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7387552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87552U
CN217387552U CN202123264916.2U CN202123264916U CN217387552U CN 217387552 U CN217387552 U CN 217387552U CN 202123264916 U CN202123264916 U CN 202123264916U CN 217387552 U CN217387552 U CN 217387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window
base
meta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649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庆典
万伟
伍华燕
赵方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Connectek (kun-Sh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Connectek (kun-Sh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Connectek (kun-Shan)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d-Connectek (kun-Shan)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649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87552U/zh
Priority to TW111208403U priority patent/TWM6367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87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87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与多个端子。端子配置于绝缘本体。各端子具有彼此相对的焊接端与对接端,以及连接在焊接端与对接端之间的嵌合部。焊接端与对接端分别外露于绝缘本体。对接端用以与另一电连接器连接。嵌合部组装至绝缘本体内。至少一端子的嵌合部呈Z形弯折而结构延伸至焊接端与对接端。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电连接器界面为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其随插即用的特性而广为一般消费者所使用,并以USB 2.0传输规格发展至现今为传输速度更快的USB 3.0传输规格。
但,现有的电连接器明显存在结构强度不佳的情形。举例来说,作为整体外部结构的金属壳,其是用以容置端子与绝缘本体,且在某些使用情形下还需组装至电路板,因此在电连接器的插拔过程中,若金属壳的结构强度不佳,则容易因使用者不当施力而产生变形,甚或与对接的电连接器产生结构干涉而无法分离。同样地,端子与绝缘本体之间的结合强度也是影响电连接器是否耐用的关键,若予以忽视,同样会使端子产生变形而使其正位度变差。据此,若无法因应上述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则电连接器容易因上述问题而逐渐被消费市场淘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较佳的整体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与多个端子。端子配置于绝缘本体。各端子具有彼此相对的焊接端与对接端,以及连接在焊接端与对接端之间的嵌合部。焊接端与对接端分别外露于绝缘本体。对接端用以与另一电连接器连接。嵌合部组装至绝缘本体内。至少一端子的嵌合部呈Z形弯折而结构延伸至焊接端与对接端。
优选地,上述的绝缘本体具有基部、舌部与多个容置槽,各容置槽从基部延伸至舌部,各端子的焊接端从基部突出,各端子的对接端从舌部突出。
优选地,上述的各容置槽具有第一窗口与第二窗口,第一窗口从基部延伸至舌部而呈L形,具有Z形弯折的端子的对接端穿过第一窗口。第二窗口位于基部且背对第一窗口,具有所述Z形弯折的端子的焊接端穿过第二窗口。
优选地,上述的Z形弯折容置于基部且位在第一窗口与第二窗口之间。
优选地,上述的第二窗口呈I形,具有Z形弯折的端子的嵌合部具有多个翼部,位于Z形弯折处的相对两侧,以使Z形弯折适配第二窗口。
优选地,上述具有Z形弯折的端子的嵌合部还具有卡点结构,卡点结构干涉于容置槽的内壁。
优选地,上述的电连接器还包括金属壳,绝缘本体与多个端子容置于金属壳内。电连接器是插座电连接器,适于配置于电路板。各端子的焊接端与金属壳的后缘插设于电路板。
优选地,上述的金属壳具有位于后缘的至少一接脚,突出于绝缘本体。
优选地,上述的至少一接脚位于金属壳的转角而呈L形。
优选地,上述的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与舌部,金属壳的后缘与基部通过彼此适配的突出轮廓与凹陷轮廓而定位。
优选地,上述的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与舌部,金属壳的后缘与基部通过彼此适配的止挡弯折与止挡凹部而结合。
优选地,上述的金属壳还具有弹臂,凸于金属壳内,弹臂的相对两端与金属壳的本体呈连续结构。
优选地,上述的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与舌部,基部具有定位柱,插设于电路板。
优选地,上述各端子的焊接端呈尖角以穿设于电路板。
优选地,上述的绝缘本体呈T形而包括基部与舌部,具有Z形弯折的端子从焊接端开始结构延伸入基部,并朝舌部延伸而形成Z形弯折后逐渐从舌部突出而延伸至对接端。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中,端子具有彼此相对的对接部与焊接部,以及连接在对接部与焊接部之间的嵌合部,且嵌合部进一步地呈Z形结构并组装于绝缘本体内。据此,嵌合部以所述Z形结构而嵌合在绝缘本体内,可在绝缘本体内部有限的空间中提供端子与绝缘本体之间足够的结合结构强度,以提高端子的正位度,同时也间接地达到节省绝缘本体的结构空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以另一视角绘示图1的电连接器。
图3与图4分别以不同视角绘示电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5是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0:电连接器
110:绝缘本体
111:定位柱
112:凸块
113:容置槽
113a:第一窗口
113b:第二窗口
113c:扣合槽段
115:突出轮廓
116:止挡凹部
120:端子
121:对接端
122:焊接端
123:嵌合部
123a、123b:翼部
123c:卡点结构
130:金属壳
131:弹臂
132:接脚
133:止挡弯折
134:凹陷轮廓
200:电路板
210、220:焊接部
230:定位孔
A1:基部
A2:舌部
D1:对接轴向
E1:前缘
E2:后缘
T1:上排端子
T2:下排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同时其也绘示电连接器100与电路板200的组装关系。图2以另一视角绘示图1的电连接器。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例如是插座电连接器,且适于配置于电路板200上。电连接器100适于沿对接轴向D1而与另一电连接器(未绘示)对接或分离,如图所示,其沿对接轴向D1具有彼此相对的前缘E1与后缘E2,前缘E1是接口结构,用以与所述另一电连接器对接,后缘E2则是用以插置于电路板200。
图3与图4分别以不同视角绘示电连接器的爆炸图。请同时参考图3与图4,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10、多个端子120与金属壳130。绝缘本体110与多个端子120容置于金属壳130内。端子120配置于绝缘本体110且根据排列方式不同而区分为上排端子T1与下排端子T2。各端子120具有彼此相对的焊接端122与对接端121,以及连接在焊接端122与对接端121之间的嵌合部123。焊接端122与对接端121分别外露于绝缘本体110,其中焊接端122与前述后缘E2插设于电路板200,且焊接端122呈尖角以利于其穿设于电路板200。对接端121用以与另一电连接器连接。嵌合部123组装至绝缘本体110内。至少一端子120的嵌合部123呈Z形弯折而结构延伸至焊接端122与对接端121,在此以上排端子T1具有前述Z形弯折为例,详见后续描述。
本实施例的上排端子T1实质上是弹性端子,因此其对接端121也可被视为弹性端,除了用以与对接的另一电连接器的端子电性导通外,也有利于藉由对接端121与所述另一电连接器对接时提供夹持效果。
图5是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3至图5,详细而言,绝缘本体110呈T形结构而具有基部A1、舌部A2与多个容置槽113,各容置槽113从基部A1延伸至舌部A2,各端子120的焊接端122从基部A1突出,各端子120的对接端121从舌部A2突出。进一步地说,具有Z形弯折的端子120(也就是上排端子T1)是从焊接端122开始结构延伸入基部A1,并朝舌部A2延伸而形成Z形弯折后逐渐从舌部A2突出而延伸至对接端121。
再者,各容置槽113具有第一窗口113a与第二窗口113b,第一窗口113a从基部A1延伸至舌部A2而呈L形,具有Z形弯折的端子120的对接端121穿过第一窗口113a。第二窗口113b位于基部A1且背对第一窗口113a,具有所述Z形弯折的端子120的焊接端122穿过第二窗口113b。据此,Z形弯折实质上是容置于基部A1且位在第一窗口113a与第二窗口113b之间。在此,所述Z形弯折是呈现非直角弯折的结构,用以节省端子120占据绝缘本体110的内部空间,且提高端子120的结构强度。换句话说,端子120可以实现在较小空间内定位于绝缘本体110的状态,进而提升端子120在绝缘本体110内的正位度(true position)与结合稳定性,有效避免端子120变形、错位等情形发生。
请再参考图3与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窗口113b呈I形,具有Z形弯折的端子120的嵌合部123具有多个翼部123b,位于Z形弯折处的相对两侧,以使Z形弯折的型态也呈I形而适配第二窗口113b。同时,具有Z形弯折的端子120的嵌合部123还具有卡点结构123c。当具有Z形弯折的端子120经由基部A1而移入容置槽113时,卡点结构123c干涉于容置槽113的内壁,也就是图4所示容置槽113的扣合槽段113c,据以实现将具有Z形弯折的端子120组装且固定在容置槽113的状态。
请再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壳130具有位于后缘E2的至少一接脚132,突出于绝缘本体11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以四个接脚132为例,且这些接脚132位于金属壳130的转角呈L形。再者,金属壳130的后缘E2与基部A1通过彼此适配的突出轮廓115与凹陷轮廓134而定位。在此是以金属壳130的凹陷轮廓134与绝缘本体110的突出轮廓115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其也可相反设置。此外,金属壳130的后缘E2与基部A1通过彼此适配的止挡弯折133与止挡凹部116而结合。在此是以金属壳130的止挡弯折133与绝缘本体110的止挡凹部116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其也可相反设置。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金属壳130还具有弹臂131,凸于金属壳130内部,弹臂131的相对两端是与金属壳130的本体呈连续结构,以让弹臂131可被视为简支梁。在电连接器100与另一电连接器进行插拔以对接或分离时,弹臂131用以夹持所述另一电连接器,因此以可被视为简支梁的弹臂131能使所述插拔的过程顺利,避免可能的结构干涉。举例来说,现有类似的弹臂多为悬臂梁,也就是弹臂的一端与金属壳结构连接,而弹臂的另一端则是悬空的状态。如此,悬空的另一端往往因弹臂的变形或错位而与对接的另一电连接器产生结构干涉甚至产生卡扣在一起而无法分离的状态。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由图1、图2还可得知的是,绝缘本体110的基部A1具有定位柱111,电路板200具有焊接部210、220与定位孔230,其中定位柱111对应地插设于定位孔230。焊接部210、220的特征包括孔与其周缘的导电接垫(pad),因此在通过定位柱111插设于定位孔230的同时,其也利于让端子120的焊接端122对应插入焊接部210、220,并有利于后续进行表面焊接的工艺。如图2所示,绝缘本体110的基部A1还具有多个凸块112,用以抵接至电路板200,这些凸块112彼此共面,故而抵接至电路板200时能据以作为基准面,而让电路板200与电连接器100维持特定间距而不致歪斜。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端子具有彼此相对的对接部与焊接部,以及连接在对接部与焊接部之间的嵌合部,且嵌合部进一步地呈Z形结构并组装于绝缘本体内。再者,作为设置在电路板上的插座电连接器,其金属壳还进一步地在后缘设置接脚,其中一实施例的接脚位于金属壳的转角而呈L形,据以插置于电路板时提供定位(限位)效果,同时也因此提高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结合结构强度。
据此,嵌合部以所述Z形结构而嵌合在绝缘本体内,可在绝缘本体内部有限的空间中提供端子与绝缘本体之间足够的结合结构强度,以提高端子的正位度,同时也间接地达到节省绝缘本体的结构空间的效果。

Claims (15)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绝缘本体;以及
多个端子,配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各所述端子具有彼此相对的焊接端与对接端,以及连接在所述焊接端与所述对接端之间的嵌合部,所述焊接端与所述对接端分别外露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对接端用以与另一电连接器连接,所述嵌合部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内,至少一所述端子的所述嵌合部呈Z形弯折而结构延伸至所述焊接端与所述对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舌部与多个容置槽,各所述容置槽从所述基部延伸至所述舌部,各所述端子的所述焊接端从所述基部突出,各所述端子的所述对接端从所述舌部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容置槽具有第一窗口与第二窗口,所述第一窗口从所述基部延伸至所述舌部而呈L形,具有所述Z形弯折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对接端穿过所述第一窗口,所述第二窗口位于所述基部且背对所述第一窗口,具有所述Z形弯折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对接端穿过所述第二窗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Z形弯折容置于所述基部且位在所述第一窗口与所述第二窗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窗口呈I形,具有所述Z形弯折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嵌合部具有多个翼部,位于所述Z形弯折处的相对两侧,以使所述Z形弯折适配所述第二窗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Z形弯折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嵌合部还具有卡点结构,所述卡点结构干涉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壳,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多个端子容置于所述金属壳内,所述电连接器是插座电连接器,适于配置于电路板,各所述端子的所述焊接端与所述金属壳的后缘插设于所述电路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具有位于所述后缘的至少一接脚,突出于所述绝缘本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接脚位于所述金属壳的转角而呈L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与舌部,所述金属壳的所述后缘与所述基部通过彼此适配的突出轮廓与凹陷轮廓而定位。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与舌部,所述金属壳的所述后缘与所述基部通过彼此适配的止挡弯折与止挡凹部而结合。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还具有弹臂,凸于所述金属壳内,所述弹臂的相对两端与所述金属壳的本体呈连续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与舌部,所述基部具有定位柱,插设于所述电路板。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端子的所述焊接端呈尖角以穿设于所述电路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呈T形而包括基部与舌部,具有所述Z形弯折的所述端子从所述焊接端开始结构延伸入所述基部,并朝所述舌部延伸而形成所述Z形弯折后逐渐从所述舌部突出而延伸至所述对接端。
CN202123264916.2U 2021-12-23 2021-12-23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7387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64916.2U CN217387552U (zh) 2021-12-23 2021-12-23 电连接器
TW111208403U TWM636773U (zh) 2021-12-23 2022-08-04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64916.2U CN217387552U (zh) 2021-12-23 2021-12-23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87552U true CN217387552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94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64916.2U Active CN217387552U (zh) 2021-12-23 2021-12-23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87552U (zh)
TW (1) TWM63677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6773U (zh) 2023-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8484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JP2000223216A (ja) 小型コネクタ
JP2000223217A (ja) 小型コネクタ
CN206490200U (zh) 线对板电连接器
JP2000067974A (ja) 電気端子
CN202196951U (zh) 板端连接器
CN114914749A (zh)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18498415U (zh) 端子、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1789865U (zh) 连接器
CN217387552U (zh) 电连接器
US6186833B1 (en) Hybrid connector with audio jack
JP2013118102A (ja) 雌端子構造
TWI878555B (zh) 電連接器組件
CN118783147A (zh) 板端连接器
CN206116700U (zh) 线缆连接器
CN200986997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11789699U (zh) 连接器
CN1303145A (zh) 插座连接器
CN211126183U (zh) 一种高速数据连接器
CN107546516A (zh) 连接器端子和端子连接结构
CN2501215Y (zh) 线缆连接器组合
CN201285939Y (zh) 电连接器
JP3238810U (ja) ボード間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及び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JP2003168520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22851755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