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70740U - 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70740U CN217870740U CN202221216947.2U CN202221216947U CN217870740U CN 217870740 U CN217870740 U CN 217870740U CN 202221216947 U CN202221216947 U CN 202221216947U CN 217870740 U CN217870740 U CN 2178707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storage box
- water
- precipitate
-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包括,主体单元、其包括进水管,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一侧的出水管,设置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的转接管,设置于所述转接管底端的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驱动端的螺旋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进水管将水引入转接管内部,通过螺旋叶可以将沉淀物吸附向上移动,且沉淀物中的水通过通孔集中在转接管底端,再通过出水管进入净化箱内部,由于风机的作用,使沉淀物进入置物箱内部,无需采用分离器对其进行分离,缩短了工作时长,通过异物吸附板和碳吸附物对其进行净化,使得排出的水时净化后的水,且同时可以防止排水管堵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
背景技术
管网可以分为配水管网、环状管网和枝状管网,其中配水管网是城区自来水管网群中的一部分。在城市自来水管网中,从自来水厂出来的称干管,连接干管和用户的环状管网群称配水管网,环状管网是配水管网的一种布置方式,管道纵横相互接通,形成环状,枝状管网是配水管网的一种布置形式,干管和支管分明,形成树枝状。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需要经过分离器将水中的沉淀物分离出,无法在使用时对沉淀物进行分离,从而延长了工作时长,且现有的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没有对排出的水进行净化,使得排出水中会含有异物,容易将管道堵住。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来解决此项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其在进水管和排水管之间设有分离单元和净化单元可以对污水进行净化和分离,从而可以对管网内部沉淀物进行排出,且从管网内部排出的水是净化后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包括,
主体单元、其包括进水管,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一侧的出水管,设置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的转接管,设置于所述转接管底端的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驱动端的螺旋叶,设置于所述螺旋叶上的通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接管一侧顶端的排物管;
净化单元、其包括净化箱,设置于所述出水管远离进水管一端,设置于所述净化箱内部的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滤板和第二滤之间的异物吸附板,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滤板底端的碳吸附物,设置于所述净化箱底端的排水管;
分离单元、其包括置物箱,设置于所述排物管远离转接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置物箱顶端的安装框,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框内部的风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置物箱包括第一滤网,设置于所述安装框的顶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置物箱一侧的排物门,以及设置于所述置物箱底端的圆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置物箱包括第二滤网,设置于所述置物箱底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置物箱底端的连接框,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框底端的连接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接管包括通风网,设置于所述转接管的顶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接管管体的固定环,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环和置物箱之间的连接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环还包括固定架,设置于所述固定环远离连接板的一侧,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一侧的控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净化箱还包括维护门,设置于所述净化箱的一侧,以及设置于所述净化箱底端的支腿。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进水管将水引入转接管内部,通过螺旋叶可以将沉淀物吸附向上移动,且沉淀物中的水通过通孔集中在转接管底端,再通过出水管进入净化箱内部,由于风机的作用,使沉淀物进入置物箱内部,无需采用分离器对其进行分离,缩短了工作时长,通过异物吸附板和碳吸附物对其进行净化,使得排出的水时净化后的水,且同时可以防止排水管堵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的剖视图。
图3为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的主体单元和分离单元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
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包括,
主体单元100、其包括进水管101,设置于进水管101一侧的出水管102,设置于进水管101和出水管102之间的转接管103,设置于转接管103底端的电机103a,设置于电机103a驱动端的螺旋叶103b,设置于螺旋叶103b上的通孔103c,还包括设置于转接管103一侧顶端的排物管104,转接管103包括通风网106,设置于转接管103的顶端,还包括设置于转接管103管体的固定环107,以及设置于固定环107和置物箱301之间的连接板107a,固定环107还包括固定架107b,设置于固定环107远离连接板107a的一侧,以及设置于固定架107b一侧的控制器108。
其中,进水管101与转接管103为可拆卸式连接,出水管102、连接管307均与转接管103为固定连接,通风网106通过螺栓与转接管103连接,固定环107与转接管103固定连接,连接板107a于置物箱301和固定环107固定连接,固定架107b与固定环107和净化箱201固定连接,通过电机103a带动螺旋叶103b旋转,使得沉淀物跟随螺旋叶103b移动,使得沉淀物中的水通过通孔103c集中在转接管103底端,再通过出水管102排出,从而可以将水中的沉淀物分离出。
净化单元200、其包括净化箱201,设置于出水管102远离进水管101一端,设置于净化箱201内部的第一滤板201a和第二滤板201b,设置于第一滤板201a和第二滤之间的异物吸附板202,滑动设置于第二滤板201b底端的碳吸附物203,设置于净化箱201底端的排水管204,净化箱201还包括维护门206,设置于净化箱201的一侧,以及设置于净化箱201底端的支腿205。
其中,净化箱201与出水管102固定连接,第一滤板201a和第二滤板201b均固定于净化箱201内部,异物吸附板202活动设置于第一滤板201a和第二滤板201b之间,通过第一滤板201a、第二滤板201b、异物吸附板202和碳吸附物203可以对水进行净化,防止排出的水中含有异物,造成排水管204堵塞。
分离单元300、其包括置物箱301,设置于排物管104远离转接管103的一端,设置于置物箱301顶端的安装框302,以及设置于安装框302内部的风机302a,置物箱301包括第一滤网302b,设置于安装框302的顶端,还包括设置于置物箱301一侧的排物门303,以及设置于置物箱301底端的圆孔304,置物箱301包括第二滤网305,设置于置物箱301底端,还包括设置于置物箱301底端的连接框306,以及设置于连接框306底端的连接管307。
其中,置物箱301与排物管104固定连接,安装框302固定于置物箱301顶端,第一滤网302b于安装框302固定连接,第二滤网305)固定于置物箱301底端,通过风机302a可以将转接管103内部的沉淀物吸附止植物箱内部,从而使得沉淀物集中在置物箱301内壁底端,通过圆孔304可以将沉淀物中的水滴落至连接框306内部,再通过连接管307进入进水管101内部,从而减少水的浪费。
在使用时,将水通过进水管101进入转接管103内部,启动电机103a,电机103a带动螺旋叶103b旋转,沉淀物跟随螺旋叶103b移动,由于通孔103c的作用,使得沉淀物中的水滴落止转接管103底端,再通过出水管102进入净化箱201内部,由于在转接管103顶端设有通风网106,从而可以通过风机302a将沉淀物吸入置物箱301内部,掉落至置物箱301底端,由于置物箱301底端设有圆孔304,从而可以将沉淀物内部含有的水滴落至连接框306内部,再通过连接管307进入进水管101内部,从而可以减少水的浪费,进入净化箱201内部的水经过第一滤板201a、第二滤板201b、异物吸附板202和碳吸附物203的作用,可以达到净化效果,使得从排水管204排出的水位净化后的水,进而可以防止异物对排水管204造成堵塞。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单元(100)、其包括进水管(101),设置于所述进水管(101)一侧的出水管(102),设置于所述进水管(101)和出水管(102)之间的转接管(103),设置于所述转接管(103)底端的电机(103a),设置于所述电机(103a)驱动端的螺旋叶(103b),设置于所述螺旋叶(103b)上的通孔(103c),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接管(103)一侧顶端的排物管(104);
净化单元(200)、其包括净化箱(201),设置于所述出水管(102)远离进水管(101)一端,设置于所述净化箱(201)内部的第一滤板(201a)和第二滤板(201b),设置于所述第一滤板(201a)和第二滤之间的异物吸附板(202),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滤板(201b)底端的碳吸附物(203),设置于所述净化箱(201)底端的排水管(204);
分离单元(300)、其包括置物箱(301),设置于所述排物管(104)远离转接管(10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置物箱(301)顶端的安装框(302),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框(302)内部的风机(302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箱(301)包括第一滤网(302b),设置于所述安装框(302)的顶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置物箱(301)一侧的排物门(303),以及设置于所述置物箱(301)底端的圆孔(30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箱(301)包括第二滤网(305),设置于所述置物箱(301)底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置物箱(301)底端的连接框(306),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框(306)底端的连接管(30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管(103)包括通风网(106),设置于所述转接管(103)的顶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接管(103)管体的固定环(107),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环(107)和置物箱(301)之间的连接板(107a)。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107)还包括固定架(107b),设置于所述固定环(107)远离连接板(107a)的一侧,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架(107b)一侧的控制器(108)。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箱(201)还包括维护门(206),设置于所述净化箱(201)的一侧,以及设置于所述净化箱(201)底端的支腿(20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216947.2U CN217870740U (zh) | 2022-05-18 | 2022-05-18 | 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216947.2U CN217870740U (zh) | 2022-05-18 | 2022-05-18 | 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70740U true CN217870740U (zh) | 2022-11-22 |
Family
ID=84090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216947.2U Active CN217870740U (zh) | 2022-05-18 | 2022-05-18 | 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70740U (zh) |
-
2022
- 2022-05-18 CN CN202221216947.2U patent/CN2178707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870740U (zh) | 一种可冲洗管网沉淀物的载流系统 | |
US20190160396A1 (en) | Foldable and removable partition assembly for septic tank | |
JP4122492B2 (ja) | 工場廃水処理装置 | |
JP2011140857A (ja) | 雨水利用システム | |
CN214243857U (zh)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气浮过滤处理装置 | |
CN211257257U (zh) | 一种节水环保型建筑给排水系统 | |
CN213950920U (zh) | 一种河道水体模块化净水装置 | |
RU58117U1 (ru) |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 |
CN212451011U (zh) | 隔油池 | |
CN210683423U (zh) | 一种多级快速污水处理装置 | |
CN115430183A (zh) | 一种水厂滤池精确配水布气装置 | |
CN211004933U (zh) | 游泳池水质净化处理系统 | |
CN209493368U (zh) | 一种在线生物处理初雨的调蓄池 | |
CN113700973A (zh) | 提钒废水用防堵水管及其使用方法 | |
CN220393505U (zh) | 一种便于导流的废水净化池 | |
CN214060097U (zh) | 一种污水处理厂用污水多级过滤设备 | |
CN222641480U (zh) | 一种环境治理排污装置 | |
CN118221305B (zh) | 污水处理系统 | |
CN220300560U (zh) | 一种基于微孔膜的分布式污水管网系统 | |
CN216457462U (zh) | 一种多重污水处理装置 | |
CN220201500U (zh) | 一种建筑给排水工程用过滤装置 | |
CN219907331U (zh) | 一种用于生活污水的预处理装置 | |
CN217972655U (zh) |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 |
CN216273646U (zh) | 一种新能源村镇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8372029U (zh) | 一种移动公厕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