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07419U - 一种转运架装置和玻璃转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运架装置和玻璃转运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07419U CN217807419U CN202221310310.XU CN202221310310U CN217807419U CN 217807419 U CN217807419 U CN 217807419U CN 202221310310 U CN202221310310 U CN 202221310310U CN 217807419 U CN217807419 U CN 2178074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lass
- transfer
- assembly
- rack
- conveying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88 ed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96 temp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57 fla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03 redu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转运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转运架装置和玻璃转运系统。其中,转运架装置用于在相邻两个加工装置之间转运玻璃。传送辊组件开启工作,将上一加工装置的出口平台的玻璃转运至传送辊组件上,而后第一动力源的输出端伸出并顶推置物平台至承载面和玻璃的底壁抵接,以使得置物平台的承载面承托住玻璃。在需要向下一技工装置输送待加工的玻璃时,第一动力源的输出端收缩以带动置物架下降至承载面和玻璃的底壁分离,以使得玻璃通过传送辊组件转运到下一加工装置的入口平台,完成相邻两个加工装置之间玻璃的快速转运,节省了人力,实现高效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运架装置和玻璃转运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玻璃的深加工过程中,具体在玻璃板体从切割至磨边工段、磨边到钢化工段以及中空工段完成打胶后储存固化等加工过程中,因玻璃板体尺寸大和玻璃板体易碎等属性,给切割至磨边、磨边至钢化工段的转运和储存过程带来了很多困难繁琐的工作。
具体地,玻璃在中空工段完成打胶后,由于玻璃重量过大,容易引起玻璃的各个部分错位进而导致其中一部分区域下沉,因此在打胶完成后需要转运到较大的水平的场地上静置一段时间才能进行下一加工工序。
针对上述问题,有关技术人员设想通过自动输送线运输方式来解决玻璃制品生产企业的输送和储存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转运架装置来实现玻璃板体的转运和储存。由于玻璃的易碎属性,在玻璃板体从上一加工过程设备出口传送到空的转运架装置上的时候,很容易导致玻璃板体放置不水平或者直接导致玻璃板体碎裂,因此仍然需要人工将玻璃板体从上一加工过程的设备出口搬运至空的转运架装置上,静置一段时间后再将转运架装置上的玻璃板体搬运至下一加工过程的设备入口。并且,现有技术中的转运架装置一次只能储存少量的玻璃。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转运架装置存在由于无法同时实现自动转运以及大批量储存,而导致相邻的两个加工工序的加工设备之间的玻璃在转运过程中效率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运架装置和玻璃转运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运架装置存在由于无法同时实现自动转运以及大批量储存,而导致相邻的两个加工工序的加工设备之间的玻璃在转运过程中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运架装置,用于在相邻两个加工装置之间转运玻璃,转运架装置包括:
底座;
传送辊组件,传送辊组件装配于底座,传送辊组件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和上一加工装置的出口平台对接,第二位置和下一加工装置的入口平台对接,传送辊组件使玻璃沿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方向传送;
升降架组件,升降架组件装配于底座并与传送辊组件复合,升降架组件包含第一动力源和至少一个置物平台,置物平台具有承载面,第一动力源的输出端沿竖直方向驱动置物平台上升或下降;
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和第一动力源、传送辊组件均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置物平台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置物平台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置物架;
置物架上升,以使得传送辊组件传送的玻璃依次转运至承载面,且各个承载面对应承托一块玻璃;
置物架下降,以使得各个承载面的玻璃依次转运至传送辊组件。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各个置物平台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置物平台和传送辊组件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转运架装置还包含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安装于底座上,导向组件用于对各个置物平台在沿竖直方向移动时进行导向。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导向组件包含第三动力源,转运架装置还包含支撑杆,第三动力源的壳体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和支撑杆相互套设。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导向组件还包含自锁件,自锁件用于在第一动力源的输出端停止移动时,对置物架进行限位。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传送辊组件包含多个传送辊模块,各个传送辊模块包含第二动力源、传送辊和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和第二动力源的输出端驱动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和传送辊连接,各个传送辊模块的连接杆沿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方向阵列布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各个连接杆对应设有至少一个传送辊;
或者,各个连接杆对应设置多个传送辊,传送辊沿对应连接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转运架装置还包含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含多个滚轮模块,多个滚轮模块间隔安装于底座;
或者,转运架装置还包含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含相互适配的滚轮模块和轨道,滚轮模块安装于底座,轨道安装于底座所在工作地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玻璃转运系统,玻璃转运系统包含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转运架装置。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转运架装置包含底座、传送辊组件、升降架组件和控制组件,升降架组件和传送辊组件复合装配于底座上,升降架组件包含第一动力源和至少一个置物平台,第一动力源的输出端沿竖直方向顶推置物平台。在使用过程中,传送辊组件的第一位置和上一加工装置的出口平台对接,而后,传送辊组件开启工作,将上一加工装置的出口平台的玻璃转运至传送辊组件上,直至玻璃被传送辊组件传送至第二位置,而后第一动力源的输出端伸出并顶推置物平台至承载面和玻璃的底壁抵接,以使得置物平台的承载面承托住玻璃。在需要向下一技工装置输送待加工的玻璃时,传送辊组件的第二位置和下一加工装置的入口平台对接,第一动力源的输出端收缩以带动置物平台下降至承载面和玻璃的底壁分离,以使得玻璃通过传送辊组件转运到下一加工装置的入口平台,完成相邻两个加工装置之间玻璃的快速转运,节省了人力,实现高效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传送辊组件和底座以及移动组件的装配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的细节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架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转运架装置的其中一种情况的总装配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转运架装置的总装配立体结构图;
图7为图6中B的细节放大图;
图8为图6中移动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传送辊组件;11、第一位置;12、第二位置;13、传送辊模块;130、第二动力源;131、传送辊;1311、缓冲层;132、连接杆;2、升降架组件;20、置物架;201、置物平台;2011、承载面;2012、围壁;2013、横梁;22、第一动力源;3、滚轮模块;31、轨道;311、传动组件;32、第四动力源;322、传动轴;4、底座;41、支撑杆;21、导向组件;210、自锁件;2100、输出端; 211、导向槽;212、第三动力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解释定义:在本申请中,定义自第一位置11至第二位置12的方向为直线箭头方向X所示的方向,如图5和图6所示。相应地,此时传送辊131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玻璃沿方向X传送。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申请的转运架装置用于在相邻的两个加工装置之间转运玻璃,运用该装置能够快速将上一加工装置(未图示)的出口平台(未图示)的玻璃传送到转运架装置上进行大批量储存,然后再将转运架装置上的玻璃转运到下一加工装置(未图示)的入口平台(未图示),实现高效转运以及高效生产。
其中,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转运架装置包含底座4、传送辊组件1、升降架组件2和控制组件,升降架组件2和传送辊组件1复合装配于底座4上,升降架组件2包含第一动力源22和多个置物平台201,多个置物平台201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形成置物架20,第一动力源22的输出端沿竖直方向往返顶推置物架20。
在使用过程中,传送辊组件1的第一位置11和上一加工装置的出口平台对接,而后,传送辊组件1开启工作,将上一加工装置的出口平台的玻璃转运至传送辊组件1上,而后第一动力源22的输出端伸出并顶推置物架20至承载面和玻璃的底壁抵接,以使得各个置物平台201的承载面依次承托一块玻璃。如此循环,当置物架20满载后,传送辊组件1的第二位置12和下一加工装置的入口平台对接,第一动力源22的输出端收缩并顶推置物架20至承载面和玻璃的底壁分离,以使得各个置物平台201的玻璃通过传送辊组件1依次转运到下一加工装置的入口平台,完成相邻两个加工装置之间玻璃的快速转运以及大批量储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转运架装置存在由于无法同时实现自动转运以及大批量储存,而导致相邻的两个加工工序的加工设备之间的玻璃在转运过程中玻璃容易变形,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现对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传送辊组件1包含多个传送辊模块13。传送辊组件1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位置11和第二位置12,第一位置11用于和上一加工装置的出口平台对接,第二位置12用于和下一加工装置的入口平台对接。多个传送辊模块13沿第一位置11至第二位置12的方向间隔布置。
可以知道,本申请以第一位置11和第二位置12的方向为直线方向进行解释。
其中,传送辊模块13包含第二动力源130和传送辊131,传送辊131和第二动力源130一一对应的设置,传送辊131和对应的第二动力源130的输出端驱动连接。
在使用过程中,第一位置11和上一加工装置的出口平台(未图示)对接,以使得该出口平台出来的玻璃刚好被传送到第一位置11。具体地,该玻璃的最先从出口平台出来的一端从第一位置11进入转运架装置上。
与此同时,请参照图1,本申请的转运架装置的各个第二动力源130带动对应的传送辊131转动,当该玻璃和传送辊131相接触后(具体地,传送辊131 承托于该玻璃,即该玻璃的底壁覆盖于传送辊131),各个传送辊131在转动过程中对该玻璃产生朝向第二位置12传送的作用力,以使得该玻璃的一端(即最先从上一加工装置的出口平台出来的一端)从第一位置11传送至第二位置12,直至整个玻璃被传送到转运架装置上。
然后,该玻璃又从第二位置12传送到下一加工装置的入口平台(未图示),即实现了将该玻璃从转运架装置转运至下一加工装置。
当两个加工装置间距较远的时候,实现相邻的两个加工工序的加工设备之间的玻璃快速且自动转运,节省了人力,实现降本。
当然,整个传送过程由控制组件控制(未图示),控制组件可以准确检测到玻璃运送到第二位置12的位置信息,其次控制组件控制传送辊模块13停止传动,以将该玻璃平稳地放置于转运架装置上,具体为各个传送辊131上,实现大批量玻璃快速转运,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搬运时间。具体地,控制组件可以采用接触传感器,也可以采用光电传感器,接触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均为应用广泛的控制设备,因而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照图1、图2和图5,传送辊131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传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送辊模块13还包含连接杆132,连接杆132和第二动力源130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一个传送辊模块13包含至少一个第二动力源130和一个传送辊 131。第二动力源130的输出端和对应的传送辊131连接于连接杆132。也就是,第二动力源130的输出端连接于连接杆132的一端,连接杆132的另一端设置有传送辊131,连接杆132带动对应的传送辊131同步转动。
可以知道,当第一位置11至第二位置12的方向为直线的时候,各个传送辊模块13上的传送辊131是相互平行设置的,以使得各个传送辊模块13沿第一位置11至第二位置12的方向直线阵列排列。并且,为了防止该玻璃在转运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均匀而导致形变,相邻的两个传送辊131之间设置为预定间隔,也就是相邻的两个连接杆132之间设置为预定间隔。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2和图5,各个连接杆132上可以设多个传送辊131,各个连接杆132的多个传送辊131沿连接杆13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后述技术方案中的底座4上设有支撑杆41,可选地,各个第二动力源130 通过支撑杆41安装在底座4上。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各个连接杆132也可以对应设有一个传送辊131。具体地,传送辊131具有一定的轴向长度,传送辊131沿对应的连接杆132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并且传送辊131的轴向长度至少和生产的玻璃的宽度尺寸相适配。具体地,传送辊131的轴向长度和生产的玻璃的宽度尺寸基本相等;或者传送辊131的轴向长度略小于生产的玻璃的宽度尺寸,只需保证传送辊131能够平稳地承托该玻璃即可,此处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2,各个传送辊131上设有缓冲层1311,缓冲层1311围绕传送辊131的周向侧壁设置,在转运过程中,缓冲层1311是和该玻璃的表面相互接触的。
优选地,缓冲层1311为硅橡胶等弹性部件,可有效减少玻璃表面刮花,同时减少玻璃在传送过程中受到撞击而碎裂的问题。
为了防止玻璃发生倾斜以及滑落的问题,多个连接杆132均位于相对于工作地面上的同一高度的位置,并且,各个传送辊131的尺寸也一致。
为了防止玻璃在各个传送辊131上移动的时候偏移第一方向X,各个传送辊131和对应的连接杆132的连接位置处设有轴承(未图示)等部件,以加强各个传送辊131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防止传送辊131的转动方向发生偏移。
使用此装置在中空工段生产大板玻璃产品操作过程中,在中空线注胶后由于玻璃重量过大,容易引起玻璃的各个部分错位进而导致其中一部分区域下沉,因此在打胶完成后直接传至本装置上,再转运至包装区域固化,待固化后完成下一步的装箱操作。通常固化时间在十二小时以上,采用此装置可显著提升现场整洁和安全性,提升产品的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和图5,转运架装置包含升降架组件2。升降架组件2和传送辊组件1复合装配成型。
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3,升降架组件2包含置物架20和第一动力源22。
请参照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转运架装置的其中一种情况的总装配立体结构图,其中置物架20包含一个置物平台201,如图5所示。
当然,为了提升转运效率和储存量,置物架20也可以包含多个置物平台201,如图3所示。
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3,各个置物平台201包含围壁2012和横梁2013,多个横梁2013平行且间隔设置在围壁2012上以形成镂空结构的置物平台201。置物平台201具有承载面2011,可以知道,承载面2011是由围壁2012的顶部平面以及和多个横梁2013的顶部平面组合而成。
具体地,多个置物平台201沿竖直方向(可以知道,本申请的转运架装置一般安装于生产车间的地面或者水平工作台)间隔设置以形成置物架20。
具体地,升降架组件2和传送辊组件1复合装配成型可以理解为如下:各个置物平台201的相邻的两个横梁2013之间设置一个或者多个传送辊模块13。并且,相邻的两个传送辊模块13之间间隔且均匀设置,相邻的两个置物平台201 之间均匀布置(即相邻的两个横梁2013之间均匀布置),各个传送辊模块13 和各个置物平台201的围壁2012之间相均相互错开设计,以防止置物平台201 (即横梁2013和围壁2012)在升降的过程中和传送辊模块13产生干涉。
可以知道,第一位置11和第二位置12之间的距离基本和生产的玻璃的长度或者宽度相等,并且置物平台201的面积略大于或者基本等于生产的玻璃的占地面积。
其中,第一动力源22的输出端和置物架20驱动连接,第一动力源22的输出端顶推于置物架20的底部,并带动置物架20沿竖直方向移动,即带动置物架20上升或者下降。具体地,第一动力源22带动置物架20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以使得多个置物平台201的顶壁,即承载面2011和传送辊131上的玻璃的底壁相互抵接,直到完全承托于玻璃的底壁,完成该置物平台201的玻璃传送和储存过程。也就是,置物架20上升时,使得传送辊组件1上的玻璃依次转送至承载面2011上,并且,各个承载面2011对应承托一块玻璃。
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运架装置也可以安装于生产车间的天花板上,此时,第一动力源22的输出端顶推于置物架20的底部,并带动置物架20沿竖直方向移动。具体地,第一动力源22带动置物架2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以使得多个置物平台201的顶壁,即承载面2011和传送辊131上的玻璃的底壁相互抵接,此方案暂未图示。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11和第二位置12均设置有感应开关,例如接触开关(未图示),当玻璃从上一加工装置的出口平台传送到第一位置11 的时候,对应的感应开关向控制组件发出该玻璃的触发信号,控制组件控制传送辊组件1开启工作。
当该玻璃被传送到整个玻璃均放置于传送辊模块13的时候(也就是该玻璃最先从出口平台出来的一端达到第二位置12的时候,此时该玻璃整个位于传送辊模块13上),对应的感应开关向控制组件发出该玻璃的触发信号,控制组件控制传送辊组件1停止工作。
随后,控制组件控制升降架组件2开启工作,即,第一动力源22的输出端顶推于置物架20的底部,以使得置物平台201的承载面2011和出口平台的底壁相互平齐。优选地,为了防止玻璃发生形变,承载面2011的平面度要求较高。
当然,此时,置物平台201的顶部平面刚好和对应的玻璃的底面相接触,并且,置物平台201的顶部平面,即承载面2011刚好和各个传送辊131处于相切的状态。可以知道,此时,置物平台201继续上升一段距离后,承载玻璃的主要作用力由各个传送辊131更换为对应的置物平台201,即将玻璃被传送到置物平台201上,以实现单个玻璃的转运任务。
可以知道,在本申请中,置物架20在空载状态下(也就是置物平台201还没有承载玻璃的时候),置物架20是位于传送辊模块13的正下方位置。
优选地,第一动力源22带动置物架20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得各个置物平台201的承载面2011依次和传送辊模块13的玻璃相互抵接,也就是使得各个置物平台201依次承托一块传送辊模块13传送的玻璃。首先,处于最上方的置物平台201最先被顶推到和出口平台的底壁相互平齐的位置,随后随着第一动力源22的输出端的继续顶推,玻璃的底壁彻底和传送辊模块13相互分离,玻璃完全施载于该置物平台201的顶部平面,即承载面2011。
而后,控制组件继续控制升降架组件2,以使得上一置物平台201和相邻的下一置物平台201之间拉开预定的距离,以便于下一置物平台201承载玻璃。
最后,控制组件启动第二次传送模式,重复上一传送过程,如此循环操作以使得多个置物平台201从上到下依次承托一片玻璃。转运架装置和上一工作平台同步进行工作,实现玻璃的自动输送,可以在生产的同时转快速转运玻璃,并且同步完成玻璃的储存过程,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生产车间的场地稀缺的问题,完全解放了人力,解决了劳动力资源配备需求量大、工作效率低的弊病。
当置物架20转运至满载状态时,可用于放置在仓库或者包装区等区域进行短时间的储存,以便于玻璃进行下一加工工序。当置物架20的玻璃达到进行下一个加工工序的条件时,控制组件控制升降架组件2开启工作,即,第一动力源22的输出端收缩,以使得其中一置物平台201的承载面2011和下一加工装置的入口平台的顶壁相互平齐。与此同时,传送辊组件1开启工作,传送辊模块13带动对应的置物平台201的玻璃朝向入口平台的方向运动。依此类推,第一动力源22的输出端收缩,使得各个置物平台201依次下降到对应的承载面2011和入口平台的顶壁相互平齐的位置,完成玻璃从各个置物平台201转运到下一加工装置的入口平台的过程。
该传送原理和上述玻璃从出口平台传送至转运架装置的原理一致,不做详细解释。
优选地,各个置物平台201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置物平台201和传送辊组件1所在平面相互平行,具体为置物平台201的承载面2011和各个传送辊131 转动时和玻璃接触的侧壁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也就是,当玻璃转运到传送辊组件1上的时候,转运架装置无需再调节水平方向的角度即可将玻璃快速转运储存到承载面2011上。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转运架装置还包含导向组件21,导向组件21 安装于底座4上,导向组件21用于对各个置物平台201在沿竖直方向移动时进行导向,以维持置物平台201的平稳,防止置物平台201上的玻璃发生倾斜以及摇晃,减少转运中玻璃出现破损。
具体地,请参照图4,导向组件21包含第三动力源212,第三动力源212 的伸出端安装于底座4,所述第三动力源212的壳体外壁设有导向槽211,底座 4上安装有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杆41。支撑杆41和导向槽211相互套设,第一动力源22在移动的时候,第三动力源212的壳体一端同步移动,以带动导向槽 211沿着支撑杆41的延伸方向移动,可以知道,支撑杆41的延伸方向就是本案中置物架20往返移动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向组件21还包含自锁件210,在本实施例中,自锁件 210为气缸,当第一动力源22接收到停止工作的信号后,气缸的输出端2100伸长后可抵挡在相邻的两个置物平台201中间,用于锁定置物架20,增强置物平台201的稳定性。
可选地,自锁件210的输出端可以和置物平台201的任意的一个横梁2013 相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转运架装置还包含感应开关,例如接触开关(未图示)。具体地,感应开关位于第二位置12,当感应开关检测到玻璃的一端靠近于第二位置12后,玻璃传送自动停止。生产过程中可减少多名操作人员,缩减了玻璃加工过程中人工搬拿下架,叉车转运等步骤。且可节约场地空间,同时有效降低了因人工操作吊运玻璃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和不良品,降低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隐患。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2、图5,转运架装置还包含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含多个滚轮模块3,滚轮模块3和传送辊组件1分别安装于底座4的相对的两侧。
可以知道,滚轮模块3安装于底座4的朝向地面的一侧,用于移动整个转运架装置。升降架组件2安装于底座4的传送辊组件1所在一侧。
优选地,多个滚轮模块3间隔且均匀布置。
具体地,置物平台201装满玻璃后人员手动驱动滚轮模块3,将整个转运架装置转运至下一工序的加工区域,具体为,下一加工工序的加工装置的入口平台。
现在对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至图8,转运架装置还包含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含相互适配的滚轮模块3和轨道31,滚轮模块3和传送辊组件1分别安装于底座4的相对的两侧。可以知道,滚轮模块3安装于底座4的朝向地面的一侧,用于移动整个转运架装置。升降架组件2安装于底座4的传送辊组件1所在一侧。
其中,轨道31安装于转运架装置所在工作地面。优选地,轨道31的数量为两条或者多条,当然,轨道3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条。并且,轨道31并排安装在转运架装置所在工作地面。转运架装置固定在两条地面轨道31上方,置物平台201装满玻璃后人员启动电源,驱动滚轮模块3即可沿着轨道31的延伸方向移动。
具体地,移动组件还包含第四动力源32,第四动力源32连接传动轴322,传动轴322将并排的两个或者多个滚轮模块3连接在一起,以实现并排的两个或者多个滚轮模块3同步在轨道31上移动。
可选地,移动组件还包含传动组件311,传动组件311可以为具有减速效果的传动组合,也可以直接为链条。
优选地,轨道31的两端连接前后两个工序的加工装置。具体地,轨道31 的一端连接于上一工序的加工装置的出口平台,轨道31的另一端连接于下一工序的加工装置的入口平台。当整个装满玻璃的转运架装置到达下一工序的加工装置的入口平台对应的位置后,转运架装置触发安装于轨道31的一端的定位开关(未图示),驱动滚轮模块3停止运转,至此完成转运对接工作。
控制组件启动第二次转运架装置传送模式,重复上一传送过程,如此循环操作以使得转运架装置往返于两个加工装置之间,实现玻璃的快速自动输送,完解放了人力,提升了生产效率。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除以上结构不同外,其余结构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玻璃转运系统,玻璃转运系统包含上述两个实施例之一提供的转运架装置。在生产加工玻璃的过程中,在相邻两个加工装置之间将玻璃快速且自动转运,节省了人力,实现降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运架装置,用于在相邻两个加工装置之间转运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架装置包括:
底座(4);
传送辊组件(1),所述传送辊组件(1)装配于所述底座(4),所述传送辊组件(1)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位置(11)和第二位置(12),所述第一位置(11)和上一所述加工装置的出口平台对接,所述第二位置(12)和下一所述加工装置的入口平台对接,所述传送辊组件(1)使玻璃沿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方向传送;
升降架组件(2),所述升降架组件(2)装配于所述底座(4)并与所述传送辊组件(1)复合,所述升降架组件(2)包含第一动力源(22)和至少一个置物平台(201),所述置物平台(201)具有承载面(2011),所述第一动力源(22)的输出端沿竖直方向驱动所述置物平台(201)上升或下降;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第一动力源(22)、所述传送辊组件(1)均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平台(2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置物平台(201)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置物架(20);
所述置物架(20)上升,以使得所述传送辊组件(1)传送的玻璃依次转运至所述承载面(2011),且各个所述承载面(2011)对应承托一块玻璃;
所述置物架(20)下降,以使得各个所述承载面(2011)的玻璃依次转运至所述传送辊组件(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置物平台(201)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置物平台(201)和所述传送辊组件(1)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运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架装置还包含导向组件(21),所述导向组件(21)安装于所述底座(4)上,所述导向组件(21)用于对各个所述置物平台(201)在沿竖直方向移动时进行导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运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组件(21)包含第三动力源(212),所述转运架装置还包含支撑杆(41),所述第三动力源(212)的壳体设有导向槽(211),所述导向槽(211)和所述支撑杆(41)相互套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运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组件21还包含自锁件(210),所述自锁件(210)用于在所述第一动力源(22)的输出端停止移动时,对所述置物架(20)进行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辊组件(1)包含多个传送辊模块(13),各个所述传送辊模块(13)包含第二动力源(130)、传送辊(131)和连接杆(132),所述连接杆(13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动力源(130)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32)的另一端和所述传送辊(131)连接,各个所述传送辊模块(13)的所述连接杆(132)沿所述第一位置(11)至所述第二位置(12)的方向阵列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运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连接杆(132)对应设有至少一个所述传送辊(131);
或者,各个所述连接杆(132)对应设置多个所述传送辊(131),所述传送辊(131)沿对应所述连接杆(13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运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运架装置还包含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含多个滚轮模块(3),多个所述滚轮模块(3)间隔安装于所述底座(4);
或者,所述转运架装置还包含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含相互适配的滚轮模块(3)和轨道(31),所述滚轮模块(3)安装于所述底座(4),所述轨道(31)安装于所述底座(4)所在工作地面。
10.一种玻璃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转运系统包含权利要求1-9 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运架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10310.XU CN217807419U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一种转运架装置和玻璃转运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10310.XU CN217807419U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一种转运架装置和玻璃转运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07419U true CN217807419U (zh) | 2022-11-15 |
Family
ID=83987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310310.XU Active CN217807419U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一种转运架装置和玻璃转运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0741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924071A (zh) * | 2023-09-13 | 2023-10-24 | 杭州凡诺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屏玻璃转运机构及生产线转运步骤 |
-
2022
- 2022-05-27 CN CN202221310310.XU patent/CN21780741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924071A (zh) * | 2023-09-13 | 2023-10-24 | 杭州凡诺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屏玻璃转运机构及生产线转运步骤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13693B (zh) | 一种适用于磁瓦生产的自动化生产线及其实现方法 | |
CN210084502U (zh) | 货物智能装卸系统 | |
CN217807419U (zh) | 一种转运架装置和玻璃转运系统 | |
CN112122838B (zh) | 箱式房用全自动焊接装置 | |
CN116142808A (zh) | 一种兼具上下料功能的物料堆叠装置及堆叠方法 | |
CN214691961U (zh) | 上料设备 | |
CN211569224U (zh) | 横剪线片料承载转运设备 | |
CN218200777U (zh) | 一种自动物流输送线 | |
CN217457577U (zh) | 升降装置 | |
CN211137906U (zh) | 注塑成型用自动上盘输送设备 | |
CN212686690U (zh) |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 |
CN210113227U (zh) | 一种电池片料盒自动取放装置 | |
CN113401566A (zh) | 产品自动上下料输送装置 | |
CN219116691U (zh) | 一种升降输送机构 | |
CN220148389U (zh) | 一种带有暂存机构的托盘移载搬运设备 | |
CN222453790U (zh) | 一种装盘结构及包含其的陶瓷片取料摆盘设备 | |
CN110092187A (zh) | 摆盘机 | |
CN222204033U (zh) | 一种工件分装装置 | |
CN221050634U (zh) | 托盘自动出入库设备 | |
CN113426644B (zh) | 一种循环传动式固化装置 | |
CN222947517U (zh) | 器件粘胶烘干治具运输装置和器件粘胶设备 | |
CN222153680U (zh) | 一种排线折弯机 | |
CN214298124U (zh) | 一种往复式输送装置 | |
CN222293009U (zh) | 一种托盘堆垛机 | |
CN219906123U (zh) | 渐进式栈板储存放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