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7464654U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4654U
CN217464654U CN202221437874.XU CN202221437874U CN217464654U CN 217464654 U CN217464654 U CN 217464654U CN 202221437874 U CN202221437874 U CN 202221437874U CN 217464654 U CN217464654 U CN 217464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line
indoor
communicated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378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冠群
王全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378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4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4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46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室内单元、换气组件、第一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室内单元的壳体开设有室内出风口和室内抽风口;换气组件具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内具有与第一换气口连通的第一风道,第二管道套设在第一管道的外周;第一管道的外壁与第二管道的内壁之间形成与第二换气口连通的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可分别与室内出风口和室内抽风口连通,以通过换气组件连通室外空间;在安装时,需要在墙体开启一个供第二管道通过的管孔,则可使换气组件伸至室外空间,使第一换气口和第二换气口与室外空间进行气体交换,无需额外开设排气孔或铺设排气管道,减少工程量,降低安装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新风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气设备之一,为了不让冷气或暖气外泄,开空调的时候需关紧门窗,以保持室内凉爽或温暖。但空调器长时间运作后,室内的空气湿度逐渐降低,空气逐渐浑浊,容易使人出现恶心、头晕、精神不振等不良症状。
为了解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新风空调应运而生,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新风空调均通过室内微正压将房间内的浑浊空气从门窗等缝隙中排出,即通过不断为室内输入新风,使浑浊空气从门窗等缝隙中排出,以实现换气的目的。但该方式的换气效率低,对于密闭性好的房间,新风空调的换气效果更差。另外,也有部分空调使用时在墙体上开设额外的排气孔,铺设额外的排气管道,以实现换气目的,虽然提高了换气效率,却额外增加了工程量,增加了安装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空调为了提高换气效率却额外增加工程量,增加安装成本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
室内单元,其具有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室内出风口和室内抽风口;
换气组件,其具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设置有连通室外空间的第一换气口,所述第二管道设置有连通室外空间的第二换气口;所述第一管道内具有与所述第一换气口连通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二管道套设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周,且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壁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换气口连通的第二风道,所述室内出风口和所述室内抽风口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另一个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一风道的送风方向与所述第二风道的送风方向相反;
第一风机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
第二风机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一换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上;
所述第二管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一换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端上;
所述室内出风口和所述室内抽风口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连接口连通,另一个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通。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新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设置有新风通道,所述室内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的出口上,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的其中之一与所述新风通道的入口连通,另一个与所述室内抽风口连通。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内设置有固定部,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具有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扇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扇叶转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环形沟槽,所述固定部具有安装框、连接架,所述安装框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沟槽内,所述连接架与所述安装框连接,所述连接架设置有安装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壁设置有第二环形沟槽,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具有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扇叶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第二环形沟槽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扇叶绕所述第一管道转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管套;所述环形管套套设在所述第一管道对应所述第一环形沟槽的位置的外壁上,所述环形管套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平行,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环形沟槽。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壁之间具有多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壁连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壁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固定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壁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具有过风间隙。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管道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管道的横截面积为所述第一管道的横截面积的1.8倍至2.2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其有益效果为:换气组件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形成互不连通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可分别与室内单元的壳体上的室内出风口和室内抽风口连通,配合第一风道内的第一风机组件以及第二风道内的第二风机组件,使第一风道的送风方向与第二风道的送风方向相反,实现为室内输送新风和从室外排出浊风的功能,达到为室内换气的目的,以主动更换室内浑浊的空气,提高换气效率;而且,换气组件在安装时,需要在墙体开启一个可容纳第二管道通过的管孔,则可使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均伸至室外空间,使第一换气口和第二换气口与室外空间进行气体交换,达到墙体开设单孔且双向主动送风的功能,无需额外开设排气孔或铺设排气管道,减少工程量,降低安装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室内单元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换气组件与新风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换气组件与新风组件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风道组件、第二风道组件、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风道组件、第二风道组件、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风道组件、第二风道组件、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另一个视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风道组件、第二风道组件、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装配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室内单元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换气组件与新风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换气组件与新风组件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室内单元;110、壳体;120、室内出风口;130、室内抽风口;140、新风组件;200、换气组件;210、第一管道;211、第一换气口;212、第一风道;213、第一连接口;214、第一环形沟槽;215、第二环形沟槽;220、第二管道;221、第二换气口;222、第二风道;223、第二连接口;224、固定件;225、过风间隙;230、固定部;231、安装框;232、连接架;233、安装座;300、第一风机组件;310、第一扇叶;400、第二风机组件;410、第二扇叶;411、通孔;500、环形管套;510、第一垫片;520、第二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100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100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参照图1,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中的室内单元100。室内单元100,通过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室外单元(未示出)。室外单元中可设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风扇、膨胀器和制冷循环的类似部件。例如,室内单元100可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的壁上的壁挂式室内单元。
参照图1,室内单元100,其具有壳体110,壳体110上开设有室内出风口120和室内抽风口130;
参照图2至图5,空调器还包括:换气组件200、第一风机组件300、第二风机组件400;
参照图2至图5,换气组件200,其具有第一管道210和第二管道220;第一管道210设置有连通室外空间的第一换气口211,第二管道220设置有连通室外空间的第二换气口221;第一管道210内具有与第一换气口211连通的第一风道212,第二管道220套设在第一管道210的外周,且第二管道220与第一管道210同轴设置;第一管道210和第二管道220可为方管、圆管或其他形状的管道,为了方便取材和安装,第一管道210和第二管道220可设为圆管,且同轴设置;即第一管道210的横截面呈圆形,第二管道220的横截面呈圆形。
参照图5,第一管道210的外壁与第二管道220的内壁之间形成与第二换气口221连通的第二风道222,室内出风口120和室内抽风口130的其中一个与第一风道212连通,另一个与第二风道222连通;第一风道212的送风方向与第二风道222的送风方向相反;即第一风道212和第二风道222中的其中一个风道用于从室外抽入新风,将新风从室内出风口120输送至室内,另一个风道用于从室内抽风口130抽入浊风,以将浊风排放至室外。
其中,第二管道220的横截面积为第一管道210的横截面积的1.8倍至2.2倍。当管径较大的第二管道220的横截面积为管径较小的第一管道210的横截面积的2倍时,则第一风道212的横截面积的大小与第二风道222的横截面积的大小相等,保证换气组件200内的进风量和出风量相差不大。
参照图5,第一风机组件300设置在第一风道212内,以提供抽风动力,方便为第一风道212抽入新风或抽入浊风;第一风机组件300根据第一风道212连通室内出风口120或室内抽风口130实现不同的抽风方向;
参照图5,第二风机组件400设置在第二风道222内,以提供抽风动力,方便为第一风道212抽入新风或抽入浊风,方便为第二风道222抽入新风或抽入浊风;第二风机组件400根据第二风道222连通室内出风口120或室内抽风口130实现不同的抽风方向;第一风机组件300的抽风方向与第二风机组件400的抽风方向相反,以实现第一风道212的送风方向与第二风道222的送风方向相反的目的。
参照图3至图4,第一管道21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管道21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口213;第一连接口213与第一风道212连通;第一换气口211设置在第一管道210的第二端上;
参照图3至图4,第二管道22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管道22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口223;第二连接口223与第二风道222连通;第一换气口211设置在第二管道220的第二端上;
第一管道210的第一端与第二管道220的第一端相对应,均连接壳体110,为室内端;第一管道210的第二端与第二管道220的第二端相对应,均连通室外空间,为室外端;
参照图1至图4,室内出风口120和室内抽风口130的其中一个与第一连接口213连通,另一个与第二连接口223连通。即壳体110上的室内出风口120和室内抽风口130分别连通第一管道210和第二管道220的室内端,有利于排布管道、室内出风口120、室内抽风口130,使结构更加紧凑。
根据第一风道212和第二风道222的连接方式可分为两种实施例:
第一种:参照图1至图5,第一风道212连通室内出风口120,第二风道222连通室内抽风口130;
第一连接口213连通室内出风口120,第二连接口223连通室内抽风口130,第一风机组件300启动时可将室外新风从第一换气口211抽入第一风道212,然后将室外进风从室内出风口120输送至室内。第二风机组件400启动时可从室内抽风口130抽入浊风,使浊风送入第二风道222,随后将浊风从第二换气口221输送至室外。即当第一风机组件300和第二风机组件400启动时,可实现为室内输送新风和从室外排出浊风的功能,达到为室内换气的目的,以主动更换室内浑浊的空气,提高换气效率。
第二种:参照图1、图5、图10、图11、图12,第二风道222连通室内出风口120,第一风道212连通室内抽风口130;
第二连接口223连通室内出风口120,第一连接口213连通室内抽风口130,第二风机组件400启动时可将室外新风从第二换气口221抽入第二风道222,然后将室外进风从室内出风口120输送至室内。第一风机组件300启动时可从室内抽风口130抽入浊风,使浊风送入第一风道212,随后将浊风从第一换气口211输送至室外。即当第一风机组件300和第二风机组件400启动时,可实现为室内输送新风和从室外排出浊风的功能,达到为室内换气的目的,以主动更换室内浑浊的空气,提高换气效率。
换气组件200在安装时,需要在墙体开启一个可容纳第二管道220通过的管孔,则可使第一管道210和第二管道220均伸至室外空间,使第一换气口211和第二换气口221与室外空间进行气体交换,达到墙体开设单孔且双向主动送风的功能,无需额外开设排气孔或铺设排气管道,减少工程量,降低安装成本。
参照图2至图4、图11和图12,为了方便使室内出风口120连通第一连接口213或第二连接口223,壳体110内设置有新风组件140,新风组件140设置有新风通道,室内出风口120设置在新风通道的出口上,第一连接口213和第二连接口223的其中之一与新风通道的入口连通,另一个与室内抽风口130连通。新风组件140为室内出风口120的延伸风道部件,室外新风从室内出风口120排出时需先经过新风通道的入口、新风通道的出口,最后从室内出风口120中排出。通过设置新风组件140,可使室内出风口120更靠近第一连接口213或第二连接口223,第一连接口213或第二连接口223与室内出风口120连通,方便空调器输出新风。其中,新风组件140为设置在壳体110上的空腔部件,空腔部件内设置换热器、加湿器、过滤器等等空调器的功能部件,以对新风进行初步处理,为室内输入让人体更舒适的新风。
参照图5至图9,第一管道210内设置有固定部230,第一风机组件300设置在固定部230上,第一风机组件300具有第一驱动电机(未示出)和第一扇叶310,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固定部230上,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一扇叶310转动。第一扇叶310包括风扇轮毂和多片叶片,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风扇轮毂的转动中心连接,第一驱动电机可驱动第一扇叶310转动,使叶片绕转动中心转动,以实现抽风功能。其中,风扇轮毂的转动轴与第一风道212的送风方向平行,可更好地实现抽风功能。固定部230用于将第一驱动电机固定在第一管道210内,保证第一风机组件300的第一扇叶310可转动。
参照图5至图9,第一管道210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环形沟槽214,固定部230具有安装框231、连接架232,安装框231设置在第一环形沟槽214内,使固定部230更加与第一管道210连接更加稳固,连接架232与安装框231连接,连接架232设置有安装座233,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安装座233上。安装框231为环形框,连接架232呈十字状,其端部连接安装框231,连接架232具有过风空隙,方便过风;安装座233设置在连接架232的中部,即十字交叉处,对应位于中部的第一扇叶310的风扇轮毂。
参照图5至图9,第一管道210的外壁设置有第二环形沟槽215,第二风机组件400具有第二驱动电机(未示出)和第二扇叶410,第二扇叶410的中部设置有通孔411,第二扇叶410通过通孔411套设在第二环形沟槽215上,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二扇叶410绕第一管道210转动,即第一管道210为第二扇叶410的转轴,第二驱动电机可设置在第一管道210的外壁上,也可设置在第二环形沟槽215的一旁,第二扇叶410在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为第二风道222实现抽风功能。
参照图5至图9,空调器还包括:环形管套500;环形管套500套设在第一管道210对应第一环形沟槽214的位置的外壁上,环形管套500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垫片510和第二垫片520,第一垫片510与第二垫片520平行,第一垫片510与第二垫片520之间形成第二环形沟槽215。环形管道套设在第一管道210上,以直接在第一管道210的外壁上成型第二环形沟槽215,其中,在安装时,先将环形管道与第二扇叶410装配好,再将环形管道和第二扇叶410套在第二管道220上,方便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机组件300、第二风机组件400形成驱动模组,根据实际情况可将该驱动模组设置在换气组件200的任一段落,如设置在靠近第一换气口211的位置、设置在换气组件200的中部、或设置在靠近室内出风口120或室内抽风口130的位置。
参照图7,第二管道220的内壁与第一管道210的外壁之间具有多个固定件224,固定件224与第一管道210的外壁连接,固定件224与第二管道220的内壁连接。固定件224用于支撑第一管道210,防止第一管道210移位,保证第一管道210在使用时不会晃动或移位,便于使用。
参照图7,固定件224包括:固定杆;固定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固定杆的第一端与第一管道210的外壁固定连接,固定杆的第二端与第二管道220的内壁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固定杆之间具有过风间隙225。固定杆为直杆,其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管道210和第二管道220,以支撑固定第一管道210,防止第一管道210移位,保证第一管道210和第二管道220同轴设置,防止损坏第一风机组件300和第二风机组件400。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空调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申请的换气组件200通过第一管道210和第二管道220形成互不连通的第一风道212和第二风道222,第一风道212和第二风道222可分别与室内单元100的壳体110上的室内出风口120和室内抽风口130连通,配合第一风道212内的第一风机组件300以及第二风道222内的第二风机组件400,使第一风道212的送风方向与第二风道222的送风方向相反,实现为室内输送新风和从室外排出浊风的功能,达到为室内换气的目的,以主动更换室内浑浊的空气,提高换气效率;而且,换气组件200在安装时,需要在墙体开启一个可容纳第二管道220通过的管孔,则可使第一管道210和第二管道220均伸至室外空间,使第一换气口211和第二换气口221与室外空间进行气体交换,达到墙体开设单孔且双向主动送风的功能,无需额外开设排气孔或铺设排气管道,减少工程量,降低安装成本。
第二,第一风机组件300和第二风机组件400形成驱动模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换气组件200的任一段落,方便安装,以便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单元,其具有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室内出风口和室内抽风口;
换气组件,其具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设置有连通室外空间的第一换气口,所述第二管道设置有连通室外空间的第二换气口;所述第一管道内具有与所述第一换气口连通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二管道套设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周,且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壁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换气口连通的第二风道,所述室内出风口和所述室内抽风口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另一个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一风道的送风方向与所述第二风道的送风方向相反;
第一风机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
第二风机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一换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上;
所述第二管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一换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端上;
所述室内出风口和所述室内抽风口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连接口连通,另一个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新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设置有新风通道,所述室内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的出口上,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的其中之一与所述新风通道的入口连通,另一个与所述室内抽风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道内设置有固定部,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具有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扇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扇叶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环形沟槽,所述固定部具有安装框、连接架,所述安装框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沟槽内,所述连接架与所述安装框连接,所述连接架设置有安装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壁设置有第二环形沟槽,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具有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扇叶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第二环形沟槽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扇叶绕所述第一管道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环形管套;所述环形管套套设在所述第一管道对应所述第一环形沟槽的位置的外壁上,所述环形管套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平行,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环形沟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壁之间具有多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壁连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固定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壁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具有过风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道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管道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管道的横截面积为所述第一管道的横截面积的1.8倍至2.2倍。
CN202221437874.XU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空调器 Active CN217464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7874.XU CN217464654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7874.XU CN217464654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4654U true CN217464654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36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37874.XU Active CN217464654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46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3321B (zh) 冷暖型移动空调器
CN106765848A (zh) 一种一体式换新风空调器
CN215490023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624459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89156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2252861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7464654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580884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464655U (zh) 一种空调器
CN2847086Y (zh) 嵌入式商用空调器室内机
CN21806512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95247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94943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6347138U (zh) 空调系统
CN21664436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37962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503799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5637581U (zh) 空调器
CN21271997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5675472U (zh) 空调器
CN222187141U (zh) 离心风机及风管机
CN220689195U (zh) 挂式空调
CN221146650U (zh) 挂式空调
CN2178761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570831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