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7969751U - 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69751U
CN217969751U CN202222187973.3U CN202222187973U CN217969751U CN 217969751 U CN217969751 U CN 217969751U CN 202222187973 U CN202222187973 U CN 202222187973U CN 217969751 U CN217969751 U CN 217969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mper
boundary
electric tricycle
tricycle
beam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8797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李明
王存科
刘彩凤
彭丹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npe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npe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npe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npe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8797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69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69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69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包括两个边梁,所述边梁整体呈U型,并且一侧的水平高度高于另一侧,两个所述边梁较高的一侧上安装有保险杠横梁,所述保险杠横梁的中部安装有立梁加固筋,对电动三轮车前脸和驾驶人员在冲撞受力的时候,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产生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使三轮车前挡风板不易变型,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该保险杠焊接成型,强度大大增加,成型后表面光滑流畅,为车前围内部提供了良好防护,同时,保险杠重量反而不会增加,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险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
背景技术
总所周知,保险杠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车或驾驶员在冲撞受力的时候,产生缓冲的装置,好的保险杠不仅能够起到保护乘客免于受伤和电动汽车免于受损,满足外观的同时增加功能。
目前的电动三轮车通过螺钉安装在车上的保险杠,这种保险杠虽然制作成本低,但是作用效果差,当发生撞击时,还是很容易使得车辆其他部位受损,不具备有效的减震功能,发生撞击时司机受到的冲击力十分巨大,容易受伤,同时不便于拆卸更换。
为此,提出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包括两个边梁,所述边梁整体呈U型,并且一侧的水平高度高于另一侧,两个所述边梁较高的一侧上安装有保险杠横梁,所述保险杠横梁的中部安装有立梁加固筋,所述立梁加固筋的顶部安装有前立梁,所述前立梁的顶端安装有前立管。
优选的:所述前立梁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前横梁的一端。
优选的:两个所述前横梁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边梁相连。
优选的:两个所述边梁相斥的一侧对称安装有保险杠弯管。
优选的:所述前立梁倾斜安装。
优选的:所述保险杠弯管、边梁、前横梁、前立管、前立梁、立梁加固筋和保险杠横梁均采用Q235钢材制成,并均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安装。
优选的:所述边梁的端部安装有防水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电动三轮车前脸和驾驶人员在冲撞受力的时候,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产生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使三轮车前挡风板不易变型,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该保险杠焊接成型,强度大大增加,成型后表面光滑流畅,为车前围内部提供了良好防护,同时,保险杠重量反而不会增加,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险杠弯管;2、边梁;3、前横梁;4、前立管;5、前立梁;6、防水盖;7、立梁加固筋;8、保险杠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包括两个边梁2,其特征在于:边梁2整体呈U型,并且一侧的水平高度高于另一侧,较高的一侧属于三轮车的前端,两个边梁2较高的一侧上安装有保险杠横梁8,保险杠横梁8的中部安装有立梁加固筋7,立梁加固筋7的顶部安装有前立梁5,立梁加固筋7安装在保险杠横梁8上面和前立梁5的下面增加前立梁5的稳定性,前立梁5的顶端安装有前立管4,前立管4用来安装车前轮的部件。
如图1所示:前立梁5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前横梁3的一端;通过以上设置,两个前横梁3可以更好对前立梁5的位置进行限制和固定。
如图1所示:两个前横梁3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边梁2相连;通过以上设置,可以更好的对边梁2的位置进行限制和固定。
如图1所示:两个边梁2相斥的一侧对称安装有保险杠弯管1;通过以上设置,保险杠弯管1可以更好的对驾驶的位置进行防护。
如图1所示:前立梁5倾斜安装;通过以上设置,可以更加方便的安装有其余部件。
如图1所示:保险杠弯管1、边梁2、前横梁3、前立管4、前立梁5、立梁加固筋7和保险杠横梁8均采用Q235钢材制成,并均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安装;通过以上设置,强度大大增加,成型后表面光滑流畅。
如图1所示:边梁2的端部安装有防水盖6;通过以上设置,避免因为其内部进入水分导致出现锈迹的情况发生。
工作原理:当电动汽车发生纵向碰撞时,保险杠应能吸收部分能量,以保护车身,在保险杠上,可以装置灯具、牌照架及牌照等物件,要给予足够的空间和装置条件,可以很好地与车体结合在一起,浑然成一体,具有很好地装饰性,成为装饰车辆外形的重要部件,保险杠的正面迎风面积较大,对电动三轮车的空气动力特性影响也大,影响到电动三轮车的经济性和动力性,所以前保险杠形状的最佳设计应对减小正面迎风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效果明显。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包括两个边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2)整体呈U型,并且一侧的水平高度高于另一侧,两个所述边梁(2)较高的一侧上安装有保险杠横梁(8),所述保险杠横梁(8)的中部安装有立梁加固筋(7),所述立梁加固筋(7)的顶部安装有前立梁(5),所述前立梁(5)的顶端安装有前立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梁(5)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前横梁(3)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前横梁(3)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边梁(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边梁(2)相斥的一侧对称安装有保险杠弯管(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梁(5)倾斜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弯管(1)、边梁(2)、前横梁(3)、前立管(4)、前立梁(5)、立梁加固筋(7)和保险杠横梁(8)均采用Q235钢材制成,并均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2)的端部安装有防水盖(6)。
CN202222187973.3U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 Active CN217969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7973.3U CN217969751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7973.3U CN217969751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69751U true CN217969751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60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87973.3U Active CN217969751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697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45951B (zh) 一种发动机舱盖结构及车辆
CN204161487U (zh) 一种前翼子板安装支架及汽车
CN106882268A (zh) 一种轻量化微型电动汽车白车身
CN217969751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新型保险杠弯管与车架边梁结构
JPS598912Y2 (ja) 衝撃吸収バンパ構造
CN202449079U (zh) 一种汽车翼子板的加强结构
CN218400823U (zh) 一种可安装大灯的电动三轮车保险杠
CN205706899U (zh) 用于翼子板的加强板、翼子板组件及车辆
CN216994545U (zh) 前车身结构及汽车
CN207433450U (zh) 电动车用前防撞梁
CN210882000U (zh) 一种集成式重型汽车前下防护
CN204472731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及汽车
CN202557627U (zh) 汽车翼子板安装支架
CN201646632U (zh) 一种保护行人的翼子板安装结构
CN109292006B (zh) 汽车翼子板安装装置
CN209617278U (zh) 一种汽车前风窗横梁结构及车辆
CN201619612U (zh) 一种汽车通风盖板安装板安装结构
CN220031892U (zh) 一种防撞高强度汽车保险杠
CN221418409U (zh) 一种高强度侧围结构
CN217170817U (zh) 车辆翼子板与车身的安装结构及其车辆
CN222522729U (zh) 一种侧围后段总成及车辆
CN203974947U (zh) 车辆副车架前横梁及车辆副车架
CN222061937U (zh) 一种保险杠总成结构
CN205469320U (zh) 一种车用塑料翼子板
CN220947908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防护总成及卡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