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4967U - 防水膜组件和麦克风模组 - Google Patents
防水膜组件和麦克风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74967U CN216774967U CN202220210160.9U CN202220210160U CN216774967U CN 216774967 U CN216774967 U CN 216774967U CN 202220210160 U CN202220210160 U CN 202220210160U CN 216774967 U CN216774967 U CN 2167749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und transmission
- channel
- sound
- waterproof membrane
- collo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084 colloidal syste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4820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022 ve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RVCKCEDKBVEEHL-UHFFFAOYSA-N 2,3,4,5,6-pentachlorobenzyl alcohol Chemical compound OCC1=C(Cl)C(Cl)=C(Cl)C(Cl)=C1Cl RVCKCEDKBVEEHL-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防水膜组件,包括防水膜和固定件,固定件内部形成有两端具有开口的传声通道,通过传声通道进行声音的传递,防水膜设于传声通道内,用于防水,固定件设有连通于传声通道的通气孔。使用时,将固定件连接于PCBA板,制作具有防水功能的麦克风模组,传声通道背离PCBA板一侧的连通于外部空间,以使得外部声音能够通过传声通道被PCBA板接收;防水膜与PCBA板之间的传声通道通过通气孔以获得更大的腔体,使得防水膜在外部水压下的形变量,对腔体体积变化的影响非常小,并使水汽能够在更大的腔体内分布,从而减小湿度的变化,有效避免防水膜粘在PCBA板上,使得防水膜更容易恢复至初始位置,保证声音传递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水膜组件和麦克风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产品中麦克风防水结构通常会用到防水膜,以起到防水透声的作用。防水膜与PCB板之间形成会一个密封腔体,在外部水压的作用下,防水膜弯曲变形紧贴PCB板,导致密封腔体体积变小,同时密封腔内的部分气体会透过防水膜进入外部空间,在水压卸去后,密封腔体内外产生压力差,导致防水膜无法恢复至初始位置。并且,水汽会透过防水膜在密封腔体内聚集,容易将防水膜粘在PCB板上,影响声音传导的效果。
因此,防水膜变形容易粘在PCB板上而影响声音传导的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膜组件和麦克风模组,旨在解决防水膜变形容易粘在PCB板上而影响声音传导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水膜组件,包括:
防水膜;和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内部形成有两端具有开口的传声通道,所述防水膜设于所述传声通道内,所述固定件设有连通于所述传声通道的通气孔。
可选地,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固定件的端部。
可选地,定义所述通气孔的通气方向为长度方向,垂直所述长度方向的方向为宽度方向,所述通气孔的宽度为1.6mm-2.0mm。
可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板面和环绕设置的侧板面,所述支撑板设有贯穿两所述板面的第一通道,所述支撑板的一板面凹设有所述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于所述第一通道并贯穿所述侧板面;和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第二通道;
所述防水膜夹设于所述支撑板和连接板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以形成所述传声通道。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支撑层、第一胶体、第二支撑层及第二胶体;
其中,所述通气孔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层,所述第二胶体背离所述第二支撑层的一侧连接于所述防水膜。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胶体、缓冲层及第四胶体;
其中,所述第三胶体背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连接于所述防水膜。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层和所述第二支撑层的材质均为塑料,所述第一支撑层和所述第二支撑层的厚度为0.05mm-0.1mm。
可选地,所述缓冲层的材质为泡棉。
可选地,所述第一胶体、所述第二胶体、所述第三胶体及所述第四胶体均为压敏胶,所述压敏胶的厚度为0.03mm-0.05mm。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麦克风模组,包括外壳、主板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所述的防水膜组件;
其中,所述外壳内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外壳设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声孔,所述主板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固定件抵接于所述主板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传声通道背离所述主板一侧连通于所述声孔,所述传声通道靠近所述主板一侧通过所述通气孔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防水膜组件,包括防水膜和固定件,固定件内部形成有两端具有开口的传声通道,通过传声通道进行声音的传递,防水膜设于传声通道内,用于防水,固定件设有连通于传声通道的通气孔。使用时,将固定件连接于PCBA板,制作具有防水功能的麦克风模组,传声通道背离PCBA板一侧的连通于外部空间,以使得外部声音能够通过传声通道被PCBA板接收;防水膜与PCBA板之间的传声通道通过通气孔以获得更大的腔体,使得防水膜在外部水压下的形变量,对腔体体积变化的影响非常小,并使水汽能够在更大的腔体内分布,从而减小湿度的变化,有效避免防水膜粘在PCBA板上,使得防水膜更容易恢复至初始位置,保证声音传递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防水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防水膜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麦克风模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麦克风模组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防水膜组件 | 234 | 第二胶体 |
1 | 防水膜 | 24 | 连接板 |
2 | 固定件 | 241 | 第三胶体 |
21 | 传声通道 | 242 | 缓冲层 |
211 | 第一通道 | 243 | 第四胶体 |
212 | 第二通道 | 300 | 麦克风模组 |
22 | 通气孔 | 31 | 外壳 |
23 | 支撑板 | 311 | 容置空间 |
231 | 第一支撑层 | 312 | 声孔 |
232 | 第一胶体 | 313 | 限位圈 |
233 | 第二支撑层 | 32 | 主板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的电子产品中麦克风防水结构通常会用到防水膜,以起到防水透声的作用。防水膜与PCB板之间形成会一个密封腔体,在外部水压的作用下,防水膜弯曲变形紧贴PCB板,导致密封腔体体积变小,同时密封腔内的部分气体会透过防水膜进入外部空间,在水压卸去后,密封腔体内外产生压力差,导致防水膜无法恢复至初始位置。并且,水汽会透过防水膜在密封腔体内聚集,容易将防水膜粘在PCB板上,影响声音传导的效果。因此,防水膜变形容易粘在PCB板上而影响声音传导的问题亟待解决。
基于上述构思和问题,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水膜组件100,包括防水膜1和固定件2,固定件2内部形成有两端具有开口的传声通道21,防水膜1设于传声通道21内,固定件2设有连通于传声通道21的通气孔22。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用于固定安装防水膜1,固定件2内部形成有两端具有开口的传声通道21,声音通过传声通道21进行传播。防水膜1位于传声通道21内,以将传声通道分隔,用于防水,避免水经过传声通道21造成元器件损坏。固定件2上设有连通于传声通道21的通气孔22。
可以理解的,将固定件2设有通气孔22的一端连接于PCBA板,以制作具有防水功能的麦克风模组,在后续产品组装中即可直接组装麦克风模组以实现麦克风防水功能。传声通道21背离PCBA板的一侧连通于外部空间,以使得外部声音能够通过传声通道被PCBA板接收。防水膜1与PCBA板之间的传声通道21通过通气孔22以获得更大的腔体,使得防水膜1在外部水压下的形变量,对腔体体积变化的影响非常小,并使水汽能够在更大的腔体内分布,从而减小腔体内湿度的变化,有效避免防水膜1粘在PCBA板上,使得防水膜1更容易恢复至初始位置,保证声音传递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请再次结合参阅图1至图4,通气孔22位于固定件2的端部。
本实施例中,通气孔22开设于固定件2的端部,即固定件22的端部凹设有通气孔22,且固定件2开设有通气孔22的一端连接于PCBA板,使得防水膜1与PCBA板之间的传声通道21通过通气孔22以获得更大的腔体。可以理解的,通过将通气孔22开设于固定件2的端部,能够扩大防水膜1与通气孔22之间的距离,当防水膜1受到外部水压而发生形变时,有效避免防水膜1遮挡通气孔22,保证气体时刻能够流经通气孔22,防止防水膜1粘在PCBA板上,保证声音传递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定义通气孔22的通气方向为长度方向,垂直长度方向的方向为宽度方向,通气孔22的宽度为1.6mm-2.0mm。
本实施例中,通气孔22可以设置为方形孔或圆形孔,以方形孔为例,定义通气孔22的通气方向为通气孔2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方向为宽度方向,通气孔22的宽度为1.6mm-2.0mm。本实施例中通气孔22的宽度为1.6mm,能够保证足够的气体通过,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设置通气孔22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请再次结合参阅图1和图2,固定件2包括支撑板23和连接板24,支撑板2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板面和环绕设置的侧板面,支撑板23设有贯穿两板面的第一通道211,支撑板23的一板面凹设有通气孔22,通气孔22连通于第一通道211并贯穿侧板面;连接板24设有第二通道212;防水膜1夹设于支撑板23和连接板24之间,并位于第一通道211和第二通道212之间,第一通道211和第二通道212连通以形成传声通道21。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3采用硬质材料制成,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支撑板2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板面和环绕设置的侧板面,侧板面连接于两个板面之间。支撑板23设有第一通道211,供声音穿过,第一通道211贯穿支撑板23的两个板面。支撑板23的一板面凹设有通气孔22,通气孔22连通于第一通道211并贯穿侧板面,支撑板23的另一板面连接于防水膜1的一侧。
连接板24采用软质材料制成,起到连接并消除缝隙的作用。连接板24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板面和环绕设置的侧板面,侧板面连接于两个板面之间,连接板24设有第二通道212,供声音穿过,第二通道212贯穿连接板24的两个板面。防水膜1背离支撑板23的一侧连接于连接板24的一板面,以使得防水膜1位于第一通道211和第二通道212之间,第一通道211和第二通道212连通以形成传声通道21。
可以理解的,将支撑板23设有通气孔22的板面连接于PCBA板,第一通道211位于PCBA板和防水膜1之间,连接板24背离支撑板23的一侧连接于外部的壳体,第二通道212背离防水膜1的一端连通于外部空间,以使得外部声音能够依次通过第二通道212和第一通道211并被PCBA板接收。防水膜1与PCBA板之间的第一通道211通过通气孔22以获得更大的腔体,使得防水膜1在外部水压下的形变量,对腔体体积变化的影响非常小,并使水汽能够在更大的腔体内分布,从而减小腔体内湿度的变化,有效避免防水膜1粘在PCBA板上,保证声音传递的稳定性。
通过设置支撑板23,在防水膜1受到水压时,支撑板23能够对防水膜1进行支撑,防止防水膜1受到挤压后整体靠近PCBA板。通过设置连接板24连接防水膜1和外部的壳体之间,能够消除缝隙,防止漏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请再次结合参阅图1和图2,支撑板2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支撑层231、第一胶体232、第二支撑层233及第二胶体234;其中,通气孔22设于第一支撑层231,第二胶体234背离第二支撑层233的一侧连接于防水膜1。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层231和第二支撑层233通过第一胶体232粘接在一起,第一支撑层231和第二支撑层233设置为圆环状,第一支撑层231形成有贯穿侧壁的通气孔22。第二胶体234的一侧粘接于第二支撑层233背离第一胶体232的一侧,第二胶体234背离第二支撑层233的一侧粘接于防水膜1,防水膜1背离第二胶体234的一侧连接于连接板24。第一支撑层231和第二支撑层233共同围合形成第一通道211。
可以理解的,第一支撑层231抵接于PCBA板,贯穿第一支撑层231侧壁的通气孔22位于PCBA板和第一胶体232之间,第一支撑层231和第二支撑层233共同围合形成第一通道211,第一通道211通过通气孔22以获得更大的腔体,减小防水膜1变形对腔体体积的影响,避免防水膜1粘在PCBA板上。通过设置第一支撑层231和第二支撑层233,在第一支撑层231上开设有通气孔22,即使第一支撑层231在反复挤压过程中发生变形,第二支撑层233也依旧能够对防水膜1进行支撑,避免防水膜1粘在PCBA板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层233和第二胶体234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二支撑层233通过多个第二胶体234依次层叠粘接在一起,位于端部的第二胶体234背离第二支撑层233的一侧粘接于防水膜1,设置多个第二支撑层233能够扩大防水膜1与第一支撑层231之间的间距,避免防水膜1变形遮挡通气孔22。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请再次结合参阅图1和图2,连接板24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胶体241、缓冲层242及第四胶体243;其中,第三胶体241背离缓冲层242的一侧连接于防水膜1。
本实施例中,缓冲层242和防水膜1的边缘部分通过第三胶体241粘接在一起,第四胶体243粘接于缓冲层242背离第三胶体241的一侧,第四胶体243背离缓冲层242的一侧粘接于外部的壳体,以将防水膜1的位置固定,防水膜1背离第三胶体241一侧的边缘部分通过第二胶体234粘接于第二支撑层233。缓冲层242围合形成第二通道212,防水膜1的中心部分位于第一通道211和第二通道212之间。
可以理解的,缓冲层242起到缓冲定位的作用,当第四胶体243粘接于外部的壳体后,缓冲层242的位置固定,PCBA板抵接于第一支撑层231背离防水膜1的一侧,并沿靠近外部壳体的方向挤压第一支撑层231,第一支撑层231和第二支撑层233对防水膜1起到支撑作用,缓冲层242在受到挤压后发生形变,进而将防水膜1顶紧。通过设置缓冲层242,受到挤压发生形变,进而顶紧防水膜1的边缘部分,避免防水膜1的中心部分发生形变时将边缘部分由第二支撑层233和缓冲层242之间抽出,有效防止防水膜1移位。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层231和第二支撑层233的材质均为塑料,第一支撑层231和第二支撑层233的厚度为0.05mm-0.1mm。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层231和第二支撑层233均采用塑料制成,易于加工成型且生产成本低,第一支撑层231和第二支撑层233的厚度为0.05mm-0.1mm,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层231和第二支撑层233的厚度设置为0.08mm。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缓冲层242的材质为泡棉。
本实施例中,缓冲层242采用泡棉制成,泡棉具有高弹性、重量轻、快速压敏固定、使用方便、弯曲自如、体积超薄、性能可靠等特点,方便将防水膜1的位置固定,并且能够在受到挤压后发生形变,以将防水膜1顶紧于第二支撑层233。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胶体232、第二胶体234、第三胶体241及第四胶体243均为压敏胶,压敏胶的厚度为0.03mm-0.05mm。
本实施例中,第一胶体232、第二胶体234、第三胶体241及第四胶体243均设置为压敏胶,以在受到压力后,通过第一胶体232将第一支撑层231和第二支撑层233粘接在一起,通过第二胶体234将第二支撑层233和防水膜1粘接在一起,通过第三胶体241将防水膜1和缓冲层242粘接在一起,通过第二胶体243将缓冲层242和外部的壳体粘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麦克风模组300,请再次结合参阅图1至图4,包括外壳31、主板32以及设于外壳31内的防水膜组件100;其中,外壳31内形成有容置空间311,外壳31设有连通容置空间的声孔312,主板32位于容置空间311内,固定件2抵接于主板32和外壳31之间,传声通道21背离主板32一侧连通于声孔312,传声通道21靠近主板32一侧通过通气孔22连通于容置空间311。
本实施例中,外壳31内部设有限位圈313,用于对固定件2进行限位,防止安装时固定件2发生移位,限位圈313的中轴线与声孔312的中轴线重合。外壳31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置主板32的容置空间311,主板32设置为PCBA板,能够实现麦克风的功能。第一支撑层231抵接于主板32的一侧,通气孔22连通于第一通道211和容置空间311,缓冲层242通过第四胶体243粘接于外壳31的内壁,并限位于限位圈313内,且第二通道212连通于声孔312,以实现与外部空间的连通,使得外部的声音能够依次通过声孔312、第二通道212及第一通道211被主板32接收。
可以理解的,将固定件2抵接于主板32和外壳31之间,通过防水膜1能够实现麦克风防水功能。其中,缓冲层242能够消除主板32与外壳31内壁之间的工差,消除缝隙,避免漏水,同时将防水膜1顶紧于第二支撑层233,防止防水膜1移位;通气孔22连通于第一通道211和容置空间311之间,能够扩大第一通道211的腔体体积,当防水膜1受到挤压发生变形时,第一通道211内的气体会经过通气孔22向容置空间311内运动,使得防水膜1的形变量对腔体体积变化的影响非常小,并使水汽能够在更大的腔体内分布,从而减小腔体内湿度的变化,有效避免防水膜1粘在主板32上,使得防水膜1更容易恢复至初始位置,保证声音传递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水膜;和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内部形成有两端具有开口的传声通道,所述防水膜设于所述传声通道内,所述固定件设有连通于所述传声通道的通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固定件的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通气孔的通气方向为长度方向,垂直所述长度方向的方向为宽度方向,所述通气孔的宽度为1.6mm-2.0mm。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板面和环绕设置的侧板面,所述支撑板设有贯穿两所述板面的第一通道,所述支撑板的一板面凹设有所述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于所述第一通道并贯穿所述侧板面;和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第二通道;
所述防水膜夹设于所述支撑板和连接板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以形成所述传声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支撑层、第一胶体、第二支撑层及第二胶体;
其中,所述通气孔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层,所述第二胶体背离所述第二支撑层的一侧连接于所述防水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胶体、缓冲层及第四胶体;
其中,所述第三胶体背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连接于所述防水膜。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层和所述第二支撑层的材质均为塑料,所述第一支撑层和所述第二支撑层的厚度为0.05mm-0.1m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材质为泡棉。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体、所述第二胶体、所述第三胶体及所述第四胶体均为压敏胶,所述压敏胶的厚度为0.03mm-0.05mm。
10.一种麦克风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主板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膜组件;
其中,所述外壳内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外壳设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声孔,所述主板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固定件抵接于所述主板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传声通道背离所述主板一侧连通于所述声孔,所述传声通道靠近所述主板一侧通过所述通气孔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10160.9U CN216774967U (zh) | 2022-01-25 | 2022-01-25 | 防水膜组件和麦克风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10160.9U CN216774967U (zh) | 2022-01-25 | 2022-01-25 | 防水膜组件和麦克风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74967U true CN216774967U (zh) | 2022-06-17 |
Family
ID=81978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210160.9U Active CN216774967U (zh) | 2022-01-25 | 2022-01-25 | 防水膜组件和麦克风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774967U (zh) |
-
2022
- 2022-01-25 CN CN202220210160.9U patent/CN2167749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316463B1 (ja) | 電子機器ユニット | |
US20230269506A1 (en) | Vibration sensor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12108232B2 (en) | Sound generating device | |
KR20140135256A (ko) | 마이크로폰 시스템의 오프셋 음향 채널 | |
CN212110308U (zh) | 振动检测结构、骨声纹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 |
CN112333618A (zh) | 骨声纹传感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216774967U (zh) | 防水膜组件和麦克风模组 | |
CN110602602A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音频模组 | |
CN211977963U (zh) | 传感器封装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 |
KR101303954B1 (ko) | 광대역 및 방수 특성을 위한 보텀 포트형 마이크로폰 조립체 | |
CN216057357U (zh) |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 |
TWM606851U (zh) | 耳機 | |
CN111787144A (zh) | 一种麦克风密封结构及终端设备 | |
CN113406803B (zh) | Ar眼镜 | |
CN211720736U (zh) | 发声装置 | |
CN215500032U (zh) | 电子设备 | |
CN216775028U (zh) | 外壳结构、mems麦克风及电子设备 | |
CN212086469U (zh) | 扬声器模组 | |
CN110536194B (zh) | 一种可穿戴防水设备及其麦克风密封结构 | |
US10820074B2 (en) | Gradient micro-electro-mechanical (MEMS) microphone assembly | |
CN219834184U (zh) | 功能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220960123U (zh) | 传感器及电子设备 | |
CN114390125A (zh) | 电子设备 | |
CN112423179A (zh) | 一种耳机 | |
CN221633895U (zh) | 一种音响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