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7578115U - 行走底架和塔机 - Google Patents

行走底架和塔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78115U
CN217578115U CN202221697567.5U CN202221697567U CN217578115U CN 217578115 U CN217578115 U CN 217578115U CN 202221697567 U CN202221697567 U CN 202221697567U CN 217578115 U CN217578115 U CN 217578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king
beams
longitudinal
cross
under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756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义波
骆世林
李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 Tower Lift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 Tower Lif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 Tower Lift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 Tower Lif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756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78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78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781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行走底架和塔机。该行走底架包括底架主体及连接在底架主体上的行走机构,所述底架主体包括两根并行的横梁以及两根并行的纵梁,所述纵梁垂直连接所述横梁;其中,所述行走机构设置为行走方向与所述纵梁或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一致。通过以上设置,本申请的行走底架可避免象十字梁结构的底架那样行走时的侧向受载,具备更好的行走稳定性。

Description

行走底架和塔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走底架和塔机。
背景技术
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塔机)是动臂装在塔身上部的旋转起重机。塔机的特点决定了其下部结构除了要承受上部的垂直力(结构自重、吊重等)外,还要承受上部的倾覆力矩,底架是塔机下部结构中承受上部垂直力和倾覆力矩的构件。
大多数的塔机的底架是固定在地面上工作的,一部分塔机的底架上增加行走机构,设置成行走底架。现有行走底架多为十字形结构,十字形结构的底架行走时容易侧向受载,导致行走不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致力于研发一种具备更好的行走稳定性的行走底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十字形结构的行走底架行走时容易侧向受载,导致行走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具备更好的行走稳定性的行走底架及塔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行走底架,该行走底架包括底架主体连接在底架主体上的行走机构,所述底架主体包括两根并行的横梁以及两根并行的纵梁,所述纵梁垂直并连接所述横梁;其中,所述行走机构设置为行走方向与所述纵梁或横梁的延伸方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架主体还包括四根副梁,所述横梁的端部伸出所述纵梁,所述副梁的一端连接所述横梁,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纵梁的位于两根所述横梁之间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副梁与所述横梁的连接位置低于所述副梁与所述纵梁的连接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底架还包括用于安装加强节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固定在两根所述纵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以用于对放置在所述纵梁上的平衡重进行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架主体包括辅助梁,所述辅助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所述横梁,其中,所述辅助梁连接在所述横梁的靠近端部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梁的下表面与所述横梁的上表面相接,所述行走机构连接于所述横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根所述横梁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行走机构,且所述行走机构距离所述横梁的中部位置可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底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架主体上的加强节和四根拉杆,所述拉杆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横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加强节的中上部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塔机,所述塔机包括上述的行走底架。
本申请通过设置并行的纵梁和并行的横梁,且纵梁垂直连接横梁,而且,纵梁或横梁的延伸方向和行走底架的行走方向一致,避免了运行时偏载。因此,通过以上设置,本申请的行走底架行走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走底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中的行走底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1中的行走底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图1中的行走底架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为图1中的行走底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详细的说明本申请,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提案设计了一种行走底架100,参照图1,该行走底架100包括底架主体1及连接在底架主体1上的行走机构2,所述底架主体1包括两根并行的纵梁11以及两根并行的横梁12,所述纵梁11垂直并连接所述横梁12;其中,所述行走机构2设置为行走方向与所述纵梁11或横梁12的延伸方向一致。通过以上设置,本申请的行走底架通过将两根纵梁和两根横梁垂直设置,将纵梁或横梁的延伸方向设置为和行走底架的行走方向一致,使得该行走底架可避免象十字梁结构的底架那样行走时的侧向受载,具备更好的行走稳定性。
在本申请中,纵梁11的根数至少是两根,横梁12的根数也至少是两根。其中纵梁11与横梁12可以是不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可以采用销轴连接,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者铆接,也可以采用焊接等。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行走底架100还包括用于安装加强节13的第一安装座113,所述第一安装座113固定在两根所述纵梁11上。优选地,每根所述副梁14与所述纵梁11的连接位置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座113。这样,纵梁11和横梁12形成井字型结构,既有利于行车稳定,又有利于安放平衡重,由于纵梁11的两端伸出横梁12使得纵梁11的尺寸可以比较长,这样纵梁11的端部和第一安装座113之间就会形成足够长的空间以容纳平衡重,而且,在传统的十字行底架中,平衡重是沿其中心四周布置,不利于人员通行,本申请的行走底架100通过将平衡重放置在纵梁11上,可以在两横梁12之间纵梁11的侧面空余出人行通道,有利于人员通行。
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第一安装座113为矩形,该矩形的四个边中的两个边和两根纵梁11平行并分别固定在两根纵梁11上,另外两个边平行并均垂直于纵梁11,且这两个边的两端均分别固接两根纵梁11。
为了提高行走底架100的稳定性,第一安装座113可设置于纵梁11的中部位置,第一安装座113横向延伸的对称轴和两根横梁12的横向的对称轴重合,第一安装座113纵向延伸的对称轴和两根纵梁11的纵向的对称轴重合,这样可以使得使用行走底架100的塔机行走及工作时比较稳定。其中,第一安装座113的形状和尺寸与加强节13的截面相适应以安装加强节13。
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根副梁14的一端与横梁1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或焊接,另一端与对应的纵梁11的侧面可拆卸连接或焊接。
一种实施例中,副梁14的长度方向与横梁12所在的平面呈现一定夹角,该夹角大于零,以有利于受力。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副梁14与所述横梁12的连接位置低于所述副梁14与所述纵梁11的连接位置。这样副梁14可更好的承受从连接在加强节13上的标准节传递来的上部的垂直力(使用该行走底架100的塔机的结构自重、吊重等)和倾覆力矩,要承受上部的垂直力(结构自重、吊重等)和倾覆力矩。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副梁14从靠近所述纵梁11的中部位置向距离最近的一根所述横梁12的近端延伸。
如图2所示,四根副梁14沿行走底架100的中心周向均布,每根副梁14的一端从第一安装支座113的四角中的一角向外延伸至最近的横梁12的靠近端部的位置。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纵梁11搭在所述横梁12上并固定,也就是说,以纵梁11的下表面和横梁12上表面相接的方式连接,所述行走机构2连接于所述横梁12。这样,有利于提高纵梁11和横梁12的载重性能,而且加工简单。在这里,“上”和“下”以行走底架100的支撑面为参考,在竖直方向上,朝向行走底架100支撑面的一侧为“下”,远离行走底架100支撑面的一侧为“上”。
一种实施例中,两根所述横梁12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行走机构2,且所述行走机构2距离所述横梁12的中部位置可调。
其中,所述纵梁11上可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111以用于对放置在所述纵梁11上的平衡重进行限位。
一种实施例中,纵梁11上远离第一安装座113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第一限位结构111的个数和安装位置根据设计在第一安装座113的两侧至少每侧设置一个。
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一根纵梁1在第一安装座113的每一侧均至少设置两个第一限位结构111,每侧的平衡重放在对应侧的两个第一限位结构111之间。这样可以直接将平衡重安装在设定位置即可,再者,由于第一限位结构111的存在,可以防止平衡重在纵梁11在行走底架100前进或后退的时候沿纵梁11滑动移动。其中,第一限位结构111可设置为限位块,限位板,限位柱等能够限定平衡重移动的结构。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架主体1包括辅助梁15,所述辅助梁15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所述横梁12,其中,所述辅助梁15连接在所述横梁12的靠近端部的位置。
在这里,辅助梁15用于支撑例如卷筒等安装在行走底架100上的其他装置,其中,辅助梁15可采用一根支撑杆151,也可采用多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杆151,多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杆151间还可以设置加强结构。如图2所示的一种实施例中,辅助梁15包括两根支撑杆151,两根支撑杆151平行设置于两根横梁12中间,且两端分别与横梁12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行走机构2包括行走电机21和行走轮32,行走电机21采用一体式,行走电机21的输出轴和行走轮32的转轴平行,通过行走电机21驱动行走轮22转动,从而带动行走底架100行走。
一种实施例中,行走机构2上还安装有第二限位结构23以限定行走极限位置。其中,第二限位结构23设置为限位开关。
一种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行走机构2还安装有防脱轨装置24以防止在例如大风或者地震等突发事件中行走机构2从轨道中脱出而造成严重事故。防脱轨装置24可以采用例如夹轨器,当行走机构2的加速度突然增大超过限定值时,夹轨器被触发夹持在轨道上,或者,当工作结束后,人为将夹轨器夹持在轨道上。防脱轨装置24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只要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把行走机构2锁定在轨道上即可。防脱轨装置24的个数根据需要选定。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行走轮22对应设置一个防脱轨装置24。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行走底架100上设置四个行走机构2,每个行走机构2中具有四个行走轮22和两个行走电机21,其中,每两个行走轮22通过第一结构件连接在一起作为一组,然后通过一个行走电机21进行驱动,这样,一个行走电机21和两个行走轮22形成一组运动组件。其中,每个行走机构2包括两组运动组件,这两组运动组件通过第二结构件连接形成一个行走机构2。一种实施例中,第二结构件和横梁12铰接,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铰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行走底架100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架主体1上的加强节13和四根拉杆16,拉杆16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横梁11连接,另一端与加强节13的中上部连接。其中,“加强节13的中上部”指在竖直方向上,远离第一安装支座113的加强节13部位。
一种实施例中,加强节13安装在行走底架100上的第一安装座113上,加强节13具有四根沿竖向延伸的立柱131,每个立柱131和其对应的拉杆16及副梁14在同一个平面内。
一种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3所示,副梁14的一端连接在横梁12和拉杆16的连接处,副梁14的另一端连接在靠其最近的一根立柱131下的纵梁11上。
一种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5所示,行走底架100还包括安装在辅助梁15上的可用于安装例如电缆卷筒等装置的第二安装座152,第二安装座152安装在两根支撑杆151上。其中,为了提高支撑杆151的刚度,除了可以在两支撑杆151间设置加强结构外还可以在支撑杆151自身上面设置加强结构。参考图1所示,其中一个支撑杆15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横向延伸的型钢段,多个型钢段沿支撑杆15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一种实施例中,行走底架100上设置有电缆卷筒,电缆卷筒安装在第二安装座152上。支撑杆151上的加强结构布置可根据第二安装座152上安装的装置进行布置。
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两根纵梁11中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组件112以提高纵梁11的承载能力。
具体的,加强组件112可包括多个沿纵梁1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多根横加强杆1121,横加强杆112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纵梁11。
加强组件112还可以包括斜加强杆1122,斜加强杆1122设置为两根相邻的横加强杆1121组成的矩形的对角线。
当然,加强组件112还可以是能够对两根纵梁11的稳定性进行加强的其它结构形式。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塔机,所述塔机包括上述的行走底架100。该塔机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同上述行走底架,在此不再赘述。
一种实施例中,该塔机还包括多个标准节,多个所述标准节从加强节13沿竖向依次布置,多个所述标准节同轴延伸。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横向”一般指轨道的宽度方向,“纵向”指轨道的延伸方向,“竖向”与“横向”和“纵向”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的方向。
本申请中,“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行走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主体(1)及连接在底架主体(1)上的行走机构(2);
所述底架主体(1)包括两根并行的横梁(12)以及两根并行的纵梁(11),所述纵梁(11)垂直并连接所述横梁(12)其中,所述行走机构(2)设置为行走方向与所述纵梁(11)或所述横梁(12)的延伸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主体(1)还包括对应于所述横梁的每个端部设置的副梁(14);每个所述横梁(12)的端部向外伸出所述纵梁(11),其中,所述副梁(14)的一端连接所述横梁(12)的端部位置,另一端连接在对应侧的所述纵梁(11)上,且连接在纵梁上位于两根所述横梁(12)之间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走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梁(14)与所述横梁(12)的连接位置低于所述副梁(14)与所述纵梁(11)的连接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走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底架还包括用于安装加强节(13)的第一安装座(113),所述第一安装座(113)固定在两根所述纵梁(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111)以用于对放置在所述纵梁(11)上的平衡重进行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走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主体(1)包括辅助梁(15),所述辅助梁(15)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所述横梁(12),其中,所述辅助梁连接在所述横梁(12)的靠近端部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1)的下表面所述横梁(12)的上表面相接,所述行走机构(2)连接于所述横梁(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底架,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横梁(12)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行走机构(2),且所述行走机构(2)距离所述横梁(12)的中部位置可调。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行走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底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架主体(1)上的加强节(13)和四根拉杆(16),所述拉杆(16)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横梁(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加强节(13)的中上部连接。
10.一种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行走底架。
CN202221697567.5U 2022-06-30 2022-06-30 行走底架和塔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578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7567.5U CN217578115U (zh) 2022-06-30 2022-06-30 行走底架和塔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7567.5U CN217578115U (zh) 2022-06-30 2022-06-30 行走底架和塔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78115U true CN217578115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3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756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578115U (zh) 2022-06-30 2022-06-30 行走底架和塔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781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836858U (zh) 一种多轨联合式龙门吊移动结构
CN201284462Y (zh) 公铁两用架桥机
CN102837705A (zh) 一种钢箱内运输小车
CN203878478U (zh) 一种单臂箱梁架桥机
CN217578115U (zh) 行走底架和塔机
CN211422003U (zh) 悬挂列车出入库系统、悬挂列车移载装置和悬挂式车库
CN209395803U (zh) 一种货物转向架及重型t梁运输平车
CN214570227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提梁机
CN211340454U (zh) 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及运梁系统
CN214939255U (zh) 一种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
CN209585763U (zh) 一种车辆搬运装置
CN207918278U (zh) 起重机行走机构搬运工装
CN211198344U (zh) 一种轨道车辆整车吊具
CN208279222U (zh) 引航道可调式手动门架系统
CN102797201B (zh) 一种简支梁轨排铺设车
CN208701642U (zh) 引航道组合式手动门架系统
CN108100867A (zh) 起重机行走机构搬运工装
CN216889796U (zh) 一种门式起重机的可移动司机室
CN222410633U (zh) 一种对重-主机一体式搁机梁机房组件
CN217974288U (zh) 一种带人行通道的船闸闸室墙施工移动模架
CN208717883U (zh) 引航道通用式手动门架系统
CN110593132A (zh) 一种架桥机悬臂式承重结构
CN205525749U (zh) 一种转向架运输装载装置
CN217419353U (zh) 一种横轨转场联动装置
CN203821250U (zh) 一种单臂箱梁架桥机的吊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0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