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61708U - 一种新型代步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代步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861708U CN216861708U CN202220103935.2U CN202220103935U CN216861708U CN 216861708 U CN216861708 U CN 216861708U CN 202220103935 U CN202220103935 U CN 202220103935U CN 216861708 U CN216861708 U CN 2168617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 movable chassis
- scooter
- chassis
- nov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代步车,包括可移动底盘、座椅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一端与所述可移动底盘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座椅连接,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座椅在所述可移动底盘上处于低位或高位,所述可移动底盘上具有让乘坐者向前放置双腿的区域,所述座椅在所述可移动底盘上方的位置处于低位时,所述座椅和所述可移动底盘为所述乘坐者提供坐卧式乘坐姿势直接行驶所述新型代步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代步车100除了保留传统的代步车采用坐姿和/或站姿行驶的方式之外,还增加了采用坐卧式行驶的方式,给乘坐者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感,有利于扩宽产品使用场景的多样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代步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代步车。
背景技术
下肢失能的残疾人或老年人的出行代步工具包括轮椅一类的代步车,市场上代步车的座椅一般都会远离地面一定高度,乘坐者呈坐姿行驶代步车。随着代步车技术的发展,乘坐者可以采用坐姿行驶代步车也可以采用站姿行驶代步车。但是没有一种代步车可以让乘坐者采用坐卧式的姿势行驶,减少了代步车使用的趣味性和功能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代步车,增加了让乘坐者采用坐卧式行驶的功能,增加代步车使用的趣味性、拓宽代步车的使用功能,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代步车,包括可移动底盘、座椅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可移动底盘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座椅连接,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座椅在所述可移动底盘上处于低位或高位,所述可移动底盘上具有让乘坐者向前放置双腿的区域,所述座椅在所述可移动底盘上方的位置处于低位时,所述座椅和所述可移动底盘为所述乘坐者提供坐卧式行驶所述新型代步车的姿势。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代步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椅在所述可移动底盘上方的位置处于低位时,包括:
所述座椅与所述可移动底盘之间的距离为零,所述座椅底部贴住所述可移动底盘的顶部;或,
所述座椅与所述可移动底盘之间的距离为零,所述座椅底部嵌套进所述可移动底盘中;或,
所述座椅与所述可移动底盘之间的距离不为零,所述座椅在所述可移动底盘的上方, 所述座椅和所述可移动底盘为所述乘坐者提供坐卧式乘坐姿势。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代步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椅在所述可移动底盘上方的位置处于高位时,所述乘坐者采用坐姿或站姿行驶所述新型代步车。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代步车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连接件是可伸缩的连接柱;或,
所述连接件是可绕所述可移动底盘上下摆动的连接杆;或,
所述连接件是交叉的可滑动支撑杆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代步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可移动底盘的连接位置可以移动;或,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座椅的连接位置可以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代步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移动底盘下方设有至少三个移动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代步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轮包括至少1由多个小滚轮组成的全向轮。利用由多个小滚轮组成的全向轮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代步车的移动轮,可以让代步车行驶空间更广阔。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代步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新型代步车是电力驱动的代步车,依靠操控器驱动行驶。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代步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椅包括椅面、靠背和椅臂,所述椅面与所述连接件另一端连接,所述靠背连接在所述椅面的后端,所述椅臂设置在所述靠背的侧面,所述操控器设置在所述椅臂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代步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椅的椅臂包括左侧椅臂和/或右侧椅臂,所述操控器设置在所述左侧椅臂或所述右侧椅臂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代步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椅包括椅面、靠背和椅臂,所述椅面与所述连接件另一端连接,所述靠背设置在所述椅面的后端,所述靠背和所述椅臂融合成一体形成圆弧形靠背,所述操控器设置在所述乘坐者的左侧或右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代步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移动底盘上还设置有伸缩柱,所述操控器设置在所述伸缩柱上。所述操控器在所述可移动底盘上的高度可以调节。增加了产品使用的多样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代步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靠背与所述椅面铰接,所述靠背可以绕所述椅面旋转。当所述座椅在所述可移动底盘上处于低位时,所述靠背折叠,可以减少产品占用空间面积,小巧便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代步车具有如下优点:
1、增加了代步车的一个使用功能,创造了一个坐卧式行驶代步车的方式;
2、让乘坐者体会到了驾驶卡丁车的乐趣;
3、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代步车可以采用坐姿行驶,也可以采用站姿行驶,既可以做出行代步工具,又可以做玩耍娱乐工具,家里的老人、孩童均可享用,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代步车坐卧行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代步车坐姿行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代步车坐姿行驶的示意图;
图4位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代步车坐姿行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新型代步车坐姿行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新型代步车坐卧式行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新型代步车坐卧式行驶的整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新型代步车坐卧式行驶的立体图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新型代步车坐姿行驶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新型代步车坐姿行驶立体图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三提供的新型代步车折叠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 12 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三提供的新型代步车整体折叠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四提供的新型代步车坐卧行驶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四提供的新型代步车坐姿行驶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五提供的新型代步车站姿行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新型代步车;
10:座椅;11:椅面;12:椅臂;13:操控器;14:靠背;15:插销;
16:靠背连杆;17:座椅连杆;
20;可移动底盘;21:脚踏板;30:移动轮;
4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相关技术中,代步车采用坐姿行驶或站姿行驶,没有采用坐卧式行驶的功能,减少了产品使用的趣味性。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人通过研究发现,在保留坐姿行驶和站姿行驶的基础上,如果代步车能够增加坐卧式行驶功能,给用户产生类似于驾驶卡丁车的操纵感,会增加产品的趣味性。
一个家庭买了一辆能够采用坐卧式行驶也能够采用坐姿行驶的代步车,那么家里的老人可以用代步车当出行代步工具,家里的孩童可以采用坐卧式行驶代步车体验类似卡丁车的驾驶感,会增加产品的趣味性,扩宽产品的功能,增加产品的竞争力,也有利于促进家庭氛围的和谐。
代步车是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甚至是瘫痪患者的必备出行工具,瘫痪患者由于下肢没有感知能力,无法去游乐场体验卡丁车的驾驶感。如果代步车能够增加坐卧式行驶功能,那么瘫痪患者也可以直接体验卡丁车的驾驶感,增加了产品使用的趣味性,也给瘫痪患者带来了不一样的娱乐体验感和幸福感,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代步车,在常规的坐姿行驶和/或站姿行驶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乘坐者能够采用坐卧式直接行驶代步车的功能。
一种新型代步车100,如图1-图15所示:包括可移动底盘20、移动轮30、座椅10和连接件40,所述连接件40一端与所述可移动底盘20连接,所述连接件40另一端与所述座椅10连接,所述连接件40在所述可移动底盘20的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可以调节,从而所述连接件40带动所述座椅10在所述可移动底盘上处于低位或高位。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可移动底盘20具有可以放置乘坐者双腿的区域,当所述座椅10在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上处于低位时,乘坐者坐在所述座椅10上,双腿向前放置在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上,乘坐者的双腿放在身体的前方呈坐卧式姿势,此时新型代步车100可以直接行驶。即所述座椅10和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为所述乘坐者提供了一坐卧式的姿势直接行驶所述新型代步车100。
坐卧式行驶代步车是一种新的行驶方式,相比较于坐姿或站姿行驶是一种新的体验感。
特别的是,所述座椅10在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上方的位置处于低位时,这种情况包括:
1、所述座椅10与所述可移动底盘20之间的距离为零,所述座椅10底部贴住所述可移动底盘20的顶部;或,
2、所述座椅10与所述可移动底盘20之间的距离为零,所述座椅10底部嵌套进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中;或,
3、所述座椅10与所述可移动底盘20之间的距离不为零,所述座椅10在所述可移动底盘20的上方。特别的是,此处是指所述座椅10在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上方不远的位置,以乘坐者能够采用坐卧式的姿势为准。
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代步车100可以是手推驱动,也可以是电力驱动。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代步车100采用电力驱动的方式。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代步车100与普通代步车一样采用操控器13进行操控,乘坐者采用坐卧式直接驾驶本实用新型新型代步车100有一种类似驾驶卡丁车的体验感,增加了产品使用的趣味性,也拓宽了传统轮椅或代步车的使用功能。
乘坐者通过推动操控器13向前,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代步车100向前移动;推动操控器13向后,新型代步车100向后移动;推动操控器13向左或向右,所述新型代步车100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
优选地,所述操控器13采用成熟的摇杆进行操控。
如图2-图5、图9-图10、图14所示,所述座椅10在所述可移动底盘20的上方处于高位时,乘坐者坐在座椅10上,双脚放在可移动底盘20上,小腿向下放在所述座椅10和所述可移动底盘20之间,乘坐者采用坐姿行驶新型代步车100。
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代步车100所述的座椅10处于低位即是指所述乘坐者能够采用坐卧式的姿势行驶,所述座椅10处于高位即是指所述乘坐者能采用坐姿行驶新型代步车100。
如图15所示,座椅10彻底展开,乘坐者还可采用站姿行驶新型代步车100。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下方的移动轮30的数量至少为3个,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代步车100采用4个移动轮。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轮30至少包括1个由多个滚轮组成的全向轮。由多个滚轮组成的全向轮可以直接向前后左右移动,可以增加产品行驶的顺畅性。
在具体实施例一中,在前述说明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代步车100,包括可移动底盘20、安装在可移动底盘20上的座椅10,所述可移动底盘20的下方安装有移动轮30,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上具有大片空置区域,方便乘坐者向前放置双腿,所述座椅10包括椅面11、靠背14和椅臂12以及椅臂12上的操控器13。
所述椅面11与所述连接件4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靠背14连接在所述椅面11的后端,所述椅臂12设置在所述靠背14的侧面。
所述椅臂12的数量至少为1个,设置在所述靠背14的左侧面或右侧面,所述操控器13设置在所述椅臂12上。
优选地,所述椅臂12的数量设置为2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靠背14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操控器13可以设置在座椅10的左侧面椅臂12上,也可以设置在座椅10的右侧面椅臂12上。乘坐者采用左手或右手均可控制操控器13。
在本实施例中,操控器13设置在椅臂12上,优选设置于椅臂12的前端,目的是为了方便乘坐者的操控,在其他实施例中,操控器13可以设置于乘坐者落座后的左前方或右前方,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靠背14和所述椅臂12是融为一体的,形成一个圆弧形包裹乘坐者,所以操控器13直接安装在所述乘坐者坐在所述椅面10上后的左侧或右侧即可。
如图2-图4 所示,所述连接件40一端与所述可移动底盘20连接,所述连接件40另一端与所述座椅10连接。所述连接件40带动所述座椅10在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上处于低位或高位。
所述连接件40为连接柱40或连接杆40或交叉支撑杆40。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柱40一端与可移动底盘20连接,一端与座椅10连接。
连接柱40可伸缩。连接柱40可收缩进可移动底盘20中,当连接柱40收缩进可移动底盘20中时,所述座椅10在所述可移动底盘20的上方处于低位,所述座椅10和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为乘坐者提供坐卧式姿势行驶代步车100。优选地,所述椅面11还可以直接嵌套进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中。
当所述连接柱40伸长至所述座椅10在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上方处于高位时,所述座椅10与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为乘坐者提供坐姿行驶新型代步车100。
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杆40可以绕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上下摆动从而带动所述座椅10在可移动底盘20上处于低位或高位。
所述连接杆40向下摆动至收藏进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中,所述座椅10在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上方处于低位。所述座椅10和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为乘坐者提供坐卧式姿势行驶新型代步车100。
所述连接杆40向上摆动至所述座椅10在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上处于高位时,所述座椅10与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为乘坐者提供坐姿行驶新型代步车100。
如图4所示,所述交叉支撑杆40通过改变竖向的交叉角度带动所述座椅10在所述可移动底盘20的上方处于高位或低位。
当所述交叉支撑杆40竖向的交叉角度变大至所述所述座椅10在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上方处于低位时,所述座椅10和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为乘坐者提供坐卧式姿势行驶代步车100。
当所述交叉支撑杆40竖向的交叉角度变小至所述座椅10在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上处于高位时,所述座椅10与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为乘坐者提供坐姿行驶新型代步车100。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40与所述可移动底盘20之间采用滑槽的连接方式。所述连接件40可以在可移动底盘20上水平移动从而改变座椅10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40与所述座椅10之间采用滑槽的连接方式,所述座椅10可以水平移动改变位置。
在具体实施例二中,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图10所示的新型代步车100(图5和图6是新型代步车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省略了移动轮30和操控器13、椅臂12等部件),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代步车100的可移动底盘20采用框架的形式,可移动底盘20的前方设置有脚踏板21,可移动底盘20上具有大片空置区域方便乘坐者采用坐卧式姿势时放置双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所述座椅10在所述可移动底盘上处于低位,乘坐者坐在座椅10上,双腿放在可移动底盘20上,乘坐者的身体呈坐卧式的姿势,呈坐卧式的乘坐者用左手或右手控制操控器13前后左右移动即可直接驱使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代步车100前后左右移动,让乘坐者体验到了坐卡丁车的感觉。
如图9-图10所示,所述座椅10在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上处于高位,成为一个常用的代步车或轮椅,乘坐者坐在座椅10上,小腿向下放于所述椅面11和所述可移动底盘20之间,乘坐者采用坐姿的方式行驶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代步车100。优选地,乘坐者可将双脚放置在脚踏板21上。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轮30包括两个驱动轮和两个全向轮,可以让新型代步车100行驶地更加顺畅。
在具体实施例三中,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1-12所示,所述靠背14可以绕所述椅面11旋转,从而向所述椅面11折叠。当所述座椅10在所述可移动底盘20上方处于低位时,所述靠背14向所述椅面11折叠,整个新型代步车100完全收缩折叠,可减少产品的占用空间面积,小巧便携。
如图12所示,所示座椅10还包括插销15、靠背连杆16和座椅连杆17。所述靠背14和所述椅面11通过所述靠背连杆16和所述座椅连杆17依靠插销15铰接在一起。
当插销15插进所述靠背连杆16和所述座椅连杆17时,所述靠背14固定不能转动,当插销15被取出时,所述靠背14能够绕所述椅面11转动进行折叠或者角度调节等功能。
在具体实施例四中,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操控器13设置在可移动底盘20上,设置在乘坐者乘坐座椅10时的前方。可移动底盘20上设置有伸缩柱,伸缩柱的高度可以调节从而带动所述操控器13的高度也可以调节,跟随乘坐者不同姿势驾驶代步车时进行高度切换。
优选地,所述操控器13可以是方向盘的控制形式,也可以是摇杆的控制形式。
在具体实施例五中,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座椅10可以彻底展开,让乘坐者呈站姿的形式站立在可移动底盘上,乘坐者可站着行驶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式代步车10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代步车100除了保留传统的代步车采用坐姿和/或站姿行驶的方式之外,还增加了采用坐卧式行驶的方式,给乘坐者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感,有利于扩宽产品使用场景的多样性。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优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新型代步车,包括可移动底盘、座椅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可移动底盘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座椅连接,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座椅在所述可移动底盘上处于低位或高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底盘上具有让乘坐者向前放置双腿的区域,所述座椅在所述可移动底盘上方的位置处于低位时,所述座椅和所述可移动底盘为所述乘坐者提供坐卧式行驶姿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在所述可移动底盘上方的位置处于低位时,包括:
所述座椅与所述可移动底盘之间的距离为零,所述座椅底部贴住所述可移动底盘的顶部;或,
所述座椅与所述可移动底盘之间的距离为零,所述座椅底部嵌套进所述可移动底盘中;或,
所述座椅与所述可移动底盘之间的距离不为零,所述座椅在所述可移动底盘的上方,所述座椅和所述可移动底盘为所述乘坐者提供坐卧式行驶姿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在所述可移动底盘上方的位置处于高位时,所述乘坐者采用坐姿或站姿行驶所述新型代步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代步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是可伸缩的连接柱;或,
所述连接件是绕所述可移动底盘上下摆动的连接杆;或,
所述连接件是交叉的可滑动支撑杆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可移动底盘可移动连接;或,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座椅可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底盘下方设有至少三个移动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包括至少1个由多个小滚轮组成的全向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代步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控器,所述新型代步车是电力驱动的代步车,依靠所述操控器操控行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椅面、靠背和椅臂,所述椅面与所述连接件另一端连接,所述靠背连接在所述椅面的后端,所述椅臂设置在所述靠背的侧面,所述操控器设置在所述椅臂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椅臂包括左侧椅臂和/或右侧椅臂,所述操控器设置在所述左侧椅臂或所述右侧椅臂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和所述椅臂融合成一体形成圆弧形靠背,所述操控器设置在所述乘坐者的左侧或右侧。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底盘上还设置有伸缩柱,所述操控器设置在所述伸缩柱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新型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与所述椅面铰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03935.2U CN216861708U (zh) | 2022-01-16 | 2022-01-16 | 一种新型代步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03935.2U CN216861708U (zh) | 2022-01-16 | 2022-01-16 | 一种新型代步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861708U true CN216861708U (zh) | 2022-07-01 |
Family
ID=82151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103935.2U Active CN216861708U (zh) | 2022-01-16 | 2022-01-16 | 一种新型代步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861708U (zh) |
-
2022
- 2022-01-16 CN CN202220103935.2U patent/CN2168617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364120A (en) | Mobility aid for physically disabled people | |
CN102551973B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轮椅床 | |
JP5911559B2 (ja) | 身体障害者のための移動装置 | |
US4545616A (en) | Mobile chair with elevating seat | |
CA2406916C (en) | Walker chair | |
US20100126789A1 (en) | Personal Vehicles | |
CN104349765A (zh) | 具有就坐组件的步行器装置 | |
JP2005502443A (ja) | 起立補助車椅子 | |
US20160120715A1 (en) | Elevating manual wheelchair | |
CN216725159U (zh) | 可滚动的用户支持装置 | |
TW202300374A (zh) | 可轉換為手推車的踏板車 | |
CN109476332B (zh) | 坐垫或卧垫 | |
CN109431701B (zh) | 一种具有腿部康复训练及爬楼梯功能的智能轮椅机器人 | |
CN217245245U (zh) | 一种爬梯轮椅座椅实时调整装置 | |
CN216861708U (zh) | 一种新型代步车 | |
JP5370900B2 (ja) | リクライニング式車いす | |
CN2460083Y (zh) | 休闲健身折叠轮椅车 | |
CN117043047A (zh) | 可转换为手推车的踏板车 | |
GB2135183A (en) | Mobile chair with elevating seat | |
CN216861709U (zh) | 一种新型娱乐车 | |
CN202568663U (zh) | 一种可坐可躺休闲轮椅 | |
CN116476964A (zh) | 一种新型代步车 | |
Churchward | The development of a standing wheelchair | |
CN219049199U (zh) | 助行椅 | |
CN114831858A (zh) | 辅助行走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