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1763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51763U CN218351763U CN202121630699.1U CN202121630699U CN218351763U CN 218351763 U CN218351763 U CN 218351763U CN 202121630699 U CN202121630699 U CN 202121630699U CN 218351763 U CN218351763 U CN 2183517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astic arm
- connecting part
- accommodating space
- base
- fi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2—Coupling device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35—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with opposite contact points, e.g. C bea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6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 H01R13/249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multiple contact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permanent deformation of contact memb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ing Device With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设有多个收容槽;多个导电端子分别固持于多个收容槽,每一导电端子包括:一基部;自基部一侧延伸出一连接部;自连接部朝远离基部的同一侧延伸一第一弹性臂及一第二弹性臂,且二者为冲压下料成型,连接部的宽度小于基部的宽度,连接部的宽度小于第一弹性臂靠近连接部处的宽度,连接部的宽度小于第二弹性臂靠近连接部处的宽度,连接部、第一弹性臂及第二弹性臂受力时在受力方向上一起于平面内弹性形变,三者在形变方向的平面内与收容槽的内壁均有间隙;以及自基部的另一侧延伸一固定部,固定部与第一弹性臂分别位于基部的异侧,固定部与收容槽的内壁相抵接固定,从而达到弹性好和超薄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高密度、低高度、可双向压缩的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CN200510103644.4的中国专利揭露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壳体及多个触头,所述触头是平板状部件,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其具有:嵌入到所述绝缘壳体的触头支承部上而得到支承的支承部、从所述支承部延伸的两个悬臂状的梁。上侧梁和下侧梁经由所述触头支承部而一体形成,形成于其前端的接触部和分别与第一电路的接点和第二电路的接点接触,从而将它们彼此电连接。上述电连接器存在以下问题:
(1)虽然,所述支承部与上侧梁和下侧梁左右设置,可降低触头的高度,利于所述电连接器超薄化。但是,所述支承部与上侧梁和下侧梁左右设置,造成在左右方向上所述触头的长度较长,不利于触头的密集化。
(2)所述支承部的宽度相对于所述上侧梁和所述下侧梁来说比较大,且所述支承部与所述触头支承部之间为干涉固定,所述下侧梁靠近所述触头支承部的一侧也设置了凸部与所述触头支承部干涉固定,故所述支承部和所述下侧梁的一部分结构均干涉固定于所述触头支承部,不能活动,所述上侧梁和所述下侧梁能弹性变形的结构有限,不利于所述上侧梁和所述下侧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的接点和所述第二电路的接点保持良好的弹性压接接触。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部沿上下方向与收容槽的内壁均有间隙,且连接部的宽度比与其相连的第一弹性臂靠近连接部处的宽度、第二弹性臂靠近连接部处的宽度以及基部的宽度还小的导电端子,相对于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导电端子,此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可以活动且具有比较好的弹性,同时导电端子为冲压下料成型,加工简便,且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分别抵接第一电子元件及第二电子元件的正向力大,另外,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弹性臂分别位于基部的同侧而言,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之间的高度一样的情况下,固定部占据一定高度,不利于超薄化,此导电端子的固定部与第一弹性臂分别位于基部的异侧,从而达到弹性好和超薄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一第一电子元件电性连接,并用于安装至一第二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槽;多个导电端子分别固持于多个所述收容槽,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基部;自所述基部一侧延伸出一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朝远离所述基部的同一侧延伸一第一弹性臂及一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及第二弹性臂为冲压下料成型,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基部的宽度,且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弹性臂靠近所述连接部处的宽度,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弹性臂靠近所述连接部处的宽度,所述第一弹性臂抵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第二弹性臂抵接第二电子元件时,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臂及所述第二弹性臂受力并在受力方向上一起于平面内弹性形变,且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臂及所述第二弹性臂在所述平面内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均有间隙;以及自所述基部的另一侧延伸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弹性臂分别位于所述基部的异侧,且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相抵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所述连接部、所述基部及所述固定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弹性臂及所述第二弹性臂对称设置且二者靠近所述连接部处相连形成一桥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桥接部,且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桥接部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相对远离所述第二弹性臂,靠近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固定部朝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方向延伸超过所述桥接部或与所述桥接部平齐。
进一步,每一所述收容槽具有相互连通的一第一容纳空间、一第二容纳空间和一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两侧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基部位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一固定空间连通所述第三容纳空间,所述固定部固设于所述固定空间,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二间隙,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三间隙,其中,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三间隙为连续性相通。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臂以及所述第二弹性臂三者悬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是自所述基部朝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方向倾斜延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臂及所述第二弹性臂。
进一步,自所述基部侧向弯折延伸出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基部呈夹角设置,所述固定部延伸超出所述连接部并抵接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
进一步,自所述基部侧向弯折延伸出所述连接部,所述基部、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三者均平行,所述固定部延伸超出所述连接部并抵接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
进一步,每一所述收容槽具有一第一限位槽及和一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宽度,自所述基部的异侧延伸出一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及一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长度,且所述第一固定部自所述第二限位槽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后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槽。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具有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弹性臂及第二弹性臂为冲压下料成型,加工简便,且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分别抵接第一电子元件及第二电子元件的正向力大;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臂及所述第二弹性臂在所述平面内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均有间隙,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臂及所述第二弹性臂受力均可以弹性形变,且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基部的宽度,且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弹性臂靠近所述连接部处的宽度,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弹性臂靠近所述连接部处的宽度,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宽度较大的导电端子而言,所述连接部具有比较好的弹性,有利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及所述第二弹性臂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接点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接点保持良好的弹性压接接触;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弹性臂分别位于所述基部的异侧,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弹性臂分别位于所述基部的同侧而言,在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之间的高度一样的情况下,所述固定部占据一定高度,不利于超薄化,在降低高度的同时,所述第一弹性臂或所述第二弹性臂沿上下方向的活动不受与固定部之间距离的影响,其活动的范围更大,保持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较好的弹性,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相抵接固定,进而可以保证整个导电端子在收容槽中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图;
图2为将图1中的导电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的电连接器沿线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的电连接器与第一电子元件及第二电子元件抵接后沿线A-A的剖视图;
图6为图3中的电连接器沿线A-A的局部分解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导电端子;
图8为将图7中的导电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电连接器沿线B-B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导电端子;
图12为将图11中的导电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3中的电连接器沿线C-C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 绝缘本体1 | 收容槽11 |
第一容纳空间111 | 第二容纳空间112 | 第三容纳空间113 |
固定空间114 | 限位部115 | 挡止部116 |
第一间隙G1 | 第二间隙G2 | 第三间隙G3 |
第一限位槽117 | 第二限位槽118 | 导电端子2 |
基部21 | 连接部22 | 桥接部23 |
第一弹性臂24 | 第二弹性臂25 | 固定部26 |
第一固定部261 | 第二固定部262 | 第一电子元件200 |
第二电子元件300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图8、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定义有一上下方向(导电端子2组装于绝缘本体1的方向)与一左右方向(水平方向)(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可以相互调换)。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导电端子2,所述导电端子2沿前后方向排成多排,所述导电端子2向上抵接位于其上方的一第一电子元件200和向下抵接位于其下方的一第二电子元件300。
如图2、图4、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多个收容槽11,每一所述收容槽11具有相互连通的一第一容纳空间111、一第二容纳空间112、一第三容纳空间113和一固定空间114,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12的两侧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1和所述第三容纳空间113,所述固定空间114连通所述第三容纳空间113,所述收容槽11左侧设有一限位部115及所述收容槽11下侧设有一挡止部116。
如图4、图5、图6所示,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一基部21,所述基部21位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113;自所述基部21一侧延伸出一连接部22;自所述连接部22朝远离所述基部21的同一侧延伸一第一弹性臂24及一第二弹性臂25,所述连接部22、所述第一弹性臂 24以及所述第二弹性臂25三者悬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1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12;所述第一弹性臂24和所述第二弹性臂25靠近所述连接部22处相连形成一桥接部23;以及自所述基部21的另一侧延伸一固定部26,所述固定部26与所述第一弹性臂24分别位于所述基部21的异侧,相对于所述固定部26与所述第一弹性臂24分别位于所述基部21的同侧而言,在第一弹性臂24与第二弹性臂25之间的高度一样的情况下,所述固定部26不用另外占据一定高度,有利于所述电连接器100的超薄化,且所述第一弹性臂24、所述第二弹性臂25、所述连接部22、所述基部21及所述固定部26位于同一平面,采用冲压下料成型的方式,加工简便,且第一弹性臂24与第二弹性臂25分别抵接第一电子元件200及第二电子元件300的正向力大。
如图4、图5、图6所示,所述连接部22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12,所述连接部22是自所述基部21朝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方向倾斜延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臂24及所述第二弹性臂25,所述连接部22相对远离所述第二弹性臂25,靠近所述第一弹性臂24,所述连接部22的宽度小于所述基部21的宽度,所述连接部2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弹性臂24靠近所述连接部22处的宽度,所述连接部2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弹性臂25靠近所述连接部22处的宽度,因此所述连接部22的弹性好,且所述连接部22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12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G1,所述第一弹性臂24抵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所述第二弹性臂25抵接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时,所述连接部22受力可以活动并在所述第一间隙G1上发生弹性形变。
如图4、图5、图6所示,所述第一弹性臂24和所述第二弹性臂25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1,所述第一弹性臂24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1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二间隙G2,所述第二弹性臂25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1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三间隙G3,所述第一间隙G1和所述第三间隙G3为连续性相通,所述连接部22、所述第一弹性臂24以及所述第二弹性臂三者悬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1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12,所述第一弹性臂24抵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第二弹性臂25抵接第二电子元件时,所述桥接部23、所述连接部22、所述第一弹性臂24及所述第二弹性臂25受力并在受力方向上一起于平面内弹性形变,所述第一弹性臂24及所述第二弹性臂25可以最大限度地调节,进而准确地抵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不会出现抵接不到的问题,另外,通过所述第一弹性臂24及所述第二弹性臂25采用冲压下料成型的方式并对称设置,加工简便且第一弹性臂24与第二弹性臂25分别抵接第一电子元件及第二电子元件的正向力大来进行补偿,这样共同来平衡弹性和接触力,使得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都可以精准地与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电性接触。
如图4、图5、图6所示,所述固定部26固设于所述固定空间114,所述固定部26与所述限位部115及所述挡止部116的内壁相抵接,所述固定部26朝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方向延伸超过所述桥接部23或与所述桥接部23平齐,有利于延长所述固定部26的高度,使固定部26与收容槽11的接触更加稳固,进而可以保证整个导电端子2在收容槽11中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在组装应用时,所述导电端子2自上而下插入所述收容槽11至所述固定部26与所述限位部115的内壁及所述挡止部116的内壁相抵接,并固定于所述固定空间114,所述第一弹性臂24向上超出所述收容槽11用于向上抵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所述第二弹性臂25向下超出所述收容槽11用于向下抵接所述第二电子元件。
如图7至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的第二实施例。
如图7、图9、图10所示,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每一所述收容槽11 具有一第一限位槽117及一第二限位槽118,所述第一限位槽117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限位槽118的宽度,所述连接部22自所述基部21侧向弯折90°延伸而成,所述第一弹性臂24 和所述第二弹性臂25与所述基部21呈90°夹角设置,自所述基部21的异侧延伸出一第一固定部261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17及一第二固定部262固定于所述第二限位槽118,所述第一固定部26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固定部262的长度,所述连接部2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6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262之间,且所述连接部22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6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262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第一固定部261自所述第二限位槽118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117 后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17,所述第一固定部261及所述第二固定部262延伸超出所述连接部22并抵接于所述收容槽11的内壁,使导电端子2的固定更加稳定。
相比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臂24和所述第二弹性臂25与所述基部 21呈90°夹角设置,此导电端子2的长度减小,而且弹臂长度几乎延展至整个导电端子2的长度,从而达到密集化,也就是说,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可用于适配要求不同的使用场合。本实施例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在组装应用时,所述导电端子2自上而下插入所述收容槽11,所述第一固定部261自所述第二限位槽118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117后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17,所述第一弹性臂24向上超出所述收容槽11用于向上抵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所述第二弹性臂25向下超出所述收容槽11用于向下抵接所述第二电子元件。
如图11至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的第三实施例。
如图11、图13、图14所示,其与第二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连接部22自所述基部21侧向弯折180°延伸而成,所述第一弹性臂24和所述第二弹性臂25与所述基部21呈180°夹角设置,所述基部21、所述第一弹性臂24和所述第二弹性臂25三者均平行。
相比于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自所述基部21侧向弯折延伸出所述连接部22,所述第一弹性臂24和所述第二弹性臂25与所述基部21呈180°夹角设置,自所述基部21侧向弯折延伸出所述连接部22,所述基部21、所述第一弹性臂24和所述第二弹性臂25三者均平行,第二实施例中导电端子2沿前后方向的宽度为所述第二固定部262的宽度,在不改变导电端子2的长度的情况下,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2沿前后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固定部262的宽度,更密集化,且所述第一固定部261及所述第二固定部262延伸超出所述连接部22并抵接于所述收容槽11的内壁,使导电端子2的固定更加稳定。本实施例其余结构与第二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第一弹性臂24及第二弹性臂25为冲压下料成型,加工简便,且第一弹性臂24 与第二弹性臂25分别抵接第一电子元件及第二电子元件的正向力大;所述连接部22、所述第一弹性臂24及所述第二弹性臂25在所述平面内与所述收容槽11的内壁均有间隙,所述连接部22、所述第一弹性臂24及所述第二弹性臂25受力均可以弹性形变,且所述连接部22的宽度小于所述基部21的宽度,且所述连接部2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弹性臂24靠近所述连接部22处的宽度,所述连接部2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弹性臂25靠近所述连接部22处的宽度,相对于所述连接部22宽度较大的导电端子2而言,所述连接部22具有比较好的弹性,有利于所述第一弹性臂24及所述第二弹性臂25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接点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接点保持良好的弹性压接接触;所述固定部26与所述第一弹性臂24分别位于所述基部21的异侧,相对于所述固定部26与所述第一弹性臂24分别位于所述基部21的同侧而言,在第一弹性臂24与第二弹性臂25之间的高度一样的情况下,所述固定部26占据一定高度,不利于超薄化,在降低高度的同时,所述第一弹性臂24或所述第二弹性臂25沿上下方向的活动不受与固定部26之间距离的影响,其活动的范围更大,保持所述第一弹性臂24和第二弹性臂25较好的弹性;
(2)所述连接部22是自所述基部21朝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方向倾斜延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臂24及所述第二弹性臂25,有利于降低所述第一弹性臂24的高度,从而降低所述导电端子2的整体高度,同时能够延长所述第一弹性臂24和所述第二弹性臂25,从而达到弹性好和超薄化;
(3)所述连接部22相对远离所述第二弹性臂25,靠近所述第一弹性臂24,且所述固定部26朝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方向延伸超过所述桥接部23或与所述桥接部23平齐,有利于延长所述固定部26的高度,使固定部26与收容槽11的接触更加稳固,进而可以保证整个导电端子2在收容槽11中的稳固性;
(4)所述连接部22自所述基部21侧向弯折90°延伸而成,所述第一弹性臂24和所述第二弹性臂25与所述基部21呈90°夹角设置,相对所述基部21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臂24和所述第二弹性臂25的后方而言,此导电端子2的长度减小,而且弹臂长度几乎延展至整个导电端子2的长度,从而达到密集化;
(5)所述连接部22自所述基部21侧向弯折180°延伸而成,所述第一弹性臂24和所述第二弹性臂25与所述基部21呈180°夹角设置,所述基部21、所述第一弹性臂24和所述第二弹性臂25三者均平行,相对所述基部21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臂24和所述第二弹性臂25 的后方而言,此导电端子2的长度减小,而且弹臂长度几乎延展至整个导电端子2的长度,从而达到密集化,同时所述导电端子2沿前后方向的宽度减小,更利于所述导电端子2的密集化。
以下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一第一电子元件电性连接,并用于安装至一第二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槽;
多个导电端子分别固持于多个所述收容槽,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包括:
一基部;
自所述基部一侧延伸出一连接部;
自所述连接部朝远离所述基部的同一侧延伸一第一弹性臂及一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及第二弹性臂为冲压下料成型,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基部的宽度,且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弹性臂靠近所述连接部处的宽度,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弹性臂靠近所述连接部处的宽度,所述第一弹性臂抵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第二弹性臂抵接第二电子元件时,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臂及所述第二弹性臂受力并在受力方向上一起于平面内弹性形变,且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臂及所述第二弹性臂在所述平面内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均有间隙;以及
自所述基部的另一侧延伸至少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弹性臂分别位于所述基部的异侧,且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相抵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所述连接部、所述基部及所述固定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弹性臂及所述第二弹性臂对称设置且二者靠近所述连接部处相连形成一桥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桥接部,且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桥接部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相对远离所述第二弹性臂,靠近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固定部朝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方向延伸超过所述桥接部或与所述桥接部平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收容槽具有相互连通的一第一容纳空间、一第二容纳空间和一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两侧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基部位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一固定空间连通所述第三容纳空间,所述固定部固设于所述固定空间,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二间隙,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三间隙,其中,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三间隙为连续性相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臂以及所述第二弹性臂三者悬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是自所述基部朝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方向倾斜延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臂及所述第二弹性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基部侧向弯折延伸出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基部呈夹角设置,所述固定部延伸超出所述连接部并抵接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基部侧向弯折延伸出所述连接部,所述基部、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三者均平行,所述固定部延伸超出所述连接部并抵接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收容槽具有一第一限位槽及和一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宽度,自所述基部的异侧延伸出一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及一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长度,且所述第一固定部自所述第二限位槽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后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具有间隙。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30699.1U CN218351763U (zh) | 2021-07-16 | 2021-07-16 | 电连接器 |
US17/509,190 US11862883B2 (en) | 2021-07-16 | 2021-10-25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ductive terminals with high density and low heigh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30699.1U CN218351763U (zh) | 2021-07-16 | 2021-07-16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51763U true CN218351763U (zh) | 2023-01-20 |
Family
ID=84891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630699.1U Active CN218351763U (zh) | 2021-07-16 | 2021-07-16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62883B2 (zh) |
CN (1) | CN218351763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8351763U (zh) * | 2021-07-16 | 2023-01-20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3948924B (zh) * | 2021-09-06 | 2023-09-22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DE102022117625B3 (de) * | 2022-07-14 | 2023-05-25 | Semikron Elektronik Gmbh & Co. Kg | Anordnung mit einem Gehäuse und einer elektrisch leitenden Kontaktfeder sowie Leistungshalbleitermodul hiermi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53598A (en) | 1995-08-31 | 1997-08-05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reduced self-inductance |
JP2000133353A (ja) | 1998-10-27 | 2000-05-12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中間電気コネクタ |
JP2006073442A (ja) | 2004-09-03 | 2006-03-16 |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 電気コネクタ |
CN206532926U (zh) * | 2017-01-18 | 2017-09-29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7124336U (zh) * | 2017-05-09 | 2018-03-20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8258467B (zh) * | 2017-12-01 | 2020-08-28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0718790B (zh) * | 2019-09-04 | 2021-02-26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1029826B (zh) * | 2019-12-09 | 2021-11-16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218351763U (zh) * | 2021-07-16 | 2023-01-20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
2021
- 2021-07-16 CN CN202121630699.1U patent/CN218351763U/zh active Active
- 2021-10-25 US US17/509,190 patent/US11862883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018797A1 (en) | 2023-01-19 |
US11862883B2 (en) | 2024-0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351763U (zh) | 电连接器 | |
US9466907B2 (en) | Connector | |
USRE41699E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jack | |
US20190148884A1 (en) | Movable connector | |
CN108711688B (zh) | 电连接器 | |
US6558207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tamped electrical contacts with deformed sections for increased stiffness | |
US7621755B2 (en) | Contact and IC socket using the contact | |
EP0363170A2 (en) | Elastically supported dual cantilever beam pin-receiving electrical contact | |
CN109193216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 | |
CN108987967B (zh) | 电连接器 | |
KR20060039930A (ko) | 커넥터 | |
US10707619B2 (en) | Movable connector | |
KR970702596A (ko) | 낮은 프로파일 전기 커넥터(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6508675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figured by wafers including moveable contacts | |
CN111009784A (zh) | 电连接器 | |
CN113140922A (zh) | 电连接器 | |
CN21612090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4478253U (zh) | 电连接器 | |
KR20010015078A (ko) | 전기 커넥터용 접촉자 및 그 접촉자를 구비한 전기커넥터 | |
US7938652B2 (en) |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8879147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69283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6120876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1262079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503134U (zh) |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