少一个所述的挡板21连接在所述两个侧板23的一端之间,两个侧板23在远离所述挡板21的一端设有用于避让壳体的开口230。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设有三个挡板21,其中一个挡板21连接在两个侧板23的顶端之间,其中两个挡板21连接在两个侧板23的中部之间,在两个侧板23的底端之间设有所述用于避让壳体的开口230。
如图6-7所示,所述隔板2的侧板23外侧设有卡槽22,所述进线信号线111固定在卡槽22内,不仅安装方便,安装效率高,而且能够减少体积,保证过欠压保护器的最小宽度为72mm。
进一步,所述底板24在远离侧板23的一侧设有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板25,在夹板25上设有与底板24间隔设置的卡爪,所述控制线路板5能够插到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板25内侧,并被卡爪限位在隔板21上。
进一步,所述底板24上设有多个通孔,本实施例设有三个通孔,三个通孔分别为第一通孔271、第二通孔272和第三通孔273,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支撑线路板的固定柱28,所述侧板的外侧设有与底座1限位配合的支撑板2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线路板(5)和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继电器线路板(4)和多台继电器(11),所述多台继电器(11)的控制引脚分别与继电器线路板(4)连接,所述继电器线路板(4)通过控制信号线(7)与所述主控制线路板(5)连接,保护器的多个进线端子(9)和多个出线端子(10)分别通过主电流回路导线(8)与多台继电器(11)的继电器接线端子连接,所述多个进线端子(9)与所述主控制线路板(5)之间通过进线信号线(1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主控制线路板(5)和保护组件分别设置在壳体内,在壳体内设有隔板(2),隔板(2)与所述主控制线路板(5)和保护组件分别限位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台继电器(11)设置在所述继电器线路板(4)与主控制线路板(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流回路导线(8)包括导线段(81)以及分别设置在导线段(81)两端的连接段(82),其中一个连接段(82)与进线端子(9)连接,其中另一连接段(82)与对应继电器(11)连接,所述导线段(81)与继电器(11)间隔设置,所述继电器线路板(4)设置在导线段(81)与继电器(1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包括位于多台继电器(11)与主控制线路板(5)之间的底板(2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23)以及连接在两个侧板之间的底板(24)和多个挡板(21),所述挡板(21)能够插到相邻的两个继电器(1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设有卡槽(22),所述进线信号线(111)固定在卡槽(22)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的挡板(21)连接在所述两个侧板(23)的一端之间,两个侧板(23)在远离所述挡板(21)的一端设有用于避让壳体的开口(23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4)在远离侧板(23)的一侧设有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板(25),在夹板(25)上设有与底板(24)间隔设置的卡爪,所述控制线路板(5)能够插到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板(25)内侧与卡爪限位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极组件(6),N极组件(6)分别与N极进线端子和N极出线端子连接形成N极回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43621.5U CN218386778U (zh) | 2022-07-07 | 2022-07-07 | 保护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43621.5U CN218386778U (zh) | 2022-07-07 | 2022-07-07 | 保护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86778U true CN218386778U (zh) | 2023-01-24 |
Family
ID=84960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743621.5U Active CN218386778U (zh) | 2022-07-07 | 2022-07-07 | 保护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86778U (zh) |
-
2022
- 2022-07-07 CN CN202221743621.5U patent/CN2183867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386778U (zh) | 保护器 | |
CN220171914U (zh) | 互感器模块和断路器 | |
CN207896050U (zh) | 一种断路器附件的连接结构 | |
CN218939548U (zh) | 电子式自动重合闸电源保护器 | |
CN216085610U (zh) | 一种防误操作三相电源分配器 | |
CN211830200U (zh) | 一种浪涌保护器 | |
CN212485259U (zh) | 一种插拔式断路器 | |
CN213583653U (zh) | 一种具有双重保护功能的断路器 | |
CN213277969U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210984658U (zh) | 一种电子式漏电脱扣器模块及断路器 | |
CN105406456B (zh) | 电涌保护器 | |
CN218996633U (zh) | 断路器底座及配电设备 | |
CN222441343U (zh) | 电子式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及断路器 | |
CN201298520Y (zh) | 带倒进线保护功能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 |
CN207939041U (zh) | 一种集成三相配电箱 | |
CN218631864U (zh) | 一种带有接线部相间隔离的断路器 | |
WO2019201210A1 (zh) | 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 | |
CN216355943U (zh) | 一种可靠的过欠压保护器 | |
CN110752121A (zh) | 一种小型拼装组合式漏电保护断路器 | |
CN221529842U (zh) | 一种防护型直流小型断路器 | |
CN218730740U (zh) | 一种带有防护罩的断路器 | |
CN218769346U (zh) | 漏电保护组件 | |
CN215680568U (zh) | 一种万能式断路器插拔式二次端子的防呆结构 | |
CN203553059U (zh) | 插拔式漏电保护开关 | |
CN217641155U (zh) | 一种模块化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