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24781U - 铁路机车用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铁路机车用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24781U CN217124781U CN202220435304.0U CN202220435304U CN217124781U CN 217124781 U CN217124781 U CN 217124781U CN 202220435304 U CN202220435304 U CN 202220435304U CN 217124781 U CN217124781 U CN 2171247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e
- box
- footboard
- railway locomotive
- re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铁路机车用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包括:上踏板,所述上踏板底端的一侧均安装有下踏板,且下踏板一侧的底端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顶端的一侧设置有缓冲盒,且缓冲盒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滑盒,所述滑盒内部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滑板,且滑板的顶端铰接有滑筒,所述滑筒的顶端安装有过渡板。本实用新型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可通过安装板抵住在隔板上,通过导向杆推动推板挤压使得弹簧出现弹性形变,通过弹簧起到良好的缓冲,并起到一定的复位作用,当转弯而出现的偏移时,使得滑板在滑盒内部滑动,同时通过滚珠将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与此同时安装板在隔板侧壁上也进行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摩擦力,从而解决了摩擦力过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机车过道整备技术领域,具体是铁路机车用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机车在两车厢相连的部位被称为贯通道,用于实现不同车厢之间的连通,为了保证乘客能够安全稳定的通过,目前贯通道采用过渡板和踏板结构,实现重联过道整备,保证一定的稳定和安全。
如今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在使用时,尤其是车辆进行转弯或者加减速时重联过道会产生一定的摩擦挤压,过度的摩擦导致整体的摩擦受损严重,从而导致需要定期频繁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铁路机车用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铁路机车用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包括:上踏板,所述上踏板底端的一侧均安装有下踏板,且下踏板一侧的底端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顶端的一侧设置有缓冲盒,且缓冲盒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滑盒,所述滑盒内部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滑板,且滑板的顶端铰接有滑筒,所述滑筒的顶端安装有过渡板,且过渡板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隔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盒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滑道,且滑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滑道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的顶端与滑盒底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盒内部的一侧安装有滑杆,且滑杆外壁的一侧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一侧的滑杆外壁设置有推板,且推板的顶端与滑块底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板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滚珠,且滚珠的底端与滑盒内部底端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板的一侧均匀安装有导向杆,且导向杆的一侧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与隔板之间构成滚动摩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铁路机车用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通过设置有安装板、隔板、导向杆、推板、弹簧、滑板、滑盒和滚珠,当两车出现加减速而造成冲击时,通过安装板抵住在隔板上,通过导向杆推动推板挤压使得弹簧出现弹性形变,通过弹簧起到良好的缓冲,并起到一定的复位作用,当出现转弯而出现的偏移时,使得滑板在滑盒内部滑动,同时通过滚珠将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与此同时安装板在隔板侧壁上也进行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摩擦力,保证整体的稳定,从而解决了摩擦力过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踏板;2、下踏板;3、安装架;4、隔板;5、缓冲盒;6、过渡板;7、滑盒;8、滑杆;9、滑道;10、导向杆;11、安装板;12、滑筒;13、推板;14、弹簧;15、滑块;16、滑板;17、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中的铁路机车用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包括:上踏板1,上踏板1底端的一侧均安装有下踏板2,且下踏板2一侧的底端安装有安装架3,安装架3顶端的一侧设置有缓冲盒5,且缓冲盒5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滑盒7,滑盒7内部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滑板16,且滑板16的顶端铰接有滑筒12,滑筒12的顶端安装有过渡板6,且过渡板6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隔板4。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的,缓冲盒5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滑道9,且滑道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滑道9相匹配的滑块15,滑块15的顶端与滑盒7底端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滑块15在滑道9内部滑动,便于维持滑盒7稳定的运动。
请参阅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中的,缓冲盒5内部的一侧安装有滑杆8,且滑杆8外壁的一侧安装有弹簧14,弹簧14一侧的滑杆8外壁设置有推板13,且推板13的顶端与滑块15底端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两车出现加减速而造成冲击时,推板13受力挤压使得弹簧14出现弹性形变,通过弹簧14起到良好的缓冲,并起到一定的复位作用。
请参阅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中的,滑板16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滚珠17,且滚珠17的底端与滑盒7内部底端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滚珠17将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摩擦力,保证整体的稳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推板13的一侧均匀安装有导向杆10,且导向杆10的一侧安装有安装板11,安装板11的一侧与隔板4之间构成滚动摩擦。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安装板11抵住在隔板4上,通过导向杆10推动推板13挤压使得弹簧14出现弹性形变,同时由于安装板11的一侧与隔板4之间构成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
可以理解的是,该铁路机车用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在使用时能够提供一定的缓冲防护,同时能够保证良好的稳定,大大减小了摩擦力,避免过度的摩擦受损。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工作时,将各组件安装在指定位置,当两车出现加减速而造成冲击时,通过安装板11抵住在隔板4上,通过导向杆10推动推板13挤压使得弹簧14出现弹性形变,通过弹簧14起到良好的缓冲,当出现转弯而出现的偏移时,使得滑板16在滑盒7内部滑动,同时通过滚珠17将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与此同时安装板11在隔板4侧壁上也进行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摩擦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铁路机车用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包括:上踏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踏板(1)底端的一侧均安装有下踏板(2),且下踏板(2)一侧的底端安装有安装架(3),所述安装架(3)顶端的一侧设置有缓冲盒(5),且缓冲盒(5)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滑盒(7),所述滑盒(7)内部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滑板(16),且滑板(16)的顶端铰接有滑筒(12),所述滑筒(12)的顶端安装有过渡板(6),且过渡板(6)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隔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机车用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盒(5)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滑道(9),且滑道(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滑道(9)相匹配的滑块(15),所述滑块(15)的顶端与滑盒(7)底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机车用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盒(5)内部的一侧安装有滑杆(8),且滑杆(8)外壁的一侧安装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一侧的滑杆(8)外壁设置有推板(13),且推板(13)的顶端与滑块(15)底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机车用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16)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滚珠(17),且滚珠(17)的底端与滑盒(7)内部底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机车用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13)的一侧均匀安装有导向杆(10),且导向杆(10)的一侧安装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的一侧与隔板(4)之间构成滚动摩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35304.0U CN217124781U (zh) | 2022-03-01 | 2022-03-01 | 铁路机车用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35304.0U CN217124781U (zh) | 2022-03-01 | 2022-03-01 | 铁路机车用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24781U true CN217124781U (zh) | 2022-08-05 |
Family
ID=82643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435304.0U Active CN217124781U (zh) | 2022-03-01 | 2022-03-01 | 铁路机车用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24781U (zh) |
-
2022
- 2022-03-01 CN CN202220435304.0U patent/CN21712478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005137U (zh) | 中低速磁悬浮车辆的悬浮架机构 | |
CN217124781U (zh) | 铁路机车用的重联过道整备装置 | |
CN106006315A (zh) | 一种自缓冲式弹性轿厢 | |
CN109895802A (zh) | 高速列车风挡风阻制动装置 | |
CN110406545B (zh) | 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换乘装置 | |
CN106240577A (zh) | 一种不停车上下客系统 | |
CN206171192U (zh) | 电控式汽车误踩油门及遇障碍自动刹车安全保护装置 | |
CN211543511U (zh) | 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换乘装置 | |
CN107323335B (zh) | 一种房车缓冲车厢结构 | |
CN216102119U (zh) | 一种安装在轨道梁内部的悬挂式滑动车挡装置 | |
CN210555215U (zh) | 一种质量体 | |
CN207594739U (zh) | 一种车厢及列车 | |
CN220968061U (zh) | 用于滑车的安全机构 | |
CN210698752U (zh) | 一种触发式防倒车装置 | |
CN219989207U (zh) | 一种能与不同车型车门相配套的高铁站台门 | |
CN212921504U (zh) | 一种轨道交通用地铁扶手 | |
CN213565900U (zh) | 一种空轨列车挡车器 | |
CN212766205U (zh) | 一种高稳定性链轮齿条轨道式载客爬坡轨道车 | |
CN2331552Y (zh) | 惯性制动装置 | |
CN2250295Y (zh) | 挡车器 | |
CN222629323U (zh) | 一种阻尼式矿车减速装置 | |
CN221398707U (zh) | 一种可平稳通过的减速带 | |
CN211685063U (zh) | 一种地铁车辆安全防护装置 | |
CN216153759U (zh) | 一种能可靠复位的制动踏板 | |
CN212401215U (zh) | 一种新型高跨有轨电车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