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8193U -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18193U CN217218193U CN202123152705.XU CN202123152705U CN217218193U CN 217218193 U CN217218193 U CN 217218193U CN 202123152705 U CN202123152705 U CN 202123152705U CN 217218193 U CN217218193 U CN 2172181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tomizing
- air
- channel
- atomizer
- air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雾化器包括:储液仓,用于存储气溶胶基质且形成有出气通道;固定件,设置于储液仓内;雾化芯,安装在固定件上,雾化芯包括雾化面,固定件包括面向雾化面设置的第一导气面,雾化面与第一导气面均相对于出气通道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且雾化面与第一导气面间隔设置,以形成延伸方向相对于出气通道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的雾化通道,雾化通道与出气通道连通。该雾化器通过将雾化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出气通道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增大了雾化器内整体气道的长度,从而增加了气溶胶在气道内停留的时间,可以有效降低气溶胶的温度,使得用户吸食的气溶胶温度适中且适口性好,用户体验感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雾化器内部的气道一般为直线型气道,使得雾化芯加热气溶胶基质产生的气溶胶在气道内停留时间短,因此气溶胶的温度无法得到有效降低,用户吸食温度过高的气溶胶后会感到烫舌和烫唇,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以解决气溶胶的温度无法得到有效降低,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液仓,用于存储气溶胶基质且形成有出气通道;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储液仓内;雾化芯,安装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面,所述固定件包括面向所述雾化面设置的第一导气面,所述雾化面与所述第一导气面均相对于所述出气通道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且所述雾化面与所述第一导气面间隔设置,以形成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出气通道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的雾化通道,所述雾化通道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还形成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分别与所述雾化通道及所述出气通道连通,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导气通道的一侧设有挡气部,所述挡气部包括第一挡气面,所述第一挡气面相对于所述雾化通道的延伸方向呈倾斜设置。
可选的,所述挡气部还包括第二挡气面,所述第二挡气面与所述第一挡气面交叉设置且平行于所述出气通道的出气方向。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还包括靠近所述导气通道的一侧设置的第二导气面,所述雾化通道通过所述第二导气面与所述导气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雾化面与所述第一导气面平行设置,或沿所述雾化通道的延伸方向且靠近所述出气通道的方向上,所述雾化面与所述第一导气面的间距逐渐增大。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还包括面向所述雾化面设置的第三导气面,所述第三导气面与所述第一导气面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三导气面与所述雾化面间隔设置以形成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雾化通道连通。
可选的,沿所述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且靠近所述雾化通道的方向上,所述雾化面与所述第三导气面的间距逐渐减小。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雾化通道的一侧设有散热凸起,所述散热凸起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雾化通道的延伸方向;所述雾化面与所述出气通道的出气方向之间的夹角在0°-75°之间。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件本体及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固定件本体且包括面向所述雾化面设置的所述第一导气面,所述雾化芯安装于所述固定件本体与所述支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主机及如上所述的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雾化器通过将雾化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出气通道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增大了雾化器内整体气道的长度,从而增加了气溶胶在气道内停留的时间,可以有效降低气溶胶的温度,使得用户吸食的气溶胶温度适中且适口性好,不会因为气溶胶温度过高而烫舌和烫唇,用户体验感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雾化器的沿A-A线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雾化器的沿B-B线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C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器100,如图1-5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雾化器的沿A-A线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雾化器的沿B-B线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C处放大图。
如图1-5所示,雾化器100包括储液仓1、固定件2、雾化芯3。储液仓1用于存储气溶胶基质且形成有出气通道10。固定件2设置于储液仓1内,雾化芯3安装于固定件2上。其中,雾化芯3包括雾化面31,固定件2包括面向雾化面31设置的第一导气面21。雾化面31与第一导气面21均相对于出气通道10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且雾化面31与第一导气面21间隔设置,以形成延伸方向相对于出气通道10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的雾化通道20,雾化通道20与出气通道10连通。雾化芯3用于加热气溶胶基质,以在雾化面31靠近雾化通道20的一侧产生气溶胶。与现有技术中的直线型气道相比,该雾化器100通过将雾化通道20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出气通道10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增大了雾化器100内整体气道的长度,从而增加了气溶胶在气道内停留的时间,可以有效降低气溶胶的温度,使得用户吸食的气溶胶温度适中且适口性好,不会因为气溶胶温度过高而烫舌和烫唇,用户体验感好。
储液仓1用于存储气溶胶基质且形成有出气通道10。示例性的,如图3和图4所示,储液仓1包括储液仓本体11及导气管12,储液仓本体11与导气管12一体形成。储液仓本体11内部形成有收容空间,导气管12设置于收容空间内并连接于储液仓本体11,且导气管12呈中空设置形成有出气通道10。固定件2设置于收容空间内并连接于导气管12,且储液仓本体11、导气管12及固定件2围合形成储液腔13,储液腔13用于存储气溶胶基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储液仓本体11与导气管12也可以分体成型。
储液仓1与固定件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件14,固定件2通过第一密封件14分别与储液仓本体11及导气管12密封连接,从而防止储液腔13内的气溶胶基质渗漏出雾化器100外。
雾化芯3安装于固定件2上,雾化芯3包括雾化面31,固定件2包括面向雾化面31设置的第一导气面21。雾化面31与第一导气面21均相对于出气通道10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且雾化面31与第一导气面21间隔设置,以形成延伸方向相对于出气通道10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的雾化通道20,雾化通道20与出气通道10连通。示例性的,如图2-图5所示,固定件2包括固定件本体22及支架23,固定件本体22与支架23分体成型,且支架23安装于固定件本体22。雾化芯3安装于固定件本体22与支架23之间并与储液腔13连通。雾化芯3包括雾化面31,支架23包括面向雾化面31设置的第一导气面21。雾化面31与第一导气面21均相对于出气通道10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且雾化面31与第一导气面21间隔设置,从而两者之间形成雾化通道20,雾化通道20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出气通道10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且雾化通道20与出气通道10连通。雾化芯3在雾化面31靠近第一导气面21的一侧产生气溶胶,即雾化芯3在雾化通道20内气溶胶。气溶胶会依次经过雾化通道20和出气通道10排出雾化器100外,以供用户吸食。与现有技术中的直线型气道相比,雾化通道20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出气通道10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增大了雾化器100内整体气道的长度,从而增加了气溶胶在气道内停留的时间,可以有效降低气溶胶的温度,使得用户吸食的气溶胶温度适中且适口性好,不会因为气溶胶温度过高而烫舌和烫唇,用户体验感好。
如图3和图5所示,沿雾化通道20的延伸方向且靠近出气通道10的方向上,雾化面31与第一导气面21的水平间距逐渐增大,如此可以使得雾化通道20内可以容纳更多的气溶胶,用户吸食气溶胶时口感浓郁饱满。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雾化面31与第一导气面21也可以平行设置。
固定件2和雾化芯3之间还设有第二密封件24,雾化芯3通过第二密封件24分别与固定件本体22及支架23密封连接,以防止气溶胶基质从固定件2和雾化芯3之间的间隙渗漏。如图2所示,第二密封件24呈环状,其包覆于雾化芯3的侧面,并露出雾化面31及与储液腔13连通的吸液面。
固定件2还形成有导气通道25,导气通道25分别与雾化通道20及出气通道10连通。示例性的,如图3和图5所示,固定件本体22形成有导气通道25,且固定件本体22靠近导气通道25的一侧设有挡气部221,挡气部221包括第一挡气面2211,第一挡气面2211相对于雾化通道20的延伸方向呈倾斜设置。由于雾化通道20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出气通道10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因此雾化通道20的出气端与出气通道10的进气端呈错位设置。导气通道25及挡气部221设置既可以改变从雾化通道20出来的气溶胶气流的方向,从而使得气溶胶气流从雾化通道20流向出气通道10时更为顺畅,气溶胶更为浓郁饱满,用户吸食的气溶胶口感更好,又可以进一步延长雾化器100内的整体气道,以形成曲线型气道,从而进一步降低气溶胶的温度。
如图5所示,导气通道25在与出气通道10的出气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大于雾化通道20在与出气通道10的出气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既可以使得气溶胶气流进入导气通道25时更为顺畅,又可以使得导气通道25内可以容纳更多的气溶胶。
挡气部221还包括第二挡气面2212,第二挡气面2212与第一挡气面2211交叉设置,且第二挡气面2212平行于出气通道10的出气方向。第二挡气面2212可以进一步引导气溶胶形成的气流进入出气通道10内,使得气溶胶形成的气流进入出气通道10内时更为顺畅。
如图5所示,导气通道25靠近出气通道10的一侧在与出气通道10的出气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大于导气通道25远离出气通道10的一侧在与出气通道10的出气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使得导气通道25内可以进一步容纳更多的气溶胶。
固定件2还包括靠近导气通道25的第二导气面26,雾化通道20通过第二导气面26与导气通道25连通,示例性的,如图3和图5所示,支架23包括位于第一导气面21及第一挡气面2211之间的第二导气面26,第二导气面26可以引导气溶胶形成的气流进入导气通道25内,使得气溶胶形成的气流进入导气通道25内时更为顺畅。
固定件2还包括面向雾化面31设置的第三导气面27,第三导气面27与第一导气面21交叉设置,且第三导气面27与雾化面31间隔设置以形成进气通道28,进气通道28与雾化通道20连通。示例性的,如图3和图5所示,支架23包括面向雾化面31设置的第三导气面27,第三导气面27与雾化面31之间形成有进气通道28,进气通道28的延伸方向与雾化通道20的延伸方向呈交叉设置。进气通道28用于引导外界空气形成的气流进入雾化通道20内,且进气通道28的设置可以使得外界空气形成的气流直吹雾化面31,雾化面31加热产生的气溶胶能够完全被外界空气形成的气流带入雾化通道20内,从而使得雾化面31加热雾化气溶胶基质时更为彻底。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三导气面27与出气通道10的出气方向平行设置,使得沿进气通道28的延伸方向且靠近雾化通道20的方向上,雾化面31与第三导气面27的水平间距逐渐减小,从而使得界空气形成的气流更加集中地吹向雾化面31。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导气面27也可以相对于出气通道10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
固定件2靠近雾化通道20的一侧还设有散热凸起231,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3所示,支架23靠近雾化通道20的一侧设有散热凸起231,散热凸起23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雾化通道20的延伸方向,散热凸起231用于为气溶胶形成的气流提供导向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吸收气溶胶的热量,从而进一步降低气溶胶的温度。
散热凸起231可以具有多个,多个散热凸起231间隔设置,从而使得相邻的两个散热凸起231之间形成散热槽232,散热槽232进一步为气溶胶形成的气流提供导向作用。
固定件2还形成有进液通道29,进液通道29分别与储液腔13及雾化芯3连通,从而使得储液腔13的气溶胶基质通过进液通道29流向雾化芯3并被雾化芯3加热雾化产生气溶胶。
雾化芯3安装于固定件2上,示例性的,如图2-5所示,雾化芯3包括导液件32及发热件33。导液件32安装于固定件本体22及支架23之间并与进液通道29连通,导液件32可以是多孔陶瓷、多孔金属、多孔玻璃或者其他多孔结构,以用于吸收并传递气溶胶基质。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液件32为多孔陶瓷,导液件32包括远离进液通道29一侧的雾化面31。发热件33设置于雾化面31靠近雾化通道20的一侧,以对导液件32吸收的气溶胶基质加热雾化,从而在雾化通道20内产生气溶胶。
如图5所示,雾化面31与出气通道10的出气方向之间的夹角θ在0°-75°之间。
雾化器100还包括底座4,固定件2安装于底座4,底座4安装于储液仓1。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3所示,底座4设有第一卡和部41,储液仓本体11设有与第一卡和部41配合的第二卡和部111。底座4还设有第三卡和部42,固定件本体22设有与第三卡和部42配合的第四卡和部222。
底座4与储液仓本体11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密封件43,以防止气溶胶基质和/或冷凝液流出雾化器100外。
如图3所示,底座4还形成有收液仓44,收液仓44与进气通道28正对设置,以接收从进气通道28滴落的气溶胶基质和/或冷凝液,从而避免气溶胶基质和/或冷凝液漏出雾化器100。收液仓44还可以设置有吸液件45,如此既可以使得收液仓43能够接收更多的气溶胶基质和/或冷凝液,而且还能防止气溶胶基质和/或冷凝液流出收液仓44。
雾化器100还包括雾化电极5,雾化电极5安装于底座4并与雾化芯电连接。雾化电极5形成有进气口51,进气口51与进气通道28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雾化电极5可以不形成有进气口51,而是底座4形成有进气口,该进气口与进气通道28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主机及如上所述的雾化器100。雾化器100可以通过螺接、卡接或磁吸连接等方式可拆卸安装于主机,雾化器100也可以固定于主机,在此举例不做具体限定。
主机包括主机本体及电源组件,电源组件设置于主机本体内并与雾化电极5电连接。示例性的,电源组件包括电池、电路板及主机电极,电路板分别与电池及主机电极电连接,主机电极与雾化电极5电连接。电池可以采用可充电电池,也可以采用不可充电电池,在此举例不做具体限定。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100通过将雾化通道20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出气通道10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增大了雾化器100内整体气道的长度,从而增加了气溶胶在气道内停留的时间,可以有效降低气溶胶的温度,使得用户吸食的气溶胶温度适中且适口性好,不会因为气溶胶温度过高而烫舌和烫唇,用户体验感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仓,用于存储气溶胶基质且形成有出气通道;
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储液仓内;
雾化芯,安装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面,所述固定件包括面向所述雾化面设置的第一导气面,所述雾化面与所述第一导气面均相对于所述出气通道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且所述雾化面与所述第一导气面间隔设置,以形成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出气通道的出气方向呈倾斜设置的雾化通道,所述雾化通道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形成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分别与所述雾化通道及所述出气通道连通,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导气通道的一侧设有挡气部,所述挡气部包括第一挡气面,所述第一挡气面相对于所述雾化通道的延伸方向呈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气部还包括第二挡气面,所述第二挡气面与所述第一挡气面交叉设置且平行于所述出气通道的出气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包括靠近所述导气通道的一侧设置的第二导气面,所述雾化通道通过所述第二导气面与所述导气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面与所述第一导气面平行设置,或沿所述雾化通道的延伸方向且靠近所述出气通道的方向上,所述雾化面与所述第一导气面的间距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包括面向所述雾化面设置的第三导气面,所述第三导气面与所述第一导气面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三导气面与所述雾化面间隔设置以形成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雾化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且靠近所述雾化通道的方向上,所述雾化面与所述第三导气面的间距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雾化通道的一侧设有散热凸起,所述散热凸起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雾化通道的延伸方向;所述雾化面与所述出气通道的出气方向之间的夹角在0°-75°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件本体及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固定件本体且包括面向所述雾化面设置的所述第一导气面,所述雾化芯安装于所述固定件本体与所述支架之间。
10.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主机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52705.XU CN217218193U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52705.XU CN217218193U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18193U true CN217218193U (zh) | 2022-08-19 |
Family
ID=82826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152705.XU Active CN217218193U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18193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30797A1 (zh) * | 2022-12-23 | 2024-06-27 |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结构、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
WO2024139078A1 (zh) * | 2022-12-27 | 2024-07-04 |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WO2024244200A1 (zh) * | 2023-05-29 | 2024-12-05 | 爱奇迹(香港)有限公司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2021
- 2021-12-15 CN CN202123152705.XU patent/CN21721819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30797A1 (zh) * | 2022-12-23 | 2024-06-27 |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结构、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
WO2024139078A1 (zh) * | 2022-12-27 | 2024-07-04 |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WO2024244200A1 (zh) * | 2023-05-29 | 2024-12-05 | 爱奇迹(香港)有限公司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218193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1746948U (zh) |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113892696A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7906298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6701628U (zh) | 电子烟雾化装置以及电子烟 | |
CN110881690A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15958369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111134376A (zh) | 一种雾化器 | |
CN214431787U (zh) |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7161079U (zh) | 雾化顶座、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4629859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4629858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4854326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 |
CN215013592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5381437U (zh) | 密封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4431802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16416025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9762470U (zh)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安装座 | |
CN217826745U (zh) |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18784242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8245693U (zh) |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7487663U (zh) | 一种排气防漏油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 |
CN216568355U (zh) |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17364692U (zh) |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8556923A (zh)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安装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