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9843U - 转接卡扣结构、中框组件及液晶电视 - Google Patents
转接卡扣结构、中框组件及液晶电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649843U CN216649843U CN202123059734.1U CN202123059734U CN216649843U CN 216649843 U CN216649843 U CN 216649843U CN 202123059734 U CN202123059734 U CN 202123059734U CN 216649843 U CN216649843 U CN 2166498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plate
- side pressing
- plate
- guide
- elas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40 laminated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接卡扣结构、中框组件及液晶电视。所述转接卡扣结构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第一侧压板和第二侧压板;所述第一侧压板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导向片和第二导向片;其中,所述弹性件、所述第一导向片和所述第二导向片均与所述第一侧压板错开设置,且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侧侧压板远离所述第二侧压板的一侧。在本方案中,转接卡扣组件用于装配背板和中框,由于在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了第一导向片和第二导向片,当中框拆卸时,按压第一导向片和第二导向片,使卡扣上的弹性件处于下压变形状态,从而使中框与转接卡扣结构脱扣而完成拆卸动作,降低了中框的拆卸难度,提升了拆卸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转接卡扣结构、中框组件及液晶电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液晶电视的造型已普遍从传统的四面边框压玻璃的设计形态转变为玻璃贴合工艺的全面屏形态了。而在整个玻璃贴合工艺的液晶模组结构中,用于承载贴合玻璃的中框与背板之间的装配工艺可靠性必然是最重要结构设计模块了,当前最常用的结构设计方案即为转接卡扣固定的联合装配方式。
转接卡扣固定一般是通过在背板折边上设计用于配合卡合的小凸点,用于将转接卡扣固定在背板折边上,同时中框内侧设计适配性卡合筋位,利用转接卡扣上的卡合悬臂与中框卡合筋位的结构配合,来实现中框与背板之间的卡合装配的。此固定方式在中框需要拆卸时易出现对中框、转接卡扣或背板折边的结构性破坏,且拆卸难度较大,不良品机器的返工难度较高且效率低。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转接卡扣结构、中框组件及液晶电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转接卡扣不易拆卸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接卡扣结构,包括:
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第一侧压板和第二侧压板;
所述第一侧压板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导向片和第二导向片;
其中,所述弹性件、所述第一导向片和所述第二导向片均与所述第一侧压板错开设置,且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侧压板远离所述第二侧压板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向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点,所述第二导向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点。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
弹性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压板,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弹性件;
其中,所述第一导向片和所述第二导向片分别设置在所述弹性板的两端,所述弹性板与所述第一侧压板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侧压板与所述第二侧压板之间的间距。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压板的中部设有开口槽,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口槽的底端,所述弹性板、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一导向片和所述第二导向片均位于所述开口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压板、所述第二侧压板以及所述弹性板相互平行。
可选的,所述转接卡扣结构由钢板制成。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向片和所述第二导向片均沿所述第二侧压板的一侧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导向片的末端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凸点,所述第二导向片的末端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凸点。
可选的,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压板、所述第二侧压板、以及所述弹性件一体成型。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中框组件,所述中框组件包括:
中框和背板;以及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转接卡扣结构;
其中,所述中框上设有凹槽,所述背板的折边设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一侧压板和所述第二侧压板分别设于所述折边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凹槽的两侧边相抵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晶电视,所述液晶电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中框组件。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接卡扣结构、中框组件及液晶电视。所述转接卡扣结构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第一侧压板和第二侧压板;所述第一侧压板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导向片和第二导向片;其中,所述弹性件、所述第一导向片和所述第二导向片均与所述第一侧压板错开设置,且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侧侧压板远离所述第二侧压板的一侧。在本方案中,转接卡扣组件用于装配背板和中框,由于在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了第一导向片和第二导向片,当中框拆卸时,按压第一导向片和第二导向片,使卡扣上的弹性件处于下压变形状态,从而使中框与转接卡扣结构脱扣而完成拆卸动作,降低了中框的拆卸难度,提升了拆卸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转接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转接卡扣固定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转接卡扣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转接卡扣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转接卡扣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中框组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中框组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第一侧压板;110、弹性件;111、弹性板;112、连接板;120、第一导向片;121、第一凸点;130、第二导向片;131、第二凸点;140、开口槽;141、开口槽的底端;200、第二侧压板;300、底板;400、中框;410、凹槽;500、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1和图2为现有技术中转接卡扣结构示意图以及转接卡扣固定中框示意图,转接卡扣5固定一般是通过在背板3折边上设计用于配合卡合的小凸点1,用于将转接卡扣5固定在背板3的折边上,同时中框4内侧设计适配性卡合筋位,利用转接卡扣上的卡合悬臂2与中框4的卡合筋位结构配合,来实现中框4与背板3之间的卡合装配的。而这种转接卡扣式的设计方案在金属中框与注塑中框均可适用,但此固定方式在中框4需要拆卸时易出现对中框4、转接卡扣5或背板3的折边的结构性破坏,且拆卸难度较大,不良品机器的返工难度较高且效率低。
基于此,本申请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其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得以阐述。
下面结合附图3-图7,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接卡扣结构,包括:底板300;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300两侧的第一侧压板100和第二侧压板200;所述第一侧压板100上设置有弹性件110,所述弹性件11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导向片120和第二导向片130;其中,所述弹性件110、所述第一导向片120和所述第二导向片130均与所述第一侧压板100错开设置,且所述弹性件110设于所述第一侧压板100远离所述第二侧压板200的一侧。
如图3~图5所示,底板300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侧压板100和第二侧压板200,较佳的,第一侧压板100和第二侧压板200相互平行设置,底板300、第一侧压板100和第二侧压板200形成U型结构,在第一侧压板100上固定连接有弹性件110,第一导向片120和第二导向片130对称的设置在弹性件110的垂直面两端,具体的,第一导向片120和第二导向片130沿靠近第二侧压板200的方向倾斜设置。
具体的,请同时参见图6和图7,转接卡扣结构用于装配液晶电视的背,500和中框400,在装配时,利用转接卡扣上的弹性件110与中框400卡合筋位的结构配合,来实现中框400与背板500之间的卡合装配,当中框400卡合时,弹性件110朝向第二侧压板200的一侧压缩,当装配到位后,弹性件110复原从而完成中框400卡合固定。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弹性件110的垂直面两端分别设置了第一导向片120和第二导向片130,在中框400拆卸时,操作人员可以利用拆机薄片按压第一导向片120和第二导向片130,使得弹性件110处于下压变形状态,从而使中框400脱扣而完成拆卸,降低了整个拆卸过程的拆卸难度,且本实施方式是在原有转接卡扣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升级优化,既不会影响中框400的装配难易度且卡合可靠性高,同时也能够降低中框400的拆卸难度、减少物料损耗、提高不良品模组的返工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导向片1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点121,所述第二导向片13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点131。
第一凸点121设置在第一导向片120的末端,第二凸点131设置在第二导向平的末端,第一凸点121和第二凸点131均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较佳的,第一凸点121和第二凸点131均设置有两个。
当完成中框400的拆卸动作后,第一凸点121和第二凸点131抵接背板500的折边510,便于第一导向弹片和第二导向弹片恢复到初始状态,以起到重复使用的效果,同时确保拆卸的过程中不会损伤中框400、背板500的折边510以及转接卡扣结构等物料。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弹性件110包括:弹性板111和连接板112,所述连接板1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压板100,所述连接板11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弹性件110;其中,所述第一导向片120和所述第二导向片130分别设置在所述弹性板111的两端,所述弹性板111与所述第一侧压板100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侧压板100与所述第二侧压板200之间的间距。
较佳的,所述第一侧压板100、所述第二侧压板200以及所述弹性板111相互平行。
如图3~图5所示,连接板112用于连接第一侧压板100和弹性板111,连接板112往远离第二侧压板200的一侧倾斜设置,即弹性板111与第一侧压板100的间距大于第一侧压板100与第二侧压板200之间的间距,便于与中框400相配合。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转接卡扣,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增加转接卡扣连接板112角度的同时加长连接板112的垂直长度,另外在转接卡扣的弹性板111的垂直面两端增加设计第一导向片120和第二导向片130,此结构设计方案未改变中框400卡合的基础方式与结构,因此不会影响中框400的卡合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一侧压板100的中部设有开口槽140,连接板112的第一端连接开口槽的底端141,弹性板111、连接板112、所述第一导向片120和第二导向片130均位于开口槽140中,其中,底板300、第一侧压板100、第二侧压板200、以及弹性件110一体成型制作而成。
较佳的,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转接卡扣结构由钢板制成,以增加转接卡扣结构的可塑性和装配性。
第二方面,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中框组件,所述中框组件包括:中框400和背板500;以及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转接卡扣结构;
其中,所述中框400上设有凹槽410,所述背板500的折边510设于所述凹槽410,所述第一侧压板100和所述第二侧压板200分别设于所述折边510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凹槽410的两侧边相抵接。
由于通过上述转接卡扣结构来装配中框400和背板500,因此,也具备上述转接卡扣的所有有益效果,即:在中框400拆卸时,操作人员可利用拆机薄片按压第一导向片120和第二导向片130,使卡扣上的弹性件110处于下压变形状态,从而使转接卡扣结构脱扣而完成拆卸动作,整个拆卸方式难度大大降低。另外第一导向片120和第二导向片130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凸点121和第二凸点131,在完成拆卸动作后,卡扣可通过第一凸点121和第二凸点131恢复至初始状态,以确保拆卸的过程中不会损伤中框400、卡扣结构或背板500的折边510等物料。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电视,所述液晶电视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中框组件因此也具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有益效果,具体有益效果在上文已经详细描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接卡扣结构、中框组件及液晶电视,同构上述技术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通过设置第一导向片和第二导向片,降低中框拆卸的难度,避免拆卸时易破坏模组背板、卡扣及中框,提高模组中框利用该转接卡扣配合方式不良品返工效率。
2、通过在第一导向片上设置第一凸起,在第二导向片上设置第二凸起,使得拆卸动作完成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抵接背板,方便第一导向片和第二导向片复原到初始状态,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
3、该转接卡扣结构设计简单,装配完成后不会带来次生的异物等不良;同时此结构设计方案无需螺钉锁附,既满足塑胶中框又适用于金属中框。当出现不良品返工拆卸时既不会损耗物料,又大大提高了返工效率,使产品竞争力和可生产性得以大大提升。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接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第一侧压板和第二侧压板;
所述第一侧压板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导向片和第二导向片;
其中,所述弹性件、所述第一导向片和所述第二导向片均与所述第一侧压板错开设置,且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侧压板远离所述第二侧压板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点,所述第二导向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
弹性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压板,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弹性件;
其中,所述第一导向片和所述第二导向片分别设置在所述弹性板的两端,所述弹性板与所述第一侧压板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侧压板与所述第二侧压板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压板的中部设有开口槽,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口槽的底端,所述弹性板、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一导向片和所述第二导向片均位于所述开口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压板、所述第二侧压板以及所述弹性板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接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卡扣结构由钢板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片和所述第二导向片均沿所述第二侧压板的一侧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导向片的末端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凸点,所述第二导向片的末端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凸点。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压板、所述第二侧压板、以及所述弹性件一体成型。
9.一种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组件包括:
中框和背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卡扣结构;
其中,所述中框上设有凹槽,所述背板的折边设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一侧压板和所述第二侧压板分别设于所述折边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凹槽的两侧边相抵接。
10.一种液晶电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电视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框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59734.1U CN216649843U (zh) | 2021-12-07 | 2021-12-07 | 转接卡扣结构、中框组件及液晶电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59734.1U CN216649843U (zh) | 2021-12-07 | 2021-12-07 | 转接卡扣结构、中框组件及液晶电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649843U true CN216649843U (zh) | 2022-05-31 |
Family
ID=81738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059734.1U Active CN216649843U (zh) | 2021-12-07 | 2021-12-07 | 转接卡扣结构、中框组件及液晶电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649843U (zh) |
-
2021
- 2021-12-07 CN CN202123059734.1U patent/CN2166498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373961U (zh)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 |
CN105605047A (zh) | 一种安装件紧固用金属固定夹 | |
US20100321605A1 (en) | Liquid crystal module | |
CN110534019B (zh) | 一种背板、框架结构及显示装置 | |
CN208314417U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1840082A (zh) | 面板测试治具 | |
CN102829443A (zh) | 一种光学膜片组的定位装置、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
CN216649843U (zh) | 转接卡扣结构、中框组件及液晶电视 | |
CN109031786A (zh) | 一种背光模组的背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 |
WO2022052294A1 (zh) | 一种便于摆放的书写板 | |
CN209911864U (zh) | 交互智能平板的玻璃安装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 |
CN113314038B (zh) | 一种分段式拼接显示屏 | |
CN207491412U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209980669U (zh) | 连接件、显示装置 | |
CN203204272U (zh) | 液晶模组及显示设备 | |
CN210378199U (zh) | 显示主体及包含其的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 |
CN209765210U (zh) |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 |
CN101598861A (zh) | 液晶显示器及其框架 | |
CN220020518U (zh) | 一种底壳、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 |
WO2017041462A1 (zh) | 框架及应用该框架的背光源 | |
CN216211987U (zh) | 一种胶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03732847U (zh) | 背光模组和液晶模组 | |
CN217255849U (zh) | 用于实现两个板材垂直方向连接的金属固定夹 | |
CN217505935U (zh) | 探针测试治具 | |
TWM269467U (en) | Fr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