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6190U - 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96190U CN216596190U CN202123198554.1U CN202123198554U CN216596190U CN 216596190 U CN216596190 U CN 216596190U CN 202123198554 U CN202123198554 U CN 202123198554U CN 216596190 U CN216596190 U CN 2165961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knob
- electronic device
- sliding member
- base
- sli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umbler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其包含一底座、一升降机构、一旋钮总成及一壳体。升降机构设置于底座上。旋钮总成枢接于升降机构上。壳体具有一开口,壳体设置于底座上方以容置升降机构及旋钮总成。其中,升降机构控制控制旋钮沿垂直方向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旋钮总成处于第一位置时,旋钮总成位于壳体内,当旋钮总成处于第二位置时,旋钮总成自开口露出于壳体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入设备,详细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产品当以按压实体按键或触控屏幕的方式进行输入时,前者并无法针对部分程序提供直觉式的旋转控制,而后者则需至少两手指以上的控制才能达到对应的旋转控制效果,因此上述两者控制方式对使用者而言皆不具便利性。
然而,当以控制旋钮做为输入方式时,设置有该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往往会因为该控制旋钮占用了过多的容置空间,导致该电子装置无法薄性化且难以携带。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使得控制旋钮能够可升降地被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内部空间中,藉此达到薄性化电子装置之厚度的目的,乃为此一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了一种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其包含:
一底座;
一升降机构,设置于底座上;
一控制旋钮,枢接于升降机构上;以及
一壳体,具有一开口,壳体设置于底座上方以容置升降机构及控制旋钮;
其中,升降机构控制控制旋钮沿垂直方向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控制旋钮处于第一位置时,控制旋钮位于壳体内,当控制旋钮处于第二位置时,控制旋钮自开口露出于壳体外。
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升降机构具有一固定座、一第一滑动件、一第二滑动件、一驱动马达及一支撑座,第一滑动件及第二滑动件设置于固定座及支撑座之间,驱动马达邻设于第一滑动件以驱动第一滑动件沿水平方向移动。
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第一滑动件之中央具有一第一中央连接部,第二滑动件之中央具有一第二中央连接部,且第一中央连接部枢接于第二中央连接部。
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第一滑动件之上端及下端分别具有二第一上端连接部及二第一下端滑动部,第二滑动件之上端及下端分别具有二第二上端连接部及二第二下端连接部,二第一上端连接部及二第二上端连接部枢接于支撑座,二第二下端连接部枢接于固定座,且驱动马达驱动二第一下端滑动部的其中之一于固定座之一凹槽内滑动。
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当驱动马达驱动第一下端滑动部于固定座之凹槽内滑动至一第一定位时,控制旋钮位于第一位置。
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当驱动马达驱动第一下端滑动部于固定座之凹槽内滑动至一第二定位时,控制旋钮位于第二位置。
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固定座具有复数挡止部,当驱动马达驱动第一下端滑动部滑动至第二定位时,第一下端滑动部为复数挡止部所卡持。
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支撑座具有复数第一卡扣部,复数第一卡扣部枢接于二第一上端连接部及二第二上端连接部。
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固定座具有复数第二卡扣部,复数第二卡扣部枢接于二第二下端连接部。
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升降机构更具有一弹性件,弹性件设置于固定座及支撑座之间且位于第一滑动件及第二滑动件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本新型实施例中,当用户欲使用控制旋钮时,可通过升降机构的作动,使控制旋钮升高而经由开口露出于壳体外被用户操作;当不使用控制旋钮时,则可将控制旋钮降低至壳体内部收纳,藉此降低电子装置的整体厚度,从而方便进行电子产品的携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新型的一部分,本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新型,并不构成对本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升降机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升降机构移除支撑座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升降机构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具有的第一滑动件与驱动马达的结合示意图。
其中,
100 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
200 底座
300 升降机构
310 固定座
311 凹槽
312 挡止部
313 第二卡扣部
320 第一滑动件
321 第一中央连接部
322 第一上端连接部
323 第一下端滑动部
330 第二滑动件
331 第二中央连接部
332 第二上端连接部
333 第二下端连接部
340 驱动马达
350 支撑座
351 第一卡扣部
360 弹性件
400 控制旋钮
500 壳体
510 开口
Y 垂直方向
Z 水平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及图2所示,本新型的一种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100包含一底座200、一升降机构300、一旋钮总成400及一壳体500。升降机构300设置于底座200上。旋钮总成400枢接于升降机构300上。壳体500具有一开口510,壳体500设置于底座200上方以容置升降机构300及旋钮总成400。其中,升降机构300控制控制旋钮400沿垂直方向Y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旋钮总成400处于第一位置时,旋钮总成400位于壳体500内,当旋钮总成400处于第二位置时,旋钮总成400自开口510露出于壳体500外。
详细而言,如图3-图6所示,升降机构300具有一固定座310、一第一滑动件320、一第二滑动件330、一驱动马达400及一支撑座350,第一滑动件320及第二滑动件330设置于固定座310及支撑座350之间,驱动马达340邻设于第一滑动件320以驱动第一滑动件320沿水平方向Z移动。
请合并参阅图6及图7,第一滑动件320之中央具有一第一中央连接部321,第二滑动件330之中央具有一第二中央连接部331,且第一中央连接部321枢接于第二中央连接部331。也就是说,藉由第一中央连接部321与第二中央连接部331之间的枢接关系,第一滑动件320将可相对于第二滑动件330枢转。
此外,第一滑动件320之上端及下端分别具有二第一上端连接部322及二第一下端滑动部323,第二滑动件330之上端及下端分别具有二第二上端连接部332及二第二下端连接部333。二第一上端连接部322及二第二上端连接部332枢接于支撑座350,二第二下端连接部333枢接于固定座310,且驱动马达340驱动二第一下端滑动部323的其中之一于固定座310之一凹槽311内滑动。
透过上述链接关系,当驱动马达340驱动第一下端滑动部323于固定座310之凹槽311内朝远离第二下端连接部333的方向滑动至一第一定位时,将可使控制旋钮400沿垂直方向Y下降从而位于第一位置。相反地,当驱动马达340驱动第一下端滑动部323于固定座310之凹槽311内朝接近第二下端连接部333的方向滑动至一第二定位时,将可使控制旋钮400沿垂直方向Y上升而位于第二位置。
如图6所示,固定座310可具有复数挡止部312,当驱动马达340驱动第一下端滑动部323滑动至第二定位时,第一下端滑动部323为复数挡止部312所卡持,从而避免控制旋钮400过度上升脱离壳体500的情况。
进一步优化的佳实施例中,支撑座350的下方具有复数第一卡扣部351,复数第一卡扣部351枢接于二第一上端连接部322及二第二上端连接部332,使第一滑动件320的上端与第二滑动件330的上端皆可相对于支撑座350进行枢转。
进一步优化的实施例中,固定座310的上方具有复数第二卡扣部313。复数第二卡扣部313枢接于二第二下端连接部333,使得第二滑动件330的下端可相对于固定座310进行枢转。
请再次参阅图5、图6及图7,于本新型之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100中,升降机构300可更具有一弹性件360。弹性件360设置于固定座310及支撑座350之间且位于第一滑动件320及第二滑动件330内。如此一来,当驱动马达340驱动第一下端滑动部323于固定座310之凹槽311内朝远离第二下端连接部333的方向滑动至第一定位时,弹性件360将因为支撑座350的下降而被压缩。反之,当驱动马达340驱动第一下端滑动部323于固定座310之凹槽311内朝接近第二下端连接部333的方向滑动至第二定位时,弹性件360则可协助朝上顶持支撑座350,以加速控制旋钮400的上升。
综上所述,在本新型实施例中,乃是透过控制升降机构300的作动来完成控制旋钮400的升降。亦即,当用户欲使用控制旋钮400时,可通过升降机构300的作动,使控制旋钮400升高而经由开口510露出于壳体500外被用户操作;当不使用控制旋钮400时,则可将控制旋钮400降低至壳体500内部收纳,藉此降低电子装置的整体厚度,从而方便进行电子产品的携带。
以上之实施例仅系为说明本新型之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熟习此项技艺之人士能够了解本新型之内容并据以实施,当不能以之限定本新型之专利范围,即大凡依本新型所揭示之精神所作之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新型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包含:
一底座;
一升降机构,设置于该底座上;
一控制旋钮,枢接于该升降机构上;以及
一壳体,具有一开口,该壳体设置于该底座上方以容置该升降机构及该控制旋钮;
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机构控制该控制旋钮沿垂直方向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该控制旋钮处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控制旋钮位于该壳体内,当该控制旋钮处于该第二位置时,该控制旋钮自该开口露出于该壳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升降机构具有一固定座、一第一滑动件、一第二滑动件、一驱动马达及一支撑座,该第一滑动件及该第二滑动件设置于该固定座及该支撑座之间,该驱动马达邻设于该第一滑动件以驱动该第一滑动件沿水平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滑动件之中央具有一第一中央连接部,该第二滑动件之中央具有一第二中央连接部,且该第一中央连接部枢接于该第二中央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滑动件之上端及下端分别具有二第一上端连接部及二第一下端滑动部,该第二滑动件之上端及下端分别具有二第二上端连接部及二第二下端连接部,该二第一上端连接部及该二第二上端连接部枢接于该支撑座,该二第二下端连接部枢接于该固定座,且该驱动马达驱动该二第一下端滑动部的其中之一于该固定座之一凹槽内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其中当该驱动马达驱动该第一下端滑动部于该固定座之该凹槽内滑动至一第一定位时,该控制旋钮位于该第一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其中当该驱动马达驱动该第一下端滑动部于该固定座之该凹槽内滑动至一第二定位时,该控制旋钮位于该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固定座具有复数挡止部,当该驱动马达驱动该第一下端滑动部滑动至该第二定位时,该第一下端滑动部为该复数挡止部所卡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支撑座具有复数第一卡扣部,该复数第一卡扣部枢接于该二第一上端连接部及该二第二上端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固定座具有复数第二卡扣部,该复数第二卡扣部枢接于该二第二下端连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升降机构更具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设置于该固定座及该支撑座之间且位于该第一滑动件及该第二滑动件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98554.1U CN216596190U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98554.1U CN216596190U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96190U true CN216596190U (zh) | 2022-05-24 |
Family
ID=81614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198554.1U Active CN216596190U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96190U (zh) |
-
2021
- 2021-12-20 CN CN202123198554.1U patent/CN2165961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65589B2 (en) | Peripheral input device | |
US9092065B2 (en) | Input device and lifting structure for the input device | |
TWI601172B (zh) | 鍵盤 | |
CN209571341U (zh) | 智能开关装置 | |
TWI663621B (zh) | 鍵盤 | |
CN110853957A (zh) | 一种智能按键开关 | |
CN216596190U (zh) | 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钮的电子装置 | |
TW202036621A (zh) | 鍵盤及其按鍵 | |
TW202040617A (zh) | 按鍵結構 | |
TWI711943B (zh) | 沉降式鍵盤裝置 | |
TW201913705A (zh) | 鍵盤 | |
TWI623956B (zh) | 按鍵結構 | |
CN107066050B (zh) | 定点设备 | |
CN201084597Y (zh) | 按键 | |
JP2024537819A (ja) | キーボードアセンブリ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 |
TWM624599U (zh) | 具有升降式控制旋鈕之電子裝置 | |
CN107305816A (zh) | 按键结构 | |
CN107564753A (zh) | 键盘以及应用该键盘的笔记本电脑 | |
CN214477096U (zh) | 按键、键盘及电子设备 | |
CN220933413U (zh) | 一种拨动式手控器和智能沙发 | |
CN221703504U (zh) | 自动开门的烤箱 | |
WO2019042061A1 (zh) | 可升降弹性结构及包含该弹性结构的按键及键盘 | |
CN209640814U (zh) | 一种多功能计算机键盘 | |
CN220420481U (zh) | 一种剪刀脚键盘结构 | |
CN201060764Y (zh) | 具有平衡构件的按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