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6684712U - 鞍乘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鞍乘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4712U
CN216684712U CN202122839364.7U CN202122839364U CN216684712U CN 216684712 U CN216684712 U CN 216684712U CN 202122839364 U CN202122839364 U CN 202122839364U CN 216684712 U CN216684712 U CN 216684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liquid
liquid tank
window
saddle
typ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393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央
楢崎康生
岛村寿文
横井元治
木村阳
长野晋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4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47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使驾驶员空间变窄且在座椅上坐着的状态下就能够确认清洗液罐的余量的鞍乘型车辆。在具备挡风玻璃(4)和积存用于清洗该挡风玻璃(4)的清洗液的清洗液罐(32)的鞍乘型车辆(1)中,具备与驾驶员对置配设的前面板(35),在所述前面板(35)设置能够看到所述清洗液罐(32)的余量的窗口(52)。所述清洗液罐(32)向车宽方向一侧偏移而配设,所述窗口(52)向与所述清洗液罐(32)相同的方向偏移而配设。从车身正面观察时,清洗液罐(32)以排列在连结所述窗口(52)和所述间隙(30)的直线之间的方式配置。

Description

鞍乘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鞍乘型车辆,特别是涉及具有挡风玻璃和积存挡风玻璃的清洗液的清洗液罐的鞍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的是在具有挡风玻璃和积存挡风玻璃的清洗液的清洗液罐的车辆中,从外侧能够确认清洗液罐的余量的结构。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具有挡风玻璃以及清洗液罐的自动二轮车中,在支撑挡风玻璃的前罩的内侧配设清洗液罐并在前罩的前表面设置确认窗口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1775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结构中,为了确认清洗液罐的余量,驾驶员必须从自动二轮车下车并绕到车身的前方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不使驾驶员空间变窄且在座椅上坐着的状态下就能够确认清洗液罐的余量的鞍乘型车辆。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具备挡风玻璃(4)和积存用于清洗该挡风玻璃(4)的清洗液的清洗液罐(32)的鞍乘型车辆(1)中,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一特征:具备与驾驶员对置配设的前面板(35),在所述前面板(35)设置有能够看到所述清洗液罐(32)的余量的窗口(52)。
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二特征:所述清洗液罐(32)向车宽方向一侧偏移而配设,所述窗口(52)向与所述清洗液罐(32)相同的方向偏移而配设。
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三特征:在所述窗口(52)的下方的所述前面板(35)形成有通风孔(51),通过在所述通风孔(51)的周缘部设置向车身前方延伸的肋,而使所述通风孔(51)的深度尺寸比所述窗口(52)的深度尺寸更大地构成。
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第四特征:具备与所述前面板(35)的前侧卡合的前罩(9),在所述前罩(9)的下方经由间隙(30)配设头灯(11),设为以所述窗口(52)、所述清洗液罐(32)、所述间隙(30)的顺序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排列的结构。
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五特征:从车身正面观察时,清洗液罐(32)以排列在连结所述窗口(52)和所述间隙(30)的直线之间的方式配置。
而且,本实用新型具有第六特征:所述窗口(52)沿着所述前面板(35)的外缘部配设。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第一特征,在具备挡风玻璃(4)和积存用于清洗该挡风玻璃(4)的清洗液的清洗液罐(32)的鞍乘型车辆(1)中,具备与驾驶员对置配设的前面板(35),在所述前面板(35)设置有能够看到所述清洗液罐(32)的余量的窗口(52),因此驾驶员不必要绕到车辆的前方侧,而是在坐在座椅的状态下就可以看到清洗液的余量。另外,窗口的部分未向驾驶员侧突出,因此不会使驾驶员的驾驶空间变窄。
根据第二特征,所述清洗液罐(32)向车宽方向一侧偏移而配设,所述窗口(52)向与所述清洗液罐(32)相同的方向偏移而配设,因此即使在为了提高车辆前面侧的空间效率而将清洗液罐向车宽方向一侧偏移地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确认清洗液罐的余量。
根据第三特征,在所述窗口(52)的下方的所述前面板(35)形成有通风孔(51),通过在所述通风孔(51)的周缘部设置向车身前方延伸的肋,而所述通风孔(51)的深度尺寸比所述窗口(52)的深度尺寸更大地构成,因此,能够将从车身前方导入的行驶风由通风孔向车身后方侧排出。另外,通过在窗口52的周缘部不设置肋,更易确认清洗液罐32的余量的同时,通过在通风孔的周缘部设置肋而能够提高前面板的刚性。而且,通过在通风孔设置肋,而能够调节空气的流动的同时使从通风孔不易看见内部。
根据第四特征,具备与所述前面板(35)的前侧卡合的前罩(9),在所述前罩(9)的下方经由间隙(30)配设头灯(11),设为以所述窗口(52)、所述清洗液罐(32)、所述间隙(30)的顺序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排列的结构,因此,利用从前罩和头灯之间的间隙进入的光照射清洗液罐,容易确认清洗液罐的余量。
根据第五特征,从车身正面观察时,清洗液罐(32)以排列在连结所述窗口(52)和所述间隙(30)的直线之间的方式配置,因此利用从前罩和头灯之间的间隙进入的光照射清洗液罐,容易确认清洗液罐的余量。
根据第六特征,所述窗口(52)沿着所述前面板(35)的外缘部配设,因此能够成为设计上优越的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三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从左前方观察电动三轮车的立体图。
图3是电动三轮车的一部分放大的主视图。
图4是从左前方下方观察电动三轮车的一部分放大的立体图。
图5是图3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从右后方观察电动三轮车的把手周围的立体图。
图7是从左后方观察电动三轮车的把手周围的立体图。
图8是取下电动三轮车的前罩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9是图8的IX-IX线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将窗口从水平方向切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将右侧的下侧通风孔从水平方向切断的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三轮车(鞍乘型车辆);
4:挡风玻璃;
6:雨刷;
9:前罩;
11:头灯;
30:间隙;
38:促动器;
32:清洗液罐;
35:前面板;
50L、50R(50):上侧通风孔(通风孔);
51L、51R(51):下侧通风孔(通风孔);
52:窗口;
54:遮板;
S: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三轮车1的左侧视图。另外,图2是从左前方观察电动三轮车1的立体图。电动三轮车1是由摆动机构19在滚动方向将支撑一个前轮的前侧车身BF和支撑两个后轮的后侧车身BR能够摆动地连结而成的鞍乘型车辆。
在电动三轮车1的上部,安装有由挡风玻璃4以及顶棚3构成的顶棚单元2。在转向把手8和座椅18之间形成有驾驶员载足的低底板17。前轮WF由左右一对的前叉13支撑,前叉13利用转向把手8能够操舵地支撑于前侧车身BF。在前叉13安装有覆盖前轮WF的上方的前挡泥板12。在转向把手8的下方配设有与驾驶员的足对置的左右一对的护腿板16以及后面板14,在后面板14安装有储物箱15。
后侧车身BR具有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左右一对后轮WR的摆臂21,摆臂21的前端部由枢轴20摆动自如地轴支承于后侧车身BR。在后轮WR的上方配设有后挡泥板22,在后侧车身BR的后端部安装有尾灯23以及左右一对的后侧闪光灯24。
在护腿板16的前方配设有支撑左右一对滑块7的前罩9。在前罩9的下方安装有头灯11以及左右一对的前侧闪光灯10。在前罩9的上部支撑有左右一对的后视镜5以及挡风玻璃4,并在前罩9的前表面配设有用于洗净挡风玻璃4的雨刷6。
顶棚单元2的后端部由左右一对的支柱27从下方支撑。在大致铅垂方向上延伸的支柱27埋设于在座椅18的后方竖立设置的靠背26。在比支柱27的上下方向中间更靠上方的位置安装有高位刹车灯28。在靠背26的后方配设有大型的装载架25。
图3是电动三轮车1的一部分放大的主视图。另外,图4是从左前方下方观察电动三轮车1的一部分放大的立体图。在雨刷6的摆动轴的附近配设有清洗挡风玻璃4的清洗液的喷嘴29。清洗液罐32在车宽方向靠近右侧的位置,配设在前罩9的背面侧。在清洗液罐32的右方设置有用于从驾驶员侧确认清洗液罐32的余量的窗口52。
在前罩9的下端部和头灯11之间设置有间隙30。间隙30作为向设置在前罩9的背面侧的空间导入行驶风的导入口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30位于车宽方向中央呈左右对称形状,因此与间隙设置于多个部位的情况相比,向空间内导入的行驶风的流动不易紊乱,能够使向驾驶员侧的导风平稳。
另外,由于清洗液罐32以排列在连结窗口52和间隙30的直线之间的方式配置,因此,可以由从间隙30进入的光照射清洗液罐32,容易确认清洗液罐的余量。
图5是图3的V-V线剖视图。在前罩9的后方设置有配设清洗液罐32的空间S。如上所述,在前罩9的下端部和头灯11之间的间隙30具有将行驶风导入空间S的功能。清洗液罐32固定于与车身架连结的支撑架31。在清洗液罐32的上部连结有供水管道32a,并在供水管道32a的车宽方向左侧配设有仪表装置33。
图6是从右后方观察电动三轮车1的把手周围的立体图。另外,图7是从左后方观察电动三轮车1的把手周围的立体图。在位于转向把手8的下方的后面板14上配设有点火开关37以及驻车制动杆36。另一方面,在安装于前罩9的背面侧并与驾驶员对置的前面板35上配设有仪表装置33和用于向清洗液罐32补充清洗液的供水盖34。前罩9以及前面板35由合成树脂的薄板部件构成。
如上所述,在前面板35的车宽方向靠近右侧的位置设置有作为用于确认清洗液罐32的余量的贯通孔的窗口52。通过该窗口52,驾驶员不必要绕到车辆的前方侧,而是坐在座椅18的状态下就可以看到清洗液的余量。另外,窗口52的部分未向驾驶员侧突出,因此不会使驾驶员的驾驶空间变窄。
在窗口52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左右一对的用于将从间隙30导入空间S的行驶风向后方排出的下侧通风孔51L、51R。另外,在后视镜5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左右一对的上侧通风孔50L、50R(参照图7)。根据该上侧通风孔50L、50R(50)以及下侧通风孔51L、51R(51),通过将从间隙30导入的空气从通风孔向后方流动,而能够防止在驾驶员空间产生负压。
另外,前罩9和头灯11之间的间隙30为行驶风的导入口,因此通过行驶风流过头灯11的周围而能够有效地冷却头灯11。
如图7所示,在下侧通风孔51L、51R设置有用于将排出的行驶风整流的两枚遮板(louver)54。通过该遮板54,能够将向驾驶员侧导入的风整流的同时,能够提高下侧通风孔51L、51R的周边的刚性。另外,能够使空间S的内部从下侧通风孔51L、51R不易看见。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侧通风孔50L、50R上也能够设置遮板54。
图8是取下电动三轮车1的前罩9的状态的主视图。上侧通风孔50L、50R以及下侧通风孔51L、51R设置于前面板35的车宽方向靠近外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从通风孔排出的行驶风吹向驾驶员。另外,通过在驾驶员空间的靠近外侧的位置产生出空气幕效果,能够减少从车辆侧方的风的卷入。
而且,上侧通风孔50L、50R以及下侧通风孔51L、51R以左右对称形状并且沿着前面板35的外形形状的形状构成。由此,风左右对称地向驾驶员侧导入而能够减少驾驶员的不快感的同时,能够更有效地产生出空气幕效果。
在清洗液罐32的车宽方向左侧配设有驱动雨刷6的促动器38。促动器38在空间S内配设于间隙30和上侧通风孔50L之间。由此,通过在行驶风的通道配设促动器38,而能够有效地冷却促动器38。
图9是图8的IX-IX线剖视图。另外,图10是示出将窗口52在水平方向上切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将右侧的下侧通风孔51R在水平方向上切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中示出取下前罩9后的状态下的剖面。
在上侧通风孔50L、50R以及下侧通风孔51L、51R的周缘部设置有向车身前方延伸的肋。通过该肋,通风孔的深度尺寸比窗口52的深度尺寸更大,能够在通风孔的周围提高前面板35的刚性。而且,通过在通风孔设置肋,而能够调节空气的流动的同时使从通风孔不易看见内部。另一方面,通过在窗口52的周缘部不设置肋,而更易确认清洗液罐32的余量。
值得注意的是,电动三轮车的形态、前罩或前面板的形状及构造,窗口及通风孔的形状、间隙的形状等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变更。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构造不限于鞍乘型的三轮车,可以适用于鞍乘型的自动二轮车或四轮车等。

Claims (6)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具备挡风玻璃(4)和积存用于清洗该挡风玻璃(4)的清洗液的清洗液罐(32),该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
具备与驾驶员对置配设的前面板(35),
在所述前面板(35)设置有能够看到所述清洗液罐(32)的余量的窗口(5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洗液罐(32)向车宽方向一侧偏移而配设,
所述窗口(52)向与所述清洗液罐(32)相同的方向偏移而配设。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窗口(52)的下方的所述前面板(35)形成有通风孔(51),
通过在所述通风孔(51)的周缘部设置向车身前方延伸的肋,而使所述通风孔(51)的深度尺寸比所述窗口(52)的深度尺寸更大地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所述前面板(35)的前侧卡合的前罩(9),
在所述前罩(9)的下方经由间隙(30)配设有头灯(11),
设为以所述窗口(52)、所述清洗液罐(32)、所述间隙(30)的顺序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排列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从车身正面观察时,清洗液罐(32)以排列在连结所述窗口(52)和所述间隙(30)的直线之间的方式配置。
6.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口(52)沿着所述前面板(35)的外缘部配设。
CN202122839364.7U 2020-11-20 2021-11-18 鞍乘型车辆 Active CN21668471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3189A JP7184863B2 (ja) 2020-11-20 2020-11-20 鞍乗型車両
JP2020-193189 2020-11-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4712U true CN216684712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01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39364.7U Active CN216684712U (zh) 2020-11-20 2021-11-18 鞍乘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84863B2 (zh)
CN (1) CN216684712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7785A (ja) * 1982-04-09 1983-10-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フエアリング
JPS5931547U (ja) * 1982-08-24 1984-02-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等のワイパ装置
JP3476020B2 (ja) * 1993-02-19 2003-1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ウィンドスクリーン支持構造
JP2754139B2 (ja) * 1993-10-19 1998-05-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前部車体カバー
JP5931547B2 (ja) 2012-03-30 2016-06-08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338467B1 (ko) 2012-10-16 2013-12-10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반응성이 향상된 써모스탯
JP6827921B2 (ja) * 2014-10-31 2021-02-10 ピアッジオ・エ・チ・ソチエタ・ペル・アツィオーニ 車両のためのフロントガラス組立体
CA2971376A1 (en) * 2015-01-29 2016-08-04 Honda Motor Co., Ltd. Cover fastening structure for saddled vehicle
JP7117758B2 (ja) 2018-04-25 2022-08-15 シーピー化成株式会社 包装用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81937A (ja) 2022-06-01
JP7184863B2 (ja) 202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7473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667953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01712356B (zh) 鞍乘型车辆
TWI647384B (zh) 跨騎型車輛之空氣濾清器構造
EP1621454B1 (en) Windscreen apparatus
JP2006076512A (ja) 車両
TWI428250B (zh) 跨坐型車輛之腿部護板構造
JP3969584B2 (ja) 前部車体カバー構造
JP2016150707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CN101612972B (zh) 摩托车
CN216684712U (zh) 鞍乘型车辆
JP2010083306A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5568270B2 (ja) 自動二輪車
CN216684700U (zh) 鞍乘型车辆
JP3504098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風防装置
JP546852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EP3889014B1 (en) Straddled vehicle
JP4684793B2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バー構造
JP2015074351A (ja) 鞍乗型車両
CN216734598U (zh) 鞍乘型车辆
JP7360788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カバー構造
JP6661687B2 (ja) 鞍乗型車両
JP2010083201A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CN216546517U (zh) 鞍乘型电动车辆
JP7514820B2 (ja) 鞍乗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