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8177292U - 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以及汽轮机组 - Google Patents

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以及汽轮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77292U
CN218177292U CN202222391949.1U CN202222391949U CN218177292U CN 218177292 U CN218177292 U CN 218177292U CN 202222391949 U CN202222391949 U CN 202222391949U CN 218177292 U CN218177292 U CN 218177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age
steam turbine
outlet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919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宪福
吴利宁
崔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Deyuan Fugu Energy Co ltd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Deyuan Fugu Energy Co ltd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Deyuan Fugu Energy Co ltd,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Deyuan Fug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919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77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77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772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以及汽轮机组,包括阀体、阀杆、阀盖、出口阀笼、入口阀笼、限位结构以及第一密封件,阀体的内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阀体的空腔,入口阀笼和出口阀笼沿上下方向对接并设置在空腔内,入口阀笼设置在出口阀笼的上方,限位结构设置在空腔内,且沿水平方向凸出于空腔的内壁设置,出口阀笼的顶端形成有沿其自身的周向设置的翻边,翻边止挡在限位结构上,第一密封件设置在翻边的下表面与限位结构的上表面之间,阀盖通过紧固组件与阀体紧固连接并封盖于空腔的顶部敞口,阀盖的下表面抵压于入口阀笼的顶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缩短对汽轮机组的检修、维护时间,以达到提升该汽轮机组的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以及汽轮机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减温减压旁路阀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以及汽轮机组。
背景技术
减温减压旁路阀可以对汽轮机组的蒸汽参数进行调整,以维持汽轮机组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然而,由于减温减压旁路阀处于高温高压工作环境,为了保证出口阀笼的正常运行,需要对出口阀笼进行定期的检修及维护,现有技术中,出口阀笼是直接焊接在阀体上的,在对出口阀笼进行检修及维护时,存在不易拆卸的问题,对出口阀笼的检修时间较长,对汽轮机组的效率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以及汽轮机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包括阀体、阀杆、阀盖、出口阀笼、入口阀笼、限位结构以及第一密封件,所述阀体的内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阀体的空腔,所述入口阀笼和出口阀笼沿上下方向对接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入口阀笼设置在所述出口阀笼的上方,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且沿水平方向凸出于所述空腔的内壁设置,所述出口阀笼的顶端形成有沿其自身的周向设置的翻边,所述翻边止挡在所述限位结构上,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翻边的下表面与所述限位结构的上表面之间,所述阀盖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阀体紧固连接并封盖于所述空腔的顶部敞口,所述阀盖的下表面抵压于所述入口阀笼的顶端。
可选地,所述翻边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密封件容纳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入口阀笼的下端面与所述翻边的上表面之间。
可选地,所述翻边的上表面向下凹陷以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密封件容纳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入口阀笼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朝向所述翻边凸出设置并至少部分地嵌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以抵压于所述第二密封件上。
可选地,所述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还包括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设置在所述阀盖的下表面与所述入口阀笼的上端面之间。
可选地,所述出口阀笼包括出口内阀笼和出口外阀笼,所述出口外阀笼套设在所述出口内阀笼的外部,且所述出口内阀笼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出汽孔,所述出口外阀笼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出汽孔。
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出汽孔均设置在与其最接近的两个所述第二出汽孔之间,每个所述第二出汽孔均设置在与其最接近的两个所述第一出汽孔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汽轮机组,包括汽轮机和如上所述的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
可选地,所述汽轮机组还包括出汽管和减温水管路,所述出汽管与所述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的出汽口连通,所述减温水管路连接于所述出汽管,所述减温水管路上设置有气动调节阀和手动调节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入口阀笼、出口阀笼与阀体之间均没有固定连接关系,这样,当需要对出口阀笼进行检修时,可以先将紧固组件从阀盖上拆卸下来,然后打开阀盖便可将依次将入口阀笼、出口阀笼从空腔内取出,实现对出口阀笼的快速检修、维护,从而缩短对汽轮机组的检修、维护时间,以提升该汽轮机组的效率;当检修完毕后,可以再依次将出口阀笼、入口阀笼重新放入之空腔内,并通过紧固组件将阀盖紧固在阀体上,在紧固的过程中,阀盖压紧在入口阀笼上,入口阀笼压紧在出口阀笼,以实现对出口阀笼的固定、限位作用。
并且,正是由于在空腔内设置有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可以对出口阀笼的位置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出口阀笼在上下方向发生位移,并且,在入口阀笼压紧在出口阀笼上时,出口阀笼的翻边和该限位结构能够同时从第一密封件的两侧压紧在第一密封件上,从而避免外界空气经由入口阀笼与出口阀笼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空腔内,以提升该减温减压旁路阀的密封性能。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汽轮机组的出汽管和减温水管路连接在减温减压旁路阀的下方;
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减温减压旁路阀;2-出汽管;3-减温水管路;4-气动调节阀;5-手动调节阀;10-阀体;11-空腔;20-阀杆;21-阀芯;30-阀盖;40-出口阀笼;41-出口内阀笼;42-出口外阀笼;400-翻边;410-第一凹槽;411-第一出汽孔;420-第二凹槽;421-第二出汽孔;50-入口阀笼;51-第一凸起;60-限位结构;70-第一密封件;71-第二密封件;72-第三密封件;73-第四密封件;80-进汽孔;90-紧固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方向、水平方向”通常是指上述减温减压旁路阀的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下的“上下方向、水平方向”,具体可以参考图1所示,“远、近”是指距离相应结构的远、近。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参考图1至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1,包括阀体10、阀杆20、阀盖30、出口阀笼40、入口阀笼50、限位结构60以及第一密封件70,阀体10的内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阀体10的空腔11,入口阀笼50和出口阀笼40沿上下方向对接并设置在空腔11内,入口阀笼50设置在出口阀笼40的上方,限位结构60设置在空腔11内,且沿水平方向凸出于空腔11的内壁设置,出口阀笼40的顶端形成有沿其自身的周向设置的翻边400,翻边400止挡在限位结构60上,第一密封件70设置在翻边400的下表面与限位结构60的上表面之间,阀盖30通过紧固组件90与阀体10紧固连接并封盖于空腔11的顶部敞口,阀盖30的下表面抵压于入口阀笼50的顶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入口阀笼50、出口阀笼40与阀体10之间均没有固定连接关系,这样,当需要对出口阀笼40进行检修时,可以先将紧固组件90从阀盖30上拆卸下来,然后打开阀盖30便可将依次将入口阀笼50、出口阀笼40从空腔11内取出,实现对出口阀笼40的快速检修、维护,从而缩短对汽轮机组的检修、维护时间,以提升该汽轮机组的效率;当检修完毕后,可以再依次将出口阀笼40、入口阀笼50重新放入之空腔11内,并通过紧固组件90将阀盖30紧固在阀体10上,在紧固的过程中,阀盖30压紧在入口阀笼50上,入口阀笼50压紧在出口阀笼40,以实现对出口阀笼40的固定、限位作用。
并且,正是由于在空腔11内设置有限位结构60,该限位结构60可以对出口阀笼40的位置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出口阀笼40在上下方向发生位移,并且,在入口阀笼50压紧在出口阀笼40上时,出口阀笼40的翻边400和该限位结构60能够同时从第一密封件70的两侧压紧在第一密封件70上,从而避免外界空气经由入口阀笼50与出口阀笼40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空腔11内,以提升该减温减压旁路阀1的密封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第一密封件70对减温减压旁路阀1的密封性能,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翻边400的下表面可以形成有第一凹槽410,第一密封件70容纳在第一凹槽410内。由于第一密封件70容纳在第一凹槽410内,这样,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二凹槽420,在安装第一密封件70时,无需对第一密封件70的安装位置进行测量、比对,直接将第一密封件70置入到第二凹槽420内即可,因此更加便于对第一密封件70的装配,另一方面,在翻边400抵压在限位结构60上时,第一密封件70同时受到第一凹槽410的侧壁以及翻边400的下表面的限制,此时,第一密封件70处于一个更为稳定的状态,不易在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下发生位移、错位的情况。
可选地,如图1至图2所示,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1还包括第二密封件71,第二密封件71设置在入口阀笼50的下端面与翻边400的上表面之间。通过设置第二密封件71,且第二密封件71设置在入口阀笼50的下端面和翻边400的上表面之间,第二密封件71可以提升入口阀笼50与出口阀笼40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外界空气从入口阀笼50与出口阀笼40(即翻边400)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空腔11的内部,对影响减温减压旁路阀1的正常运行。
同样的,为了提升第二密封件71的安装稳定性,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翻边400的上表面向下凹陷以形成第二凹槽420,第二密封件71容纳在第二凹槽420内。同理,第二密封件71容纳在第二凹槽420内,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二凹槽420,在安装第二密封件71时,无需对第二密封件71的安装位置进行测量、比对,直接将第二密封件71置入到第二凹槽420内即可,因此更加便于对第二密封件71的装配,另一方面,第二凹槽420可以对第二密封件71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第二密封件71在高温高压的使用环境下发生滑动、错位的情况,进一步提升密封性能。
在本公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避免第一密封件70、第二密封件7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移、滑动的情况,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例如,可以增大翻边40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粗糙度,从而增大第一密封件70、第二密封件71与翻边400之间的摩擦力,达到限制第一密封件70、第二密封件71发生位移的目的。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第一密封件70、第二密封件71的密封效果,在将第一密封件70置入到第一凹槽410、第二密封件71置入到第二凹槽420后,第一密封件70应当是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凹槽410内的,这样,便于翻边400向安装在第一凹槽410内的第一密封件70的施压,同样的,第二密封件71也应当是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二凹槽420的,这样便于入口阀笼50的下端面向第二密封件71施压。
可选地,如图1至图2所示,入口阀笼50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凸起51,第一凸起51朝向翻边400凸出设置并至少部分地嵌设在第二凹槽420内以抵压于第二密封件71上。在压紧第二密封件71的过程中,第一凸起51至少部分地嵌入在第二凹槽420内,可以向第二密封件71施加更大的压力,从而保持第二密封件71与第二凹槽420、第一凸起51的完全接触,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
同样的,为了提升阀杆20与入口阀笼50之间的密封性,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如图1所示,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1还可以包括第三密封件72,第三密封件72设置在阀盖30的下表面与入口阀笼50的上端面之间。通过设置第三密封件72,可以提升阀盖30与入口阀笼50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外界空气经由阀盖30与入口阀笼50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空腔11内。
在本公开中,如图1所示,在入口阀笼50与阀体1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第四密封件73,本公开对此不作赘述。
此外,为了提升第三密封件72密封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入口阀笼50的上端面处也可以设置第三凹槽,其作用与上文中所提到的第一凹槽410、第二凹槽420的作用相同,本公开在此不作赘述。
由于该减温减压旁路阀1一直处于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之下,因此,上述所述提到的第一密封件70、第二密封件71以及第三密封将可以为耐高温密封垫片,如石棉垫片、石墨垫片等。
在入口阀笼50的内部还形成有进汽腔,入口阀笼50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进汽孔80,其中,阀杆20穿设在进汽腔内,在阀杆20的下方连接有阀芯21,阀芯21在阀杆20的带动下并可沿上下方向在进汽腔内移动,以打开或关闭部分进汽孔80,实现对进汽的调节。
可选地,如图1至图2所示,出口阀笼40包括出口内阀笼41和出口外阀笼42,出口外阀笼42套设在出口内阀笼41的外部,且出口内阀笼41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出汽孔411,出口外阀笼42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出汽孔421。这样,从入口阀笼50的进汽孔80进入的蒸汽从进汽腔进入到出口内阀笼41的内部,并依次经过第一出汽孔411、第二出汽孔421流出,实现对蒸汽的减温减压的目的。
为了提升对蒸汽的减温减压效果,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选地,如图1所示,每个第一出汽孔411均设置在与其最接近的两个第二出汽孔421之间,每个第二出汽孔421均设置在与其最接近的两个第一出汽孔411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出汽孔411和第二出汽孔421是错开设置的,这样,从出口内阀笼41的内部经第一出汽孔411流出的蒸汽需要再次向上或向下流动才能从第二出汽孔421流出,这样,可以有效增加该蒸汽的流动路径,从而达到提升对蒸汽的减温减压效果的目的。
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汽轮机组,包括汽轮机和如上的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1。该汽轮机组具有上述减温减压旁路阀1的全部有益效果,本公开在此不作赘述。
可选地,如图1所示,汽轮机组还包括出汽管2和减温水管路3,出汽管2与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1的出汽口连通,减温水管路3连接于出汽管2,减温水管路3上设置有气动调节阀4和手动调节阀5。在该汽轮机组运行过程中,气动调节阀4可以对减温水管路3内的流体流量进行调节,此外,作业人员还可以通过该手动调节阀5对减温水管路3进行开断控制,例如,在机组停运或者正常运行时,可以通过该手动调节阀5有效隔减温减压旁路阀1的减温水,从而避免由于汽轮机进冷水而导致设备损坏的问题。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从上述第二出汽孔421流出的蒸汽便可以流入到汽轮机组的出汽管2中,进而进入到下一道工序。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杆、阀盖、出口阀笼、入口阀笼、限位结构以及第一密封件,所述阀体的内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阀体的空腔,所述入口阀笼和出口阀笼沿上下方向对接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入口阀笼设置在所述出口阀笼的上方,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且沿水平方向凸出于所述空腔的内壁设置,所述出口阀笼的顶端形成有沿其自身的周向设置的翻边,所述翻边止挡在所述限位结构上,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翻边的下表面与所述限位结构的上表面之间,所述阀盖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阀体紧固连接并封盖于所述空腔的顶部敞口,所述阀盖的下表面抵压于所述入口阀笼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密封件容纳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入口阀笼的下端面与所述翻边的上表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的上表面向下凹陷以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密封件容纳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阀笼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朝向所述翻边凸出设置并至少部分地嵌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以抵压于所述第二密封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还包括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设置在所述阀盖的下表面与所述入口阀笼的上端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阀笼包括出口内阀笼和出口外阀笼,所述出口外阀笼套设在所述出口内阀笼的外部,且所述出口内阀笼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出汽孔,所述出口外阀笼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出汽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出汽孔均设置在与其最接近的两个所述第二出汽孔之间,每个所述第二出汽孔均设置在与其最接近的两个所述第一出汽孔之间。
9.一种汽轮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轮机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轮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组还包括出汽管和减温水管路,所述出汽管与所述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的出汽口连通,所述减温水管路连接于所述出汽管,所述减温水管路上设置有气动调节阀和手动调节阀。
CN202222391949.1U 2022-09-06 2022-09-06 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以及汽轮机组 Active CN218177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1949.1U CN218177292U (zh) 2022-09-06 2022-09-06 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以及汽轮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1949.1U CN218177292U (zh) 2022-09-06 2022-09-06 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以及汽轮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77292U true CN218177292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23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91949.1U Active CN218177292U (zh) 2022-09-06 2022-09-06 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以及汽轮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772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177292U (zh) 用于汽轮机的减温减压旁路阀以及汽轮机组
US8464999B2 (en) Service regulator vent
CN112412546B (zh) 一种无中分面的工业汽轮机喷嘴室
CN204114273U (zh) 可调式压差平衡阀
CN112610742B (zh) 一种汽轮机高压主汽阀
CN221897187U (zh) 一种蒸汽管道稳压装置
CN209164700U (zh) 高温截止阀
CN209343922U (zh) 一种变压器用单体式低压双密封套管
CN202300654U (zh) 状态转换活门及系统
CN221957918U (zh) 液压油缸及卷板机
CN213236217U (zh) 内循环用的安全阀
CN222184859U (zh) 一种汽轮机高压内缸阀门结构
CN112228571A (zh) 一种亚临界300mw汽轮机再热调节阀
CN213360365U (zh) 一种空压机出气管结构
CN219933072U (zh) 一种改进式呼吸排水阀
CN220930497U (zh) 多向气接头及气缸
CN221423938U (zh) 一种高压三通阀门
CN212716799U (zh) 一种柱体状液压挺柱
CN220134762U (zh) 一种耐腐蚀阀膜盖
CN202834500U (zh) 一种多级自调整间隙式汽封
CN222416070U (zh) 一种热工系统气动调节装置
CN219345684U (zh) 一种波纹管调节阀密封结构
CN211599583U (zh) 一种通风蝶阀
CN216479487U (zh) 一种高温组合型密封结构
CN219712495U (zh) 气动真空挡板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