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15180U - 连接器、断路器、接插组件和断路器底座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断路器、接插组件和断路器底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15180U CN218215180U CN202220102834.3U CN202220102834U CN218215180U CN 218215180 U CN218215180 U CN 218215180U CN 202220102834 U CN202220102834 U CN 202220102834U CN 218215180 U CN218215180 U CN 2182151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 elastic
- connector according
- groups
- cam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0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8—Terminals;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2—Housings; Casings; Bases; Mounting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断路器、接插组件和断路器底座,断路器、接插组件和断路器底座分别包括所述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支架、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两组弹性导电机构相对设置在支架上,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的两端之间分别形成用于夹紧导电体的两个夹紧端,还包括张开机构,所述张开机构设置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所述张开机构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或者转动,所述张开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张开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距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断路器、接插组件和断路器底座。
背景技术
断路器等电气设备常用于接通和分断电流,并在电路中出现故障。例如,过电流或短路时自动切断电路,对电源线路及负载等实行保护。现有开关电器的触头系统有通过桥型触头连接断路器本体母排和外部母排,实现断路器与外部线路之间的电连接。但现有开关电器的桥型触头与外部线路连接的松紧力无法调节,桥型触通常保持夹紧的状态,而且为了避免温升和电动斥力,通常需要很大的弹力,给接线和拆线带来许多困难。而且触头系统容易磨损,导致松紧力不可靠,使触头系统无法保持与外部线路接触。
现有的一种插入式断路器,插入式断路器的触头系统一般在拉簧或限位环等弹性结构的作用下夹紧外部母排,实现断路器与外部线路之间的电连接,但触头系统始终处于夹紧状态,不存在松开状态,因此外部母排在接线时需要克服较大的摩擦力才能够插装到位,对外部母排的精准对位要求较高。在此过程中外部母排的插入和抽出需要克服较大摩擦力,所需耗费的插拔力也较大,易消耗零件的使用寿命,而且一旦触头系统磨损过度,则无法保证内外部之间的导电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省力、便捷、可靠的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器,包括支架、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两组弹性导电机构相对设置在支架上,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的两端之间分别形成用于夹紧导电体的两个夹紧端,还包括张开机构,所述张开机构设置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所述张开机构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或者转动,所述张开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张开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张开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夹紧端的两组所述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导电体的厚度;当所述张开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夹紧端的两组所述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导电体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张开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凸轮结构,所述凸轮结构转到第一位置时内侧顶开所述两个弹性导电机构。
优选的,所述凸轮结构具有中心对称形状。
优选的,所述凸轮结构为转动设置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凸轮轴,所述凸轮轴垂直于所述导电结构设置。
优选的,所述凸轮轴包括长径部、短径部和位于所述长径部和短径部之间的过渡部,所述凸轮轴转到第一位置时,通过凸轮轴的长径部驱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相互远离。
优选的,所述长径部和短径部与截面形状的几何中心连线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90度。
优选的,所述过渡部包括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的长度小于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为向外凸起的弧形。
优选的,当至少一个所述导电体插入后,所述凸轮轴位于第二位置时,凸轮轴与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的,所述凸轮结构还包括与驱动机构连接的驱动部。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端部或者中部。
优选的,所述的两组弹性导电机构分别包括导电结构和弹性机构,弹性机构用于驱动导电结构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优选的,所述两组弹性导电机的导电结构在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设有限位凸台,弹性机构靠近对应导电结构的一侧与限位凸台限位弹性机构远离导电结构的一侧与支架限位配合。
优选的,所述两组导电结构在相互靠近的一侧的中部分别设有与凸轮轴配合的定位凸台。
优选的,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凸轮轴的配合面为第一弧形面。
优选的,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凸轮轴的配合面为平面。
优选的,所述凸轮轴的截面形状包括长径部、短径部、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配合的第二弧形面。
优选的,所述支架上设有支撑轴,所述导电结构设有套在支撑轴上的浮动孔,所述浮动孔的最小内径大于所述支撑轴的最大外径。
优选的,所述浮动孔为圆形、腰圆形或椭圆形。
优选的,每组导电结构包括一个导电片,或者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弹性机构配合的限位凸台,另一侧的中部设有定位凸台,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形成夹紧端的接触凸台。
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以及分别连接在两个侧板之间的支撑臂,所述两组导电结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架的支撑臂之间,弹性机构分别与所述支撑臂和所述导电结构抵接。
优选的,还包括壳体,所述支架、两组弹性导电机构和张开机构安装在壳体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凸轮轴两端的连接的驱动杠杆,所述壳体上设有限位驱动杠杆转动角度的限位缺口。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通过张开机构可以驱动导电结构远离与触头系统和外部线路连接的导电体,减小或者避免导电结构的夹紧端与导电体之间在插拔过程种的摩擦力,减少磨损并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其包括所述的连接器。
优选的,所述断路器为插入式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接插组件,包括所述的连接器、连接排和接线排,所述连接排用于与断路器连接,所述接线排用于和外部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底座,其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多个所述的连接器、以及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母排,所述母排与所述连接器的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接插组件和断路器底座,通过所述连接器与外部导电体连接,具有操作方便和结构紧凑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在张开位置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在夹紧位置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导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凸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导电结构的转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8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包括支架100、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两组弹性导电机构相对设置在支架100上,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的两端之间分别形成用于夹紧导电体的两个夹紧端,还包括张开机构400,所述张开机构设置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所述张开机构400在驱动机构500的作用下,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或者转动,所述张开机构400位于第一位置时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张开机构400位于第二位置时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通过张开机构400可以驱动弹性导电机构远离与触头系统和外部线路连接的导电体,减小或者避免弹性导电机构的夹紧端与导电体之间在插拔过程种的摩擦力,减少磨损并提高使用寿命。
如图1-4所示,一种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弹性导电机构包括分体的导电结构200和弹性机构300,导电结构200和弹性机构300也可以为一体的结构(如导电结构200本身为弹性的导电片)。所述导电体分别为本体导电体1和外部导电体2,所述第一位置为张开位置用于松开导电体,所述第二位置为夹紧位置用于夹紧导电体,本体导电体1和外部导电体2插接到连接器两端的两个夹紧端内,通过连接器实现电连接。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导电结构200,所述弹性机构300和张开机构400分别与两组导电结构200 配合,两组导电结构200的一端之间与所述本体导电体1配合,两组导电结构 200的另一端之间与所述外部导电体2配合,所述弹性机构300驱动两组导电结构200靠近,即向第二位置移动,所述张开机构400能够驱动两组导电结构200 远离,即向第一位置移动,两组导电结构200在靠近时夹紧本体导电体1和外部导电体2,两组导电结构200在远离时松开本体导电体1和外部导电体2。
在接线时,先通过张开机构400撑开两组导电结构200,本体导电体1设置在两组导电结构200的一端之间,并将外部导电体2插入到两组导电结构200 的另一端之间,然后张开机构400避让两组导电结构200,弹性机构300驱动两组导电结构200相互靠近将本体导电体1和外部导电体2夹紧在两组导电结构 200之间固定,并通过导电结构200在本体导电体1与外部导电体2之间形成电连接。在拆线时,先通过张开机构400驱动两组导电结构200分开,远离并松开本体导电体1和外部导电体2,再将本体导电体1拔出,外部导电体2在整个过程中不需要承受导电结构200的摩擦力,或者克服较小的摩擦力就可以拔出。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张开机构400包括设置在两组导电结构200之间的凸轮结构,凸轮结构转动安装在支架100上与驱动机构500连接,驱动机构500带动凸轮结构转动到第一位置时,凸轮结构从内侧顶开所述两个导电结构200。
具体的,所述凸轮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两组导电结构200之间的凸轮轴410,所述凸轮轴410垂直于所述导电结构设置,在凸轮轴410轴线两端设有驱动部 420,驱动部420与驱动机构500连接,驱动机构500能够通过驱动部420带动凸轮轴410转动。当然,驱动部420也可以设置在凸轮轴410的中部。
所述凸轮轴410具有中心对称形状,所述凸轮轴410包括长径部411、短径部413和位于所述长径部411和短径部413之间的过渡部,所述凸轮轴410转到第一位置时,通过凸轮轴410的长径部411驱动两组导电结构200相互远离。
当长径部411顶开两个导电结构200时,两个导电结构200分别沿浮动孔 132移动,从图4的夹紧位置移动至图3的张开位置,该过程会压缩所述弹性机构300的弹性件310,两组导电结构200在张开位置时的距离最远,便于本体导电体1和外部导电体2插拔。
当两个长径部411的两端分别离开导电结构200时,在短径部413与两个导电结构200之间会产生间隙,因此被压缩的弹性件310会释放,进而驱动两组导电结构200从图3的张开位置相互靠近移动至图4的夹紧位置,两组导电结构200在夹紧位置下的距离最近,能够将本体导电体1和外部导电体2分别夹紧固定。
本实施例的张开机构400通过一个凸轮轴410可以同时顶开两个导电结构 200,不需要为每一个导电结构200分别设计一组凸轮轴410,具有零件数量少的特点,而且能够有效利用两组导电结构200之间的空间,还具有结构紧凑和体积小的特点。
如图3、7所示,所述过渡部包括第一过渡部412和第二过渡部414,所述第一过渡部412的长度小于第二过渡部414,所述第二过渡部414为向外凸起的弧形,所述长径部411和短径部413与截面形状的几何中心连线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90度。向外凸起的弧形第二过渡部414能够增加强度,当然,也可以是平面或者向内凹陷的形状。此外,所述长径部411和短径部413相当于将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进行倒角形成,使长径部411和短径部413之间的夹角,即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连线形成的夹角小于90度,具体的度数可以根据预设的角度进行设置,可以有效的减小凸轮转动的角度,有利于空间和驱动机构行程的设计。
进一步,所述张开机构400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夹紧端的两组所述导电结构200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导电体的厚度;当所述张开机构400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夹紧端的两组所述导电结构20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导电体的厚度,当至少一个所述导电体插入后,所述凸轮轴410位于第二位置时,凸轮轴410与两组导电结构200之间存在间隙,不仅能够防止凸轮轴410阻挡导电结构200夹紧,保证导电结构200能够可靠夹紧,而且能够为导电结构200可能会发生磨损预留出间隙,即使导电结构200发生一定磨损,也不会与凸轮轴410接触,进一步保证导电结构200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具体的,所述两组导电结构200在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定位凸台230,两组导电结构200的定位凸台230分别与凸轮轴410的两侧配合,当至少一个所述导电体插入后,所述凸轮轴410位于第二位置时,定位凸台230与两组导电结构200之间存在间隙,两组导电结构200的定位凸台230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短径部413的最大宽度D1且小于所述长径部411的最小宽度D2,在张开位置时两组定位凸台230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短径部413的最大宽度D1,所以定位凸台230与短径部413不接触。
如图5所示,所述定位凸台230与所述凸轮轴410的配合面为第一弧形面 231所述长径部411与第一弧形面231接触时,即可把夹紧端顶开到预设的距离,不仅能够减小凸轮轴410需要转动的角度,不需要长径部411转到确定的位置才能够顶开,而且长径部411与第一弧形面231接触后,由于两个导电结构之间的距离不会再发生变化,故作为弹性件310的板簧提供的弹力不会变化,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有利于状态的保持。
此外,所述定位凸台230与所述凸轮轴410的配合面也可以为平面,如果配合面为平面,则需要长径部411转动至与平面相切的位置,才使导电结构200 的距离达到最大且最稳定的位置。而本实施例第一弧形面231可以有效的控制旋转角度,例如旋转20度后就可以使导电结构200的距离及维持在相同的距离,即使再转动也不会变。如使用平面代替第一弧形面231,则可能需要转30度才可以达到平衡,且随着角度的变化,导电结构200间的距离也在变化。此外,在实际中,可能转20度就够了,第一弧形面231可以灵活的调整旋转角度,而使用平面,则有可能为了使旋转轴的状态更稳定,需要转动多余的角度。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部420上套有垫片421,所述支架100的侧板110设有用于避让驱动部420的中间孔422,垫片421位于中间孔422外侧,设置在支架100和驱动机构500之间,驱动机构500为连接在操作手柄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驱动连杆,图中仅示出其中一个驱动连杆,通过该驱动连杆带动驱动部420 转动。当然,也可以在凸轮轴410与驱动部420之间设置圆形截面的凸台,代替垫片421转动安装在中间孔422内,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需要插入或拔出外部导电体2时,可通过驱动机构500驱动张开机构400 的凸轮轴410转动,使两组导电结构200远离,从而扩大两组导电结构200两端的接触凸台240之间的间隙,达到张开位置后,外部导电体2可顺利插入或拔出,该过程中外部导电体2与导电结构200之间无摩擦,无需耗费过多插拔力,同时由于浮动孔132与支撑轴130的配合,以及凸轮结构中心对称的结构,导电结构200之间扩大的位置可相对浮动,可降低外部导电体2精准对位要求,外部导电体2的插入方向可不与本体导电体1的插入方向在一条直线上,能够有效提高容错性。
当外部导电体2插装到位时与支架100的限位板140相抵,可撤去外部作用力,驱动机构500带动凸轮结构复位,导电结构200在弹性件310以及凸轮结构的作用下缩小间隙,到达夹紧位置时锁紧本体导电体1和外部导电体2,长径部411受定位凸点232的限制无法回转,短径部413与定位凸台230无接触,保证内外部导电结构200之间良好的导电性。通过使用带有本发明连接器的断路器,可有效减小插入和拔出外部导电体2所需消耗的插拔力,便捷安全,降低精准对位要求,提高零件使用寿命。当然,本发明的连接器,不仅可以用于断路器,也可以用于其它的开关电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不仅可以用于连接本体导电体1和外部导电体2,还可以用于连接的是两个与不同的电路连接的导电体。
如图2-6所示,所述两组导电结构200分别转动安装在支架100上,而且两组导电结构200能够相互靠近和远离移动,这使得导电结构200在转动时可以调节与另一导电结构200之间的间隙,即使本体导电体1和/或外部导电体2 插入时没有对准,也可以轻松插入到两个导电结构200之间。进一步能够使导电结构200可以沿左右方向移动,或者以支撑轴的外壁与浮动孔的内部接触点为支点进行转动,移动或者转动的幅度与孔径比相关,这种左右移动或者转动使导电结构200形成的夹紧端的容错能力更好。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支架1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110,以及分别连接在两个侧板110之间的支撑臂120和支撑轴130,两个支撑臂120与两个侧板110一体成型,两个支撑轴130分别与侧板110上的浮动孔132连接。优选的,所述侧板110上设有向内侧折弯的阻挡板140,阻挡板140用于阻挡外部导电体2,限制外部导电体2插入的深度。
所述导电结构200的中部设有转动套在对应支撑轴130上的浮动孔132,浮动孔132的长度方向为导电结构200的移动方向,使得导电结构200不仅可以绕支撑轴130转动,而且在弹性机构300和张开机构400的驱动下,导电结构 200还可以沿浮动孔132的长度方向在支撑轴130上移动,使两个导电结构200 相互靠近或远离。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导电结构200只是与支架100转动安装,没有浮动孔 132,则在弹力的方向上,导电结构200是没有移动空间的,如果通过支撑轴 130与支架100转动的安装,必须是有浮动空间的,导电结构200才可能移动;不设置支撑轴130的话,直接通过支架100卡接导电结构200也可以,但由于导电结构200相对支架是可以移动的,通过克服弹性机构300的弹力,使导电结构200可以移动,实现夹紧或者松开。由此可见,设置带浮动孔132的支撑轴130,相对于不设置的方案,可以实现对导电结构200行程的限定,且可以沿导电结构200的长度方向发生位移,或者转动,具有更好的容错性。
本实施例的浮动孔132为腰圆形,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孔或多边形孔,使导电结构200相对于浮动孔132有浮动空间即可。此外,所述浮动孔 132和浮动孔132的形状也可以互换,即浮动孔132改为具有长度的腰型孔结构,通过支撑轴130在浮动孔132内移动,进而带动导电结构200移动弹性机构300和张开机构400驱动导电结构200时,支撑轴130能够沿浮动孔132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样可以实现两个导电结构200的相互靠近和远离。
如图2-5所示,所述弹性机构300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导电结构200 外侧的弹性件310,两个弹性件310能够分别从外侧推动两个导电结构200,使两个导电结构200向内侧靠近移动至夹紧位置,本实施例的两个弹性件310为板簧。
所述张开机构400的顶开两个导电结构200时,两个导电结构200克服各自弹性件310的作用向外侧远离移动至张开位置。
本实施例的每组导电结构200包括多个并排连接的导电片210,以便于接通大电流,当然导电结构200也可以是一个一体的导电片210。所述导电片210在导电结构200相互远离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弹性件310配合的限位凸台220,所述导电片210在导电结构200在相互靠近一侧的中部分别设有与所述凸轮结构配合的定位凸台230,在相互靠近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本体导电体1 和外部导电体2配合的接触凸台240,导电结构200在夹紧位置时两端的接触凸台240分别与本体导电体1和外部导电体2接触,导电结构200在张开位置时两端的接触凸台240分别与本体导电体1和外部导电体2分开。
通过将弹性机构300设置在导电结构200的外侧,并将张开机构400设置在两个导电结构200的内侧,不仅能够使弹性件310和张开机构400分别位于每个导电结构200的两侧,简化弹性机构300和张开机构400的结构,而且张开机构400只需要一个凸轮结构就可以同时驱动两个导电结构200,不需要设置两组张开机构400分别驱动两个导电结构200动作。
如图1-4示出本实施例弹性机构300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弹性机构300 包括与两个导电结构200一一对应的两个弹性件310,两个弹性件310的结构相同且均为平板结构,所述两组导电结构200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架100的支撑臂 120之间,弹性件310远离对应导电结构200一侧的中部与支撑臂120限位,弹性件310靠近对应导电结构200一侧的两端分别与导电结构200连接。弹性件 310在弯曲后产生的弹力能够推动导电结构200的两端,进而驱动导电结构200 靠近另一导电结构200,由于导电结构200的两端受力一致,因此能够保证导电结构200在动作时的平衡性,以及与本体导电体1和外部导电体2接触的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弹性件310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和结构,例如弹性件 310采用弹簧,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导电结构200包括多个并排连接的导电片210,多个导电片210分别设有所述的浮动孔132、定位凸台230、接触凸台240和限位凸台 220,所述支撑轴130依次穿过多个导电片210的浮动孔132,每个导电片210 上的两个限位凸台220分别包括第一凸台221和第二凸台222,第二凸台222设置在第一凸台221远离另一限位凸台220的一侧,且第二凸台222高于第一凸台221,所述弹性件310的两端设有多个分别与限位凸台220配合的弹性臂311,每一端的多个弹性臂311间隔设置,弹性臂311的一端与弹性件310本体连接,弹性臂311另一端位于第二凸台222的侧面与第一凸台221的顶面之间,弹性臂311推动第一凸台221的顶面驱动导电结构200移动,第二凸台222的侧面限位弹性臂311防止弹性件310脱落。
进一步,所述两个导电结构200的多个导电片210的中部相互靠近弯曲,在两个导电结构200中部的相互远离一侧分别形成弧形结构的避让空间,避让空间能够在弹性件310弯曲至图3位置时避让弹性件310,为弹性件310留出变形的空间。当然,也可以增加限位凸台220的高度,通过加深避让空间的方式避让弹性件310,但弧型结构的避让空间占用空间更小,能够减小导电结构200 的体积,紧凑整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两个导电结构200上的第一凸台221的顶面呈弧型,当弹性件310弯曲至图3的夹紧位置时,弧型的第一凸台221能够与弯曲状态下的弹性件310充分接触,保证配合的可靠性,当弹性件310位于图4的张开位置时能够与第一凸台221分开。
如图8所述,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壳体640,所述支架100、两组导电结构200、两组弹性机构300和张开机构400安装在壳体640内,形成一个独立的连接器模块,便于应用装配到各种开关电器中。图8 中仅示出本实施例壳体640的上壳体部分,上壳体部分和下壳体部分扣合形成容纳连接器各部件的壳体640,壳体640的两端设有插接孔,导电体通过插接孔插入连接器的夹紧端。当然,壳体640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壳体640也可以与支架100一体成型,当然这样不便于连接器各部件的装配。
优选的,所述壳体640上设有限位驱动机构500的驱动杠杆转动角度的限位缺口。所述驱动机构500包括与凸轮轴410两端的连接的驱动杠杆,如图8 所示,所述壳体640的侧壁上设有限位驱动杠杆转动角度的限位缺口,图中限位缺口成扇形,驱动杠杆一端与凸轮轴410连接,另一端通过限位缺口伸出壳体640外,驱动杠杆能在限位缺口的范围内摆动,带动凸轮轴410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图中未示出),所述连接器还可以用于插接组件,插接组件包括本发明的连接器、连接排和接线排,所述连接排用于与断路器连接,所述接线排用于和外部电路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图中未示出),所述连接器可以用于断路器底座,所述断路器底座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多个所述的连接器、以及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母排,所述母排与所述连接器的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接插组件和断路器底座,通过所述连接器与外部导电体连接,具有操作方便和结构紧凑的特点。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6)
1.一种连接器,包括支架(100)、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两组弹性导电机构相对设置在支架(100)上,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的两端之间分别形成用于夹紧导电体的两个夹紧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张开机构(400),所述张开机构设置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所述张开机构(400)在驱动机构(500)的作用下,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或者转动,所述张开机构(400)位于第一位置时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张开机构(400)位于第二位置时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开机构(400)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夹紧端的两组所述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导电体的厚度;当所述张开机构(400)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夹紧端的两组所述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导电体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开机构(400)包括转动设置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凸轮结构,所述凸轮结构转到第一位置时内侧顶开所述两个弹性导电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结构具有中心对称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凸轮轴(410),所述弹性导电机构包括导电结构(200)和弹性机构(300),所述凸轮轴(410)垂直于所述导电结构(200)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410)包括长径部(411)、短径部(413)和位于所述长径部(411)和短径部(413)之间的过渡部,所述凸轮轴(410)转到第一位置时,通过凸轮轴(410)的长径部(411)驱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相互远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径部(411)和短径部(413)与截面形状的几何中心连线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包括第一过渡部(412)和第二过渡部(414),所述第一过渡部(412)的长度小于第二过渡部(414),所述第二过渡部(414)为向外凸起的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至少一个所述导电体插入后,所述凸轮轴(410)位于第二位置时,凸轮轴(410)与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存在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结构还包括与驱动机构(500)连接的驱动部(42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420)设置在所述凸轮轴(410)的端部或者中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组弹性导电机构分别包括导电结构(200)和弹性机构(300),弹性机构(300)驱动导电结构(200)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弹性导电机的导电结构(200)在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设有限位凸台(220),弹性机构(300)靠近对应导电结构(200)的一侧与限位凸台(220)限位,弹性机构(300)远离导电结构(200)的一侧与支架(100)限位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组弹性导电机构分别包括导电结构(200)和弹性机构(300),弹性机构(300)驱动导电结构(200)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所述两组导电结构(200)在相互靠近的一侧的中部分别设有与凸轮轴(410)配合的定位凸台(23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230)与所述凸轮轴(410)的配合面为第一弧形面(231)。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230)与所述凸轮轴(410)的配合面为平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410)的截面形状包括长径部(411)、短径部(413)、第一过渡部(412)和第二过渡部(414),所述第二过渡部(41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渡部(412),所述第二过渡部(414)具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231)配合的第二弧形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0)上设有支撑轴(130),所述导电结构(200)设有套在支撑轴(130)上的浮动孔(132),所述浮动孔的最小内径大于所述支撑轴的最大外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孔(132)为圆形、腰圆形或椭圆形。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组导电结构(200)包括一个导电片(210),或者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导电片(210),所述导电片(210)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弹性机构(300)配合的限位凸台(220),另一侧的中部设有定位凸台(230),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形成夹紧端的接触凸台(240)。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110),以及分别连接在两个侧板(110)之间的支撑臂(120),所述两组导电结构(200)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架(100)的支撑臂(120)之间,弹性机构(300)分别与所述支撑臂(120)和所述导电结构(200)抵接。
2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640),所述支架(100)、两组弹性导电机构和张开机构(400)安装在壳体(640)内;所述驱动机构(500)包括与凸轮轴(410)两端的连接的驱动杠杆,所述壳体(640)上设有限位驱动杠杆转动角度的限位缺口。
23.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2任一所述的连接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为插入式断路器。
25.一种接插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连接排和接线排,所述连接排用于与断路器连接,所述接线排用于和外部电路连接。
26.一种断路器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多个如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以及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母排,所述母排与所述连接器的一端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571459 | 2021-06-11 | ||
CN202110657145 | 2021-06-1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15180U true CN218215180U (zh) | 2023-01-03 |
Family
ID=8248044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42612.1A Pending CN115472469A (zh) | 2021-06-11 | 2022-01-14 | 连接器、断路器、接插组件和断路器底座 |
CN202220102834.3U Active CN218215180U (zh) | 2021-06-11 | 2022-01-14 | 连接器、断路器、接插组件和断路器底座 |
CN202220102924.2U Active CN217061957U (zh) | 2021-06-11 | 2022-01-14 | 连接器和断路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42612.1A Pending CN115472469A (zh) | 2021-06-11 | 2022-01-14 | 连接器、断路器、接插组件和断路器底座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102924.2U Active CN217061957U (zh) | 2021-06-11 | 2022-01-14 | 连接器和断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3) | CN115472469A (zh) |
-
2022
- 2022-01-14 CN CN202210042612.1A patent/CN115472469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1-14 CN CN202220102834.3U patent/CN218215180U/zh active Active
- 2022-01-14 CN CN202220102924.2U patent/CN217061957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61957U (zh) | 2022-07-26 |
CN115472469A (zh) | 2022-1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30411098A1 (en) |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ircuit breaker | |
EP4207239A1 (en) | Quick tripping device and circuit breaker | |
US20230377825A1 (en) |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ircuit breaker, and circuit breaker | |
CN218215180U (zh) | 连接器、断路器、接插组件和断路器底座 | |
EP4207238A1 (en) |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ircuit breaker and assembling method | |
CN117637399A (zh) | 二次接线装置 | |
WO2024179476A1 (zh) | 插座和电源连接器 | |
CN220710172U (zh) | 旋转触头组件及开关电器 | |
CN108666164B (zh) | 旋转式电气开关接触系统及旋转式电气开关 | |
US20230386774A1 (en) | Moving contact mechanism | |
CN118824751A (zh) | 触头系统、接触单元和隔离开关 | |
CN216288264U (zh) | 断路器 | |
CN220774173U (zh) | 开关单元 | |
CN217606755U (zh) | 导体夹紧装置 | |
CN222483259U (zh) | 插入式断路器 | |
CN220324865U (zh) | 开关机构和插座 | |
CN220381935U (zh) | 动触头组件 | |
CN220672458U (zh) | 一种新型隔离开关 | |
CN220106344U (zh) | 一种开关模块及隔离开关 | |
CN220209547U (zh) | 电气连接系统及其端子连接器 | |
CN221573840U (zh) | 分断单元以及断路器 | |
CN108010808A (zh) | 一种用于小型断路器的底座 | |
CN222914717U (zh) | 一种带后备保护机构的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 | |
CN212750695U (zh) | 开关 | |
CN222422426U (zh) | 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