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71777U - 一种浮动吊具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浮动吊具工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971777U CN216971777U CN202220690213.1U CN202220690213U CN216971777U CN 216971777 U CN216971777 U CN 216971777U CN 202220690213 U CN202220690213 U CN 202220690213U CN 216971777 U CN216971777 U CN 2169717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fting support
- grabbing
- floating
- positioning
- lif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动吊具工装,包括换电行车和抓取装置,换电行车包括行车车体和钢丝绳吊装机构,抓取装置包括用于抓取需吊装电池箱的抓取机构、升降支架、导向机构、浮动机构以及定位机构,升降支架与抓取机构上下布置,导向机构导向升降支架相对行车车体快速稳定的升降,浮动机构使升降支架与抓取机构具有沿任意方向相对移动的自由度,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安装于升降支架上,第二定位结构安装于抓取机构上。本实用新型使得电池在组装过程中可以沿任意方向自适应移动,从而使得电池的组装效率更高,使得电池在升降过程中可以快速不晃动的升降,从而使得电池的升降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动吊具工装。
背景技术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近几年来,新能源电动车辆发展迅速,依靠电池作为驱动能源的电动车辆,行驶中无有害气体排放污染,噪音小。目前影响电动车辆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为电动汽车更换电池的充电站太少,还有就是更换电池不方便,尤其是对于大型或重型电动车辆,此问题尤其突出。应用于汽车的电池一般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人工很难完成,一般都需要借助特定的工具才能进行电池箱的更换。
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吊装工装一般包括换电行车和电池抓取装置,换电行车包括行车车体和安装于行车车体上并带动抓取装置升降的钢丝绳吊装机构,抓取装置包括用于抓取需吊装电池箱的抓取机构,钢丝绳吊装机构使得电池箱在安装时可以自适应的调节位置,但是为了使得电池箱在升降过程中不会随意晃动,电池箱的升降速度一般比较慢,大大降低了电池吊装效率,增加了换电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浮动吊具工装,其使得电池箱在安装时可以自适应调节位置,在吊装时,可以快速不晃动的升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浮动吊具工装,包括换电行车和抓取装置,所述换电行车包括行车车体和安装于所述行车车体上并带动所述抓取装置升降的钢丝绳吊装机构,所述抓取装置包括用于抓取需吊装电池箱的抓取机构,所述抓取装置还包括:
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与所述抓取机构上下布置;
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连接所述行车车体和所述升降支架并导向所述升降支架相对所述行车车体快速稳定的升降;
浮动机构,所述浮动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支架与所述抓取机构并使所述升降支架与所述抓取机构具有沿任意方向相对移动的自由度;
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安装于所述升降支架上,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安装于所述抓取机构上;
第一种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相互脱离,所述抓取机构相对所述升降支架可沿任意方向自适应移动,第二种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相互限制移动,所述抓取机构与所述升降支架被锁定于相对固定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为导柱导套组件,所述导柱导套组件的导柱连接于所述升降支架,所述导柱导套组件的导套连接于所述行车车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取装置包括均布连接所述升降支架的四个所述导向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动机构为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连接所述抓取机构,所述链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升降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取机构的每个边通过多根所述链条连接于所述升降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定位销和驱动所述定位销升降的定位动力部件,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取机构与所述升降支架中,至少一者设有限制所述抓取机构自适应移动位移量的限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为固定于所述抓取机构上并位于所述升降支架外侧的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支架上还安装有供所述钢丝绳吊装机构的钢丝绳绕过的多个动滑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支架设有四个所述动滑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浮动吊具工装,通过设置升降支架和浮动机构,使得电池在组装过程中可以沿任意方向自适应移动,从而使得电池的组装效率更高,通过设置导向机构和定位机构,使得电池在升降过程中可以快速不晃动的升降,从而使得电池的升降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浮动吊具工装的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浮动吊具工装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浮动吊具工装的抓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换电行车;11、行车车体;12、钢丝绳吊装机构;121、钢丝绳卷筒;122、电机;2、抓取装置;21、抓取机构;22、升降支架;23、导向机构;24、浮动机构;25、第一定位结构;251、定位销;252、定位动力部件;26、第二定位结构;27、限位机构;28、动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作为进一步改进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公开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以下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3,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浮动吊具工装,包括换电行车1和抓取装置2,上述换电行车1包括行车车体11和安装于上述行车车体11上并带动上述抓取装置2升降的钢丝绳吊装机构12,上述抓取装置2包括用于抓取需吊装电池箱的抓取机构21,上述抓取装置2还包括:
升降支架22,上述升降支架22与上述抓取机构21上下布置;
导向机构23,上述导向机构23连接上述行车车体11和上述升降支架22并导向上述升降支架22相对上述行车车体11快速稳定的升降;
浮动机构24,上述浮动机构24连接上述升降支架22与上述抓取机构21并使上述升降支架22与上述抓取机构21具有沿任意方向相对移动的自由度;
定位机构,上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结构25和第二定位结构26,上述第一定位结构25安装于上述升降支架22上,上述第二定位结构26安装于上述抓取机构21上;
第一种工作状态下,上述第一定位结构25与上述第二定位结构26相互脱离,上述抓取机构21相对上述升降支架22可沿任意方向自适应移动,第二种工作状态下,上述第一定位结构25与上述第二定位结构26相互限制移动,上述抓取机构21与上述升降支架22被锁定于相对固定的状态。
上文中,换电行车1可沿设定水平方向在高空移动,上述钢丝绳吊装机构12包括钢丝绳卷筒121和带动钢丝绳卷筒121转动的电机122,通过上述钢丝绳卷筒上的钢丝绳连接抓取装置2,进而带动抓取装置2上行和下行。上述抓取机构用于抓取电池箱,具体的,上述抓取机构可夹持和松开电池箱。上述升降支架22主要起到支撑和安装的作用,上述升降支架22可以为板结构,也可以为框架结构,上述导向机构23主要其导向移动的作用,使升降支架按照设定轨迹升降,进而防止抓取装置晃动不稳。上述定位机构主要起到将升降支架与抓取机构定位为相对固定的状态,在需要的情况下,又可以使升降支架与抓取机构相对可浮动。
上述浮动吊具工装工作时包括如下步骤:
(1)换电行车1移动至指定位置,此过程中,第一定位结构25与第二定位结构26相互限制运动;
(2)钢丝绳吊装机构12带动升降支架22下下行,升降支架22在导向机构23的导向作用下快速下行靠近电池箱,此过程中,第一定位结构25与第二定位结构26相互限制移动;
(2)抓取机构抓取电池箱,此过程中,第一定位结构25与第二定位结构26相互脱离;
(3)钢丝绳吊装机构12带动升降支架22上行,升降支架在导向机构23的导向作用下快速上行,此过程中,第一定位结构25与第二定位结构26相互限制运动;
(4)换电行车1移动至另一指定位置,此过程中,第一定位结构25与第二定位结构26相互限制运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导向机构23为导柱导套组件,上述导柱导套组件的导柱连接于上述升降支架22,上述导柱导套组件的导套连接于上述行车车体11上。具体的,由于换电行车为高空作业,行车车体距离电池箱的距离较大,因此上述导柱导套组件为大行程导柱导套组件,导柱导套组件的广泛适用于竖向导向,且更适合于大距离导向。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抓取装置2包括均布连接上述升降支架22的四个上述导向机构23。具体的,上述四个导柱导套组件分别位于一矩形的四角位置,此种布置形式使得对升降支架的导向允许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浮动机构24为链条,上述链条的一端连接上述抓取机构21,上述链条的另一端连接上述升降支架22。链条不但承重能力强,而且可以比较容易的弯曲变形,使得抓取机构相对升降支架可沿任意方向自适应移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抓取机构21的每个边通过至少两根上述链条连接于上述升降支架22上。上述链条应该避开上述导柱导套组件设置,上述链条的具体数量和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只要保证链条能够承受抓取机构和电池箱的重量且可以变形即可。具体的,升降支架22的每个长边处通过三根链条连接抓取机构,升降机构的每个短边处通过两根链条连接抓取机构。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一定位结构25包括定位销251和驱动上述定位销251升降的定位动力部件252,上述第二定位结构26为定位孔。具体的,上述定位动力部件为气缸,其连接于升降支架的安装座上,上述定位销的自由端设有锥度,上述定位孔设有锥度,使得定位孔可以导向定位销进入,另外定位孔最好为盲孔,当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相互限位移动时,定位销的自由端顶紧在盲孔的孔底,使得升降支架与抓取机构之间不能上下相对运动。保证了升降支架与抓取机构整体为刚性的。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抓取机构21与上述升降支架22中,至少一者设有限制上述抓取机构21自适应移动位移量的限位机构27。上述限位机构允许抓取机构自适应移动,但是限制抓取机构在一定范围内移动,防止抓取机构移动幅度过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限位机构27包括固定于上述抓取机构上并位于上述升降支架外侧的限位块。多个上述限位块设于升降支架的四周,上述限位块实质上为一个挡块,上述限位块可设置为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升降支架22上还安装有供上述钢丝绳吊装机构的钢丝绳绕过的多个动滑轮28。钢丝卷筒上钢丝绳的自由端绕过动滑轮底部后固定在行车车体上,动滑轮可以起到省力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升降支架22的设有四个上述动滑轮28。上述四个动滑轮设于一矩形的四角位置,上述动滑轮应当避开导向机构设置以防止相互干涉。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四个动滑轮设于四个导柱导套组件的外侧,使得升降支架22所受的拉力更加均衡。
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通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浮动吊具工装,包括换电行车和抓取装置,所述换电行车包括行车车体和安装于所述行车车体上并带动所述抓取装置升降的钢丝绳吊装机构,所述抓取装置包括用于抓取需吊装电池箱的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装置还包括:
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与所述抓取机构上下布置;
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连接所述行车车体和所述升降支架并导向所述升降支架相对所述行车车体快速稳定的升降;
浮动机构,所述浮动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支架与所述抓取机构并使所述升降支架与所述抓取机构具有沿任意方向相对移动的自由度;
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安装于所述升降支架上,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安装于所述抓取机构上;
第一种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相互脱离,所述抓取机构相对所述升降支架可沿任意方向自适应移动,第二种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相互限制移动,所述抓取机构与所述升降支架被锁定于相对固定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吊具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为导柱导套组件,所述导柱导套组件的导柱连接于所述升降支架,所述导柱导套组件的导套连接于所述行车车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吊具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装置包括均布连接所述升降支架的四个所述导向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吊具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机构为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连接所述抓取机构,所述链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升降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动吊具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机构的每个边通过多根所述链条连接于所述升降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吊具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定位销和驱动所述定位销升降的定位动力部件,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定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吊具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机构与所述升降支架中,至少一者设有限制所述抓取机构自适应移动位移量的限位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动吊具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为固定于所述抓取机构上并位于所述升降支架外侧的限位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吊具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架上还安装有供所述钢丝绳吊装机构的钢丝绳绕过的多个动滑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浮动吊具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架设有四个所述动滑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90213.1U CN216971777U (zh) | 2022-03-28 | 2022-03-28 | 一种浮动吊具工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90213.1U CN216971777U (zh) | 2022-03-28 | 2022-03-28 | 一种浮动吊具工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971777U true CN216971777U (zh) | 2022-07-15 |
Family
ID=82340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690213.1U Active CN216971777U (zh) | 2022-03-28 | 2022-03-28 | 一种浮动吊具工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97177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03966A (zh) * | 2024-04-09 | 2024-05-10 | 北京玖行智研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换电装置 |
-
2022
- 2022-03-28 CN CN202220690213.1U patent/CN21697177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03966A (zh) * | 2024-04-09 | 2024-05-10 | 北京玖行智研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换电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056176B (zh) | 换电装置、换电站及换电方法 | |
CN216971777U (zh) | 一种浮动吊具工装 | |
CN115635946A (zh) | 一种换电站换电机器人抓手结构 | |
CN217623508U (zh) | 顶吊式换电站 | |
CN102910541B (zh) | 带有小车变幅的海洋平台吊机 | |
CN214733817U (zh) | 门式启闭机 | |
CN113184701A (zh) | 吊装系统 | |
CN210195391U (zh) | 一种机械车库钢丝绳提升系统 | |
CN209919845U (zh) | 一种裙板拆装装置 | |
CN217374297U (zh) | 一种新型清障车 | |
CN218785942U (zh) | 一种换电设备 | |
CN216636205U (zh) | 换电装置及换电站 | |
CN107640679B (zh) | 轿厢位置调整用吊索的更换方法 | |
CN216787966U (zh) | 搬运装置及车库 | |
CN215797866U (zh) | 刚柔一体十字撑式同步升降机构 | |
CN204999523U (zh) | 一种起重机及货车 | |
CN211496655U (zh) | 带有高速组件的桥式起重机 | |
CN205367499U (zh) | 一种双梁起重机及其起升台车 | |
CN210316744U (zh) | 基于液压推杆的卷扬升降停车机器人的减摇装置 | |
CN221543950U (zh) | 移动式起重机 | |
CN118597949B (zh) | 一种换电装置及方法 | |
CN111302215A (zh) | 一种航车梁装置及航车梁的加工制造方法 | |
CN111792498A (zh) | 一种用于电梯曳引机的撑托安装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 |
CN222024002U (zh) | 一种矿井内维修维护用的提升设备 | |
CN220766324U (zh) | 车载吊装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