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45202U - 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845202U CN216845202U CN202123195148.XU CN202123195148U CN216845202U CN 216845202 U CN216845202 U CN 216845202U CN 202123195148 U CN202123195148 U CN 202123195148U CN 216845202 U CN216845202 U CN 2168452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valve
- refrigerant
- pipeline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726 refrigerant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26 supercooled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包括第一冷媒系统、第二冷媒系统、第一类换热器系统、第二类换热器系统,第一冷媒系统、第二冷媒系统分别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一类换热器系统连接,第二冷媒系统分别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二类换热器系统连接;第一类换热器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子系统和第二换热器子系统,第一换热器子系统和第二换热器子系统通过冷媒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能够提高普通运行工况时换热器换热效率,能够拓展机组的运行工况范围,采用定速风机能够有效节约机组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冷热泵机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风冷冷凝器是空气源热泵机组的主要零部件之一,通常由轴流风机和翅片换热器组合而成。对于由多系统、多风机组成的冷凝器,其风系统一般可分为独立风系统和共用风系统两种类型。独立风系统的冷凝器需要设置隔风挡板,用于阻断不同风系统之间的气流扰动,共用风系统的冷凝器则是处于同一个钣金框架中,其钣金结构较为简单。
独立风系统的风冷冷凝器,其风机一般为EC直流风机或者双速风机,便于应用调节满足空气源热泵机组较为宽泛的运行工况;独立风系统的冷凝器进风比较均匀,风量利用充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较高;共用风系统的风冷冷凝器,其风机一般为定速轴流风机,系统可以通过设定开启/关闭不同风机的数量,来满足空气源热泵机组不同的工况要求,但是由于共用风系统的冷凝器迎面风速分布不均,其换热效率一般较低。
一般来说,EC风机、双速风机、定速风机三者的价格是依次降低的。同一规格的EC风机价格,接近于定速风机的2倍;同一规格的双速风机价格接近于定速风机的1.2~1.4倍。所以除了一些高精度要求的场所使用带EC 风机的风冷模块以外,大部分的工程项目使用的风机都是定速风机。而双速风机由于电制切换转速或者不同绕组转换时,在低速运转时电磁噪音较大、电机绕组温升较高,不利于长时间稳定运行,大部分风冷模块也都不采用。所以,对于空气源热泵机组而言,从换热效率及运行宽工况方面考虑,采用独立风系统;从结构安装及成本方面考虑,采用共用风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在正常普通工况下采用独立风系统换热,机组换热效率高;在极限工况下通过不同类型电磁阀切换以及定速轴流风机的启停,将独立风的风冷冷凝器切换为共用风系统的冷凝器,用于拓展风冷热泵机组的运行范围。该风冷热泵机组兼顾了换热效率高与节约成本的双重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包括第一冷媒系统、第二冷媒系统、第一类换热器系统、第二类换热器系统,第一冷媒系统、第二冷媒系统分别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一类换热器系统连接,第二冷媒系统分别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二类换热器系统连接;
第一类换热器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子系统和第二换热器子系统,第一换热器子系统和第二换热器子系统通过冷媒管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媒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压缩机与第一四通阀通过冷媒管道连接,第一四通阀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一换热器子系统连接,第一四通阀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一气液分离器连接,第一气液分离器与第一压缩机通过冷媒管路连接,第一换热器子系统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二类换热器系统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二类换热系统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冷媒系统包括第二压缩机、第二四通阀、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压缩机与第二四通阀通过冷媒管道连接,第二四通阀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二换热器子系统连接,第二四通阀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二气液分离器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与第二压缩机通过冷媒管路连接,第二换热器子系统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二类换热器系统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二类换热系统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器子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一四通阀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一管道连接,第一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一阀门、第一换热器、第二阀门,第二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三阀门、第二换热器、第四阀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均与第一四通阀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类换热器系统连接。
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的规格相同,风冷热泵机组双系统用压缩机为同一规格、适用于同种冷媒和润滑油的定速压缩机;压缩机类型不限,可为涡旋/活塞/转子的不可卸载的压缩机;
风冷热泵机组双系统用四通阀为同一规格、适用于同种冷媒和润滑油、压力范围的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失电时风冷热泵机组为制冷模式,得电时四通阀内部滑块移动至另一端,切换冷媒流向,系统转变为制热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换热器子系统包括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二四通阀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三管道连接,第三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五阀门、第三换热器、第六阀门,第四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七阀门、第四换热器、第八阀门,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的一端均与第二四通阀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类换热器系统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器子系统与第二换热器连接的冷媒管道上设有第九阀门,所述第二换热器子系统与第二换热器连接的冷媒管道上设有第十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四通阀与第三阀门之间的冷媒管道上连接有第一支路,第一支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四换热器和第八阀门之间的冷媒管道上,第一支路上设有第十一阀门;
所述第四阀门与第二类换热器系统之间的冷媒管道上设有第二支路,第二支路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七阀门和第四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道上,第二支路上设有第十二阀门;
所述第三阀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道上设有第三支路,第三支路的另一端设置在第八阀门与第二四通阀之间的冷媒管道上,第三支路上设有第十三阀门;
所述第二换热器与第四阀门之间的冷媒管道上设有第四支路,第四支路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类换热器系统与第七阀门之间的冷媒管道上,第四支路上设有第十四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一侧设有第一轴流风机,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的一侧设有第二轴流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十一阀门、第十二阀门、第十三阀门、第十四阀门为第一类型阀门,第九阀门和第十阀门为第二类型阀门,
所述第一类型阀门为二向导通电磁阀,仅具有通断功能,不具备动态比例流量调节功能;阀体得电时开启,开度为100%,阀体失电时关闭,开度为0%,且关闭时无冷媒泄露;所述第一类型阀分别安装于第一类型换热器的进口、出口,通过切换不同第一类型阀的开启或关闭,来切换第一类型换热器双系统之间的冷媒分布;进而使同一系统冷媒处于不同风系统中,然后通过启停轴流风机,实现独立风向共用风系统的转换,以便于满足更宽范围的运行工况;
所述第二类型阀门为节流阀,具有动态流量调节左右,最小开度比例为 0,最大开度比例为100%,根据系统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进行开度调节,以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所述风冷热泵机组双系统用第二类型阀为同一规格、适用于同种冷媒和压力范围的电子膨胀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为翅片管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设有隔风挡板,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之间设有隔风挡板。双系统风冷换热器默认是相互独立的风系统。每个系统冷媒在进入风冷换热器之前经过铜三通一分为二,分别进入对应的两片翅片管换热器中进行换热。所述单片的翅片管换热器结构可为L型 /U型/V型,翅片类型可为平型/开窗型/波纹型,其换热管可为直径为7mm/9.52mm的内螺纹换热管。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第二轴流风机为不具备调速功能的定速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类换热器系统为水冷干式壳管式换热器,双系统双流程,冷媒在换热管中流动,水在壳侧流动;双系统冷媒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但是共用同一水系统换热。
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和第二气液分离器为立式安装型,其有效容积不低于单系统冷媒充注量的85%。
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通过不同类型电磁阀切换以及定速轴流风机的启停,来实现风冷热泵机组风冷冷凝器在独立风与共用风之间切换,一方面能够提高普通运行工况时换热器换热效率,二来能够拓展机组的运行工况范围,三来采用定速风机能够有效节约机组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制冷独立风运行流程图;
图2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制冷共用风运行流程图;
图3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制热独立风运行流程图;
图4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制热共用风运行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第一压缩机;1b、第二压缩机;2a、第一四通阀;2b、第二四通阀; 3a、第一轴流风机;3b、第二轴流电机;4a、第一换热器;4b、第二换热器; 4c、第三换热器;4d、第四换热器;5a、第一阀门;5c、第二阀门;5b、第三阀门;5d、第四阀门;5g、第五阀门;5e、第六阀门;5h、第七阀门;5f、第八阀门;6、第十一阀门;7、第十二阀门;8、第十三阀门;9、第十四阀门;10a、第九阀门;10b、第十阀门;11a、第一气液分离器;11b、第二气液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由双冷媒系统组成。第一冷媒系统由第一压缩机1a、第一四通阀2a、第一阀门5a、第二阀门5c、第三阀门5b、第四阀门5d,第一类型换热器子系统、第九阀门10a、第二类换热器系统12、第一气液分离器11a依次由冷媒管路连接而成,所述第一类换热器子系统上部安装有第一轴流风机3a;第二冷媒系统由第二压缩机1b、第二四通阀2b、第五阀门5g、第六阀门5e、第七阀门5h、第八阀门5f,第一类型换热器子系统、第十阀门10b、第二类换热器系统12、第二气液分离器11b 依次由冷媒管路连接而成,第一类换热器子系统上部安装有第一轴流风机 3a,第二类换热器子系统上部安装有第二轴流风机3b,的第三换热器4c、第四换热器4d两片换热器进出口管路之间连接有支路,支路上安装有第十一阀门6、第十二阀门7、第十三阀门8、第十四阀门9。
首先,在机组完成焊接组装后,对整个风冷热泵机组进行抽真空。抽真空时所有第一类型阀均得电100%开启导通,所有第二类型阀保持出厂初始开度即可。在系统真空度达到国标规定之后,将第一类型阀第十一阀门6、第十二阀门7、第十三阀门8、第十四阀门9断电,其开度变为0%,双冷媒系统不再联通。然后分别对两个冷媒系统进行充注冷媒,双系统冷媒充注量一致。
下面对不同运行工况下风冷热泵机组风系统运行模式切换的方式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的该风冷热泵机组制冷独立风运行流程图;该运行模式为正常普通工况,其中第十一阀门6、第十二阀门7、第十三阀门8、第十四阀门 9处于断电状态,双冷媒系统独立运行。具体流程为:第一冷媒系统由压缩机1a把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过热气态,经四通阀2a流经第一阀门5a、第三阀门5b,后进入第一类型换热器子系统第一换热器4a、第二换热器4b,此时第一轴流风机3a正常运转,将冷媒的热量交换给周围空气,以达到散热的目的;冷媒经换热器后变成中温高压的过冷液态冷媒,流经第二阀门5c、第四阀门5d后,流向第九阀门10a并进行节流变成低温低压的两相混合冷媒,然后冷媒流向第二类换热器系统12,与换热器壳侧的水进行换热,然后变成低温低压的过热蒸汽,流经第一气液分离器11a后回到第一压缩机1a的吸气口,完成整个循环。类似的,第二冷媒系统独立风系统制冷运行完整循环也如此,这里不再赘述。
由于实用新型介绍的风冷热泵机组采用的是定速风机,若一直采用独立风系统运行,机组的运行范围较窄。特别是对于某些高温制热和低温制冷工况时,一直高速运行的风机,将导致风冷热泵机组的低压过高或者高压过低,进而超出压缩机的运行范围。为此需要通过切换风系统为共用风系统,并关闭一颗轴流风机,来适应压缩机的运行条件。如图2所示的该风冷热泵机组制冷共用风运行流程图;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制冷共用风切换之前,需要先将冷媒回收至第二换热器12中,以避免第一换热器在冷媒流程切换时冷媒相互流通,而造成两个冷媒系统差异较大。具体操作方式如图3所示的风冷热泵机组制热独立风运行流程图,以第二冷媒系统为例说明:其中第十一阀门6、第十二阀门 7、第十三阀门8、第十四阀门9处于断电状态,双冷媒系统独立运行。压缩机1b将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过热气态,四通提前得电切换流向,将冷媒分配至第二类换热器系统12,变成中温高压的过冷液态冷媒,然后流向第十阀门10b并进行节流变成低温低压的两相混合冷媒,接着冷媒经过第五阀门 5g、第七阀门5h后进入第一类型换热器子系统的第三换热器4c、第四换热器4d进行蒸发吸热,此时第二轴流风机3b正常运转,冷媒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进行蒸发变成气态冷媒,然后流经第六阀门5e、第八阀门5f后合并进入第二四通阀2b,然后经第二气液分离器11b后回到第二压缩机1b。在双冷媒系统制热独立风系统运行5min后,逐渐关小第九阀门10a、第十阀门 10b的开度,逐渐的将第一换热器4a、第二换热器4b、第三换热器4c、第四换热器4d中的冷媒回收至第二类换热器系统12中,直到达到第一压缩机1a、第二压缩机1b低压报警值,然后关闭第一压缩机1a、第二压缩机1b,与此同时,将双冷媒系统中的第一阀门5a、第二阀门5c、第三阀门5b、第四阀门5d断电,阻断第二类换热器系统12中的冷媒返流。
接下来,即可切换风冷热泵机组风系统由独立风转为共用风。如图2所示的该风冷热泵机组制冷共用风运行流程图。在该模式下,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均不得电,第三阀门5b、第四阀门5d、第七阀门5h、第八阀门5f断电,然后第一阀门5a、第六阀门5e、第十一阀门6、第十二阀门7、第十三阀门8、第十四阀门9得电导通。这样以来,第一类型换热器子系统和组成了一共用冷媒系统,第二换热器4b与第三换热器4c组成了一共用冷媒系统。轴流风机3a断电不再开启,轴流风机3b保持定速运转。这样,同一冷媒系统对应的两片换热器,有一片是处于风系统中,有一片处于自然换热系统中,即可有效的提高低温制冷工况下系统的高压压力,以便于拓展机组的制冷运行范围。具体的流程为:第一冷媒系统由压缩机1a把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过热气态,经第一四通阀2a流经第一阀门5a、第十一阀门6 后进入第一换热器4a、第四换热器4d,然后流经第二阀门5c、第十二阀门 7,接着合并后流向第九阀门10a进入第二类换热器系统12中,然后经由第一气液分离器11a回到第一压缩机1a;第二冷媒系统由第二压缩机1b把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过热气态,经第二四通阀2b流经第六阀门5e、第十三阀门8后进入第三换热器4c、第二换热器4b,然后流经第五阀门5g、第十四阀门9,接着合并后流向第十四阀门10b进入第二类换热器系统12中,然后经由第二气液分离器11b回到第二压缩机1b;即完成整个循环过程。
同样的,对于风冷热泵机组制热共用风运行,与上述的制冷共用风运行模式类似,唯一不同的是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得电切换冷媒流向,冷媒会首先进入第二换热器12中进行制热模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在正常普通工况下采用独立风系统换热,机组换热效率高;在极限工况下通过不同类型电磁阀的切换以及定速轴流风机的启/停,将独立风系统的风冷冷凝器切换为共用风系统的风冷冷凝器;一方面能够提高普通运行工况时换热器换热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拓展机组的运行工况范围,再一方面采用定速风机能够有效节约机组成本。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概述说明,但本设计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相关专业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设计进行合理范围内的改动和变型而不违背发明设计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或等同技术范围内,则本发明设计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媒系统、第二冷媒系统、第一类换热器系统、第二类换热器系统,第一冷媒系统、第二冷媒系统分别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一类换热器系统连接,第二冷媒系统分别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二类换热器系统连接;
第一类换热器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子系统和第二换热器子系统,第一换热器子系统和第二换热器子系统通过冷媒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1a)、第一四通阀(2a)、第一气液分离器(11a),第一压缩机(1a)与第一四通阀(2a)通过冷媒管道连接,第一四通阀(2a)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一换热器子系统连接,第一四通阀(2a)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一气液分离器(11a)连接,第一气液分离器(11a)与第一压缩机(1a)通过冷媒管路连接,第一换热器子系统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二类换热器系统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2a)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二类换热系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媒系统包括第二压缩机(1b)、第二四通阀(2b)、第二气液分离器(11b),第二压缩机(1b)与第二四通阀(2b)通过冷媒管道连接,第二四通阀(2b)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二换热器子系统连接,第二四通阀(2b)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二气液分离器(11b)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11b)与第二压缩机(1b)通过冷媒管路连接,第二换热器子系统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二类换热器系统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2b)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二类换热系统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子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4a)、第二换热器(4b)、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一四通阀(2a)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一管道连接,第一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一阀门(5a)、第一换热器(4a)、第二阀门(5c),第二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三阀门(5b)、第二换热器(4b)、第四阀门(5d),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均与第一四通阀(2a)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类换热器系统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第一压缩机(1a)和第二压缩机(1b)的规格相同,第一压缩机(1a)和第二压缩机(1b)为同一规格、适用于同种冷媒和润滑油的定速压缩机;
第一四通阀(2a)和第二四通阀(2b)为同一规格、适用于同种冷媒和润滑油、压力范围的四通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子系统包括第三换热器(4c)、第四换热器(4d)、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二四通阀(2b)通过冷媒管道与第三管道连接,第三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五阀门(5g)、第三换热器(4c)、第六阀门(5e),第四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七阀门(5h)、第四换热器(4d)、第八阀门(5f),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的一端均与第二四通阀(2b)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类换热器系统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子系统与第二换热器(4b)连接的冷媒管道上设有第九阀门(10a),所述第二换热器子系统与第二换热器(4b)连接的冷媒管道上设有第十阀门(10b);
所述第一四通阀(2a)与第三阀门(5b)之间的冷媒管道上连接有第一支路,第一支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四换热器(4d)和第八阀门(5f)之间的冷媒管道上,第一支路上设有第十一阀门(6);
所述第四阀门(5d)与第二类换热器系统之间的冷媒管道上设有第二支路,第二支路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七阀门(5h)和第四换热器(4d)之间的冷媒管道上,第二支路上设有第十二阀门(7);
所述第三阀门(5b)和第二换热器(4b)之间的冷媒管道上设有第三支路,第三支路的另一端设置在第八阀门(5f)与第二四通阀(2b)之间的冷媒管道上,第三支路上设有第十三阀门(8);
所述第二换热器(4b)与第四阀门(5d)之间的冷媒管道上设有第四支路,第四支路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类换热器系统与第七阀门(5h)之间的冷媒管道上,第四支路上设有第十四阀门(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4a)和第二换热器(4b)的一侧设有第一轴流风机(3a),第三换热器(4c)和第四换热器(4d)的一侧设有第二轴流风机;
所述第一阀门(5a)、第二阀门(5c)、第三阀门(5b)、第四阀门(5d)、第五阀门(5g)、第六阀门(5e)、第七阀门(5h)、第八阀门(5f)、第十一阀门(6)、第十二阀门(7)、第十三阀门(8)、第十四阀门(9)为第一类型阀门,第九阀门(10a)和第十阀门(10b)为第二类型阀门;
所述第一类型阀门为二向导通电磁阀,所述第二类型阀门为节流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4a)、第二换热器(4b)、第三换热器(4c)和第四换热器(4d)为翅片管换热器,第一换热器(4a)和第二换热器(4b)之间设有隔风挡板,第三换热器(4c)和第四换热器(4d)之间设有隔风挡板,翅片管换热器结构为L型、U型、V型中的一种,翅片类型可为平型、开窗型、波纹型中的一种,其换热管可为直径为7mm/9.52mm的内螺纹换热管;
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第二轴流风机为不具备调速功能的定速风机。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换热器系统为水冷干式壳管式换热器;
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11a)和第二气液分离器(11b)为立式安装型,其有效容积不低于单系统冷媒充注量的8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95148.XU CN216845202U (zh) | 2021-12-17 | 2021-12-17 | 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95148.XU CN216845202U (zh) | 2021-12-17 | 2021-12-17 | 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845202U true CN216845202U (zh) | 2022-06-28 |
Family
ID=82108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195148.XU Active CN216845202U (zh) | 2021-12-17 | 2021-12-17 | 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845202U (zh) |
-
2021
- 2021-12-17 CN CN202123195148.XU patent/CN2168452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742663A (zh) | 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212901796U (zh) | 一种蒸发冷却式热泵空调系统 | |
CN216308295U (zh) | 一种定变组合的高效制冷空调系统 | |
CN113405303B (zh) | 一种冰箱制冷系统及包括其的冰箱 | |
CN212657902U (zh) | 一种蒸发冷离心式冷水机组 | |
CN216845202U (zh) | 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 | |
CN216924585U (zh) | 冷水机组 | |
CN215570906U (zh) | 一种双泵混驱复合型热管节能空调系统 | |
CN210272010U (zh) | 干式变压器冷却系统及干式变压器系统 | |
CN212842360U (zh) | 一种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和制冷设备 | |
CN211041486U (zh) | 壳管式冷凝器及空调系统 | |
CN110542247B (zh) | 壳管式冷凝器及空调系统 | |
CN210220379U (zh) | 一种多压缩机并联蒸发器的冷水机 | |
CN113294925A (zh) | 一种带复合式经济器的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 | |
CN218955220U (zh) | 室外机组及多联式空调系统 | |
CN221570840U (zh) | 一种空调制冷系统 | |
CN219577638U (zh) | 一种制冷系统及数据中心 | |
CN219550943U (zh) | 一种空调系统 | |
CN112146300A (zh) | 一种服务于极大温差变化环境的降温机组 | |
CN218348782U (zh) | 一种耦合式的变频风冷中央空调系统 | |
CN114396373B (zh) | 蒸发式冷凝器的油冷却子系统 | |
CN218884331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20489436U (zh) | 一种变频满液式风冷螺杆机组 | |
CN221483899U (zh) | 冷水机组 | |
CN221197710U (zh) | 一种用于能源塔供热系统的降膜式单机双级螺杆式热泵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