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42360U - 一种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和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和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842360U CN212842360U CN202021507186.7U CN202021507186U CN212842360U CN 212842360 U CN212842360 U CN 212842360U CN 202021507186 U CN202021507186 U CN 202021507186U CN 212842360 U CN212842360 U CN 2128423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ressor
- refrigerant
- pipeline
- control valve
- communic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和制冷设备,该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包括以下部件:储液罐与控制阀连通;第一管道的一端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控制阀的第一连接端口连接;第二管道的一端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控制阀的第二连接端口连接;第三管道的一端可与压缩机的变容控制口连通,另一端与控制阀的第三连接端口连接;在释放状态,第一管道通过控制阀与第三管道连通,第二管道通过控制阀与储液罐连通,制冷剂从储液罐中释放流至压缩机中;在储存状态,第一管道通过控制阀与储液罐连通,第二管道通过控制阀与第三管道连通,制冷剂回流至储液罐中。本申请提供的制冷剂量控制装置提高制冷设备的能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变排量的制冷设备,例如具备变排量功能的空调器中,为实现排量的控制可调,就需要利用控制装置等控制压缩机的排量。通常,在压缩机排量不同时,空调器所需要的制冷剂的量也是不同的。例如,在空调器处于部分负荷运行,即压缩机处在小排量时,制冷剂的需求量较少,而当空调器处于全负荷运行,即压缩机处在大排量时,制冷剂的需求量就会较多。然而,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空调器中,通常只是通过简单的控制阀等来控制压缩机的排量,而无法对进出压缩机的制冷剂的量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导致空调器的能效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剂量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对进出的压缩机的制冷剂的量无法进行有效调节控制而导致的制冷设备能效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制冷剂量控制装置,用于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所述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具有第一连接端口、第二连接端口以及第三连接端口;
储液罐,与所述控制阀连通;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连接;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连接;以及,
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可与所述压缩机的变容控制口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端口连接;
所述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具有释放状态和储存状态,在所述释放状态,所述第一管道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储液罐连通,制冷剂从所述储液罐中释放流至所述压缩机中;在所述储存状态,所述第一管道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储液罐连通,所述第二管道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所述制冷剂回流至所述储液罐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道内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管道内的压力。
可选地,所述制冷剂量控制装置还包括第四管道,所述控制阀具有第四连接端口,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的底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分设于所述控制阀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连接端口和所述第四连接端口分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控制阀为四通阀或者先导阀或者由多个电磁阀组合成的电磁阀组。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和如前所述的制冷剂量控制装置,所述压缩机具有全负荷运行状态和部分负荷运行状态,所述压缩机处于所述全负荷运行状态时的排量大于所述压缩机处于所述部分负荷运行状态时的排量;所述压缩机处于所述全负荷运行状态时,所述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处于所述释放状态;所述压缩机处于所述部分负荷运行状态时,所述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处于所述储存状态。
可选地,以所述制冷设备的制冷剂充注总量为A,A对应的制冷剂过冷液体积为B,所述储液罐的容积为C,C小于B。
可选地,C小于或等于B的30%。
可选地,以所述压缩机处于全负荷运行状态时的制冷剂充注量为D1,所述压缩机处于部分负荷运行状态时的制冷剂充注量为D2,D1和D2之间的差值为 D,D对应的制冷剂过冷液体积为E,C的数值范围为80%E至120%E。
本申请提供的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和制冷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制冷剂量控制装置由于在与压缩机连接的控制阀一侧连通有储液罐,故在第一管道通过控制阀与第三管道连通,且第二管道通过控制阀与储液罐连通时,本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就会处于制冷剂从储液罐中释放并流至压缩机中的释放状态;在第一管道通过控制阀与储液罐连通,且第二管道通过控制阀与第三管道连通时,本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就会处于制冷剂回流至储液罐中的储存状态。这样,在制冷设备例如空调器全负荷运行即压缩机大排量运行时,本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就会处于释放状态,会释放一定量制冷剂至压缩机中;在制冷设备部分负荷运行即压缩机小排量运行时,本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就会处于储存状态,会将一定量的制冷剂储存至储液罐中,从而达到对进出压缩机的制冷剂量的有效控制,使得在不同的排量情况下,制冷设备中制冷剂量也会发生适应的变化,从而达到提升制冷设备的系统能效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剂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制冷剂量控制装置 | 200 | 压缩机 |
300 | 冷凝器 | 400 | 蒸发器 |
110 | 控制阀 | 111 | 第一连接端口 |
112 | 第二连接端口 | 113 | 第三连接端口 |
120 | 储液罐 | 130 | 第一管道 |
140 | 第二管道 | 150 | 第三管道 |
160 | 第四管道 | 114 | 第四连接端口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左、右、上和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剂量控制装置。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制冷剂量控制装置100用于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200,该制冷剂量控制装置100包括控制阀110、储液罐120、第一管道130、第二管道140以及第三管道150。其中,控制阀110具有第一连接端口111、第二连接端口112以及第三连接端口113;储液罐120 与控制阀110连通;第一管道130的一端与压缩机200的排气口连通,第一管道130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端口111连接;第二管道140的一端与压缩机200的吸气口连通,第二管道140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口112连接;第三管道150 的一端与压缩机200的变容控制口连通,第三管道150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端口113连接。
在本申请中,制冷剂量控制装置100具有释放状态和储存状态,在释放状态,第一管道130通过控制阀110与第三管道150连通,第二管道140通过控制阀110与储液罐120连通,制冷剂从储液罐120中释放流至压缩机200中;在储存状态,第一管道130通过控制阀110与储液罐120连通,第二管道140 通过控制阀110与第三管道150连通,制冷剂回流至储液罐120中。
基于此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与压缩机200连接的控制阀110 一侧连通有储液罐120,故在第一管道130通过控制阀110与第三管道150连通,且第二管道140通过控制阀110与储液罐120连通时,本制冷剂量控制装置100就会处于制冷剂从储液罐120中释放流至压缩机200中的释放状态;在第一管道130通过控制阀110与储液罐120连通,且第二管道140通过控制阀 110与第三管道150连通时,本制冷剂量控制装置100就会处于制冷剂回流至储液罐120中的储存状态。这样,在制冷设备例如空调器全负荷运行即压缩机 200大排量运行时,本制冷剂量控制装置100就会处于释放状态,会释放一定量制冷剂至压缩机200中,而在,在制冷设备部分负荷运行即压缩机200小排量运行时,本制冷剂量控制装置100就会处于储存状态,会将一定量的制冷剂储存至储液罐120中,从而达到对进出压缩机200的制冷剂量的有效控制,使得在不同的排量情况下,制冷设备中制冷剂量也会发生适应的变化,从而达到提升制冷设备的系统能效的目的。
在此需说明的是,本制冷剂量控制装置100主要适用于空调器这类制冷设备,当然,在其他结构合适的制冷设备,例如但不限于冰箱、冷风扇等产品中,也可适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此,本制冷剂量控制装置100可以内置在压缩机200中,此时,第一管道130可与压缩机200内部高压的排气口连通,第二管道140可与压缩机200内部低压的吸气口连通。当然,本制冷剂量控制装置 100也可以如图1所示的设置于压缩机200的外部,此时,第一管道130可与空调器的高压即压缩机200的排气口连通,第二管道140可与空调器的低压即压缩机200的吸气口连通。此外,如图1所示,本制冷设备还包括冷凝器300 和蒸发器400,以形成一个制冷循环。
请参阅图1和图2,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制冷剂量控制装置100还包括第四管道160,控制阀110具有第四连接端口114,第四管道160的一端与第四连接端口114连接,另一端与储液罐120连接。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控制阀 110也可以直接和储液罐120连接,但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罐120通过第四管道160与控制阀110连接的方式,可使得储液罐120能与控制阀110以及压缩机200分体设置,不但具有更高的位置设置灵活性,也有利于后续的维修更换便利。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管道160与储液罐120的底部连接,如此,可方便制冷剂释放与储存。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管道130的一端与压缩机200的排气口连通,第二管道140的一端与压缩机200的吸气口连通,而压缩机200的排气口的压力又是远远大于吸气口的,因此,第一管道130内的压力大于第二管道140内的压力;在释放状态,压缩机200的变容控制口的压力大于储液罐120内的压力;在储存状态,压缩机200的变容控制口的压力小于储液罐120内的压力。具体来说,当压缩机200需要进行大排量运行时,第一管道130与第三管道150 相通,第二管道140与第四管道160相通,变容压缩机200控制口通高压,储液罐120通低压,在低压状态下,原本存储在储液罐120中的液态制冷剂就会转变为气态制冷剂而释放;当需要压缩机200进行小排量运行时,第三管道150 与第二管道140相通,第一管道130与第四管道160相通,变容压缩机200控制口通低压,而储液罐120通高压,原本气态的制冷剂就会在高压下转化为液态,并储存在储液罐120中。换言之,通过不同的管路连通变化,使得储液罐 120的压力也发生变化,进而实现制冷剂的释放和存储。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口111和第二连接端口112分设于控制阀110的相对两侧,第三连接端口113和第四连接端口114分设于第二连接端口112的两侧。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各个连接端口的具体设置位置可根据需要设计,但在本实施例中,这种端口布局能使得控制的切换控制更加方便。此外,在本申请中,控制阀110可以但不限于为四通阀或者先导阀或者由多个电磁阀组合成的电磁阀组。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200和前述制冷剂量控制装置100,该制冷剂量控制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制冷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200具有全负荷运行状态和部分负荷运行状态,压缩机200处于全负荷运行状态时的排量大于压缩机200处于部分负荷运行状态时的排量;压缩机200 处于全负荷运行状态时,制冷剂量控制装置100处于释放状态;压缩机200处于部分负荷运行状态时,制冷剂量控制装置100处于储存状态。
在本申请中,以制冷设备的制冷剂充注总量为A,A对应的制冷剂过冷液体积为B,储液罐120的容积为C,C小于B。优选地,C小于或等于B的30%。可以理解,在此优选范围中,制冷设备将会获得较好的能效,而若超过该范围后,则会导致制冷设备严重缺乏制冷剂,反而对压缩机200的运行不利。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以压缩机200处于全负荷运行状态时的制冷剂充注量为D1,压缩机200处于部分负荷运行状态时的制冷剂充注量为D2,D1 和D2之间的差值为D,D对应的制冷剂过冷液体积为E,C的数值范围为80%E 至120%E。在此,该优选范围主要适用于压缩机200处于部分负荷运行状态时的情况,若可以理解,在此优选范围中,制冷设备将会获得较好的能效,而若 C的数值小于80%E,则在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会过多,其冷效会变差;若C 的数值大于120%E,则在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会过少,其冷效液会变差。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冷剂量控制装置,用于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具有第一连接端口、第二连接端口以及第三连接端口;
储液罐,与所述控制阀连通;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连接;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连接;以及,
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可与所述压缩机的变容控制口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端口连接;
所述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具有释放状态和储存状态,在所述释放状态,所述第一管道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储液罐连通,制冷剂从所述储液罐中释放流至所述压缩机中;在所述储存状态,所述第一管道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储液罐连通,所述第二管道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所述制冷剂回流至所述储液罐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内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管道内的压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量控制装置还包括第四管道,所述控制阀具有第四连接端口,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的底部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分设于所述控制阀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连接端口和所述第四连接端口分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四通阀或者先导阀或者由多个电磁阀组合成的电磁阀组。
7.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和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剂量控制装置,所述压缩机具有全负荷运行状态和部分负荷运行状态,所述压缩机处于所述全负荷运行状态时的排量大于所述压缩机处于所述部分负荷运行状态时的排量;所述压缩机处于所述全负荷运行状态时,所述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处于所述释放状态;所述压缩机处于所述部分负荷运行状态时,所述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处于所述储存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制冷设备的制冷剂充注总量为A,A对应的制冷剂过冷液体积为B,所述储液罐的容积为C,C小于B。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C小于或等于B的30%。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压缩机处于全负荷运行状态时的制冷剂充注量为D1,所述压缩机处于部分负荷运行状态时的制冷剂充注量为D2,D1和D2之间的差值为D,D对应的制冷剂过冷液体积为E,C的数值范围为80%E至120%E。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07186.7U CN212842360U (zh) | 2020-07-27 | 2020-07-27 | 一种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和制冷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07186.7U CN212842360U (zh) | 2020-07-27 | 2020-07-27 | 一种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和制冷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842360U true CN212842360U (zh) | 2021-03-30 |
Family
ID=75121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07186.7U Active CN212842360U (zh) | 2020-07-27 | 2020-07-27 | 一种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和制冷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84236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00270A (zh) * | 2022-06-28 | 2022-10-1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气液分离器、运行控制装置 |
-
2020
- 2020-07-27 CN CN202021507186.7U patent/CN21284236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00270A (zh) * | 2022-06-28 | 2022-10-1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气液分离器、运行控制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96146B (zh) | 冷凝系统、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9386985B (zh) |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 |
CN212842360U (zh) | 一种制冷剂量控制装置和制冷设备 | |
CN202993403U (zh) | 空调室外机及具有该空调室外机的空调系统 | |
CN104792071A (zh) | 高压储液罐的安装阀块和一拖多空调系统 | |
CN209763527U (zh) | 一种空气源螺杆冷水热泵机组闪蒸桶低压旁通装置 | |
CN211119734U (zh) | 一种四管制中央空调系统 | |
CN109682104B (zh) | 冷媒循环系统和空调器 | |
CN217685941U (zh) | 一种双工况冷水机组 | |
CN213778222U (zh) | 空调系统 | |
CN216432148U (zh) | 空调系统 | |
CN214406262U (zh) | 室内空调器 | |
CN214949908U (zh) | 热泵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3238035U (zh) | 一种集成氟泵的机房冷却机组 | |
CN210272010U (zh) | 干式变压器冷却系统及干式变压器系统 | |
CN109682105B (zh) | 空调系统 | |
CN210070283U (zh) | 冷媒循环系统和空调器 | |
CN210220379U (zh) | 一种多压缩机并联蒸发器的冷水机 | |
CN209840291U (zh) | 室外机、换热系统及空调 | |
CN103335436B (zh) | 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变流量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
CN207317305U (zh) | 冷凝器串联式卡车空调系统 | |
CN101358782A (zh) | 一拖多空调器 | |
CN216845202U (zh) | 一种可切换风系统运行模式的风冷热泵机组 | |
CN215675953U (zh) | 一种可控闪蒸量的闪蒸罐及空调器 | |
CN216592308U (zh) | 一种空调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