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7537493U - 集成楼板 - Google Patents

集成楼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37493U
CN217537493U CN202220896568.6U CN202220896568U CN217537493U CN 217537493 U CN217537493 U CN 217537493U CN 202220896568 U CN202220896568 U CN 202220896568U CN 217537493 U CN217537493 U CN 217537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ss
floor slab
ribs
integrated
integrated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965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裕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engxu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engxu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engxu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engxu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9656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37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37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37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楼板,包括:楼板、保温组件和桁架钢筋;其中,楼板与保温组件沿第一方向连接;保温组件沿第二方向延伸,保温组件与桁架钢筋沿第三方向间隔设于楼板一侧;桁架钢筋沿第二方向延伸,桁架钢筋包括桁架连接筋,桁架连接筋锚入楼板内;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交叉。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减少人工,提高工效。

Description

集成楼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楼板。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楼板一般采用桁架钢筋叠合板进行装配施工,而桁架钢筋叠合板的板厚较厚,根据国家规范要求,一般预制混凝板厚度在60mm以上,后浇混凝的厚度在70mm以上,总厚度一般不小于130mm;而现浇施工技术中的楼板厚度一般在100mm左右。楼板厚度增加导致建筑总体的自重增加,地震载荷叶随之增加。这使得建筑物的混凝土量和钢筋含量受建筑总体的自重影响,为了达到国家规范要求,增加安全系数,混凝土量和钢筋含量的占比大幅度提高。
并且由于叠合板采用预制混凝板进行拼接,其楼底板筋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就预埋进了预制混凝土中。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在现场安装拼接时,双向板拼接处需要留有后浇带,后浇带上需要配置结构面筋及封模板,这大大增加里施工现场的用工量。
现在很多地区的住宅项目要求楼板要做保温工艺,目前的住宅项目楼板的保温工艺做法都需要等楼板的结构主体在施工现场浇筑完成后,再在现场后做保温,工序复杂,现场用工量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建筑楼板工序复杂,成本高,用工量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楼板,可有效降低成本,减少人工,提高工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集成楼板,包括:楼板、保温组件和桁架钢筋;其中,所述楼板与所述保温组件沿第一方向连接;所述保温组件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保温组件与所述桁架钢筋沿第三方向间隔设于所述楼板一侧;所述桁架钢筋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桁架钢筋包括桁架连接筋,所述桁架连接筋锚入楼板内;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交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无需另设后浇带。制作成本低,而工效高。相比于桁架钢筋加压型钢板产品,该构造产品后期无需进行吊顶处理。该产品能有效降低成本,减少人工,提高工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集成楼板,所述楼板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设于所述楼板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集成楼板,所述保温组件的截面形状包括四方型和圆拱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集成楼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桁架连接筋的顶部区域高于所述保温组件;所述桁架钢筋还包括桁架结构筋;所述桁架结构筋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桁架结构筋包括上部结构筋和下部结构筋;所述上部结构筋与所述桁架连接筋远离所述楼板一端连接,且所述上部结构筋沿所述第一方向高于所述保温组件;所述下部结构筋与所述桁架连接筋靠近所述楼板一端连接,所述下部结构筋设于距所述楼板上方设定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设定距离是15mm至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集成楼板,所述上部结构筋的数量包括1和2;所述下部结构筋的数量包括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集成楼板,所述桁架钢筋还包括结构面筋,所述结构面筋设于所述桁架连接筋远离所述楼板一端,所述结构面筋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高于所述保温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集成楼板,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桁架钢筋两侧设有两排所述桁架连接筋;每一排的每一个所述桁架连接筋为V型结构,每个所述桁架连接筋的两个支脚锚入所述楼板内,每个所述桁架连接筋的顶部区域为远离所述楼板一端,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高于所述保温组件,两排所述桁架连接筋在顶部区域汇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集成楼板,所述下部结构筋设于两排所述桁架连接筋两侧,位于每个所述桁架连接筋的两个支脚的靠近楼板的一端;两排所述桁架连接筋通过下部结构筋连接固定,所述上部结构筋从所述第一方向的下方穿过两排桁架连接筋的顶部汇集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集成楼板,结构面筋从第一方向上部结构筋的下方穿过两排桁架连接筋的顶部汇集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集成楼板,所述桁架连接筋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于所述楼板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集成楼板,所述加强部为抗裂纤维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集成楼板,所述楼板为水泥基材料薄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集成楼板,所述水泥基材料包括水泥基复合材料、金属和人工合成复合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集成楼板,所述抗裂纤维网包括聚酯纤维网、玄武岩纤维网和钢纤维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集成楼板,所述保温组件包括A、B级防火等级的保温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楼板的厚度在5mm至20m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集成楼板,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成楼板的立体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成楼板的侧视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成楼板的加强部的俯视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成楼板的浇筑混凝土后的侧视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成楼板的分解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成楼板的保温组件两种截面侧视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成楼板的拼接立体图。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集成楼板的拼接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集成楼板1,包括:楼板10、保温组件20和桁架钢筋30。
参考图2,上述的楼板10与保温组件20沿第一方向(如图2中Z方向所示)连接。继续参考图1,保温组件20沿第二方向(如图1中Y方向所示)延伸,保温组件20与桁架钢筋30沿第三方向(如图1中X方向所示)间隔设于楼板一侧11,在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楼板1中集成有保温组件20,无需在施工现场后做保温。也就是说,本申请的楼板10一侧设有多个保温组件20和多根桁架钢筋30,多个保温组件20和多根桁架钢筋30沿第三方向交替设置。
上述的桁架钢筋30沿第二方向(如图1中X方向所示)延伸,桁架钢筋30包括桁架连接筋31,桁架连接筋31的底部区域锚入楼板10内。示例性地,第一方向(如图1中Z方向所示)、第二方向(如图1中Y方向所示)和第三方向(如图1中X方向所示)相互交叉。
示例性地,每一根桁架钢筋50的第三方向(如图1中X方向所示)的两侧设有两排桁架连接筋31。每一排的每一个桁架连接筋31呈V形,每个桁架连接筋31的两个支脚(底部区域)锚入楼板10内,每个桁架连接筋31的顶部区域(即远离所述楼板一端311)远离楼板10,并沿第一方向高于保温组件20,两排桁架连接筋31在顶部区域汇集。两排桁架连接筋31沿第二方向(如图1中Y方向所示)依次排列。下部结构筋322设于两排桁架连接筋31两侧,位于每个桁架连接筋31的两个支脚的靠近楼板10一端312。两排桁架连接筋31通过下部结构筋322连接固定,上部结构筋321从第一方向(如图1中Z方向所示)的下方穿过两排桁架连接筋31的顶部汇集区域,沿第二方向(如图1中Y方向所示)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集成楼板1的建筑装配式楼板构造,预制板较薄,厚度在5mm至20mm之间,包括5mm和20mm。且预制的楼板10仅做非结构构件,不参与结构受力,参与结构受力的混凝土40全部在施工现场进行现浇,这样可以使结构楼板的厚度比传统叠合板完成面厚度薄20~40mm,从而减轻了建筑物自重。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3,示例性地,楼板10包括加强部12,加强部12设于楼板10内部;根据楼板10材料力学性能的不同,内部也可选择不设加强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5,保温组件20与桁架钢筋30沿第三方向(如图4中X方向所示)间隔设于楼板一侧11,并被现场现浇混凝土40包裹于成型楼板内。示例性地,参考图6,保温组件的截面21形状为四方型(如图6中(a)中所示)和圆拱型(如图6中(b)所示);但本申请不限于此,保温组件的截面21形状还可以是能固定于楼板上起到保温、隔音和隔热效果的多边型。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和图2,并结合图4和图6所示,沿第一方向,桁架连接筋31的顶部区域高于保温组件20;桁架钢筋30还包括桁架结构筋32。桁架结构筋32沿第二方向(如图1中Y方向所示)延伸,桁架结构筋32包括上部结构筋321和下部结构筋322。上部结构筋321与桁架连接筋31远离楼板一端311连接,且上部结构筋321沿第一方向高于保温组件20。下部结构筋322与桁架连接筋31靠近楼板一端312连接,下部结构筋322设于距楼板10设定距离(如图2中h距离所示)。
示例性地,设定距离是15mm至20mm,包括15mm和20mm。由于下部结构钢筋522与楼板10间隔设置,也就是下部结构钢筋522并不是设置在楼板10内。这样设置后,在后续浇筑现浇混凝土时不需要留后浇带,可以使得相邻的集成楼板1相互贴合进行密封连接(如图7所示)。
并且,在上述距离范围内,按设计要求往楼板10表面浇筑混凝土,使得桁架钢筋30完全包裹于现浇混凝土之内,使楼板成型,结构稳固。也可以使得上述预制的楼板10减薄,仅做非结构构件,不参与结构受力,参与结构受力的混凝土全部在施工现场进行现浇,这样可以使结构楼板的厚度比传统叠合板完成面厚度薄20~40mm,从而减轻了建筑物自重。
需要说明的是,桁架连接筋31的底部区域锚入楼板10中,下部结构筋322与楼板10一侧11有设定距离(如图2中h距离所示),为的是使底面受力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2,上部结构筋321的数量为1,但本申请不限于此,上部结构筋321的数量也可以是2。下部结构筋322的数量是2。多边形的桁架连接筋31截面更利于提高楼板受力钢筋的承重能力。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考图4,桁架钢筋30还包括结构面筋33,结构面筋33设于桁架连接筋31远离楼板一端311,结构面筋53从第一方向(如图4中Z方向所示)上部结构筋321的下方穿过两排桁架连接筋31的顶部汇集区域。结构面筋33沿第三方向(如图4中X方向所示)延伸,并沿第一方向高于保温组件20。参考图1,桁架连接筋31沿第二方向(如图1中Y方向所示)间隔设于楼板一侧11。同时,结构面筋33沿第三方向(如图4中X方向所示)架设于保温组件20上方,利于固定保温组件20,防止保温组件20在现场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产生位移偏差,增强集成楼板1的保温性能和抗压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中,将本申请的集成楼板1运输到现场,并按照设计要求吊装就位。参考图5,示例性地,沿第一方向(如图5中Z方向所示)依次是楼板10、楼板内部设有加强部11、桁架钢筋30和与桁架钢筋30平行设于楼板10一侧的保温组件20。按设计要求安装好结构面筋33等,往楼板10表面浇筑混凝土40,使得桁架钢筋30和现场安装的结构面筋33以及位于结构面筋33下方的保温组件20完全包裹于现浇混凝土40之内,使楼板成型。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楼板10为水泥基材料薄板。水泥基材料板的作用为建筑楼层板的免拆模板,应具备一定的抗折性能,来抵抗浇筑混凝土40时产生的侧压力,所用的水泥基材料为水泥基复合材料、金属和人工合成复合材料。示例性地,本申请的预制的楼板10采用申请人自主研发的高强混凝土材料,具体是采用申请号为202110864048.7的中国专利申请所公开的制备方法制备。
示例性地,根据楼板10材料力学性能的不同,其内部可以选择增设加强部12,即抗裂纤维网。参考图1和图3抗裂纤维网,抗裂纤维网沿第二方向(如图3中Y方向所示)和第三方向(如图3中X方向所示)交替延伸,呈编织状设置于楼板10之内,可有效防止楼板10开裂,具有较强的抗拉性能。本申请所用的抗裂纤维网的材料包括聚酯纤维网、玄武岩纤维网和钢纤维网等。同时,若楼板10使用了力学性能较高的水泥基材料板,也可以选择不在楼板内部设置抗裂纤维网。
继续参考图6,条状保温组件20设置于楼板10一侧,并与楼板10连成一体。经过现场现浇混凝土40使保温组件20牢固固定于集成楼板1内。保温组件20,主要起保温、隔音和隔热的作用。本申请中的保温组件20所使用的材料包括市面上常见的A、B级防火等级的保温材料,示例性地,保温材料包括玻化微珠、气凝胶毡、发泡水泥和无机活性墙体保温材料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集成有条状保温组件20,无需在施工现场后做保温。参考图7,楼板拼接时,只需要将第一块集成楼板1的一侧101和第二块集成楼板1的另一侧102紧密贴合即可以进行密封拼接,不需要留后浇带。同时,参考图8,进行楼板拼接时,集成楼板1两侧结构面筋33的拼接处设有加固钢筋34,能够使楼板的拼接更加牢固,减少拼接缝处产生裂纹的问题。示例性地,加固钢筋34沿第三方向(如图7中X方向所示)延伸,参考图5和图7,第一和第二块集成楼板1中的楼板10、保温组件20和桁架钢筋30相互对应拼接,紧密结合。
相比现有建筑楼板,该构造产品本身自重较轻,其混凝土量和钢筋量减少。并且由于采用水泥基材料楼板拼接,混凝土均于施工现场浇筑,无需另设后浇带。制作成本低,而工效高。相比于桁架钢筋加压型钢板产品,该构造产品后期无需进行吊顶处理。因此,该构造产品能有效降低成本,减少人工,提高工效。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8)

1.一种集成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保温组件和桁架钢筋;其中,
所述楼板与所述保温组件沿第一方向连接;
所述保温组件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保温组件与所述桁架钢筋沿第三方向间隔设于所述楼板一侧;
所述桁架钢筋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桁架钢筋包括桁架连接筋,所述桁架连接筋锚入楼板内;
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设于所述楼板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组件的截面形状是四方型或圆拱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楼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桁架连接筋的顶部区域高于所述保温组件;所述桁架钢筋还包括桁架结构筋;
所述桁架结构筋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桁架结构筋包括上部结构筋和下部结构筋;
所述上部结构筋与所述桁架连接筋远离所述楼板一端连接,且所述上部结构筋沿所述第一方向高于所述保温组件;
所述下部结构筋与所述桁架连接筋靠近所述楼板一端连接,所述下部结构筋设于距所述楼板上方设定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距离是15mm至2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结构筋的数量是1或2;
所述下部结构筋的数量包括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钢筋还包括结构面筋,所述结构面筋设于所述桁架连接筋远离所述楼板一端,所述结构面筋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高于所述保温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集成楼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桁架钢筋两侧设有两排所述桁架连接筋;
每一排的每一个所述桁架连接筋为V型结构,每个所述桁架连接筋的两个支脚锚入所述楼板内,每个所述桁架连接筋的顶部区域为远离所述楼板一端,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高于所述保温组件,两排所述桁架连接筋在顶部区域汇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结构筋设于两排所述桁架连接筋两侧,位于每个所述桁架连接筋的两个支脚的靠近楼板的一端;两排所述桁架连接筋通过下部结构筋连接固定,所述上部结构筋从所述第一方向的下方穿过两排桁架连接筋的顶部汇集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楼板,其特征在于,结构面筋从第一方向上部结构筋的下方穿过两排桁架连接筋的顶部汇集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连接筋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于所述楼板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为抗裂纤维网。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为水泥基材料薄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成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基材料包括水泥基复合材料、金属和人工合成复合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成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裂纤维网包括聚酯纤维网、玄武岩纤维网和钢纤维网中的任意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组件是A级防火等级的保温材料或B级防火等级的保温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7、9至11、13至16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的厚度在5mm至20mm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7、9至11、13至16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CN202220896568.6U 2022-04-18 2022-04-18 集成楼板 Active CN217537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96568.6U CN217537493U (zh) 2022-04-18 2022-04-18 集成楼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96568.6U CN217537493U (zh) 2022-04-18 2022-04-18 集成楼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37493U true CN217537493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31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96568.6U Active CN217537493U (zh) 2022-04-18 2022-04-18 集成楼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374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21555B1 (en) Concrete beam
CN105297887A (zh) 双向连续双梁构成的三维轻钢构架
CN1282831A (zh) 一种轻质保温墙板与其制作方法
WO2009059036A1 (en) Prefabricated wall panel system
CN204940522U (zh) 双向连续双梁构成的三维轻钢构架
CN214614896U (zh) 一种装配式免拆模钢筋桁架楼承板
CN113833190A (zh) 一种全预制楼板及其连接节点结构、装配式建筑结构
CN217517829U (zh) 建筑预制楼面屋面板连接结构
CN214785185U (zh) 一种楼板下承式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楼盖结构及其建筑
CN214785337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其建筑
CN114075855A (zh) 一种大跨度双向预应力砼密肋夹心叠合楼板
CN217537493U (zh) 集成楼板
CN212224355U (zh) 一种新型叠合板
CN112962843A (zh) 一种可装配化施工隔声保温免拆模混凝土楼板的施工方法
CN217439239U (zh) 一种构造钢筋束房屋混合结构
CN217537490U (zh) 夹心保温楼板
CN215253690U (zh) 一种带竖向连弯钢筋的叠合板式剪力墙
CN115198966B (zh) 一种预应力预制叠合框架梁施工方法
CN212835888U (zh) 一种装配式蒸压加气混凝土竖向拉缝板
CN211948959U (zh) 预制保温板
KR19980058501U (ko) 조립식 pc콘크리트 벽체판넬
CN113216515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及其建筑
CN216239125U (zh) 真空绝热板复合预制墙板及其墙体
CN217128503U (zh) 一种宿舍楼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CN222413555U (zh) 一种预制构件的上下层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