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83799U - 一种具有高低音腔的入耳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高低音腔的入耳式耳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83799U CN217883799U CN202222191640.8U CN202222191640U CN217883799U CN 217883799 U CN217883799 U CN 217883799U CN 202222191640 U CN202222191640 U CN 202222191640U CN 217883799 U CN217883799 U CN 2178837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mber
- bass
- casing
- high pitch
- s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高低音腔的入耳式耳机,包括相互连接形成耳机外壳体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分别设置有电器腔、低音腔、高音腔和混音腔,所述低音腔、高音腔和混音腔相互连通,以及还包括设置在电器腔内的分频板,所述分频板分别与设置在所述低音腔内的低音扬声器和设置在所述高音腔内的高音扬声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壳体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还可拆卸安装有入耳帽。本实用新型通过分频板将高音和低音信号进行分隔,分别通过高音扬声器和低音扬声器进行分别发生,再通过混音腔实现高低音混合推送给使用者,从而可以获得较好的立体音效,相较于单一扬声器混合发生而言,高低音更加分明,具有高音清晰,低音浑厚的立体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有线耳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高低音腔的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电子音频设备播放音频的常用附件,现有的消费者对于耳机的音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耳机都只有一个普通的扬声器,扬声器的类型有动铁式,也有动圈式,但实质原理基本一致。在对电子设备的音频进行播放时,现有的耳机都是直接将电子设备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播放,针对高端电子设备,在音频信号的输出上会对不同频率或者不同声道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得到更好的体验效果,但是耳机本身对音频信号并没有更好的提升作用。针对这一问题,现有的无线蓝牙耳机中有的内置有芯片,由于无线耳机自带内置锂电池,能够满足信号自主处理的要求,具备自主信号处理的条件,通过将信号处理的AI算法集成在芯片内部从而实现耳机对音质的进一步提升,但是有线耳机由于没有单独的电源供应,一般只能依赖于内置扬声器的品质体现音质的好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述及的现有的有线耳机不能进一步提升音质,只能通过单一内置扬声器实现音频播放导致立体音效不高,不具有立体环绕效果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高低音腔的入耳式耳机,能够解决现有单一内置扬声器耳机音质单一,立体感不强的问题。众所周知,音响的音质效果和立体环绕效果是最好的,因为音响系统具有较多的音质控制,降噪的设备,包括高音、中音和低音的分别控制,且功率大,扬声器多;相比之下,便携式的耳机不可能附带如音响系统一样的设备元件,因此,时至今日,耳机还是采用单一扬声器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得便携式耳机同样能够在相同的音源输出前提下,获得更好的立体环绕音质效果,本申请将耳机的物理结构和发声方式进行重新的设计,使得相较于现有的耳机而言,具有实质性的提升,具有更好的立体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高低音腔的入耳式耳机,包括相互连接形成耳机外壳体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分别设置有电器腔、低音腔、高音腔和混音腔,所述低音腔、高音腔和混音腔相互连通,以及还包括设置在电器腔内的分频板,所述分频板分别与设置在所述低音腔内的低音扬声器和设置在所述高音腔内的高音扬声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壳体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还可拆卸安装有入耳帽。
为了提升音质和立体音效的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入耳帽的一端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高音扬声器的挡片,所述挡片上还固定安装有用于包裹所述高音扬声器的弧形罩,所述低音腔和高音腔通过弧形罩外边缘与第一壳体内壁之间的空隙连通,所述弧形罩向低音腔的一侧外凸。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靠近第二壳体内壁一侧安装有所述低音扬声器,所述低音扬声器、密封环和第二壳体围成密闭的电器腔。
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分频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壁上或者低音扬声器的背侧。
为了减少声音反射损失,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内壁和弧形罩外表面均设置有镀铬层。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靠近入耳帽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入耳帽嵌套连接的混音管,所述入耳帽包括一体成型的内帽环和外帽套,所述内帽环套设在所述混音管外侧壁,所述混音管与内帽环形成中空的混音通道。
为了保护耳机原件,延长耳机的正常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还具有方便握持的中空手柄,所述中空手柄端头处设置有避免耳机线束过渡弯曲的保护套,所述混音管内设置有防尘网。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分频板将高音和低音信号进行分隔,分别通过高音扬声器和低音扬声器进行分别发生,再通过混音腔实现高低音混合推送给使用者,从而可以获得较好的立体音效,相较于单一扬声器混合发生而言,高低音更加分明,具有高音清晰,低音浑厚的立体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耳机外壳体内部实行分腔,且采用圆弧结构,光滑硬质表面的镀铬层,使得声波在耳机内部传输时的损耗尽可能的降低,从耳机结构设置上提升音质,减少损耗引起的失真的噪音引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沿剖切符号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图3的反向视觉结构爆炸图。
图5是图1的轴测图。
图中:1-入耳帽;101-内帽环;102-外帽套;103-混音通道;2-第一壳体;21-混音管;3-防尘网;4-挡片;5-高音扬声器;6-弧形罩;7-密封环;8-低音扬声器;9-分频板;10-第二壳体;11-电器腔;12-低音腔;13-高音腔;14-混音腔;15-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结合说明书附图1-图2所示的一种具有高低音腔的入耳式耳机,包括相互连接形成耳机外壳体的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10,所述外壳体内分别设置有电器腔11、低音腔12、高音腔13和混音腔14,所述低音腔12、高音腔13和混音腔14相互连通,以及还包括设置在电器腔11内的分频板9,所述分频板9分别与设置在所述低音腔12内的低音扬声器8和设置在所述高音腔13内的高音扬声器5电连接,所述第一壳体2远离第一壳体10的一端还可拆卸安装有入耳帽1。
结构及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是入耳式耳机,结构简单,容易理解,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是在耳机内进行了音腔的区分,包括低音腔12、高音腔13和混音腔14,耳机中的分频板9将高低频率的音源进行分离,高音扬声器5将音源输出的高频信号单独输出,低音扬声器8将音源输出的低频信号单独输出,结合图2所示,高音扬声器5将高音输出进入高音腔13中,低音扬声器8将低音输出进入低音腔12,最后在混音腔14内混合,推送至使用者耳朵中,体验立体音效。入耳帽1采用软质硅胶材质,能够自然的贴合外耳道,使得外部噪音并不会进入到使用者耳朵中,使得外部噪音不能与耳机的音频声音混杂,进一步提升音源音质体验效果。
实施例2:
为了提升音质和立体音效的效果,结合说你们那个数附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2靠近所述入耳帽1的一端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高音扬声器5的挡片4,所述挡片4上还固定安装有用于包裹所述高音扬声器5的弧形罩6,所述低音腔12和高音腔13通过弧形罩6外边缘与第一壳体2内壁之间的空隙连通,所述弧形罩6向低音腔12的一侧外凸。弧形罩6采用如图3和图4所示的半球形或者半椭球形,将弧形罩6表面保持绝对的平滑和光滑,目的是减小声波的吸收,尽可能的将声波有效的反射回去,使得声音在耳机内部传播的损耗尽可能的降低。弧形罩6设置在低音声波传播的方向上,主要对低音有影响,但是由于低音的频率交底,音质浑厚,经过弧形罩6反射,通过弧形罩6周边进入到混合腔14中并不会明显降低低音部分的体验感,但若将高音扬声器5和低音扬声器8的位置更换一下,那么音质将受到明显的影响。再进一步地,为了获得较好的低音,扬声器的振幅需要更大,从而扬声器的体积越大越利于低音的推送,故而按照图2所示安装位置是较佳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10之间设置有密封环7,所述密封环7靠近第二壳体10内壁一侧安装有所述低音扬声器8,所述低音扬声器8、密封环7和第二壳体10围成密闭的电器腔11。将电器腔11与低音腔12完全分隔的目的是避免声音进入到结构不规则的电器腔11中,避免声音在耳机内传播导致的不必要损耗。所述分频板9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10内壁上或者低音扬声器8的背侧。为了减少声音反射损失,所述第一壳体2内壁和弧形罩6外表面均设置有镀铬层。镀铬层能够大大提高表面的光滑度和硬度,利于音质的保留,减小声音在耳机内部的损耗。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2靠近入耳帽1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入耳帽1嵌套连接的混音管21,所述入耳帽1包括一体成型的内帽环101和外帽套102,所述内帽环101套设在所述混音管21外侧壁,所述混音管21与内帽环101形成中空的混音通道103。
为了保护耳机原件,延长耳机的正常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10还具有方便握持的中空手柄,所述中空手柄端头处设置有避免耳机线束过渡弯曲的保护套15,所述混音管21内设置有防尘网3。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具有高低音腔的入耳式耳机,包括相互连接形成耳机外壳体的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内分别设置有电器腔(11)、低音腔(12)、高音腔(13)和混音腔(14),所述低音腔(12)、高音腔(13)和混音腔(14)相互连通,以及还包括设置在电器腔(11)内的分频板(9),所述分频板(9)分别与设置在所述低音腔(12)内的低音扬声器(8)和设置在所述高音腔(13)内的高音扬声器(5)电连接,所述第一壳体(2)远离第二壳体(10)的一端还可拆卸安装有入耳帽(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低音腔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靠近所述入耳帽(1)的一端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高音扬声器(5)的挡片(4),所述挡片(4)上还固定安装有用于包裹所述高音扬声器(5)的弧形罩(6),所述低音腔(12)和高音腔(13)通过弧形罩(6)外边缘与第一壳体(2)内壁之间的空隙连通,所述弧形罩(6)向低音腔(12)的一侧外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高低音腔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10)之间设置有密封环(7),所述密封环(7)靠近第二壳体(10)内壁一侧安装有所述低音扬声器(8),所述低音扬声器(8)、密封环(7)和第二壳体(10)围成密闭的电器腔(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高低音腔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频板(9)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10)内壁上或者低音扬声器(8)的背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高低音腔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内壁和弧形罩(6)外表面均设置有镀铬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高低音腔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靠近入耳帽(1)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入耳帽(1)嵌套连接的混音管(21),所述入耳帽(1)包括一体成型的内帽环(101)和外帽套(102),所述内帽环(101)套设在所述混音管(21)外侧壁,所述混音管(21)与内帽环(101)形成中空的混音通道(1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高低音腔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0)还具有方便握持的中空手柄,所述中空手柄端头处设置有避免耳机线束过渡弯曲的保护套(15),所述混音管(21)内设置有防尘网(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91640.8U CN217883799U (zh) | 2022-08-19 | 2022-08-19 | 一种具有高低音腔的入耳式耳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91640.8U CN217883799U (zh) | 2022-08-19 | 2022-08-19 | 一种具有高低音腔的入耳式耳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83799U true CN217883799U (zh) | 2022-11-22 |
Family
ID=84077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91640.8U Active CN217883799U (zh) | 2022-08-19 | 2022-08-19 | 一种具有高低音腔的入耳式耳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83799U (zh) |
-
2022
- 2022-08-19 CN CN202222191640.8U patent/CN21788379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7012529A1 (zh) | 耳机 | |
JP5650251B2 (ja) | 同軸用音発生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有する2ウェイイヤホン | |
CN206350126U (zh) | 具有双前声腔和双后声腔的耳机 | |
CN206402403U (zh) | 具有双前声腔的耳机 | |
CN108702560A (zh) | 声音输出装置 | |
CN217883799U (zh) | 一种具有高低音腔的入耳式耳机 | |
CN209283447U (zh) | 入耳式耳机 | |
CN216930315U (zh) |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 |
CN205912225U (zh) | 多发声单元耳机 | |
CN212519077U (zh) | 电子设备 | |
CN210639374U (zh) |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 | |
KR102053263B1 (ko) | 음질 개선을 위한 구조를 갖는 이어폰 | |
CN108156547B (zh) | 一种tws耳机 | |
CN214481195U (zh) | 一种圈铁混合的耳机 | |
CN107995551B (zh) | 一种tws耳机 | |
CN207321522U (zh) | 一种音箱 | |
JP3224623U (ja) | 補聴器付きイヤホン | |
CN218679365U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219802559U (zh) | 头戴耳机 | |
CN219420973U (zh) | 具有倒相管的音响麦克风 | |
CN210868095U (zh) | 一种颈戴外放设备 | |
CN220325799U (zh) | 发声模块及耳机 | |
CN2355507Y (zh) | 具有环绕声效果的耳机 | |
CN216217443U (zh) | 声音处理组件及挂脖式双咪声学装置 | |
CN210469655U (zh) | 音箱及具有音箱的风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