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7518573U - 用于绿色建筑的隔热遮阳窗 - Google Patents

用于绿色建筑的隔热遮阳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8573U
CN217518573U CN202220977181.3U CN202220977181U CN217518573U CN 217518573 U CN217518573 U CN 217518573U CN 202220977181 U CN202220977181 U CN 202220977181U CN 217518573 U CN217518573 U CN 217518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cavity
guide
post
honeycom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771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源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Sanyuandelong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Sanyuandelong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Sanyuandelong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Sanyuandelong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7718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8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8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85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90Passive houses; Double facade technology

Landscapes

  • Bli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隔热遮阳窗,包括窗框,上述窗框用于固定在墙体上,上述窗框上部设有安装腔,上述窗框下部端设有操作腔,上述窗框中部设有透视腔,上述安装腔中设有收展架,上述收展架上安装的蜂巢帘;上述操作腔中拉伸槽,上述拉伸槽中设有阻尼滑块,上述阻尼滑块通过绳索连接蜂巢帘,由阻尼滑块在拉伸槽中移动并拉动蜂巢帘下移,上述操作腔中设有导轮机构,上述导轮机构用于抵触绳索并调整绳索走线路径;上述透视腔上安装密封玻璃,且相邻的两个密封玻璃之间的间隙与蜂巢帘尺寸对应,以期望改善现有的绿色建筑窗户数量较多,且窗户具有一定倾斜角度不利于安装窗帘的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绿色建筑的隔热遮阳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建筑组装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隔热遮阳窗。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并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的主流建筑。当前绿色建筑在搭建装修和搭建过程中需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其使用特性上绿色建筑由于需要一定的节能性能,因此其采光过程中更大的考虑的是自然采光。
现有的绿色建筑设计为了保证自然光的获取,其建筑构造过程中的窗户数量较多,且整体窗户面积较大,从而可以保证建筑内不同的采光需求。由于当前的绿色建筑的设计形态多样,使得窗户的倾斜角度也具有不同,传统的窗户一般为竖直放置,使得窗户便于安装遮光窗帘,对于窗户倾斜角度多样的绿色建筑,为了窗户整体采光面积提高,经常出现单个窗户体积较小,但是窗户数量相对较多的情况,同时为了保证遮阳效果,其窗户使用的窗帘遮盖面极大,不仅不利于绿色建筑的简约分布,同时还不易于窗帘隔热,因此如何改进现有的遮阳窗是值得研究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隔热遮阳窗,以期望改善现有的绿色建筑窗户数量较多,且窗户具有一定倾斜角度不利于安装窗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隔热遮阳窗,包括窗框,上述窗框用于固定在墙体上,上述窗框上部设有安装腔,上述窗框下部端设有操作腔,上述窗框中部设有透视腔,上述安装腔中设有收展架,上述收展架上安装的蜂巢帘;上述操作腔中拉伸槽,上述拉伸槽中设有阻尼滑块,上述阻尼滑块通过绳索连接蜂巢帘,由阻尼滑块在拉伸槽中移动并拉动蜂巢帘下移,上述操作腔中设有导轮机构,上述导轮机构用于抵触绳索并调整绳索走线路径;上述透视腔上安装密封玻璃,且相邻的两个密封玻璃之间的间隙与蜂巢帘尺寸对应。
作为优选,上述蜂巢帘下端设有配重板,上述配重板上设有导块,上述安装腔与操作腔之间设有与导块对应的导柱,上述导块用于在导柱上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导柱为两个,上述导柱位于透视腔两侧,上述导块安装在配重板两端,上述配重板用于在移动过程中带动蜂巢帘遮盖透视腔。
作为优选,上述密封玻璃表面涂有二氧化钛薄膜。
作为优选,上述阻尼滑块包括限位体,上述限位体上端设有延伸柱,上述拉伸槽上端设有条形槽,上述限位体外部截面轮廓与拉伸槽内部截面轮廓相吻合,上述延伸柱穿过条形槽向外延伸,上述延伸柱上套设定位板,上述定位板活动安装在延伸柱上,上述条形槽两侧设有磁吸条,上述定位板下端与磁吸条相互吸引。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延伸柱为圆柱体,上述定位板上设有与延伸柱对应的通孔,且延伸柱外径与通孔内径相吻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遮阳窗不需要使用电机驱动,从而运用在绿色建筑上能够节约能耗,且遮阳窗整体采用物理结构,其蜂巢帘在窗框的透视腔中移动,从而可以使得透视腔处于遮阳或采光状态的交替,通过操作腔和安装腔的结构,使得窗框本身搭载收展架和蜂巢帘,从而整个遮阳窗达到模块化安装效果,有利于绿色建筑的整体的搭建。
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玻璃保证窗户的基本功能和采光前提,利用收展架持续向蜂巢帘施加一个上移的拉力,利用阻尼滑块在拉伸槽中移动,通过导轮机构和绳索向蜂巢帘施加向下拉力,从而用户可以通过移动阻尼滑块操作蜂巢帘的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块和导柱控制配重板的移动路径,使得配重板带动蜂巢帘移动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密封玻璃采用二氧化钛薄膜使得玻璃具有一定的自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窗框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蜂巢帘移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拉伸槽分布示意图。
图6为阻尼滑块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窗框、2-安装腔、3-操作腔、4-透视腔、5-收展架、6-蜂巢帘、7-拉伸槽、8-阻尼滑块、9-导轮机构、10-导柱、401-密封玻璃、601-配重板、602-导块、701-条形槽、702-磁吸条、801-限位体、802-延伸柱、803-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隔热遮阳窗,包括窗框1,上述窗框1用于固定在墙体上,上述窗框1上部设有安装腔2,上述窗框1下部端设有操作腔3,上述窗框1中部设有透视腔4,其中窗框1采用铝合金结构,其成本低廉,便于二次拆装。其中,透视腔4主要通过密封玻璃401进行覆盖,从而保证窗户本身的性能,同时,透视腔4的设置能够便于光线穿过并进入建筑内部。
上述安装腔2中设有收展架5,上述收展架5上安装的蜂巢帘6;其中收展架5为现有商品,其收展架5自身带卷尺结构,通过将蜂巢帘6上端缠绕在收展架5中心轴上,从而中心轴持续向蜂巢帘6施加一个向上的拉力。通过收展架5的卷尺结构在收展架5中心轴转动过程中,保持回转性能,从而有利于蜂巢帘6的稳定展开。
其中,蜂巢帘6采用现有的全遮光蜂巢帘,具有一定的隔热和隔音功能,能有效保持室内恒温和空间清静。同时蜂巢帘6的蜂窝结构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暖性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具能够伸展并遮挡透视腔4,达到良好的隐私保护。
上述操作腔3中拉伸槽7,上述拉伸槽7中设有阻尼滑块8,上述阻尼滑块8通过绳索连接蜂巢帘6,由阻尼滑块8在拉伸槽7中移动并拉动蜂巢帘6下移,上述操作腔3中设有导轮机构9,其中导轮机构9为多个现有轮组构成,上述导轮机构9用于抵触绳索并调整绳索走线路径;上述透视腔4上安装密封玻璃401,且相邻的两个密封玻璃401之间的间隙与蜂巢帘6尺寸对应。
其中阻尼滑块8在拉伸槽7中移动,其绳索通过导轮机构9调整路径后连接蜂巢帘6,从而阻尼滑块8移动过程中向绳索施加拉力并作用在蜂巢帘6上,使得蜂巢帘6在拉力作用下向下移动。
其中,操作腔3中整体采用物理结构,一方面生产成本较低,另一方面能够避免遮阳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能耗,其蜂巢帘6的升降操作很多的通过操作腔3中的阻尼滑块8进行控制。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蜂巢帘6下端设有配重板601,其中配重板601与蜂巢帘6下端固定,从而配重板601下移过程中会拉动蜂巢帘6,同理蜂巢帘6在收展架5上产生的拉力也作用到配重板601;上述配重板601上设有导块602,上述安装腔2与操作腔3之间设有与导块602对应的导柱10,上述导块602用于在导柱10上移动。其导块602与配重板601一体设置,通过导块602上设置与导柱10相同的通孔,从而保证导块602在导柱10上稳定性移动。
其中,阻尼滑块8上的绳索可以蜂巢帘6上的配重板601或者导块602;从而避免蜂巢帘6局部载荷过大,可能出现磨损风险。其中,配重板601使用现有的塑料材质,为了降低塑料的断裂风险,其配重板601可以采用PC塑料和尼龙层压的方式进行加工制得,以保证配重板601具有良好使用性能,从保证蜂巢帘6在升降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顺畅性。
进一步的,参考图2和图4所示,上述导柱10为两个,上述导柱10位于透视腔4两侧,上述导块602安装在配重板601两端,上述配重板601用于在移动过程中带动蜂巢帘6遮盖透视腔4。
由于导柱具有良好支撑性能,同时导柱10为两个,从而通过导柱10可以对配重板601进行两点支撑,从而降低了配重板601倾斜风险。并且有利于配重板601在导柱10上的稳定移动。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密封玻璃401表面涂有二氧化钛薄膜。其中,二氧化钛薄膜为现有商品,二氧化钛薄膜是一种光触媒,其二氧化钛薄膜主要用于涂抹在密封玻璃401外壁,氧化钛薄膜涂布于密封玻璃401表面,使得密封玻璃401在紫外光及可见光的作用下,其表面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甲醛、除臭、抗污、净化空气等功能。其原理在于二氧化钛薄膜即可以亲水也可以疏水。当光照射二氧化钛薄膜时,二氧化钛薄膜变为亲水状态,二氧化钛薄膜处无光条件下,其二氧化钛薄膜逐渐保持为疏水状态,从而通过疏水和亲水变化,使得密封玻璃401表面的有机物、污染物自动消除。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参考图上述阻尼滑块8包括限位体801,上述限位体801上端设有延伸柱802,上述拉伸槽7上端设有条形槽701,上述限位体801外部截面轮廓与拉伸槽7内部截面轮廓相吻合,上述延伸柱802穿过条形槽701向外延伸,上述延伸柱802上套设定位板803,上述定位板803活动安装在延伸柱802上,上述条形槽701两侧设有磁吸条702,上述定位板803下端与磁吸条702相互吸引。
其中,限位体801与拉伸槽7相互匹配,保证限位体801在拉伸槽7移动过程中不会随意晃动;
其中,绳索一段连接导块602,另一端连接限位体801,其中,绳索有两组,绳索通过导轮机构9进行路径设置,从而保证绳索传递载荷的稳定性。
其中,限位体801在移动过程中,延伸柱802也同步在条形槽701中移动,通过延伸柱802上的定位板803接触磁吸条702,从而完成限位体801在拉伸槽7中的固定,使得阻尼滑块8在拉伸槽7处于静止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其定位板803与磁吸条702产生的吸附力需要大于收展架5自身拉力,以保证蜂巢帘6在透视腔4中的稳定展开。
进一步的,上述延伸柱802为圆柱体,上述定位板803上设有与延伸柱802对应的通孔,且延伸柱802外径与通孔内径相吻合。
通过延伸柱802与定位板803上的通孔配合,使得定位板803能够稳定插入到延伸柱802上,同时用户也能人为施加拉力,将定位板803从延伸柱802上取出。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6)

1.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隔热遮阳窗,包括窗框(1),所述窗框(1)用于固定在墙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上部设有安装腔(2),所述窗框(1)下部端设有操作腔(3),所述窗框(1)中部设有透视腔(4),所述安装腔(2)中设有收展架(5),所述收展架(5)上安装的蜂巢帘(6);所述操作腔(3)中拉伸槽(7),所述拉伸槽(7)中设有阻尼滑块(8),所述阻尼滑块(8)通过绳索连接蜂巢帘(6),由阻尼滑块(8)在拉伸槽(7)中移动并拉动蜂巢帘(6)下移,所述操作腔(3)中设有导轮机构(9),所述导轮机构(9)用于抵触绳索并调整绳索走线路径;所述透视腔(4)上安装密封玻璃(401),且相邻的两个密封玻璃(401)之间的间隙与蜂巢帘(6)尺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绿色建筑的隔热遮阳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帘(6)下端设有配重板(601),所述配重板(601)上设有导块(602),所述安装腔(2)与操作腔(3)之间设有与导块(602)对应的导柱(10),所述导块(602)用于在导柱(10)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绿色建筑的隔热遮阳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10)为两个,所述导柱(10)位于透视腔(4)两侧,所述导块(602)安装在配重板(601)两端,所述配重板(601)用于在移动过程中带动蜂巢帘(6)遮盖透视腔(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绿色建筑的隔热遮阳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玻璃(401)表面涂有二氧化钛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绿色建筑的隔热遮阳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滑块(8)包括限位体(801),所述限位体(801)上端设有延伸柱(802),所述拉伸槽(7)上端设有条形槽(701),所述限位体(801)外部截面轮廓与拉伸槽(7)内部截面轮廓相吻合,所述延伸柱(802)穿过条形槽(701)向外延伸,所述延伸柱(802)上套设定位板(803),所述定位板(803)活动安装在延伸柱(802)上,所述条形槽(701)两侧设有磁吸条(702),所述定位板(803)下端与磁吸条(702)相互吸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绿色建筑的隔热遮阳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柱(802)为圆柱体,所述定位板(803)上设有与延伸柱(802)对应的通孔,且延伸柱(802)外径与通孔内径相吻合。
CN202220977181.3U 2022-04-26 2022-04-26 用于绿色建筑的隔热遮阳窗 Active CN217518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7181.3U CN217518573U (zh) 2022-04-26 2022-04-26 用于绿色建筑的隔热遮阳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7181.3U CN217518573U (zh) 2022-04-26 2022-04-26 用于绿色建筑的隔热遮阳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8573U true CN217518573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72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77181.3U Active CN217518573U (zh) 2022-04-26 2022-04-26 用于绿色建筑的隔热遮阳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85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211528A1 (en) Venetian blind mounted in doulbe glazing unit and a sliding block therefor
CA2845741C (en) Integrated multi-function window
CN210033221U (zh) 一种外遮阳遮光防风卷帘
CN217518573U (zh) 用于绿色建筑的隔热遮阳窗
CN202559997U (zh) 一种内置窗帘的中空玻璃
CN112196197B (zh) 一种履带双联动同步天幕
CN101994476A (zh) 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
CN201560697U (zh) 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
CN211473024U (zh) 一种防火防爆的玻璃钢采光罩
CN111197456A (zh) 一种节能遮阳百叶玻璃窗
CN105370188A (zh)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升降结构
CN109356513B (zh) 一种内置遮阳布料卷帘结构的两玻中空玻璃
CN214091643U (zh) 一种多层中空玻璃百叶窗
CN211692232U (zh) 单手柄线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窗
CN101994477A (zh) 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
CN210827990U (zh) 一种保温隔墙
CN2729285Y (zh) 推拉型中空内置遥控百页门窗
CN211736985U (zh) 一种防尘轻便磁控百叶窗帘
CN2727368Y (zh) 平开型中空内置遥控百页门窗
CN2127737Y (zh) 双层玻璃窗夹层卷帘调光装置
CN111485641A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建筑用承重结构
CN211008376U (zh) 外拉手和拉绳式内置百叶中空玻璃
CN214740992U (zh) 一种易翻转的中空内置百叶
CN217924514U (zh) 一种阳光房
CN219953090U (zh) 一种易拆卸的中置遮阳帘节能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